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全集)

乾隆皇帝(全集)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乾隆皇帝(全集)
    快活人
    推荐

    “灰犀牛”理论与应对之策 《灰犀牛》是由美国的学者米歇尔·渥克所著,曾经在2017年引起了现象级词汇的一本书。 美国作家米歇尔·渥克的《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以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相对于黑天鹅事件的难以预见性和偶发性,灰犀牛事件不是随机突发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 灰犀牛,生长于非洲草原,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在远处就能看见它,如果对它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憨直的路线、爆发的攻击定会让你猝不及防。据悉,“灰犀牛”这一概念,就是由本书的作者首先应用于经济领域。 “黑天鹅”常被用来比喻小概率而影响巨大的事件,而“灰犀牛”则用来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其警示意义在于,危险并不都来源于偶然的灾难、微小的问题,更多的是显性问题而我们长久地视而不见。 1 《灰犀牛》内容概要 1.1 灰犀牛概念 灰犀牛事件是指发生的概率很大,一旦发生,冲击力很强的风险。“灰犀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纳西姆·塔勒布《黑天鹅》理论的互补,讲述了不同于“黑天鹅”的大概率风险事件。 1.2 灰犀牛特征 (1)发生的概率极大; (2)发生的过程具有渐进性或周期性; (3)在初始阶段,预示发生的端倪很模糊或透露出的信息容易被忽视; (4)随着时间推进,预示危机发生的信号会越来越强; (5)发生之时,带来的冲击或毁坏力度强大; (6)灰犀牛可以预防或通过预测与判断,构建应激机制。 1.3 灰犀牛五阶段 (1)否认阶段:受缚于集体思维,使得我们很多时候即便看到灰犀牛即将发生的预警信号,也会否认或忽视自身异于群体的判断。 (2)得过且过阶段:来自于人意志力本身的缺陷——拖延,是这个阶段的重要特征;同时,对于采取行动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与不作为有可能招致的恶果进行比对的结果,也是造就这个阶段的重要因素。 (3)判断性阶段:对面临的灰犀牛式危机进行类别辨认,不同类别的灰犀牛式危机对应着不同的特征以及不同应对策略。 (4)惊恐阶段:这个阶段的表现取决于人们对同类型危机见证的次数与历经危机的表现,以及在防微杜渐中采取了多少行动,以及拨乱反正的机会大小。 (5)行动阶段:在不得不面对危机,并由有可能承担危机带来的恶果时,策划出多种应对选择性方案,权衡利弊,采取这个阶段评价最优的行动方案。 2 《灰犀牛》内容分析 2.1如何避免抵触否认阶段的出现 政府机构及商业组织中,应该设置鼓励去预测、识别危险或危机信号的机制。 防范因自我蒙蔽、自我乐观、自我局限式的下意识否认或抵触“灰犀牛”的行为,需要有识别出人们有意图地隐瞒真相、蒙蔽受众去发现危机的智慧。 2.2如何应对得过且过阶段 遭遇“灰犀牛”,得过且过不是十分明智的策略。因为无论是在政府基础设施投资领域,还是在金融和医疗等商业领域,预防总胜于治疗,亡羊补牢并不比防微杜渐来得明智。(但如果被证明预防的代价比任危机发生后的补救来得更大,不如就蛰伏于拖延这个劣根性吧。) 在微观经济体层面,尤其是组织内部的变革,应该建立起危机预警与解决的奖惩机制,鼓励积极预测、自主采取行动防范或阻止危机发生的员工,惩罚不作为的员工。 决策者应该能够正确地计算成本、盈余和投资,避免经营中的“灰犀牛”来袭。如果为了防范、阻止危机的侵袭,必须牺牲小部分人的利益,因为这样才能够挽救更多的人的利益,就须要找到有效降解被牺牲者痛苦的方式。 2.3 如何推进判断与决策阶段 充分认识不同类型的灰犀牛式危机,针对不同类型的灰犀牛式危机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 作者将灰犀牛分为了大约8个类别,每个类别中包含了一些具体的危机,但分类的依据感觉比较模糊,一些危机如饮用水、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地震等等具体危机种类划分似乎有交叉乱置之嫌,这里不做赘述。 2.4惊恐阶段 此时人们已经清晰了灰犀牛的性质、特点以及影响后果,在一些棘手的问题上,人们还是会因为对于应对行动的结果没有把握,或根本没有可执行的策略来应对危机而感到恐慌。 2.5 行动阶段 正确识别灰犀牛式危机的类别,采取对的行动方式。 面临灰犀牛有三种选择:采取对的行动方式、采取错的行动方式或不作为。 在处理灰犀牛式危机的时候,可采取分而治之的方法,即将危机分解成更小的问题单元,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2.6 如何建立防御机制 应对危机之后,利用弹性思维增强复原力;同时为防止未来的隐患,应该建立起防范长效机制。 在处理灰犀牛式危机时,要摆脱群体思维的桎梏,寻找充满新生力的思考模式,找到长远价值观,立足于长远图景,实现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释放资源、创造机会而非攫取。   切记!灰犀牛是需要“被发现并认真对待的”!有时候企业管理者疲于应付外部市场的竞争,疏于管理内部流程,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系统,难以发现经营中的问题,不知道未知风险的存在;还有些管理者迫于盈利的压力,对一些潜在的系统性风险视而不见,或习惯性忽略,知道有未知风险但不做处理,久而久之,积重难返。如果你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以上痛点,那么,是时候转变思路,采用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帮你“驯服”灰犀牛了。 大数据时代能够在云端为企业提供高效、协同的管理解决方案。整合了企业后台管理、销售及服务流程,打通了企业前、中、后各部门之间的壁垒,提升业务处理能力,满足企业规模的不断成长与业务模式的持续创新,并最大化规避企业风险。 于平常处发现异常, 将异常的东西正常化, 将正常的东西流程化, 将流程的东西尽量信息化! 3 一句话评语 《灰犀牛》一书的意义在于提出了引起中国大众(尤其是金融界)高度重视的一个现象级词汇,作者以自己的视角从灰犀牛的概念、特征以及总结出灰犀牛会经历的五个阶段,通过援引链接了世界范围的一些例证阐述了灰犀牛式危机在社会图景中经常存在,告诫人们在遭遇灰犀牛时应该持有的态度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正如渥克所言:“我们必须承认‘灰犀牛’实实在在存在着,而且非常危险。”这应该是当下中国防范各种风险最正确的态度,对于令人担忧的“灰犀牛”,切不可侥幸对待,不断纵容,等它真的冲到你面前的时候,一切就都晚了。 #161

  • 乾隆皇帝(全集)
    王超
    推荐

    这本书正好补充了塔勒布的《黑天鹅》书中的理论。黑天鹅事件是我们无法预知的事件。灰犀牛事件是我们本应看到但却没看到的危险,又或是我们有意忽视了的危险。 怎么赶走灰犀牛? 书中说应对灰犀牛事件的方法是「灰犀牛游猎攻略」,但可操作性并不好。灰犀牛的根源是人性,而人性深处有一个重大缺陷,叫「损失厌恶」。我们总是倾向于高估损失,低估收益。罗胖说:想要赶走灰犀牛,你就要跳出收益和损失之间的比较,从置身事外的角度来做选择。 收获: 警惕那些重要却不紧急的危机,未雨绸缪总是好过亡羊补牢。对付灰犀牛,跳出来,以第三方视角去做选择。还有,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 乾隆皇帝(全集)
    Miss.Smile
    推荐

    没看完,真的感觉有点儿看不下去! 可能是抱着对塔勒布的期待来看这本《灰犀牛》的,对灰犀牛事件的定义,分析啥的都很模式化,也都“理论正确” theoretically correct。 就是非常的模式化的作家在分析自己的观察,在这个层面上perfect,但喜欢塔勒布《黑天鹅》的人就会发现,像米歇尔•沃克这种局外人,事后站在上帝视角分析问题在实际对你面临危机很大程度上没有实质性的帮助makes no sense 。总是有人在事后站在上帝的视角跟你说事儿 一个简单的书中例子:说什么很多媒体都在2008年金融海啸之前提出预警,什么盖洛普投资者信心指数在08年5月降到最低,等等,这么多危机信号都被大家忽视而不采取行动。 我的天,她就是完全站在一个事后上帝视角在告诉你,或者说你妈总爱跟你说的,我早就告诉过你………是一样的 1. 市场上已存在的,每天新出的各种所谓的预测指数,层出不穷,多入牛毛,谁知道到底哪个可信 2. 新闻媒体各持己见,听一个报社一个星期前的报道跟一个星期后的就不一样,2020疫情期间,美股股市更加是扑朔迷离,十分权威的机构,摩根史丹利等等这些所谓的“金融届翘楚精英”的看法一天几种变化,普罗大众该信谁 3. 塔勒布在《随机漫步的傻瓜》里说过,只要样本量足够大,会有一只猴子在键盘前敲出《哈姆雷特》,但你能预测到底是哪只猴子吗?事后再分析那种猴子是怎样成为莎士比亚,不也滑稽可笑 没看完本书,但感觉作者的分析的立足点跟我所想要的太不一样,就草草略过这本书。不过对灰犀牛事件的定义也算OK吧,等以后不再这么激进,有耐心了再来看这本书吧

  • 乾隆皇帝(全集)
    安迪
    推荐

    一、什么是灰犀牛? 灰犀牛就是比喻,你明明能预感到是有危机的,但是呢,又视而不见,等到了眼前已经来不及了。灰犀牛是有先兆的,某种程度上是可预知的,就是我们视而不见,心存侥幸。 二、面对灰犀牛我们会经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否认,不愿意去接受; 二、面对灰犀牛我们会经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否认,不愿意去接受; 人们往往宁愿和大家一起犯错,也不愿成为唯一正确的那个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太容易过于乐观,大多数人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寿命,总是把希望寄托给未来。 作者的建议: 第一,多听听圈外人的预测,他们的意见可以帮我们抵制集体思维,让我们发现然我们视而不见的事实。 第二,控制自己的热情。如果预言说某个事件的结果是好的,人们就会相信这个预言;反之则不信。 第三,挖掘群众的智慧。把一些分散独立的预测信息聚拢起来,能够帮我们看到更加真实的图景。 第四,坚持学习,认识到自己的偏见和倾向性,能帮我们做出更加准确的预测。 第二个阶段呢就是“混日子”阶段,或者叫作“得过且过”阶段; 我们之所以会得过且过,是因为要避免灾难,多少都要采取行动,那么也就会有一些牺牲,通常想想就算了,但是没有意识到,不作为带来后果代、价可能更大。 作者的建议:要变革奖惩机制。 建立一个特殊的预算体系,用来奖励那些能及时发现问题主动去解决的员工;还有要公平地分担成本,找到有效的方式来减轻被牺牲者的痛苦。 第三阶段是:诊断延误,不知道先处理哪一类危机,反复斟酌,自我质疑,总是不肯快速展开行动,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成功走出了前两个阶段,我们你仍然会面临一个大问题,就是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分不清哪一类危机先解决,哪一类后解决。 第四阶段:就是恐慌,在强大的压力下,我们的感觉会变得敏锐起来,决策有可能是对的。大部分时候可能就错了; 人们总觉得、紧急情况下,急中生智的都是好主意,有时间深思熟虑做的决定都不怎么样。这是因为,我们冥冥中预感到有事情要发生,这时候是最恐慌的,但发现了威胁存在,又不会变得太紧急了。 作者的建议: 我们需要一个体制来确保事前计划好的每一步都能按照计划严格执行。躲避灰犀牛式危机的侵扰,最好的办法就是彻底越过恐慌期,并且尽快从判断期进入行动期。恐慌情绪会放大最初的小问题,并且把它升级成灾难。 第五阶段:匆忙应对或自我崩溃��; 虽然开始了行动,但通常已经很晚了,这时候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补救,而且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作者的建议: 关键的第一步,要得到准确的测量数据,分析一下现在危机发展到那种级别,有数据作为参考,让我们应对策略会更加准确一些。 第二,要和决策层达成共识,好的主导者能够有有坚定的决心和长远的计划。也能找出问题的根源。 第三,分而治之。如果你不能解决全部问题,那么就应该选择你能解决的那一部分。同理,你应该把决策分解成一个一个小的、详细的、有效的单元来处理。 三、正确的面对“灰犀牛”危机我们需要做的是: 第一,承认危机的存在,定义事件的性质,分清轻重缓急; 第二,不要静立不动,要防范于未然; 第三,不要浪费危机,危险与机会并存; 第四,站在顺风处,盯紧远方。 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都在面临威胁,挑战我们的是——何时发现并成功躲避这些极有可能发生、又被我们视而不见的危险。

  • 乾隆皇帝(全集)
    梁越民
    推荐

    值得一读,当今世界是危机和机遇并存,要勇于发现危机,善于把握机遇。面对错综复杂的当今世界,凡能理性地坚定信心,积极主动地应对处置,将会能赢得前进的主动权,成为命运的主宰。

  • 乾隆皇帝(全集)
    航麦
    推荐

    塔勒布的黑天鹅事件是指极为罕见、影响极大而且不可预见的事件,对其进行预防的难度也异常之大。如果说预防难的原因在于黑天鹅事件的不可预测性,那么灰犀牛事件则是可预测、可感知、可预防的大概率事件。感觉作者只是套用了灰犀牛这个濒稀物种的困境,来解释现有体系中一些对危机视而不见又麻木不容拖沓不解决的心理现象。 作者也提及灰犀牛游猎攻略: 一是承认危机的存在。 二是准确定义灰犀牛式危机的性质,通过定义确认轻重缓急,先解决重要的影响长期的,再解决紧急的细节性的问题。 第三是制定策略一步步执行; 第四是在危机中看到机遇; 第五是站在顺风口,目光足够远,才能做出适当的行动。 第六是要有控制危机的雄心和胆识。全方位调整方案。 总的来讲,这本书无功无过,似乎有点啰嗦,解决方案如果搞个框架读者会更清晰。作者无疑是很渊博,不过在本书中我没有看到她用心雕琢的痕迹。反而写的很随性。给三星算多了。 对企业管理者而言,书中也提及了几个策略,对大危机事件各个击破,分而治之;精准评估,往前往后看100年,专注发展,准确应对;充分利用时运造就的戏剧性事件;把危机视为机遇(老生常谈了)。其实就算发现了危机,如何解决也是每个问题有不同的路径。只能给予思维引导吧。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精英式人物寄予了很大的期待,几乎在每次危机中都有个核心人物,带领企业走出危机,带领城市抵御百年难遇的洪水,带领人们走出埃博拉病毒恐慌。没有突破米帝的精英式思维,美国人就是成天祈祷有一个救世主。 不过本书提醒了我,要从自身做起,解决自己的发展危机。人工智能、3D打印……要如何学习准备以不愧对十年、二十年后的自己。[奋斗][奋斗]

  • 乾隆皇帝(全集)
    胡华青|Sophia Hu
    推荐

    <灰犀牛> 米歇尔•渥克 读书笔记 ❤️很多时候,经历一次沉重的打击才能让我们清醒,让我们警惕灾难的发生,以最小的痛苦和代价去防患于未然 ❤️事故最终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正视它。我们不做任何进一步的追问,因为我们不愿意知道答案。我们害怕知道答案后,就不得不去处理各种麻烦棘手的问题,更害怕事情不能像我们期待的那样往好的方向发展。面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我们总是过于乐观,无视十拿九稳的事情也可能出错的事实。 ❤️这就是灰犀牛威胁论的核心矛盾:当我们可能遇到的危险还处于萌芽状态时,我们会感觉手头紧迫,无暇顾及,所以致使防范措施搁浅;当危险真正来临,损失已经不可避免,此时此刻,我们虽然有应对灾难的财力物力了,但无论我们是想减少损失,还是想事后收拾残局,其费用都会是天文数字 ❤️书中有一个章节是批判人类过高估计自己预知未来的能力。塔勒布猜测,有人会由此写文章攻击他的这部著作,并且命题为《白天鹅》。这部《灰犀牛》不是为了反驳塔勒布的理论,而是为了补充其理论。塔勒布会认为,他的读者如果痴迷于预测下一次黑天鹅事件的出现,就是没有真正理解他的理论观点。预测低概率事件,听起来很诱人,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们将不得不承认,那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会让我们的所有猜想都看起来非常可笑。 ❤️智者都非常明白:越早发现警报越好,越早处理潜在的威胁越好。否则我们就得花大力气去阻止危机了。总之,未雨绸缪总是好过亡羊补牢。但是,我们内心都有些截然相反的想法。一些违背常理的动机助长了惰性,使我们不能及时防御明显的潜在危险。 ❤️如果领导者致力于避免灾难的发生,他就会向整个社会发出预警,提防集体思维,寻找途径,让新的思想源源不断地进入商讨和决策领域。他们会花费大量时间观察远在天边的灰犀牛群,即使这意味着使不太重要的、短期的问题恶化。他们会听取来自各方的不同的声音,避免只听那些熟悉的声音 ❤️人们明明知道预言是不确定的,但还是无理地要求预言者给他们提供确定的答案。 ❤️当我们听到一些我们不想听到的事情,我们会采取充耳不闻的态度。我们是否会对预言认可或回应,取决于我们最初时是否愿意倾听和对告知我们预言的人是否尊重。同时,其他人对这个预言做何反应对我们也有影响。正如拜伦·韦恩用他的预测十大惊险事件列表所发现的那样,人类很难使自己摆脱对共识的渴望。一个处于权威位置的人——甚至是一个很受尊敬的同龄人,尤其是一群受人尊敬的同龄人——能够深刻影响我们,决定我们是否对预言做出回应。 ❤️当我们常规认知外的新观点出现时,我们的情绪会变得非常复杂。我的反应是典型的面对与我们的常识不相匹配的预言和信息时的反应。不论这些非常规思想结果是对还是错,我们都会本能地拒绝。这种反应的原因之一是:我们有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保护自己不被打败。我们倾向于寻找、解释、预先安排那些能够证明巩固我们原有想法和假设的各种信息。过度拒绝考虑更广泛的可能性,会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必须有“局外人”来挑战我们在预测方面的盲从盲信。 ❤️神经学家塔里·夏洛特(Tali Sharot)认为人类的大脑结构让我们总是用乐观的眼光看待问题。我们总是高估积极事件的可能性,而低估无视消极事件的可能性。换句话说,我们不断地展示出“乐观的偏见 ❤️语言学家杰弗里·普勒姆(Geoffrey K.Pullum)引用了一则波斯格言: 一个人,如果无知,而且不知道自己无知,那么他就是一个蠢货;一定要远离他。 一个人,如果无知,但是知道自己无知,那么其人可教;一定要教化指导他。 一个人,如果有识,但是不知道自己有识,那么他是在沉睡;一定要唤醒他。 一个人,如果有识,而且知道自己有识,那么他就是先知;一定要跟随他。 ❤️我们周围有越多的人相信同一件事情,我们与他们保持步调一致的可能性就越大,无论他们的想法是对还是错。 ❤️❤第三章
否认:为什么我们看不到犀牛群?为什么我们不能避开它们的奔袭路线 ❤️很多人的例子都是这样的:他们有机会逃离危险,但是他们就是不相信事情真的会变坏,变得无可挽回。他们都拥有太多,不想轻易放弃,否则损失太惨重。他们都经历过风雨,而且坚信这一次他们仍然能够挺过去,仍然能够化险为夷。因此,他们没能在适当的时候全身而退。这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惰性使然,我们懒于或不愿做那些艰难的抉择。 ❤️他引用了美国女演员玛丽·马丁(Mary Martin)的话,说:“停止任性的执念,养成审慎地期盼未来的习惯。”他牢记她的话。“我本来应该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并且我也确实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只是在我的深层潜意识中,我想相信一切都会变好。我们都是这样的人。我们都是精神鸦片的狂热信徒,它会让我们麻痹,让我们快乐。我现在不是它的信徒了。我现在更依赖自己的知识,而不是任性的执念。” ❤️但是真正的问题不是危险信号过于微弱,而是人们既不愿意看到危险信号,也不愿意针对危险信号采取行动。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更好的危险信号预警机制。我们需要的是如何把危险信号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好的方法,克服我们的拒绝否认情绪。我们对于危险程度的把握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看到存在的危险,同时取决于危险信号是否清晰。 ❤️我们对危险信号的接受能力和对当前危险的应对能力取决于我们从以往类似危险中获得的经验。 ❤️2007年,非营利机构触媒(Catalyst)发布了一份报告称:公司董事会成员里女性比例最高的公司同女性比例最低的公司相比,其营业额要高出53%。2013年,汤森路透(Thomason Reuters)研究发现:那些公司董事会里没有女性成员的公司,其经营远远不如那些董事会构成中有女性成员的公司。但是,被调查的公司中只有17%的公司有超过20%的女性董事。 ❤️如果说这件事能够为我们提供什么经验和教训的话,那就是:当我们不能确定我们得到的信息是否准确,那么就要去考虑一下信息的来源。 ❤️只有意识到我们的盲区所在,时常检视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建立起让人无法忽视的预警系统,设置一个反应机制,即我们的否认抵触情绪阻止我们建立的反应机制,我们才能及时看到冲过来的灰犀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逢凶化吉,全身而退,甚至因祸得福,也未可知。 ❤️❤️第四章
得过且过:为什么我们已经看到犀牛群冲来却仍然不躲避 ❤️我们之所以会得过且过,是因为采取行动避免更大灾难发生所做的微小牺牲,是无法不去顾及的;而不作为的成本和代价,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这就是不作为的损失和作为的损失之间的较量。 ❤️很多时候,看起来是一种否认和抵触或者是目光短浅,其实却是政治上的精明;于我而言,区别在于领导者是否承认变革的必要性,即使他不会马上去实施这些变革。但是,实施的战略能否成功,取决于领导者是否能准确地确定变革的起始时间,否则会导致失败,并最终导致一切失控。 ❤️在一个变化不断的环境中,尤其是这些变化的事物中唯一可以预测的部分就是经常会有意外的障碍与困难发生,此时,一个人或者党派在面对不确定的事物时如果能够做到应对自如,那这就是一项宝贵的财富。 ❤️培养塑造成功扭转危局的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策略,能帮我们走出得过且过阶段。如果我们面临的问题太严重,以致任何人的力量在它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不堪一击,那么就应该在描述这个问题的时候尽量弱化其严重程度,把它说成是可以通过人力解决的问题,这样人们才能充满信心,认为采取行动去解决这个问题是值得的 ❤️有的时候,我们一拖再拖,这样的行为也不难理解,这是因为我们不确定该做什么。正如我们在上面的讨论中看到的那样,知道什么事情是该做的,只是一个开始,并不会让你真地就去行动。因此,领导者必须要先确定灰犀牛式危险的性质,这样才能决定做什么,确定等待解决的危险的先后顺序并做出必要的改变,来躲避灰犀牛式灾难的打击。 ❤️选择正确的时间节点。无论是行动太早,还是行动太晚,都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虽然我们太早行动的可能性很小,太晚行动的可能性很大)。在分析是该行动,还是该等待的时候,要考虑机会成本的问题! ❤️❤️第五章
诊断:解决方案是对的还是错的 ❤️要想成功走出否认抵触阶段,走向行动阶段,十分必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判断灰犀牛式危机的类型,以及危机的根源,这样你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灰犀牛式危机的分类会是怎样的呢?这个分类将会有许多次级种属,每一级种属都会有大量与众不同的特征。危机一:人们广泛认可它的存在和危险性,而且很清楚解决方案是什么,但就是在谈及行动时心不在焉;危机二:是一种真正的危机,或者说是隐藏得更深的危机,是一种本质上的危机;危机三:人们广泛认识到它的存在,但是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它,所有的解决方案看起来都不太合适;危机四:新出现的危机,它的存在让之前所有不可能的事情都成为可能;危机五:根本解除不了的危机,其所造成的损失是由于我们不肯放手那些不可能的事情或是过时的事情。 ❤️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领袖会选择用得过且过、一拖再拖的方法来处理面前的难题?因为很难看到出路在哪里,所以只能等待。即使存在一些可行的方案,其回报也会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因此,即使领导者们按照这些可行的方案行动,他们还是会被诟病,而他们的继任者会因为在他们选择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而得到称赞。 在难题阶段,我们经常是在治疗各种表面症状,而不触及根本病因。 ❤️在对的时间做出对的事情是一项双重挑战。如果过早采取行动,那么就必定会浪费投资;如果过晚采取行动,那么必定会非常被动。 ❤️处理不愿面对的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及时把它看成是一次机遇(我们将在本书的第七章中介绍公司是如何处理这类问题的)。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发现哪些利益相关者最强烈地感受到了必要改革带来的威胁,然后要找到适当的方法,减轻改革带来的痛楚。 ❤️❤️第六章
恐慌:灾难迫近时的决策 ❤️首先,建立一个适当的危机处理体制,这样就能更容易地扭转日渐进入恐慌期的问题。其次,深入研究了解群体行为的本质是值得的,而且要具备从混乱的表象中寻找并解读信号的能力。 ❤️股票经纪人和医生都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过于情绪化,因为他们经历的环境总是提高他们的压力反应强度同时又要求他们保持冷静。 ❤️我们很容易产生恐慌情绪,并且针对相关危险局面,做出可怕的决定,把自己置于更大的危险之中 ❤️慌乱的群体行为会把我们直接推上死路。恐慌情绪会放大最初的小问题,并且把它升级成灾难。这种情绪会让我们退回抵触阶段,把抵触彻底变成仇视和攻击,妨碍我们解决问题。 建立数据完整的检测体系,防止非理性行为。建立自动运行的危机应对体制,越过抵触情绪的阻碍,直接进入行动期。 尽早提高赌注。未雨绸缪胜于亡羊补牢,也就是说——越早制造紧迫感,你的损失就越小。 ❤️到了你开始行动的那一刻,可能就已经来不及了。 测量。记录问题的程度级别,能让我们更好地找到应对的准确办法。 分而治之。如果你不能解决全部问题,那么就应该选择你能解决的那一部分。同理,你应该把决策分解成一个一个小的、详细的、有效的单元——国家中的州、州中的一个城市、整个行业中的一个公司、整个公司中的一个部门。 把危机定义成机遇。我们的认知倾向会驱动我们对有利可图的事情开展行动,即我们不会单纯为了避免问题的发生而采取行动。 ❤️遭受灾难重创之后,人们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即避免反应过度和无动于衷。是否能战胜挑战完全取决于领导人和机构如何看待危险和安全问题,同时取决于他们是否愿意在明知自己可能得不到任何好处的情况下,还会赌上财政资金去做正确的事情 ❤️准确定位自己的应对措施。衡量成本、利润和可能的意想不到的后果。从全局的角度考量各种选择方案。不要反应过度,也不要无动于衷,同时要注意按照需要调整行动方案。谨防出现不良动机——“道德风险”——人为降低高危行为的成本。 危机不可浪费。惰性和政治性权宜之计常常是行动的最大障碍。要善于利用危机带来的压力,打破这个障碍。 防止为下一次危险埋下隐患。有时候,躲避眼前危机的唯一办法会为未来埋下隐患。一旦危机过去,就要重新评估局面,重新制定策略。 弹性思维。有时候,我们无法避免灾难的打击。因此,灾后恢复能力就显得异常重要。 灾后是建立防御未来危机体系的最佳时机。但是很多时候,仅有天时是不行的,还需要地利、人和。 ❤️远离灰犀牛群的攻击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要与这群灰犀牛保持安全距离:当它们在远处时,千万记住不要靠近它们。对于企业、组织机构、公司和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远离“灰犀牛群”意味着充分利用头脑能够保持相对冷静的那段时间——甚至是混乱——思考未来,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事件,并且制定应对策略。 有病不及时医治,非要等到进了急救室才接受治疗,那么其费用就会高得惊人。等到最后一刻,不得已而为之,是最糟糕的解决危机的办法 ❤️稻盛和夫在文章中讨论管理学问题时,提到一次次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管理学思想,认为从大局出发,着眼于未来的远期目标,才能克服眼前危机带来的短期压力。“在最困难的时刻,我会一次次回想最基本的原则,一次次问自己,作为人,什么是你应该做的?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以这个最基本的原则为基础的。 ❤️据说,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公司是日本的建筑公司——金刚组株式会社。金刚组株式会社的建立可以追溯到578年。韩国的银行调查发现:世界上有5 576家公司的创建历史超过了100年;其中,3 146家公司在日本,837家公司在德国,222家公司在荷兰,196家公司在法国。日本的研究者又新近发现了更多的这类拥有超长历史的公司。在2009年,日本东京商工研究机构(Tokyo Shoko Reserch)经研究发现,在日本创建历史超过百年以上的公司有2.1万家。这2.1万家公司中的大部分都是小公司。确切地说,年收入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有1 662家,而且只有338家公司是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上市公司。 ❤️“远期思维要面临的巨大挑战是:我们必须研究长期的问题而不是要让自己努力去想自己能取得什么成就。”马克·默滕斯说。他看到,在远期目标和短期现实之间存在着冲突:短期的目标代表着摆脱现实困境的生存方法,而远期目标代表着激情以及生存的真正原因。要正确地思考,马克·默滕斯说,把远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分离开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各种公司都可以用百年的视角,而不是季度标尺,去发现新的商业机遇,并且减少现实风险。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平衡商业领域游戏规则的方式加速长期可持续性经济模式的建立。例如美国政府就在鼓励长期投资行为。资产收益税在投资期限超过一年后,会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尽管一年并不能真正算是一个长期的时限。政府可以调整税收政策,让那些希望少缴纳资产收益税的持股人 ❤️当你学会了辨认危机的各个阶段,你就能清楚地看到明显危机中每个阶段里的陷阱和机遇:把否认抵触情绪转化为接受危机的存在

  • 乾隆皇帝(全集)
    简七
    推荐

    之前有过一本《黑天鹅》,指小概率不可预知的重大事件,而“灰犀牛”正好是它的反义词。 美国学者渥克在达沃斯论坛上第一次提出“灰犀牛”理论,后来她又写了一本书《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专门解释了这个概念。 她指出:过去众多的危机,事实上在爆发之前都有明显的先兆,但是,人类总是抱着侥幸甚至傲慢的心态看待这些征兆,直至危机爆发。 俗话说,“太阳底下从来没有新鲜事”。说白了,这个世界哪来那么多“黑天鹅”,每一次危机爆发都有其必然的逻辑。现实中,“灰犀牛”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各种层出不穷的“金融骗局”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能做的就是“事先预测到并及时行动”,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自己的损失。具体有以下三点建议: 1.过去这一轮房地产大牛市,踏空虽然让人很难受,但还是要保持冷静,千万别在泡沫最顶峰的时候冲进去当“接盘侠”。 2.远离那些承诺高收益的平台,特别是一年X倍的这种明显很离谱的收益率,这些多半都不靠谱。 3.股市中令人防不胜防的暴跌,看似都是“黑天鹅”,其实也往往有迹可循。 希望我们都能读书以明智,躲过黑天鹅,避开灰犀牛。

  • 乾隆皇帝(全集)
    飞羽
    推荐

    灰犀牛事件是我们本来应该看到但却没看到的危险,又或者是我们有意忽视了的危险。 我们往往会明知危险的存在,却积习难改;而且,灾难发生后,我们也不能采取有效行动,防止下一次灾难的发生。 这本书基本上是跟着塔勒布的《黑天鹅》蹭热度,核心观点就那么几句话。

  • 乾隆皇帝(全集)
    Connie 伊
    推荐

    读完的146本书,2019年最后一天。 灰犀牛,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热词,但是并没有成为大多数人行动的动力。 我们认知上有缺陷,不愿意做太多长远的计划,我们甚至不如几百万年以来的动物和农耕人类,我们服从于碎片化的生活,越来越满足于当下,个人沉迷于信用卡,公司追逐短期利益和股市表现,国家看季度数据出台各种决策,整个人类越来越短视,这是灰犀牛频繁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喜欢塔勒布索罗斯之类的投资人,他们洞察了这个社会,然后从中谋利,利用了危机中的机会,但大部分弱者却总是受到危的伤害。从这个角度看,对自己的终生负责,做个人健康筹划和养老的财务规划,是比依赖政府社保体系和救助体系更重要的事情,这是我所能想到的所有人面临的最大灰犀牛,营养过剩带来的疾病,已经比过去任何年代都威胁着我们的寿命,但有自控的人类还是非常少数。每个国家的养老体系都经不起推敲,可大家还是天真的寄希望于政府,而不是个人的储蓄和投资。 制度上,提出问题的人并不总是受欢迎,花大投入做灾难预防的,并不如灾后援助获得人们的认可和赞扬。这需要各个层面的人要勇于面对事实,不但有智慧,还要有勇气和魄力,是一个缺少英雄的时代,而现代社会的复杂性,英雄可能会被大众辱骂,会过个清贫的一生,但他们会被历史记住。美联储前主席,刚刚去世的保罗默尔克是一个,他帮美国避免了灰犀牛更大的冲击,他智慧无私且坚强。 作者引用了一本法国小说,“犀牛”,当危机发生的时候,我们癫狂,大众式的犯错,失去理智后清醒人的孤单,以至于最后的绝望。这真是极好的预言,人类在环境问题,人工智能,流行病处理,也未必可以逃脱这样的结局,我们有限的理性和科学素养,在社会高速发展中,落后的可怕,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勇于表达科学观点,或许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一点小事。 大概率危机还有很多,做为个人远离灰犀牛(健身,健康饮食,储蓄,投资,受教育都是最基础的),做为小团体的一员努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然也要看的更远一点,做为世界的一个公民,思考下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能减排,或许我们也可以做些什么。 灰犀牛也是机会,灾难也是重建家园的起点,当灰犀牛冲过来时,先行动,再思考。当灰犀牛冲过去之后,我们或许也有些不一样的收获。但更好的是从历史中去分析错误,这个时候思考更为重要。知难行难,知易行易,在时间的动态框架里,一切都是相对的,我们总可以进步一点点,而每1%进步和优化,都会是未来大不同的基础。 2019年12月31日,以此为结束。

  • 乾隆皇帝(全集)
    三人行
    推荐

    当我看到这本书名《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我脑中想到的是目前肆虐中国乃至全球的新冠病毒危机。已经发起冲锋的犀牛是令人窒息的灾难,突然之间,新冠病毒这头“灰犀牛”就冲到了我们面前。 如果黑天鹅是小概率而影响巨大的事件, 那么灰犀牛就是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为什么将目前的新冠病毒危机叫做“灰犀牛”而不是“黑天鹅”,是因为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是大概率会发生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不管是以前的sars 病毒还是这次的新冠病毒,或是其他的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它们都符合灰犀牛事件特征—-大概率会发生的影响巨大的危机事件。 本书为我们提供了那些迫在眉睫的、概率高、影响大的危机的预测、防备、应对及善后的具体方法。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人们面对灰犀牛时五个阶段的反应: ▷第一个阶段是“否认”阶段。面对潜在的危险,不愿意去接受。——比如,新冠病毒初期,否认。 ▷第二个阶段是“得过且过”阶段。在危险变得明显时,设法否定立即行动的必要性,把问题推给未来。—-不当回事 ▷第三个阶段是“诊断”阶段。开始反应并尝试去回应,但是犹豫不决,且无真正行动。——“不会人传人”,不采取果断行动。 ▷第四个阶段是“恐慌”阶段。人们意识到已经大祸临头。——封城前从疫区逃出 ▷第五个阶段是“崩溃”阶段。行为已无力改变即将发生的事实。—-病毒感染大面积爆发

  • 乾隆皇帝(全集)
    Song JY
    推荐

    灰犀牛的背后是人性。 拖延,贪婪,侥幸,鸵鸟策略… 书写的有些冗长,基本是事件评论式的叙述。但是作者指出了我们常常故意忽略逃避的真相,这点值得点赞。 树不会长到天上,这是共识,但是有多少人会选择撤离呢?击鼓传花的游戏,也是基于灰犀牛现象吧。 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危机的发生,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好的危机。 最后引用一段书中的句子: 当你学会了辨认危机的各个阶段,你就能清楚地看到明显危机中每个阶段里的陷阱和机遇:把否认抵触情绪转化为接受危机的存在,把拖延转化成积极制订行动计划,避开恐慌阶段,尽快进入行动阶段,如果不幸被灾难重创,也能够做到重整旗鼓,重塑辉煌。

  • 乾隆皇帝(全集)
    推荐

    比较无聊且肤浅的一本书,整本书就为了告诉读者一句话:灰犀牛象征着概率大、后果严重的危机,里面充斥着各种不太相关的例子,有些浪费时间了~

  • 乾隆皇帝(全集)
    贰月的二月
    推荐

    这两天,一个又一个重磅消息,那就是美国的通俄门调查已经进入了起诉阶段,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特朗普的竞选团队通俄,这说明特朗普被弹劾的风险越来越大,真是高潮迭起,峰回路转,如果一旦被弹劾,美国或许进入史无前例的大分裂,因为毕竟很多美国人还是支持特朗普的,通俄门迎来高潮,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特朗普团队中有人反戈了,一个重要人物向FBI自首,这使得通俄门的调查迎来大转机,许多关键证据浮出水面。

  • 乾隆皇帝(全集)
    詹喜山
    推荐

    22《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 》 许多风险的存在已经被发现,但没有得到积极的防范和应对:从全球层面讲,是涉及经济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各国政策;从科学技术角度讲,是引发工业变革的科学技术,例如数码科技的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巨大冲击,造成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但同时为数码公司创立者带来了几十亿美元的收益;从个人层面讲,是为数众多的个体事件,虽然不足以触发全球范围的危机,但对相关个体的影响却是致命的。纵观人类的历史进程,曾经有那么多次,我们在处理危机问题时,本可以做得更好:卡特里娜飓风、2008年金融危机、2007年明尼苏达州大桥坍塌、网络黑客攻击事件、野生生物保护事件、水资源匮乏等各种灾难问题的探讨都将在本书中一一呈现。 一头灰犀牛就是指概率极大、冲击力极强的风险:一个我们应该意识到的风险,就像是一头两吨重的犀牛,把牛角对准我们全速向我们攻击。 所有这些挑战,都像是遥远的地平线上对着我们虎视眈眈的犀牛一样,最初的威胁都看起来很遥远,但是它们靠得越近,阻止它们的代价就越大。然而,它们离我们越遥远(我们让自己相信它们离我们很远),我们就越不会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危险警示存在的时间太长,就会使我们精疲力竭,让我们觉得自己永远都没有战胜它的机会;当危险靠近的速度太慢,我们就会变得骄傲自负,认为完全可以跳出它的行进路线,避开它。 这就是灰犀牛威胁论的核心矛盾:当我们可能遇到的危险还处于萌芽状态时,我们会感觉手头紧迫,无暇顾及,所以致使防范措施搁浅;当危险真正来临,损失已经不可避免,此时此刻,我们虽然有应对灾难的财力物力了,但无论我们是想减少损失,还是想事后收拾残局,其费用都会是天文数字。 黑天鹅事件是我们无法预知的事件。灰犀牛事件是我们本来应该看到但却没看到的危险,又或者是我们有意忽视了的危险。灰犀牛事件是这样一些事件:其发出的信号不是太模糊,而是其接受者决心忽略这些信号;我们的体制纵容我们的不作为态度,而且当作一种正常现象来认可和接受。总是有这样的人,非常固执,无视显而易见的风险。但是,按照惯例来看,如果一个危险的存在非常明显,而且人们已经看到了危险的到来,这种危险仍然是灰犀牛性质的,而不是黑天鹅性质的。灰犀牛思维的重要理论之一就是要在迎战即将到来的危机的过程中,发现能给自己盈利的机会。 多数情况下,灰犀牛看起来是潜在的危机,但更多时候,它们都是中性的事件:一个好和坏的综合体,其结果完全取决于你的认知角度和发现机会为自己牟利的能力。 被成功消除的危险是不会成为新闻头条的。但是,正是这些消除危险的成功经验,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有助于消除未来灾难的有益经验。 灰犀牛的5个阶段:否认>得过且过>对于正确防御的争吵>惊恐>崩溃 应对奔袭而来的为数众多的灰犀牛,我们需要有一个更好的思维方法:在灾难到来之前,建立一个行动框架,即承认灾难的存在、合理安排应急步骤和确立最终解决危机的具体方法。 高概率+影响大=灰犀牛 高概率+影响小=白天鹅 低概率+影响大=黑天鹅 “我们专注于那些描述我们期望的世界的信息,而不是那些描述真实世界的信息,”他在书中写道,“我们忽略那些很难测算的风险,即使这些风险对我们的生存构成了最大威胁。” 逆反效应进一步加强了集体思维、源头倾向和实证倾向。听到与自己想法相左的观点时,我们会坚定自己的立场,更加牢固地坚持自己的固有想法。 认为有三个因素决定着预测的准确性。首先是心理因素,“归纳性的推理能力,发现各种类别的能力,开明的思想和研究与自己意见相悖的观点的习惯,而且尤其要有政治方面的知识”。其次是预测环境,包括概率推理方面的训练和关于逻辑依据的小组讨论。最后是勤奋努力,这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预测者对预测问题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其得到的结果就越准确。 “初历危险”现象能够给我们解答:为什么黑天鹅危机概念能受到这么多人的重视;它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好奇和想象。我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那些会对我们心理和情感造成冲击但发生概率极低的事情上,因此没能注意到那些发生概率极高、应该提早预防的事情。我们总是寻找那些我们希望见到的事情,于是就错过了那些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们正在寻找的是黑天鹅,那么我们就不可能看到灰犀牛。 到新的领域寻找危险信号。新的技术和信息资源能给我们提供新的预判能力。 质疑原有的想法。群体思维的准确性不高,所以要听取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以此来削弱群体思维的影响。防范认知偏见和集体盲区,时时检视自己的思维是否清晰,这样,我们就能及时看到灰犀牛式的危险,提前做好应对,就不会被这类危险击溃了。 战胜群体思维。形成一个愿意接受危险预警信号的文化氛围。确保抉择者中包括有各种想法的人,他们必须是不愿意接受传统想法的人,必须不是在危险面前盲目自信乐观的人。在政府部门里、企业和社会机构里,一定要有一个合适的体制,鼓励人们能发现危险,并最终能有效地应对危险,针对危险采取必要及时的行动。 防范故意否认抵触危险的行为。有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自我蒙蔽;有时候,人们会有意识地为了个人利益去蒙蔽他人。要弄清楚这两者的区别。 人类的性格中有一种叫作“变化免疫”的因素:一种强大的习惯性行为模式和死亡定式,会严重阻碍我们处理那些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 要避免在恐惧情绪中制定决策,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认识到:在面对迫在眉睫的危机时,“情绪”对我们选择和决策过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当我们不再处于恐慌和害怕的情绪中,才能很好地运用自己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做出正确的决定。 慌乱的群体行为会把我们直接推上死路。恐慌情绪会放大最初的小问题,并且把它升级成灾难。这种情绪会让我们退回抵触阶段,把抵触彻底变成仇视和攻击,妨碍我们解决问题。 建立数据完整的检测体系,防止非理性行为。建立自动运行的危机应对体制,越过抵触情绪的阻碍,直接进入行动期。 尽早提高赌注。未雨绸缪胜于亡羊补牢,也就是说——越早制造紧迫感,你的损失就越小。 向流行病学、飓风、龙卷风和海啸的防御体制学习:预设机制;建立灾难应对步骤;自动运行机制。例如,像中西部地区的人们那样,听到龙卷风的警报,就躲到地下室去,或者像学校里的老师那样每年都接种流感疫苗。 小心犀牛角。犀牛角,据说是一种春药(其实不是),必须谨慎使用。加速危机发生可降低总体损失并促使人们行动起来去解决问题,但是这样做也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灾难。 把一个高概率的灰犀牛式危机事件看成是一个低概率的黑天鹅式危机事件,仅仅是人们为了避免承认令人不安的现实的时候,给自己建立的自我保护机制!以下是能控制犀牛式危机的人:那些愿意同大多数人背道而驰,愿意推翻错误的体制,愿意激励他人一同行动的人。他们是那些看起来有一点点疯狂的人。为了避免灾难的发生,挺身而出、牺牲自我,无论是作为公司的一部分,或是世界上的、一个国家里的、一个社区里的居民,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样的行为都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