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18版(翻译版)

经济学:第18版(翻译版)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经济学:第18版(翻译版)
    JaneFch
    推荐

    和很多人一样,我是把这本王安石传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联系在一起阅读的。欣赏王安石的实干和文采,也因为梁启超的诸多考证而对宋史多打了一些感性认识上的标签。 看到一篇内容挺丰富的书评说,因为历史上对于王安石的评价不高,所以梁需要花很多力气去考证文献辩驳谬论从而为其正名。读罢全书,确实也是这种感觉。 我觉得想突显一个人,这种以辩驳为主的方式总是给人言辞偏颇的感觉,就好比是在袒护自己人一样,反倒惹人疑异。例如,读到学术成就的时候,就觉得想看一些王安石本身的著作观点,但是却依旧只是看到考异和反驳,实在是很失望。 既然是立传,为什么不去更多地讲他的故事和他的作品,更多地去展现他好的品质?至于辩驳之辞,个人认为一章足矣,真的不需如此这般多费唇舌。

  • 经济学:第18版(翻译版)
    许琴琴
    推荐

    梁启超与王安石同为变法者,难免有惺惺相惜之意,王安石变法的初衷肯定是为国为民,但是变法导致民不聊生也是事实,梁启超一味的为王安石平反,言辞有失偏颇。故人已去,逝者如斯。不论变法结果如何,王安石都是一位值得后世尊敬的政治家,文学家。

  • 经济学:第18版(翻译版)
    monica
    推荐

    梁启超对王安石评价极高:“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掣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改革也。”  王安石,大才也,目光远大、思想超前。中国历史上文人很多,政客也很多,但同时懂得金融、经济的,就凤毛麟角了。

  • 经济学:第18版(翻译版)
    Luke
    推荐

    梁启超的这本王安石传,不太像传记。更多的是在为王安石平反,纠正自宋来,人们对王安石的误解。列举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还原了一个较真实的王安石。读完后,感觉相较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更为真实可信。我们本就离那个年代久远,再加上野史流传,正史欲盖弥彰,令我们更加看不清真相。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得靠多读书,才能慢慢辨别清楚。

  • 经济学:第18版(翻译版)
    程伟
    推荐

    以前念书的时候,从历史教科书中知道北宋的王安石变法,但是了解不多… 或许因为梁翁是戊戌变法的主要倡导者,所以惺惺相惜,故而能不厌其烦地详细考证和介绍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来龙去脉,让今天我们能一睹王安石王文公的全貌… 以前知道,在立德、立言、立功三方面,王守仁王阳明王文成公和曾国藩曾文正公堪称典范,现在才知道,王安石王文公更早更典范… 而宋神宗和王安石君臣关系也堪称典范… 梁启超先生的这本传记,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砸缸救友的司马光先生,除了主持编撰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一丰功伟绩的同时,客观上对中国,特别是宋朝的兴衰成败,也有那么非正能量的一面… 梁启超先生这本书也让我们明白,作为二十四史之一的《宋史》还有不为人知的不靠谱的一面… 第一次粗略浏览完梁启超先生这本经典传记,认识不多,有待以后闲暇时仔细阅读慢慢体会…

  • 经济学:第18版(翻译版)
    张学友长春分友
    推荐

    这本书不应该称为传,更应该叫王安石变法诸详记。说实话,读了开头我是想弃之不尽的,因为有些观点实在是太片面,而且太偏激。但我坚持读下去的缘由还在于我对王相公的尊崇,想着既是给他翻供,且耐下心来读下去吧。其中再联想起梁先生写此书时的处境,也多了几份理解,此时正是其变法失败,流居海外,心系立宪之事业之时,他的赤子之心,迫切之情可以想见,更可以理解。 言归正传,此书去宋史之鄙秽,翻阅诸多资料来打破污蔑王安石的诸多谣言,不可不称其为有理有据。但他借给王安石平反的机会伸张变法主张,很多主观意识还是较为片面和局限,甚至过高的塑造王安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圣人形象,反倒有些过犹不及了。他针对宋立国之处的政策,以及对朝堂之党争问题的看待过于局限,甚至显得幼稚,读起来简直有愤青之观感,读过之后不由得时刻提醒自己时刻要记得辩证地看待问题,绝不能放弃思考,随波逐流。 至于其中着重引用苏东坡的一些错误认识及言论的资料,引起两者对比的做法。我想不能规避有和林语堂叫板的嫌疑。而这两位用以对比的人物本身无论从道德学问上,还是气度胸怀上都是无可指摘的,其二人本身也是惺惺相惜,所争议的也只是政念不和,属于君子之争。但不可不提的是,在宏大的大历史观角度来讲,不应该用苏东坡去比王安石,因为没有可比性。我觉得苏轼的定位是文学家兼政治家,他华丽秀美,俊逸脱尘,是当时士大夫阶级的完美诠释者,他的诸多优点都很明显,就摆在明面上,可也仅限于此了。但王安石是政治家兼文学家,而且还是个品性端正的君子政治家,他胸中蕴藏着的锦绣巍峨,何等气象啊?那般境界早已超过了普通士大夫的眼界和认知,万千黎民之疾苦,他不仅装在心里更有实际行动,实在是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大才。而且他不慕虚名,务求实效的风格也远超当时的诸多士大夫,实在是因为心中有了绝顶的大志向,才无暇顾及外界的蝇营狗苟,也不屑于争辩,更不在乎那些流言蜚语。与当时安逸度日,花间樽前的传统文人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所以从比较全面的历史定位来讲,此二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再说其文章,王安石的散文写的是极好的,清瘦俊逸,言简意赅,梁先生说其最得韩愈真传我是赞同的。而他的诗写得也极有意境,隐隐然有比肩唐诗之气韵的感觉,返璞归真,幽妙自然,他的绝句和律诗都很有境界,可能唯独差的就是词了…… 总之宋朝诸多相公,不乏贤良方正,多谋善治者,但沧海横流,大浪淘沙之下,最令我倾佩的,还要属王安石了!

  • 经济学:第18版(翻译版)
    漫漫
    推荐

    茫茫历史长河,有多少被扭曲的人和事,感谢梁先生有理有据的评述,告诉我们一个灵魂高洁的变法英雄王安石。

  • 经济学:第18版(翻译版)
    Indium
    推荐

    第一次教游褒禅山记的时候,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我甚至把王安石的生平按照自己的思路整理一遍,发现王安石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人。理解了王安石的生平才能够理解为什么他会说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梁启超专门为王安石写传记,看似传记,其实是将王安石的生平资料和他人对王安石的评价的史实资料一一整理一遍编成这么一部辩词。从王安石的文学、家庭、交友以及他做的措施的利与弊这几个方面来为王安石洗刷诬陷罪名。梁启超为王安石打抱不平固然是好的,毕竟争议从来就是历史人物所特有的属性,但是从一开始这部传记给我一种浓浓的情感,也许是梁启超感同身受的原因,使得字里行间充满着居高临下的正义,却忘了评价一个人需要一分为二。如果不少一点愤怒,更多一点宽容和理性,就更好了。 王安石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所做的事情都要交给历史来评价。其实他跟鲁连仲有点像,有才能能为国家做点实事,等到功成便身退山林中。我想王安石也是这般如此,可惜用人不当让他功不成身也陷在被人讽刺和嘲弄的漩涡中。好不容易身也退了,心倒还牵挂着功不成。王安石如果能遇到一位斩钉截铁的君主就好了,也不至于被骂得这么难听。

  • 经济学:第18版(翻译版)
    yzy
    推荐

    非常佩服梁启超先生的客观精神,为王安石洗冤的话论据详实,但又不避讳变法的一些弊端,如青苗法日后带来的弊端和保马法的不科学性。 王安石从道德品质来说,几乎是无可挑剔的完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脚踏实地,据理力争。 变法的内容除了弥补国家多年赤字外,设身处地地为普通大众着想;但这种均富的思想触犯太多人的利益,使他变成那个时代孤独的逆行者,且日后遭受了太多诽谤和非议,甚至连靖康之耻都让他背锅,不得不为他心疼。 隔着纸张能嗅到司马光腐儒臭味,只有摇唇鼓舌,讥讽变法,而胸中实无一策。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占据了当时朝堂上的大多数,这种守成做派自然能少犯错,给自己留下好名声。最让人可气的是,王安石退隐之后,司马光无脑废除了好的坏的所有新法,让变法已有的代价与成果付之东流。 理论上好的法度实践上未必好,宋神宗虽然明里暗里支持王安石,但给他的时间太短了,霸道程度也难以压制住守成派。如果给王安石更好的改革环境,宋神宗和王安石活久一点,新法可能会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逐渐展现出生命力。 最后写一首诗献给这位伟大的 人: 束发著经修德身,幸遇神宗法卫鞅。 青苗富民充黍稷,保甲养兵战河煌。 曲突徙薪却为彼,数年饮冰血未凉。 殿陛寒鸦空食禄,啼谤鸾凤扶摇上。

  • 经济学:第18版(翻译版)
    森林
    推荐

    梁启超戊戌变法失败后,隐居时写了这本书(这个背景介绍很重要,圈起来要考的!)。帮被吐槽多年的老王翻案、平反。他说:“老王是周公之后唯一的完人,不要听信他人胡说八道,你们要善待他!”   这跟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毫不掩饰的嘲讽贬损形成鲜明对比。两人的立场固然不同,然而偏见之深之顽固亦可见一斑。 ​ 🐴 🐴 🐴 🐴 🐴 🐴 🐴 🐴

  • 经济学:第18版(翻译版)
    梦中灵犀
    推荐

    王安石想以一人之力挽大厦之将倾,难矣。进行改革一定要为某个阶层带来明显的利益,要找到大范围的坚定支持者。王安石的变法是自上而下的,又没有绝对的威望和权力摆平士族阶级,变法失败不可避免。但他拥有远超同辈的远见和洞察力,他的目光跳出时光长河看到了几百年后的未来。中国有幸,产生过如此光焰万丈的人,与有荣焉。

  • 经济学:第18版(翻译版)
    跨界松鼠
    推荐

    看了之后一肚子负能量。不过因为苏轼名气太大,他就被骂得多。读这本书可以重新客观认识一个伟人王安石。

  • 经济学:第18版(翻译版)
    宝二爷
    推荐

    对比林语堂所著《东坡传》当中对于东坡的溢美之词和对王安石的一位的诋毁,这本《王安石》是用史家的笔法,旁征博引,运用大量的史料,为王安石正名!王安石在政治的作为已经超过了他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这本书有助于了解真正的王安石大有帮助。

  • 经济学:第18版(翻译版)
    文学界的贾贵
    推荐

    这个版本看久了感觉有点奇怪,有不轻的翻译腔,但是胜在有后人对史实的校正和补充,有能力的话还是看原版比较好。

  • 经济学:第18版(翻译版)
    不良人
    推荐

    可以看出任公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心急如焚,他为荆公的辩驳,之急切、之愤怒、之痛心疾首、之心有不甘,体现在言辞章句里。这是为荆公不值不忿,也是为国之良人有为之士呐喊。 不得不说,荆公意识超前,很多制度领先于时代,所以一批历史上的贤人因着祖宗之法不可变,阻挠与破坏。想要全面了解一个人,需要不同的事件、观点、侧面来丰富。看历史,在各种阴差阳错的偶然里扼腕叹息。或许,有些路是必须走的,太早,少了阵痛,则在文化优势的掩盖下,看不到弊端与盲点。 朋党之争,令人咋舌。污名化、构陷似乎一直伴随着历史,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刚直与耿介,务实与发展,在祖宗成法与因循守旧里遍体鳞伤,那退隐、那无奈,背负千年骂名。唏嘘感慨,苦涩摇头。 或许因为近期一些事,加之个人心绪影响,总有点灰心沮丧,在历史细沙的磨砺里,原本宿命的平静看待,现在却愤怒与气闷。为什么要在不对的规则规训自己行为?而,不是冲破那捆缚,不是不破不立吗?我依旧胆小且怂,如此便如此吧,苦涩的、不甘的、怂的行走与呼吸。 PS:荆公文言文章及诗作放弃阅读,读不懂,就不要亵渎了。这也是为什么只能读这本翻译书而不是任公书的原因。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