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椰子🌸
    推荐

    我记得小卫老师课上说“become yourself”,可是我不太理解真实的自我到底是怎样的。就像福柯说的,所有人一直处在权力/知识的体系之中,其实说白了任何人都在无意识地被压迫被限制,我们从来不是自然人,而是被文化、规则驯化成的人。那么回到“成为自己”的问题上来,我们到底是谁?所以我们需要敢于否定自己和质疑权威。福柯很迷人的一点是他的思想是流动的,我们这个时代再也没有坚不可摧的东西,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牛津通识读本其实还是有门槛的,阅读让我知道我永远是个无知的人。

  •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叶远虑
    推荐

    认识社会中不一样的人,理解存在的意义,追求自由的灵魂,解放自我。不懂也不知道理解了没有,但感觉这个人不错。

  •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好运来
    推荐

    本来以为接受过《词与物》的折磨以后,我已经不畏惧所谓的晦涩了,还是太年轻了。福柯还是那么难懂。(我的论文可咋办啊)

  •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苏青
    推荐

    一位伟大的超前的思想家,他的学说对我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一定会拜读他的专著。

  •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王珂
    推荐

    福柯太狂了,我好爱 由发现自我到发明自我的转向,I’m what I do >> 他讲疯癫,不是把疯癫当做认识对象、当做一种疾病,而是把疯癫当做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意识,考察其在现代化中的遭遇。他讲刑罚,不是把酷刑到监狱简单地视为是一种文明进步,而是讲监狱体现了现代社会阴暗的一面:现代社会的基石乃是监视和操练人的肉体的“反法律”的规训(纪律)。他讲性史,质疑流行的近代“性压抑”假说,揭示近代以来性话题的“话语爆炸”以及制造和监管各种性态的体制的形成…… 另转//系谱学:研究某种行为在历史中的不同形态,观察它变化的过程。比较过去与现在,就会发现大家视而不见的东西。知识考古学:要求研究者到知识产生的特定历史语境下去考察,了解当时某一种知识诞生的土壤。福柯思想的核心:权力如何通过社会机构驯服人类,驯服的过程产生了知识,它是动态的,是权力和驯服对象之间的一种互动。——《福柯》

  •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por una cabeza
    推荐

    也许未读过福柯的人,对他望而却步,他是哲学家中的正常人,正常人中的疯子,寻求特殊体验,沉迷特殊经验,爱上同性,死于爱滋,专于研究特殊经验群体,边缘群体。 他追随尼采却又超越尼采,他的知识考古学,他的系谱学,他的知识与权力,他的性史,他说我们生活在监狱的群岛,他打破常理,为疯子证明… 福柯说让我们都活成艺术品吧,让我们不断改造自己,创造自己,生成自己,艺术地生活,让我们不断成为不是最初的自己。 哲学仅不在于提供你知识,更在于让你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去思维,你永远是你,也永远不是你! 福柯最后的著作 《快感的享用》 ,恰足以概括福柯终身追求和奋斗的历程: “至于说是什么激发着我,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希望在某些人看来这一简单答案本身就足够了。这个答案就是好奇心,这是指任何情况下都值得我们带一点固执地听从其驱使得好奇心:它不是那种竭力吸收供人认识的东西的好奇心,而是那种能使我们超越自我的好奇心。说穿了,对知识的热情,如果仅仅导致某种程度的学识的增长,而不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尽可能使求知者偏离自我的话,那这种热情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在人生中:如果人们进一步观察和思考,有些时候就绝对需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了解人能否采取与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方式思考,能否采取与自己原有的观察方式不同的方式感知。……今天的哲学——我是指哲学活动——如果不是思想对自己的批判工作,那又是什么呢?如果它不是致力于认识如何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思维,而是证明已经知道的东西,那么它有什么意义呢?”

  •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苍凉的简约
    推荐

    关于这书让我很纠结。 牛津通识读本、福柯、加里•古廷(作者)这三者构成一个繁复的解读体统,细细的解读,又完全与牛津通识读本的初衷相悖,所以我准备极不准确闲扯,因为看到这书让我相当的欢忭(当然当初我看这书时,还不会用这么高级的词),难免不够客观理智,要知道当初看完这书我就像发觉心仪多年的女神突然流出1080P的步兵版那样的激昂。更因为不算这本入门小册子,其实福柯我只看过 疯癫与文明 、 规训与惩罚 、 知识考古学三本,所以我说的你完全相信你就错了。 关于这书其实简单明了嫉世愤俗的总结就是一句话,在不牺牲准确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写得简单的关于福柯的书。对于福柯的敬意其实更应该用沉默来表达(“沉默是与人交往更有趣的手段”--福柯语)他是可超越、可遗忘的,但这显然需要耗费足够长久的时间才能达到。 先说牛津通识读本,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简称VSI,由牛津大学出版社自1995年起出版的一系列通识教育图书,遍及各门学科,由专家编写的入门小册子,至今仍每年有若干新品种出版。这套书恐怕是有史以来最气势恢宏的入门丛书了,按照上口的贴标签方法,我脑残的给这个系列标注“三有一不”:有广度有深度有精度不流俗,当然我对万恶的西方评价总是不中肯,我至今还熬夜看奥卡颁奖及超级碗,对日系动作爱情片抵制一点也不坚决,自我批评下。 这套丛书首先是英语爱好者的福音,因为目前译本分别对应外研社的斑斓阅读系列,译林的牛津通识读本,至写这篇评论时目前译林已经翻译了近八十本,外研社也近五十本,相当难得 这是官网书目 ukcatalogue.oup.com/category/academic/series/general/vsi.do#productList 400多本呢,看完的同学可以跳一下,徘徊着穿梭过那么漫长且艰辛的旅途,泪流着错过了多少把妹的时光,我肯定那是不堪回首的,肯定。为了鼓励最好跳三下比较好。 编辑各种层次的人文通识类书籍,或由专业学者撰写,或由受过人文教育的文化工作者撰写,形成一个从核心的知识生产领域到外缘的知识受众之间相对平滑的传播层次,从而为整个社会的沟通与达成共识提供了一种机制性基础。这一点在中国尤其丰(pin)富(ji),至少我觉得类似VSI这样的系列目前受冷落,就多少说明一些问题。 回到本书。福柯,那些从断章中简单的捡起一两句的卫士,谈到女权主义的对立,一定会提到他。但同时很多的智识女性,独立自我意识强的那种,又多半看过福柯的书且还推荐之。这种话语观的背离本身就相当福柯式。 关于福柯,关于他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福柯是坚决不承认的。 关于福柯所在那样一个思想盛世,那个年代的那些大咖们,列维·斯特劳斯、拉康、路易·阿尔杜塞、罗兰·巴特,我也没办法给出一个细腻并有高度的角度解读。这里深深惋惜下,当年福柯与巴特要是能撞出爱的火花,那才是一个可以书写百年的爱情思想史,那林徽因徐志摩什么的那就弱爆了吧。 关于福柯是位同性恋,而虐恋(sadomasochism)甚而提高到哲学层面,更是普大喜奔(我是直男,我没用错成语吧)。福柯曾表达过这样一个思想:一个在性方面完全没有禁忌的社会是不可想像的。但至少希望要保证人们选择性活动方式的自由权利,以及改变规范的自由权利。这个可以有吗? 关于福柯的基友最公认是吉尔·德勒兹,赫赫有名的后现代哲学家,95年跳窗自杀,其实宅男们倒是很应该读读这位德勒兹的书,获益良多。甚至出柜这个词都是来源与福柯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 以上的关于福柯,不会有人真的以为我能说清楚吧,那样的话本书的作者那一栏就不会是加里•古廷,所以关于福柯,我只能简单粗暴的总结为:一个跃动、炽热、无畏而闪亮的心灵。那谁谁谁说这样的评价是针对雷锋的请坐上前来。 关于作者,加里•古廷,以下网址是他在nytimes的专栏 http://opinionator.blogs.nytimes.com/author/gary-gutting/ 估计有些同学不喜欢爬出去,本来想顺手贴几篇作者的专栏,后来想自己的选取有失偏颇,感兴趣的自行去看吧。友情提示,万恶的nytimes我这边需要爬才能看到。关于加里•古廷,当年占领华尔街运动时,对这个事件用批判性思考解读得相当通透,而且能看出福柯那种关于权力话语的批判的影子,让人读得酣畅淋漓,副作用就是你会把“生来就是为了看新闻联播”几个字刻在别人手臂上。没错,是别人的手臂。从思想史的角度,我觉得福柯同卢梭,尼采,海德格尔其实是一脉相传的。 关于这书,如果没有那些序言,那是多么光明正大的打五星呀。 再另,最后的友情忠告,没有做好准备不要去读福柯的《词与物》(Les Mots et les Choses. Une arché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福柯的入门级读物都已经有一定的晦涩了(话说不晦涩的哲学书还真想不出来),而词与物,繁杂严密,对泡妞,当文青一点帮助都没有。其实对应书评的这本小册子,已经很明确的归纳出读福柯的正常顺序。 最后,说明下标题,如果有人认为是对自身所在的文化背景的挣扎,我不会说错。如果有人认为是对当下品味之好书的希冀我认为你想多了。 注:以上为多年前的一篇书评,充满了幼稚简单的论调,且事实上什么都没说,真正的一本正经的废话,补在这里看看我曾多虚荣。 当初还有一个很装的标题,我鼓足勇气才敢把它贴在最后,见下: 持续忽略文化中产阶级的需要,这才是真正的人文科学危机

  •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乐子
    推荐

      很难描述我学到了什么,更别问同意与否。然而,难读但还能读的的书(只要不是故弄玄虚)自有迷人之处。   作者挺照顾人了,一个意思会变着法儿解释几句,可以前后几页对照(也需要这么对照);但然后,上个意思和下个意思又有逻辑关系,狗熊掰玉米式地读,就会不明白了;章与章之间大概也有联系,比如不读后文,就不明白福柯和主体性有什么仇,非要推崇填字游戏一般的小说?   于是二刷,但到此为止。我本希望把整本书串起来,但没空一次读完,上次读的又只剩印象了。就像《记忆碎片》的男主,丧失了短期记忆,只有惯性,杀几个John G 也不自知呀。   而且,一些名词虽然有零散的描述,但单看这本书猜不透意思(现象学、考古学、系谱学……),再读也白瞎,甚至不如搜索一下。真想寻根究底,还是读别的吧。   本书主要章节有文学、政治学、考古学、系谱学、哲学、疯癫、惩罚、性(现代、古代)。听说《疯癫与文明》《规训与惩罚》是福柯最好读的两本书,果然,讲它们的两章也比较简短易懂。   然而,正是从这两章开始,感觉上和前文很矛盾。此前,主体性似永不可得,起源通通不堪一击;自此,福柯揭露束缚人的东西,甚至希望改变世界,先是找疯子,又找边缘群体,还有古人生活哲学。问题来了——   果真没有主体性,揭露又有何用、改变如何可能?或者我搞反了,主体就是限制,那不存在的东西怎会束缚?   反正,福柯向往自由吧!   而且是极高标准的思想自由。思想在任何时代都有物质条件限制,是历史的偶然。从政治理论出发的讨论也妨碍新观点。关注就是控制。差不多他想到什么,都认定此外还有限制。   没关系。我读这本书,也是读出来什么都觉得不解更多,读出来的也怀疑不是那意思。但这不能否定我读到了一些、思考了一下,而且挺享受。错又怎样?wrong 下面还有not even wrong 呢。   佛系都是无奈,阅历、智商再偶然,也限制人。何来自由呢?   书中有很多关于人的说法:丧失自我的小说,只有功能的作者,主体的边缘化,驯顺的肉体,努力创造自己的现代人,经验-先验双重复合体,实例(科学例证&关注的对象),自我阐释学,个体自觉,古代人……有一回事儿的,有不一回事儿的。具体怎么回事儿,大家自己读吧。[晕]   为逃避限制,福柯分散自己的主体性,以免于其一。对于没有这种(固定于某一身份的)恐惧的人,他表示“我们来自不同的星球”。我觉得,作为一个研究政治的人,他这方法很奇怪、很个人。   当然,我这儿给他安身份了。可评论一个人总要提到做过的事吧?而且,一个人身份再多,也彼此联系呀。   本书不关注福柯的生活,还理直气壮:既然他的作品与生活紧密相联,何不从作品认识他的生活呢?对此,我起初觉得八卦也是调剂,不然太难读了;但二刷就觉得没有为好,省得打断本就不好理解的上下文,便佩服起这位不用八卦吸引读者的作者了。[强]   以我昏昏,不可使人昭昭。书评权当记录,分享我怎么读的、读了什么、想了什么——以上。[爱心]         

  •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真水无香
    推荐

    哲学,与我喜欢的方向有点偏离,需要第二遍甚至第三遍、诸多遍,才能更好的理解。 然而追寻真理之路的本质是相通的。 昔日王阳明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认为,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鼻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王阳明认为心即理也,天下无心外之事,无心外之理。此心无私欲之遮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 福柯,他找到了全面接纳真理的途径,不是把真理作为一套理论知识,而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是认识论的真理,而是伦理学的真理。

  •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月照山河
    推荐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翻开这样一本书。其实我只是听说过福柯和他的《规训与惩罚》,却并没有读过他任何作品。可想而知,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是多么一头雾水。看完依旧有些不明所以,于是去找了一些关于他的资料来看,才有了一点点体会。 福柯是法国的哲学家,可是他的研究领域应该并不限于哲学。比如《规训与惩罚》,还包含经济、政治等内容。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全景敞式监狱"的设想。 对福柯而言,现代规训权力最理想的建筑形式是杰里米·边沁的全景敞视监狱,该建筑的设计理念是用最少的人力实现对犯人最大限度的控制。尽管接近这种构想的监狱直到20世纪才最终出现,这种控制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步盛行起来。在这样的监狱里,每个犯人住在单独的一个囚室内,囚犯互相隔离,互相看不到对方。这些囚室环绕一个中心塔楼而建,塔楼中的监控者可以随时监视囚室内的情景。这里,控制的实现依靠的不是监视这一事实而是监视的可能性。事实上,监视者只会偶尔向某一间囚室看去,但住在囚室中的犯人不知道这种“偶尔”何时发生,所以必须假设自己总是在被监视。其结果是,我们“在被囚者身上造就了一种有意识的状态和持久的可见性,从而确保权力机制的自动运行”(《规训与惩罚》,第201页)。 他的整个设计很难在现实中得到实现,但从某些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受到的一些有形或无形的控制,何尝没有这个监狱的影子呢?

  •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NM
    推荐

    用福柯的话来说,在现代时期,“心灵是身体的牢笼”(《规训与惩罚》,第30页)。 《规训与惩罚》最引人注目的论题是,原本用来约束罪犯的训诫手段已成为其他现代控制场所(学校、医院、工厂,等等)的范式,导致整个社会弥漫着狱规的力量。福柯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监狱群岛”上。为什么没有看到《规训与惩罚》

  •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老曾
    推荐

    通过看王小波李银河的书知道了福科。福科是谁呢?仍然不知道!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从来不是佛洛伊德主义者,从来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从来不是结构主义者。”福科没有固定的身份。下面是他的名言: ◎ 只要男人和男人的婚姻不被承认,就谈不上什么文明。 ◎ 对我来说,那种纯粹的完全的快乐是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 ◎ 有一次我在街上被一辆汽车撞了。我那时正在走路。有那么几秒钟我感觉自己正在死去,而那种快乐真是非常非常强烈。当时是夏天傍晚七点钟光景,天气很好,太阳正在落山,天空一片碧蓝。这是我迄今为止回忆中最美妙的情景。 ◎ 我不能给自己或是别人提供那种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的快乐。这种快乐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我也不能围绕它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 每个人都知道得很清楚,阻止孩子手淫是不可能的。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手淫对人有害。我们起码可以说它是唯一的对人无害的乐趣,那么,为什么又要如此长期地禁止它呢? ◎ 如果与一个男人的性爱使我感到快乐,为什么要拒绝这种快乐?我们拥有权力,我们不应该放弃。 ◎ 儿童的性活动成为困扰父母们的问题,令他们担心、焦虑,这一事实本身给父母和孩子双方都带来了一系列后果。对父母们来说,关心孩子的性活动不仅是出于道德上的考虑,还能带来快感。 读了本书,不甚了了。继续找更合适的读本。

  •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振英
    推荐

    福轲的思想有着与众不同.发人深遂的力量,增加了人类思想.哲学业态的丰富性……

  •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
    推荐

    “What unites people? Armies? Gold? Flags? Stories. There's nothing in the world more powerful than a good story.” 《权利的游戏》

  •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宇宙花
    推荐

    如果对知识的热情仅仅导致某种程度的学识的增加,那么这种热情有什么价值呢?……如果“知识”不是自我批判,致力于认识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来思维,而是证明已经知道的东西,那它又有什么意义呢?(福柯) 如果按照思想破坏程度分级,那么康德的“纯粹批判”是集结了“破坏者”,吹起了现代哲学的总攻号角,尼采则是制定了像“道德系谱学”这样的总攻战略,为了配合这个战略,杀出了两个集团兵,胡塞尔和梅洛庞蒂以屠手撕杀功夫见长(经验性浓厚的现象学),海德格尔则一人就制定了种种战术核武器,在战场上,无处不是他的身影(存在主义),海德格尔基本制定了所有战斗的具体纲领和路线,但观念哲学还是在经验,先验主体这些框架里徘徊,无法进入人类的无意识战场,如海德格尔自己晚年也发问“语言能表达存在吗?”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像维特根斯坦这样的天才少年,其实许许多多必然性的结论,必然的观念其实背后都有它们的历史偶然性,在那个以现象学,存在主义,再加上马克思主义构成的现代哲学地平线里,有一个人从熊熊烈火的战场深处,从遥远的地平线里走出来了…… 他可能是现代哲学战场上里最终极的杀人武器,他的武器工具包有“现代话语权力分析”,“身体的规训政治”,“全景敞视”,“知识型权力”,“微观权力场”等等各种工具,你可以运用到学校,医院,家庭,企业等各个具体的场景里,遍历的场景,战场是最广泛的,也是最颠覆的,反启蒙,反本质,反文明,反智慧的撒旦角色,与其说他是在祭祀尼采,不如说他是这个现代哲学战场上,颠覆“哲学”本身定义的存在。错过福柯,你就错过一场思想史的奇迹。 重点核心介绍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也是我正在看的《词与物》的一些基本思路(正因为在看《词与物》才来看这本书) 福柯的考古学显示,真理通常是如何相对于偶然历史背景而言的,而它本该超越特定的历史背景,他的系谱学显示,真理是如何与权力和统治纠结在一起的,而它本该让我们免受权力和统治的影响。如今,福柯找到了全面接纳真理的途径,不是把真理作为一套理论,与传统哲学家无条件热爱真理形成鲜明对比,现今的哲学批判性问题在福柯这里就必须转变为一个建设性的问题:在我们所接收的具有普遍、必然和强制特征的事物当中,那些异常因素、偶然事件和任意约束因素的产物究竟占何种地位?福柯的研究并不声称是要揭示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这些条件决定着我们在什么范畴之内体验并思考世界和我们自身。相反,福柯的批评审视的是那些必然性的断言,目的是通过展示它们的历史偶然性来削弱它们成立的基础。 简单说来就是真理都是偶然,建构起来的,真实的世界也是一种想象。 欢迎来到福柯的疯癫世界。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