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莹婚姻心理课

李中莹婚姻心理课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李中莹婚姻心理课
    Mahsa
    推荐

    “自恋”(narcissism)来源于希腊神话中那喀索斯(Narcissus)的故事。那喀索斯英俊、傲慢、专注于自我——他爱上了自己的模样。他对他人不感兴趣,只着迷于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最终注视着自己的影子憔悴而死。在日常用语中,自恋指的是目中无人,过分专注于自我。与之相对,“自爱”和“自尊”,则是对自我的一种健康的欣赏和认可,这种欣赏和认可不会对爱别人的能力构成损害。 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抚育我们并爱我们,我们就会在安全感中长大——我们的情感需要得到了满足。但如果女儿没有获得抚育,就会在情感信心和安全感的缺失中长大,而且不得不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获得这些东西——这对那些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感觉空虚的人而言,不是一个容易着手的任务。 母亲爱挑毛病,指责别人 对成年人而言,老被别人挑毛病,被当小孩对待,不是件舒服的事儿。我们会变得对每件事都过于敏感。由于自恋母亲对自我的知觉很脆弱,她们往往喜欢挑剔、指责别人。她们总是把女儿当作自己不良情绪的替罪羊,会因自己的不快和不安全感责怪女儿。而孩子——有时也包括成年后的女儿——并不懂得母亲爱挑毛病是因为她对自己感觉不好,于是她们对这些批评照单全收,无法意识到它们是不客观的,是母亲心情沮丧的结果(“我的表现肯定非常糟糕,否则妈妈不会这样对我”)。我们早年接收到的这些负面信息渐渐内化——我们相信这是真的——这给我们今后的生活带来重重障碍。自恋母亲的这些挑剔和批评,让女儿从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永远不够好”。这种信念难以动摇。 在健康的母女关系中,母亲是养育孩子的一方。女儿需能够依靠母亲得到照顾,而不是反过来。在这一过程中,母亲和女儿不应成为朋友或同伴。但有自恋特质的母亲自己就没有得到过恰当的照料,所以她们内心深处都是些饥渴的孩子。女儿是她们的俘虏观众,天生就是她们所渴望的注意力、情感和爱的来源。所以,她们往往把自己的孩子视为朋友,而非后代,借她们来支持自己,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有时,对女儿而言,获取母亲积极回应的唯一方式,就是做母亲忠实的朋友。女儿也许会心甘情愿陷入朋友的角色中,很长时间都意识不到这种关系存在的问题。 只有当母亲自己拥有自信、自爱和自我认识时,才有可能帮女儿培养这些品质。而且,为了能让它们顺利传承,母亲需要创造一种和女儿的深入、平衡的关系。自恋的问题之一是它不允许平衡。自恋母亲的女儿们生活在极端化的家庭环境中。多数自恋母亲忠实于代代相传的扭曲的爱的方式,要么过度履行自己的职责(事必躬亲型母亲),要么履行得不够(心不在焉型母亲)。虽然这两种养育方式看上去是对立的,对孩子来说,负面影响却是一致的。你的自我形象会遭到扭曲,不安全感挥之不去。 想要成为一位健康、成熟、独立的女性,女儿需要认知到一个和母亲相区别的独立自我。自恋母亲不理解这一点,她们自己的不成熟和不满足,妨碍了女儿的自我成长,进而阻碍了情感发展。 健康的二人关系是以相互依赖为基础的,两人会轮流照顾对方,但大部分时候两人都是相互独立的个体。这意味着谁也不是单一的依赖者或被依赖者。而在依赖与被依赖关系中,每一方都不是因为对方是怎样的人而爱对方,他们只是在扮演角色,在实践一种爱的扭曲定义。自恋母亲的女儿在择偶时,经常会被自己没有得到满足的情感渴望所误导。基于需要的恋爱关系往往很难让人满意,因为没人能满足一个成年人所有未被满足的童年需要。不过除非女儿能自己填补情感空白,否则她总是希望别人能让她拥有被珍视的感觉、有能力的感觉,以及她所缺乏的爱。 学会制止强迫性重复,从母亲那里分离出来,建立独立的自我认知,把自己从破坏性的内化观念中解放出来,这样你就开始了一次新的、健康、乐观的旅程。 要照顾好自己,但不要与世隔绝 学会用一种健康的方式照顾自己,是对自恋母亲的女儿治疗的重点。照顾好自己并不意味着会沉溺于自我,也不意味着对他人的感受视而不见。我见过许多女儿把照顾好自己错误地理解成过分地关注自己,哪怕她们已经有过经验,知道自己母亲那种“一切都要围着妈妈转”的信念是多么有害。 照顾好自己,意味着找到成就感,这样你就会对他人怀有热情、爱和同情。找到平衡点意味着明白这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并不是只有一心想着自己和完全不考虑自己这两种可能。 有必要提醒一点,就是你不可能完全消除童年留下的创伤。你能做的,是改善自己,学会用新的方式对待它们,让自己感觉好些。 接受你妈妈能力上的不足是治疗的第一步。我们不应该奢望她们有一天自然会具备这种能力。 记住一点,你无法改变别人,只能改变你自己。你可以决定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决定自己持有何种观念,但你不能改变你的母亲。也许你想带母亲一起来接受治疗,很多女人也的确是这样做的,有时这种做法值得一试,有时却并非如此。 无论如何,完成治疗的工作全在你自己,也就是女儿的肩上。不要再期待妈妈有一天会改变,会给你应得的爱。放弃这种想法能让你解脱出来,并找到自我。要接受、面对母亲的无能、缺陷和不足给你带来的伤害。开始的这一步让你摆脱了掩饰,强迫你面对真相。这是朝向健康的转变。现在就下决心吧,这样做会帮你恢复进入下一阶段所需的控制力。 成为一个观察者,并控制自己情绪反应的能力,对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感问题都有帮助。如果一个人明白,他在任何时候都能从场景中退出,不急于做出反应,而对情景做出仔细观察,以助于对自己和事件进行控制,那么大多数时候他都能过好自己的生活,对外界做出合适的、自然的情绪反应。 在母亲和家庭面前,做一个“既亲近又独立”的人。这意味着你已经在自己周围建立起牢固的界限。学会建立底线,是掌控自己的生活、时间和健康的一种方法,这是健康生活所必需的。不要陷于无谓的争吵,只需一遍遍重申你的底线,直到你妈妈弄明白为止。 把自己从围着母亲转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是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发展自己个性的唯一方法,只有自己才能治愈自己! 你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你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你是一个拥有稳定的自我意识的成年人;你认真地看待自己,不再妄自菲薄;你已经从充满焦虑的童年阴影中走了出来,来到了自信、自强的阳光下。 识别自己的自恋特质、解决相应的问题,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自救的行为,这说明你认真对待自己,你能给自己的最大的礼物,就是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发展出一种坚强、自立、仁爱的成年自我——拥有这样的一个自我,就足够好了。

  • 李中莹婚姻心理课
    Victoria
    推荐

    两个最喜欢的育儿博主推荐:把上辈子你和你母亲的关系,在你和你女儿之间终止并不复存在。

  • 李中莹婚姻心理课
    十五
    推荐

    审视自己跟母亲的关系,这种感觉真是就像打破禁忌。 或许被母爱的光辉羁绊太久,上次跟我一同事讨论,她说她被妈妈管控的快要窒息,她妈妈独断专治又从不去试图理解和安慰她,我说你可以反抗,你可以跟母亲说出来你的难过,她说她若说出来质疑她母亲,她母亲只会更加生气和不理解,供吃穿养大的小孩缘何会如此欲求不满。所以她几乎停止了一切试图沟通的心力。 我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听话的小孩,我跟母亲的沟通从小挣扎到大,说不好听点,就是我会一直顶嘴去回馈自己对母亲言论的不认同和自己的委屈困惑,包括渴求的母爱。 她竟然给我回了一句:佛说,顶撞父母的孩子,必定没有福报。 瓦特??? 一个人竟然已经那般痛苦不堪了,还不去正视母亲的关系,母爱对自己的绑架和影响,竟然还在那跟我扯什么福报…… 读书真的很重要啊,我在读完《小小小小的火》《无声告白》的时候,我就已经明白,父母不全是对的,也不会都是无私的。父母可以要求你优秀满足他们的期待,你为什么不可以去跟父母交涉,让父母也可以看到你的需求和对他们的期待啊…… 说出来共同改正和进步有何不可呢? 想要解决心理问题,我想第一步就是要敢于正视问题并且直面它。

  • 李中莹婚姻心理课
    🍀
    推荐

    希望快点上架呀!感觉国内自恋型母亲还是少数,不过我确实见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初中同学的妈妈就是如此,与自己的女儿竞争,对丈夫和儿子都很好,唯独对自己的女儿。我同学常常说她妈妈不爱她,甚至为了她父亲的爱和自己的女儿争风吃醋,总是针对自己的女儿。我当时真的难以理解,看了这本书我发现,她母亲或许是典型的自恋型母亲。

  • 李中莹婚姻心理课
    怡心Jasmine
    推荐

    这本书比较详细的描述了有一个自恋的母亲会对女儿产生怎样的影响

  • 李中莹婚姻心理课
    💡启智启慧启善@照看心相
    推荐

    相对于相对弱势群体,相对强势群体更需要咨询师。 最需要治愈的也是家长。 治愈自己,是为了将原生家庭的遗憾及时止损。 如果不能传递正确方式的关爱,至少不再传递至亲之间的伤害。

  • 李中莹婚姻心理课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推荐

    这本书让我最受震撼的是:我可以讨厌我的妈妈,妈妈也可能不爱我,我童年的一些行为虽然是错的,但是确切的说是我太需要被关注,被爱了。

  • 李中莹婚姻心理课
    悠澜
    推荐

    客观和成熟的认识原生家庭,在伤害已经发生的前提下,不再沉溺过去,而是选择承担起自己命运的责任,深刻内省培养觉知重新认识自己,让自己的身体、情感、心理和过去划清界限,在现在和未来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爱只是一颗种子,它远远改变不了土壤。

  • 李中莹婚姻心理课
    炼💗
    推荐

    希望尽快上架此书,我估计我会等不及去买纸质。其实很早就听过这本书了。一直没有勇气来看。因为看这本书就是打开自己的胸膛自己给自己做手术。那血淋淋的浮现在眼前。现在我稍微能自己爱自己了,才能来看这本书。

  • 李中莹婚姻心理课
    Gary-诗爷
    推荐

    骑行听书之《母爱的羁绊》: 这是一本很女性的书,咋听起来还觉得有点浮夸和极端,不过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而自恋的母亲肯定不少,只是自恋的程度不一样罢了。自恋的母亲会将女儿当做自己的投射,所以会对女儿有诸多要求,而在从小到大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也就会给女儿留下各种各样的心理伤害,并且由女儿将这种习惯延伸到下一代。那么,应该怎么减轻甚至杜绝这种情况呢?本书也给了几个步骤: 1.告诉自己:感受比外表更重要。 2.适当地远离母亲或者拒绝,减轻母亲对自己的掌控,并让其知道自己的底线。 3.与母亲和谐相处,尊重彼此的做法。 4.建立自己的爱的体系,不管是爱人还是对儿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对比而言,男生的确比女生幸运很多,女生长大受到的各种限制更多,所以之前有一本书说到“如果妈妈和老婆吵架,男生应该坚决地站在老婆一边”是很有道理的。

  • 李中莹婚姻心理课
    小雪💋💋
    推荐

    挺好的一本书。角度和一般的所谓心理学的书不太一样。 说是母爱的羁绊,其实代表的是和你亲密的关系的任何人。只是相对而言,母亲是大多数情况下的第一人。 读一些这种类型的书,不代表自己是需要治愈的,只是有时候读着读着,突然顿悟:啊 原来自己身上的一些现象是这么回事!需要治愈,需要改变。 读心理学的书,有助于我们更了解自己、也更能理解他人。然而发现自己性格上的毛病或不足,却不是立马就能改变的。有时候真的不能太苛责自己。我时常会否定、苛责自己,因为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没有成为更好的人。所以 更多的时候 我其实特别希望身边的人能够给予我肯定与鼓励,想要得到他们的心疼和偏爱。 不过,喜欢读此类书籍而导致的最无奈的情况就是:你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有的靠自己努力达不到的,你希望能有人帮助你一起变好,但是别人却觉得这是你个人的心理问题或性格问题 从而跟着否定你。 最吊诡的就在于,大部分在家庭健全的环境长大的人 都觉得自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而他们认为在家庭不健全环境中长大的人肯定有问题。这往往就导致 家庭有问题的人通过阅读 不仅发现了解了自身的问题,而且还看到了某些所谓健全家庭长大的人的问题,而健全家庭长大的人却不自知。

  • 李中莹婚姻心理课
    推荐

    小时候没有赞美,只要指责、数落、怀疑。成年后,确实每天都竭力去做一个“好女孩”,并尽量去做该做的事。你相信如果你竭力取悦他人,你就能赢得你所渴望的爱和尊重。但你仍会听到发自内心的熟悉声音,向你传递负面信息,削弱你的自尊和自信。索性通过阅读、自身成长已经明白,在解脱自己的路上行进。

  • 李中莹婚姻心理课
    安迪
    推荐

    人们常说母爱深沉、无私,而本书作者卡瑞尔·麦克布莱德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发现,的确有些母亲并没有能力给孩子一份正常的母爱。这又导致子女即便在成年后,依旧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 麦克布莱德有28年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是治疗家庭问题方面的专家。本书之所以只探讨自恋的母亲对女儿的影响,首先与麦克布莱德自身的经历有关——她也有个自恋的母亲。其次,母亲是女儿在成长过程中最初的角色榜样。自恋的母亲又很容易把女儿(而不是儿子)看作是自我的延伸。母亲的心理问题,对女儿的影响更大。 自恋母亲有四个常见的性格特点: 第一,没有同情心 她们不知道,也不在乎孩子需要什么。她们总是从自己出发去理解别人的需要。长此以往,这会让女儿忽视自己的感受; 第二,以自我为中心 觉得只有自己的事最重要,别人的事那都不是事。这会让女儿习惯以他人为中心,忽视自己的正常需要; 第三,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 常常挑女儿的错,这会让女儿过于小心翼翼,容易自责; 第四,没有人际边界 粗暴干涉女儿的生活,这会让女儿无法建立起正常的人际边界来保护自己,经常受人欺负。 怎样走出自恋母亲带来的阴影? 第一,在认知上,清醒地认识到真相。 这个比较容易上手。你可以看一本心理学书,看别人的故事,边看边反思自己,或者和朋友进行讨论,包括我们今天听这本书,做这些事,都可以让你更清晰地了解你的童年和成长,认识到里面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第二,在情感上,充分体验和处理内心的情绪。 作为自恋母亲的女儿,可能你得承认母亲没有能力给自己一份正常的母爱,仿佛自己没有过母亲。这种体验是很痛苦的。但也只有充分体验这种痛苦,你才能不再对母亲怀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不再不断地失望、挫败,却又无法放下对母爱的执念。 第三,进行真实自我重建和改变。 自恋母亲的女儿很难有真实的自我,因为母亲的那个“我”太大太膨胀,女儿的那个“我”根本没有机会发展出来。所以重建部分,主要就是重建真实的自我。女儿从小看到的都是母亲的感受、需要、想法和意愿。现在,她们需要找到自己的感受、需要、想法和意愿。 麦克布莱德认为,作为子女,我们去反思这些问题,并不是要讨伐、谴责自己的父母,也不是要逃避责任,而是为了弄明白自己成长过程中到底经历了什么,缺失了什么,和自己现在的状态又有什么关系,从而治愈自己,让自己成为更好的家长,以免把一些不健康的家庭行为模式传给下一代。

  • 李中莹婚姻心理课
    藻品
    推荐

    众多情感中,母爱是被讴歌最多,被誉为最伟大的一种感情。我一直坚信不疑。有句古话:虎毒不食子。老虎尚且疼爱自己的孩子,何况人类? 对母爱无私论产生疑问,是从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的《童话心理学》一书开始。这本书通过分析格林童话的《特露德太太》,引出“大母神”的概念。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大师荣格提出的。母性具有孕育生和死的双重性,有培育生命的正面力量,也有吞噬一切生命致其死亡的负面力量。 母性的正面力量通常我们都能感受到,每个妈妈都很爱孩子,生怕孩子冻着、饿着。而负面力量表现在喜欢替孩子包办一切,阻碍孩子独立,希望孩子顺从,最后将孩子逼进精神死亡的深渊。 看到上面的陈述时,吓了一跳。我平日自认为对女儿的“种种好”,竟然是母性负面的表现。 从那时起,我暗暗观察这种母爱的负面性。 最近在看一本书,美国心理咨询师麦克布莱德博士的《母爱的羁绊》,讲述了由自恋母亲抚养长大的女儿所遭受的痛苦。作者是心理咨询师,专门治疗家庭方面的问题。她选取自己治疗的病人案例,总结出自恋母亲的性格特征和给女儿造成的伤害。由于这种爱和伤害,具有遗传性,为了不让这种伤害延续下去,作者给出积极的治疗方案,帮助曾经受伤的小女孩从阴影里走出来,结束自恋母亲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跟着作者一步一步去发现,探索母爱的负面力量,正如作者而言,这个发现之旅并不是为了指责母亲,也不是抱怨、痛苦,而是让自己走向宽容,走向理解,治愈受伤的自己,也及时停止对自己孩子的伤害! 1. 母爱对女儿的负面影响 书中说母亲是自恋型人格时,才会给孩子造成伤害。根据书中给出的标准,好像没有哪个女人不自恋的。作者分析的伤害是产生于母亲和女儿之间,她认为母亲是女儿最先接触的女性,是女儿学习的对象。相比较儿子,女儿受母亲的影响更大更深。 成年后的女性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缺乏安全感,不管工作上是否取得成绩,总觉得没有安全感。对配偶或者孩子有严重依懒性,表现在配偶身上是不独立,过度依赖对方,没有主见,表现在孩子身上是控制欲强。自己成为母亲后,会把母亲不良的一面继承下来,施加在下一代身上。 其实负面影响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你快乐不快乐,如果不快乐,如果经常被一些问题困扰,那十有八九是心理问题。 为什么作者会说是“母爱的羁绊”?爸爸去哪了?一个人从小婴儿开始,心理和性格的养成,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其中母亲最重要。因为母亲与年幼的孩子接触最多。所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建议增加“母亲教育学”,母亲应该多学育儿知识和育儿心理。 爸爸在育儿的过程中,以工作忙为由总会隐藏在一边。而且在自恋母亲的家庭中,父亲总是围着母亲转,他也许本身不想这样做,但是为了维持婚姻,他必须如此。 2. 自恋型母亲的表现 这样的母亲在家里都是一把手,所有的事情都要围着她转。有时她会用自己体弱多病来操控别人。 她的情感饥渴,喜欢把自己所有的烦恼都倾诉给女儿,希望女儿安慰她,照顾她。 她通常看重的是孩子取得的成绩和奖状,而不是孩子的感受。 她们有的对孩子心不在焉,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情绪。有的事必躬亲,控制孩子的一切。 看了这些表现,妈妈们是不是或多或少都会中枪。就像刚才所言。虽然作者说是自恋型的妈妈才会给女儿带来负面影响。其实每个女人或者妈妈,都有自恋的表现,只是轻重的区别。 所以,重点不在伤害,在如何疗伤。 3. 如何走出心理困境,阻止伤害家族遗传 当你意识到自己曾经被伤害过,有个不幸的童年,甚至至今都被母亲牢牢控制的时候。你首先做的不是指责和抱怨,也许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并不新鲜。 我们要学会给自己疗伤。 第一步就是要接受。作者告诉女儿们,你们的母亲之所以控制你、冷漠你、轻视你,是因为她们幼年时也得到过同样的伤害,你们缺少的爱与支持,她们也没有得到。大家都是受害者。所以接受妈妈的缺点。不要抱怨。 第二步是释放自己的情绪。当你不开心时,试着用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把不良的情绪释放出来。可以是大哭一场,也可以开车兜风,或去喝杯咖啡。把悲伤和痛苦写下来,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第三步学会独立。把自己从母亲身边独立出来,学会拒绝。不要被传统的“孝”和“顺”所困扰。这样说,不是让你和母亲大吵大闹,也不是让你和她对着干。只是成年的人,要有一个独立的生活和独立的空间,成年后的事情可以试着自己做决定。 最后,如果你自己已经做了母亲,一定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因为你是她的标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一点尤其重要。 这本书的封面有一段推荐语,读后忍不住心惊肉跳: 如果你希望你赚的钱是为孩子上大学用的,而不是看心理医生用的,那么强烈推荐做了母亲的人都看看这本书。 这本书《母爱的羁绊》推荐给那些自认为很爱孩子的母亲们!

  • 李中莹婚姻心理课
    Doreen
    推荐

    咿呀学语时在踉跄中捕捉您,能抓住的衣角是最深的依靠,您给予的情在我目不可及处,将我围绕。懵懂求学时在颠簸中捕捉您,能靠牢的安稳是最暖的曲调,您给予的爱在我意不可及处,慢慢灼烧。时间拉长了,您总说自己老了,也许是我走的太快了,人生不苦短也不漫长,却不足够我牵着您的手,再走过花开花落,路过春秋。 一别半载有余,幽琴随风引相思,何来阴雨念从头。伤心早,夜半离人悄入梦,不消少年愁。梦别半载人醉,朦朦不知何谓。恍惚人归,乍醒难憔悴。难睡,难睡。半解愁肠半无味。 繁华落入山间融化了冰霜,于是惊醒城市霓虹,昼夜漫长,酒过梦醒莫相忘。记得日后别忘带上你的梦想,斟满愁绪的美酒,一杯敬年少,一杯敬成长……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