• 1

    ="兰花与蒲公英"

    兰花与蒲公英

    W.托马斯·博伊斯

    《兰花与蒲公英》是托马斯·博伊斯博士编写的教育学笔记。全书十个章节,共计17万字。书中收录了他与妻子四十余载的儿童发展研究成果,对于预防和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焦虑症、多动症等疾病有卓越贡献。《兰花与蒲公英》的书名源自于瑞典谚语中的“蒲公英儿童”。人们借用蒲公英的顽强、坚韧、百折不挠的生命里,比喻那些茁壮成长、不畏逆境的儿童。所谓的“蒲公英儿童”之所以不为逆境所困,是因为他们对周遭环境的变化并不敏感。由此,博伊斯创造出了另一个颇具诗意的术语——“兰花型儿童”,专门用来描述那些有着过人天赋,却对环境变化极度敏感,需要特殊呵护、教育、引导的孩子。

  • 2

    ="唤醒老虎:启动自我疗愈本能"

    唤醒老虎:启动自我疗愈本能

    彼得·莱文 安·弗雷德里克

    本书对心理创伤这门学科,对它与物理学、自然科学、神话学以及艺术之间的联系着迷不已。创伤研究帮助我理解了痛苦的含义,无论这种痛苦必要还是不必要。最重要的是,它帮助我深刻理解了人类精神之谜。我万分感激有这样独特的学习机会,我更感谢能有机会见证并参与创伤治愈过程中发生的深刻转变。心理创伤是人生中存在的一个事实。然而,它是可以治愈的。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使其发生转变。心理创伤完全有可能转化为心理、社会及精神觉醒和进化中最巨大的力量之一。我们(作为个体、群体以及社群)应对创伤的方式会对我们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它会完全影响我们这个物种的存在方式,甚至会影响人类物种的存活。

  • 3

    ="创伤与依恋:在依恋创伤治疗中发展心智化"

    创伤与依恋:在依恋创伤治疗中发展心智化

    乔恩·G.艾伦

    在此前的几本书里,我一直引用依恋理论和心智化理论,以此作为理解创伤和相关障碍的基础。在彼得的鼓励下,我写了整本关于这一基础的书,并加入了一章关于临床治疗的内容。我有一种强烈的渴望(也许是自我中心意识):我渴望解释清楚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关于依恋的知识,其中包括对心智化的全面理解。这本书的目标读者不局限于专业人士,我发现患者也很热衷于学习有关依恋的理论和研究,他们可以很快领会这些知识与他们自己问题的关联,正如我一开始阅读鲍尔比的著作时那样。相应地,为了使好奇的非专业读者也能理解本书的内容,我用聊天的口吻来撰写这本书,这也符合我的临床教育背景。

  • 4

    ="不害羞、不怯场、不高冷"

    不害羞、不怯场、不高冷

    吴婉绚

    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说,在人的一生,我们就是在与各种人不断发生连接中度过的,我们在这种交往中收获成就感、收获爱情、收获朋友……但是有时候,因为社交恐惧症作祟,原本正常的社交却会发展成为一种“酷刑”,我们紧张不安,我们焦虑彷徨,我们试着远离人群。社交恐惧症已经成了“时代病”,它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我们一定要走出社交恐惧症的印象,建立健康的社会生活。当然,这也少不了患者自身的配合。因为作为社交恐惧症人群,你知道自己又多么盼望能跟同学、同事从容地交流,你冷漠的背后,是对正常人际交往的热烈企盼。所以试着放下心防,试着正视你的社交恐惧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不论你的社交恐惧症是来自童年的阴影,还是成长中的自卑,请记住,关于社交恐惧症,最好的疗愈,是自我的成长。

  • 5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

    理查德·尼斯贝特

    在本书中,世界知名的心理学家理查德·尼斯贝特清楚、翔实地向我们介绍了这些思想,为我们更明智地思考与做出更睿智的决策提供了工具。他通过研究和讲授这些强有力的、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思想,比如大数定律、统计回归、成本效益分析、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而闻名世界,他希望借助这本书能告诉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运用这些工具。

  • 6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威廉·冯特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冯特心理学体系注重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结构、要素及其组合规律。整个体系由个体与社会心理学两部分构成。个体心理学注重研究个人意识;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本书详细介绍了威廉·冯特创作本书的缘由和过程,并且介绍了威廉·冯特对认知心理学的探索和理解,深度剖析认知心理学中的各个方面,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威廉·冯特的心理学思想和理论。

  • 7

    ="负面情绪,正面解决:如何让情绪重归平和与稳定"

    负面情绪,正面解决:如何让情绪重归平和与稳定

    利斯·范·萨斯特伦 斯泰茜·科利诺

    如果你有睡眠问题,情绪反应经常很大,有时会感到持续的悲伤,或者总是对未来充满担心,有时会有无力和沮丧感,那么你就需要看这本书。在《负面情绪,正面解决》一书中,两位作者将以上的身体与心理状况,称为“情绪炎症”。好消息是,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为情绪“消 炎”。两位作者在书中首先对“情绪炎症”这一 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将个体的情绪反应类型进行了分类,包括神经质型、警戒型、激动型和退缩型,可以帮助你正确了解自己身心对压力超负荷的反应模式。两位作者在书中还提供了强大的情绪恢复 方案(RESTORE),七个科学应对措施,帮助你在这个容易焦虑的时代保持情绪稳定,提升情绪韧性,在面对负面情绪的诱发因素时,能更加理性与平和。

  • 8

    ="控制愤怒"

    控制愤怒

    埃利斯 塔夫瑞特

    阿尔伯特·埃利斯博士和雷蒙德·奇普·塔夫瑞特博士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帮助你有效处理情绪问题,并告诉你如何运用他们提出的技巧对愤怒的根源与本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通过做一些容易掌握的练习,读者能够学会在一个困难重重的、不公平的社会相对平静地生活。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可以减少愤怒反应,有助于挑战并消除愤怒。不管在家庭生活中、工作中还是在其他方面,愤怒都会阻碍你获得成功和幸福。

  • 9

    ="积极上瘾"

    积极上瘾

    威廉·格拉瑟

    本书中,作者认为人可以通过改变自身来改善生活。通过对积极行为的“上瘾”,例如跑步、冥想或其他形式的行为,使自己的心态平和,对生活充满乐观向上的态度。同时,作者也讨论了消极成瘾的一些形式,例如药物成瘾、毒品、吸烟等对人生活的不良影响。作者认为,虽然形成“积极上瘾”也需要经历一段时期的痛苦,但是这种上瘾可以给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身心健康带来积极影响,所以值得我们去尝试。本书教会读者如何通过积极上瘾这一方式,建立好的习惯,获得力量和自尊。

  • 10

    ="中医心理治疗"

    中医心理治疗

    肖然

    中医心理学是传统中医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的产物,是一种跨学科的探索。中医心理学跟西方心理学是不同的。现代心理学发展到今天,我们发现它始终没有把情绪和身体之间的关系,把情绪和器官之间的关系搞得很清晰,很完整。而中医心理学注重躯体症状和心理的联结,注重情绪和脏器之间的关系。与其牵强地提出中医心理学的新概念,不如说中医几千年的发展史始终没有离开心理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疾病的过程中,一直把情绪、思想和内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直强调整体地看待生命。在这本书上读者们读到的观点、案例和方法,都来自于作者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和二十多万成功病例的积累。

  • 11

    ="投资心理学:投资其实是一场心理游戏"

    投资心理学:投资其实是一场心理游戏

    郑先

    面对风云变幻的投资市场,你首先要战胜的最大强敌就是你自己。人的思想是如此精密,人的情绪是如此复杂,投资时的心理情境是影响自己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书从投资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列举了风险厌恶、证实偏见、刻板印象、后见之明、心理账户差异等一系列投资中常见的心理误区,并结合实际投资案例,通过“鳄鱼法则”“蝴蝶效应”“卡贝定理”等心理学原理对其进行解释说明。同时,也针对性地提出了克服以上心理误区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 12

    ="改变你一生的108个心理学法则"

    改变你一生的108个心理学法则

    陈浩

    《改变你一生的108个心理学法则》为你解读了108个经久不衰的心理学法则,悉数工作与生活中的细节和元素。这本书会告诉你心理定律的无穷奥秘,还会教你轻松运用知识帮助自己实现飞跃式的发展。它将深奥的心理学知识融会贯通于一个个妙趣横生、饱含人生哲理的故事中,形象地分析了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深浅出地提炼了心理学法则给我们的启示,以指导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趋利避害。

  • 13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纪念版)"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纪念版)

    劳伦·斯莱特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解决了你“想学习心理学知识,但是对大部头的教材望而生畏;想了解心理学实验,但是数据、符号和公式让你退避三舍”的问题。它让你在轻松阅读中不仅了解心理学知识、洞穿20世纪心理学发展的轨迹,而且可以揭露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本书第一版出版后,受到无数读者追捧,在当当网和亚马逊网上引起热议,更有心理学老师将它推荐为心理学专业学生必读参考书。

  • 14

    ="跟不安的自己谈谈"

    跟不安的自己谈谈

    林笑松

    我们应该知道,安全感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并不是别人给予我们的,我们不能将安全感寄托在别人身上,不要去找别人要安全感,因为你要不到,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安全感。有鉴于此,我们策划了这本书《不要找别人要安全感:何为安全感以及怎样获得安全感》。本书中我们为大家解读了到底什么是安全感,安全感产生的原因,以及应该怎样获得安全感等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点帮助。

  • 15

    ="身体的痛,是心灵的伤"

    身体的痛,是心灵的伤

    王宇赤

    本书将从身心整合的总体理论出发,解读身体和心灵之间的关系。当身体开始出现状况的时候,除了看病遵医嘱外,我们也可以尝试去觉知身体,和身体对话。当咳嗽时想一想:如果不咳嗽,我想说什么?是想少说话吗?当胃痛时想一想:如果不胃痛,我想说什么?是想得到某些人的关心吗?身体和心灵一体两面,唇齿相依。许多身体问题来自无法言说的心灵伤痛,许多心灵的痛楚会通过身体来释放和表达。本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觉知出发,告诉你如何与身体建立连接。怎样感知身体的信号,迈出开启生命能量的第一步。第二部分,我将带你了解你的身体问题,告诉你身体问题背后的深层含义。带你看看你的身体给出的答案,并向你介绍身体疼痛和疾病的意义,身体和情绪的关系。第三部分,带你一起去理解你和身体的关系,告诉你如何看懂身体的关系地图。身体是如何成为你亲密关系的替罪羊的?你和父母的关系模式是怎样藏在身体里的?第四部分,将打开身体尘封已久的记忆,告诉你如何疏通隐藏在身体的心结。我们一起探索身体的记忆地图,拥抱身体帮你留住的记忆,治愈时间不能疗愈的伤。第五部分,我将从身体智慧的角度来告诉你,如何让灵魂跟上身体的脚步。身体是心灵的镜子,尊重身体,你将拥有智慧与力量,也能够提示我们,达到身心和谐该从哪里出发。让我们一起来拥抱身体,与之共舞,让灵魂跟上身体的脚步!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