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全解《周易》(超值白金版)

文白全解《周易》(超值白金版)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文白全解《周易》(超值白金版)
    红舞鞋
    推荐

    你的快乐和任何人都无关 只和你自己的状态有关 快乐就在那里 只是你一直视而不见 那些让你痛苦的人和事 只是一面镜子 照出了你的脆弱和防御 也给了你机会去面对和成长 这是一本奇怪的书 刚开始 你会有强烈的感觉 他在鬼扯什么?! 结束时 你又忍不住由衷的感叹 原来如此啊?! 它能颠覆你对亲密关系的认知 挑战你根深蒂固的信念 但 成长不就是如此么?

  • 文白全解《周易》(超值白金版)
    大璇
    推荐

    看似解决了一些问题,实际也并没有,或许是我没看懂! 很自然的就带入到了夫妻关系中,它一直被认为是最亲密的关系,却也一直矛盾不断!我们是两个个体,无论变成什么关系,永远都是两个个体!所以我的快乐,不应该受对方影响,我的快乐是自己给的,我实际上这辈子在跟自己过。和自己过好了,和谁过又不是一样呢?希望我们在看透这些之后,身边的那个ta还是我们爱的ta,无条件的爱ta,发自心底的爱ta!这是我的期望吧。 另外我又有疑问,我们是航行的两条船,我们保持自己这艘船的使命。当我们有下一代,我们很多矛盾突出,我们如果一味的疏导自己,或者不去劝对方认同自己,那教育孩子的方式按谁的走? 这是一本自省的书,一切从自己内心去剖析,如果两艘船上的人都去细细品读,那么两艘船上的人都是幸运且幸福的!

  • 文白全解《周易》(超值白金版)
    芭蕉
    推荐

    这本书是对人认知自身行为方式、思考方式等外在表象,背后本质、意识深处的判断、反馈、防御机制的等启发性的导引。

  • 文白全解《周易》(超值白金版)
    xs19
    推荐

    做任务来个评论,随手点的,但是个人觉得任何关系,须有尺度,无拘无束不会有太好的结果

  • 文白全解《周易》(超值白金版)
    #进步哥在学习
    推荐

    ## 版权信息 书名:亲密关系续篇:无拘无束的关系 作者:[加]克里斯多福·孟 ## 推荐序一 与自己的灵魂亲密接触 你的伴侣不是你快乐的来源或痛苦的起因,你自己才是。 而对于真正想要与自己灵魂亲密接触的人来说,本书也是一本最好的修行指南。毕竟,谁没有亲密关系的问题呢?从这里入手,动力最大,也最容易上手。 ## 推荐序二 体验自我的存在 你不再只是想“改变”你的伴侣,而是通过彼此的成长去自然地达成更和谐的关系状态。 ## 序言 我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那个人。 ## 第一章 只要……我就心满意足了 你就是你一直在寻找的爱和快乐。 如果你试图用赚取的方式来通往幸福的大道,你的方法看来往往是较为被动的。你会想尽办法为伴侣做更多的事,来赢取伴侣对你的付出。你会牺牲自己的事业、朋友,甚至家人,好随时待命,满足伴侣一时的兴致和需求。你总觉得,你对关系的贡献要超过伴侣才行,因为你在补偿你的不完整、不配得的感觉。你会随时准备好,每当伴侣有时间或愿意和你在一起时,你可以陪伴对方。有时你需要使出浑身解数,采用嬉戏、性诱惑或热情来吸引伴侣的注意力,让对方更多地投入关系中。 所有的方法都围绕着一个主题:你认为,你不是自己快乐的来源,因此必须向外寻求,最终让你的伴侣成了根本的来源。但是,你的关系只是体现了渗透在你生活方方面面的信念和态度。这个信念就是:目前你是个不完整的人,希望能有朝一日(如果活得够久)变得完整。这个态度就是:你必须用特定的方式与世界打交道,才能从外在获得完整。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需要某样东西才能快乐。事实上,只有快乐才能让你快乐!” 关系与爱无关,而与重要性有关。 痴迷、执迷、强迫症和上瘾似乎有同样的根源——人类有匮乏感,并借助需求来表达自认的匮乏感。 ## 第二章 傲慢、偏见与过程 身体、情绪,可能还有精神上的不适,似乎是我们命中注定的。人类只要存在,痛苦便是既定事实,至少我们的历史到目前为止都是如此,动物界也一直如此。 人类是如何在遭受痛苦的同时又认为这痛苦是他人造成的,而事实是,指责本身就是真正的受苦,宽恕不过是加深了苦难。 咄咄逼人的攻击,可以视为愤怒最坦白的表达,而默不作声的撤退,可以视为愤怒最残忍的表达。 事实上,大部分愤怒满满的冲突都是因为误解而产生的——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的话或行为的动机,做出了错误的假设,或胡思乱想。 约翰没有觉察到一种旧有的受伤感——不重要的感觉——在内在浮现。 他的防御系统自动排斥了伤痛,约翰感到很恼火。 我们有太多人,从来都没有停下来,去面对自己的内在,看看内在发生着什么;我们的生活状态,就是不断地对外在刺激或身体刺激起反应。 自从我从催眠状态中醒来,开始理解情绪成年的意义时,我就明白了:(1)这些并非我专属的感觉;(2)我没有将其携带在我的潜意识中,因为我没有潜意识;(3)我的母亲从来没有伤害过我;(4)我不是根据我的遭遇来形成我的信念的;(5)我的妻子是完美的伙伴,是我生命设计的迷人之处。正因如此,她是我人生目的的一部分,而此时,我似乎越来越能看清真相。既然信念——无论有多正向、多灵性——都并非真相,所以她一直在为我举着一面镜子,让我认出那些谎言、故事和幻象——正是这些试图阻止我看到我的本质,或看到本质之上,那个妙不可言的存在才是我。 当生命想让你成长时,它会给你送来一个刺激物。 你不是身体,你甚至不在身体中。你可能体验到迈步走出自身并观看着情境——你的身体是情境的一部分——而且你从每个可能的视角,在同时观看着!要体验到那种纯粹的觉知,需要脱离你对自己人生中的每个人、每个地方和每件事物赋予的个人意义,而仅仅是中立地观察这一切。这也意味着去观察观察者。 1.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倾听伴侣在说什么。2.在五到十秒内,将你的注意力转向内在,留意你的感觉,并感觉与伴侣的表述是如何呼应的。也许你感到了防卫、愤怒、悲伤或其他的感觉或情绪。3.再度让你的注意力向外,放到伴侣的表述上,花一分钟左右的时间。4.向内,并留意你当下的体验。每次你向内时,更多地注意你脆弱的感觉,更少地注意你的防卫性反应。5.如果你讲话,尽量避免说防卫性或攻击性的话,而是让话语出自尽可能深的地方。讲话时,留意你内在正在体验什么。6.当你和伴侣讲话时,保持回路,注意到对方的沟通,同时持续留意你自己的内在体验。 有一种理解方式,就是你认识到:你的关系与你的人生目的息息相关,因此你伴侣说的、做的,或没做到的,都是完美设计好的,就是为了让你醒悟到人生的目的。明白了这点,你就有可能欣赏那个让你愤怒的人,对方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当所谓的坏感觉升起时,不用将它当作敌人,而是看成来自意识的讯息,召唤着你睁开眼睛,看见实相。当我们不把世界分成好坏对错的时候,我们可以接受世界的二元性,并去感应让世界得以存在的非二元的力量。 针对这一切的回应都是接纳、觉知和欣赏 实际上,所有的情境都是中性的、无原因的,所以是你自己的防卫机制启动了,让你将情境阐释为错误或不幸。这种阐释称为评判,一旦你评判了,你便巩固了自己对情境以及痛苦体验两者的排斥。 你想想看,你做出的那么多决定——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以及去哪里——都是出自某个神秘的来源,而且是突然出现在你脑海中的。看似你做出了每个决定,但你真的能宣称,自己确切知道每个决定的目的吗?是什么让你对朋友和亲密关系感兴趣,而又是什么激发你去维持这些联系呢?你形成各个层面的关系,是因为你需要人陪伴,或需要觉得自己在世间有意义,甚至是需要生存下去——这么说很容易,但这种需求只是你体内的生理/情绪感受而已。是什么力量,在指引这些感受指向特定的人呢?是什么神秘的力量,让你在特定时间处于特定地点,这样你便可以邂逅未来会成为你亲密伴侣的那个人呢? 我们经常把目的和原因搞混。 如果我受伤了,这是完美生命设计的一部分,而且,没有人要为伤害或者设计负责。 当你对伴侣的行为恼火的时候,如果你不把它看成是针对你来的,你就有机会从目的的视角来看待这个场景。接受这份不适感,并带入非个人的觉知,你便能看见这份不适感是种能量模式,带有某些特点或品质。随着觉知增长和加深,寂静到来,那种能量的本质似乎显现了 如果我没有反映真相,你的伴侣和你就处于谨慎的友谊关系中,而你是否快乐就成了伴侣的责任了。 唯一真正表明你有责任的,是你自己的内疚感。 如果你没有感觉内疚的话,那些指责在你眼里只会是些误解。但正是内疚证实了你伴侣的责备, 我是说,无价值感本身已经很强了,但要进一步让你和他人断联并隔离,内疚是理想的强化手段。现在,你不仅认为自己是个微不足道的人,你还觉得做这么个人是错的。 你什么错都没有,你也不是任何人不快乐的起因。你只是感到内疚,而且把你伴侣的言行当成了证据——证明你做了坏事,而且你是个坏人。 出现了生气、挫折或焦虑,表明一个刺激物呈现了。因此,正如很多智者所说:“生命想要你成长。”一旦你以接纳去回应痛苦,刺激便不再需要,会和受苦一并消失;随着接纳和觉知在你内在扩展,受苦会逐渐消退。一旦将过程纳入了你的生命,你不但会看见你伴侣永不可能是你不快乐的起因,也会看见你也不是你伴侣不快乐的起因。从今往后,你们会在互助的精神下,共同成长。 ## 第三章 改变?别麻烦了! 无论我多努力,我都没法改变我的伴侣。 第一类称为改造工程师 当他们爱上那个成为伴侣的人时,在他们的脑子里,就已经在做笔记了,记下对方的行为和外表的哪些方面必须要去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 热衷于改造工程的人,总是会跟希望伴侣千万别变的人搞在一起。于是,两人就会将时间花在改变游戏中。喜欢改造工程的配偶会不断努力改变对方,想让对方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完美配偶;而同时,主张千万别变的伴侣会徒劳地尝试抵制,不让任何改变发生在他们已经完美的配偶身上。 婚姻是一门无条件的爱的功课 如果你真的想学如何爱他,你也许得练习爱他本来的样子。” 1.放下期望。 2.为自己的感觉负责,对自己的感觉做出回应。 3.沟通时,带着百分之百的诚实、百分之百的负责,还有百分之百认错的意愿(我把这称作百分之三百的关系)。 无条件的爱和接纳都只是我们认同的理想,与此同时,我们隐藏了自己真正的意图,就是满足我们对重要性的需求。 那么多人参加了工作坊、咨询以及指导课程,名义上是改进自我,而真正的目的是改进他人。即使我们参加的初衷是为了疗愈自身,但我们往往有个潜在的动机:要让自己有能力来改善生活状况、我们的关系,或我们的世界。 通常,人们想要改进的愿望是以评判为基础的:你现在所拥有的不够好,不令人满意,不完满,或干脆就是错的。评判会存在是由于本然遭到排斥,因为本然似乎无法满足对特殊性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伴侣必须符合美好的理想——这些理想就是出自排斥和评判。 和你生活在一起的这个人实际上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存在。此外,无论是放下期望或评判,还是疗愈你和父母的关系,还是践行任何其他的格言或你信奉为真理的正面灵性想法——这些方法都无法让你真正地看见。只有接纳才会给你这样的机会。 自我改进或个人成长(根本就没有成长可言)把你带入了无意识的领域,在那里,(1)你无法真正看见当下的自己,因为所有的改进都是导向未来的;(2)你对自己的现状做出评判,并不断地将这个现状与自己应该如何拿来做比较。 重要的是,一旦你停止改变伴侣的努力,你便敞开了自己,去体验成长的机会,而在关系中,改变(与评判相关时)和成长是有天壤之别的。基本上,人们是不会改变的。他们可能会调整行为去适应自己身处的情况,但他们不会从本质上改变自己的性格或自我概念。 我猜,有时事情就注定了不会如此。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事实是:我越是强迫性地进行孤注一掷的行为,我获得想要结果的时间就越长。在那些试图改变伴侣的人身上,我看到了同样类型的行为。他们不会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的行为或动机,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只放在了自己想要伴侣去改的那个点上,而且越来越执迷于此。当不满的配偶向人抱怨自己的伴侣哪里错了时,所谓的错误就占据了他们更多的思想和情绪。 成长=更多的接纳、觉知和欣赏改变你的伴侣或自身 =更多的排斥、迫求和操纵 ## 第四章 故事时间 一旦你把你的问题变成了故事,还期望有一个满意的结尾,你实际上就是把自己关进了一个囚牢。 一个方面是受害者,代表的是你的核心信念。如果你还记得,我之前讲过我们的核心信念之所以形成,是因为我们认同于我们孩童时期弱小的身体以及身体极端的局限性。因此,受害者在面临问题时,会先体验到遗弃、不配得、心碎中的一两项或所有三项。在这些体验之后,接着是更深的原始感觉,比如无力感、无助感、无价值感,等等。因为你的重要关系都是围绕着你对重要性的需求转的。 这么多的故事囚牢的故事可以很容易写成喜剧,哪怕故事人物很明显在受苦、生气、觉得内疚或羞愧。如果人类能不再把问题当成个人化的,我们就能后退一步,看到许多我们所谓的危机其实是多么微不足道,甚至是幽默的。 你讲给自己的故事里,开头经常会提出一个典型的问题:为什么?一旦你开始问为什么,你就是在邀请你的心智去编织故事,好让自己弄清楚,获得控制感,并希望找到离开当前困境的门路。 也许你父母中的一方常常在另一方面前扮演迫害者的角色,而且有特定的行为方式。有朝一日你成年了,也有了自己的亲密关系,也许你会很震惊,发现自己做事和讲话,也用同样的迫害方式。也许你认为你表达迫害者的方式是从你妈妈或爸爸那里学来的。如果你这么想,你就陷在故事中了,而且故事多半是不真实的。你的行为不是像父母那样,而是像那个迫害者——它一直以来,影响着你的每一位祖先,以及地球上的每一个人。 所以许多人,维持了一段亲密关系多年后,声称他们有时或经常觉得自己像小孩一样,又回到家跟父母住在了一起。当然,这样的抱怨通常是在冲突的时候冒出来。 但故事只能帮你理解伴侣有什么感觉,而不是伴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人性就是这样,会用故事来解释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但是我作为咨询师,学到的第一课就是:“为什么”会导致谎言! ## 第五章 爱 原则 #5:特殊性不是爱。 需求就这样转化了我们对人和情境的看法,而且,我们似乎是依据需求和渴望的强烈程度来表现的。我们对于特殊性的需要是那么不由自主、难以自拔,于是也很容易将需要与爱混为一谈。 需求的本质就是永不满足 我们给予“应该”这个词的意义,往往与排斥事实有关。还有一点也很清楚:应该的背后有种不满感。 但是,当一个人在接受的过程中成长,觉知便会揭示被头脑视而不见的美好——头脑在不断寻求更好的东西,忙着满足自我的需求。当所有探寻停止时,帷幕拉开,你能目睹,简单存在便是无尽奇妙,在你面前展现出了超越一切智力所能理解的无限平和,以及那妙不可言、无条件、非个人的力量的爱。 ## 第六章 一直在你身边 你生命中的每个人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而来的,虽然有时看上去并非如此。不同的人出现,是为了支持这个目的的不同方面,有些人扮演的角色还不止一个。 我注意到两极分化发生在两个方面:需求与情绪。一旦涉及谁更需要谁,夫妻俩就分化了:谁会更多表达对另一方的需求,就会显得依赖,而谁会掩饰需求,就会扮演独立的角色 同样,在你的亲密关系中,如果你和伴侣愿意敞开考虑对方的观点,并共同制订行动计划,这时,你很可能体验到和谐流畅。这种敞开产生了一致,而顺畅流动是一致的表达。关系若达不成一致,便没有顺畅流动,而是会左右颠簸,几乎无法前进。 快乐不依赖于一致,因为快乐不依赖于任何东西。不过,不一致能帮你觉察到,你在当下是否体验到了快乐。 情绪成熟度的一个指标是对压力的反应,出现有压力的情况时,不太成熟的人会离中心更远,摆出更强的防御姿态。 表6.3 重要关系的需求和感觉模型 你是负向独立型,宣称你受够了伴侣的一个习惯:你招待客人时,伴侣滔滔不绝,讲一大堆无关紧要、趣味索然的话题,可能客人也烦坏了。 移向中心意味着,你已经认识到你的恼火是个信号,表示你在无意识地排斥浮现的任何不适感,而你现在正将接纳、觉知和欣赏带入不适感中。过程能直接将你领到中心,甚至跨越桥梁,接触到那妙不可言的感觉 如果你调整行为,是为了操纵伴侣让他消气,你就没有向中心靠拢。可能你的行为在模仿往中心的移动,但这无法产生你想要的结果。你不过出于需求和(或)恐惧,在无意识地行动,你的伴侣也会无意识地行动,反映出这种需求和(或)恐惧。 你的每个看法——不光是对伴侣的,还有对世上的每个人和每件事的——都取决于你自己和你正在体验着什么。你很容易看清这点——只要你更多地照镜子问自己:“我今天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没有什么是偶然的,也没有什么意外;每件事都是完美按设计进行的,这意味着你所体验的任何伤害、烦恼或焦虑,都不是你伴侣的责任,因为在你人生的这出戏中,每个演员都只是在按剧本演出而已。记住这个,能让你更容易脱离任何情绪反应或权力争斗,而转向内在,看那里等着你的是什么。 “为什么”这个问题引来的是谎言。“为什么”这个词的目的就是提示我们应用有限的智力来试图理解无限,而这是徒劳的努力。 忍受会带来容忍,容忍就是不随不适感起反应的意愿,这常常涉及某种程度上自觉的平静呼吸。与其将注意力黏着在那种情境或情绪反应上,不如将注意力带到呼吸上,观察呼吸的一进一出、一上一下,这样,容忍便演变为放松。你会注意到,当你没有完全如实接受某人或某事时,你内在有紧张感,可能呼吸不顺畅,很可能肩膀、下颌和太阳神经丛是绷紧的。放松会释放压力,让你平静地看待你排斥的根源——不舒服的感觉,并如实地接受这些感觉,时不时问自己以下问题可能会有帮助:“我是透过排斥还是接受的眼睛在看我的伴侣?” 我尽力接受:我似乎无法接受我正在经历的东西。我尽力接受:我相信了自己的人性。不管怎样,这似乎帮我觉察到了超越小我之上的东西。 当你第一次体验到悲伤时,你很可能认为悲伤就是你的实际感受。将觉知带到你的内在空间,用觉知来拥抱悲伤,你便在个人的层面上脱离了悲伤,从而看见了能量的非个人的特性——在你赋予它名字并评判它为不好的感觉之前,这个能量早就已经存在了。加深或扩展你的觉知能让你穿透振动的外表,认出能量里的那股不摇动的力量。这股力量似乎是纯粹静止的,散发出喜悦、平和以及充满爱的存在状态。记住,这一切都在你的觉知里面,所以如果你继续走过程,甚至那个美妙的力量也会消失,你便坠入了兔子洞中。此后在觉知中发生的是……空无 当冲突在你和伴侣之间产生时,花片刻时间去面对你内在正体验着什么。将你的注意力从故事中撤出,放在你内在的不安上。不要分析你的感觉,不要为感觉找理由或辩解,而是心平气和地观察最显著的感觉,或那一团乱麻般的感觉和情绪。往往,觉知会自动进入你体验的中心,过程会持续进行,直到达到它的目的——平和地感觉并接受你的脆弱,享受你的本质,或落入兔子洞中/进入量子场。 说正经的,一旦你进入茧中(有时甚至在那之前),在某些片刻,你会直接体验到生命和存在,从而瞠目结舌,充满了惊奇感。你的心随着爱扩展,你想泪汪汪地说谢谢你——即使没有表达谢意的对象,而且就算有,也没有任何词语足以表达这种感受。这种类型的欣赏是无出其右的。 不是让你在你认为的坏情况中去寻找优点,好和坏都是对情境的评判,都是时来时去的。在这个二元的宇宙中,这就是生活的现实,只要你还生活在二元对立中,或按某些人的说法,活在分离中,就必定有高与低、进与出、苦与乐。但是,在苦与乐这两种体验中,都有一种恒定的临在,你可以觉察到这种临在,因为它没有躲藏起来——这种临在是可以体验到的。 “我真的很欣赏我的伴侣这么惹火我,支持我放松进入过程。”“我真的很欣赏这个金钱问题,支持我看到恐惧不是真的。”“我欣赏我的伴侣批评我,帮我面对关于自身的信念,其实信念不是真相。”“我欣赏我的伴侣完全地忽视了我,支持我面对我的依赖感和不重要的感觉。”“即使我的伴侣真的对我很恼火,我也欣赏对方是在多么完美地按剧本演出。这个表演不得不令人信服!”(记得编剧就是你,会让你有更多的欣赏) 但当你下了车,开始朝情绪成年迈进时,接纳、觉知和欣赏便会毫不费力地增加 通过抱怨、批评和其他类似的不满的表达,负向者总是那个宣称关系中有问题存在的人。作为带来坏消息的人,负向者觉得内疚,因此问题便更复杂了。毫不摆架子的正向型伴侣连屋子都没有进,负向者就已经在打造自己的防线了。 负向者的行为方式是为了清除通向快乐道路上的所有障碍,正向者对现实的忽视让他们愤愤不平。正向者会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因为他们愿意相信自己已然是快乐的;因此,没有障碍存在。他们认为,是负向者无中生有捏造了问题,负向者应该凡事看开一点才对! ## 第七章 从粘连中解放 处理冲突时,每个人情绪成熟的阶段决定了各人不同的回应方式。 当时有个不成文的假设:女孩的职业生涯到她们找到真命天子,将她们带离这一切时就结束了。 成长是因为一个人从当前的状态中觉醒,并在接纳、觉知和欣赏方面有扩展。 根据我的体验,在我最重要的关系中,坚持自己是对的,仅仅带来了短暂的满足感,以及同样短暂的轻松感,还有奇怪的内疚感——为了坚持自己是对的,我不惜伤害他人的感情。 你的伴侣怎么做、怎么感受那是你伴侣自己的事。你对伴侣的感受和反应,才是你自己的事。 ## 第八章 听,听……倾听 我醒来的那天意识到,每个人的关系已然有了完美的设计,真正的伴侣关系的准则,虽然是我一贯拥护并竭力遵守的,却揭示了折磨人的“应该”正在幕后运转。 如果你和伴侣两人身处同一空间,肢体语言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次语言(语气、声调,或其他的音效),最后才是话语。公认的比例是:肢体语言(58%),次语言(35%),话语(7%)。 沟通本身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当你听到有人建议我们“彻底谈明白”时,他们指的往往是双方一直发泄,直到他们讲不动了为止,然后进入暂时的停战期。 迟早,那个本质的你(患失忆症的真正的你)开始认同于你的载体——那个微小脆弱的身体——自我概念便孕育发展。你越来越认识到身体的脆弱和局限,并逐渐完全相信身体和心智就是真正的你。有些心理学领域把这个称为小我——身体认同(“认同”这个词意味着制造身份,或自我)。你所有关于自身、他人、生命、“神”和世界的信念,都是你自我概念的衍生。 多数关系咨询中用于沟通的方法,目的都是帮你放下防卫,承认自己的脆弱,这样你和伴侣对两人共有的人性产生同感,在爱和接纳中变得更加亲近。这可能是美妙的亲密体验,能帮你触及对方的本质。 当我妻子说了什么,我以为她在刺激我时,我会自言自语:“她是我电影中的演员,她不得不说那些话,因为剧本就是这么写的!”这有助于我接受她的行为,不带任何评判,同时让我关注自己的感觉而非她的行为,随之而来的就是过程。 要点是:你的整个防卫系统就是由无意识的排斥建成的。中断系统模式,你就能敞开迎接另一种可能——有意识的接纳。 突然间,什么蹦到了你的脑中?蹦入了一个提醒,让你停下、放松,说更能清晰指向真相的话。你会迫切感到要调整你的沟通,哪怕调那么一点,好引入接纳、觉知和欣赏。 无论你是否卷入了冲突中,一旦你记得留意,你是从哪个点出发来讲话和倾听的,你就能调整你的措辞和沟通模式,好指引自己走向过程、欣赏或超越其上的东西。 ● 我的讲话和聆听是出自我的防卫机制吗?打造这个机制是为了保护和否认我的脆弱,最终旨在维持“灵性”失忆的恍惚状态。● 我的沟通是否出自我要坚持自己是对的这个个人需求?● 我是否在控制伴侣,以避免不舒服;我是否感到不安全;我是否在尝试操纵伴侣,好满足我对重要性的需求?● 我理解伴侣的沟通吗?我是否愿意反馈我听到了什么,还有我是如何理解的?● 我是否能有意识地使用词汇和讲话模式——这些旨在指引我认出真相(要么引导进入过程,要么自发地体验到接纳、觉知和欣赏)? 一切都依据设计运转,而设计是完美的。生气、吵架、指责、防卫都没有错。这是人性。你越多地接受自己的人性,你就会越多体验到你是那个无与伦比的存在,而且一直如此。 ## 第九章 补充材料 有限的语言来指向对无限的直接而即刻的体验。 针对那些对某个意识阶段格外感兴趣的人。这个阶段被称为“觉醒”,我称其为茧的阶段,即毛毛虫不再是毛毛虫,但也还不是蝴蝶 原则#9:我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那个人。 你就是你一直在寻找的爱和快乐。 ## 后记 没有什么真正发生过,我从始至终一直都在那样的状态里。 最惊人的是,体验就这么降临到我身上,我没有费任何力气。这次醒来让我用全新的视角来看到我所有的重要关系,我理解了关系的神奇设计及其真正目的。 它讲的是,你的关系是完美设计出来的,旨在帮你体验到纯粹而持久的快乐。随着这份快乐把你填得越来越满,快乐将融入你关系的方方面面。 “当你不再请求生命‘让你快乐’时——当你感知到,至少偶尔感知到这内在的寂静时——生命就能怡然自得,一刻接一刻地,自然呈现。” 进步哥整理,仅供参考,一起,每天进步一点点O(∩_∩)O哈哈~

  • 文白全解《周易》(超值白金版)
    1
    推荐

    2022.2.25读完 1不要有强行改变自己伴侣的想法或行为,也不要想着去控制对方,因为行动后,很容易适得其反。 2粘连是一个很妙的词语,我们要从粘连中解放出来,大部分人认为自己和伴侣同时拥有一条船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自己和伴侣各有一艘自己的船,会更好…

  • 文白全解《周易》(超值白金版)
    博集小卷
    推荐

    我们都是没有安全感的人,纵使自己知道有些无理取闹,但就是想证明自己的重要性,被各种案例揭伤疤,很有共鸣感,处理不好亲密关系的人应该好好看一看这本书。

  • 文白全解《周易》(超值白金版)
    幸福在自己手中
    推荐

    读这本书时,刚刚追求一个女孩,断断续续下来,每次感到关系紧张时。静静读几页,对她的态度,行为放下敌意。不知为什么一星期没联系上她,给她发短信,打电话不接,心中杂思乱飞,靠这本书让自己平静下来,我为什会朝坏的方面想,为什么会这么生气,她凭什么需要实时回复我,单身时孤单,恋爱的怀疑,自己懂的很少很少,多看看书,有时别人的一句话让自己看来一点。 2021-7-16 南昌培训最后一天,领导还催着回去。自由的时间就是这么少吧[微笑]

  • 文白全解《周易》(超值白金版)
    Rui
    推荐

    我们自身就是一直在寻找的那个人。只是被我们自身构筑的面子、防御体系、脆弱面所遮蔽,不断的从伴侣、家人、孩子和外在物质上寻求满足与安慰,并且编制了各样的故事和场景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然而慢慢发现这条沟壑永远也无法填满,陷入无限的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牢笼的循环。其实是我们南辕北辙,找错了方向。 只要能不断的打破自身的防御体系,挖掘本质,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量子场,就会逐渐的迈入觉醒、接纳与欣赏的过程。最终发现整个世界也只有你。尽管这个路程比较艰难,但是不要放过每一次体验的机会。

  • 文白全解《周易》(超值白金版)
    Ella~^_^~goodluck🐳
    推荐

    很好的一本书。 1.时刻告诫自己,要带着关爱而不是期待,用心的投入到当下的生活里。对他人的期望,即是地狱。 2.独立,自由,接纳,包容,关爱,情绪稳定,克服周期性的情绪低落,沮丧,勇敢,坚强,体验,也坦然面对失去,不得。 3.放松,放松,放松,已经活成这个样子,现实也许有很多无奈,至少心灵的自由还是可以的。 4.终于感觉,自己还是有进步的,在情绪控制和自我开解方面,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以前在迷雾重重的山路里来回徘徊,现在觉得,眼前可能一望无垠的大海,或者沙漠,或者平摊的公路,或者雪山也罢,那就勇敢往前走就好了,生活还是要继续的。2019年最好的开始,就是认识了一个阳光般明媚的男生,笑露8颗大白牙,总是耐心的倾听我的负面情绪,当我声泪俱下的讲我的前任的时候,给我温暖的拥抱,让我体会到爱,是真的可以接纳对方的一切,不再是占有和控制。

  • 文白全解《周易》(超值白金版)
    Lemon
    推荐

    这本书我学到的核心观点是:人的身体和情绪是分离的,身体成年之时,情绪可能还在儿童时期! 想想自己还是太嫩了,比较在乎世界的形形色色,其实跟着感觉走,还是好的。(只要不违法犯纪💃) 好,谈谈书中观点: 我的伴侣不是我快乐的来源,我才是! 快乐来源自身,外求不得,求内! 我的伴侣不是我不快乐或痛苦的原因! 第一个观点成立,第二个也可以成立,亲密关系中的一个问题就是总觉得是对方的言行造成了自己的不快乐或者快乐,其实想想,在自己没遇到对方之前,对方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到我们吗?显然不会,那是什么问题?求外不得,求内!好好了解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是脆弱的,哈哈💃 我没有办法改变我的伴侣 这里有一个改变和行为调整的说法,本质的改变是很难的,那是许多年积累的核心状态,而我们能做的是去帮助对方了解他们自己,同时了解自己,不断完成行为上的调整。所以有一句话是不恰当的:我可以为了你改变自己!是吗?这个时候,嗯,可能不太好😳 将关系看做故事的演绎 嗯,就是说关心则乱,把关系的纠纷当做一个电影或者戏剧来看,脱然物外,就不会被它束缚。然后用评判故事的角色一样,解决冲突,至少你不会真正能对荧屏中的角色生气吧。😂 特殊性不是爱 这个观点应该都可以理解。所以这是一个大工程。😔 我的伴侣帮我觉知、接纳、欣赏 伴侣、朋友等关系都是为了帮我们更好地了解、提升自己从而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我和伴侣各有一艘船 一句话: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共同成长! 最后,情绪成年! 成熟、稳重、博学、多才、睿智、幽默…… 欣赏=敬畏+爱+感恩,感谢你在我生命中出现过……

  • 文白全解《周易》(超值白金版)
    边一木
    推荐

    练习瑜伽几年,同时练习在平时无意识沉溺思考时尽快脱离回到感官,久而久之便不太会被大脑控制(遇到极强的情绪还会被卷入,不过仍留下一丝灵明不会彻底陷入),同时长时间练习也知道了大脑和情绪的关联(不是理解,是体会)。 在负面情绪极重的时候先停下来感受内在(通过日常练习形成习惯),感受大脑不停蹦出来的东西(你特么……你大爷的……我c……😂😂😂这时候如果继续沟通就会蹦出来)同时能感受到生理层面腹部或者胸腔隐隐作痛(这需要巨量的练习),同时会使用一些技巧(对身体表达感受“我爱你,我爱你……爱自己”)。 与大脑的拉锯战就此展开(莎士比亚称其为“过往遗憾的悲歌”),身体每痛一次,脑子里的过去的反应方式就会弱一分(通过练习直接面对痛苦,骂出来是无意识的逃避痛苦),同时灵明的觉知会永久留下来感官越来越强。 “过往遗憾的悲歌”每被弱化一次,生活中的幸福感就提升一分[可爱],生活便会圆满一分。 期待生命没有限制的那一天[玫瑰]

  • 文白全解《周易》(超值白金版)
    高显峰
    推荐

    形而下的凡人的生活之不幸有时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就是视而不见,徒增了很多烦恼。走形而上路线,就像参禅悟道,等你成佛,成仙,没有了烦恼时,红尘离你也远了。莫若随心随性而为吧!

  • 文白全解《周易》(超值白金版)
    小云tongxue
    推荐

    你就是快乐本身 文/渡岩 陈果说,“爱自己,就是尽力地使自己活成一个自己会喜欢的人,并且用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知道,爱自己是要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并“觉知”,看到沮丧、痛苦、左右为难这些需求背后的自己并且疗愈,爱是向内求索,而不是向外求索的——你的真实本性和存在,是纯粹的、无条件的快乐的持续状态,而且外在没有爱。 现代人生活在这样一种错觉之下:他似乎很明白自己的追求,但事实上他追求的,不过是别人期望他去追求的东西罢了。他对自己价值的理解就在于占有的多少,而他如果想成为最好的,就不得不成为占有最多的。这种恶性循环产生消极、嫉妒、伤心;最终导致人内心的虚弱和自卑。他对与自己的估价是基于他有什么,而不是他是什么。 为什么说原生家庭特别重要?为什么我们不停地去追求“合适的、亲密的”伴侣?因为,你的配偶、孩子、父母、手足和亲近朋友在你人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都在帮你了解你自身的真相,帮你到达你想要的“无条件的爱”的境界,我们都以为这些亲密关系能让我们成为更完整的人,事实上,我们是在不断完成完整的自我。 小时候,为了证明我们有权被爱、有权快乐,我们通常通过哭闹、调皮捣蛋来获得得到爱和关注的满足感,长大后,我们依然在与伴侣和社会的相处中,不停地彷徨、沮丧、掉眼泪,其实我们长大后的情绪只是变得复杂了,对待情绪的方式一直是“未成年”。你竭力地去实现你认为重要的人生目标,但你知道,这些目标本身并非你努力的真正目的。你想要的只是某种体验——你认为实现目标、取得成就,就会有的体验,你认为那就是快乐。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需要某样东西才能快乐,事实上,只有快乐才能让你快乐。快乐、爱、平和与喜悦都不会被条件所束缚的,真正的快乐总是客观存在的,“你就是快乐本身”。这些你认为的重要的东西实现或者取得让你体验到的感觉并不是快乐,那只是你暂时体验到的个人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而暂时的并非真的,也不会长久。 你为什么愤怒:愤怒是“战”或“逃”的本能的一部分,每当动物的肉体受到威胁而又无法逃跑时,愤怒就被激活了。关于人类的有意思的事情是:(1)如果肉体受到威胁,人会有愤怒的反应;或者情绪上受到威胁,人也会有愤怒的反应。(2)即使威胁只是想象的,人也会发怒,人们因为听错了别人的话而发怒,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事实上,大部分愤怒慢慢的冲突都是因为误解而产生的——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的话或行为的动机,做出了错误的假设,或胡思乱想。 我们有太多的人,从来都没有停下来,去面对自己的内在,看看内在到底发生着什么;我们的生活状态,就是不断地对外在刺激或身体刺激起反应。在我们恼火或者焦虑的背后,其实是小时候的伤痛,被遗弃的感觉,不配得的感觉,心碎的感觉,恐惧、孤单、迷失、孤立、被排斥、没有归属感、失败、不够格、不重要、无价值、愚蠢、彻底失望、失落、绝望、无助、无望、遭人背叛等。要走出来你必须知道:生活中的所有情境都是中性的,本身不带有任何色彩,你用眼光看到的,只是心中镜像的反应。 “自我”也像国家、神和金钱一样,只是虚构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一个复杂的系统,会丢下我们大部分的体验,只精挑细选留下几样,再与我们看过的电影,读过的小说,听过的演讲,做过的白日梦一起,编织出一个看似一致连贯的故事。告诉我们自己是谁,来自哪里,要去何方。我们大部分的人习惯于受苦,因为苦难早就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学会接受三位好朋友:接纳、觉知和欣赏。 接纳:(1)每一个人的基本性格永不会变;(2)不会因为你想努力改变他人,就会有任何的改变发生;(3)你的需求不是别人的责任;(4)你的不适感不是别人的错。认清这些要点中的真相,会打开接纳的大门,你才会承认正在发生的事情本身就是这样,你不会有无奈、不顺眼、容忍等情绪。 觉知:当我们见证一个事件的时候,我们通常的注意力是:现在正发生什么,这件事情与过去的关联,以及他未来会如何演化。真实的觉知,是体验到有意识的、非个人化的注意或观察。“跳出框架看事情的发展”,也许是在锻炼这样一种觉知行为,有个工具叫“觉知回路”,就是你后退一步离开受苦的这个情景,从非个人化的视角来观察这个情境,你的情绪化反应就会消散。这个设计工具能够帮你将觉知从观察周边转移开,并将觉知指向你内在感觉层面的体验。然后你将觉知移回外部情境,然后再回到感觉上。并且不断练习。 欣赏:欣赏是敬畏+爱+感恩的奇妙体验。有一种理解方式,就是你认识到:你的关系与你的人生目的息息相关,因此你伴侣说的、做的,或没做到的,都是完美设计好的,就是为了让你醒悟到人生的目的。随着你体验到欣赏——这是过程的自然延伸——欣赏也会触及对方——那个帮你觉察到恼火或焦虑的人。 不试图改变他人:基本上,人们是不会改变的,他们可能会调整行为去适应自己身处的情况,但他们不会从本质上改变自己的性格或自我概念。你所作出的这些努力依然不是改变,而是成长。(1)放下期望;(2)为自己的感觉负责;(3)沟通时,带着百分百的诚实、百分百的负责、百分百认错的意愿。成长=更多的接纳、觉知、欣赏;改变你的伴侣或自身=更多的排斥、追求和操纵。就你而言,你如何看待他人取决于你的意识阶段和情绪成熟度,随着你的成长,你对其他人的看法也在成长。 情绪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对压力的反应,出现有压力的情况时,不太成熟的人会离中心更远,摆出更强的防御姿态。所有的问题看来都是当务之急,但实际上很多都是无关紧要的。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的意识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各自在自己的一艘船上经营风浪,孤独这种感觉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们有能力去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个世界。 最后,你是情绪的成年人吗?

  • 文白全解《周易》(超值白金版)
    推荐

    值得翻看多遍的书,在把内容全部内化之前,可以成为阶段性的工具书。推荐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