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
本书是“心流之父”、积极心理学大师希斯赞特米哈伊历时30年潜心研究的经典之作。他访谈了包括14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91名创新者,分析他们的人格特征,以及他们在创新过程中的“心流”体验,总结出创造力产生的运作方式,提出了令每个人的生活变得丰富而充盈的实用建议。创造力并不是凭空产生,它来自构成系统的三个要素之间的互动。这三个要素分别是:包含符号规则的文化、给某个领域带来创新的人,以及该领域中被认可、能证实创新的专家。对于创造力的观点、产品或发现,这三者都必不可少。
2
理查德·怀斯曼
开启大脑自动学习的模式,掌握人生倍速精进的方法。 我们通常认为人的大脑跟身体一样需要白天工作,晚上休息。但科学研究指出人的大脑其实是24小时连续运转,从不间断地进行思考和学习的。 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经过多年实验研究指出:睡觉时,人类的大脑会将我们在白天的所思、所感和所为自动分析、归类并储存,从而形成我们的认知结构。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好大脑的这一特性,那么将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理查德·怀斯曼在本书中致力于揭示如何让大脑在睡眠时进入自动学习的状态,从而让你的工作与生活永远先人一步。
3
闫瑞
有的人总是对孤独、独处避之不及,他们的手机里存满了亲朋好友的联系电话,生怕一个不小心,在孤独感来袭的时候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继而被无边的孤独、脆弱所侵蚀。但是我们生存在世上,总想与自身和外界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适时的转身,下定决心,不再逃避孤独,试着学习独处。本书中,我们将一起探究:我们是如何丢了独处、又该如何把它找回来。我们将一起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并尝试去接纳和服从,从此接通自己与内心快乐的源泉,并获得新的航向。
4
罗伯特 J.古拉
本书致力于成为最好的语言逻辑谬误手册,希望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此外,它还包含更多内容。从某种层面而言,这是一本介绍人们如何欺骗自己和他人的小册子。一旦有谬误存在,古拉早已辨认出来并贴上标签,像一位兴致勃勃的鳞翅目昆虫学家炫耀他对蝴蝶翅膀每一种变异的分类。从另一种层面而言,它是一堂关于非数理逻辑思维的小课程,是一种对哲学和经济学特别重要的思维形式,也是我们所有人每天使用并且常常被滥用的思维形式。就实质而言,它是一部学术研究的超凡杰作,然而在形式上却出人意料的轻松、自如且通俗易懂,无论阅读还是参考均趣味盎然。
5
卡尔·皮克哈特
本书是一份专门为从青春期到成年这段艰难旅程绘制的简明地图,它不同于市场上的其他青春期心理学图书(从消极的角度讲青春期,如可怕的青春期、青春期风暴等),而是从比较积极正面的角度告诉父母这个时期的重要性、关键性和独特性,为父母提供了青春期4个阶段常见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有助于他们培养一个独立自主和自我负责的孩子。在书中,已经当上爷爷的哈佛学霸兼临床心理学家卡尔·皮克哈特,用他的亲身经历与30多年的咨询经验,以及令人信服的广博知识,娓娓道来让人安心的工具和方法。通过阅读,你将了解青春期阶段孩子、父母和亲子关系的变化,以及青春期各个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明白什么时候该握紧孩子的手,什么时候该放手;什么时候该引导,什么时候该跟随;什么时候该说出你的想法,什么时候该保持沉默。
6
约翰·波拉德
《内在父母的觉醒》一书提出:内在父母应当承担起改进与内在小孩内部对话模式的首要责任。当内在父母开始聆听并了解内在小孩的渴求和需要,对内在小孩倾注爱,并以滋养和支持的方式养育内在小孩时,内在小孩也能体验到更好的养育带来的益处。这两个自我将会继续相互激励、改善关系,我们的内在幸福感会提升,内部关系也会得到平衡。身为有自我意识的成年人,我们应该主动去改变、修复童年经历和原生家庭所带给我们的伤,约翰·波拉德毕生致力于个体内部关系模式改善的研究和实践,帮助上百万人修复了童年创伤和不良关系模式。本书囊括了约翰·波拉德35年的心理研究,带你走上内在父母觉醒之路。
7
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
这本书在心理学和管理学的交叉视角下,探讨了人生的四大主题:性、金钱、幸福与死亡。人生不全是追求功名利禄,权势不过是水中花,名气不过是镜中月,财富不过是火中冰。人生真正重要的是有意义的关系、有所作为、创建意义。作者身兼数职——临床医生、心理分析师、领导力教练以及教授,他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探讨了这些话题以及它们对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并针对管理者及其他人在这些方面所遇到的困扰给出了一些建议,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成就更美满的人生。
8
严文华
《画树读心》以所画树木为出发点类比人类的生命发展,运用这一心理学工具,心理学工作者和心理学爱好者可以通过作画者所画的树木图解读出个体的人格特点、个体所面临的困境、个体的成长方向及其主要成长议题等。本书分为四大模块,分别讲解树木图的发展、分步骤解读、运用树木图实现个人成长以及树木图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读者可以沿着本书内容的发展脉络,边阅读边画出自己的树木图,一本书读完,也就读懂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本书结构清晰,易于操作。尤其是第四模块的相关内容,企业培训、团队建设、班级建设、心理团体活动都可以借鉴。对于希望了解孩子又难以与其交流的家长来讲,跟孩子一起画家庭树,会是很好的沟通抓手。本书适合心理学爱好者、老师、心理学工作者及社会学工作者阅读。
9
弗洛伊德
本书是弗洛伊德的成名代表作,被认为是本世纪最富创见的、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是了解精神分析学说和潜意识理论的必读书,读者可以从中发现很多令人兴奋的观察和大量与我们主题有关的饶有兴趣的材料。《梦的解析》已被视为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大理论支柱之一。美国前全国图书馆协会主席唐斯博士将这本书列入“改变世界历史面貌”的十六部巨著之一。
10
沈家宏
在戒瘾过程中反复挣扎的你,可曾知道:其实,戒不掉瘾,不是你自制力差,而是你忽略了成瘾背后自己真正的心理需求,陷入了认知误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戒瘾方法。本书作者结合30年心理学戒瘾经验,融合4大心理流派,针对上瘾的不同阶段,定制了不同的戒瘾方法。在本书中,我们将跟着作者一起:1.评估上瘾阶段、识别上瘾误区;2.摆脱负面感受、重塑强大内心;3.向内治疗心瘾、向外修正行为;4.重拾生活热情,真正实现自律。人们对上瘾的认识即将被颠覆,想要戒瘾和想要帮助亲人或朋友戒瘾的人,将会发现,从“根本停不下来”到“停下来”其实没那么难。
11
李宏夫
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本书以如何有效疗愈内心各种负面情绪为主题,对人的情绪的本质,情绪的调节,情绪的疗愈,有关强迫症与焦虑症的解惑,如何从焦虑、抑郁中解脱出来等问题,进行了专业的论述。本书在内容叙述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生活在情绪高压下的人群具有很好的解压作用。7天自我疗愈方案,让我们清晰认识到,我们身上的各种负面情绪不过是我们还没有认清真实自己的表象而已。借助于作者每章提供的实操方案,我们就可以轻松调整和摆脱不良情绪,成就令自己满意的人生。
12
约瑟夫·布尔戈
本书中提到的许多人受到“病痛”的严重折磨,以致他们的生活变得支离破碎。然而事实上,他们大多数人没有患上疾病。这一非常重要的差别事关病痛患者以及周围的人如何感知他们自己的失能症状,这种感知反过来会决定病痛后来如何发展。对大部分患者而言,接受诊断结果与否取决于他们对病痛的态度。那些持接受态度的人更有可能康复,但要使患者接受诊断,我们需要改变一些施加于心身病痛上的普遍成见和评价。我们在每个患者的故事里都能看到那些成见和评价,它们是本书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13
蕾切尔·西蒙斯
学业压力、失败焦虑、社会比较、身材羞耻、完美主义、自我批评……“不惜一切代价获得成功”的社会文化正在裹挟和伤害我们的女孩,向女孩们传递一系列的有害信息,它们与女孩们独特心理中脆弱的部分发生冲突,破坏了女孩们的自信、真实自我的发展。享誉国际的教育专家西蒙斯基于20余年的年轻女性研究和对96个女孩一对一的采访的真实生动的案例向社会、父母、年轻女孩发出警告——从表面上看,女孩们可能显得特别好,但在内心深处,她们既焦虑又不知所措,觉得无论她们有多么努力,她们永远都不够好:不够聪明、不够成功、不够漂亮、不够苗条……西蒙斯在书中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帮助女孩抛开荒谬的成功标准,提高适应力和自信心,从而过上健康、快乐、充实的生活。这些方法包括:用自我关怀取代自我批评;妥善管理过度思考的行为;抵制将自己与同龄人进行比较的持续冲动;勇敢承担合理的风险;避开社交媒体中的有害元素;把自我关爱放在首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的时候寻求支持。
14
弗朗辛·夏皮罗
你是否有一些不能触碰的往事,只要一想起,瞬间就痛苦不堪?你是否觉得自己没有力量,不能控制任何事?你是否觉得自尊心很低,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你是否沉溺在吸烟、喝酒、色情、暴力等不良习惯中?你是否无法获得美满的亲密关系,缺乏安全感,觉得没人会真的无条件爱你?你是否感到身体不舒服,夜里睡不好,但医生却说你根本没有生理疾病。你的记忆是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在脆弱的童年时代,每个孩子都容易遭遇情感伤害。成年以后,人们也躲不开痛苦事件带来的心理创伤。不论经历的是轻微挫折还是重大创伤,负面记忆都会真切地存储在脑细胞网络里,构成我们的无意识心理,让我们形成了很多自动的不良习惯和负面情绪,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无法得到幸福和快乐。本书是治疗心理创伤最有效的疗法之一——眼动脱敏与再处理疗法(emdr)的创始人。她用人人都能看懂的语言诠释了大脑科学,揭开人们被往事困扰的神秘面纱,并且提供简单易学、实用有效的自助技巧帮助读者自己循序渐进地了解并掌控自己的反应和情绪,克服阻止自我前行的各种不良认知、情绪、习惯甚至人格特质,从而实现真正的心灵改变,满怀力量地去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15
赛思·吉利汉
人们渴望从书中寻求解脱的答案,但当遇到学术术语或过于冗长的心理学理论时,就容易放弃这些书,对于在情绪低落或焦虑过度的重压下挣扎的人来说,一本用抽象语言写成的大部头显然难以承受,而吉利汉博士在考虑到这些因素后为大家提供了一本简练、没有压力的工作手册,对深陷抑郁和焦虑而无法自拔的人来说,这是理想的选择。本书以精简的语言和真实的事例,介绍了一套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技巧,在7周时间的认知行为疗法中,吉利汉博士通过将认知行为策略分解为设定目标和开始行动、回归生活、确定思维模式、打破消极思维模式、时间和任务管理、直面恐惧及融会贯通,向读者传达了治疗抑郁和焦虑的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