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1000个处世常识

不可不知的1000个处世常识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不可不知的1000个处世常识
    生姜
    推荐

    为什么推荐:因为是大名鼎鼎的尼采啊; 为什么一般:因为看不懂啊; 为什么不行:有啥用? 查拉图斯特拉毫不犹豫地撕开这一层层虚伪,带着他的宠物们又向着他的超人之路奔去。在他的背后拖着好多影子,其中有个影子似曾相识,那个影子回过头开口说道:至少我有超人的精神。我知道那是昧着良心说的。

  • 不可不知的1000个处世常识
    魏东东
    推荐

    22.02.16一刷。感谢钱春绮先生的神翻译。用琐罗亚斯德打败基督,就像用魔法打败魔法,是每一个想成为佛陀的尼采都逃不掉的劫啊(手动狗头)

  • 不可不知的1000个处世常识
    啦啦啦
    推荐

    超人哲学与权力意志 在尼采之前的时代里,哲学家们早已踏上追求真理的脚步。尽管真理代表着永恒的、无止尽的一面,可也因为它的完美让人引发无穷的着迷。思想开始从人们生活的表象世界中脱离,进入其完美的理性、真正的世界。在其后的时间里,这种思想浪潮还与基督教的理念发生结合,一个现实赎罪、死后幸福的价值观产生,精神追求由真理、永恒再上升到现实世界背后的另一个世界,而现实世界连同人的价值却在不断的下降。由此,尼采心中的两个最大敌人诞生:苏格拉底和基督。他在书中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告上帝已死的消息,将被哲学家们视作高高在上的真理的太阳拉下。“我必须,像你一样,下降,正如我要下去见他们的那些世人所称为的没落。”他急切地以智慧树的口吻宣告超人的到来,这是一位天才的无意识的全部爆发。 关于超人,人是应被超越的某种东西。在尼采眼中超人就像是人进化发展的下一个阶段,超人看待现在的人们就像现代人看待猿猴一样。超人不同于另一种末人,超人会不断突破、超越自我。在第一部中尼采用了三个比喻去形容超人:“我恳求你们,我的弟兄们,忠于大地吧,不要相信那些跟你们侈谈超脱尘世的希望的人!他们是调制毒药者,不管他们有意或无意;确实,人是一条不洁的河。要能容纳不洁的河流而不致污浊,人必须是大海;他就是这种闪电,他就是这种疯狂!”超人是大地、超人是大海、超人是闪电。大地意味着向下,与天对立。不再寻求虚无缥缈的来世,肯定现实生活的价值,承认人的价值。大海意味着包容,完美的灵魂是不存在的,不完美的灵魂才是真实的现实。人们不应该因为无法达到完美而忧愁、悲观,相反应该因此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生活之中。因为不完美,所以人类才有前进和上升的可能,才能拥有人类历史中最浪漫的创造力。“人和树一样,他愈求升到高处和光明,他的根愈往下扎,向黑暗,向深处,向罪恶。”痛苦无法避免,也无法消除,但可以在最大的痛苦中找寻最大的幸福,超人拥有无比强大的生命意志,是精神世界的强者。闪电意味着激情,超人不同于传统的以理性为主导的人,他是有着酒神精神的生命肯定者,以代表着强力意志的激情为内心驱动力。因此,超人是具有超越性和创造性的未来人,有着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成为超人,要经历三段变化。刚开始,精神是骆驼。骆驼背着无比沉重的包袱,并且还在往自己身上不断增添东西。精神正在经历锻炼,沉重的道德、责任、事业压在身上让精神变得不断强大。可骆驼终究是盲目的,失去创造性的动物,他不知道为什么要承受这些包袱,也不知道要如何卸下这些包袱。这时候的精神正在被高高在上的社会旧道德所束缚着,他无法去思考行为本身的意义,他需要蜕变。“精神在这里变成狮子,它要攫取自由,在它自己的沙漠里称王。它在这里寻找它的最后一个统治者:它要跟最后一个统治者、它最后的神为敌,它要跟巨龙搏斗以求胜利。”精神成为了狮子,他拥有了去巨龙搏斗的能力,巨龙身上闪耀的鳞片便是骆驼重负的象征——“你应当”。狮子拥有表达“我想要”的自由,但他只是停留在掠夺,无法将善与恶、苦与乐的意志进行自我定义。这时,精神变成了孩子,孩子是纯洁的象征、是新的开始,他能实现自我世界的完成,他是超人自我创造意志的第一步。“孩子是纯洁,是遗忘,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游戏,一个自转的车轮,一个肇始的运动,一个神圣的肯定。”精神高举着他的自由意志,充满激情的喊出:“我是....。” 关于上帝,尼采发出上帝已死的呼喊。在新的时代中上帝已经被杀死,超人将随之产生,新的道德将会取代旧的道德。在尼采眼中,人是一根绳索,在过去是其他动物与上帝之间的绳索,在现在是联结在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尼采否定外在的神,希望人所具有的神性既冲动和创造能够回归自身,因为上帝本就是人对自身神性的投影。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中,人们可以获得空前的自由,创造新的价值理念。超人拥有自我意志形成的价值观,他甚至可以进行价值反转,实现对传统价值的否定创新。超人做自己的上帝,重估一切价值。查拉图斯特拉如将成为新圣经的抒写者,指引着超人的到来。 关于永恒回归,悲观世界中的美。尼采眼中的世界是不断重复且永不停止的,历史上发生过的无数事情都将重新来过。在这样的世界观之中,人们每天都在不断追问活着的意义,而超人会说再来一次。“‘这就是——人生?’我要对死亡说,‘好吧!再来一次!’”尼采指出正是因为历史会重复无数次,人生才更值得过。因为在每一次的回归中,你所做出的选择都不是被动的,而是你乐于去做的,即使经历无数次依然会去选择的事物。不论以后科学的发展是否会证明永恒回归的思想是否真实,在尼采眼中它依旧为真,他象征着对人存在意义的肯定和超人对人生快乐的积极追求。 此外,尼采的思想中还充满了关于强力意志的学说。他在否定过去奴隶道德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忠于大地的主人道德。在尼采看来强与弱是天然存在的,强者理应统治弱者。过去基督教的平等理念是弱者的道德逻辑,强者天生为强,不应该被旧的道德所束缚。绝大多数民众拥有的是侏儒的道德,他们的生活便是维持所谓幸福现状,这是世界终结之人的处事态度。而拥有主人道德的超人拥有创造者的道德,他们有着无比充沛的生命本能,并不断发展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以自我价值支配自己,支配万物。尼采推翻了神的等级制度,却也肯定了人的等级制度。“凡具有生命者,都不断的在超越自己。而人类,你们又做了什么?”

  • 不可不知的1000个处世常识
    Nichole
    推荐

    查拉图斯特拉——生命的代言人,痛苦的代言人,循环的代言人——“上帝已经死了”,人是自己的神!

  • 不可不知的1000个处世常识
    董瑞 Daisy
    推荐

    查拉图斯特拉又下山了,因为追寻“超人”是他毕生的事业。(如果没有一定哲学基础,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难免会觉得晦涩难懂,其中象征和比喻非常之多,语言也相当优美,坚持读下去就会渐入佳境,障碍越来越少,能更好地理解尼采的哲学观点。)

  • 不可不知的1000个处世常识
    生长💎
    推荐

    如同掉进汹涌的大海里,深邃浩瀚的宇宙里,令人窒息、穿透、惊喜…交织在一起 (46%)

  • 不可不知的1000个处世常识
    高成明
    推荐

    再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神思浮游太虚幻梦中 初读本书,还是在江西求学期间,翻开一阅之后即奉若神卷,放在身侧,每天读一两篇,给自己些许灵感和启示。此书至今仍然还保留在书柜,但早已破烂不堪。 这一次自己是认真细致地读过一遍,虽然读起来仍然一如既往地晦涩拗口令人不爽,但其精神其力量其灵魂,仍能力透纸背直指内心。由于作者大师引用宗教语言和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及对话,如果不是对西方和印度宗教及哲学流派及人物熟悉的话,估计初读此书的人均有晦涩之感。 超人,是尼采心中所思所想所感的至上追求和梦想,全篇自始至终无不围绕这个意境这个主题这个中心,而展开而刻画而研判而求索而努力。作者笔下所谓的超人,是对一众凡夫俗子的理想超越,是凌驾于芸芸众生的一种态度,是从寂寂无名的人过渡到无所不能超人的一种姿态,是远远超过当下阶段的高远目标。作为飘摇无踪若有若无的那根救命稻草,作为联系当下和未来的一个桥梁,无论是过渡和毁灭,都是尼采要表达的一个人生认知过程。尘归尘、土归土,最后归结起来只是一种的入世方式和态度而已。 在尼采的理念和意识中,上帝已死,基督教所赖以遮羞的最后一布被扯了下来,这也是他对所有传统道德和宗教认知的挑战和鞭挞。在他玄幻般语言所创造出的意境中,人生不以善恶为衡量标准,强者才是生存的至上法则,弱者则是被唾弃被嘲讽被抛弃的。在他的人生辞典里面,唯有勇猛顽强才是强者的标签,唯有勇于冒险铁石心肠才是强者的标配,唯有千杯不醉敢爱敢恨才是真性情,唯有强取豪夺生杀予夺才是真男人,唯有争权夺利杀伐决断才是伟丈夫,唯有欢笑恣肆纵欲放歌才是强者。而一切的温良恭俭让、三思而后行、怯懦胆小、谦卑忍让都是弱者都是被其所抛弃的。用强弱来反趁善恶,在这里的强弱是对立而无法调和达成统一,这也为尼采个人主义增添了强烈的反理性反人道反正统的色彩。 人生而为人,在短短不到百年时光里,存在状态各有千秋。无论是时势造英雄、机缘巧合走狗屎运、成就一番惊天伟业、从而功成名就、扬名立万、彪炳史册、永垂不朽,还是寂寂一生、碌碌无为、每天为了一口吃的、蝇营狗苟、土里刨食、投机钻营、无所不用其极、苟活于世间;无论是克己复礼、严阵以待,还是叱咤风云、雷霆万钧;无论是安身立命、茕茕独立,还是贪婪无忌惮、索取无禁区,都是一生。 生命和存在的意义如何衡量,价值如何体现?是甘于沉寂做一个平凡人,还是奋起奋发奋斗成为一个无所不能不所不在的超人;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循规蹈矩做一个处处守成人人皆曰良好良善之辈,还是勇于挑战敢于创新敢闯敢干开创一番新天地人人皆曰欺世盗名之徒;在危险面前困难面前临阵退缩保得自身平安,还是勇于面对甘于奉献为了心中所愿而牺牲自我。这是尼采通过查拉图斯特拉之口,也是他在现实生活中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上帝已死,你心中的上帝还活着吗?

  • 不可不知的1000个处世常识
    Arthur林家旋
    推荐

    读书大多都是这样,囫囵吞枣第一遍,细嚼慢咽第二遍。 哲学典籍大多晦涩难懂,追求的是用最准确的语义传达最完整的思想,在追求本质,或者说诠释本质的道路上,一点点的歪曲就会从“现实到真理”成为“真理为现实”。而对逻辑标准,词语意义的严格遵守,造成的就是阅读者晕头转向,往往在精读时,在了解作者所建构的词语体系之后,才能像敲骨吸髓一样,品尝到完整的,丰富的内容。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与其他书籍都不尽相同,我愿意这么说“用比喻的翅膀飞在高空享受清新的空气”。所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初学者不会对晦涩的语言望而却步,反而是书中以一种诗意的方式,像故事一样,带着读者走完全程,就算是最浅薄的人,也可以把这本书看作一趟光怪陆离的旅程。对于求知者,他们不会错过那些最值得的思想,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之后,某个日子,恍然间,往日那些不甚在意的比喻再次浮上心头,带着这份积累与疑惑,再度第二遍。而坏处也伴随而来,带来的就是像书中所描述的城门口肮脏的猪猡那样的人,重复着书中一样的话语,但只是为了自己的偏执己见做辩护,而不是在完整的架构下准确的抓住尼采的思想。所以,辩证的来说,这是一本面向所有群体的读物,是一本不会让真正的“人”错过的好书。 整本书,不仅仅是平铺直叙的描述尼采所建构的思想。而是在描述内容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带来结构上的生长。内容与框架融洽的表达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在带着主基调“神之死”开篇,进入世人开始自己的事业,遇上不同的情况,自然而然把尼采对事物的观点表达出来。而这些观点也引出了尼采所建立的架构,从最不值得一提的动物性的“末等人”,到摆脱重压追求强力过程中的可被拯救者“人”,到在脱离束缚之后的理想之人,自由的“超人”。所传达的是那样一种对生命本身所涌动的高昂的“真”的追求。 至于本书其他的趣味,那些严苛的讽刺,奇妙的比喻,高远的理想。我想就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与理解,值得提醒的我想只是要像书中所致力描绘的一样,摆脱低劣的,片面的,顽固的道德观,以一个自我否定的姿态去准确的把握整本书。

  • 不可不知的1000个处世常识
    专心认真阅读
    推荐

    当善与恶的界限日益模糊,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当生命之轻已变得不能承受,我们该从哪里求得生存的意义?是重造崇拜偶像?还是干脆沦于虚无,一路娱乐至死?在人类刚刚步入现代世界时,德国哲人尼采就严肃地思考上述问题——而一切答案,都汇聚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哲学小说中。通过主人公查拉图斯特拉的漫游与教诲,尼采发出了先知般的宣言:在“上帝已死”的时代,人应该直面虚无,从自身创造生命的意义,最终进化为能撑起生命重担的超人!

  • 不可不知的1000个处世常识
    毛线妞。
    推荐

    原谅我的不自量力,读尼采,果然是要分步骤的。 转: 想了解尼采的哲学。千万不要先读原著!千万不要望文生义!千万不要不求甚解! 原因: 1.高度的意向化,其中以《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为最,意向化会使新手读得不知所云或把意向本身作为尼采所要表达的内容。 拿那句著名的上帝死了举例,这里的上帝指的是基督教—柏拉图主义的形而上学,怨恨、内疚以及基督教的一系列遗产。而非新手理解的简单的上帝作为基督教的神。 又比如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意象:驴子,驴子作为一种好肯定的动物,永远嘶叫着“是呀”,但驴子作为一种虚假的好肯定的动物。即它将肯定作为对现有事物的全盘接受,误解了肯定的含义,忽略了否定作为全面肯定的权力,真正肯定全部的原则是否定那些自我否定的事物。(如基督教道德、禁欲主义理想等等)如此方能不让自我否定的事物污染肯定的全体。驴子这一意像影射的是对现有事物全盘接受、伪批判的康德主义者与在所谓扬弃中进行伪转化,既定价值在否定的否定中复归的辩证法家。(驴子是他们膜拜的动物)很多人没有大概的背景了解是get不到尼采在说什么的。 (性别修辞:尼采以女性指代过:真理、以平庸的权力意志俘获超人的方式(末人的婚姻)、责怪他人的行为方式:怨恨等所以尼采并不仇视妇女,当你以为他在指责妇女时,你根本不理解他真正指代的是什么?) 2.词语的多义性,尼采从《悲剧的诞生》开始就主张词语的多义性。主张词作为一种隐喻,反对以僵死的概念理解世界的方式。认为以抽象化、逻辑化的概念理解世界必然导致形而上学的自我倾覆。所以他的某一名词,在这里是这个意思,在那里又是那个意思,对于新手来说很难把握。 3.尼采的行文方式,早期喜欢用磅礴而又一气呵成的长句。如《悲剧的诞生》,并且结构错综复杂,以文本冲突的渐隐渐显致敬瓦格纳的不协和音理论,以日神与酒神的对立仿照音乐中的对位法等。 后期则惯用短小精炼的格言体,读者捕捉到的知识往往是散乱的,零碎的。新手很难捕捉到尼采的意图,并很难对尼采的思想形成知识体系。

  • 不可不知的1000个处世常识
    星闕
    推荐

    个人拙见:世界上所有疾病的根源,是思想的病;最厉害的武器,是思想武器。这本书的价值,只有在懂得真实世界立体的时间空间格局,与个人感悟相结合,才能够读懂。从今年往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读懂《查拉图》、懂尼采。

  • 不可不知的1000个处世常识
    永泽
    推荐

    诚实来讲,自己看了五分之一就放弃了,剩下的内容草草的略过就也算是勉强读完吧。这是第一次放弃一本书,但是不要气馁,看不懂要懂得放弃,不要不懂装懂,要去找那些完全看得懂的书,这本书让我感觉到了认知差太多,相关书籍作者背景知识也差很多,但是没关系,根据自己能行的一点一点向上积累就行。 要热爱自己,热爱生活,勇敢去做,不要被他人的眼光言语所限制住,成为自己定义自己的“超人”

  • 不可不知的1000个处世常识
    鱼不可及
    推荐

    苍天已死,超人当立,重估一切价值! 世界的一切存在都是权力为了巩固权力本身而表象,是权力为了奴役弱者而存在! 那一刻终于明白: 真正的勇者,绝不会欺骗自己。 纵然生命没有意义,他也要载着这无意义的生命,载着这无处安放的灵魂,勇敢地驾船航行。 勇者的生命不需要让“意义”去替他欺骗死神,相反,他会勇敢地告诉死神,他的灵魂所在。然后静待死神追来,跟死神赛跑、捉迷藏、斗智斗勇。 那一刻开始,你发誓要做一个“超人”。 超越过去的自己,超越那些终生待在岸上徘徊的懦夫们。 后来,死神在你思想的森林中迷了路。 于是很久很久,你都无法找到对手。 终于有一天,孤独把你逼上了绝路,就像把一条河流逼下悬崖。 你的精神崩溃,散落成了瀑布。 你思考的脚步停止了,但是你的思想却长出了翅膀,变成一只飞翔的鹰。 依然在哲学的天空上,代替你追寻。 鹰飞的越来越高,越来越远,在世人的眼里,却越来越渺小。 终于,鹰也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里,它飞过海洋,飞过森林,飞过雪山,飞到了一片世人无法企及的遥远之地,最后降落到一块墓碑上。 墓碑上刻着: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 不可不知的1000个处世常识
    Teresa
    推荐

    从来没有咬文嚼字反反复复地这样读过一本书,即便如此或许也没完全参悟其中的七七八八。在脑海里停留的是“人应该是不断被克服的东西”和“永恒回归的思想”。

  • 不可不知的1000个处世常识
    旅人
    推荐

    对本书的思想把握有多种。 1.      可从尼采对 “追求彼岸/真理世界而忽略此岸世界所造成的普遍的虚无主义”出发结合尼采在书中对“精神的三段变化”的阐释来把握本书思想。 1.1.  由于对“超人”思想把握的不足,一部分人将本书视作心灵鸡汤读本,在这种把握中勇于追求自我这一想法受到鼓励。 2.      基于“永远回归”思想的把握(这种把握势必会造成高人的产生)。 3.      在完全掌握尼采对“超人”思想,“永远回归”思想和“上帝已死”思想后,融会贯通的把握。 注:1.这里之所以没有提到“权力意志”和“重估一切价值”是因为在我看来这两者是“超人”思想的子集。 2.之所以将心灵鸡汤区别于思想把握是因为我个人认为心灵鸡汤是思想对个人的同情,一旦陷入其中便会成为尼采所说的高人。 我选择第三种来把握本书的思想,若有理解不当欢迎讨论。 “高出人类和时间6000英尺”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作品的基本构想是永远回归思想” 1881年八月的一天,当时的尼采在湖边散步时突然有了一个名叫“永远回归”的构想,他立刻掏出纸笔记了下来,在最后他加上了这句”高出人类和时间6000英尺“。 当精神回到起点时它已经在过程中有了新的觉悟。 在了解本书思想之前需对尼采对精神的三段变化进行了解。分别对应着骆驼,狮子和孩子。 精神的第一段变化开始于精神自愿的负重(通过他律来对自我进行批判和反思)。第二段变化开始于精神有了追求自由的想法(即“重估一切价值”),于是它变成了狮子。第三段变化发生于追求到自由的狮子决定“创造新的价值”,于是它变成了孩子。   首先,尼采是反对形而上学(主要反对苏格拉底/柏拉图式认为现实与真理是一种映射关系)和宗教(主要反对他律和宗教提供的对彼岸的追求)的,因为他认为这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同时会造就现实的无意义(虚无主义)。 然而无论是在这种形而上学下还是这种宗教下,现实的一切都是必然的,有规律的。只将人的目光转向现实追求是不够的,因为这时的人们的精神还被他律所统治着(即精神的第一种变化),在有了追求自由的想法(“重估一切价值”)后精神便进入了第二种变化。在经过与名为“他律”的巨龙的战斗后,狮子赢得了自由但也发现现实是被偶然性及其带来的无意义统治着,需要给偶然事件赋予积极意义才能够打破这种无意义统治。但狮子的力量来源于对自由的渴望而并非对创造的渴望。因此精神完成了它的最后一次变化。 然而这时的精神还并非是尼采所说的“超人”。“超人”则诞生于对“永恒回归”这一构想的把握。 (以下内容包含鸡汤,反感者慎入)。 关于“永远回归”这个构想,尼采在本书中并未过多论述(第四章有很多,但对理解并没有什么帮助),所以在这我引用了他在《快乐的科学》中的一段。  最大的重负——假如恶魔在某日或某夜偷偷潜入你最寂寞的孤独之中,并对你说:“你现在与过去的人生,就是你必须再次度过的人生,就是你必须无数次度过的人生,其中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但在你人生中的一切痛苦,一切欢乐,一切大大小小、无法言说的事物,都必定会以相同的顺序回到你身上——甚至包括树丛间的这只蜘蛛与这缕月光,甚至包括这一瞬间与我自己。存在的永恒沙漏一次又一次地上下颠倒,而随之一起运动的你,无非是一粒微尘!” 你是否会倒下,并且咬牙切齿地诅咒说出这些话的恶魔呢?或者,你一度经历过一个非常的瞬间,那当儿,你也许会回答他:‘你真是一个神,我从未听过如此神圣的道理!’如果这个思想控制了你,它就会改变你,也许会把你碾碎。对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希望再来一次,并且再来无数次吗?’这个问题作为最大的重负压在你的行动之上。或者,你又如何能善待自己和生活,不再要求比这种最后的永恒确认和保证更多的东西了呢?——”《快乐的科学》 在这种无限的轮回下,精神赋予偶然事件的积极意义全部崩坏,甚至它还给你提供了另一种选择的可能,这是精神所面对的最大的虚无主义(设想时间沙漏的每一次上下颠倒一次,你就要经历一次同样的人生)。 这时只有当自我再一次说出“是我要它如此的”时,权力意志的光照在自我之上,使其变为了超人。这时,人感受到了最大的幸福。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