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酷刑简史

人类酷刑简史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人类酷刑简史
    🐻God Bless Jora
    推荐

    ⭐️⭐️⭐️⭐️ 新年到了,又买了一本新一年的笔记本,趁热主题阅读几本笔记相关的书,提取一些新的灵感。 子弹笔记不同于每年的年度手帐,它需要完全自己设定集子,除了常规的月计划、周计划、月计划,还可以有索引、未来记录、习惯记录、任务迁移、自成集子的任务集、自我头脑风暴分解等等,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每个集子、不同月份的页面。 我想要从本书中借鉴的点: 1 给笔记增加索引目录,给每页笔记增加页码。以便于更好地找到笔记中的内容。 2 借鉴子弹笔记短句:项目分成以下三类。(1)你需要做的事情——任务(Task);(2)你的经历——事件(Event);(3)你不想遗忘的信息——笔记(Note) ●任务: 需要采取行动的事项。 ×完成的任务: 已完成的事项。 ﹥迁移的任务: 被你推迟到下一份月度记录或某个特定集子里的事项(因此采用了右箭头)。 ﹤计划中的任务: 不在本月范围内的事项会被提前到笔记本开头几页的未来记录中(因此采用了左箭头)。 注: 有些任务需要分几步来完成,这些从属的任务——或称“次任务”(Subtask)——可以简单地缩进列在主任务(Master Task)下方。只有完成全部次任务或者次任务与主任务不再相关时才可认为主任务已经完成。如果某个主任务下方有多个次任务,那么这个主任务很有可能是一个大项目。如果确实如此,这个主任务可以自成一个集子。 ○事件: 事件子弹与生活经历有关,子弹前标有“○”这一符号。这类子弹短句既可以提前写下,也可以等事情过去后再记录。无论事件涉及多少个人因素或情感,记录时仍应尽量保持简明客观,比如“电影之夜”和“他甩了我”这两件事的轻重应该一致。事件子弹并不要求我们记叙事件的复杂程度,这样我们便更愿意把事件记录下来。事件子弹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就是记录。 —笔记子弹 笔记子弹前带有“—”这一特定符号。笔记子弹包括事实、主意、想法、评论,是你想要记住,但又无须或无法即刻采取行动的信息。这一类子弹短句非常适用于会议、讲座、课堂等场合。 特殊符号 优先符号:用星号“*”表示。通常用于标注重要的子弹短句,常常与任务子弹搭配使用。不要滥用该符号,否则会本末倒置。 灵感符号:用感叹号“!”表示。通常用于标注笔记子弹。有了它,伟大的想法、个人的思考、了不起的见解都不会失踪了! 3 迁移:对每个月进行总结,反思,整理出那些不重要,没有意义的时间,将他们删除,把那些还没有做完,或者持续在做的事情,做一个梳理,这样你能一直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进度如何。 我使用手帐多年,手帐不单单是记笔记,更是一种自我管理。当把想做的事从脑海中变成可见的文字,当把一个想法一步步拆分成任务,对清晰计划、提升效率、帮助记忆十分有用。

  • 人类酷刑简史
    郑大亿.
    推荐

    这本书非常实用。对于我个人来说,读完后有质的飞跃,以前的我也做过一些笔记,但都是纯粹效仿,其实根本不清楚每一集子到底什么意思,这篇集子是否适合我,通过这本书,这才让我恍然大悟,原来生活可以如此简单,如此顺利,方法一旦掌握,人生的掌握权就真正的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强推👍 一些网友可能说看了也不明白,我有几个疑惑的地方想问问大家,同时也希望学不会的网友可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这么回事。没有批判大家的意思,就是纯粹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1.为什么看了也不会做? 2.在看这么书的时候你有认真思考过这么说你看的目的么? 3.看不明白是可以重新看的,书又不是一次性的,要敢于说自己不行,这样我们还有机会,还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

  • 人类酷刑简史
    叶烬欢
    推荐

    读完了,但不会是我最后一次翻开这本书。 前两章看的是电子版,一些索引做成了link方便跳转,但是一些笔记的排版不方便,后面几章是买了实体书看的——用作示意的页更加直观明了。 用Bujo已经是遥远的几年前的事情了,但是哪怕现在转战了电子记录,Bujo的符号和子弹语句依然很适用。一些效率的思维和网络上流行的OKR、GTD有相同之处,包括书内推荐的PDCA理论,想学习之后再来对照搭建自己的外脑。 最后,摘抄一句很喜欢的一句话:“真正的效率无关速度,而在于为真正重要的事情留出了多少时间。”

  • 人类酷刑简史
    皮皮大王
    推荐

    1、每天都为生活做最后润色的人,永远不会缺少时间。从容不迫,举重若轻。 2、一个安全的、可信的、客观的上帝视角。不会对我评头论足,也不会对我施压。帮助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真正关心的事情。我们总是带着消极的偏见,而记忆更是被情绪扭曲加工。在这个诚实的视角,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扔掉垃圾、收集钻石,在每段经历都有所收获。晨-夜-月-年的反思,不是对过去犯下的错误进行惩罚,而是要从过去的生活经历中汲取丰富的信息滋养未来的成长。当我们犯错时,内心的批评之声音会越发响亮,而且比任何时候都更具说服力,幸好,我们有一些有力的证据来证明批评的荒谬,而且致谢证据是我们自己写下的。一句一句讲给橡皮鸭听,此时我们迫使自己变换角度,客观地看待事情,而不是陷在主观的思想深渊中。 3、删繁就简,够简单才更容易成为习惯。语句简短有意义,主次分明,珍重下笔,迫使你思考它的重要性。如果做不到,就降低一点要求,让它可接受可执行,重点不在花费时间多少,而在你是否始终如一。少即是多,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引导我们注重简洁、专注以及更具意向性的生活。 4、用自己的语言转写,即刻完成知识输入到整合到输出的过程。 5、内容大于形式,工具只是途径。 6、不要设定期望,因为期望我们无法掌控,请将注意放在可掌控的“步骤”上。不把注意力放在干活的痛苦上,而是要想一想这些事带给你的收获,重塑对平淡琐事的认知和定义是把握形势充分利用资源掌握主动权的起点。审视你真正的动机。从表层情绪投射到深层需求。每学成一件事,你就会变得更有能力、更全面、更具内涵。你会给身边的人带来更多价值,这不是因为你为他们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你为自己学了什么。 7、时机没有正确与否,我们必须为自己创造机遇。放低姿态,接受现实,抓紧时间提升自己的价值。 8、“五四三二一”的目标制定、PDCA的积极程序流程、五层发问、好奇心与想象力。 9、目标分解而非分段。以小博大,蝴蝶效应。 10、完美是一种违背自然的、具有破坏性的概念。

  • 人类酷刑简史
    高杰
    推荐

    《子弹笔记》是一本教给我们如何进行人生检视的工具书。它通过建立子弹笔记,可以确立目标,任务分解,时间管理,检视回顾,让我们可以生活更美好。它和很多时间管理,规划类的书籍有共同之处 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在交给你方法的同时,也分析了这么做的动机,让人更有改变和接受的动力。他强调子弹笔记要用笔和本来记录,使用这种传统的效率低下的方法,我觉得他说的非常有道理:“如果你计划的事情都不值得你花时间写下来,那你就没有必要做。”方法很实用,准备开始记我的子弹笔记了。

  • 人类酷刑简史
    SunnyCat🌻 茜ྂ茜ྂ
    推荐

    我觉得本书还是值得一看的,就算不使用子弹笔记,也可以给记录提供一种思路。笔记不在美观,而是一步一步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生活也一样。

  • 人类酷刑简史
    青蛙君
    推荐

    我觉得挺好用的,书看了一半就去找资料去了,到B站看了些视频,结合书中的指导自己也试着做了一本子弹笔记。书讲的很复杂,有点无从下手,但是一旦尝试了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多点子,想创建更多的“集子”。 不管你做任何事情,第一点要做的一定是分析其中的意义。通过分析来确定目标,增强你的动力,提高信念,那就保证你努力的方向不会出问题。子弹笔记在记录当中,需要不断地反省。子弹笔记主要是用一些符号来精简语言,区分事件,对于重复性的事件,可创建集子,有需要时可以借鉴。 首先,符号含义。这本书一直强调“内容大于形式”,所以要用最简练的需要描述任务、想法、事件等。 “•”代表任务(创建任务一定要想明白其中的含义。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你对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如“今天要吃三碗饭”(我要成为大胃王)。做完了就打个叉,没做完觉得这个任务有意义就迁移到其他日子,迁移到明天就画“>”,迁移到其他的日子就画“<”。觉得这个任务没意义,没必要执行,就用线划掉。 “-”代表笔记、想法。如“红烧肉真好吃” “。”表示事件,如“小明生日” 也可以自创符号。如“!”表示灵感。“+”代表文章。“*”代表事件优先级。 然后,创建集子。比如“夏威夷旅游计划”,就可以考虑时间、住宿、游玩项目、行程、预算等,把这些信息提前整理好,确定清单,规划好最佳路线,旅行中也可以调整,以后再去就有范本了。同理,也可以创建“健康饮食”集子、“习惯养成”集子、“书单”集子… 最后,我关注了书中一些超好用的时间管理方法。 1、反思。分日反思与夜反思,日反思有助于规划一天,夜反思有助于温故一天,理解努力背后的动因,剔除无意义的事情。 2、“五四三二一倒计时法则”。创建“目标”集子,分长中短期,长期目标是五年目标,中期目标为四个月、三周目标,短期目标是两天及一天目标。不断的筛选、确认目标的重要性,然后再根据目标创建相应的集子。如“五年后我要学会一门外语”,那我就要规划一下学习什么语言、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大致分几个阶段…这些都可以创建到集子里。 3、PDCA循环。规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就是日反思时计划,白天执行,晚上检查任务完成度,夜反思对行为进行调整,再规划… 4、时间箱管理。就是把任务框在一个时间段里。如“9:00—10:00做ppt”这个时间段里只做一件事,可以保持专注度,防止拖延。 5、感恩。每天写一件让你感恩的事,让你保持更好的心态去生活。 6、五问法(five whys)。就是对一个问题一直问“问什么”。如“我要减肥”,为什么?—“因为我胖”,为什么?—“因为我吃的多”,为什么?—“因为我的身体已经因为肥胖有健康问题了”,为什么?—“因为周围人嘲笑我的身材”,为什么?—“因为穿不上漂亮裙子,找不到男朋友”。然后就根据这五条理由制定不同的方案:少吃点、听医生的话,好好吃药、我堵不住别人嘲笑的嘴,但我可以发展自己的爱好并从中找到自信、找不到男朋友和肥胖没有绝对的关系。所以,你看有时候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因为肥胖,或许是因为你不够自信。从五问法中让你更加看清你的现状、想法。 7、橡皮鸭调试法。就是把问题详细地讲给物品听,向你的毛绒玩具、宠物、甚至石头。把问题讲清数、你认为出问题的地方、可能的原因、你尝试的方法、没尝试的方法、你想要的结果。通过分析有时候会让你豁然开朗。 8、停顿目标。如果遇到了瓶颈,内心很焦虑,又苦于挫败感,那就设置一个停顿目标吧。时间不可多于两周,与困扰你的项目无关,有明确的结尾。如“做志愿活动”、“整理衣柜”等,暂时的把注意力移开,但要记住,你所做的事情能保持你的好奇心,让你体验成就感。 最后的最后,熟悉了这些(两三个月左右),你就可以创建自己的个性化子弹笔记了。 我目前记了三天的子弹笔记,效率真的有了明显的改善,我还挺喜欢的,我想要坚持下去,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更多像我这样缺乏自律的人。

  • 人类酷刑简史
    water
    推荐

    这本书让我挺惊喜,差点因为书的推荐分不高而错过了。 我是一个特别想玩手帐但却因为绘画和设计能力不足而止于起点的人。而这本书里的插图示意的子弹笔记的快速记录法轻易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关注。原来只需要一个本子和一支笔开启掌控和改变人生的旅程。 原本以为这仅是一本工具书,但其实它更像一本探索自我、引导自我的心灵地图。在被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中带着【意向性】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去寻找内心的兴趣与喜悦,在自我审视中寻找一种清晰而坚定的生活方式。 这本书关于笔记使用方法的内容其实不多,而且实用(看完书还不会用的建议看B站关于子弹笔记观看最多的那条视频,讲得很清晰有条理)。我猜它整体评分不高可能是因为第三章整章几乎都是抽象的心理学哲学类的思考与建议。如果没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经验基础,读起来确实吃力。但是作者从心理内在原理、脑科学上作了大量的铺垫和解释,其实有助于读者在根本上理解子弹笔记的意义——利用这个动笔记录、思考、筛选的过程去过一种带有自我意识和意向性的主动的生活! 还有书中引用了大量深刻启发性的名人名言,各行各业各种情况下实践者们的亲身经历,都非常精彩。 作为一本工具书,作者一再强调提醒不要为了形式而忽略了笔记的本质,要通过思考记录的内容来寻求突破和改变!而不要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花拳绣腿上。例如纸笔装饰什么的。 我认为值得一看。

  • 人类酷刑简史
    莉莉
    推荐

    重温了《子弹笔记》,做了导图,针对自己的笔记做了小修改。这感觉真不错。

  • 人类酷刑简史
    丹丹🐋
    推荐

    这本书买的是纸质版,所以直接打分 非常好的书,我从去年五月开始记录子弹笔记,而今将近一年,在使用子弹笔记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几项任务,每月都准备做,但是每月都没做。比如,每周都会要求自己“这周一定要更新公众号”,但是工作繁忙,没有做到。 这件事在我记录子弹笔记之前,我没有意识到,只觉得自己在反复拖延一件事,感觉自己很失败,很挫败。直到记录了三个月,我回顾前面的记录,才意识到这件事一直挂在心上却不做,给我自己造成了非常大的精神压力,于是把这项任务出掉了,感觉不再是每天都很焦虑压抑了。 此外,我觉得自己学习的太少。但是其实子弹笔记上交互知识集子,读书目录集子,都告诉我:你看了很多,你在努力。 另外,每月的日历集子,也让我记住了朋友们的生日。每月未来人物,这一点我完成的不好,还是有很多紧急地还没做。 每日记录,让我写加班申请和绩效总结时,能更方便地察看了。 真的很棒!推荐阅读。更建议买纸质版。

  • 人类酷刑简史
    🇨🇳🍋瑟瑟
    推荐

    读一本书能有一点收获,其实就已经很不错了。这本书让我有所触动的是,通过每日记录,修正自己正在想要的人生,而不是靠着变形的记忆自我感动。

  • 人类酷刑简史
    Arelís
    推荐

    子弹笔记火了很久,字面上看是教人“高效记录”。看到这四个字时,我就已经在打退堂鼓了,因为不信这一套。毕业后,当我要同时跟多个项目,又实在不想舍弃个人爱好时,才开始琢磨“记录”这回事。目前,工作笔记满足需求;但个人目标、爱好提升、日常生活管理仍有些一盘沙的感觉,像一个个散乱的珠子,我想用一根线,将他们串起来。这也是开始翻看这本书最直接的原因。 个人收获分为两部分:一是总体理念,二是笔记方法。 “笔记”是术,“理念”是道,道术合一,方能日日坚持,攻破堡垒,向期盼的彼岸再迈进一步。 如何记录,可先通过目录查看有个大致印象,再去官网看看旁人使用的、适合自己的模板,然后立马开始做个人的笔记(去做最重要,看别人怎么做笔记,没太大用,因为只有你最了解自己)。 下文只聊“道”。 1、忠于自己?从观察自己开始。 对什么感兴趣,又对什么不感兴趣,双向反馈同等重要。 作者根据自己网页浏览网站的内容——观察自己——确定个人爱好的例子让我印象深刻。 生活中,我们总说不知道“心之所向”,总说我被生活推着走,哪有时间停下来考虑“喜欢什么、热爱什么”。反问一下自己,你真得一年中的每一天都忙到这种程度了吗?“不想思考”的原因到底是“没有时间”还是“逃避”?这个答案只有自己知道。 但不论如何,从今晚开始,在睡前简单得捋一捋最近的生活,或许会有不同的念头。 其次,我们常常想要稳、准、狠地找到热爱的事物。这其实是一种单向的思维模式,例如,“我如何赚钱”,这样的思维是直冲着目标去的。但或许,我们应该“双面夹击”,一边观察自己喜欢留意什么,一边看看自己会对什么样的事情触霉头。类比投资,一边寻找低点,一边考虑是不是该收手止损;前者冲着“赚”,后者冲着“少亏”。 2、少,既是多。 “目标管理”的重点是制定尽可能少的目标。这个道理早有耳闻。但让我体会到“真香”的,不是在目标制定和实现的过程中,而是在衣橱管理的过程中。 收集整理了大部分衣服和鞋子,衣橱颜色已调整为黑+白+牛仔/棕/灰,偶尔有亮一点的颜色做陪衬;日常的鞋子也只有黑白两色(运动鞋不包含在内)。这样做的优点:颜色好配好搭,随便几件凑在一起即可出门;需要购买的次数少了,省钱,一身轻;减少了需要决策的机会,腾出更多的大脑空间来思考或者做其他事。 3、循序渐进和迭代更新 如何才能持续有效地改变,同时避免压垮自己呢? 在日本,有一个概念叫“kaizen”。“Kai”的大意是“改变”,“zen”的大意是“好的”,因此,“kaizen”大致可以翻译成“好的改变”。还有一种更好的理解方式是把“kaizen”翻译成“持续改善”,指小的、连续的、渐进的改进。 为了做到循序渐进,作者提供另一个思路,即在企业运营和产品质量管理中常常使用的PDCA循环。这个方法,也成为戴明环,是通过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来实现高效管理的方法。 在我看来,其核心是立即着手+迅速反馈+快速迭代。与敏捷开发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还戳了一下当时跟我讲什么是敏捷开发的Donald,问是不是提到过戴明环。 查过资料才确认,戴明环正是实现敏捷开发的基本工具。 提到的“敏捷开发”算是软件产品开发的基础;网络上流传的说法挺多,局外人看着眼晕,但根据朋友的介绍,其根本是“围绕用户需求,采用迭代(出样1、市场试水、市场反馈、进一步分析、产品调整、出样2)、循环的方法,逐步完善产品功能的软件开发过程。”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反馈、分析、调整”,这个过程等于是在从错误中学习。正如文中引用的: “只要人们足够诚恳地承认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错误就是伟大的教育家。”(俄国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4、真正的效率无关速度,而在于为真正重要的事情留出了多少时间。这便是子弹笔记的要义所在。 上帝是公平的,我们每个人每天有24小时,除去休息,每天醒着的时间约有16-17小时左右,洗漱、通勤、吃饭、东东西西,再减去2-3小时。这时,剩余的13-15小时成为生活工作时间。 我原以为,即使每天工作12小时,没关系,还有额外的1-3小时可以学习、瑜伽、跑步,或者做其他的事。但事实告诉我,忙碌之后,大脑会宕机,就像CPU过载发热一样,看似拥有的额外时间也不会让人学到扎实有用的知识,课余提升基本属于“梦想系列”。 就是作者说的这句话, 忙碌,限制了我们感受爱、成长与意图的能力。 忙碌剥夺了个人发展的机会,而这些“机会”创造出来的价值,与现在的收入等做减法后,就是忙碌剥夺走的"机会成本”。 5、“快乐就像冲动,越是惦记,越会消失。” 蒂姆·明钦(Tim Minchin) 当所有节日都被“商品化”后,让“幸福”这个东西好像也看得到、摸得着了。实则不然,这个东西它仍然是一种情绪,或是一种氛围。就像结识一个新朋友一样,有的人打眼一看,就好似已经认识多年;而有的人,真得便成了“话不投机半句多”。这两类人,前者送的生日卡片、后者送的包,会收哪一个? 有的朋友或许以为,都要了。前者是情分;后者,人可以走,包留下无碍。 如若如此,每每用到这个包时,多多少少会想到送礼物的人,若总是让你想到尴尬甚至负面的场景。总是触发负面反映的物品,久而久之,你眼中的这个包也会被慢慢包裹上一层灰暗的浓雾,最终以束之高阁作为收场。 再说幸福本身,又一次证明了这个道理:越是“看不到的”,就越是珍贵。 由于本人有幸福缺乏症,就以——“学识”——另一个看不到但十足珍贵的东西来做例子吧。 我一度有囤书癖,买了很多想看的书。但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看起来慢得离谱。后回想,也许,“买书”不是为了看书,而是通过买书来化解“很久没有看书”带来的“空虚感”和“内疚感”。逐渐意识到,买书、谈论看书快慢,无益于提升自己的思考力,或者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了解未知世界的能力。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看了多少”,而是“想了多少”。看的东西是一个引子,通过反思从而汲取到的方式方法、情感上的共鸣等,才是重中之重。 6、放弃“完美” 日本有种概念叫“wabi-sabi”,指事物之美存在于自身的不完美之中。 wabi-sabi ,这个概念,浪漫、富有情调,还有一丝佛系和绵长在里面。 已经看到过多次了,最早的一次是在听Placebo的MTV Unplugged演唱会时,主唱Brain说到。记得是在介绍跟了自己多年的吉他,虽然吉他旧了,或许还有破损,但是是这把并不完美的吉他对于他来说就是最完美的那一个。原文引: I'd like to say a few words about this guitar, I call this guitar my baby. It's from 1956, and it is the guitar that I do most of my writing, and I absolutely adore it. And it's beautifully damaged. It' s a Japanese concept called "Wabi-Sabi" whick means that perfection is in the imperfection. And the way this guitar looks represents that perfectly I think. 对于一个有“细节控”和“完美主义”倾向的人来说,这两点本身就是“行动”的绊脚石。 说起来有些好笑:我算是家长眼中的“小大人”。大致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可以意识到“比较”带给人的痛苦,或许是身旁人频频在我眼前上演这样的戏剧性画面,也或许是意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较无休止,不如将功夫花在自己身上,甚至只是发发呆也好。 总之,早已放弃了“比较”的念头,凡是只和自己比较。就像文中提到的那句“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说这些,不是为了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而是减轻个人开始行动的压力——不要顾及是不是能做到完美,出乎旁人意料,而是专心准备、尽力一试、再逐步调整。 2021年,算是个人的一个小小元年——发现自我的开始。 有缘参与了几期线上音频节目的录制。坦白来讲,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新事物,之前从未接触过。所以,即使当初冲着兴趣答应下来,但心中还是有些忐忑。跟节目负责人有过很多沟通,学到了很多“术”上的事,但“道”的事还是从跟好朋友几次聊天中感受到的。 当时,他问,你想做这件事吗? 我说,当然。 他说,那就去吧,因为你参与过之后,不论结果可以打几分,这些经历都将是你的一部分。或许第一次没有80分,只有60分,刚刚及格,但多次反馈、学习、更新后,你就有可能达到80分,甚至90分,或者更多;若你总在犹豫自己能不能第一次就做到80分,不能“开始”,那么连60分都不能拿到,在这一项经验上,不开始就是0分。 另有一点,他提醒道,“进步不是持续线性的,第二次比第一次更好,但第三次不一定一定比第二次更好;但可以肯定的是,第五十次一定比第二次好很多”。 后来事实证明,的确如他所言。这里所说的“元年”也不是说,放弃现在的工作,转而将做节目定为新的事业方向;而是,今年的经历(除了播客,还有做出的新尝试。认识的新人和他们的生活状态等)让我意识到人存在状态的多元性、个人的可能性,以及同行伙伴思维模式的重要性。这些在短时间内来看好像意义不大,但长久来讲,对于认识自己、促进个人发展来说意义非凡。另,我其实在公众号里开了一个系列叫做#who#,记录的就是对我产生影响的人,但因为总是觉得时间还不到,写不出特别完美、让文中的人觉得惊艳的内容,而迟迟不敢下笔。 看吧,“放弃完美”对我来说是多么得重要。 总结: 对我来说,这几点相比如何记笔记更为有意义。 🌟我们总以为,带我们找到自己的“药方”来自外部,可以是课程辅助、聘请专业导师、或是求问高手,这些都是“术”,一如我寻找子弹笔记来帮助自己高效记录、整理生活。这些或许有用;但在了解自己之前,我们的探究过程可能让我们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 打个比方,说到好好学习,有的同学、朋友会立马开始找好看的文具——因为好看的文具有助于激发学习动力;但我见到过的大神,真就是说开始学就开始学,学生时代有人想到问题就顺手拿着木棍开始在地上比划,工作后也有人打开电脑就开始记录自己的想法。学习不专注,就应该寻声自问找到不专注的原因,而不是通过旁的方式给自己注入安慰剂。 你的脑中有没有浮现出一句广告词: Just Do It! 🌟 面对这些事情时,我们往往尽力拖延,但是事情不会因为拖延而凭空消失,只会像埋在任务列表中的定时炸弹一样,拖得越久越紧急。越是浪费时间、越是珍惜时间、越是害怕时间。 每次当我反思,或者从不同的角度聊起时间的意义时,有朋友加入讨论,也有朋友觉得,“我们现在的年纪,聊时间这样的话题,未免太早,也太扫兴了。” 我反思过。但结论终究没有变——它本身也是一个不论我们接不接受,都存在的现实;而专注于当下就是对时间最好的尊重、对自己最好的奖赏。

  • 人类酷刑简史
    哄哄
    推荐

    作为一个“早在”2016年前就听说并尝试过子弹笔记术,以及各种日式笔记术的人来说,本书的第一章是相当糟糕的。好在我熬过了添加了各种流行励志学的美式杂烩鸡汤之后,终于尝到了鸡肉。甭管他是不是新奥尔良味的,鸡肉真香! 本书最大的作用是祛魅。我从pinterest和instagram甚至台湾小网站上“学过”的笔记模版都是零散肤浅的,徒有其表,不知其所以然。哪怕在子弹笔记官网和lifehacker上的读过介绍也只能算是“概述”,并不能从方法论由浅入深打动人心。直到读到书中关于“混乱母神”迪亚玛特(日常生活)和奥兹魔法师(子弹笔记)的比喻之后,我才明白曾患有多动症的作者,用龙虾式的教条对抗无法掌控的日常的用心良苦。而子弹笔记的“教条”,正如《人生十二法则》中作者的“龙虾建议”(“站直咯,别趴下!”)一样简明:最关键的笔记术只有索引+日志短句条目。两者的目的都在于带你时刻关注人生的目标,去芜存菁,找出优先级。 虽然我实践的是日本人奥野宣之和大平信孝的笔记术,但不得不承认,也是因为作者用书籍详细解析了方法论的前因后果,我才能够体会内化,加以实践。这也和我读Ikea的产品宣传册的经过一样的——先是被“徒有其表”的外观吸引,进而思索生活方式的取舍。而且,如果没有《断舍离》系列作者山下英子的努力,这种反思也很难发生。 我依然感激Pinterest这种“徒有其表”的碎片信息平台的存在,但也热爱书籍的意义感与系统性。所以我想祝贺作为同行的作者,他确实在生活的表现和意义之间,借助中产阶级社团的力量,找到了一条具有时代精神的方法论。

  • 人类酷刑简史
    junjun
    推荐

    作者讲的道理和方法都很简单,有的地方还有点过于啰嗦,对于经常做计划的人来说参考意义不大,对于懒癌晚期的人来说看了也未必会做。

  • 人类酷刑简史
    秋秋
    推荐

    很早就知道了子弹笔记,但是正是开始用子弹笔记记录生活,还是在去年搬家前。当时一堆事要张罗,感觉光靠脑子捋不清,就尝试了一下子弹笔记。效果确实是很好,一下子把所有待解决的事、截止期和相关人都整理清楚了。从此入坑。 子弹笔记的具体模版setup网上有,总归的概念就是为自己设立目标,再把自己的时间从年开始依次细分,年目标、季目标、月目标至每日重点项,一一安排。此外,加入比如睡眠、习惯、消费、时间花销跟踪,饮食、观影读书记录等个性化内容。 因此,子弹笔记不只是一个“Todolist”,它是一个人经过审视自己之后,对自己做出的期许和承诺,用它进行目标审视、细分和回顾,是一个核心功能。学生时不喜定目标,曾经认为“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简直是bullshit。没有目标的人生会是一盘散沙。二战时曾指挥了诺曼底登陆的艾森豪威尔将军评论战时计划:plans are useless, but planning is indispensable.—-—计划没用,但做计划的过程必不可少。 此外,子弹笔记不同于手帐,后者往往是日记的黑板报版,注重图文并茂,也可以凭贴一些生活中有意义的瞬间。但是子弹笔记的创作者是男性,因此原生的子弹笔记强调文字记录要像子弹一样精简,同时保留有意义的细节,方便日后回顾。这一点,对于男生和没啥艺术细胞的人都十分友好。 想上手的话推荐白不要画太久读这本书,去网上直接搜别人分享的自制bullet journal的模版就OK了。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