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Jane
    推荐

    对于一个有着初高中数学物理等知识打底的天文小白来说,这本书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天文学史话”,是历史、是话本,具有故事性、趣味性和科普性。 看得过程中,计算部分跟着作者的思路也是跟得上的,可惜看完了,我也就只记得那些小故事儿了(๑˙ー˙๑),惭愧惭愧,不过凡走过,必留有痕迹,我相信!下次在看到类似的数据,我!应该!可能!会有点儿映象吧... 总之,这本书很适合小白看,重在故事,数据暂时看不懂也没关系,能引起你爱上天文就是一本不错的书了。 但对于天文储备知识够够的人来说,阅读感可能就没那么好了,毕竟专业性其实没那么强,连我都看得懂,哈哈哈。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Jessy
    推荐

    刘慈欣在《朝闻道》里描述了高级地外文明监视地球人类演化。当第一次原始人仰望星空的时候,警报被触发了。对星空产生好奇是一切的开始,原始人看到了“宝石”,接下来全人类的目标便是想方设法捡起这个“宝石”。所以这个看似简单的举动不得不让地外文明警觉。 记得2012年读到《时间的形状》,知道了科学的发展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历经坎坷,本书也提到了西方天文学在教会的限制下步履维艰。但是无论多么艰难,科学的火焰不曾也不会熄灭——因为科学精神是你我都有的对万事万物最干净最纯粹的好奇。只要有“为什么”存在,人类就不会停止寻找答案。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Francis💃🏻🥑
    推荐

    比科学故事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 康德说: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 一本薄薄的书却把近千年的天文学知识讲的如此生动,让人读来大呼过瘾。前几章简单介绍古代天文学对于广袤无际的认识。哥白尼的日心说向统治人类思想近1500的托勒密地心说发动挑战,开普勒使日心说深入人心,当然他留给我们的“开普勒三定律”依然是无价的财富。当然伽利略、牛顿、哈勃等等的成就也是在人类长河中影映生辉。现在我们都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并非宇宙的中心。 天文学第一问题:日地距离,困扰着多少代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发现过程同样充满痛苦;宇宙的尺度也是如此。关于宇宙的奥秘:宇宙的起点开始于大爆炸,宇宙的最终命运主要观点分为热寂说和大撕裂说。目前宇宙是在加速膨胀的,并不是人们一直认为的在减速并趋于稳定。20世纪射电天文学四大发现:1、宇宙微波背景辐射,2、星际有机分子,3、类星体,4、脉冲星。 两朵乌云 关于暗物质与暗能量:19世纪的最后一天,欧洲著名的科学家欢聚一堂。会上,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汤姆生(即开尔文男爵)发表了新年祝词。他在回顾物理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时说,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饰工作。同时,他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却若有所思地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第一朵乌云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威廉.汤姆生在1900年4月曾发表过题为《19世纪热和光的动力学理论上空的乌云》的文章。他所说的第一朵乌云,主要是指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和以太漂移说相矛盾;他所说的第二朵乌云,主要是指热学中的能量均分定则在气体比热以及热辐射能谱的理论解释中得出与实验不等的结果,其中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开尔文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学家,是一位颇有影响的物理学权威,他的说法道出了物理学发展到19世纪末期的基本状况,反映了当时物理学界的主要思潮。 这个问题至今仍在困扰着我们。 月球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太阳的磁暴是怎么产生的?太阳系的这种结构在宇宙中是特殊的吗?太阳系中除了地球之外,还有孕育生命的地方吗?木卫二的海洋中有生命吗?彗星到底来自哪里?奥尔特星云是怎么形成的?是否还有未发现的大行星……从太阳系向外扩展到银河系,我们想知道的事情就更多了:银河系中到底有多少宜居行星?地球之外还有智慧文明的存在吗?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银河系自转并形成一个漩涡状?银河系的中心是不是真的有一颗超大质量的黑洞?还有没有更好的证据?黑洞的视界之内到底是怎样的……再从银河系扩展到整个宇宙,更多的未解之谜等待着人类破解:暗物质到底是什么?暗能量又是怎么产生的?伽马射线暴是怎么产生的?星系与星系之间的空间真的是完全空旷的吗?流浪行星是不是大量存在?为什么有的星系光度学质量与动力学质量大多数不相等但有些又相等呢?虫洞是真实存在的天体吗?宇宙大爆炸的原因是什么?宇宙将会怎样终结?平行宇宙到底存不存在…… 我们做学问一定要对事物保持好奇心,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017年11月18日晴巨冷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祖峰
    推荐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星空的琴弦,诗意的理性思考。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普普通通
    推荐

    科学最重要的是科学的精神和态度,不断的实践证明,不断的完善和自我纠正。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toni_tsutao
    推荐

    “人类对宇宙的思考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宏大和超越,… 是任何宗教传说都无法比拟的。…… 在我眼里,星空就是一首交响乐,星辰大海是它的琴弦。”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天南星
    推荐

    小时候,就喜欢抬头看星空,看到银河、牛郎织女、天狼星、北极星、勺子状的北斗七星等等,幻想自己长大可以傲游太空,这就是我童年小小的愿望,那时候星空已经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长大了,虽然学的是是理科,可是没有选择一个和天文沾边的专业,自己对星空的喜爱也随着日渐模糊的星星缓缓褪去,直到有一天看了《上帝掷骰子》,才想起来,原来我是那么渴望星空,原来我对物理是那么感兴趣。 可喜的是,我没选择物理或天文,我能以一个粉丝,一个游客,一个欣赏者的角度,去感受它的无穷魅力。 这本书讲述了天文学的发展史,同时也向我们传输了一个概念——什么是科学。人类就是在不断的仰望星空中进步的,相对于我们目前的探索,只是人类前进中的一小步,因为我们的目光从来都没有局限在这个地球,我们的征途是 ————星辰大海!!!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老妖
    推荐

    因为某人的推荐,看了这本书,前半部妙趣横生讲了天文史的起步,中学物理课的大牛竞相出场。中后段涉及一些专业词汇,我这种科幻和天文盲,多少有点理解不了!但绝佳一部培养科学精神,了解星空起源,人类发展的一部好书! 关于科学精神,个人理解是理性思维下的怀疑精神和实证精神!下面摘选部分很是认同的观点: 首先,一个科学理论必须具备可证伪性,可证伪性的含义就是从理论上来说,它是有可能被证伪的。 其次,每个科学理论都有适用范围,而且必须能够解释在这个适用范围内所有已知的现象。 科学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自我纠错的能力。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都不会宣称,自己是毫无条件地绝对正确的,这是科学与神学、哲学最大的区别之一。 每一个科学理论都有边界,而科学探索活动就是不断地延伸现有的边界 技术发明不是科学发现。 每当仰望星空时,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Charon
    推荐

    当我发现今年的第一本书是这本之后,我花了一会儿把它读完了。 文科出身的科普作家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文笔会非常幽默风趣、浅显易懂。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他说的事情我都不太敢相信,尤其是数字,哈哈哈。 不过在读书的时候看作者自己吐槽自己,也是一个有趣的体验。 感谢你为简体中文世界的天文科普所做的努力,我会向我认识的所有初入门的朋友推荐这本书!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Laymanོ་
    推荐

    以前在上初中的时候,晚上和爷爷奶奶坐在院子里,看着满星空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很是美丽,各种形状,运气的好的话还可以看到划过天际的流星。那时候我就在想,真的好神奇,原来星空上可以有这么多的星星,它们到底是谁,为谁发光,为谁而来?为什么天一放晴就会一直高高挂在天空?感觉很是神奇的!       后来,好奇宝宝还是会时不时的想念家乡的那片星空。记得那时候偶然看的入迷,一望无际,空空荡荡,要是我在的上面就好了,哈哈,现在想想还是挺幸福的。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读📖
    推荐

    《星空的琴弦》是我看的第二本汪洁老师的书,依然是超喜欢。不过文风上确实感觉比《时间的形状》“正经”了很多,相较起来,我还是更喜欢“不正经”点的呢。 先前看过南怀瑾大师关于科学的一段论述,原文是:“现代人最讨厌的是太迷信科学,比迷信宗教还可怕。因为科学本身没有定论,新的发明会推翻前面,永远没有止境,这也是科学的精神”。当时不懂,朦胧感叹,哦?竟是如此?直至读汪洁老师的书,看到无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在科学道路上的艰辛探索,才坚定认知,后人是会修正前人论述,但不是彻底推翻,这是一个过程,不能因此就否定科学无定论。直接复制原文来阐述吧:“科学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自我纠错的能力。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都不会宣称,自己是毫无条件地绝对正确的,这是科学与神学、哲学最大的区别之一。科学通过观察、假设、验证这套方法,可以保证理论的不断迭代升级,越来越接近客观真相。大家还得知道一个概念,人类进入到二十世纪以后,任何一个新理论都必须与旧理论兼容,新理论和旧理论的关系就像是俄罗斯套娃这样的包含关系,而非完全推倒重来的关系。广义相对论的简化版本就是牛顿理论,开普勒理论的简化版本就是哥白尼理论。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将来那个更好的理论也一定是兼容广义相对论的,所有我们已经取得的天体力学理论在规定的适用范围内仍然是正确的,不论过多少年也不会发生改变。换一句更高深的表达方式就是:每一个科学理论都有边界,而科学探索活动就是不断地延伸现有的边界。” 看后记方知书里简单的配图,背后都有这么感人的小故事。这么执着的用心,不正是科学的精神和力量的无形驱使吗? 康德说: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读完这本书,渺小如我,也确实会产生这样的共鸣,也能默默告知作者,您的目的达到了呢,谢谢您! 在这样一个娱乐至死、金钱至上的年代,我还是很庆幸自己有这样的书籍为伴。对我而言,这不是虚无缥缈的天文知识,这是引发思考,满足好奇,获得美感体验的极好方式。再次感谢作者!因为有这样的书籍,才使我贫瘠的内心,离头顶的星光近些,再近些……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Yao
    推荐

    宇宙的和声 第一次接触汪洁,是在喜玛拉雅里听他本人讲《时间的形状》,那是他的第一本天文科普书。 《星空的琴弦》,很浪漫的书名。星空即宇宙。星空是感性而形象的,让我们在夜晚仰望;宇宙是理性而抽象的,让我们在脑海里思索。浩瀚的宇宙,千万星系交织,亿万繁星闪耀,演奏着一曲最壮丽的交响乐;星空的琴弦,奏响着宇宙深处最美妙的和声! 汪洁自称深受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影响,称之为精神导师。他效仿阿西莫夫的风格,希望用轻松幽默的笔触,书写深奥严谨的宇宙史,在自己的第二本天文学书里,汪洁做到了。这是我读过除刘欣慈之外,中国人自己写的最好的天文学科普书籍。 一部人类天文学史话,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讲起,经历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从开普勒到伽利略,从牛顿到爱因斯坦,还有哈雷彗星和哈勃望远镜,一代代科学巨人,生动形象,他们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故事,被作者娓娓道来,妙趣横生,读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乏味,十几万字的篇幅,就把宇宙天文学发展史基本说清楚了。 “朝闻道,夕死可矣”。人到中年,人世间的事情,该经历的经历了,该明白的明白了。唯一不太清楚不太明白的,就是我们这个身居其中的宇宙,它的起源与方来历,它的边际与全貌,它的命运与结局…… 于是,从某一天开始,我对天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买来一大堆书,沉迷其中,似懂非懂。汪洁感叹,在这个娱乐至死,金钱至上的年代,居然还有人对虚无缥缈的天文学感兴趣,也许我就是这少数的不识人间烟火者! 第一次从汪洁的书里读到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最后的问题》,令人震撼!这正是我们苦苦搜寻的终极目标,这正是我们百思不解的最后问题!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小虎日记
    推荐

    为什么读这本书?精美的封面、诗意的书名、有货的目录,都是抢眼点。不过,最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掉进了《三体》的坑里了,别笑我。 通读此书,八字点评:书中有货,作者有心。这本书,一是,让我将天文学历史和一些知名的天文大咖串联起来,从毕达哥拉斯的“地心说”预测到托勒密天文立法,从哥白尼“日心说”的大胆提出到伽利略的实证主义,还有卡西尼、牛顿、哈雷(牛顿的好朋友)、多普勒、爱因斯坦……一个个都是璀璨星空中闪亮的明星。二是,让我了解到一些天文学世上的逸闻趣事,比如万有引力真的是源于那个苹果吗?哈雷彗星真的是哈雷证实的吗?开普勒严重近视,硬是用第谷给他的几麻袋观测数据测算出来了三大定律!三是,让我学到了一些天文知识,地心说如何演变到日心说的?开普勒三大定律怎么推导出来的?日地距离如何测算的?宇宙原来也是有年龄和尺度的,只是大的惊人而已。造父变星、类星体和脉冲星是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天体,初步了解了暗物质和暗能量的主流概念,也跟着作者冥想了一下宇宙的最终命运,无论是热寂说还是大撕裂说。想想宇宙的终结, 500亿年也好,150亿年也罢,都是非常非常遥远的事情,都不会对我们现在产生任何影响,但是一想到如何可怕的大结局,也会感到不寒而栗,这也算比杞人还忧天吧。你看,书中还是有不少货吧?细细品来,足够反刍好几个月了。 为什么说作者有心呢?因为,他提出了“科学精神”,这也是吸引我读下去的原因之一。读完前言标题,科学精神比科学知识更重要,我就迫不及待不由自主的读下去了。最后的章节,探索永无止尽,和前言呼应的严丝合缝。他与众不同的提出,人类的进化,始于“为什么”。一旦开始思考“为什么”,就有了思考和探索的源动力。正是人类的好奇心驱动了地球文明。最早,智者通过闭上眼睛玄想探索答案,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开始产生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开始萌芽。毕达哥拉斯开始用数学解释天文问题,为人类带来了科学精神的第一道曙光,亚里士多德用实证来鉴别理论的正误,为科学世界带来了另外一种探求真理的方法。爱因斯坦认为,公理演绎法和实验是科学大厦的两块基石。 那么,什么是科学呢?恐怕很难定义好。得到多数科学家认可的定义是,通过观察提出假设,再通过实验验证假设的一种方法。科学的条件是明确的,不能模棱两可或随意解读,经得起反复检验,不能与任何适用范围内的已知事实产生矛盾。并且,结果可复现,给定条件、方法和假设,无论张三还是李四,得出的结果应该一致。你瞧,科学发现是多么不容易啊,就连技术发明都不是科学发现。当代人,动不动就高谈阔论谈科学,把科学当时髦,什么“科学发展”、什么“科学管理”,我看是把科学和哲学搞混淆了,或者把“伪科学”当科学了。同学们,不严谨是不对滴,历史和宇宙的眼睛都是雪亮滴,上帝和歌者会检验一切滴。 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向作者汪洁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乖巧刻苦又努力-
    推荐

    读完这本书,我脑子里立刻出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几个字,难道不是吗?天文学,不就是仰望星空的浪漫,脚踏实地的取证吗?它宏大而神秘,严谨而专业。 星空、宇宙兼具浪漫与严谨,对我实在太有吸引力! 在我看来,这本书是对天文学发展做的一个梳理,深入浅出,激发兴趣,简练直白,容易理解,在次,为作者献上花花。 最后,我想说三个词:实证思想,科学精神,要有光……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水石斋
    推荐

    一本非常不错的天文学史话类科普著作! 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恐怕是支撑着人类不断探索前行、实现伟大梦想的唯一基石! 虽然,人类、地球、太阳系甚至银河系相对于宇宙来说都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但是,它无法阻止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将目光投向深邃的星空。 星空的琴弦依然奏着神秘而美妙的旋律,就像那只驱使着我们好奇心的无形之手!只要“熵增”没有结束,只要宇宙没有寂灭,我们就不会停下前行的脚步······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