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朝花夕拾
    陈琪
    推荐

    这本书对我来说不算一本好读的书。第一关是序言,我第一次读到前言就放弃了,后来全靠Amy的开导,才重拾该书,懵懵懂懂的读完意大利文版前言,正式进入故事部分反而容易阅读。读完整本书,再回看意大利文版前言,依然不好读,依然需要费力的反复理解才行。 正文里很多讲述和引用方式对我比较陌生,以宏大叙事为主的历史书籍基本作者已按体系逻辑梳理妥当,但微观史却像,好比你在档案室里翻阅资料、对笔录。重复、错位、前后矛盾、缺失...才是真实的状态。 虽然全书有故事脉络,却更有在考古挖掘之感,在历史残骸的正义或荒诞中探寻草蛇灰线。发现的吉光片羽是什么,过程往往比结论更深刻。 这本书在宗教体验方面也很容易让人有代入感,非常真实,很多新奇的观点我都是第一次听说,那本《曼德维尔游记》也成功引起了我的好奇。 除了写点感受外,详实的书评我确实没能力写,能消化一点已属不易。读完本书后也推荐看王笛老师的这篇深入浅出的书评。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671971/?dt_dapp=1

  • 朝花夕拾
    浙北三贱
    推荐

    只有个人的微观的历史,没有集体的宏大的历史。此时此地,躺平在沙发上,窗外是蝉鸣起伏,电风扇微风拂过,香烟慢慢散去,随手拨几下琴弦,想来一首《风中的承诺》:不吃豆腐和海鲜,快活似神仙。毕竟,踝骨肿这么大,可痛啦。

  • 朝花夕拾
    石頭草木人🎈
    推荐

    一个宁愿放弃生命也不放弃思想和质疑的磨坊主。本书意图在于探讨,底层民众的文化接受及其影响是来自于哪个方面。我们所熟知的关于宗教改革的解释是,这个运动似乎是来自于主流,自然而然影响开来。然而通过磨坊主的叙述,我们会产生一个疑问,这个小学文化拼写都不好的农民是从哪里获得的知识,经过什么样的推想,竟然得出了与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家和哲学家之流一般,惊世骇俗的结论?是否在主导流行文化的精英文化背后会,另有一套始终在下层阶级中流传的版本?这个切入点让我想到了(娜塔莎之舞),追寻俄国文化起源的另一种尝试。只不过这本仅止于个人微观层面,读者像拿着小电筒照拿看拿,细处可品察(比如估计没几个读者真正对这堆教义解释感兴趣),远处难以一览,读来也颇为乏味,仅是满足猎奇心理了。

  • 朝花夕拾
    平平安安
    推荐

    行外人读学术论著不敢评论只有敬佩,敬佩作者,敬佩磨坊主,梅诺基奥忠于内心不盲从众,他是诚实的,他是孤独的,他是勇敢的

  • 朝花夕拾
    ༺梦蝶༻
    推荐

    沿着一个四百多年前的案件,努力还原了当时的历史与文化。一个磨坊主的在印刷术和宗教改革交汇的节点,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挑战了当时的教会权威,最终被处以火刑。在一个小人物身上看见历史,滴水观海,不胜唏嘘。 作者学术严谨,查阅了大量史实资料,注释多得让人都看不下去。但同时又有着侦探小说的趣味,抽丝剥茧地弄清梅诺基奥的思想来源。

  • 朝花夕拾
    x
    推荐

    “为了保护我们的思想不受侵害,能够与侵入我们思想使我们日渐沉默的力量抗衡,我们必须学会阅读,以此来激活自身的想象力,去培养我们自己的意识和信仰,我们需要这些技能来保卫和维护自己的思想” ——《超脱》 “一个喜欢自由而独立阅读的人,是最难被征服的,这才是阅读的真正意义:精神自治。” 终于找到合适的形容句子了。

  • 朝花夕拾
    '。 🦄白本羽
    推荐

    不了解宗教文化的的阅读起来太痛苦了,不易读,用资料串联的也不连贯,真的是执念让我把这本书读完,注解等等竟然能水一本书的三分之一[擦汗] 但磨坊主不得不佩服,在15世纪没有多少文化并没有阅读过几本书的情况下用思维滤网(好像是叫这个吧?)坚定的相信少数宗教文化,没有从众,就这点就值得被敬佩!

  • 朝花夕拾
    肚財
    推荐

    [捂脸]懒到极致的俺,不想翻注释。 静候朱兄讲解了[旺柴], 提桶跑路组, 新年首讲之一,期待。

  • 朝花夕拾
    雾凇
    推荐

    讲一个16世纪磨坊主对世界和信仰有着不同于主流宗教的理解,经过两次审判最终被判火刑。然而,他的思想观念并不会因此被彻底磨灭。 梅诺基奥总是对文本进行“扭曲”理解,通过自己的滤网得出不同的结论,并固执己见,其实根源在于他深受口头流传的民间文化思想的影响。 梅诺基奥的经历代表了口头传播的民间文化思想即被支配文化与书本传播的主流宗教信仰即支配文化之间的一次文化交锋。 1,对文本的解读 书里多次强调,磨坊主梅诺基奥对书籍文本“扭曲地”理解,用他的理解滤网来得出跟原文完全不同的结论,因为他有原本的思想基础,结合阅读产生了新的结论。 “扭曲理解文本”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看。对于有充足论据、严密逻辑支撑的内容,如果理解成不同的结论,其实是不应该的。但是如果是有很大讨论空间的,应该支持开放式的不同理解。 2,坚持自己的观点 梅诺基奥能够在当时的环境下,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被主流宗教思想束缚,很不容易。他不止在日常交流的时候公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审判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甚至敢于跟法官“辩论”。虽说他的观点不成完整体系,言语也存在前后矛盾之处,但仍然可以说,梅诺基奥是一个思想相当独立的人了。 3,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化思想 虽然梅诺基奥阅读过一些书籍,不过他的思想根源主要来自依靠口头相传的民间文化思想。那么可能民间有很多人,虽然没有掌握阅读和书写的能力,但都受到相似的民间文化思想的影响,他们仿佛跟通过阅读书籍接受思想的人活在平行的世界。书末尾提到了,同时代有其他人持有跟梅诺基奥相似的观点。 梅诺基奥恰恰提供了口头传播的民间思想与书本传播的主流思想的一个交点的示例,也是支配文化和被支配文化的一次交锋。这也是微观史“以小见大”的一个典型。

  • 朝花夕拾
    安迪
    推荐

    卡洛·金茨堡是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微观历史学最主要的开创者。他曾荣获有“欧洲诺贝尔奖”之称的“巴赞奖”,并曾先后任教于博洛尼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比萨高等师范学校等世界名校。金茨堡擅长研究从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的欧洲历史,代表作有《夜间的战斗:16、17世纪的巫术和农业崇拜》《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等。 本书是微观历史学领域的必读经典。1960年代初,卡洛·金茨堡在研究女巫审判时,在宗教法庭的档案里,发现了一则简短的案情介绍,首次发现了16世纪意大利磨坊主梅诺基奥不为人知的人生。此后历经14年时间,金茨堡完成了从搜集史料到成书的漫长研究过程,再现了梅诺基奥这位被湮没在历史烟尘里的小人物的思想和命运。 核心内容 介绍了微观历史学的特点和由来,清楚地交代了本书在历史学学科体系内的位置。随后,着重讲述了原书的核心内容:16世纪意大利磨坊主梅诺基奥因言获罪,两次受审,最终被宗教法庭处决的过程。最后,补充了一则发生在17世纪末苏格兰的案件,说明宗教权威最终如何退出了世俗的司法过程。

  • 朝花夕拾
    无限海带
    推荐

    无数的人消失在历史长河里(无论愚智)。当我们口耳相传那些帝王将相的故事,那些具体而微的有趣的灵魂,如果侥幸被记录下来,也会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书写,记录,讲述,就是一种力量。

  • 朝花夕拾
    奔奔
    推荐

    因为想了解一下何为微观史而读了这本初版于1976年的微观史经典。一部分好奇心也是因为书名。 作者从考证还原16世纪一个底层人物的精神世界而看当时的宗教环境和大众文化及主流统治阶层对知识垄断和对异端打压的状况。书中一步步详细考证了一个磨坊主受宗教审判的文件记录,对比宗教文本和磨坊主接触过的书本文字,由于不熟悉宗教文本,很多部分是匆匆略过,只了解大致论证方法和结论。但是全书层层推进的论述逻辑以及对磨坊主生活环境和精神世界的还原描述还是比较易读的。 印象最深的几点: 1、磨坊主的奇思妙想和口头文化 磨坊主梅诺基奥和当时大多数底层农民不同的一点是他会读写,接触过一些宗教文本和主流之外精英阶层的文本。但是他在审判中阐述的宗教理念和这些文本并不完全相同,除了接触过的文本,还结合了他听到过别人的口述,以及他观察现实生活后的思考。最有意思的就是书名的奶酪和蛆虫的比喻。他认为世界并非由一个圣体所创造,而是上帝与天使在大自然的混沌中产生,正如蛆虫在奶酪中生出一样。只是上帝和天使在自然产生的万物中最高级而变得神圣。作者还以此与但丁神曲中的一句比较了其相似之处。神曲中这句大意:…我们是青虫,生来要化为天使一般的蝴蝶。作者认为梅诺基奥是从生活经验中思考到这样的原创比喻,而非阅读过但丁的文本。梅诺基奥还认为上帝无所不在,在空气中,水中,火中。他接受世界上并不止天主教为唯一的真理,认同不同族裔有不同的信仰… 这些也是他长期思考逐渐形成的。他并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以学习到的词汇整理总结出自己长期思考的观点。还有很多例子列举了梅诺基奥想法与后来一些进步文本之间的相似之处。他的想法不仅在天主教会统治的那个时期是出奇地包容,一些理念和现代哲学思想也有相合之处。 审判记录中有他人对梅诺基奥讲过的一些想法的证词,也有他本人在审判中的亲口阐述。而审判过程也成为梅诺基奥梳理自己想法和完善自己理念的机会。作者更是以文本比较挑战过去历史学家惯常的预设,大众文化中的理念总是产生于精英阶层。作者以梅诺基奥为例证明口头文化有其自主性而“被支配阶级与统治阶级文化之间循环往复彼此影响”。梅诺基奥并不是当时唯一抱持相似理念的平民,有其他人有相似但不全相同的想法但没有如此完整的文字记录保留下清晰的阐述。 莱辛也提到过研究和保留口头文化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主流文化之外的大众文化和少数族裔文化。她同样认为书本文化并不能完全保留世界文化。 2、知识垄断和文化压迫 梅诺基奥意识到文字是权力阶层掌握文化和以此维持特权的工具,所以他渴求掌握文字的运用,并且认为这不应该属于一种特权。印刷术动摇了这种特权。正是梅诺基奥有机会直接接触到宗教文本而不必通过教会,并且能够接触到教会不想让他们接触到的文本,他才会愤慨上层阶级只会“让我们知道他们想让我们知道的”。 梅诺基奥在同阶层的人群中属于少数跨越这道文化鸿沟的一员。作者比较他在不同对象面前阐述自己理念的不同,对文盲村民们的解释简单粗糙,对审判官员法官则理性清晰并且在不断梳理修正。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得以在教皇、皇帝面前阐述自己的理念,他死也无憾。作者猜想,是他这种渴望跨越文化阶层,追求“那个高高在上的东西”的理想”使他在酷刑和死亡威胁下仍然坚持阐述自己的理念,对他来说,有机会在上层阶级受良好教育人士面前尽情地阐述自己的理念并且被用文字记录下来绝对是人生的高光时刻。也许,在那个时刻他才感受到一种平等。 梅诺基奥的离经叛道理念威胁到教会作为神与平民之间媒介的特权地位,所以非死不可。他也不是唯一的一个特例。作者也通过分析梅诺基奥的理念变化大胆猜想当时的一些被教会视为异端的理念是如何在民间传播的。在回想记录这些笔记的时候我才发觉历史和现实其实是如此相似。 我们读史书只看到伟人和重要事件,记住一个个数字,看宏观的图景,往往只能在文学作品中才读到历史中的小人物与社会百态。现在我才明白了一点在那片宏观图景之中,微观史学者试图填补的一片空白,让一些从前在历史长河中被掩盖的微弱声音被听见。

  • 朝花夕拾
    提壶灌鼎
    推荐

    略感失望,浅尝辄止都很勉强。史料罗列仅限于教廷书记档案,文献资料不免单一。关于传统口头文化与上层精英文化之间的角力,则没有更具体深入的涉及。 出版于45年前,当时社会语境下微历史史观的尝试,开启了历史写作的新文学范畴,意义大概也仅限于此,经久不衰的经典则其实难副。 十六世纪中后期,文艺复兴末期。小磨坊主梅奥基诺的信仰历程,反映了此一时期启蒙运动、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之一斑。而与此同时,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尤其印刷术的逐渐普及,加速了新思想、新知识的传播,促进个体人文主义的觉醒,加之历来古老口头文化对基督教教义的抵触,传统基督教教义对思想的禁锢日益遭到质疑和挑战。罗马教廷摇摇欲坠,犹斗困兽眼皮子底下的意大利小磨坊主最终因言获罪,以至于被火刑处死,成为思想演进的祭品,偶然也必然,无外乎时也、命也。

  • 朝花夕拾
    张慧
    推荐

    《奶酪与蛆虫》被认为是微观历史的一个典型范例,将一位在某座偏远的弗留利村镇中度过了一生的16世纪磨坊主的智识世界重现于我们面前,非常生动。通过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一个孤独灵魂在面对自己不同于主流思想的内心挣扎,也得以一窥底层文化之于上层支配阶级文化,自身基于日常经验的独有的生长潜流。

  • 朝花夕拾
    欧宝
    推荐

    《奶酪与蛆虫》算得上微观历史领域的扛鼎之作了。梅诺基奥,一个爱读书的磨坊主,对世界的起源有了不一样的解读,他不相信圣灵主宰着教会,他认为,教士们希望置民众于其影响之下,让民众保持沉默,而他们则可以肆意妄为。在宗教权势熏天的16世纪,这思想无异于沉闷夜空的一道惊雷。 这本书享富盛名,有人说探讨的是个体的知识来源与世界观的形成,有人说这是印刷术、宗教改革对小人物的影响,有人说这本书关注的是被压迫和被征服的人。 而我只是单纯的喜欢这个故事,一个机智又执拗的读书人,如孔夫子那般韦编三绝还能人不知而不愠;如苏格拉底那般以强大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话,剥茧抽丝理清思路;而梅诺基奥在任何一段历史,一个流派都无法和另外两位圣人比肩,还有许许多多和他一样,生前死后都没能留下一丝痕迹的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温和而有力量地发出不同的声音,正是这些声音推动时代的步伐。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