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Annie📖
    推荐

    这本书还是听书听完的。这是一本天文学的科普书。 作者汪洁说:“科普的首要目的是普及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就是对万事万物的理性态度。它包含不可分割的四个方面:探索、怀疑、实证、理性。” 作者说,这本书的讲书和文字书的内容在顺序上略有不同,文字书里还包含了更加直观、便于理解的插图。 我选择听书主要是为了利用碎片时间,还有就是让眼睛适当休息[得意]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桃子
    推荐

    当初看大刘的《三体》完全看不懂,原来始于我的无知,打算重新在读一遍呢!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杉树下的慢蜗牛
    推荐

    天文学的发展,不仅仅是科学方法的发展,更是技术的革新,除了少数一些靠纯数学计算就能得到重大结论的人(比如开普勒),几乎每次技术革新或是设备精度提高,都能带来一些重大发现。 这本书几乎是按照由小到大由宏观到微观这样的思路写的,地球的形状-不完整的太阳系-完整的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特殊物质-宇宙形状-宇宙终结,思路比较清晰。内容上,主要是以“某个物理学家通过什么方式做了什么努力发现了什么”的思路,语言通俗易懂,将很多物理学家和他们的事迹、重大发现相对应。不过细节描述比较少,发现过程写的比较简单,点到为止,更精深的需要读者自己去查。 之前写过一个书评说时间简史偏难不太适合当科普书如果能简化一些可能会更好,最近总有人在底下发表评论说科学本就深奥自己不理解不能怪书不好。本来还觉得我可能对时间简史评价的太苛刻了,但看了这本书,我倒觉得当初的评价还好。 科普的目的就是向大众普及科学,让大家觉得深奥的天文知识不再是那么难以触碰,但是如果让人越看越觉得难以理解,甚至曾经有点一丝兴趣也被深奥的知识所打击,那就不是一本好的科普书。 如果科普书分初中高级,星空的琴弦应该是初级,适合入门,时间简史应该在中级或高级,适合进阶或精进。 ——2018.3.19 1:37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大道至简
    推荐

    我们的大脑是由这个虚构的世界十分蹊跷地制造出来的。我们用它来思考万物。上帝在旁偷偷笑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心想是成
    推荐

    的确科学是在不断质疑中向前发展的,有些长期形成的固有理论都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成立的,对待这些书本课堂上灌给我们的所谓定理,或许我们很少去深入思考它存在的假设条件是否真的客观如斯。 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学时关于外星生命的探讨,那时对星系宇宙异常的痴迷。我家在高原,那时住的平房,一到夏日夜晚最畅意的事情就是爬到房顶看星星。大字躺下,后背还有白天屋顶吸收阳光此时缓缓送出的暖意。那个年代的夜空真是叫得上星光璀璨,银河横贯天空是那么真实清晰,颗颗星星或明或暗不计其数洒满如天鹅绒般的夜空,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学校发的课本里最喜欢的是那本《常识》,只限前几页彩图,因为绘有四季的星空图。仰望天空按图索星,再想象着把它们一颗颗连起来,如图示星座,甚是惬意!现在还依稀记得人马座、天蝎座还有大熊座,当然夏夜最著名的应是银河两畔的牛郎织女星了。遥望星空,无限遐想,对老师说的科学家寻找外星生命的条件,星球是否有水呀,是否有氧气呀,当时小小年纪就不以为然。谁都没见过外星人,为啥就认定它必须跟我们一样,也许那厮靠氮气活着呢?这个年纪了,陪儿子看变形金刚突然又想起了少时的质疑,还和孩子认真的讨论了一番,塞伯坦星球好像就不是氧气和水的世界吧?! 世界在变化,前路不可知,一颗好奇和寻真的心,或许从莫种意义上说才是生活多彩的画笔和活力之源吧!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潜龙勿用
    推荐

    这本书为天文学的发展梳理了一条清晰的脉络,人类在天文学上的认知,每跨越一步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心血,需要数不清的探索,需要有不世出的天才,再加上非凡的运气,才能在前人基础上再进一步。 书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这两位天文学家:哈雷和勒让蒂。 勒让蒂的故事足以让你清楚的知道,在科学探索的路上,运气是多么重要,它提醒你,不能光盯着那些做出杰出成就的天才人物,也要适当关注那些与他们做着相同的研究,有着相同决心和信念,却欠缺点运气的人,他们的故事,一样可歌可泣。 而哈雷,他感动我的地方在于,他做了很多后世看来极其伟大的成就,但对于他本人而言,最骄傲的事是出钱替牛顿出了那本书。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仁太
    推荐

    原来最美的知识仍是科学,两天废寝忘食,学习之余就沉浸在这本书里,难以自拔。感谢作者汪洁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人类仰望星空的思辨历程展现出来,记得小时候作为一个普通小男孩,都会对宇宙、恐龙这类事情充满了浓厚兴趣。但随着慢慢长大,从卡通图书慢慢过渡到稍微专业点的科学读物,终究还是被严密数学、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而挡在门外…… 这本书让我重新拾回曾经对宇宙的无比渴望与好奇,而且多年的学习积累已经能更容易理解很多知识了。收获颇丰,看到无数的天文学家一点一点的揭开宇宙的面纱,他们的思维过程、奇思妙想、高超计算、惊人毅力……都是所有人类的宝贵财富。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Sylvia
    推荐

    对天文小白来看,也足够了。虽然里面有些难懂的各种计算公式,但是不妨碍书写的很有趣。反正我是看的停不下来,一口气看完啦。感觉接收到的知识超出自己生活中的理解范围了,意犹未尽。同时收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书籍,顺带打算回家再翻一遍《三体》了。[偷笑][偷笑][偷笑]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爱吃绿豆糕
    推荐

    时间到星空,看的停不下来,这么好的作品,遗憾没能在初高中遇见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秋林飞雁
    推荐

    对于宇宙而言,人类渺小如蝼蚁,但是这样渺小的人类居然能把宇宙了解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身为人类的一分子,我深感自豪。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作者说现在还没有能力想这个问题。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问题想得越来越多了。 我的观点是——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回答“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的。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Timothy
    推荐

    对本书来说,副标题的概括比较准确。是关于“天文学”的“史”,而且是“话”说。 从天圆地方写起,简介了地心说、日心说、开普勒三定律、伽利略行星运动定律、牛顿力学定律、恒星视差、日地测距、天王星海王星的发现、银河系观测、宇宙的膨胀、大爆炸理论、星际有机分子、类星体、脉冲星、暗物质、暗能量、宇宙的无限与粒子视界、宇宙的终极,与上述相关的故事。以及科学精神的特征。 书的定位有些拧巴。从框架上看,不太适合小盆友。大概初中以上才好理解和接受。从内容的深度看,又过于肤浅,都是浅尝辄止。汪老师坦诚地说,天文学的众多知识点他都是“蜻蜓点水”的略微讲讲。而且好些东西建议读者上网深入了解。其内容侧重“史”,而不是“理”。写作手法上个人发挥的空间较大,比较随性。因此,本书适用的读者群,应当是:青少年或成年、对天文史感兴趣、在天文学方面一窍不通的天文文盲。 作者也许懂些科学精神的要素,但行动起来真不怎么样。也许是本书篇幅有限,我没发现汪老师在任何方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能。稍微复杂一点的理论他自己消化不了。在天文学方面十分业余。数学极差,四则运算都玩不转,令人不忍直视。居然能把角写反;能把两个点的标记漏掉;地球的曲率抄错;1角秒相当于多大算错;时速1000米的飞机飞4.3光年所需的时间算错;旅行者1号的飞行速度写错。文笔还行,但有不计其数的笔误。所以我真的没找到亮点。 人确实孰能无过,但汪老师您写的可是科普读物。科学允许存在误差和适用范围,允许理论的更新迭代。但没完没了的低级错误出现在这里似乎不太妥当。甚至在宣扬科学精神为何的时候,还出现了好些不恰当的表述。比如,汪老师用侵染性病害理论中的经典——科赫法则举例,说明科学思维中的因果逻辑。还写了这么一句:“当然某些人也可以气势汹汹地说一句:不要迷信西方人的法则。这是一个万能大棒,什么都可以打,但你倒是说说这个来自西方的科赫法则它哪里错了呢?”这句挑战式发问本身就非常不谨慎。因为科赫法则的逻辑虽然正确,但适用范围也同样有局限性。在某些现象面前根本不适用。可笑的不是这种问法,而是汪老师在抄科赫法则的时候又双叒叕抄错了。法则第三条原义是把纯培养的病原体接种给健康而敏感的宿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汪老师却写成了接种给动物,动物会出现与人同样的症状。就算对生物学一窍不通,也应当知道动物与人不一样。接给什么动物?蝗虫还是蚯蚓?植物界不适用科赫法则吗?初中的生物学知识已经足够发现这一致命错误了。 汪老师也提到了科学理论的特征之一:可重复性。也就是可重复验证的特征。但前文又言之凿凿的引用进化论,说人类、世界如何进化到今天。似乎进化论已经得到了物种跃迁的物证。一边对所谓“民科”嗤之以鼻,一边自己又把猜想当作定理。这样的科学观如何能自洽? 作为科普读物,本书不仅仅是内容过于肤浅,而且强行植入了一些个人色彩浓厚的不成熟观点。甚至有数量丰富、千奇百怪的错误。这种不严谨,对于一个非科学工作者都难以接受。 科学是有洁癖的,很难接受这种掺了水的东西。对不起汪老师。您的书,我都要加入黑名单了。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liurachel
    推荐

    天文学就是人们在不停地探索我们的世界中不断发展的。从认知我们脚下大地的形状,到地球、日月星辰、银河系、河外星系,再到宇宙中有机分子、类星体、脉冲星、暗物质和暗能量,及至宇宙的终极命运。正如书中所说,“星空就是一首交响乐,星辰大海是它的琴弦。第一乐章,巨大的太阳带动着八大行星构成了最初的奏鸣曲,唱出天体旋转和运动的永恒主题。第二乐章,宇宙旋律转入深沉的慢板,它带我们进入到更广阔的星系和宇宙空间,让我们听到银河系、河外星系,乃至宇宙诞生之初的回响。当我们沉醉于这无尽的深邃时,旋律又开始进入到下一个风趣轻快的乐章,宇宙空间中的有机分子、类星体、脉冲星、暗物质和暗能量等角色粉墨登场,令人着迷。 当我们在思考宇宙的终极命运时,也就是在聆听这首宇宙交响乐的终章。”这本书中穿插了许多的逸闻趣事,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当然与苹果无关,他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实是在讽刺他不喜欢的另一个矮子学者。大部分天文学家视力都很好,可以裸眼观测星空位置,而开普勒严重近视,硬是用第谷给他的几麻袋观测数据测算出来了三大定律。天文学世上的逸闻趣事,比如万有引力真的是源于那个苹果吗?哈雷彗星真的是哈雷证实的吗?开普勒严重近视,硬是用第谷给他的几麻袋观测数据测算出来了三大定律!作者这篇严谨的科普读物成功把我带入了科学的坑,准备继续拜读他的《时间的形状》、《亿万年的孤独》。《亿万年的孤独》已读了几章,感觉更多的是对宇宙中其他生命的探索。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小艺公子
    推荐

    科学精神比科学知识更重要。科学精神是一种思维方式,对待万事万物的理性态度,探索,怀疑,实证。书中前半部分讲述天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故事,他们的做法正是科学精神的最好注解。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最大动力,是好奇心的驱使。托勒密,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牛顿,一代又一代天文学家呕心沥血,前赴后继,不断探索,经历无数艰辛和反复之后,人类才终于能够对宇宙的概貌有了基本认识。每一次的火炬传递,每一次的认知革新都是在艰难坎坷中前行,绝不是轻易得到的。和当时读完《时间简史》感觉有些类似,对科学家更加钦佩和崇拜,这些猛人付出毕生心血,他们的好奇心和执着的探索精神,把人类对这个世界和宇宙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后半部分是天文知识科普,也讲到了具体操作,比如18世纪的天文学家如何测量日地距离,这是天文学第一问题。之后新的行星被发现,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也在逐步更新,而小小的太阳系的尺度与遥远的恒星世界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银河是由难以计数的恒星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第一个看到银河的是伽利略。望远镜是人类研究天文学最主要的工具,伽利略是把望远镜伸向天空的第一人。 现在得出的宇宙年龄是137.98±0.37亿年。哈勃观测到所有星系都在互相远离,表明了我们的宇宙正在膨胀中。随着天文观测的深入,观测精度不断提高,天文学家们惊讶地发现,宇宙不但不是减速膨胀,而且是在加速膨胀,各个时期的加速度还不一样。因为宇宙膨胀,遥远的星系是在逐渐退出我们的视野的,其速度可以超过光速,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到底有多少星系已经退出了我们的视界范围。宇宙的整体是无限的,宇宙的可观测部分却是有限的,这就是可观宇宙的大小。因为宇宙一直在膨胀,所以当我们向太空深处极目远眺时,看到的最远的地方其实远远超过宇宙的年龄138亿光年。 宇宙的命运最终会怎样,总觉得这个问题很残忍。所有对此问题的回答都是现有人类智慧下的回答,也不可能得到最后的验证。作者给出两种主流观点,进行了分析说明。其他还讲到暗物质、暗能量、类星体、脉冲星、星际有机分子等,蛮通俗易懂。 星空在我看来是智慧和浪漫的象征,美丽神奇而又深邃浩瀚,百亿年默默无言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令人惊叹的故事。星空是一首交响乐,星辰大海就是她的琴弦。一部人类探索天文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人类追求科学的历史。目前为止我们对宇宙的了解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神秘的宇宙只不过是向好奇的人类稍稍敞开了大幕的一小角而已,还有太多太多未知与震撼等待人类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Yolo
    推荐

    科盲试图👀🔍🌍 [跳跳]一边看一边做的思维导图大纲,算是对这本书的小小总结: 一、大地形状 毕达哥拉斯 (狂热的数字和几何图形崇拜狂) 不赞同天圆地方之说(乌龟驮) ➡️平面圆形⭕️最完美 ➡️立体球形��最完美 所以,大地天上皆为球形 亚里士多德三证据: 1:帆船远航时,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夜晚跋涉时,前方星辰不断升起,身后星辰不断落下。 3:月食时,大地在月亮中间的黑影是圆形。 二、日月星辰 1⃣️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谐球” 所有天体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2⃣️学生菲洛劳斯“反地球” 3⃣️柏拉图“拯救现象” 4⃣️欧多克斯“同心球”理论 5⃣️亚里士多德“水晶球模型” 三、天体运动 西方: 1⃣️阿波罗尼“本轮均轮” 2⃣️克罗狄斯·托勒密“地心说”《天文学大成》 3⃣️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4⃣️天空立法者开普勒 开普勒第一定律:行星绕日运行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在相同的时间内,行星到太阳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 开普勒第三定律:第三定律的内容: 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轨道椭圆长半轴的立方成正比。 5⃣️伽利略发明望远镜�� 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对的�� 6⃣️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力学三定律 7⃣️布拉德雷:光行差➡️地球的章动 东方: 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制定《授时历》 祖冲之、张衡、万户 1⃣️盖天说:天圆地方 2⃣️宣夜说:不太关心地,只关心天(由气组成) 3⃣️浑天说: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也最深,如张衡 四、天文学问题 1.测定日地距离(天文学第一问题) 卡西尼➡️金星凌日 2.天王星/海王星 3.银河�� 赫歇尔父子(“圆盘理论”/南非好望角观测站)➡️路灯效应/星云 发展: 1.卡普坦宇宙 2.沙普利的银河草图 “沙普利-柯蒂斯之争”由天才哈勃终结 3.哈勃计算出了星云与我们的距离,且发现星系的“红移现象” 4.宇宙大爆炸 5.星际有机分子 6.类星体 7.脉冲星 8.暗物质 9.暗能量 10.宇宙无限大♾ (空间的曲率决定了宇宙的形状)

  • 2001:太空漫游(同名电影原著)
    Leen
    推荐

    对小白来说,这确实是一本不错的科普读物,没有复杂的公式和推导过程,但能很生动的把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现象讲清楚,对于一般读者来说也就够了,毕竟绝大多数人不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对一些基本的,简单的常识有所了解也就够了,尤其对小孩子来说,培养兴趣远比记住更多的内容更重要。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