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杨剑
    推荐

    人类的“同情”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基于人类的想象力产生的同情与社会生活的需要,让人们调整自己的情感从而与他人协调。这种协调要求人们预设一个“公正的旁观者”视角,也就是“良知”。从这个公正的视角出发,经过普遍化,我们就有了各种道德规范。如果人们将普遍的道德规范内化,就形成了稳定的品格和德性,这就是道德发展的顶点。

  •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水静犹明
    推荐

    这本书很像是是一个学者为人处世之道的一种偏学术性的总结。亚当斯密一方面抵制那种以自私为美德的重新评估一些道德伦理的思想,另一方面却也抵制那种纯粹的道德教条主义。亚当斯密认为道德最重要的是在一定合乎情理的范围内他人的自我行为的评判,所以道德是一种经验的,节制的,谨慎的,不断自我改进的一个过程。 因为人们内心深处是存在一个能够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的,对这些标准的偏离会令我们感到不适,一个对这些标准完全舍弃的人会被人厌恶。所以从远古到现代文明,人类文明确实有一些价值观是一直保留下来的,任何一种对这些普世价值的反动即使一时能够成功也必定不能长久。 亚当斯密在当时也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社会人物,但是他的一生非常坦荡,没有任何绯闻。所以他对于自己的理论也算是以身作则了。

  •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序曲
    推荐

    这书看得累啊…… 亚当·斯密的观点还是比较灵活、复杂的,而且要一边读一边停下来感受,不像现在有些心理学书籍那样顺着一些核心观点强行展开然后搜集证据。改天再看一遍才能明白一些。 这次的收获就是对“看不见的手”有了新的认识,每个人哪怕盲目地按本能行事,也是在执行更高的智慧。

  •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大圣
    推荐

    同情弱者、悲悯苦难、像爱自己一样去爱邻人、正义、谨慎、律己,肯定会把斯密视为一个时代的道德教化者或努力倡导人伦规范的伟大伦理学家。一部值得国人、尤其是官宦们认真阅读的书籍!

  •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云胡不喜
    推荐

    斯密悖论,道德情操论研究世界出于同情心,而国富论研究世界出于利己主义,这是个非常有趣但不矛盾的现象,因为作者针对的领悟不同,我非常赞同本文引言作者的观点,研究一个作者要从他写作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去考虑,而不是一些别有用心的所谓经济学专家为了自己的利益,甘当资本势力的走狗,极力推崇孟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故事

  •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五融人郑彬
    推荐

    《道德情操论》中,有三点值得注意: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增加了一章:“论嫌贫爱富、贵尊贱卑的倾向所导致的道德情操之腐败”。

  •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GJ
    推荐

    观点鲜明、思考深刻。只是感觉该书翻译者至少二-三人,水平不够,尤其后半部译的词不达意,这是该本书的遗憾!

  •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神经蛙
    推荐

    这本书的逻辑链条是:人虽然自私但是有爱心——>我们的需求很多而爱心是有限的——>于是我们需要一个陌生人互助的平台,那就是市场。

  •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罗丹
    推荐

    太好的一本書,值得反復閱讀。之前讀過《國富論》,作者也是斯密。如果我们不了解該書的一些哲學知識背景,那是不可能理解《國富論》的經濟思想,是不可讀懂《國富論》的。

  •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朱仁贤
    推荐

    #推荐阅读的书单#  推荐人:薛兆丰 说起“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你一定听说过他的《国富论》,但其实《道德情操论》反而是他更珍爱的作品。为什么这么说?亚当·斯密36岁出版了这本书,在他的有生之年还不断修订,最后的第六版直到他67岁去世那年才出版。可见,这本书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 这不是一本道德教条汇总,而是一本关于人如何相处、如何相爱、如何炫耀、如何八卦的社交百科全书。看完,你一定会佩服亚当·斯密对人性敏锐的观察和贴切的诠释。

  •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李明远
    推荐

    人类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四肢,缺成为了这个星球上的霸主,就是因为我们人类知道如何团结协作,知道如何将我们的力量集中起来。我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国家,构成了社会。 所以与人相处,就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一个技能。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同类,是一个很重要的认识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没有想清楚,就会给自己,给家人、朋友等给我们接触到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 世面上有很多教人处事、提升情商的书,可能会在各种具体的场景上教给读者们如何去说话做事。但如果没有从根本上有一个根本的认识,那些伎俩只是无根之萍而已,看的时候觉得有收获,转过头可能就忘了。 亚当斯密对人类生活观察的很细致,思考的很到位。从围绕着人的同情心这个天性从很多方面剖析了人与人相处时产生的很多问题,很好的为我们论述人各种情感产生的本质。 我们之所以很难去控制情绪,甚至在一种扭曲的情况下去发泄情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我们的情绪产生的原因。当我们了解了各种激情产生的原因,就能更好的去驾驭自己的情绪。我们就可以更好的与我们的同胞们相处。让自己幸福,给人以幸福。 解决问题时,如果抓住了本质,不论表象如何千变万化,都可以迎刃而解。 我刚读第一卷时,很有感触,一时兴起就写了一篇读书笔记。也在此贴出来,供大家读时参考。 写于 2月8日 《通过亚当·斯密来理解儒家思想》 关于儒家思想中的“善”,我的理解一直比较抽象,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 我也自认为有一颗善心,以助人为乐。但是行善到底要行到什么程度呢?至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一心为人而不考虑自己?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行善是绝不能给我带来快乐的,只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因为这是严重违背人基因里带来的本能的。 一种违背人生物本能的思想,我想断不会流传千年。所以肯定还是我的理解有问题。 这两天在家翻看了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虽然只读了第一卷的第一篇,但是却让我对之前的疑问有了渐渐清晰的认识。 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认为人天生有一种共情的能力,在看到一个人的处境时,会很自然的想象如果自己身处这样的境地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所以我们会因别人的幸福而快乐,因别人的痛苦而悲悯。 此外,人对他人的判断,会取决于其对客观对象的判断与自己的判断是否一致。当一个人身处一种悲伤或者快乐的境遇时,他会观察周围的人,那些表现出跟他一样感受的人,他就会喜欢,因为这些人会加强他的快乐而减轻他的痛苦。而表现出的感受跟他相悖的那些人,他就会厌恶,因为这些人会减轻他的快乐而加强他的痛苦。在此多说一句,当别人向我们诉苦时,千万不要不屑的说一句:“这有啥可难受的”。这句话会很伤人的。 当一个人觉得周围所有人都跟自己判断一致的时候,那绝对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情。也就是一种和谐的社会状态。然而要想达到这样的一种状态,需要两方面的作用。 首先是,我们要尽可能的设身处地的想象他人的境遇,去体会他的感受,提高我们的共情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多同情别人。 但实际上无论我们怎么努力去感受,都不可能无差错的还原他人心中的感受,也就是一个人真的无法真正理解另一个人的痛苦。所以这就需要被感受者能够站在感受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这样的话,就可以避免表现出他人难以理解的行径,比如过度的悲伤。换句话说,就是少同情自己。 亚当斯密认为,尽善尽美的人性就是由多同情别人和少同情自己的感情构成的。看到这里,我觉得儒家所讲的善,跟亚当斯密论述的尽善尽美的人性其实就是一回事。 什么是至善,至善就是能够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而能够像别人爱自己一样爱自己!想到这里,一种畅快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由此也可以理解王阳明心学中一些很重要的观点。心学认为心的本体是至善,而普通人的心都是被蒙蔽了的,所以才滋长出了很多的私欲。心学所讲的至善以及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其实就是亚当斯密所讲的共情能力。这确实是我们天生的一种能力,但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却很容易丢失。所以心学认为人为学就是“存天理,去人欲”,直至回归心的本体。 当我们通过自身的修行使内心回归了本体,即完全找回共情能力。面对社会可以理解人的七情六欲,面对自然可以理解万物的生长规律,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天下之“理”自然已落于心中。 通过亚当斯密竟然让我更好的理解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的精髓,不可不谓一件趣事。 《道德情操论》我只读了不到百分之十,对其的理解想必只是皮毛而已。但这时恰好产生了一点有意思的想法,不记录下来万一过两天丢掉了怪可惜的,索性整理成文吧。 通过这个问题,也可以看出中西方哲学思想的一点差别,西方的哲学家们会用极丰富的论据来论证一个其实还挺容易从字面理解的论点。而中国的哲学家们喜欢抛出去一个用极简语言描述的论点,让弟子们去领悟,而这个领悟的过程就是修行。

  •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高孟颖
    推荐

    这本明显比国富论亲民多了嘛~深刻又实用的社会心理类书籍。第一遍走马观花,下半年再来细读每一页。经典就是拿来压榨到只剩渣渣的[嘿哈]

  •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Sissi👼
    推荐

    人云,不读《道德情操论》,不知道怎样“利他”才是“利己”。即,“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窃以为,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其重在论,长篇的道德理论 ,娓娓道来。诸如,何为美德本性?美德即存在于得体之中,美德即存在于谨慎之中,美德即存在于仁慈之中。好一本伦理学法典,只惜,愚笨如我,过目即忘。他日,再拾,再品经典!

  •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金友
    推荐

    好书有不朽的力量,从人性角度可以敦厚心灵,顺天道以期温文尔雅及善良慈悲。

  •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fernweh
    推荐

    斯密有想过从正义引出法律,继而阐述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法律的问题,毕竟斯密在书末提到自己想要“在另一本书中对法律和政府的基本准则问题加以诠释”,推测可能就是斯密晚年要求朋友烧毁未完工的书稿。 如此一来,再加上《国富论》,连同《道德情操论》,在这三本书中,斯密貌似渴望用同一套逻辑来系统理解人类的道德、法律和经济活动,从而构建人类社会生活的完整学说。这个完整的学说里的三个关键词就是同情、自利和正义。同情是道德的基础,自利是经济学的基础,而正义是法律的基础。 而在《道德情操论》里,斯密主要做的是第一件事,也就是从同情推导出了道德规范。但是与此同时,他也为经济学和法律勾画了初步的蓝图。 斯密常被认为是一位唯利己论者,可能恰恰是因为英年早逝,而已焚毁的手稿无法再把全部的想法,宏伟的思想一口气儿都告诉世人吧!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