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传

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传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传
    Be yourself
    推荐

    工作问题、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个人财务问题,甚至帮助你免受官司困扰——第3种选择,一条双赢之路。核心在创造,意义在于协同。 思维模式之一:我看到自己 1.拥有独立选择的权利 2.拥有一个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爱心]找到自己很难。你需要经常提醒自己,此刻的选择是我自己做出的,还是我的情绪、面子、身份标签做出的?你有了强大的独立自尊体系后,就很难被别人激怒。 [爱心]尊严感来自你的内心。自尊体系强大的你知道自己是个好人,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就算对方有意瞧贬低,也丝毫影响不到你 [闪电]反之,自尊体系很低,外强中干,貌似强大,实则懦弱。“懦弱的人”需要寻找心理平衡,更加追求面子,追求回击、公平 思维模式之二:我看到你 当我们不是 1.简单地给对方贴个标签;2.不再敌视对方时,我们才愿意并且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思维模式之三:我找到你 1.你需要极强的倾听能力,在双方情绪激动时,需要学会同理性倾听,而不是急于反驳和争辩。 2.你与别人见解不同时,最好的方法是邀请别人与你沟通。减少对方的防卫心理,帮助对方缓和情绪。 思维模式之四:我和你协同 1.邀请对方参与其中,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相互攻击的循环。 2.“不批评、不评论”(即使三观不合)包容且鼓励多样性的头脑风暴、孕育出好点子。 Eg:教育问题上,也不要总想着体现家长的权威,不能“让孩子赢”。一遇到问题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与【问题来临-能保持平和,心平气和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后者更有成效。

  • 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传
    郑同学
    推荐

    非常棒的一本书,在生活中的不同场景,比如在职场中,在家庭中,在校园中等,在不同的场景应对各种问题,我们总是喜欢用对立的两种方式"暴力处理" ,"要不你赢 ,要不我输"&"要不你支持,要不我反对"等诸如此类的处理方式。 生活不是谈判,我们可以选择第三种方式,协同思维模式,找到一种更好的从未想到过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相互攻击的循环,从而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扩大双方利益化。 一、第3选择是什么? 面对任何问题,普通人都会产生两种选择 打或者逃; 我赢或者你赢; 反抗或者忍受; 成功或者失败; 支持或者反对; …… 诸如此类。 这两种选择的思维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大量的纷争和成本,我们每天都在忙于说服别人,打败别人,讨好别人或者教育别人。 二、协同的思维模式 1,我看到自己(主人翁何在;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做情绪的奴隶;) 2,我看到你(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方不是标签;了解对方情绪) 3,我找到你(反应情感的方法;认真倾听;说出对方的感受) 4,我和你协同(头脑风暴方法) 三、创造协同的步骤(头脑风暴-不批评) 1,询问: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更好地选择) 2,界定:底线,什么是更好,如何鉴定? 3,创造:主意;可以达成更好的标准;鉴定方法,大家都满意。 4,达成:协同各方方案达成(协同),享受,满意。 总之,第三选择解决是所有问题。第三选择其实也是数学上的运筹学最优化原理,原始对偶,双赢。 全书是柯维去世前写的最后一本书,根据他永远“活在高潮”的理念,这本书也可以被认为是他写的最好的一本。 他把之前的7个习惯浓缩成一件事,那就是随时随地能够做出“第3选择”。你可以把“第3选择”当做一种人生信仰,也可以仅仅当做一个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 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传
    曾垂鑫
    推荐

    协同的四个步骤。这一过程有助于你发挥协同原则的效力。(1)表明寻找第3选择的意愿;(2)界定每个人心中成功的标准;(3)寻找解决方案;(4)达成协同。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用同理心倾听。

  • 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传
    刘阿贝
    推荐

    尽量避免非黑即白的固型思维; 避免囚徒困境,追求双赢; 倾听更重要,换位思考; 人生路打卡多focus自身,放轻松[好的]

  • 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传
    詹喜山
    推荐

    24《第3选择》 大多数冲突都是两方面的。第1选择是“我的方法”,第2选择是“你的方法”,通过协同,我们可以得到第3选择——“我们的方法”,一种视角更高、更好地解决冲突的方法。 达成第3选择的第一步是“我看到自己”,意思是具有自我意识——我已经自内心深处认识到我的动机、怀疑与偏见,我已经检验过我自己的设想,我已经准备好与你真诚相对。第二步是接受、关怀、赞赏。第三步是同理心,只有在接受前两种思维模式的前提下才会发生。同理心的意思是体会并真正理解别人是怎样的人。 那么关于协同的来源,我们有何体会呢?第一,在两种选择思维的紧张气氛中不会出现协同;第二,达成协同有助于我们从日常的例行思维中解放出来;第三,达成协同需要一种寻找全新解决方案的意愿。我们知道,达成协同需要用同理心倾听并坦诚对待有分歧的意见。 协同的四个步骤。这一过程有助于你发挥协同原则的效力。(1)表明寻找第3选择的意愿;(2)界定每个人心中成功的标准;(3)寻找解决方案;(4)达成协同。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用同理心倾听。 协同的最大障碍就是骄傲,它是抑制人们创新活力的巨大障碍。骄傲有一系列的表现,从人们熟知的“NIH综合征”(非我所创,便毫无价值)到可以导致个人、组织和国家垮台的傲慢。 要做一个有第3选择思维的谈判者,必须首先视双赢为目标,不接受任何对人对己都不利的事情,不使任何一方失去任何东西。 互补型团队的规模或架构并没有什么限制,它可以由两个人构成,也可以包含整个世界。但是这样的团队必须相互尊重而不是排斥差异,必须摒弃协同的最大敌人——傲慢与地方主义。 没有第1选择与第2选择的博弈,没有对公平、正义和平等的要求。 将协同和缔造和平贯穿于整个法律体系是有可能的。然而,它需要一个巨大的模式转变

  • 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传
    ꧁༺Cathy࿈Qin༻꧂
    推荐

    我们不能用制造问题时的…同一水平思维来解决问题…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思路…认知-行为-结果…通过协同原则…达成第三种选择…

  • 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传
    Jammie CHANG
    推荐

    这本书介绍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获得物质富足和精神满足的人,毫无疑问都是做到了他人所不屑的坚持,以正面的思考力和执行力覆盖这个功利性太强的世界。暂时做不到的朋友们,还是推荐你们看看这本书。   高水平的倾听者是什么样的? 确保完全理解。如果有需要,把你听到的故事复述给对方听。讲出你听到的内容,讲出你的感受。问问讲述者,你是否已经完全理解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如果没有,继续努力,直至他满意为止。当你投入地倾听他人直到他们感觉自己被理解的时候,你传达的是“他们对你而言非常重要”的信息,你在肯定他们。这一点非常有治愈作用,以至于他们无法反驳,逐渐向你敞开心扉。成功的心理学家也是使用这套方式与病人进行沟通的。   你反思的那一刻正是对心灵的救赎。 一个人的觉悟够高是不容易被情绪牵着走的。情绪爆发的那一刻需要极大的力量压制住爆发,之后仍要反思为什么控制不住,哪里控制不住。最后将这种容易爆发的情绪归类,匹配到自己能够控制的情绪清单里做好标识,这种人为的情绪控制我觉得比较好。慢慢地,你会觉得灵魂减负,越活越轻松。   强者是一个可以吸收其他人暴力和愤怒,并将它变成爱和理解的人。 我们越是想要解决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的内在力量就会越多。问题越大,关系或议题越重要,就越需要内在的安全感、充沛的双赢思考、耐心、爱、尊重、勇气、同理心、坚忍不拔的决心和创造力。     超高哲学鉴赏性的一段话来自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 我不单单是因为反对他们而驳斥他们。我总在思考,总会在我的判断中将他们考虑进去,给予他们推翻我最珍视的信仰的机会。我殷切希望经由第三方的观点公正地审视我自己的判断,提升我的见识。   以下一首诗是来自一群老年企业家,充满浓厚的英雄本色。   虽然 我们已力不如当初,撼不动天地; 我们仍然,英雄胸襟如往日, 时运虽被消磨,可意志仍坚, 奋斗、探索、寻求,从不屈服。   以下的任一条好习惯都让我感受到一种极致的心理关爱。如果能做到其中的一半,我们能生活得很开心。 # 快速宽恕被轻视的感觉。--我们活在一个相互敌对的世界里,总有一部分人钟爱挖苦他人,以伤害他人为乐。碰到这种不正常人类,远离即可。 # 不骄傲自满,放下自己总是正确的想法。 # 学会说“对不起”。--我很少说这三个字。但一旦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对,对他人造成伤害,马上会脱口而出道歉,这让彼此缩短了情绪剧烈起伏的时间。 # 顺其自然,继续远行。--做好手上的每件大大小小的事情,不要只求自己开心富贵,应该感激他人的帮助和配合,应该施以他人一份你自己同样感到开心富贵的礼物,这样,我们继续远行才有动力和盼头。 # 广泛阅读是一种获得精神上共鸣的最好方式。 # 每天尽量去锻炼身体,吃健康的食物维持身体营养的均衡。 # 保持充足的睡眠,6小时以上。 # 研读神圣作品,沉思,冥想或祈祷,都能产生新的领会。        # 给自己一些时间,安静地全面思考。--碰到棘手事件时,想双赢,共享,更好的实现。 # 合理运用你的双耳和嘴巴。--习惯倾听,以同理心倾听。 # 学会用时间,真心,宽容和肯定去慷慨待人。 # 学会将自己作为终极对手。 # 秉着无尽的热情去为他人发现和创造伟大的胜利。 # 当事情发展不顺利时,走开一阵子,别刻意钻牛角尖。 # 如果真没办法达成共赢,请记住在某些情况下“不交易”是最好的选择。      

  • 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传
    小鸟游呆小花🍧💓
    推荐

    柯维在接近80岁的时候写的,是他最后一本书,也是他认为最好的一本。整本书从职场、家庭、校园、法律层面、社会现象、全球面临的问题、人生选择这几个维度阐述了第3选择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应该从同理心出发,看到自己,看到你,找到你,不做“零和游戏”,一起协同,实现双赢。 可以二刷的书[微笑]

  • 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传
    李亚琴
    推荐

    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 作 者 简 介 史蒂芬·科维 他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得到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特别接见,是前总统克林顿倚重的顾问,《经济学人》杂志推举其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 在美国乃至全世界,柯维的思想成就与卡内基、德鲁克、杰克·韦尔奇并肩比齐。他是世界备受推崇的领导工作权威,家庭问题专家,教师,企业组织顾问,在领导管理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财富》杂志100强中的90%和500强中的75%的企业是他的受教者,AT&T、通用电子、全禄、可口可乐等大公司的高级主管都是他的学生,李开复等中国顶尖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也深受其思想的启发。每年,来自全球的个人、家庭、企业、教育界及政府领导者的受教生更是高达百万人之多。 这本书的作者是史蒂芬·柯维,他的成名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影响了全球大量成功人士。《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这本书是柯维去世前写的最后一本书,根据他永远“活在高潮”的理念,这本书也可以被认为是他写的最好的一本。他把之前的7个习惯浓缩成一件事,那就是随时随地能够做出“第3选择”。你可以把“第3选择”当做一种人生信仰,也可以仅仅当做一个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柯维受孔子影响很大,所以《第3选择》可以被看作是他老人家“吾道一以贯之”的集大成之作。 引言:这本书是用来解决一切问题的 一、什么是第3选择 面对任何问题,普通人都会产生两种选择 我赢或者是你赢反抗或者是忍受成功,或者是失败 ,支持或者是反对诸如此类。为什么不试试第3选择?我们协同,一起达成另一个更好的结局。第3选择:寻求“协同”原则、思维模式和步骤 “协同”是改变世界的力量。生命不是网球赛,只能有一方赢球。当双方都赢、能够共同创造出一种新局面,让彼此都感到满意时,才能做出合理决策。 第3选择思维模式:我看到自己——我看到你——我找到你——我和你协同 二、协同思维模式 寻求协同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一我看到自己。将自己看作一个有独立判断力和行为能力的独一无二的个体。听起来很容易,但事实上我们常常只看到自己的身份和所代表的派别。常常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身不由己的。所以,遇到难题就会告诉自己“没办法,只能这样了”。这样轻易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你是无法看到自己的。记住协同的第一种思维模式是“我看到自己”。我有能力跳脱自我来检视自己的想法与情感,我能审视自己的动机:我为何陷入这种境地?我是不是总以自我为中心?我需要关注和肯定吗?我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了吗?我真的关心这个问题吗?如果我已经肯定了自我价值,如果我对自己的贡献和才华充分自信,我不需要在你面前为自己辩护。我可以向你坦诚地表达我自己。 思维模式二我看到你”。这意味着我对你非常尊重。我重视你的想法、你的经历、你的观点以及你的情感。 由此,我便实践了协同的第三种思维模式——“我找到你”。我对我们之间的分歧感兴趣,而不是害怕这种分歧。没有什么比这句发自肺腑的话能更快地平息冲突的负能量了:“你看待事物的方式与众不同,让我来听听你的想法。”尤其是在双方情绪激动的时候更需要能够学会同理心倾听而不是急于反驳和争辩。 什么是同理心?我喜欢以色列哲学家肯·朗佩特的定义:“同理心发生在当我们在他人内心找到自我的时候。我们透过对方的眼睛观察现实,我们感受对方的情感,分享对方的痛苦。”同理心能力仿佛根植于我们身上——即使新生婴儿,听到其他婴儿的哭声也会跟着大哭。 同理心不同于同情,后者指的是在冲突中赞同或转而支持另外一方。用同理心倾听并不代表我们赞同别人的观点,它表示我们在努力领会别人的观点,意味着聆听他人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以便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会对方的感受。 当你与他人的关系出现压力和紧张的时刻,当压力过高、信心过低的时候,当下一步完全不明朗的时候,当围墙高高筑起的时候,做一个同理心实验吧。 • 对另一方说:“你看待事物的方式与我不同,让我听听你的想法。” • 用心理解,集中全部注意力,专注倾听。不要判断、评价、分析、注解、建议、怜悯、批判或辩论。发言者不需要你支持他那一方,他们唯一需要的是你对他们的积极关注。 • 保持安静。你不必给出答案、意见、解决方案或“决定”。释放自己的全部压力,坐下来倾听即可。 • 开口的唯一目的是保持倾诉的流畅性。说诸如“多告诉我一些”、“继续”之类的话,或者只说“嗯”。 • 对情绪保持密切关注。要肯定对方的感受:“你一定对此感到难过(气愤、受伤、担心、焦虑、失望、迷惑、被背叛、迷茫、猜忌、怀疑、烦恼、灰心)。” • 使用“发言权杖”——不管是字面上的还是比喻性的——这样做可能会有帮助。 • 记住,你在听一个故事。去看电影的时候你不会打断剧情,不会与剧情争论,也不会跟银幕顶嘴。(真这样做的话你会被请出去的——那可真是谢天谢地了!)你会沉浸到剧情中,对现实的感觉会暂时停止,你几乎处于恍惚状态。 • 做好学习的准备。如果你够坦诚,你会获得领悟,获得思想的升华和观点的完善。改变观点是因为你获得了更多的信息——而不是意志薄弱的象征。 • 确保完全理解。如果有需要,把你听到的故事复述给对方听。讲出你听到的内容,讲出你的感受。问问讲述者,你是否已经完全理解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如果没有,继续努力,直至他满意为止。 • 表示感谢。受邀进入他人的思想与心灵是莫大的荣幸。你会切实从中受益,因为你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部分真理。正如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所说:“假如有人对公认的看法提出质疑,我们要为此感谢他们,并敞开我们的心灵倾听他们,庆幸有人做了我们应做的事。” 了解如何在冲突中注入“心理空气”了吗?如果对方在实验过程中的某一刻改变对你的态度,也想倾听你,不要感到诧异。如果你肯用心理解他们,他们也会愿意听你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你就真正走上第3选择的道路了。 如果你能够实践这几种思维模式,你必将达到与冲突不再相干的第3选择:“让我们寻找一种比我们以往想到的更好的方法吧。” 进入思维模式四 我和你协同。找到一种更好的从未想到过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相互攻击的循环。在这一步当中需要很好地使用头脑风暴的工具,不要在创意的过程中过多的评判和争执,鼓励大家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直到能够满足双方的最基本需求。必须要相信能够找到第3选择,这一步才会有好的效果。 创造协同的四个步骤 这一过程有助于你发挥协同原则的效力。(1)表明寻找第3选择的意愿;(2)界定每个人心中成功的标准;(3)寻找解决方案;(4)达成协同。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用同理心倾听。 三、职场中的第3选择 一个女上司如何处理员工要求加薪 当员工要求加薪时,领导没有拒绝或者同意,而是说“多告诉我一些关于你的事”。(我看到你)员工不仅讲了自己的家庭情况还谈到了最近的工作和对客户的分析。领导帮助员工对客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委派员工负责更多的客户。员工感受到了领导对自己的尊重,并看到了工作的希望,而且,最终也提高了收入。公司并未因此遭受损失,提升了员工能力,获得了客户。 这一切源于领导的第3选择思维,她把员工当做人,而不是对手。她愿意倾听,员工才愿意协同。双方充分沟通才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四、家庭中的第3选择 一位父亲如何处理女儿与吸毒者交往的事情 直接要求女儿远离他的吸毒者朋友一定会引发大量争吵。父亲先让自己冷静下来,问女儿“告诉我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吧。”女儿说“你关心的只有你自己,你只不过不想有一个吸毒的女儿,因为那会让你没面子!”当然,女儿这样讲不公平,但父亲放下了关于公平的想法,而是说:“难为你了。”过了一会,女儿说“我觉得很孤独,你们都很忙,我没有朋友,他俩是我唯一可以说话的人。” 这时你可以反驳,但这位父亲只是反映了女儿的情感“所以你真的很依赖他们俩。”女儿接着说了自己对于吸毒的看法,“他们吸毒的样子真可怕,我很担心他们。”父亲说“看到你的朋友受苦,你一定很难受。”就这样,父亲和女儿逐渐达成协同,因为女儿说:“我不知道如果我也这样会怎样?” 孩子有时候说话是会伤人的,但你要知道他们的伤害只是针对他们的情绪而并非针对你。如果你针锋相对地反击,虽然寻求了公平,但丧失了获得第3选择的机会。 五、校园中的第3选择 一位校长如何改造一所混乱的学校 校长没有把贫民窟的黑人孩子看做潜在的犯罪分子,而是把他们当做同样有潜力的人。他立志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自己的领导者。 他首先开始清除墙上的涂鸦,坚持了两年,“艺术家们”气馁了,校园恢复了清洁。 家长不来学校,他就要求教师去家访。很多老师因此离职,但他坚持这样做。离职时他会给老师们写推荐信。(不合作也是双赢的一种形式) 他把学生分成20人一组,每组安排一个导师负责。不愿意做导师的教师也必须离开。 最终,这所中学成为远近闻名的好学校。最重要的是,孩子们有了责任感和领导力。 这位校长完全可以坐在办公桌边抱怨政府经费不足,或者家长不配合教育。但他没有,他进行了第3选择,调动老师、家长和孩子共同探索更好的方法,而不是抱怨和等待失败。 六、第3选择和法律 如果我们有协同思维模式,那么我们就不会满足于公正了,我们会寻找比公正更好的事物。我们想要更强的而不是更弱的关系。比起报复,我们对和解更感兴趣。我们正在寻找一个比仅仅得到公正更好的解决方案,一个让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比以前过得更好的解决方案。 此外,协同者对妥协并不感兴趣。这是一个常用的法律工具,但妥协意味着各方必须放弃一些东西。我们为什么不先探索是否有第3选择呢?妥协也存在道德风险,因为它通常并不支持我们所珍视的原则。伟大的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说:“对正直的检验就是看其是否直截了当地拒绝妥协。”这样的见解深刻而富有洞察力。 当我们遇到冲突时,我们既不希望“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也不希望直接妥协。我们希望有更富想象力的做法 每年会有数以亿计的金钱被用于法律诉讼,很多诉讼双方根本都没有见过对方。就是习惯于把对方想象成难以沟通的混蛋。于是律师这个行业在现代社会崛起。一个普通的官司常常会打好几年,甚至几十年。最终的赢家只有司法系统。 第3选择不能解决所有诉讼问题,但如果可以耐心倾听对方,看到自己,也看到对方,双方愿意探索第3选择的话,很多诉讼都是可以避免的。 七、社会中的第3选择 如何重建了一个重建纽约时代广场的例子。当形成了令各方面都能满意的界定之后剩下的由高超的设计师来逐步实现了。时代广场从过去的高犯罪率的地区成为了美国最吸引游客的景点名单榜首。 八、第3选择的人生 第3选择最本质上的思想其实是佛教讲的无分别心 我们通常把生活分成“工作”和“休息”,于是“不停地工作”和“退休后休息”成为了两种选择模式。 第3其实我们可以寻找第3选择:“做出贡献,享受人生”。 如果你有一个永久的使命,你就可以永远活在高潮中,选择奋斗,同时也是选择了享受。最重要的是,有个愿意为之奋斗的使命。 九、由内而外创造第3选择的20个建议 一个第3选择思维者的成功将是由内而外的。以下这20件事情,对开发内部力量和安全感从而创造第3种选择非常有帮助。 1.不骄傲自满,放下自己总是正确的想法。 2.学会说“对不起”。 3.快速宽恕被轻视的感觉。你可以选择是否被冒犯,如果你感觉被冒犯到,那么就别理会这种感觉。 4.不要给自己或他人太大的承诺,从小承诺开始。 5.顺其自然,继续远行。 6.广泛阅读。 7.每天尽量去锻炼身体。 8.保持充足的睡眠。 9.研读鼓舞人心或者神圣的作品。 10.给自己一些时间,安静地去思考。 11.对身边的人表达爱和谢意。 12.合理地运用你的双耳和嘴巴。 13.学会用时间、真心、宽容和肯定去慷慨待人。 14.不要去与别人比较。 15.心存感激,并且善于表达出来。 16.秉着无尽的热情去为他人发现和创造伟大的胜利。 17.当事情不顺利的时候,可以先休息一下。 18.如果真没办法达成协同,请记住在某些情况下“不交易”是最好的选择。 19.当涉及他人的应变能力、缺点和优点时,你要一笑而过。 20.永远不要忽视第3选择的可能性。 我信任你并相信你的潜力,我相信你会步入第3选择的生活道路,你会给世界带来美好。

  • 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传
    好时光
    推荐

    本书宗旨就是两个字“协同”,作者推崇双赢和多赢的思维,从而有效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社会各方面的冲突,家庭成员间的龃龉,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与其说作者怀着使命感在写书,不如说作者一直在呼吁,希望通过第三选择,寻求和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 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传
    美人她
    推荐

    用中国古老的智慧总结一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之,慎施于人;全书倡导这样一种同理心,如何寻找好的方法,得到大家都认可的结果。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共赢^_^Y

  • 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传
    图拉📿
    推荐

    一点感同身受:恶、怒、欲中永远不得开悟,远离「我对你错」的拔河思维模式,将河对岸的人视为符号,跟你一样有着优点缺点、个性与矛盾、惊人天赋和可怕盲点实实在在的人。

  • 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传
    alicia436🕙
    推荐

    只有一种选择是走投无路,只有两种选择叫进退维谷, 凡事必有第三种选择。

  • 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传
    王海洋🦁 卜上止正
    推荐

    这本书看完我也没有马上评论,我思考了一些,又在生活工作中尝试运用,希望自己能向着知行合一的方向靠近。第三选择的步骤是,1,看到自己,2看到别人,3同理心发言权杖,4协调。生活中,除了重大冲突,其他肯定不能按这个来,但是我们可以变化一下,比如你解决问题的时候,先问自己是否关心的是事情的本质,没有别的。别人发言的时候认真听,是否然后往深层次询问,甚至去看一看他说的问题,体会一下他说的问题,然后自己能复述他的问题吗。出方案的不一定是自己,但你是否补充了能双赢的一些小点,往这个方向靠近。最后大家协同承诺,坚持共同成长的思维。总的说来,还是影响了我的一些,达到改变思维,还需要交叉阅读和实践。

  • 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传
    郭和平
    推荐

    和而不同 何谓【第3选择】:         如果解决问题的方法,用的既不是你的方法,也不是我的方法,而是一种更先进的方法—— 一种比我们以往能想到的任何方法都更好的方法。作者称之为“第3选择”。         要做到这点,按作者的说法,总共分四步: 1. “看见自己” ——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主要排除社会意识的影响。比方说,人们常常会说,“作为一个(老公、妈妈、攻城狮、老板、党员、中国人等等标签😃),我应该怎样怎样”,而忘记自己真正的需求、兴趣等。         认清自己,这是哲学问题啦,有点难。哲学问题,有些根本没有定论,那还解不解决问题啦?!         那就退一步讲,起码知道“自己既有盲点,又有无穷的潜能”就够了。因此,谦虚的同时,也要自信。 2. “我看到你” ——我视你为姐妹兄弟、上帝之子,接受你、赞赏你,即使你是“敌人”、“坏人”。         当欣赏落日时,我不会说:“右边的橙色要再柔和一些,底部的紫色要再深一些,云彩上要再多加一些粉色。” 我不会试图去控制落日,我只会心怀敬畏地观看它的变幻。像欣赏落日一般欣赏每一个人的时候,就“看到你”了。这就是孟子仁者爱人的思想。 3. “我找到你” ——深入了解你。以同理心倾听,确保我充分理解你的内心、思想和灵魂。         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我不会打断剧情,不会与剧情争论,也不会跟银幕顶嘴。         几个世纪以来,印第安人一直在用“发言权杖”来指派(圆桌)会议中的发言权。只要发言者手持“发言权杖”就不会被人打断,直至发言者认为自己的话已经被充分听取和理解为止。这个会议只为互相理解,不是为了证明谁更聪明,更不以批判你为目的。(发言权杖,类似网络拓扑结构——令牌环中的令牌[呲牙]) 4. “我和你协同” ——找出一种更好的从未想到过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相互攻击的循环。         新的观念只有在真正相互理解的气氛中才能最自由地呼吸。我们中至少有一方真正理解另外一方并且愿意探索其他方法。 (我和你)协同又分四个步骤: 1). 我问你:“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         这一革命性的问题可以缓解对方的防御心理,因为我并没有要求你放弃你的想法,完全没有。 2). 接下来我问你:“‘更好’是什么样子的?”         问话的目的是明确需要做的工作,达成令双方都满意的成功标准—— 一个高于我们原有需求的标准。 3). 一旦明确了成功的标准,我们便要开始试验可能满足标准的解决方案。         我们建立模型、集思广益、逆向思考,暂时不做任何判断。 4). 群情振奋时,我们便知道协同已经达成。         犹疑与冲突不复存在。我们不断努力,直至体验到那种代表着成功的第3选择的创造性活力的爆发。         本书主要讲的是两人或多人之间的合作和协同,两个或以上组织、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协同,因此,寻求第3选择,需要有领导力。我说的领导力是指沟通能力和影响力,而不是管理和控制能力。         当然,如果是自己个人遇到了选择困境,那作者所说的第一步肯定是要的,也就是认清自己需要什么,然后第四大步的四个小步骤就自问自答,自己寻找第3选择啦。注意,按步骤走还是灰常重要的。😜         这里最大的陷阱是,不自觉地进入自我防御状态。比方说,你在门口迎接客人,伸出手去和他打招呼,他却鼻子一哼,直接进了公司大堂,你会不会血往上冲?同样地,累了一天刚进家门,老婆指着你的鼻子呵斥:“你今天到哪儿去鬼混啦?”…… 自动进入攻击或防御状态,常常会激化矛盾,没法采用第3选择更好地解决问题。         史蒂芬·斯托斯尼(Steven Stosny)博士擅长帮助家庭暴力施暴者控制冲动。首先,他向他们介绍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空间,帮助他们将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注入这个缓冲空间,形成“新的条件反射”。比方说模拟上面的两种场景,如何采用幽默的方法化解。参加者要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通过750项不同的高强度训练,这些训练都是为帮助大脑生成同理心而设计的。每当置身于冲突情境,他们首先会预想自己真正想要的结果,然后便会做出友善的反应。你是高手,你完全可以去开课,我估计会灰常火爆。         没有机会听课的人,老老实实默默地练吧。[偷笑]         还有就是合作方(代表)可能是不信任你,防御心还极强。         电影《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展示了一个冲破极强防御心的重重盔甲的过程。既需要实力、爱心,也需要用相似性和喜好原理等拉近距离建立信任。缺点是个好东西,它决定谁能走进我们的内心世界。不过这个电影更多的是同样的不幸拉近了他们的距离。《影响力》等书讲述的提高影响力方法不妨一试。         总之,寻求“第3选择”,是寻找比你的方法和我的方法更好的方法,是我们以前都没见过的方法。不是想胜过谁,而是和而不同,正如乌班图(Ubuntu)理念:         七彩和而成美色;         七音和而成美声;          五味和而成美食;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