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变态心理学
    胥加利
    推荐

    但我现在觉得换位思考更多的还是“我们自己以为”,我觉得是自己假设的因果关系

  • 变态心理学
    秒速
    推荐

    第一次在微信里看到推介这本书的名字时就被吸引。“正义之心”,看到的书名的第一眼就已经被这本书判断(读完这本书才能了解我到底在说什么😁) 从7月5日开始阅读的第一天,这本书就变成了我的晨读本,到今天9月5日刚好两个月,将近16个小时。在每天上班拥挤不堪的车厢内,让我有了一个安静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只有我和自己。 这不仅是一本关于道德心理学的书籍,更是一本科普著作,让我第一次深入的知道柏拉图,休谟,格劳孔,施密特,涂尔干等等哲学家心理学家的思想和观点,也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达尔文的进化论,收获良多。 我叹服于海特教授的“象与骑象人”比喻,以前我坚定认为自己是纯理性主义者,是柏拉图说的“激情是理性的奴隶”那一类,可是越深入研读越发现,直觉才是真正的主宰,只是理性的伪装太强,隐藏直觉,伪装了自己。其实所有理性(骑象人)不过是为直觉(大象)服务的。直觉在先,策略性推理在后。所以说辞不是最重要的,那不过都是在为直觉判断找事后证实。 我一直疑惑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现在明朗清晰了。自由主义者,醍醐灌顶,为什么是自由主义,因为我的道德心理基础是关爱和公平。 为什么人们总坚持“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因为道德心理基础不同,处于不同的道德矩阵,所以当发生矛盾,试着从对方的基础考虑考虑,也许能从对立面促成合作型关系。 …… 想说的太多,有些乱。😂 重要的是,读这本书,你会更了解自己,认识别人。 最后不得不说的事很佩服本书的翻译者,能翻译的通俗易懂,有趣,才能让我那么顺畅,不厌其烦读完,完全引人入胜。

  • 变态心理学
    苏菲莉亚
    推荐

    没有听完是因为这是一本值得好好读一读的书,我个人的听觉理解记忆效果比不上视觉,尤其听惯了机器读书反而对湛庐文化朗读者的声音不那么敏感。所以暂停听这本书,抽空慢慢看。

  • 变态心理学
    Gloria
    推荐

    为什么好好相处对于人类来说这么困难,为什么我们如此轻而易举地就产生分歧并坚信自己是正义的?

  • 变态心理学
    📚Annie📖
    推荐

    这本书可以搭配《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一起看。 书摘: 《正义之心》的伟大意义就是让我们意识到道德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有意义,有感情,有行动,有价值,更有境界与觉悟。这是本书对我们最大的启示。 本书是涵盖社会心理学、政治分析和道德推理的经典著作,它汇聚了这些领域中最先进的科学,并进一步验证了人类天性中本有的正义和优雅。 《正义之心》驳斥了“新无神论者”,并表明了宗教是我们所继承的道德遗产的核心部分。 本书是对道德的各种心理学根源,以及道德如何引发政治冲突的一次深刻探讨。 《正义之心》里提出6大道德基础,每个人遵循的、信奉的、实现的道德原则其实并不完全一样 道德在世界各地,甚至在同一社会中都是有差异的,明白这一简单的事实,是理解你自己的正义之心的第一步。 第二步,则需要明白这么多道德是从哪里来的。 马克·吐温曾说过,“一个人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是钉子”。 第一部分,我提出了道德心理学的第1条原则:直觉在先,策略性推理在后。 第二部分,我们探究了道德心理学的第2条原则:道德的内涵不仅止于伤害和公平。 第三部分,我提出了第3条原则:道德凝聚人心,但具有盲目性。 海特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好好相处对于人类来说这么困难,为什么我们如此轻而易举地就产生分歧并坚信自己是正义的? 宗教只是人类暴行所使用的工具,并非其根源;政治对手只是在道德基础上有着不同的偏重,并非一群愚蠢之徒。我们,只不过是自以为是的伪善之人罢了。 只有理解了道德的直觉性,我们才有耐心好好倾听他人的观点;只有明白道德有6种基础,我们才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理解他人追求不同价值的原因;只有意识到道德是外在规范与自我心理机制在共同抑制利己主义,我们期盼的合作型社会才成为可能。

  • 变态心理学
    璐、Louise *
    推荐

    交互性很强的一本书,时常觉得在同作者讨论一些之前曾经疑惑过的时刻,他不会给出肯定的答案,更多是激活记忆,让你觉得这样的场景好像此前也经历过,对此,不同的人曾经是怎么去看的。 作者反复论证的一个观点是人是直觉先行而推理在后的动物,很多看似逻辑严密的推理其实是基于对已有判断的辩护,所以人们总有那么多的理由和意愿去争论。然而也恰恰是因为人是直觉性动物,所以才有藉由情感去达成和解的可能。下次的分歧时刻,不妨暂且将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推演过无数遍的逻辑放在一旁,先从走进面前这个人本身开始。毕竟,我们已然生活在这里。 “有些人只会按照自己的方式看待世界,无助地盘问‘为什么’?而我想象的是还未出现的事物,勇敢地反问‘为什么不’?”

  • 变态心理学
    twohope
    推荐

    为什么人不能好好相处? 作者说人也不必这么坚持自己,因为大家都是直觉主导的推理型战略选手,都掌握着差不多的真理礼包,互相参考比一站到底相比,起码多些朋友。

  • 变态心理学
    Cody Lee
    推荐

    今年读过最棒的一本书!全书逻辑严密,层层递进,数据翔实。一点都不显得啰嗦和重复,干货满满!解释了道德之心的运作规律及其进化过程,追关键的是通过这个理论框架解读了美国左派和右派的对立,并尝试寻找弥合分歧的方案。对我个人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客观地审视了右派的道德根基,也意识到了左派的很多不足,结结实实地把我往政治光谱的右边拉了一截。

  • 变态心理学
    石俊峰
    推荐

    不枉费我六十多买下这本书,乔纳森海特是位高明的大师,象与骑象人的比喻深入人心。我是个理性和逻辑至上的人,但有时候自己做出的决定却完全不可用理性来理解,我发现这些困惑的时候也正是我导师开始影响我了解艺术的时候。双重的困惑陪伴我走过研究生,这种对理性与所谓“感性”但其实不该叫感性的东西的迷思也是对自我的再认识。我隐约感觉到有什么玄妙的东西控制着我,其实不该说“控制”,应该说“决定”。有可能是“道德”但我们口中的道德太公式化,是某种浅层意识形态的小小结果。道德对人才应该说是“控制”。读了《正义之心》我终于明白,我所寻找的就是我这个骑象人座下的大象,那个保留了原始的、自然进化出的人性味蕾的我,而不是意识和大脑被篡改的现在的我。读这本书,看见自我,真不是吹牛。

  • 变态心理学
    无柯比霓
    推荐

    《正义之心》 1-直觉在先,判断在后。 2-人们的自身利益会对自己产生重大影响。即使是我行我素的人面对陌生人的负面评论自尊心都会受到影响,所以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除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还会有一堆论据去证明。 3-在时机合适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撒谎,只要自己觉得是对的。道德判断也容易改变。 4-同样的文化有共同的道德基础,但关注点各不相同。具体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 5-道德心理学三个原则:逻辑分析更多为了支持道德观念,要意识到道德观的多元之处,看待不同的道德观要用包容的观念。 引申:谈判技巧:想说服一个人的时候试着理解对方而不是试图一直打压对方。

  • 变态心理学
    MAGGIE AT WORK
    推荐

    入选理由:作者是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其积极心理学著作《象与骑象人》在国内远比本书更出名。在这部道德心理学作品中,海特从本学科的理论入手,以“神经系统学、遗传学、社会心理学和进化建模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道德框架,对五原则的论述范围都有涉及。与汪丁丁教授相对晦涩的学术作品相比,海特著作的解释更简洁、清楚;而相较于芒格和汪的大部头,《正义之心》无疑具有更高的可读性。 保守主义粉丝估计会很喜欢本书的中文版序(“……我开始在自由主义者的说辞中发现了缺陷,在保守主义者的观点中察觉到优点”),以及第8章(“与大象直接对话:保守主义的优势”)。作为美国学界内的自由主义者,海特教授敢于如此直白去表达,这既是对学术研究的诚实,也要有直面个人选择和环境压力的勇气。

  • 变态心理学
    惠叔
    推荐

    作者延续《大象与骑像人》的观点,引出人们看待问题总是直觉先行,然后再理性推理的道德原则。作者像讲故事一般讲述学术观点的思考和发现,有对有关道德哲学及道德心理学理论观点的综述,和自己学术研究经历以及在相关作品的阅读中获得的启发和思考,在道德三大伦理基础上提出道德6个基础论述,对政治、宗教及民族等倾向的原因进行探讨,以人是90%黑猩猩和10%蜜蜂为进化隐喻,解释了个人与团体归属感的关系。道德凝聚人心,但具有盲目性,通过了解正义之心的道德心理学原理,能够设身处地与不同阵营的人产生更好的联系。

  • 变态心理学
    茜@Sissi
    推荐

    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 “我”与“我们”不同,而“我”与“你”处在对立面,“我对你错”是每个人带有的主观倾向性。直觉,不加思考的下定结论,随后倾尽全力找寻支持的理由亦或是借口,自己相信的同时也要让他人相信,这即是书中的“直觉在先,策略性推理在后”,也借用孟子所言“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来解释。我承认,作为骑象人的我,听从于象的直觉。但又隐约觉得自己不会一直在骑大象,对于某些问题,理性还是要比直觉或激情可靠的多。 “道德的内涵不仅止于伤害和公平。”与之有联系的“关爱,公平,忠诚,权威和圣洁”,还有它们的对立面,书中涉及到政治,文化,宗教等等,探索之路无止尽。人是双重性和矛盾性的主体,面对惩罚与得到奖励相权衡,个体私心与集体无私相较量。想起一句话,“人,生来如同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尽可描绘璀璨人生。”读过这本书,明白了那张洁白无瑕的纸,亦是一种不可改变的限制,这种限制来自遗传的基因和外在的环境。 “道德凝聚人心,但具有盲目性”。当“我”变成“我们”时,个人与在集体中的表现会不同,这也许就是存在“正义之心”的体现。我,总会自以为,自以为……的,不过一场空。不可否认,“易见他人过,自见则为难”是本性也是共性,警醒自己,为时不晚。

  • 变态心理学
    哄哄
    推荐

    迄今对我最具颠覆性的一本书! 首先提出直觉在先,策略性推理在后的新奇看法,并结合了《笛卡尔的错误》等众多书说明了完全理性是有害的,象与骑象人,是��起到直接作用,骑象人并不能总能驾驭大象,颠覆一。 其次讲了道德的内涵不止于伤害和公平。用吃人案例来讲述这个内涵,提出了道德口味的说法,道德不止于一种味道,提倡道德疆域的多样性。同时指出了五种道德理论基础:关爱、自由、忠诚、权威、圣洁,加上公平构成了道德的六种味道。 基于道德五大理论基础,可以划分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对应美国的两大党派:民主党/共和党。 自由主义=左派=关爱+反权威+自由=追求进步和改革=weird怪异人群 保守主义=右派=公平+忠诚+权威=稳定和一成不变=非怪异人群 同时作为自由主义的作者,第一次公正的讨论了保守主义的社会优势,即从众而非从一,并以共和党选举容易获胜来力证。 而我们应该或多或少理解了为什么道德差异性能够如此轻易地将好人分为敌对的群体,不愿意彼此理解。 最后,提出了道德的第三条原则:道德凝聚人心,但具有盲目性。 首先从生物学,基因进化论解释了我们自私但我们也具有群体归属性。然后对政治,宗教和意识形态等分析政治群体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人们为什么因政治和宗教产生分歧。作为一个中国文化爱好者,甚至从阴阳学说解释了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一阴一阳,太具颠覆性。道德将我们聚集在一种意识形态团体,同其他团体做对,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对其他团队中持有重要意见的良善者视而不见。 至此,你是否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 那就对立了吗?作者说我们是直觉驱动战略推理的高度直觉化生物。这使得我们与其他基于不同道德基础组合而建立的道德阵营之间产生联系非常困难——但绝非不可能。 试着沟通一下,在彼此建立一点信任和找到共性问题基础上。 我们注定得生活在这里,所以,让我们尽力去做吧!

  • 变态心理学
    杨绪堂
    推荐

    乔纳森《正义之心》,主要围绕道德心理学这个主题,研究了道德的三个原则:一是直觉在先,推理在后。讲叙了道德的起源、发展、范围和两种认知过程。二是道德的内涵仅止于伤害和公平。讲叙了道德科学的诞生、道德的多样性、道德的基础理论及自由和保守主义的本质。三是道德凝聚人心,但具有盲目性。讲叙了群体、文化道德的进化。        体会:一是视角独特,洞察力敏锐。二是观点鲜明,论据充分。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