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小启
    推荐

    标题是《为什么精英这样沟通最高效》,我还以为是讲人际交往的沟通呢,原来是讲输入与输出,更多像是在讲怎么学习——输出的方法,让我们学到更多,学得更牢。

  •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Cassandra
    推荐

    只是向大脑输入知识,并不能改变现实。应该重视输入。因为在使用知识时,大脑会将其作为长期记忆存储,为日后使用做准备。如果学到的知识很快忘记,其并不能给我们带来进步。一个人即使看了很多很多书,但是如果没有沟通输出的话,其在现实世界中的生活就不会有任何改变。   创造性4B:bathroom; bus; bed; bar.   ————多说,多写,多行动————   很多人说自己不善于沟通输出,这不过是一个不愿动脑的借口。   作者:每月读书20本以上;每月至少看10部电影;每周去健身房4~5次;每年海外旅行30天以上;   ————读书——— #如果一个人读完书后,五分钟内无法讲清书中内容,则读书毫无用处; #自我成长与输入量不成正比,反而与沟通输出量成正比; #记忆时通过默读记忆效果不好,只会形成短期记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书写或者朗读的方法,形成长期记忆; #两种内使用三次的信息,将会成为长期记忆保存在大脑中;   ————说———— #人只要少用消极语言,多用记忆语言,开局可以让生活变得幸福; #表达时,既要注意语言,也要注意非语言。比如说话时的标签、视线和动作; #提问有时会是取悦他人的方式,是“为他人而问的”; #事先准备自我介绍的稿子,以防突发情况;   ————写———— #听一场两小时的讲座,如果有三次的顿悟,应该都记录下来。不然,转瞬即逝; #90分钟的演讲,会是90页的幻灯片,平均一分钟一页的速度 #每个月对自己制定的计划完成程度进行复盘,评价; #一个大目标,可以细分成多个小目标,进行进度管理。每天写10页文章,持续一个月,会是一本书。

  •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Happiness
    推荐

    这本书算是作者观点的一个合集吧,引用了不少作者其他书的内容。其实讲沟通的篇幅并不多,大部分内容的主题还是输出。看完这本书又提醒了我自己平时的输出还是不够,以后得减少阅读量来保证足够的输出了。在两周内通过说、写等沟通输出方式,使用一个信息三次以上,这个信息就会变成我们的长期记忆。反馈就是对输出的结果进行评价,据此对下一次的输入加以审视、反省、改善、修正方向、微调、查明原因。提问是最有效的输出方法之一,仅仅是自问就能极大地激发大脑的活力,搜集到必要的信息。朋友不需要太多,我们要把时间花在“强联系”的那几个朋友身上,和他们建立更加深入的关系。发呆状态比平时大脑正常活动耗能更多,更容易得到灵感。要输出积极的信息、不要说别人坏话、赞美别人要具体、保持运动和充足睡眠、经常微笑、实现小目标也要奖励自己

  •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Johnstone
    推荐

    值得推荐的几个理由: 1.公正客观的应用实验结果及数据去论证观点 2.提供具体的小工具帮助读者提高沟通效率 3.语言简洁的同时结合插图,提高了可读性 几点收获: 1.有效的输出可以帮助个人飞跃性成长,教人是最高效的输出! 2.输入和输出知识的理想配比是3:7 3.坚持持续不间断的输入和输出!

  •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陈斐
    推荐

    非常赞同!通过输出才能将输入内化为自己的。今后需要多做输出![耶]

  •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张晨煜
    推荐

    实际上是效率书,没搞懂为何叫沟通。有些方法浅显易懂,所以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看即可。

  •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推荐

    2020.3.9 这本书解决了我当下面临的问题,细数2019年差不多半年的时间读了二十多本书,除了自我满足感,我并没有什么成长,还徒增了一些困惑无助感。幸运的是遇到了这本书,他似乎是我的一位导师,提供了解题思路,让我豁然开朗,原来没有输出的输入基本等同于无效的输入,不如不输入。于是调整了自己的读书计划,限定每周一本书➕读书笔记,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读书模式,并且基于之前的读书笔记,改进了文中的读书笔记流程,相信当累计到100本书或者300本读书笔记输出后一定会由量变的到质变,坚持✊

  •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张雪娜~朋朋麻麻
    推荐

    1缓冲说话法  YES and  yes how yes expectation 2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记日记,每天5/10/15分钟,先从写简单三行开始 读后感,写三件对你影响最大的点。 3 坚持学习,读书,自我成长。

  •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寻云杰
    推荐

    没有输出的输入是无效输入。看过的书如果不能消化吸收及应用,等于白看没看。输入后,输出时有意锻炼自己积极的思考方式尤为重要。虽已不惑,但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舒婷
    推荐

    朋友圈看朋友推荐的,果然好的东西还是要多分享才能流动起来。 本书的内容比较琐碎,盘杂,但是经验也非常的中肯,全文的核心其实就是输出两个字,教会你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输出。 对我的影响是我现在开始慢慢每天写微博,确实能感觉到那种分享的愉悦以及经验的分享,情绪的释放。 还需要从生活中一点点慢慢把本书的经验步骤进行落实。

  •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 彡亅丶💓龍🐉
    推荐

    如果有内向的人可以慢慢看,会有所帮助,我也是一样,不管什么书,只要有一句话对自己有帮助,它都是一本好书

  •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雨中玫瑰
    推荐

    此书作者用15分钟写读后感,我也来尝试一下,同时给我感悟就是要输出,确实以前就是从看书的量来统计,更重要从看书的输出来统计,这样会更加有效。我总是感觉记忆力的下降,我估计就是自己输出太少,大脑不用的内容会定期删除,输出需要调用存储的信息,如果经常被调用的信息,大脑自然也就记住了,所以行动才是最好输出。有输出有反馈才能建立高效的方式。让我想到每天把一天做的事情想一遍,同时用语音表达出来,这样可以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同时也可以将一天发生的事情进行反思,让自己的错误中总结整理。作者在本书中讲了很多方法,让我看到了微笑带给自己的用处,要大胆突破自己,要敢于在人群中站出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多时候是思想阻碍了自己表达的勇气和力量。行动的背后成就就是坚持不懈,坚持不懈是自我不停更新的方向。作者涉及的内容非常多,但方法都是大同小异。作者自己也是一直保持长期输出,才有现有的成绩,每天写日记,所以优秀的人最终都落脚在行动和改进中!

  •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娄小云
    推荐

    看到作者介绍生活学习方面的各种思维及习惯,大到人际沟通,小到使用哪种牌子的笔和本子,对读后感和博客的各种写方并举例,的确有让人生出感叹并想实践的愿望!

  •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紫琦
    推荐

    一本非常好读的书。给五星,是因为它让我对怎样读书怎样提升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 自我提升和输出量没有太大关系,自我提升速度与输出量成正比。 什么是输入,什么是输出? 读,听,看,是输入。说,写,行动,是输出。 读书,听书,看视频,听课,参加讲座等,都是输入。 写读书笔记,讲给他人听,写读后感,把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这些都是输出。 为什么说自我成长与输出量成正比呢? 因为输出是使用,使用的越多,大脑会认为这个知识很重要。“两周内使用三次,大脑就会把该知识点列入永久记忆”记忆变得牢固,很难忘掉。所以输出越多,成长越快。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之前读了那么多书,自己提升却不大,因为自己只顾着输入,很少输出。 什么才是正确的输入输出比例呢? 书中给出答案,输入:输出为3:7。花一个小时阅读,需要花两个小时输出。 在这本书里,还学到了一种写读后感的方式,简单快捷。 读前是怎么想的,读完以后是怎么想的,以后打算怎么做。 三个点,各用一句话讲清楚,然后再扩展一下就可以了。十分钟就能完成。 这个方法,和张萌的知识点复盘的方法相似。 以后要行动起来,加大输出量。 读完以后立刻用上述格式写读后感。读完后,写读书笔记,尽快使用起来,尽量输出出去。

  •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逆熵增者
    推荐

    2020年读完的第122本书 时间:2020.9.14耗时4小时 读后感:书店里教人读书方法的书可谓数不胜数。但大多讲的都是“速读”“多读”。几乎没有作者和读者意识到速读、多读都只是输入,但对读书来说,最重要的在于输出。这本书就是主要讲输出的,列举了80条和输出有关的内容,从中学习了不少。作者认为输入与输出的黄金比为3:7,反观一下自己现在的状态,应该是输入9比输出1,可见自己的输出少得可怜,之前看一本书大约6小时,写读后感差不多才用了半小时,希望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加大输出的比例,多写,多说,没看完一本书,看完一部电影电视剧都要增加输出环节,尽量多花点时间。 1当人进行沟通输出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通过运动神经指挥肌肉做出动作。“写”的时候,手臂和手指肌肉会动;“说”的时候,口腔、喉部肌肉会动;“行动”的时候,则要用到全身各处的肌肉。由此可见,不管哪一种沟通输出,都要用到运动神经和肌肉。 “写”“说”“行动”等使用运动神经和肌肉所形成的记忆,被称为“运动性记忆”。运动性记忆的一大特征是一旦记住,以后几乎不会忘记。 2两周内使用三次的信息,将成为长期记忆保存在大脑中 我们人类大脑的记忆机制决定,“重要信息”会被当作长期记忆保存下来,而“不重要的信息”则容易忘记。但什么才是判断一种信息重要与否的标准呢?输入大脑之后,被反复使用的信息,就会被我们的大脑判断为“重要信息”。 反过来说,一种信息被输入大脑之后,如果不被反复使用的话,就容易被忘记。 输入我们大脑的信息,会被临时保存在一个叫作“海马体”的部位。这个临时保存时间为2~4周。在信息被临时保存在海马体期间,如果我们反复使用了这个信息,大脑就会判断这个信息是“重要信息”,然后将其转移到大脑的“颞叶”,作为长期记忆加以保存。 在两周内通过“说”“写”等沟通输出方式,使用一个信息三次以上,这个信息就会变成我们的长期记忆。 3作者把输入、输出的循环往复,称为“成长的螺旋阶梯法则”。作者认为这是最基本也是最终极的“学习方法”,更是完美的“自我成长法则”。 输入与输出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但它并不像一个圆圈一样原地打转。因为经历每一个输入、输出的循环之后,人都会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