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胡明 HHH
    推荐

    一本书工具书,着重介绍信息输出的各种方法,从说,写,行动三个大的方面,拆解出来的几十种方法,稍显啰嗦,还是古人的语言言简意赅,输入与输出其实就是学而思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相辅相成。 一首歌,一部电影,一道菜肴,一本书或是一个景点都会转化成具体信息存储在大脑里,输入后经过思考整理而成的信息一定会印象深刻,说出来,写下来,指导具体行动都是从大脑里提取信息的过程,多输入为了更好的多输出,多输出验证多输入。 另本书排版五星好评,尤其是中文绿色部分,突出重点还养眼,增添阅读好感。

  •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Lucian.Lang🍀
    推荐

    1.输入过剩,输出不足是努力没结果的重要原因。 2.勇于道歉和承认错误不会让输入输出反馈循环断裂。 3.写读后感的方法:Before,领悟,To do。

  •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感受美好
    推荐

    从2018年11月开始读书,到现在已经读了313本书,有了一些提高,但是总觉得进步不快,为什么会这样呢?         看了桦泽紫苑《为什么精英这样沟通最有效》一书才明白,原来是自己输出的时间太少了,书中说,输出至少要是输入的2倍,而我的输出估计连输入的十分之一也没有。         通过学习书中输出的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我决定通过说、写、做来输出。说就是讲给他人听,把自己的经历讲给他人听,把学习的内容当老师讲给他人听。写可以写快乐日记和读后感,做就是学到了方法就去实践。         这本书对我的收获很大,感谢作者。

  •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栗子
    推荐

    相比较其他论述如何沟通的著作来说,桦泽紫苑的观点更强调输入与输出的关系(input:output=3:7),其本质还是对信息的加工。 有这样一种说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记笔记要高效还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掌握技巧。桦泽紫苑从神经学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运用的方法论: 人一过20岁,大脑中神经网络的爆发性发育就结束了。此时,如果不能及时切换学习方式,把输入为主变成沟通输出为主的话,那么再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被忘记,根本不能给我们带来进步。 输入我们大脑的信息,会被临时保存在一个叫作“海马体”的部位。这个临时保存时间为2~4周。在信息被临时保存在海马体期间,如果我们反复使用了这个信息,大脑就会判断这个信息是“重要信息”,然后将其转移到大脑的“颞叶”,作为长期记忆加以保存。 这也就是我们说的重复,重复,再重复,而每次重复的信息可以根据对信息的掌握程度适度的扩展或删减;另外做笔记一方面是掌握知识或者接受新颖的观点,那么我们的角度还是for me ,输出是一种双向模式;如果我们能把桦泽紫苑提及的“梅拉宾法则”以及“扎荣茨效应”用到沟通中,我们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梅拉宾法则:与对方所说的话相比,我们更重视视觉 扎荣茨效应:增加接触的频率,有助于增强亲密感 很多时候我们有这样的烦恼,在躺下入睡之前这段时间,突然灵感乍现,而这时候又没有准确的语言能够记录这些灵感,是不是会非常苦恼? 我有过太多次这样的经历,之后意识到读书与输出的重要性,输出对于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以后再遇到灵感乍现的时候,可以利用手机的记事本或者word文档,又或者是笔记本单纯的记下关键词,隔一段时间这些零零星星的灵感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A平安贷款~李经理
    推荐

    作者的观点: 唯有沟通输出,才能改变人生 这个观点是比较认可的,我们所有的输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输出,没有输出的输入都是在耍流氓🤣 读”“听”属于输入,“说”“写”“行动”则属于输出。 读书,听讲课,是输入。读完、听完后把感想说给朋友听,这就是输出了。如果写一篇读后、听后感,那也是一种输出。根据书中、听到的内容,指导自己的行为,就更是输出了(知识➕行动=知行合一)。 通过输入,可以充实我们大脑里的信息和知识。但是,只有输入的话,不会给现实带来任何改变。 而另一方面,沟通输出是一种“行动”。只有当我们沟通输出的时候,才会对现实世界带来影响和改变。 即使一个人读了很多很多本书,但只要不沟通输出的话,他在现实世界中的生活就不会有任何改变(当然这样的书呆子也为数不多,更多的是知道的多,行的少而已)。 输入只会引起“脑内世界”的变化。只有开始沟通输出,才能改变身边的“现实世界”。 作者后面讲的写读后感部分对于阅读效果还是很有意义的: 很多人喜欢读书,而且读了很多书,可令他们苦恼的是,读过的书用不了多久其中的内容在大脑中就变得模糊不清了。这就是只读不输出造成的。输入但不输出的话,输入的内容就难以形成长期记忆留在大脑中。所以,读完一本书一定要输出,通过输出可以加深记忆,加速自我成长。 读书的好处 (1)可以获得前人总结的知识精华; (2)可以获得时间; (3)可以提高工作能力; (4)使人变得更健康; (5)使人大脑变得更聪明; (6)人生发生积极的变化; (7)实现飞跃式的自我成长; (8)收获快乐。 所谓“过目不忘的读书法”,让我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读完一本书就写读后感。写了读后感,这本书的内容就会牢固地印在大脑中。掌握到书中的知识,人就可以获得自我成长”。 写过读后感或书评的人肯定都有感触,写了读后感之后,这本书的内容就再也不会忘记了。 为了永远记住看过的书、为了掌握书中的知识、为了实现自我成长,读过一本书之后,一定要写读后感。 写读后感的好处 (1)对书中内容记忆深刻; (2)对书中内容理解更深; (3)对书中内容,在大脑中加以整理; (4)提高写作能力; (5)提高思考能力; (6)提升自我洞察能力; (7)实现飞跃式自我成长。 王阳明讲:“知行合一” 其实作者说了这么多最终也就是这个意思,可贵的是作者把如何行给我们把路指了出来。 知道很多道理并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最终能够改变我们的,是把知道的东西活出来。这是最有意义,同时也最有难度的。 愿我们每个书友,在有生之年,都能把“知行合一”践行到底!共勉!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