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梦的解析
    咬定青山不放松
    推荐

    尽信书不如无书,作者观点有些偏激。但也正如他一直反复强调的,只有偏激的重复的断言,才可能被群体接受,所以他其实也在一直遵循这个思想基调。 收获是对群体的认识更全面了。泱泱中华,由古至今,我们说的最多的是团结的力量,我们一遍又一遍地用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的论据加强论证效果。但是今天作者跳出来说,群体是无知的,群体的决定是愚蠢的。初看咋舌,细想之,什么地里出什么苗,分析背景,作者不止一次在书里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是种族和情感。从这个角度,作者的立场就明了了,他是站在历史的角度研究群体的思想演变的。所以,这本书也可以叫,群体的弱点。 通篇只有一个核心论点:群体易受暗示,易怒……论证方式就是先分类各种异质群体,再用核心论点去演绎归纳。然后有谈到一些基于这些认识怎么去影响群体的方法。所以结构还是清晰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尽信书不如无书,冲着这个与常识认知有点矛盾的观点你也该看看,何况这本书并不长,读起来也没有太多障碍,就是一个学者对于他的研究总结出来的一些规律和感悟的分享。

  • 梦的解析
    关任
    推荐

    乌合之众这本书300多页,我却断断续续用了11个小时阅读。古斯塔夫・勒庞 Gustave Le Bon(1841-1931) 这个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写的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工具书,特别是政客的工具书。它告诉你如果你懂得群体的心理和掌握群体的特点,你便可以利用群体的强烈的情绪和极强的行动力帮助实现一些事情。因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回顾一下本书中的经典语句: ①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② 如果说,我们的意识是浮在海面上的可见冰山的话,那么,潜意识才是沉陷于暗黑海洋之中的巨大冰体。 ③ 所谓的信仰,它能让一个人变得完全受自己的梦想奴役。 ④ 打动群体心灵的,是传奇中的英雄,而绝非现实中的英雄本身。 ⑤ 这些所谓的英雄或暴君,从来就未曾在真实存在过,他们只是人们为了满足心理需要而杜撰出来的产物。 ⑥ 在与理性永恒的冲突中,感情从未失过手。 ⑦ 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出乎预料的障碍会被狂暴地摧毁。人类的机体的确能够产生大量狂热的激情,因此可以说,愿望受阻的群体所形成的正常状态,也就是这种激愤状态。 ⑧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⑨ 身为一位领袖,如果想要让自己创立的宗教或政治信条站住脚,就必须成功地激起群众想入非非的感情。 ⑩ 但是当群众中的每一个人处于孤零零的单独个体的时候,后天的教育与内心的良知都在对他起着约束作用,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对自己的这种本能行为加以控制。 我们每个人都是群体中的一员,读这本书时,经常也会进行一些对照,有时感觉这本书说的就是自己。有时跟着这本书批评群体心理的时候,会猛然一惊:我难道不是在批评我自己吗?我难道就不是乌合之众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乌合之众”的某种特征,与其说要警惕乌合之众,不让自己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不如说要努力克服我们自身中所存在的群体无意识,克服自身所存在的庸众思维。时刻警惕自己,才不会站在一个道德制高点上,把别人当成乌合之众,而“我”却是置身其外的清醒者。

  • 梦的解析
    邓舒之🐯 🐯 🐯
    推荐

    很少有一本书,充满枯燥的论述,喋喋不休,带着悲观和些许偏激,依然能历经一个多世纪,立于经典论著之列。 作者视野所及,并未涵盖古老的东方文明。而西方文明,自兴起到昌盛,已然走过了一个周期。 乌合之众与个体觉醒,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西方政体从专制的漩涡堕入民主的悖论,其实早已在作者的预见之中。 本书同时通过舆论和教育两个方面阐述了乌合之众产生及发展的根源,所列举的范例,竟然与当今社会奇迹般相似。 作者的悲观在于他相信,人类本是懵懂的野蛮人,经历文明洗礼后,有了群体意识,群体造就了历史,却蒙蔽了个体。当人类个体意识大面积觉醒的时候,也是群体以及群体造就的文明瓦解的时候。 要么陷入混乱和孤独,要么成为群体的奴隶。难道这就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命运么? 作者过于肯定的语气,稍逊的逻辑,带着时代的烙印。让人在阅读时略有不快。 但读到最后,才发现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它对社会心理鞭辟入里的拷问,他对人类社会走向睿智的预见性,都值得坚持读下去。 如果有一天我们拒绝成为乌合之众,我们将如何自处?我们的文明又将驶向何处?

  • 梦的解析
    一身戎装
    推荐

    一点点的啃完了这本对于我来说有点陌生的书,从迷茫,迷惑,到渐渐地明白一点,到被她吸引。我还想再说,一百多年前能把群体的心理把握的那么准确具体真实,佩服。 我们经常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如果能把统一起来那是很难的。但我们应该能够看到,从人之成为人开始,就被领导、统治、奴役,有的还心甘情愿的被管理,就是因为通过暗示、强化,人民被一些无形的东西俘虏了,这可能是宗教,可能是传统,可能是教育,可能是所谓的文化,这些决定了思维方式,处事方式,生活方式。 种族是逐渐沉淀和形成的。群体性心理筑牢了种族的城墙,形成了排他性,垄断性,这使的这种集体更具凝聚力,阻碍了革新和创新。 粗略的阅读,加之自己能力有限,还没有真正吸收本书的精华。但她开启了我对心理学的关注。

  • 梦的解析
    Ronnse
    推荐

    这本书带有很强烈的时代局限性,并且有蔑视妇女的倾向,另外排版也有点奇怪,不是很建议细看!

  • 梦的解析
    慢三拍
    推荐

    只要在股市中一段时间,基本都会被推荐到这本书,作为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本书确实难啃,很多人建议是直接读原著,但想到我这三脚猫的英语,实在是毫无底气,只好退而其次,同时阅读了几本译作,可能是非专业的描述欠准确,专业的直接意译,更有甚者,结构都打乱重排了,看的我真是有苦难言。(悔不当初没认真学下英语) 又有人说此书背景为法国大革命,所以需看下《旧制度与大革命》,好奇一观,发现更为难读,上来就是一句“法国大革命这件事已被讲过太多,就不多讲了,本书就是从另一个角度写给对法国大革命很了解的人看的。”(意译)。得,还得继续再找书扩散开去。 又有人推荐《狂热分子》,建议同读,只恨分身乏术,不会量子读书法[捂脸][捂脸][捂脸] 本书作于百年前,正如当时的社会原因,作者也充满了对女人、小孩,对普通群众的看不起,但从群体心理的特征、表现等来看,和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事件可以对照,还是蛮有参考意义的。 才粗读一遍,不敢码太多,待精读过后,重码一次,就此搁笔。

  • 梦的解析
    推荐

    乌合之众 毫无疑问,听起来就是一个贬义词,人们很难接受这个词用在自己身上,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那个人,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平凡。 但是生在这个时代,就避免不了融入群体。 一人独处时,他可能是个有教养的人;一但加入群体,他便成了一个野蛮人,凶残、易怒、充满暴力。独处的个人能力能控制自己的反应能力,而群体却缺乏这种能力。 在群体中,任何情绪、任何行为都具有传染性。 群体不擅讲理,却善于行动。 结群后,由于人多势众,人人会产生一种幻觉,感到自己力大无穷,不可战胜,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又因法不责众,知道自己无论做什么坏事都不会遭到惩罚,所以也就不负责任。束缚个人行为的责任感一消失,人便会随心所欲,肆意妄为。 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智力差异削弱了,个性也消失了。异质淹没在同质中,无意识的特点占了上风。群体的无意识行为取代了个体有意识行为,这是现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对群体来说,必须有个神,否则什么都谈不上。 群体最想得到的,并不是自由,而是被奴役。他们非常渴望服从,本能地臣服于自称为他们领袖的人。 领袖的影响力量很少来自理性,而往往都来自声望(声望往往跟金钱挂钩) 要得到群众的信仰,就要永远与他们保持距离。 依靠群体可以很快的飞黄腾达,但老是行走在悬崖边缘,总有一天会坠入深渊。 我们害怕群体的力量,但某些身份团体的权力更可怕。前者可以被说服,后者绝对不会让步。 人一结群,思想就会有同化倾向(高智商人群也是一样)。 种族的精神越是强大,群体的次要特征越不明显。 从野蛮到文明,一路追逐着梦想,而当这种梦想失去了力量,便开始衰落,走向死亡。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周期。

  • 梦的解析
    GLWD99
    推荐

    乌合之众,从定义来说,它只是一种人为操弄的过渡状态,是一种虚象,不是实象!不存在长期的乌合之众状态,因为人群的心理只有在有组织的状态下才能有安全感!乌合的状况发生只是为了打破之前对自己利益不利的制度,打破之后,“乌合”们又希望尽快建立对自己利益有利的制度!人群,从前、现在、将来,都会一直间断性地发生这种状况!所以,关键看领导人!好的领导人,制定好的与时俱进的制度,给大多数人带来利益,让“乌合”状态不发生或少发生!这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 梦的解析
    ~一路向上~
    推荐

    《乌合之众》是本久负盛名,甚至对世界历史进程有着深远影响的书,因为很多世界政坛大佬都将其奉为圭臬,读过之后发现,勒庞确实是个厉害人物,一百多年前就对群体有了如此深刻透彻的体察和认识,不愧是群体心理学的奠基者,即便是跨越了一个多世纪,其中的思想和许多理念仍未过时,依然可以指导今天的一些社会事务,尤其是从政、做老板的,以及与群体打交道较多的工作岗位,建议读一下本书,它会让你明白许多群体性事件背后的动机和根本原因所在。 《乌合之众》这个名字用在群体身上极为贴切,不得不说我们的老祖宗也不是吃素的,数千年前就用这样的称谓来看待普通的群体,概念上早已占据了制高点,遗憾的是传承下来的只是一种感觉上的心领神会,并未有人对此进行系统的研究,更没有上升到一门专业学科的境界。当然,把歪果仁的东西拿来学一下也不错,毕竟这是植根于资本主义管理框架下的学问,而这一框架正是如今世界政治架构的主流。 群体,由于置身其中的人觉得凭借人多势众力量强大,而且法不责众责任可逃避,所以具有如下特性: 1.感性大于理性,躁动、易怒、多变。 2.易受到暗示影响,善变且轻信。 3.群体感情具有夸大化和简单化现象。 4.偏狭、专横又保守。 5.奴性明显,乐于听从专制和领袖的摆布。 6.膜拜信仰,盲从声望。 7.不管是同质型群体还是异质型群体,其主张表达的大多是某些领袖人物的意志,而且易被影响和操纵。 群体的心理很有意思,一旦融入群体,个人的智力水平和文明程度会明显下降,有时几乎会堕入野蛮状态。这样的结论有违我们人多智谋广的固有常识,却更科学更接近于事实。当然,面对当今社会的新生事物(比如网民),这些理论显然已力有不逮,书中的许多论据也有些粗糙并不细致,读来也有些枯燥难咽,些许瑕疵却仍根本掩盖不了勒庞先生思想的璀璨光芒。 总之,值得慧眼识珠者一观!

  • 梦的解析
    星尘
    推荐

    深奥!太过深奥,我实在是学识有限,对它里面所讲的只是一知半解,不过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这本书里所讲的群体中的人远没有个体的人聪明和理智。我不知道这是否正确,但它却又是一个客观现实,不能绝对说吧,但也不可否认有这种可能。         希望我能再看第二遍,这次看的有些匆忙,有些地方真的是没有看懂,不过就是硬着头皮读罢了。

  • 梦的解析
    刘璐
    推荐

    作为一个接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现代人来看,这本书里的很多观点都是很偏激很片面的。群体是无处不在的,人脱离了群体不可能长存。这本书里一直在举例论述群体的劣态和会发生的负面问题,忽略了其带来的积极影响。 作者居斯塔夫·勒庞 所处的年代,历史、种族、教育、国情等,跟现在中国现在的环境截然不同,所以整本书看下来没有太大的感触。不过其中部分章节还是有一定的警醒作用。 个人见解,知识面比较狭隘,仅作参考。

  • 梦的解析
    李昱华
    推荐

    读《乌合之众》有感 勒庞的《乌合之众》里有些观点并不赞同,应感觉是一本经典著作。或许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才会有他的思想,在作者的阐发以及举例中,我看到的是当今社会种种与之类似的社会现象。这样一本来自一百多年前的理论书所引发的共鸣感,让我终于明白为何它在社会现象类作文范本中的出镜率如此之高了。有人说它具有前瞻性,有人说是因为我国真正落后了西方国家一百多年,而我的观点是,这种无论时间、空间上的差距有多大,群体心理却异常契合的现象,或许恰恰说明了这样心理是来自人类本身的。 人类都是由人猿进化而来,追根溯源说白了也就只是万千动物之一,而在群体方面,一个积极的暗示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群体根本没有预先策划。他们可以被最矛盾的情感所激励,但是又经常受当前刺激因素的影响,他们就像被狂风卷起的树叶,朝着各个方向飞舞,接着又落在地上。”这样的一种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群体的“可塑性”。他们并非都是负能量的集合,某种程度上而言,刚刚形成的群体就像是一张白纸,最后成为怎样的一张画取决于沾有色彩的画笔。一个积极向上的暗示可以使得群体向一个好的方面发展。暗示会在群体中形成一种信念,而信念正是一种文明的基础。群体会为了某一种信念的成功而舍身取义,所以古往今来,在乱世之时会有各种理念的革命去推翻原有依然衰败的制度,去创造新的制度。而在盛世安稳的时代,群体理应是一种稳定剂,是真善美的践行者。唯有群体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了,社会才会愈发向上,一个国家名族才会稳定进步吧。

  • 梦的解析
    她击中了闪电
    推荐

    挺敢说的一本书。 我一直对社会上的“少数服从多数”感到困惑,现在也从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随大流”是生存之道却也可能是认知能力的“消亡”之道,悲也,叹也。 勒庞认为群体是情绪的放大器,关键在于如何引导,虽然细思极恐但也佩服他的洞察力。(想想欧美大选时候选人的豪言壮语与选民的激愤表现…) 虽然勒庞的用词犀利,又带有很浓的主观色彩,但还是让我产生了一种“我也干过这种蠢事”的感觉。阅读过程中身心都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挺过瘾的。 第一次接触社会心理学,这本书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现在的感受还太过肤浅,我想我还会反复阅读几遍的。

  • 梦的解析
    Katem
    推荐

    这确实是一本让人开阔视野的书。未曾拜读前,我原本以为这不过是一本关于社会心理学的书,可看入迷时发现自己有些狭隘了。这是一本“群体心理学”的伟大著作,但并不算完全意义上的“社会心理”学说。   书不长,就三百余页,但阐述着作者对群体的行为、特征等各方面都进行的较为深入的研究,通篇毫无重复赘言,有的只是有条不紊的分析和令人发醒的名言。本想做些笔记,却发现处处是重点,于是用问答的方式对此书进行梳理。 什么是“群体”? “群体”是指多人聚集在一起的团体,无论其过往,他们有其明确的目标,自觉的个性消失,“群体精神统一律”。这与社会稍许不同,社会囊括所有群体,但群体不一定是社会。群体是介于“社会”与“个人”之间的钮扣。 为什么有群体? 因为人类是弱小的,在大自然中很难生存,人类发展,联合抱团创建了社会。在社会的框架中,也有了群体。群体是与社会不同的,人们通过群体进行社会活动。 为什么群体总是无意识,情绪化? 因为将 人与人 之间“智商”“素质”的巨大差异相较,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差异并不大。在群体中共性大,占比大。所以群体整体更偏向情绪化的。(偏向情绪的宣泄,而不是理性的正确。) 为什么群体总是偏执蛮横? 因为群体的特性是具有明确目的性的团体,这注定群体只是一种简单的集体活动,不具备复杂的矛盾推理和思辨能力。(如果某“群体”能容纳多个观点或目标,此“群体”就不能称之为群体了) 。   出于群体的“本能”,群体会自己排除那些体制内不同声音,使其单一,这使得“群体”总是一根筋,容不得错误。 为什么群体容易接受暗示? 因为群体偏情绪化,理性思考能力弱。个体中对信息传递性强,处理信息能力弱。加上群体中低智商的个体易接受并传播假消息。除了以上,最主要的一点是群体的推理能力低下。(被狗咬了=狗全是坏的)的神奇逻辑推理能力。。。 为什么群体让人害怕? 群体的性质决定了群体的愚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社会被单一的群体化,必将会导致整个社会都变得暴力极端,主流压迫少数派,“政治决策”变成“一言堂”或“数人头”。而且“群体”较为保守,这样的社会缺乏改革创新,容易走向毁灭。 群体的特征? 行动力强,但不持久。 虽然易接收暗示,但思想还是较为保守,且观念发生改变时,必定迎来动荡。 群体偶尔会英雄主义,能让所有人抛开利益得失,但一般情况下总是暴力,偏执,急躁。 为什么领袖是群体的领路人? 大部分普通人对自己不相关的不想关(注),所以对自己非专业的领域缺乏理性明确的看法。因此在集体活动时一定会推出一些“领路人”。有些领路人有勇无谋,有些领路人坚强持久。前者是时代的激进者,后者是时代的弄潮儿。 领袖能成为领袖,靠的是声望。 领袖三要点 断言:越是武断的话,越让人觉得有力量,越是可信。 重复:谎言重复一万遍就变成笃定不移的真理。 传染:来自人类的“模仿”本能。在社会中总是从上至下,再从下至上。 群体的历史进程 脆弱的个体抱团,团体组成群体。群体融合成种族,种族诞生文明,文明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使个体变得强大,最后群体,种族,文明在个体诞生“自我”的过程中消解,回到原点。 书中的太多的观念至今依然鲜明,令人深思,毫不过时。言而总之,这是一本非常厉害的书。一般的思想者会对生活有些感悟,但大多都是散漫的,很少有人会去对其归纳研究,并建立构成一个体系。作者做到了,已经非常强大了。 作者一百多年前写这本书,时间是近代,但在这短短一百多年里,世界两次大战,新中国诞生,多个国家体制变化,世界两级分化,苏联解体。这一切的变化作者若是看到,又有何感想啊!甚至在跨入21世纪后,网络开始普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人能拥有“说话”的能力,不再像过去一般“哑巴”,这使得人们的“自我意识”愈发提高。“群体”仿佛在消解,变得支离破碎,许多大型社会团体分成很多“小众”群体,例如过去的主流音乐也被分成多个流派,如今,再“冷门”的流派也有爱好者为其发声了。 可即便如此,“群体”力量依然不容小觑。例如近几年的英国脱欧,多个国家恐怖袭击。这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各方群体轮番上阵,你方唱罢我登场,看得人真是眼花缭乱啊。   最后小结:书中对于如何在群体中保持自我观的部分很少,但我想套用孔子的一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人不应该像器皿一样,为了被别人使用而活着。人被称为活着,是会去思考的。   感想:一个人孤独地活着很辛苦,选择跟群体生活,就不自由。但无论选择个人还是群体,记住自己找寻的是正确,不要为了情感而忘记这个目的,也不要单纯的以为只要以正确的方式就能得到正确,更不要以为通往正确的路只有一条。

  • 梦的解析
    時 光
    推荐

    看了好多天,终于是啃完了…… 喜独处,且寡言,寡言是因为自知浅薄贫瘠。大部分人都不可避免的会参与到各种群体,那就尽可能选择正向能量的群体,并在群体中尽量保持清新的认识。 好久之前就买了纸质书,却在微信读书上断断续续的看完了这本颇有深度的书,在书友们的各种精辟而通俗的深度剖析下大概也算是看得一知半解,很多地方让人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也有很多地方需要细细的多咀嚼几遍才明其意。清醒的人总是少数,大部分人都只能被乌合之众裹挟着,混混沌沌的往前走。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