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Bubles
    推荐

    非常棒的书,值得反复阅读。它就像是一个定海神针一样,在我的大脑和身体飘去天外和精神涣散时候,一把把我揪回来。我可以在被动休闲的时候,有意识的知道是在浪费时间,清楚这并无任何意义。 如果人们能将空闲时间用于运动,艺术或者爱好,便可具备感受心流的条件;如果空闲期间无所事事,人的精神混乱度将大为升高,整个人只觉得懒懒散散,兴趣全无。 我懂的了心流的概念,我回想着在过去我的确大多数时间被被动式娱乐所控制,从小玩到大,很少有意念去做好一件事。 要实现天的才能转变成充分发挥的智力,你就必须学会控制注意力。唯有不断投注精力,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才有可能成为音乐家,具有数学禀赋的儿童才可能成为工程师或物理家。要达到专业人士的心智运作水准,需要花费更多心力去吸收知识与技能。 我非常渴望在之后的生活中能多产生心流,提高自我的幸福感。对于人的追求我在书中也打开了另外一个新世界。对于交际,家庭,还有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在此之前总认为把自己做好就足够了,但有些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它们也许让自己更从容淡定优雅。 友谊对人生的重要性往往被人低估,如果身边有人愿意听你诉苦,给你感情上的支持,你的生活品质一定会大幅度提高。根据全媒调查,遇事至少有五名可以相互商量的朋友,这种人‘’非常快乐‘’的概率比其他人高出六倍。

  •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推荐

    “要逐渐学会领悟事情必要性之美” 感谢在四十岁之前看到这本书,看到这句话。

  •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刘兴革
    推荐

    《心流效应》 有种状态不等同于快乐,不等同于幸福,它是我们做事情的时候的全神贯注,浑然无我,忘记了时间空间与周边环境,全身心投入到我们所从事的事情,这个时候的我们浑身充满能量,我们对自己充满信心,我们内心感到满足。这种状态就是“心流”,就是米哈里‧切克森迷哈顿积极心理的的研究成果。 所有物欲,皆为心声;所有幸福,皆为追求,殊不知物欲、快乐和幸福其实不是一种状态,而是我们一种感觉,但给我们的都是伴随环境和思维、认知而变化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并不长久。 生活中给我们最大满足感的不是物欲、幸福、快乐这些感受,而应该是当我们沉浸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时候的那种沉浸感和带入感,我们的心流效应。 心HEART, 意WILL, 念MIND对应中国的道,法,术,是思想、思维和行为的关系组合。当我们沉浸在工作中全身关注的时候,我们会把事情做得非常出色,这个时候不仅是成果,更重要的是忘记一起的那种忘我的感受,给我们带来一种难以理喻的满足。 心流是我们自得其乐,自己使自己成为真正快乐的人,是众乐乐不如独乐乐,是自己为自己找到内心的归属和幸福,是我们自己聚焦于自己的目标并付诸于行动。 心流有两种表现方式:觉醒和掌控,而根据能力的高低和工作挑战性的高低,人们的反应有八种状态: 低能力低挑战:冷漠 中能力低挑战:无趣 中能力中挑战:松懈 低能力中挑战:担心 低能力高挑战:焦虑 中能力高挑战:觉醒 高能力中挑战:掌控 高能力高挑战:心流 只有高难度的挑战与卓越的能力相互配合,个人的全心投入才可能触发心流,塑造异于平常的体验和感受,技能与挑战相互促进,最终可以做到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如入化境,浑然无我。 如果想获得心流效应,不管是在工作、生活、家庭、夫妻乃至主动式休闲,都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l  目标确定:目标是长期的,需要长期的精神能量,唯有确定目标,才可以持续投入精力,获得循序渐进的体验和感受; l  集中能量:对于目标的追求,一定要认真,一定要执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忘记痛苦和折磨,全神关注目标的过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l  接受挑战:尽全力接受挑战,并最终达成目标,用最大的能力去挑战最高的目标,最优平衡Optimal Experience来自于能力与机会的平衡。 心流体验是种投入的忘我,当你出现烦躁不安、诸事不顺的时候,心流效应能够给你带来最大的满足和解脱。 投入到一项高挑战的目标中去,聚精会神,物我两忘,随时记录点滴感受,并能够内观和自省,那么最大的满足就会呈现在你的心中。 产生心流的活动具有三个特征: l  明确目标 l  清楚规则 l  即时反馈 这些条件使我们得以集中注意力,充分发挥我们的技能。 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从事工作和生活,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心流!凡事就怕认真,一如既往地坚持和认真,你将注定成功!只要你能做到认真和专注,你就会获得忘我境界和心流享受! 心流效应简单易行:只要集中精神、在脑海中排定事情的先后顺序,内心就足以产生安详和谐的感觉。 心流效应就是攀登高峰后的感觉,是“内在需求”与“外在需求”的和谐统一,是“我想要”和“我必须”的和谐统一,是我们自由自在、快快乐乐、全心全意拥抱自己的志向和目标。 德尔斐神谕说“认识你自己”,了解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的命运就是我们自己的意愿和选择。 全身心投入到人生目标,享受充满信心和满足的“心流效应”。 是为记。 2019年6月21日星期五晚

  •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赵丹
    推荐

    短小精悍,但干货满满。前阵子读《持续的幸福》,想要达到持续幸福的目的,方式之一就是心流。

  •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如梦初醒
    推荐

    我们压根就不懂真正的生活,真正的理想生活。 这本书用心看,用时间去打磨的话,可以让人明白自己的生活质量如何,生活品质多高,生活状态理想与否。

  •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Sophia
    推荐

    《发现心流》的书摘 1.“具有自得其乐性格的人,不太需要物质财富、娱乐、舒适、权力或名望,因为他所做的事情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回馈。由于这种人不论在工作、家庭生活、人际互动、饮食甚至是独处时,都能感受到心流,因此不太会依赖外在的报酬行事,过着沉闷枯燥、了无意义的公式化生活。他们不受外来事物的威逼利诱,显得较自动自发、独立自主,因为全心投入生活,他们对身旁诸事也多多参与。”《发现心流》 2. 希腊文的“休闲”(scholea)与英文的“学校”(school)源自相同的字根,原因不外乎:利用休闲时光的最佳方式就是学习。 3.人若无法找到比实现自我更伟大、更永恒的目标,就绝对难以拥有真正美好的生活。但目前仍沉醉在重大科技进步中的人们,却已逐渐忘记这些。在美国及其他科技先进的国家,由于个人主义及物质主义的泛滥,社群感及精神价值几乎已荡然无存。 3. 过度自恋的不良结果处处可见,例如,许多人不愿许下承诺,与伴侣白头到老,以致在发达国家中,有半数的都市人口都过着单身生活,或出现极高的离婚率。另外,在一次次的调查中也发现,人们对于过去信赖的组织或领导人也逐渐失去了信任。 4. 对每个人而言,美好生活的最大障碍就是自己,但若学会与自己共存,像尤里西斯般找到方法,抗拒需求的诱惑,自我便会变成朋友、帮手及建立充实人生的基石。 5. 大多数人都只在不如意时才会反省自己,由此进入恶性循环,在眼前的焦虑与痛苦回忆的交互影响下,便会越发自觉悲惨。要想打破这种循环的方法是:养成在斗志昂扬、对生活尚感满意时才反省人生的习惯。但更好的办法是:将精力投注在与自我间接相关的目标或人际关系上。一旦体验到复杂互动中的心流,体验到具体且客观的回馈,我们便可轻而易举地对自己产生正面的看法。      这样富有启发的表达在《发现心流》中比比皆是,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很多观点我都是高度认同的,因为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就经常有心流体验,因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情不自禁地就产生那种类似于马斯洛所说的“巅峰体验”,或者是本书作者提出的“心流体验”的感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外部世界对自己的肯定和嘉奖,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回馈。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每个人,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这样的心流体验。

  •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天下大畅
    推荐

    书不长,可我却花了挺长时间读它。前一段时间一直在速度,读的有点发慌,这本书正好值得慢慢品味。书中没有煽动性的语言强要求你同意他的观点,一切都是慢慢道来。心流,快乐,主动被动休闲。。。用简短的语言道出了真谛,很能激发心灵的一本书,希望日后有机会再重读。

  •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罗军
    推荐

    这本与《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是姊妹书,也是同一个作者,一起看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心流》主要写的是心流的表现形式和场景,而这本书写的是如何发现心流,如何才能达到心流的状态。 本书分别从日常生活、工作、休闲、人际关系和生活品质、生活状态、自得其乐的性格、热爱你的命运等几方面来指导我们如何才能更加容易进入心流状态,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 不过每一个主题下面的指引总结得比较散,不太成系统,需要自己再去划出重点。而也因为写得也并不是太详细,所以,对于书中提出的一些方法还需要一边实验,一边验证是不是能进入心流状态的。 总的来说,还是值得一看和一试的。 2019-08-25于东莞

  •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未经雕琢的纯朴
    推荐

    心流体验,专注到忘记时间流逝,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赵州芝
    推荐

    我对心流的理解,就是每天都要做让自己真正舒服和心愉的事。心流会高效!

  •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子怡
    推荐

    “想达到自得其乐的状态,最大的障碍是自己。”书中在分析现代生活方式时,引用了和This is water的主题相近的例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地体验到乐趣,将看似琐碎平凡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打理妥当,这个能力也是后天习得。

  •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进步哥在学习
    推荐

    ## 版权信息 书名:发现心流:日常生活中的最优体验 作者:[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 推荐序 自得其乐的奥秘 ### 心流体验与快乐 ### 获得心流体验的门径 ### 休闲与爱好的艺术 他不爱写论文,自称“述而不作”,这在今天的大学里可不好混。可他也不在乎,职称到讲师就满足了。他的课讲得很精彩,被学生评为优秀教师。 “光是因为生活过得好而感到快乐是不够的,重要的是,人们还要能在从事有利自身技能锻炼、有利个人成长及发挥潜能的工作时感到快乐。” 只有高难度挑战与卓越的能力相互配合,个人的全心投入才可能触发心流,塑造异于平常的体验与感受。”所谓“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技能与挑战相互促进,逐渐走向游刃有余的佳境。 要使先天的才能转变成充分发展的智力,你就必须学会控制注意力。唯有不断投注精力,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才有可能成为音乐家,具有数学禀赋的儿童才可能成为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达到专业人士的心智运作水准,需要花费更多心力去吸收知识与技能。” 如果人们能将空闲时间用于运动、艺术或爱好,便可具备感受心流的条件;如果空闲期间无所事事,人的精神混乱度将大为升高,整个人只觉得懒懒散散,兴趣全无。 ## 引言 如何活得更好 生存,就是在行动、感觉及思考过程中体验一切。 ### 何谓美好人生 若真想活着,最好立刻着手尝试;如果不想,也不打紧,但你得开始准备死亡。 以下的实例即可说明“美好人生”的意义。 乔经常自己研究厂里的各种机器,弄清它们的结构与维修方法,不论是起重机还是电脑监视器,样样都难不倒他。他喜欢主动修理有故障的机器,研究出问题的原因,然后设法让机器起死回生。他和妻子还在住家旁的两块空地上建造了一座大型的石造花园,其中有几个雾状喷泉,甚至在夜间也能看见。 追寻生命意义的唯一途径就是以现有的能力,慢慢理清历史真相及未来的可能性。 生存,就是在行动、感觉及思考过程中体验一切。体验离不开时间的框架,因此,时间最终会成为我们的稀有资源。年复一年,体验的内涵决定我们生活的品质,如何分配或投资时间,则成为个人最重要的决定。 一个人在每天清醒的16个小时中,时间的大致运用情形可见表1 我们平日的活动可以分为三大类。最主要的一类是为求得生存以及生活舒适而不得不做的事,即生产类活动,也就是今日所谓的“赚钱”,因为金钱已成为换取绝大多数事物的媒介。 如在巴西丛林或非洲沙漠部落等科技较落后的地区,成年男性一天很少为了生计花上超过4小时,其余的时间大多用于休息、聊天、唱歌及跳舞 生产类活动可创造新的能源,但要保持身体机能及维护个人财物,还得凭借其他手段。因此,我们每天约有1/4的时间消耗在各种维持类活动上。我们通过饮食、休息、整理仪容,来维持身体的正常状态,并借着打扫、烹调、购物及各种家务来维护个人财产。 亚非及南美洲的多数妇女仍将半生精力投注于构筑和巩固家庭的物质与情感结构上。 希腊文的“休闲”(scholea)与英文的“学校”(school)源自相同的字根,原因不外乎:利用休闲时光的最佳方式就是学习。 第三项社交形态源于孤独、无人相伴。 另一个方法是所谓的“心理体验抽样法”(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简称ESM),这是我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在芝加哥大学创立的研究方法。它采用呼叫器或具有设定功能的手表,提醒受试者按时填写随身手册中的两页问卷。呼叫信号设定为每两小时响一次,由每日清晨起算,至晚间11点或更晚。呼叫器响时,受试者要写下所在位置、所做何事、所想念头、有谁为伴,再以数字描述当时的意识状态,例如快乐程度、专心程度、动机高低、自尊心强弱等。 ## 第一章 心流,生命的高潮 所谓“心流”,就是许多人形容自己表现最杰出时那种水到渠成、不费吹灰之力的感觉,也就是运动家所谓的“巅峰状态”、艺术家及音乐家所说的“灵思泉涌”。 ### 你对快乐了解多少 就某些方面而言,情绪是构建意识的最主观成分,因为只有你才能判别自己是否真正体验到爱、羞耻、感激或快乐。但情绪同时也是心灵最客观的成分,因为恋爱、羞愧、惧怕或快乐时所体验到的“衷心感受”,通常比我们对外界的观察,或由科学与逻辑中所学到的一切更为真实。 情绪原是用于回应外在的世界,现在却经常违背原意,成了“为情绪而情绪”。 因为当时行为科学主流观点认为,主观情绪不宜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他人的话并不反映真实,只能视为一种叙述风格,一种只局限在话语上的说话方式。 当你做事的动机是因为没有其他事情可做,此时才是精神熵的最高点。由此可知,不论行动的目的是出自内在动机(自愿)还是外在动机(被迫),都比漫无目的的行动来得好。许多人一生中的大多数时间都处于这类无动机状态,这部分仍具有极大的改进空间。 意识的内容也包括心理认知的运作。 要使先天的才能转变成充分发展的智力,你就必须学会控制注意力。唯有不断投注精力, 要想提升心智运作的层次,你必须学会集中注意力;若无法全神贯注,意识便会陷入混乱。在正常情况下,心灵若处于资讯错乱的状态,念头会一个个冒出来,全无逻辑上的因果关联。除非学会集中注意力,肯下功夫,你的思绪才能井然成序,汇整出结论。 在目标明确、能够得到即时反馈,并且挑战与能力相当的情况下,人的注意力会开始凝聚,逐渐进入心无旁骛的状态。由于心流发生时,人必须投注全副精力,意念因此得以完全协调合一,丝毫容不下无关的念头或情绪,此刻自我意识已消失不见,但感觉却比平日强烈,时间感也有所扭曲,只觉得时光飞逝,瞬间已过数个小时。一旦整个人的身心都发挥到极致,不论做什么事都会价值百倍,而且生活本身就会变成目的。在身心合一、专注的情况下,生命终将获得极致的发挥。 若确定自己能尽量保持清晰的目标,能得到立即的回馈,能力与挑战难度相匹配,以及其余的心流要素,你仍然大有机会提升生活品质。 ## 第二章 不同的活动,相异的感受 改变生活品质的第一步是:注意每天所做之事,并体验在不同活动、场合、时段的感受。 ### 日常活动的不同感受 如果分分秒秒都用于吃喝,我们会立刻对食物丧失乐趣。其余如性、休息、看电视等人生乐事,也是相同的道理:少量即可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且又不致上瘾成癖;数量越是增多,“报酬率”便越是降低。 出乎意料的是,工作通常也是心流发生的时刻,其原因是:此时的挑战难度与应变能力都很高,而且目标明确、回馈迅速。 表2.1 日常活动的体验品质 工作时,人若能具有明确的目标、迅速即时的回馈、挑战与能力相当、感觉一切都在掌握中,并维持相当的专注力,当时的感受将无异于亲身参与一场球赛或艺术表演。 改善生活品质的第一步在于:妥善规划日常活动,以从中获取最有助益的体验与感受。此举看似容易,但在巨大的惰性及社会压力下,人们往往分不清自己究竟喜欢生活的哪个部分,也辨别不出压力与挫折来自何方。我们可以试着在每天晚上回顾当天的活动,或借由日记有系统地清查各种影响情绪的事项,并逐步增加获得高分的活动,递减其余得分低的活动。 对这名患者而言,在人生的此时此刻,改以修剪指甲为业,至少为她的生命带来些许类似心流的体验。 有创意的人特别善于安排生活,因此不论他们做什么、何时做、与谁一起做,都能获得最佳成果。 友谊对人生的重要性往往被人低估,如果身旁有个人愿意听你诉苦,给你情感上的支持,你的生活品质一定会大幅提高。根据全美调查,遇事若至少有五名可以相互商量的朋友,这种人“非常快乐”的概率比其他人高出六成。 不过,若想拥有真正的成长,你还是需要找一个能够提供意见、具有智慧的人。忍耐孤寂,甚至享受孤寂的能力固然不易习得,但就长远来看,却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技巧。 青少年在远离成人的监护时(例如在公园)感觉最佳,而在学校、公共场合等必须行为检点之处则感到最为拘束。 对许多人而言,开车向来让人产生一种自由、尽在掌握的感觉。由于此时可以不受干扰、全神贯注,并在汽车内解决情绪冲突,因此有人称汽车为“思考机器” 女性情绪最佳的地方是浴室及厨房,因为在浴室时,可以暂时远离家人的召唤及需求;在厨房时,则可以一手掌控,投入胜任愉快的烹调活动(事实上,男人比女人更乐于烹调,原因自然是他们平时的烹调时间还不及女人的1/10,大可以随兴所至)。 为了获得耳目一新的体验品质,不妨在活动类别及友伴之外,再增加环境因素,并加以实验,或许十分有用。例如,外出、度假有助于清心醒脑、改变观念,以崭新的眼光看待自己;整理住家及办公室环境(清理杂物、重新装潢,令人身心舒畅),也可能是重振生活的第一步。 早晨与深夜是许多人情绪的低点,进餐时刻与下午是情绪的最高点,最大的变化则出现在儿童放学及成人下班回家之时。 这和个人对时间的计划大有关系:周日早晨如果无所事事,你大概也快乐不起来;但若排定某些活动,或做礼拜等熟悉的仪式,那就可能成为你一周中最亢奋的时段。 意念若未投注于某一特定事物,注意力即转移至生理的不适。 改善生活品质的第一步是:注意每天所做之事,并体验在不同活动、场合、时段及同伴情况下的感受。 ## 第三章 工作的悖论 当人处于高挑战、高技巧的状态下,且自觉十分专心、深富创造力、相当满意之时,多半是在工作当中,而非闲暇时段。 ### 工作演进史 一般而言,工作占去人类生活1/3的时间。它是一种很奇怪的体验,既为人营造专注、满足的时刻,给人骄傲及归属感,却又是大多数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事。 西方古文明中的希腊、罗马哲学家表达了一般大众对工作的看法:人应竭尽所能地避免工作,无所事事才是崇高的美德。亚里士多德说过,只有不必工作的人才会快乐。罗马哲学家也认为:“靠薪资过活是卑贱的,不值得自由人去做……手工艺很卑贱,商业销售也是如此。”最理想的情形是:征服或购买一块沃土,再雇用员工去监督负责生产的农奴或契约工。 马克思日后才会颠覆传统的劳动价值观,主张唯有经由生产活动,才能了解人类的潜能。他的立场并未背离亚里士多德“空闲即自由”的主张 因为随着世代推移,工作逐渐变成模糊的概念,年轻人越来越不清楚自己以后可以做哪些工作,也不明白该如何准备。 青春期末期的孩子已深具一种观念:工作是必需但不愉快的,娱乐是愉快却无用处的。 话说回来,家务工作固然有益于女性的自我形象,对情绪却帮助不大。女性在烹调、采购、开车接送家人、照料子女时的情绪虽不好不坏,但打扫房子、整理厨房、清洗衣物、修理屋内器具及计算开支等,却一向是她们一天中感觉最差的时候。 工作比我们整天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更接近游戏,它有明确的目标及实行规则,我们可借由完成工作、销售业绩或上司评价获得回馈。工作常常能使人全神贯注、心念集中,也给人不同程度的掌控力。 即使在民智大开的今天,人力资源受到极大的重视,管理层仍不太重视员工的工作感受。因此,当许多员工表示不指望由工作获得生命的内在回馈,而要等到踏出工厂或办公室才能感到快乐时,这种情况一点儿也不令人感到意外。 第二个原因是对第一个原因的补充。250年前的工业革命期间,工厂工人必须在不人道的条件下工作,空闲时间十分稀少,所以空闲时间自然成为珍贵的资源。工人认为,只要多拥有一些空闲时间,自己就会快乐一点儿。 工作也可以十分有趣。然而,若抛开各种文化偏见,下定决心让工作具有个人意义,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可以提高生活品质。 工作是否有助于个人生活的提升,并非取决于外在条件,而是在于我们的工作态度,以及面对挑战时我们能汲取何种体验与感受。 ### 防止意识混乱 国是否能成为文明大国,就要看人们如何运用闲暇时间 由于历史是个人经验的总和,要想了解历史,必得先了解个人经验。 休闲并不比工作更令人快乐,拥有自由时间也不见得能提升生活品质,除非当事人知道如何有效运用空闲时间,但这份能力绝不是与生俱来的。 大多数人若无目标可追寻、无朋友可互动,注意力及动机便会开始消散。一旦心念分散,人往往就会钻牛角尖,想些无解的问题,徒增自己的焦虑。 为什么人们要将4倍以上的时间,花在不及五成概率可让人感到愉悦的事情上呢? 换句话说,每一项心流活动都需要在刚开始时花些心思,然后才能享受到乐趣。如果你十分疲惫、焦虑或缺乏纪律,无法克服起步的障碍,就只好转换方向,改做一些虽不有趣但能力可及之事。 生产活动一旦落入陈规俗套、不具意义时,人们便会用休闲娱乐取而代之,并逐渐加重比例,转而仰赖精密的人造刺激。 心流体验出现频率最高是在工作期间,大部分的心流体验都与工作有关,例如割稻谷、修谷仓、烤面包、挤牛奶、在菜园劳动。父母辈(年龄在40~60岁者)的报告则表明,工作与看电视、度假、看书、滑雪等休闲活动的心流体验出现频率不相上下 老一辈仍能在传统生产工作中寻得意义,但子女或孙子辈却视此为无关痛痒的劳务,且日渐生厌,最后只好以娱乐作为防止心灵紊乱的方式。 大多数的闲暇活动为编织、木工、歌唱或阅读,不论从物质、社会或精神角度看,这些活动都兼具实用性及生产性。当然,这项成果所付出的代价是维持古风、停步于科技与心灵发展的某一定点。难道这是同时兼具乐趣与生产的唯一方法吗?人们是否可能开发一套结合两者的生活形态? 要想让闲暇时间得到最妥善的运用,就得付出工作般的专注与才智。主动式休闲有助于个人成长,但过程却不轻松。 倘若某人的工作确实无可救药,另一个解决方法就是让空闲时间变成真正的心流时刻,借以开发自我及环境的潜力。幸运的是,这个世界绝对充满值得人去做的趣事,唯有缺乏想象力或精力才会构成问题。若两者皆不匮乏,人人皆可成为诗人、音乐家、发明家、探险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或收藏家。 ## 第五章 人际关系与生活品质 友谊不仅可提供及时的情绪回馈,也是个人潜能开发的大好机会。 ### 享受人际互动 我们平日所做的各种事情,以人际互动最不可测,前一刻还在心流状态,下一刻就极可能转为淡漠、焦虑、松懈或无聊。由于人际互动对心理具有莫大影响力,所以临床医生利用愉悦的人际互动,研发出各种心理疗法。无疑,个人的身心健康深受人际关系的影响,我们的意识也被他人的反应所左右。 传统上则认为,个人只有通过与别人的互动,逐步成型与修正,否则难以成器。这种观念尤以亚洲最为普遍 这种观念化的人生循环,遵循着一连串的阶段进展。各阶段各有其特有的“任务”,一旦开始,就必须循序渐进度过每个阶段。 社会化不仅能塑造行为,也能使个人的意识符合文化的期望与要求。 希腊文的“idiot”(英语中是“白痴、傻瓜”的意思)一词,原意是“独居的人”,可见在他们的观念中,人若是断绝社群的互动,心智上便会陷入低能。近代文盲社会也认为,喜欢独居的人必定为女巫之流,因为正常人除非受外力所迫,否则绝不会离群索居。 若想充分享受人际互动,让心念常常保持条理分明,必须符合两项条件。首先,找出自己与别人目标的一致性,但这在原则上总是不易做到,因为互动的双方必然会追求各自的利益。然而在多数情况下,如果你认真找,至少都能找出一丁点儿共同的目标。其次,必须愿意关心别人的目标。这也不容易,因为每个人的精力都十分珍贵,一定不想浪费在别人身上。但唯有做到以上两点,才有可能从人际交流中得到无价的收获,体验到完美互动关系带来的心流感受。 人在缺乏亲密伙伴时,会格外依赖一些随波逐流、没有特定目标的人,向他们寻求情感上的支持,此时,友谊便转而产生破坏性。像帮派分子、为非作歹的团体、恐怖组织成员等,通常都是一些无法在社群中立足、只能在这类团体中寻求认同的人。 20世纪的文化成就之一就是发现性对生活品质的重要性 若不求相爱相守,而单单追求肉欲,同样也是脱离常轨的行为。 不论独身主义还是滥交都不见得对人有益,真正重要的是,人们应了解如何整顿自己的生活,并确知性在自己的生活中应扮演何种角色。 欧洲人的婚姻大多是经济或政治联姻,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主要也在于财产与地位的继承,因此,他们之间缺乏建立友谊所需的平等与互惠。 当我们越不重视婚姻的物质利益时,就越能享受到它在情绪感受上所带来的回馈。 不论家庭形式如何千奇百怪,总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男女双方对彼此及子女的幸福都应担起责任。 家人的关系越亲近,家庭的争端就越多。一旦家庭真正出现问题时,父母与子女却会为了避免争吵而相互回避。 倘若生活严谨规律,不容意识紊乱,这种情形也就不易出现。 人在独处时的心灵状态较脆弱,易产生幻想及非理性的恐惧。 起先是涉及所谓的行动式生活(即在公共场合以行动表现自我) 通常人们都逃不出以下两种典型,一种是喜爱与他人互动,只要落单就不知所措;另一种是乐于独处,却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究竟哪一类型最有可能令生活最为愉悦畅快呢? 由这些灵活、富创造力的人的生活可知,同时具备内向、外向两种性格并非不可能。事实上,能够兼具由内到外的各种性格,才算得上是正常人类,若局限于某一极端形态,仅由集体或独处方式体验人生,都不正常。 ## 第六章 改变生活状态 若能在工作与人际关系上做些小小的改变,必能将我们厌恶的压力转为心流体验 ### 对生活充满热忱 和他一样不知扭转精神能量,以获取最优体验与感受的人,又不知有多少?研究显示,15%的人不曾有过心流体验,如果这项结果无误,便表示美国有数百万人自我剥夺了生活的意义。 由种种迹象看来,葛兰西日后若成长为愤世嫉俗的人,一点儿也不令人意外,但他却成为巧妙慧黠的作家及理论家,将一生奉献给社会上受压迫的大众。当日后墨索里尼将他关入一所中世纪大牢,想让他孤寂而亡时,他在持续不断的著述与信函中仍表现出充满光明、希望与悲天悯人的情怀。种种外在因素加在葛兰西身上,令他一生命运多舛,但他却仍能知性与感性并蓄,而且留名青史。 然而重点是,像鲍林这样的人,他们喜欢做的事情无所不包,无论多么困难、烦琐,是否出于被迫,一概都不排斥——他们唯一且肯定不喜欢的事就是浪费时间。 只要将精力投注在易于产生心流的活动中,便有可能改善生活品质。 其二,工作既枯燥又缺乏变化,日复一日,毫无挑战性,做了若干年后,就算闭上眼也能照样进行。因此,工作给人的感受是原地踏步,而非成长进步。其三,工作通常充满压力与挫折,尤其当你难以与深怀期望的上司、否定你贡献的同事融洽相处之时,这种挫败感更是伤人。 因此,你必须将整个工作架构视为一体,了解个人行动对整体的影响力,那么,即使是琐碎的工作,也能拥有不凡的表现,让世界更加美好。 此法很简单,就是仔细注意工作的每一步骤,然后自问:这个步骤是必要的吗?谁需要它?如果真的不可省略,是否可以做得更好、更快、更有效率?还有哪些做法可使这工作更受重视? 首先,我们得集中注意力,以便彻底了解发生之事及肇因。其次,不可消极认定眼前的方法是完成工作的唯一途径,而要考虑有哪些不同的做法,并加以试验,直到找出更好的方法。 外在压力不见得会导致负面感受。当然,力不从心会令人备感焦虑,而且会不计一切避免焦虑,但人们对挑战或能力的认知相当主观,随时会改变。 你必须费心排定工作顺序,分析完成工作需具备的条件和解决的策略。唯有学会掌握自我,才能化解外在压力。人人都具备顺应外来压力所需的精神力量,却很少有人知道该如何有效运用这种力量。 创意丰富的人可让工作符合自己的条件。这种人大多不遵循眼前的事业途径,而是创造自己的工作 这得看他们是将此事当成不得不尽的义务,还是省时增效的策略。如果是前者,在飞机上工作可能只会带来压力,无法产生心流。一旦自觉这是不得不做的事时,你还不如改为欣赏脚下的云朵、读读杂志,或是和其他旅客聊聊天。 注意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当你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单一目标,便没有办法兼顾其他事物了。 大多数人都视家庭为理所当然,不懂得将原本基于外在责任规范而凝聚的关系,转变为因家庭乐趣而凝聚的崭新关系。 若夫妻能相互关心或热衷于相同的活动,家庭便会因心流而更加巩固。 繁复的寒暄与惯有的客套式谈话,能让人们不必费时伤神去思考谈话的内容及方式。 如何展开愉悦的对话?秘诀相当简单。首先是找出对方的目标:他当时对什么有兴趣?他参与了哪些事务?他有哪些成就?或者他正努力要完成什么成就?如果以上有任何一项值得成为话题,下一步便是:将自身的经验或专业知识应用在对方所提供的话题中,但切勿喧宾夺主,只需应和接话即可。 ## 第七章 自得其乐的性格 因为他所做的事情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回馈。 ### 自得其乐 人必须要有一种动机或意识,去追求自己认为重要的事,若不如此,生活必定十分茫然无味。 具有自得其乐性格的人,不太需要物质财富、娱乐、舒适、权力或名望,因为他所做的事情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回馈。由于这种人不论在工作、家庭生活、人际互动、饮食甚至是独处时,都能感受到心流,因此不太会依赖外在的报酬行事,过着沉闷枯燥、了无意义的公式化生活。他们不受外来事物的威逼利诱,显得较自动自发、独立自主,因为全心投入生活,他们对身旁诸事也多多参与。 我们也可以说,具有自得其乐性格的青少年每周会花11个小时看书,而另一组只花6小时。 非自得其乐性格的青少年花在电视上的时间,几乎为前组青少年的两倍(15.2%∶8.5% 自得其乐性格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对时间的运用。被动式娱乐及休闲没有机会运用到技能,唯有动脑、用心地工作或从事主动式休闲,你才能从中体验到心流。 前组青少年在生产性活动中表现出高度的专注力及自尊心,并十分肯定眼前所做的事对将来很有助益。然而,在快乐或乐趣方面,两组的差异并不显著 具有自得其乐性格的人不见得会更快乐,但因他们所做的事情比较困难繁复,因此他们对自己的感觉比较好。光是因为生活过得好而感到快乐是不够的,重要的是,人们还要能在从事有利自身技能锻炼、有利个人成长及发挥潜能的工作时感到快乐 我并不偏重伟大或重大的事物,因为每一个微小的新发现,即使再渺小,在发现的那一刻,仍然十分振奋人心。 首先,发展一种不论做什么事都全神贯注、运用技能的习惯。如果能付出心力、细心做事,就算是洗碗、穿衣、割草等例行性工作,你也会从中获得回馈。其次,每天将若干精力转移至自己厌恶的事、未曾做过的事,或想做却嫌麻烦的事情上。世上值得看、值得做、值得学习的趣事何止千万,但我们若不肯花费心思,便无法尝到真正的趣味。 ### 生活的艺术 人若无法找到比实现自我更伟大、更永恒的目标,就绝对难以拥有真正美好的生活。 一面耻笑自己痴想以一己之力改变现状,一面认为宇宙的未来取决于自己的举动,而不得不谨慎行事。 我认为,最难克服的是自己无聊的一面,也就是虚荣、骄傲、未获应得礼遇的感觉、与别人互相较量之心等。我费了很大的工夫去克服。我很幸运还拥有一些优点,让我得以对抗悲观与愤恨。我见过一些更有才气的同事及同辈,他们就是这么被击垮的。我曾在心中感受到它的存在,但我已学会如何对抗。 大多数人都只在不如意时才会反省自己,由此进入恶性循环,在眼前的焦虑与痛苦回忆的交互影响下,便会越发自觉悲惨。要想打破这种循环的方法是:养成在斗志昂扬、对生活尚感满意时才反省人生的习惯。但更好的办法是:将精力投注在与自我间接相关的目标或人际关系上。一旦体验到复杂互动中的心流,体验到具体且客观的回馈,我们便可轻而易举地对自己产生正面的看法。 进步哥整理,仅供参考,一起,每天进步一点点O(∩_∩)O哈哈~

  •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雅宾
    推荐

    无限风光在险峰,心流我的理解就是心情极其愉悦的感觉,运动员的颠峰时刻,科学家的发明发现过程,宗教大师的突然顿悟,而对于普通的我来说就是专注自己的爱好,有规律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工作、休闲。 心理学家研究成功人士与普通人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推断一些所谓理论,而非学习心理学的人们很少去关注,他们依然有自己的心流感觉,关键在个人的自我修养。 人们都追求自我实现,各人所生长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天赋、性格、工作性质和经历等都不会完全相同,自我实现就是自我感觉好的心态。

  •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无名
    推荐

    这本书用时11时30分. 看别人的书评时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可是对于我来说真是一种解脱,当我在迷茫、焦虑、失眠、思想混乱时看到了这本书。在我的生活经历中不止一次出现过迷茫时期,在这段最难熬的时间里总会出现一本书能够帮到自己,让自己的心情变得舒畅,不再为不值一提的小事而纠结,不再受一些消极情绪所控制。一个人的成长是阶段性的,情绪波动随着环境和心理的变化而变化。如何能及时发现并走出情绪怪圈是需要我们用心去面对的!我很赞同“改善生活品质的简单方法就是掌控自己的行动”这句话。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守住内心一切皆是美好!人生不长,莫让不值得的人和事影响了自己心情,左右了自己的心态,降低了自己的层次! 下面是摘抄的几句话,以供日后参考: 一、大多数人都只在不如意时才会反省自己,由此进入恶性循环,在眼前的焦虑与痛苦回忆的交互影响下,便会越发自觉悲惨。要想打破这种循环的方法是:养成在斗志昂扬、对生活尚感满意时才反省人生的习惯。但更好的办法是:将精力投注在与自我间接相关的目标或人际关系上。一旦体验到复杂互动中的心流,体验到具体且客观的回馈,我们便可轻而易举地对自己产生正面的看法。 二、如果任光阴由指缝中流逝,时间很快就会用完。所以,我们必须学会仔细管理时间,但目的不光是追求未来的财富及安稳,而是享受此时此刻的人生。 三、当我和女儿一起做事时,当她发现新事物时,当她自创饼干样式、完成一项引以为傲的艺术作品时,都是我的心流时刻。她很喜欢读书,我们会一起读,由她先读给我听,我再读给她听。此时的我常常进入忘我境界,忘了周遭的一切,完全沉浸在眼前的事物中…… 四、唯有学会掌握自我,才能化解外在压力。 五、当你为生活中最佳及最坏的情绪寻找解释时,一定会想到别人:情人或配偶既能令你心花怒放,也能让你沮丧气结;小孩儿娇憨可爱,但也会伤透你的脑筋;老板的只言片语足以令你笑逐颜开,也能使你一整天愁眉苦脸。 六、日常生活品质的优劣并不取决于我们所做之事,而是取决于做事的方法。 七、由朋友对体验品质的深刻影响可知,在人际关系上多花些精力,可有效改善生活品质。即使只是在附近酒吧,与别人天马行空地闲扯,也能一扫你满腹阴霾。不过,若想拥有真正的成长,你还是需要找一个能够提供意见、具有智慧的人。忍耐孤寂,甚至享受孤寂的能力固然不易习得,但就长远来看,却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技巧。 八、每日生活的总和究竟是一团涂鸦,还是艺术之作,就看我们决定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 所谓“心流”,就是许多人形容自己表现最杰出时那种水到渠成、不费吹灰之力的感觉,也就是运动家所谓的“巅峰状态”、艺术家及音乐家所说的“灵思泉涌” 2020.3.22.   69

  •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甜甜
    推荐

    最优体验是人穿梭于具体的世界与遥远的心智国度间的过程;具体的生活犹如在泥沼中行走,心智的世界则是人类理解生活的灵光。人透过苦涩的生活,尤愿召唤更复杂的心智来理解生活,两者交织成一个整体。这种整体性是由简单的认知到“自我"的复杂化,使我们的心灵不再乞求于简单容易的思考,而是进入自我的彻底私密的体验,先完成主体的思考,再回来俯视自己,使自身在生活与意识之间来回地整合。 心流是忘我投入时的最优体验,获得内心秩序的安宁,触碰心灵的和弦与共鸣。 书中展示了成功范例,不是用来模仿,而是用来参考学习的,可以找寻启发性的点,加以运用,内化成自己的框架,完善自己的幸福与成长。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