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悟水浒中的领导力

水平:悟水浒中的领导力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水平:悟水浒中的领导力
    Nancy
    推荐

    读完艾略特·阿伦森的自传《绝非偶然》,是想跟随一位心理学大师探究人是否真的有命中注定,从而解答《教父》“一个人只有一种命运”留下的疑惑。正如阿伦森说自己很想知道,人生有多少是由运气,即偶然的机遇决定的?有多少是由遗传决定的?又有多少是我们自己把握机会获得的?然而,绝非偶然。

  • 水平:悟水浒中的领导力
    太陽
    推荐

    「.....那也是我以前最喜欢的一段。但你知道吗?坐过几次过山车后,我突然醒悟,我之所以没法享受其余的路程,是因为我只等待那一时刻的到来。于是我跟自己开了个玩笑,假设自己最喜欢开始冲下陡坡的那一刹那。于是发现我总是在等待那一时刻的来临,而忽略了其他路程的美妙。我又往后退一段,假设自己最喜欢爬坡那一段……终于,我发现选择最喜欢的一段其实是很愚蠢的,因为每一段都是过山车行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上下起伏,爬上去、落下来,缓缓地转弯,又骤然扭转,这些都是过山车行驶中的一部分。”」人生也如同過山車,每一階段都是不可或缺的環節,而造就出獨一無二的你也絕非偶然...

  • 水平:悟水浒中的领导力
    沧州明庭。
    推荐

    阅读此书能感受一位学术大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心灵和不凡的人生经历,悟出隽永深邃的人生哲理。 我已经坐了78年过山车,每一段经历我都喜欢。有时骤然坠落,比如失明和有所失时;有时欢欣鼓舞,比如获得重要的科学发现时。如果非要我选择最喜欢的一段,我会说:此时此刻。

  • 水平:悟水浒中的领导力
    绿荷写夏
    推荐

    《绝非偶然》是心理学大师埃利奥特.阿伦森的自传,他是在世的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今年80岁。在美国心理协会一百多年的历史上,阿伦森是唯一一位获得教学、科研和写作三项最高奖项的学者(杰出研究者、杰出教学奖、接触著作奖)。他著作众多,尤其《社会性动物》在全球销量逾千万(很惭愧我还没读,必须安排上);他的经典科研项目涉及认知失调、人际吸引等多个领域;在实践中,他针对学校的种族偏见和历史上的隔离政策,带领设计出拼图式合作学习法,有效减少偏见,推进校园中的种族融合。阿伦森的研究内容并非是不接地气的象牙塔研究,而是关注社会、设计基于现实、结论却远超常识。他的作品包括教材也通俗又好读,让人不忍释卷。 阿伦森是名师出高徒的绝佳例子,他本科的导师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硕士导师是麦克莱兰(三种需要理论),博士导师是费斯汀格(社会比较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在20世纪100位最杰出心理学家的排行榜上,此三者都位列前15名。在杰出专家的严格指导下,他最后的成绩也不亚于前者们,其研究是经典社会心理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一切看似幸运的经历和辉煌成就是如何形成的呢? “绝非偶然”这本题目有悬念的书,正是他在传记中给出我们的答案,。 与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悲惨童年阴影和成长经历传记迥异,他的经历是普通人的正常经历。阿伦森在本书中以轻松愉悦的调性描述了他在平凡普通的童年和少年岁月中,经由亦师亦友的兄长引导,并紧随时代背景,听从内心召唤,与时俱进的求学、研究和生活。因此他的经历,可以让吾等普通人更好地反思并汲取经验,从大师对个人机遇的把握和积极的人生信仰里,好好想想自己的人生。 简而言之,阿伦森出生于贫穷而缺乏良好教养的家庭、有着备受歧视的犹太人身份、性格内向、资质平庸,这一切曾让他无比自卑。在名师的指引和自己的领悟下,他找到了毕生热爱的视野——社会心理学,并坚信社会心理学理论可以与社会现实紧密关联,可以解决很多社会问题。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代际群体、文化、理念以及政策方针如何浸润个体并影响其行动的学科。 阿伦森生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家庭贫困,缺衣少穿。年少时他害羞腼腆,觉得自己很笨,所以讨厌上学。父亲不善表达,母亲因生活所累而经常抱怨,他像许许多多儿童一样,都生活在父母争吵和矛盾的悲哀循环中。成年以后他回想,“缺乏沟通”就会造成如此的局面。他的哥哥贾森虽然经历雷同,但因为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而备受关注,成绩优秀并且开朗乐观。他的父亲在他17岁时去世前,对他的前途备感忧虑。但兄长贾森却从没有因为他人对阿伦森的消极看法而改变自己爱的倾注,总是告诉他快乐最重要,但也不能过于自恋,自嘲很有趣,幽默无处不在。贾森是他的保护者,也是他的榜样,更弥补了他与父亲的隔阂。 他的家庭是该贫民区唯一的犹太家庭,所以备受仇视。信奉天主教的邻居们都很不友善。犹太家庭的孩子,可能因为教养方式的问题,都很早熟有自我驱动的潜意识。所以他们在一般的孩子只懂得玩耍打闹时,就会对生活中的现象有一些幼稚但不乏深刻的反思,这些反思也许会追随他们一生,或成为取得积极成就的良性动力,或成为作恶和报复的黑暗动力。比如他经常被一群同龄的天主教孩子打得头破血流后独自擦拭伤口时困惑,困惑于人们为什么可以对另一些人们如此粗暴和冷酷;也会在儿童乐园工作时仔细观察小丑跳水演员并自己练习,明白了即兴发挥和应变能力的背后要倾注无数心血和深思熟虑,才能换得潇洒和滑稽。 在贾森的一再坚持下,他高中毕业后考上布兰迪斯大学,并依然得到兄长的不断督促。他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而成绩优秀,并学会了批判性思考和质疑未经证实的论断,对某些政治观点和他人的主张都不能不加鉴别地接受,这样才有可能突破自我认知局限。 马斯洛是阿伦森的第一位有影响力的专业导师。 在行为主义学派和精神分析学派占据心理学两大阵营很长一段时间之后,马斯洛开创性地发展处第三种学派的研究时间,从人文主义和哲学视角研究人的本性和动机,主张心理学家观察和访问健康而成熟的人,了解其如何应对挑战面对困境还有情感和思维。虽然其理论不够明确,无法验证,但仍然有较大的影响力,因其相信人们拥有成长、学习和改善自我的潜力。 阿伦森遇到了自己知心爱人,一个可以弥补原生家庭不足的好伴侣薇拉,开始组建家庭生儿育女,在经济的窘迫中依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对未来的憧憬,并为之做出明智决定。此时他也选择跟随麦克莱兰(其主要理论是成就动机理论)读硕士。麦克莱兰开发了一项很高的测量技术,以衡量一个人成就动机的高低,结论是成就动机分数比智商更适合作为学生能否取得学业成功的预测。阿伦森帮忙把非语言测量方法和标准化语言测量方法结合,领悟到如果只选择能够证实自己假设的案例,就永远无法验证假设的真伪,他还从古尔维奇那里认识到用逻辑和证据挑战根深蒂固观念的重要性,并学会从日常生活、文学、哲学、电影和新闻中累积授课素材。 博士时,他忍着传说中的专横霸道和尖酸讽刺,选择了怪才心理学家费斯汀格作为导师。完善并发展“认知失调”理论,这个理论的完善和延伸也被后来的主流观点认为是阿伦森的最大成就。该理论孕育着许多可以证实的观点,其中一些影响深远,“人如果经历千辛万苦才赢得某物,就会更加珍视它”,“我千辛万苦加入这个群体却发现这个群体和成员都很无聊,为减轻心理失调,大多数人会侧重其好的一面,故意忽视坏的一面”。阿伦森致力于发现人类行为的规律,将其提炼成可被验证的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关键部分。他与伙伴们设计一种称为“高影响实验”的方法,把被试引入逼真情景,确保其反应与在日常环境无区别。费斯汀格教会阿伦森树立创新理念,将科学家从过分依赖人格变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也不再仅以个性解释其行为,而是直接弄清楚什么因素引起了人们的某种行为。这些因素,是被实验者人为创造的。高影响实验要想办法让被试置身于一个前后连贯、引人入胜而有真实可信的预设情境中,以演技创造情境,其过程基本是:形成观点——设计程序——撰写剧本——彩排和训练助手——正式实验——向被试坦诚真实意图(诚恳和谦卑的)——分析数据并撰写论文。 最终,他将失调理论从有关态度的理论转变成有关自我的理论。当自我概念里的某个要素受到威胁,认知失调理论就会得出最清楚无误的预测。通常是个人行为与自我概念不相协调。比如“我是一个诚实而有道德心的人”和“我说了谎”,还有满口自我标榜及对他人的道德要求和自己贪婪无耻的真实行为之间的失调。人类为了让自己好受一些,总有无数美化的方式来劝说自己。 博士毕业后他首先到哈佛工作,虽然成绩斐然,但因为哈佛的官僚主义盛行使他难以改变自我认知。在哈佛,高影响实验的实验伦理也受到质疑,但毋容置疑的是,“在大多数假设的情境下,我们不知道自己会如何行动;按某种方式行动后,我们也不知自己为何会这样做。”因为直接提问很难让人发觉那些隐性的,难以表达的东西。比如斯坦利.米尔格兰姆进行的著名的关于服从权威的“电击实验”,是社会心理学最重要也最受争议的一个实验。实验中,竟然有三分之二的被试一直将电机实验实施到最高强度,只因为实验组织者告诉他们根据实验要求必须坚持,清楚地表明高影响实验的说服力。但与当时的专家和大家想象和抨击的不同,在实验结束后,被试都认为没有遭到任何伤害,甚至觉得这是珍贵的一课。 在明尼苏达大学,阿伦森如鱼得水,与同事们一起完成了众多知名心理实验,比如“个人吸引力研究”,还主编了《社会心理学手册》,并与学生一起撰写了其中研究建构高影响实验基本要素的那一章,他们将概念性变量转化成可操作的实证步骤,继而测量实验者的干预效果,除了运用量表和询问,还需运用观察以研究行为。实验结束还需要与被试坦诚布公的聊天,即为何要采取欺骗手段,希望通过这手段了解人性的什么特点,以消弭心理实验造成的影响。该书惠及社会心理学研究生长达50年,多次再版,成为作者对心理学界最久远的贡献之一。 在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根据当时的教育现象,阿伦森设计了拼图教室的方法以重建教室里的动态关系,将不同种族孩子之间的竞争关系转变成合作关系,在偏见的消除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这段时间他也出版了他最著名的一本书《社会性动物》。 之后他曾在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因为与女学生关系融洽而受到过自由主义派学生的人身攻击。即使谣言和诽谤最后被证明是子虚乌有,也有很强的生命力。讽刺的是他多年前曾为种族融合的教育方式而遭到保守派的威胁和骚扰,而多年后他又因为邀请了一个认为人种对智商有影响的学者来研究而遭到自由派学生的攻击和威胁。他对此事件的回应却让学生们明白,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强化我们的信仰,也包括聆听和讨论诸多严肃学者的各种观点,其中有很多我们可能并不赞同也觉得被冒犯。 很多时候,心理学得出的结论,在很多人看来似乎都是常识,理所当然的现象与因果。但那种为了验证常识而设置严谨实验并论证的过程,演绎论证的小范围实验既有趣,又能训练人的思维更加缜密和具有逻辑性。发展至今,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具优势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并且可以被证实或证伪。 在回顾少年并不愉快并且毫无存在感的成长经历过程中,阿伦森总是能把一件事的缘由写得透彻,每一件事每一种情绪,都了然于胸,这就是心理学家用文学来表达的魔力,让这部自传既是回忆,也是反省。更难得的是,他会在他的回忆描述中穿插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名词解释,他用亲身经历来诠释各种现象和归因,把经典概念通讲一遍。比如他在与哥哥的比较中切入“社会比较理论”的解读;他在上大学时在新环境里按自己的意愿塑造自我,而不用顾忌以往亲友们评价造成的“自我实现预言”;比如政治论点中的“偏见“,即对特定团体或人持有的敌意或负面态度等。后人有评价,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和阿伦森的拓展性研究在社会心理学的地位堪比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电磁学在物理学的地位。“认知失调”是说我吗对自身有一种自我认知,当行为和想法与自我认知不一致时,就会出现失调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忍受痛苦,要么调节自身行为与自我认知融合,而这个过程就是自我说服,这种自我说服要比他人的说服和激励与偏见对人的影响更强烈而持久。 作者始终坚持认为,每个人都需要依次明白两件事:第一、我将何去何从?第二、我将与谁同行?风趣文笔的字里行间,还可以看出难舍的亲情是阿伦森人生奋斗的源泉,他遗憾于父亲的早逝和沟通不足带来的缺失,而贾森与他的关系更为紧密并对他一直都充满信心。当这位导师也英年早逝之后,阿伦森对其的浓浓思念读来让人动容,伤怀和难忘,“人生苦短,前途未卜,别把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和乏味无趣的事情上。”同很多心理学大师一样,他选择与原生家庭的缺陷和解,而非埋怨和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传统的心理学观点强调遗传或儿时经历的影响,而社会心理学试图弄清楚其他因素对你的影响,所以潜心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阿伦森用新的视角看问题,减轻了常人会有的冲动———“将今昔的感受混为一谈!”(划重点!)社会心理学融入阿伦森的人生,加深了他对周围的理解,包括自己、家庭和时代。 这是一本有关改变的书,不仅讲述了一个男人的人生历程,也是社会心理学历史和发展的记载。 它不仅描述了个体改变命运的故事,也叙述了社会心理学的改变之路,这是一门研究个人的改变及人们如何适应社会的巨大变迁。书中时常出现的,都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其实验、理论与著作。更多的,是一种关于自我的信念,笃信改变和自我完善的力量,人们能够克服根深蒂固的偏见,现实并非一成不变。这一句话,送给我自己,也送给你。 愿你我都像阿伦森教授一样,永远有所准备,抽到什么牌都能够打出漂亮的棋局。 愿机遇,永远与你我同在。

  • 水平:悟水浒中的领导力
    推荐

    如果你对社会心理学感兴趣,建议你先看《绝非偶然》。推荐理由至少有三 1 首先,这是一本「把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社会心理学知名理论联系在一起」的书。也就是说,阿伦森在用自己毕生钻研的理论分析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 2 其次,作为一本失明后的口述传记,阿伦森把那些晦涩的心理学理论表达得如此清晰,让读者如同亲临其讲课现场。 3 最后,在这本书里,你还可以从一个顶级社会心理学家的视角,学到那些经典的社会心理学实验都是如何从无到有构思出来的。 “当初是怀揣着并不高远的目标写作此书,仅仅打算将其当做赠予孙辈的一份礼物。小孩子们很难想象他们白发苍苍的爷爷也曾年轻过,更没法想象安详如圣哲般的爷爷也经历过焦躁不安和失败的人生。我想让孙儿们明白,爷爷并不是生来就是这么老的。” ——阿伦森 读完《绝非偶然》,我真是太喜欢阿伦森这个幽默睿智的老头了。所以毫不犹豫买了他编写的《社会心理学》教材,而不是市面名气最大的戴维·迈尔斯写的那一版。 以下是《绝非偶然》中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汇总,分享给大家。 1 自我服务偏见 Self-serving bias 将失败和不好的事情归因于外部环境,将成功和好的事情归因于自己,如个人的性格及特质。 2 社会比较理论 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当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时,人们往往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衡量自己的观点和能力。社会比较又分为上行的社会比较和下行的社会比较。前者是指将自己与某种能力或特点比自己出色的人进行比较,后者即将自己与比自己差的人相比较。 3 自我合理化 Self-Justification 人们为维护自尊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每个人都有维护良好的自我感觉的心理需要,当人们做出负面的行为时,往往会为其行为寻找理由,确保能够从正面看待自己。 4 自我实现预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最初持有的某种错误的期望引发某些行为,最终使期望变成现实的现象。例如人们相信某银行即将倒闭,纷纷排队提款,于是他们错误的直觉便创造出银行倒闭的事实。(自我实现预言也可以是那些给自己带来正向或中性的期望) 5 偏见 Prejudice 对特定团体的人所持有的敌意或负面的态度,只因为他们属于那个团体。严格来讲,偏见有正面和负面两种,但社会心理学家通常用它解释对别人的负面态度。 6 自我价值实现 Self-Actualization 当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自尊被满足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是人们充分发挥潜力的动力。 7 成就动机 Achievement Motive 一种对获得显著成就、掌握技能或迅速达到高标准的欲望。成就动机高的人往往愿意追求高难度的目标,并且愿意把大量时间花在他们追求的目标上。 8 角色 Role 处于特定社会位置的人被期望表现出的行为,例如作为一名教师或父亲应该达到的一系列要求。角色理论认为,社会生活就像一部舞台剧,每个人都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 9 认知失调 Cognitive Dissonance 由于持有两个或多个不一致的认知而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觉,以及因为做了一件与自己正面的自我概念不符的行为而产生的不舒服感觉。 失调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合理化解释诸事的理论:人们如何对所处环境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解释,并消除认知上的差异,从而过上(至少他们心目中认为)理性和有意义的生活。 有关自我的信仰是人们所持有的最重要的认知,于是当我们的行为或态度与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不一致时,就会产生最痛苦的心理失调,因此最有可能引发行为的改变。而且,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和中心性使人们抗拒改变自我概念。因此我这样来表述自我一致:心理失调的存在,促使我们通过改变态度和随后的行为来维持我们的自我概念。 10 社会影响 Social Influence 人们影响他人的各种方式,包括因他人的观点、行动,或仅仅只是他人在场而导致的态度、信念、情感和行为的变化。 11 社会酬赏 Social Rewards 诸如表扬、积极的关注、实在的报酬、荣誉和感激之心等,可以从他人那里得到的好处。 12 从众 Conformity 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从众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比如因外在力量而表现出的从众行为叫做顺从(内心并不认同),而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从众行为叫做接纳。 13 自我说服 Self-Persuasion 说服自己接受某种信念,是自我合理化造成的一种长期的态度改变。自我说服比直接的说服更具有持久性,因为自我说服在个体内部发生,而不是源于外部的劝诱或压力。 14 服从 Obedience 处于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的权力较低者听从权力较高者的命令,例如权威会强迫公众服从。(有关服从理论,最著名的实验是米尔格拉姆电击系列实验) 15 歧视 Discrimination 仅仅因为一个人是某个团体的成员,就对其做出不公正的、负面的或有害的行为。歧视行为往往源于偏见,但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是制度上的歧视,即使在没有偏见意图的时候也如此。 16 刻板印象 Stereotype 将某个群体概括化,即将同样的特征分派到该群体所有成员,而不管成员之间实际上的差异。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因为新信息的出现而发生改变。 通往自我实现的旅途没有尽头,没有人能达到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你只需要确保自己走在正确的路上。

  • 水平:悟水浒中的领导力
    李玲Aileen
    推荐

    埃里奥特是美国唯一获得三大杰出教学奖、杰出实验奖和杰出著作奖,健在的著名心理学家。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可以说喜忧参半。他儿时家境清寒、性格腼腆,在犹太人被屠杀的岁月里遭受到其他孩子们的种族歧视。大学里一度因为取消助学金而有一个学期只能像流浪汉一样各处找睡觉的地方。 父母关系很差,从小生长在争吵的环境中,然而他有一个虽然三十多岁早逝的哥哥带他出道,少年时为他争取打工的机会,让他体验到在游乐场上颠覆自己的腼腆成为侃侃而谈成功招揽生意的话筒男。大学时教育他用心读书,教会了他即使手里拿到一手烂牌也要抱有打好它的勇气。教会了他人生就像过山车,每一步都是最好的,最喜欢的是当下的那一刻。这样的习得让他受益终生,尤其是晚年失去视力时,他一直以此指导自己平静的心态接纳这些变化关注自己可以做的刻意忽略自己无法做的。 大学里他幸运的找到了爱侣,很年轻就成为4个孩子的父亲,并且与妻子相伴终生。 他的老师都是名师,他教学的学校都是名校,虽然也曾受到欺凌,但都能重新找到出路。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埃利奥特的精彩和激情,也教会了我面对挫折应有的勇气和态度,同时还学习到了认知失调等经典社会心理学理论和验证。它值得我收藏并日后不时品评,相信我每次都会有不同的看见和收获。

  • 水平:悟水浒中的领导力
    暖心小太阳
    推荐

    有些经历真的挺感同身受的,因为我也曾是一个腼腆,容易害羞的人,感谢不完美的自己,让我更有勇气去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 水平:悟水浒中的领导力
    陈凡
    推荐

    《绝非偶然》作者 艾略特·阿伦森 (Elliot Aronson)(1932年1月9日) 何伦森,当代最杰出的社会心理学家,美国院士。美国心理协会120年历史上唯一获得所有三项大奖的心理学家:杰出研究奖、杰出教学奖和杰出著作奖。求学期间,他师从马斯洛(本科学习)、麦克莱兰(硕士学习)和费斯廷格(博士学习)三位大师级导师。在认知失调、个人吸引力等多个领域取得影响整个心理学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他还著有《社会性动物》被誉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至到晚年双目失明,依然坚持着他所热爱的社会心理学事业。本书是阿伦森的自传,文字表达简洁但内容丰满,读起来轻松、流畅、舒适。 阿伦森的原生家庭不富裕,因犹太人身份,小时候常受歧视,性格腼腆。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家庭经济遭变故,父母之间争吵成为常态。17岁时父亲死于癌症。唯有其哥哥贾森对他影响很大,并因哥哥坚持让他读大学,从此改变了阿伦森的人生。 传统心理学强调遗传或儿时经历的影响,不管你乐不乐意,你会成为跟自己父亲或母亲一样的人。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代际群体、文化、理念以及政策方针如何浸淫个体并影响其行动的科学。社会心理学的各种试验都在论证其他因素对你的影响,例如同辈群体、你自己的经历。通过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可以了解到一个原本并不幸福的儿童,可以通过后面自已与社会的链接如自已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关于“认知失调”,它是探讨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不一致的问题。“失调”是当个体的行为和态度不一致时,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出现令人不愉快的状态。因两种矛盾的认知最终一定要“调和”才得结束。比如,吸烟者既要面对烟瘾,又要面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说法,最终“调和”的结果通常是:吸烟是有害健康,但那是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然后他就可以心安理得的继续吸烟了。最早提出“认知失调”理论的是费斯廷格(博士导师),但阿伦森对它的完善起了关键作用。阿伦森发现认知失调和个人对自我意识和认同有莫大的关系。一个高自我意识的人更容易产生认知失调,一个人缺乏自我意识的人,自己当下的言行与过去的言行有什么不同,他们很少思考。 关于另一个观点:伟人的小缺点让他更招人喜欢,庸人的小毛病让其更招人厌恶。这个观点,源自阿伦森的一个经典实验:他让一些人来评价访谈录音中的人物,结果发现,相对于一个毫无缺点的人,人们对一位优秀但却笨拙地打翻了咖啡的人评价更高。 关于赞美他人,阿伦森对此与卡耐基有不同的结论。卡耐基主张“要让他人喜欢自己,最重要要赞美他人(真诚地赞美他人)” 。阿伦森对“陌生或者好无来由的赞美,能让我们产生好感吗?”设计了一个试验,被试连续7天获得陌生人评价的反应,评价分四种:①持续赞扬,②持续批评,③先批评再赞扬,④先赞扬再批评。结果表明“先批评再赞扬”的被试反应最积极,“先赞扬再批评”的被试反应最消极。对于陌生人,大家更重视对方“逐步认识自己”的过程。 因为哥哥对他的影响很大,书中多次提到哥哥贾森对他的指导:“永远不要抱怨自己手里抓到的牌。从长远来看,好牌、一般的牌和烂牌出现的机会均等。任何白痴抓到全家福都会赢。打扑克的乐趣就在于想办法把手里的牌以最佳方式打出去。如果打法得当,再烂的牌也能赢。” 这一点,深有启发。 另外,阿伦森的《社会性动物》,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700多所大学使用的“畅销书式的教科书”,被评价为迄今为止社会心理学领域无可替代的著作。值得纳入学习中。

  • 水平:悟水浒中的领导力
    颜路
    推荐

    “当初是怀揣着并不高远的目标写作此书,仅仅打算将其当做赠予孙辈的一份礼物。小孩子们很难想象他们白发苍苍的爷爷也曾年轻过,更没法想象安详如圣哲般的爷爷也经历过焦躁不安和失败的人生。 我想让孙儿们明白,爷爷并不是生来就是这么老的。” ——《绝非偶然》,阿伦森 社会心理学大师阿伦森最出名的一本书是《社会性动物》,被誉为「社会心理学的圣经」。这本《绝非偶然》,是他的自传。 如果你对社会心理学感兴趣,建议你先看《绝非偶然》。推荐理由至少有三—— 1 首先,这是一本「把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社会心理学知名理论联系在一起」的书。也就是说,阿伦森在用自己毕生钻研的理论分析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还有什么比这更「学以致用」的? 2 其次,作为一本失明后的口述传记,阿伦森把那些晦涩的心理学理论表达得如此清晰,让读者如同亲临其讲课现场。 3 最后,在这本书里,你还可以从一个顶级社会心理学家的视角,学到那些经典的社会心理学实验都是如何从无到有构思出来的。 读完《绝非偶然》,我真是太喜欢阿伦森这个幽默睿智的老头了。所以毫不犹豫买了他编写的《社会心理学》教材,而不是市面名气最大的戴维·迈尔斯写的那一版。 以下是《绝非偶然》中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汇总,分享给大家。 -- -- -- -- 1 自我服务偏见 Self-serving bias 将失败和不好的事情归因于外部环境,将成功和好的事情归因于自己,如个人的性格及特质。 2 社会比较理论 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当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时,人们往往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衡量自己的观点和能力。社会比较又分为上行的社会比较和下行的社会比较。前者是指将自己与某种能力或特点比自己出色的人进行比较,后者即将自己与比自己差的人相比较。 3 自我合理化 Self-Justification 人们为维护自尊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每个人都有维护良好的自我感觉的心理需要,当人们做出负面的行为时,往往会为其行为寻找理由,确保能够从正面看待自己。 4 自我实现预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最初持有的某种错误的期望引发某些行为,最终使期望变成现实的现象。例如人们相信某银行即将倒闭,纷纷排队提款,于是他们错误的直觉便创造出银行倒闭的事实。(自我实现预言也可以是那些给自己带来正向或中性的期望) 5 偏见 Prejudice 对特定团体的人所持有的敌意或负面的态度,只因为他们属于那个团体。严格来讲,偏见有正面和负面两种,但社会心理学家通常用它解释对别人的负面态度。 6 自我价值实现 Self-Actualization 当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自尊被满足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是人们充分发挥潜力的动力。 7 成就动机 Achievement Motive 一种对获得显著成就、掌握技能或迅速达到高标准的欲望。成就动机高的人往往愿意追求高难度的目标,并且愿意把大量时间花在他们追求的目标上。 8 角色 Role 处于特定社会位置的人被期望表现出的行为,例如作为一名教师或父亲应该达到的一系列要求。角色理论认为,社会生活就像一部舞台剧,每个人都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 9 认知失调 Cognitive Dissonance 由于持有两个或多个不一致的认知而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觉,以及因为做了一件与自己正面的自我概念不符的行为而产生的不舒服感觉。 失调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合理化解释诸事的理论:人们如何对所处环境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解释,并消除认知上的差异,从而过上(至少他们心目中认为)理性和有意义的生活。 有关自我的信仰是人们所持有的最重要的认知,于是当我们的行为或态度与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不一致时,就会产生最痛苦的心理失调,因此最有可能引发行为的改变。而且,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和中心性使人们抗拒改变自我概念。因此我这样来表述自我一致:心理失调的存在,促使我们通过改变态度和随后的行为来维持我们的自我概念。 10 社会影响 Social Influence 人们影响他人的各种方式,包括因他人的观点、行动,或仅仅只是他人在场而导致的态度、信念、情感和行为的变化。 11 社会酬赏 Social Rewards 诸如表扬、积极的关注、实在的报酬、荣誉和感激之心等,可以从他人那里得到的好处。 12 从众 Conformity 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从众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比如因外在力量而表现出的从众行为叫做顺从(内心并不认同),而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从众行为叫做接纳。 13 自我说服 Self-Persuasion 说服自己接受某种信念,是自我合理化造成的一种长期的态度改变。自我说服比直接的说服更具有持久性,因为自我说服在个体内部发生,而不是源于外部的劝诱或压力。 14 服从 Obedience 处于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的权力较低者听从权力较高者的命令,例如权威会强迫公众服从。(有关服从理论,最著名的实验是米尔格拉姆电击系列实验) 15 歧视 Discrimination 仅仅因为一个人是某个团体的成员,就对其做出不公正的、负面的或有害的行为。歧视行为往往源于偏见,但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是制度上的歧视,即使在没有偏见意图的时候也如此。 16 刻板印象 Stereotype 将某个群体概括化,即将同样的特征分派到该群体所有成员,而不管成员之间实际上的差异。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因为新信息的出现而发生改变。 再分享两段精彩书摘—— “一天下午,我陪一位迷人的女孩上课,无意中走进了亚伯拉罕·马斯洛的课堂,他正在讨论种族偏见的心理学特征。我听后震惊万分,他提出的问题正是10年前就困扰我的那些难题,此刻我才知道原来有一门学科能解答这些疑问。我着迷了,放开身边女孩的手,开始记笔记。那一刻,我失去了女孩,却找到了天堂。” “我已经坐了78年过山车,每一段经历我都喜欢。有时骤然坠落,比如失明和有所失时;有时欢欣鼓舞,比如获得重要的科学发现时。如果非要我选择最喜欢的一段,我会说:此时此刻。” 超级推荐这本书,写得流畅之极。

  • 水平:悟水浒中的领导力
    推荐

    之前将《社会性动物》加入书架后,就草草翻过几页,偶然间看到这本《绝非偶然》,便一口气读完了,阿伦森用语诙谐幽默,乐观积极的态度贯穿期间,让人读来心生感动。之前看过《认知心理学》,就对心理学很感兴趣,阿伦森是社会心理学的泰斗,也属心理学的一种。读完这本,对作者有一个初步了解后,转战《社会性动物》。        世界上的任何书籍都不会给你带来好运,它之会帮你认识你自己。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边看作者的人生,一边回顾自己的人生(我还年轻哈),突然间感觉到沧桑,时光荏苒啊,我还没有早恋呢,就已经过了早恋的年纪……看看以前的照片,还那么稚嫩的脸庞,如果能重来,我一定要早恋!(开玩笑)。        扯远了。说回本书,认知失调理论我觉得就是当你的认知和行为不一致时,你会自我合理化。那么假设我们想要养成某种好习惯,我们可以假装自己有,并行动起来,渐渐的,自我合理化,就真成习惯了。王阳明还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这句话没毛病哈,但我们可以反过来利用。当我们的行为与认知系统不一致时,认知便会调节,自我合理化(我指的是正向利用啊,不是什么都可以这样。犯罪也可以,调整认知系统,减轻自己的负罪感)。       江山易改,本性也并非难移。我们可以通过迭代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改善认知系统。比如那本《终身成长》里的成长型思维就值得我们一生去培养践行。         人生就像过山车,我也不谈什么想回到过去了,享受当下即可。最后以我的偶像李白的诗歌作结尾: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 水平:悟水浒中的领导力
    hldningdan
    推荐

    阿伦森是幸运的,亦父亦师亦友的哥哥贾森,在人生转折点时支持他读大学,而后才有师从马斯洛、费斯廷格等心理学大师开启一帆风顺的职业生涯。或因家族遗传基因问题,父亲和哥哥都英年早逝,因此他也认为自己不会长寿,甚至不做退休计划,尽全力做自己心爱的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 阿伦森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到个人和家庭生活中,帮助自己和家人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在几近失明的状态下还帮助孙女解决阅读障碍问题并合作写了一本书。不凡的人生经历有其幸运,也离不开努力与热爱。

  • 水平:悟水浒中的领导力
    瑾姑娘Skylar
    推荐

    好运气和拼搏助力的出彩心理学宗师 艾利奥特·阿伦森的自传,不同凡响的学术生涯,谦虚低调而精彩的人生历程,经典实验缜密透彻的阐述,心理学著名学院的大师们浓郁的学术氛围…… 阿伦森的文字清新幽默,极富有亲和力,我既钦佩着他丰富出色的职业生涯,也借着他的文字走近了教科书里经典理论研究者的有血有肉的真实存在状态里。 阿伦森当学生时遇到过三位导师:在布兰迪斯大学念本科时的导师是亚伯拉罕·马斯洛,在卫斯理大学读硕士时的导师是戴维·麦克莱兰,在斯坦福大学念博士时是利昂·费斯廷格。这等好运气真是羡慕死旁人了,更令人嫉妒的是他稳准狠地把握住了每次的时机,读完博士他被一向严厉的费斯延格聘用为助理,然后是在弓街9号阁楼工作的哈佛大学教师,被明尼苏达大学聘为副教授和终身教授资格,此时的阿伦森只29岁,毕业后工作两年就享受如此殊荣,多年后他跳槽到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心理学系,将刚刚成立的新学校迅速培养壮大,再到他被聘为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心理学系的教授,最后在斯坦福大学度过最后的职业生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会心团体与T组织,虽然只盛行了二十几年,但是强调敞开心扉的平静沟通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我觉得这是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渊源。他创立的拼图式合作学习方式(拼图教室)为打破种族歧视带来的教育代沟影响,虽然被政治因素忽视了,但是这个方法的价值一直闪亮存在。他因为眼疾退休后,写出畅销至今的《社会性动物》《谁会认错》。关于社会心理学,很多理论大家看完会觉得这种常识性的知识为何去设计实验再去证明研究,这不是白费力气么?米尔格拉姆的电击实验有一个完美的回答:“只是问问人们”如果有权威命令他们去伤害另一个人,他们认为自己将如何行动,这种研究方式只能得出完全缺乏可靠性的答案。 阿伦森是社会心理学的鼻祖大家,他的经典著作《社会性动物》在全世界销量逾千万册;他的经典实验研究涉及认知失调、态度改变、人际吸引等多个领域;他所设计的拼图式合作学习法对减少种族偏见具有重要意义。有人说,如果社会心理学有诺贝尔奖的话,那么阿伦森肯定是第一位获奖者。也有人说,他是当今美国健在的最伟大的社会心理学家。在20世纪100位心理学大师的榜单上,阿伦森赫然在列。同时上榜的还有他的三位导师:马斯洛、麦克莱兰和费斯廷格。 阿伦森将自己的人生故事、学术成就、社会心理学的重要人物和理论,以及20世纪美国重大历史事件交织在一起。对学界人士而言,能够从此书一窥美国社会心理学60年的发展脉络;对普通读者来说,阅读此书能感受一位学术大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心灵和不凡的人生经历,悟出隽永深邃的人生哲理。

  • 水平:悟水浒中的领导力
    董沛
    推荐

    如此漂亮的一本书,作者阿伦森是一个写书的高手,翻译者也是个高手,读这样的书,毫无压力又收获满满,真好。 读完这本书我有一个感慨,为什么心理学这么多好的作品都是美国人做出来的,难道我们中国的高校没有这样的教授和学者吗?如果有为什么没有看到他们相关的一些作品呢?当然了,由于我是一个绝对的外行,可能并没有发现。如果哪位读者看到国内作者这样的好作品,请给我推荐一下。因为我知道中国的很多大学都有心理学这门学科。

  • 水平:悟水浒中的领导力
    好大一场雪
    推荐

    绝非偶然又为什么 很偶然的,知道了《绝非偶然》这本书,知道了阿伦森(Elliot Aronson)。很久没有这样读一本传记了,一口气又换了一口气之后读完,然后忍不住推荐给朋友们。 这本书之所以引人入胜,因为阿伦森的成长经历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年少时候居住在极端贫困的贫民窟,活得不如意而脾气暴躁的父亲,常年争吵不断几无幸福可言的家庭。上了大学,从此打开人生新篇章,在大学里完成自己的人生蜕变,不仅找到了心理学的兴趣所在,而且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和一生伴侣,在大学毕业时候就一并搞明白了他认为每个人都需要依次明白的最重要两件事情:“第一,我将何去何从?第二,我将与谁同行?”师从马斯洛之后又先后追随麦克维兰、费斯廷格,拿到了博士学位,之后随心所愿地在大学里执教,从事自己最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开拓了费斯廷格创始的认知失调理论,成为社会心理学的大师,是唯一一个在研究、教学和写作三个方面均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最高奖的心理学家。在婚姻上他也几乎谱写了完满的篇章,和薇拉相伴至今已过60年,育有4个孩子,每个孩子成年后都在各自领域里有所成。 这让我想起一个英国纪录片,《56 Up》,导演Michael Apted从1964年开始追拍了14个人的轨迹,从他们7岁一直拍到了2012年的56岁,而49年的岁月似乎验证了导演最初的设想:这个社会的阶级分层已经固化,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14个孩子里好像只有1人出现了例外,出生贫苦的Nick后来成了名校教授,可称是命运掌中的漏网之鱼。阿伦森名副其实就是这样一个漏网之鱼。(前段时间被疯传的一篇文章:《社会即将分层,你会在第几层?》,不明白为什么会被疯传,这个社会从来都有一直都在分层,何来“即将”?) 可是,是什么让阿伦森成为漏网之鱼呢?书名“Not by a Chance Alone”就表明了阿伦森的立场,他相信一个人一生所成是运气、机会、才干和直觉的综合,“大部分降临在我身上的好运,恰好是因为我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选择了正确的职业、找到了合适的人生伴侣、结交了有益的朋友和同行。同时我也十分善于把握机会。” 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听起来可是人人都想的事儿啊,凭什么阿伦森就做到了呢? 从阿伦森的叙述,在他早年成长经历里一个最重要因素是他有个哥哥,几乎是个奇迹的哥哥贾森,从小就机敏、迷人、聪明和自信,总之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阿伦森虽然时时被拿与哥哥对照不免气馁嫉妒,可就是这个哥哥对他早年人生道路的改写起着决定性作用,贾森是家里唯一认为阿伦森聪明能干、潜力无穷的人,贾森帮助他克服恐惧,贾森为他指引方向、提出建议,贾森教他要像君子一样从容地打好自己手中的牌,无论什么样的牌都不要抱怨,贾森在弟弟高中毕业就去工作还是去上大学的关键时刻力排众议扭转乾坤。总之,这个哥哥似乎就是为了与这样一个家庭所注定的命运逆反而生的,也因此,在阿伦森已经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之际,哥哥意外患病并且很快离世,让他无比悲伤,那段在梦境中的火车站眼看着哥哥渐行渐远的文字,让人读之怆然泪下。 如果没有贾森,阿伦森能够扭转他的命运吗?思来想去好像还是只有一个字——悬。如阿伦森所说他的成功并非偶然的话,贾森似乎就是弟弟逆袭的人生里最大的那个偶然,或者说运气,有个什么样的哥,与父母一样,不是阿伦森所能选择的。 除了哥这个最大的偶然之外,剩下的人生道路似乎就更多掌握在阿伦森自己手中了。一见钟情地选择了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之后决定继续深造并从教,而最最重要的是正确选择了自己一生的伴侣,对他能够从自己原生家庭带给他的心理阴影、情感缺陷中完全走出来产生了重要影响。无疑,薇拉是阿伦森生命中出现的另一个奇迹,在家族经历了纳粹大屠杀这样惨痛的经历之后,还能温婉如常,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中发现美好感受快乐。这时候的阿伦森已经有了足够的鉴别力和判断力,非常坚定地做出了正确选择。婚后,薇拉对阿伦森有时偏执、有时暴躁的性格起到了很好的平复作用,两人在漫长的婚姻中也会发生争执,可是总能回到主动沟通表达、着手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的轨道上来。 中年之后的阿伦森成为一个温柔亲切又善于表达的人,心理学的学习和实践让阿伦森拥有了最大程度的内省与觉察,薇拉柔韧的性格对他是另一种耳濡目染。“对我而言,父亲不擅长用肢体语言表达内心情感的事实,反而令我下定决心成为与他不一样的男人,父亲未曾给予他妻儿的柔情蜜意,我一定要给予我的妻儿。” 让阿伦森致力终生的社会心理学的真义就在于:人拥有成长、学习和改善自我的潜力,一个人可以走出儿时不愉快的经历和个性缺陷的束缚,通过自我完善成就更好的自己。除了个人自我的觉醒和省察,与什么样的人同行,对我们的人生轨迹改变、原生家庭创伤修复至关重要,所以,不要把命运交给偶然,有意识地去寻找、去结识、去亲近,最重要是去选择与自己同行的人,无论阶段性同行还是相伴一生。 回到《56 Up》,这部被刘瑜评论“比任何虚构作品都更残忍”的纪录片,除了看到几乎固化鲜有突破的社会阶层,我们还看到四十九年的时光里那些社会底层的孩子们的变化,有乐观、知足、不指责过去、肯于担负责任、在大学里游刃有余地做着行政工作的Sue;有童年不幸但找到了一个好伴侣,有个和睦幸福的家庭,性格也变得日渐开朗的Paul;有出自单亲家庭,早早结婚离婚又再婚,在50岁之后和太太一起担当寄养父母,帮助和自己有类似经历的孩子走出困境的Symon。 无论身处哪个阶层,人都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微渺颗粒,在相对时间的长河不过是一瞬的人生里,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走在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路上,是不是清楚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并且走出和自己希望的一致的人生。即便阿伦森的4个孩子也并非个个身处所谓的上流社会,有环境社会学家和太阳能专家,有消防队员,有教育顾问,有社会心理学教授,关键是每个孩子都选择和从事了自己喜爱的工作,并且笃信为公共谋福利才是快乐人生。 阿伦森在书中提到他的第一位心理学导师马斯洛对他一生影响深远,马斯洛为自我实现的人是这样画像的:自然地表露自己的情绪和思想,笑看人生的困境与烦恼,乐于解决问题,有开放的心态和无私的爱心,不持偏见,敢于自嘲,有坚定的主见,能无视那些反对意见坚持走自己的路。 通往自我实现的旅途没有尽头,没有人能达到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你只需要确保自己走在正确的路上。

  • 水平:悟水浒中的领导力
    cELiNe
    推荐

    读《绝非偶然》之前不知道阿伦森,是书中自传内容之外大量的心理名词注解让我去谷歌了一下阿伦森其人。 阿伦森: 唯一获得美国心理协会全部三项大奖的传奇心理学家。 他的著作《社会性动物》被誉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圣经》” 在其求学生涯过程中,本科师从马斯洛、硕士期间导师是麦克莱兰、读博导师是费斯汀格,这三位心理学大师名列“20世纪100位最杰出心理学家”排行榜的前15位。 阿伦森并不是因为站在巨人肩膀上才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他不光善于把握机会,而且勤勉、乐观、积极向上,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离不开强大的自主动机驱使。成功与幸福都是不可求的,它们都只是你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并刷新自我后的副产品。 阿伦森早年并不幸福,贫困潦倒的家庭父母天天交恶,他被家族视为没有资质的笨小孩。但阿伦森没有自怜自艾,而是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后努力尝试改变。在成长过程中,他人生另外一个重要导师--哥哥贾森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哥哥说:“永远不要抱怨自己手里抓到的牌。从长远来看,好牌、一般的牌和烂牌出现的机会均等。任何白痴抓到全家福都会赢。打扑克的乐趣就在于想办法把手里的牌以最佳方式打出去。如果打法得当,再烂的牌也能赢。” 推卸责任和抱怨他人是弱者为了维护良好的自我感觉而衍生出的自我保护机制,哥哥贾森教会了阿伦森以积极阳光正面的心态去珍惜和享受人生过山车的各个环节。 32岁那年,贾森永远停留在人生的站台上。“哥哥抓到最烂的牌,但一直到游戏结束,他都打得很好。”---阿伦森说。哥哥的去世让阿伦森领悟到人生苦短,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事物上。 合上这本书的那一刻,我学到了什么呢? 其实所谓幸运之神,一向更偏爱乐观积极努力的人格特质,也只有那些不踯躅不抱怨的人才能握住生命中的每次机遇。 因为人生,绝非偶然!过的好还是过的烂,最后都是自主选择的结果。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