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理学诊断100例

实用心理学诊断100例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实用心理学诊断100例
    堂百千
    推荐

    很有帮助,不同于武志红心理学,从中看到了新的视角,展开了自己的纬度,很好。

  • 实用心理学诊断100例
    依依
    推荐

    不,从来都不是童年的错。 这是我的回答。 说真的,书名还是蛮有意思的,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反问句。 书中涉及很多内容,关于原生家庭、个性成因、自律、内向者、亲密关系……看书的时候带着疑问去看,反而会收获更多。 其中最触动我的是关于展示脆弱那一节。 我从小就十分独立,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都是想到自己该如何去解决,但同时我也十分固执,轻易不肯向别人求助,认为求助是弱者的表现。 大部分情况下独立自主是一项优秀的品质,但是在需要与人合作的场景中若是仍不知变通,就容易变成闷头单干,影响工作效率。 所以,我现在渐渐学会展示自己的脆弱,工作上遇到难题时我会主动向有经验的同事求助,预估时间不够时也会去找其他部门同事进行沟通协商,寻求最优方案。 我曾经以为,等自己长大,自己就会拥有一副无坚不摧的铠甲,但我现在才发现,成长就是一个卸下铠甲、接纳脆弱的过程。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脆弱。 仔细回想起来,我的童年还是蛮幸福快乐的。 那个时候我们没有手机和各种电子产品,作业也很少。 下午放学回家,把作业做完,就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捉迷藏、跳钢丝、母猪窝(哈哈,真的叫这个名字,以前做语文的阅读理解,有一位作家也写过orz)、去河边捉鱼、去捡蛤蜊、去山上摘野果子、把捉来的竹象绑起来看着它飞呀飞、用自制的网捕捉蜻蜓…… 也不仅仅是这些,我也有帮父母干农活,比如说插秧、晒稻谷、摘荔枝、摘枇杷、摘杨梅、摘李子…………一不小心就跑偏了,好想吃树上最新鲜的果子呀。 啊,想想都觉得好快乐好快乐! 所以,我从来都没上过补习班,我的父母也没有过“鸡娃”的焦虑。 不过我的父亲十分严厉,要求我放学必须回家,不许去同学家玩儿,甚至要求我和隔壁家最要好的朋友断绝往来。有一次,我偷偷地跑去同学家过夜,本以为和母亲串通好,就能够瞒住父亲。但没想到,半夜里父亲拿着手电,挨家挨户地找我,最终我还是乖乖回家了。 对于这件事,我曾经特别不理解,甚至认为父亲十分偏激且神经质。但我后来才明白,父亲是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爱着我。因为我那些同学和朋友,后来无一例外地早早辍学,外出打工,不久之后,又早早地结婚生子,进入婚姻的围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莫不过于此。 相比起来,我的母亲真的是无比温柔了,她除了照顾我们几个孩子以外,还要做饭、种菜、处理家里的大小事务……她就是家里的一切能够保持井井有条的原因。对于母亲来说,我们能够生活得幸福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心愿。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我们都成为了一个还不错的成年人,正直、善良、不贪小便宜、不卑不亢……其实写着写着我自己也有点不好意思了,但这些就是他们一天天灌输给我们的思想观念。 虽然我的父母没有给我一个很富足幸福的原生家庭,但起码能够吃饱穿暖;虽然我的父母不是因为爱情而结合,但他们却把自己的爱都给了我们。关于他们,我要感恩的实在太多太多,所以我常常想,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选择成为他们的女儿。 人生从来就不是完美的,童年也是如此。但我们永远有选择让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的权利。所以,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踏踏实实地努力过好每一天,这样的人生就很值得一过了。

  • 实用心理学诊断100例
    孤独的行者
    推荐

    你想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吗?想根据自己的某些性格特质得到些许建议吗?想知道如何更中正地对待亲密关系吗?想了解不同的成长环境会塑造不同性格的人吗?想了解为什么不同的人面对同一境遇会有不同的表现吗?想更中正地了解或面对失恋或恐婚吗?想更积极正面地培育下一代吗?……如果想,那么就请看这本书吧。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结合生活,让我产生了些许感悟,想与大家分享。 任何存在的人、事、物,都是趋于平衡的,是处于变化中的动态平衡,不论是内部平衡、外部平衡,还是内外间的平衡,因为平衡是存在的人事物的一个特质,也是让存在的一切协调运作的方式,不平衡的事物,是难以存在的,趋于不平衡,就是在走向毁灭。存在即是合理,不论其被认为是好的还是坏的,好、坏其实只是被人们因其视角及自身喜恶附加给人事物的定义,并非是人事物本身固有的特质,事物本身并没有好坏,而且这些被附加的定义也只是暂时的、局限的,因为一切都在变化,好坏也在随着变化而被人们重新定义。好坏是相对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人们大多只是将自己认为的暂时的相对的好坏误认为是人事物的真相,从而造成了认知上的局限甚至错误。 存在的人事物在形成自身的平衡体系时,也构成了其他人事物的平衡,是让其他人事物达到平衡的因素,也是整个平衡体系中的一部分。在整个平衡体系中,各部分平衡体系又互相联系,互相支持,互相补充,以推动整个平衡体系的正常运作与发展。所以不论你认为自己是如何如何,也不论你认为周围的人事物是如何如何,都要学会接纳,学会调整自身内、外以及内外间的平衡,这样就会让自身体系更加和谐,不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也会让其他自己参与的体系更加和谐。 其实,外界的一切都是来照见自己,帮助自己调节平衡,让自己重新定义自己并表达自己的工具或场地。变化是让人事物趋于平衡的一种方式和表现形式,然而很多人难以中正地面对变化,因为变化具有不确定性,那种人为无法掌控事物发展变化的感觉会带来不安全感,从而引发担心或焦虑,但是外界一直处在变化当中,只有调整改变自己,跟上甚至超越外界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在变化中生存、发展甚至突破、成长。 真正的懂,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为主动是内在驱使的结果,当发自内心地去主动了解时,就会得到真切深刻的认识、体会,这种认识体会是植于内心深处的,而不是仅仅留于大脑表面,真正懂ta,就会理解,就会接纳。真正懂变化,接纳变化,洞悉人事物的变化平衡规律,就会更加淡定从容、豁达乐观、超然物外,因为你知道,这就是ta们本来的样子,ta们在自然变化平衡规律(道)的作用下运作发展着,你对ta们没有作任何评判,没有添加任何主观色彩,没有制造任何假象与误解,只是在用真实的眼睛看世界。 当你仍处在评判中时,没有别人,你看到的或听到的别人,并不是ta真实的样子,而是被你或他人加工过的样子,你看到的别人,其实是你自己,也只能反映你自己,反映了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反映了你如何看待外界,反映了你看待外界时角度的局限,……,当你看到另一个人,自己内心却不平静的时候,就是你向内看的机会,照见自己内心或内外间的不平衡因素,将那些不平衡的因素平衡掉。当你能够真实地看其他人的时候,你会感到发自内心的喜悦与爱,那种亲切的感觉,那种纯纯的爱的感觉,那种自己的内心被爱充满的感觉,那种来自内心深处深深联结的感觉,那种一体性让你感觉很有安全感,你会觉得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存在就不孤单,不论存在的是什么。 请记住,每个人都是值得被爱的,不论ta被外界定义为或评判为什么,都不会改变ta的实相。请多多宽容那些你对其产生负面认知的人吧,ta们其实并不是你认为的那个样子,当你真正了解ta们,你就会觉得,ta们原来也是那么可爱。 真正的你是永存的,所以终会有那么一天,你会觉得,你看到的,你感受到的,都是爱,因为爱,就是存在的本质。

  • 实用心理学诊断100例
    桃灼其华
    推荐

    读罢,心有启发。碎碎念,念岁岁。 书,有很多种,如何去定论是否为一本好书?我的答案是适合自己的、有正面启发的书。 一直认为每本书对于书者,都是他们的孩子,读者做不到珍惜,也应当尊重他们的思想。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有以下三点。 1. 为何我们总容易产生偏激的感受,久而久之暗生可怕的执念呢? 解决方法有很多,其中一个我认为是多去阅读,阅读他人的文字,了解他人的想法,取其精华,融为己用。 我们都说“要么身体在路上,要么思想在路上”,对于后者,好的文字,读在心里,是一场修行,在心底,历久常新! 2. 在我们未曾全面地了解某件事或某个人,请不要轻易地去评判他们,这个时候应当静心地倾听。 3. 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一直带着一个疑问“所以都是童年的错吗?” 心理类书籍很容易给读者产生宿命论的感觉,正如武志红的《巨婴国》,他认为我们成年之后的行为都是童年压抑下来潜意识的再次爆发。然而这个观点与本书恰恰是相反的。 在此,鉴于自身的学识十分浅薄,难以去分辨哪种观点的对错。此时,我想我们应当保持自身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力,融入自身对生活的理解,找到合适自己的思想亮点。 社会是一个竞技场,它需要我们勇气、信心和坚持。但很多时候,家庭生活并不是一场辩论赛,它需要理解,包容,而不是为了追求知识层面的真理,甚至绝对的理性。 在生活的面前,我还是个菜鸟,我一直在路上!

  • 实用心理学诊断100例
    shirley.C
    推荐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为什么读书呢? 因为可以有很多观点的碰撞~ 就像knowyourself主创们所说: 不要盲信任何人的观点,但是首先还是要吸收足够多的他人的观点。看见世界,然后才能看清自己。祝我们和你们都能找到能够引领我们过好这一生的价值观和信念——归根结底,幸福是精神的。 还挺喜欢书里的文字表达,让人向往和他们共事。

  • 实用心理学诊断100例
    纪野元子
    推荐

    受益匪浅_(•̀ω•́ 」从儿时家庭环境对我们的影响谈到长大后我们如何认识和改变这种影响,即认识我们自己,再到如何认识与我们有亲密关系的伴侣。讲到了很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存在的显而易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个人心理和情感问题并提出背后的成因和解决建议。 最开始知道know yourself是在知乎上,很喜欢这些主创们,用比较简单的语言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连自己都不了解的话,是没有办法去与他人建立比较好的一种联系的。很棒很棒(〃°ω°〃)♡

  • 实用心理学诊断100例
    💭
    推荐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能够引领我们过好这一生的价值观和信念——归根结底,幸福是精神的 。💛

  • 实用心理学诊断100例
    Muse💋洪淼淼
    推荐

    KnowYourself是我很早就关注了的心理学类公众号,看到他们出书就拿来翻翻。文章都是公众号差不多的长度,易读性不错。在①孩子在家庭中承担什么角色,②个性可以更改吗,③真有Mr.Right吗——这几个问题上,我受益匪浅。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 KnowYourself主创们 书籍来源:微信读书App 书籍分类:心理学 灵性成长 难度指数:★★★★☆ 推荐指数:★★★★☆ 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互动模式,和幼年时期我们与照顾者之间的互动模式,是一致的。我们婴幼儿时期怎么和父母互动,长大了就依葫芦画瓢,同样和爱人互动。 基姆·巴塞洛缪将成年人之间的“依恋”划分为了四种不同的类型,分别为:安全型、痴迷型、疏离—回避型和恐惧—回避型。 举个例子,当爱人没有接听自己的电话时—— 安全型:啊,那他应该在忙,过会儿再联系他吧。 痴迷型:怀疑起来,“他是不是不爱我了”,夺命连环call。 恐惧型:怀疑对方,但是不动声色地疏远对方。伴侣回电时表现冷冷漠。被问及是否生气也会矢口否认。 疏离型:一次两次无所谓,次数多了就怀疑对方在忽视自己or操控自己,再也不主动联系。 你属于那种类型?没关系,放宽心,依恋类型是可以改变的。 依恋类型如何改变? 1.首先,要认识自己的类型。我们通常会属于某一类型,或者混合型。我个人偏恐惧疏离型诶。 2.保持自我检查,保持觉知,不能任由自己在自动驾驶模式既,也对自己足够包容关怀。比如我,就会在发生类似事情时,看到自己的焦虑,并且理解自己想要被关注的心态。 3.主动地学习更好的相处方式。我就会反复在心里对自己说安全型的话:他应该在忙,每个人都有忙的时候,他应该没看到,过会儿再联系他吧。 找一个比自己依恋模式更安全的人,开始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或者找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比如我),定期咨询调整也是不错的办法。 在存在问题的,机能不全的家庭中,可能会出现—— a.家庭成员情绪不稳定。 b.父母角色缺失。住得远(异地),或者住在一起但是缺乏情感联系。 c.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利用。父母没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只希望孩子完成自己未竟的愿望(考上好大学,功成名就等),或者在分居离异家庭里,把孩子当作“人质”,操纵另一方。 d.存在长期冲突、虐待、暴力。 e.家庭成员之间没有良好的边界。过度干预。比如《隐秘的角落》里,妈妈强迫朝阳非喝牛奶不可。 大体上说,在机能不全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会形成4种基本角色。 1.“超级孩子/完美孩子”。尽力脱离家庭角色,以非凡的成就逃避家庭中的问题。比如学业特别优异,工作特别优秀等。 看到朱朝阳的学霸人设&离异重组家庭,我就意识到他就是这样的“完美孩子”。我个人也是这个类型。从小就期待自己考第一能让父母看到我。 (顺便说一句,分居/离异不等于机能不全的家庭,情感不和才是问题。) 超级孩子中还有一种常见的亚类型,叫照料者。他们会负担起照料家庭成员维持家庭正常运转的角色。 2.“隐形的孩子”。以不做为、逃开并独处、躲在角落、很少说话来逃避家庭的问题。 我深爱的朋友就是这样的类型。看起来温和、好脾气、不显眼,不参与矛盾和斗争,不给家庭带来麻烦,其实是在极力隐藏自己的需求,冷冻情感,内心常感到无力抑郁和孤独,不善于处理亲密关系的问题。 3.“替罪羊/问题孩子”。为了回应家庭中的问题,故意表现出不听话,制造麻烦的一面。这样本应该破裂的家庭会因为要“拯救”问题孩子而聚合在一起。 4.“家庭小丑/吉祥物”。他们会故意做一些滑稽、搞怪、不符合本来自己的行为打破僵局,缓和气氛,分散家庭成员注意力。他们看起来幽默有趣,玩世不恭,实际他们始终无法用成熟的方式来处理问题,长不大。 太宰治《人间失格》的主人公,把逗笑所有人当做责任,但是又觉得所有人都是傻x,根本不爱任何人。他就是很典型的吉祥物型孩子。 作者还探讨了一个很妙的话题——真的存在Mr Right吗? 事实1:完美契合是不存在的 双方可能在大体上的价值观相似,但仍然也会在具体事件上的看法不一。而且人都会改变,契不契合是一种流动的状态。 事实2:没有人能拯救我们的爱情与人生,除了我们自己 推荐学习心理学,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主动迈开步伐去寻找足够好的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事实3:Mr./Mrs. Right是彼此塑造的 我们可以遇到Mr.OK(一个还不错的人),然后彼此磨合,相互妥协,然后获得幸福。 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努力改变对方,而是他走向你的时候,你也要走向他。 事实4:并非任何人都能成为我们亲密关系的伴侣 暴力或者打压等,是绝对不允许的。每个人的界限不一样,对有些人来说,性不和谐也是不允许的。 在明确了“绝对不要”之后就要在这个范围之外,不怀预判的去接触更多的人。 最后,借用《前任攻略》里的一句话——老一辈的人,总觉得东西坏了还可以再修,而我们这一辈的人,总觉得东西坏了就该换了。人在临终的时候最后悔的,不是做了什么,而是没有做什么,“解决问题的努力”,比“放弃”更迷人。 欢迎点赞 更详细书评 在公众号 种草机喵酱 (154/200)(95/150)

  • 实用心理学诊断100例
    Alex🌈🍭
    推荐

    想了想還是給了五星好評,雖然我很不讚成把人類如此複雜的心理活動歸結為簡單的心理學概念,以及公式。我常說,好的心理學書籍要跟人的神打交道,或者說是潛意識吧,這樣更容易理解。還是把擺事實講道理,你應該這麼做123,分析原因123,完美的關係應該是這樣的123,類似這樣的工作留給閨蜜或者藍顏吧。但想了想,願意看並且看了特別有感慨的不正是那些閨蜜和藍顏嗎?全算是給他們的一堂很生動的上崗培訓了吧。還是要說下,雖然看完我的整體感覺一切還都是童年的錯[流泪]有些亮點還蠻有啟發的,很讚👍🏻,值得看!

  • 实用心理学诊断100例
    上芥
    推荐

    人是由他自身、环境以及过去的重要经历共同型塑的。一个人的人格,就像是被人们的种种人生故事包覆着的气质性格。

  • 实用心理学诊断100例
    晨晨
    推荐

    名字起的很响亮,然后很想问,作者你到底想表达什么?感觉就是一本心理学专业学生日常看的专业书的摘要随笔汇总,一来是为了见证自己的学习过程,二来是拿来科普下大众。挺鸡肋的。

  • 实用心理学诊断100例
    林阿缺
    推荐

    这是一本看似鸡汤实际上并不那么鸡汤的书,整体可读。 knowYourself是国内一些心理学从业者以及经验人士组成的团体,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心理学界的“科学松鼠会”。这是他们出版的第一本书,收录了公众号中的精选文章,内容包罗万象,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一个主题:童年对成年人性格的影响。 我经常与我的(伪)心理医生朋友探讨我的梦与童年时期的经历,从而分析我的喜好以及性格成因。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我的幼儿园老师是个喜欢穿职业装的妇女,在我的印象中,她最常见的装扮就是淡粉色的西服+及膝裙,顺便踏着5厘米的尖头高跟鞋。她喜欢体罚小孩子,这种严厉而苛刻的形象成为了我的童年阴影,以致于我会下意识地把对她的厌恶转移到她的服饰上,直到现在,我从来没穿过职业裙装,也同样对这类装扮的女人提不起任何好感。 我坚信童年的经历会对一个人的性格产生很大的影响,就像荣格所说,“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这些性格的形成过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直到有一天,你发觉到自己与周围的人不同时,才会静下心来思索:为什么自己会成长成今天的样子? 心理学界两大相爱相杀的人物:荣格与弗洛伊德,都有过关于童年的惊世骇俗的理论,然而在熟悉了快阅读的年轻人看来,这种文章无论多通俗易懂,还是艰深了不少。如果说果壳网为科学小白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那么knowYourself显然是为爱心理的年轻人灌输了一碗不那么鸡汤的补药。 为了遵循新媒体的运营思路,knowYourself的文章关注的是成年人喜闻乐见的话题:妈宝男、原生家庭、完美主义者、自律、空虚、恐婚族……这些话题不好写,稍有不慎就会归为鸡汤之列。要知道,现在这个年代,没点理科生思维,都不好意思出来混,那么knowYourself是如何把这么感性的话题表达得稍微理性点的呢? 两种套路:1、引经据典;2、文章调理清晰。 knowYourself最让我感到欣喜的是他们文章观点的中立性,只陈述事实,而不左右读者的思维,这是与鸡汤文最大的区别。他们的标题尽管耸人听闻——“你为什么总是感到空虚”、“如何过上更高效的人生”、“被伴侣情感忽视怎么办”——这些标题我相信很多人看到的第一眼就会吓得取关。但不同的是,他们的文章看起来并不通俗,甚至有很多综述的堆砌,从头到尾会很有逻辑地分析一个社会现象,如果你愿意,可以把它归类为一种心理学科普。 拥有了心理学科普的外衣,这本书能够顺利地为读者平时都会有的感受找到理论支撑,你可以从中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比如关于完美主义者的10条检测,我本人就很不幸地占了7条。它会从极其日常以及简单的角度,让读者在书中找到共鸣,从而为你的困惑提供相应的渠道。 本书的前半部分完美地契合了书名中所说的主题,精准地扣到了童年以及原生家庭的话题,但后半部分,尤其是情感类话题中流露出的童年影响较少,会给人一种为述而述的错觉,以致于细心的读者会观察到章节之间的断层。 不过相比于大范围不靠谱的心理学科普,knowYourself的良心可见一斑,我不会极力地推荐每个人都读一遍,但作为“有病的年轻人”,的确每个人都能够从中看到自己。 如果你想读,这里有两点贴士:1、不要把自己归类,任何心理分析都是相对的;2、不要指望着读完之后性格就会有所改变,它只是科普而已。 心理问题这种东西,该有还是会有,那我们看这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可能是为了安慰自己,好像看完就能治病的样子。其实就像太阳会照常升起一样,一觉醒来……还是这个样。 公众号:壹本笔记

  • 实用心理学诊断100例
    Jessica
    推荐

    少年不怕 让我们危险但真实地活着 这本书分为三大块 先讲童年的我们与父母之间 父母如何影响我们 到后面成年后的我们需要开始重新认识自己 认真审视自己 再到成熟后的我们与伴侣的亲密关系 1⃣️ 原生家庭到底是如何影响我们 最近几年 原生家庭一词开始火起来 长大的我们会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有哪些方面与自己的父母有点相像 比如脾气?比如性格?比如处理问题的方式?比如与人的相处模式?父母从小就在不断的影响着我们 伴随着我们成长 这种感觉在长大后成年后我们才意识到 原生家庭到底好不好?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一生的吗?到后期会改变吗? 母与子 父与女 母与女 父与子 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 成年之前父母对我们影响其实很大 都说女孩长大择偶很多时候都会以自己的父亲为标准 都说母亲在家庭里越强势 儿子可能会变得更懦弱更胆小 其实看这本书的时候 我也是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 因为随着年纪增长 我发现我好像有些方面很像我的母亲 我仔细审视了自己一番 我寻找到了很多我身上来自于父母的影响 不过我也分得清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所以会尽量克制自己的不足 并不是埋怨 就是乐观的审视自己 针对不好的尽量去改变 2⃣️认识自己 关于自卑 关于脆弱 关于羞愧 我们有时候会把问题的根源归结为原生自卑 觉得是骨子里的自卑让我们不自信 让我们感到敏感 让我们感觉胆怯 感到恐惧 甚至陷入自我怀疑 但事实上 你需要把次生自卑和原生自卑分开来看待和处理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一些原生自卑 你需要更好地理解过去对你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你需要经常提醒自己 你对自己的评价可能是过低的 你现在遭遇的挫折并不是因为你小时候就体会到的那种自己不如别人的感觉 而只是一个可以被处理的现实事件 我们要更加清晰的认识我们自己 然后根据自己的定位再去思考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比如变得自律 变得自信 变得外向 变得主动拥抱快乐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总会边看边审视自己 我是不是这样?我会不会这样?那要怎么办?我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 书里的很多观点都说到我的心坎上 但我知道书里即使给了我答案 但实际行动还是要靠我去迈出那一步 焦虑 孤独 空虚迷茫 都是常态 我们每个人到某个阶段都会遇到过 这很正常 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 于我而言 有时候陷入迷茫期陷入自我怀疑阶段 就是正在蜕变的过程吧 等过了这段时间 你也就上了个阶段 更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 更清晰的认识了自己 学会享受这样的时期 学会思考 学会与自己相处 3⃣️ 认识伴侣 除了父母 除了自己 还有个人对我们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 未来的很长时间我们都要和某个人一起互相扶持 共度余生 所以择一良人 也是很重要的 并没有什么mr./mrs. right 只有mr./mrs. ok 并没有什么对的人 只有适合自己的人 相互磨合 互相尊重 共同经营生活与婚姻 只要双方都对你们之间的状态感到舒服满意 毕竟 你在关系中所追求的是幸福感 而不是公正感 关于第三章 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关于恐婚恐婚 都是在恐惧什么?一旦结婚 未来所有重大的人生选择 可能都不得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和利益 而这种束缚 不自由 牺牲感 对一些人来说会带来很大的不适 同样也有面临婚姻失败的恐惧 这种对失败的恐惧 对婚姻中可能出现的欺骗 背叛 拒绝 离弃的焦虑 都可能和童年时一些没有被识别和解决的创伤有关 一些人因为在过去的经历中见证了不好 不吸引人 令人痛苦或麻木的婚姻 这可能来自他们的父母 家人或者其他亲近的人 他们担心自己会重演那些人的套路 选择亲密伴侣 还是要经过慎重考虑 在婚姻这样的人生重大事件上 我们要以更积极 更负责任的心态去做决策 从而抵御一些未知的变数 婚姻都是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 共同经营 最后引用书里的话 无论遇到什么事 不要盲信任何人的观点 但是首先还是要吸收足够多的他人的观点 看见世界 然后才能看清自己 读书 看书 亦是如此 祝我们都能找到能够引领我们过好这一生的价值观和信念——归根结底 幸福是精神的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 实用心理学诊断100例
    妍之
    推荐

    不可否认原生家庭对人的成长历程有深刻的影响,既然无法选择那就从提升自我做起,牢固树立终生学习、勤于思考的人生理念,做好自己、善待他人。引用一句别人说过的话“上帝不会把所有的好事给谁,但也绝不会亏待谁”。相信一个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吧[呲牙]

  • 实用心理学诊断100例
    清浅
    推荐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