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子不语
    推荐

    当我第一次看到他的部分自白时,我觉得这本书不应该叫忏悔录,而应是辩白集;当我第一次看到他对于朋友的揣测时,我觉得他敏感、双标,甚至似乎有被迫害妄想症;当我第一次看到他说为了孩子的教育,而把自己的五个孩子都遗弃时,我几乎想弃读了,理解不了他的道德观念,更接受不了他强词夺理式一直为自己辩白的絮絮叨叨。导致一想到他是这么虚伪的空谈家时,他的《爱弥尔》也直接被我放弃阅读了。 当我读完此书时,感到难以点评,或是难以理解与认同。可后来,某天晚上我在回家的公车上,在一本书中看到有关托尔斯泰的道德观念时,我突然想到人们的道德观念也不是在不断进化的吗,我现在的观念形成,是因为受我所处的时代的影响。为什么我要以一个二百多年后的人的道德观念,来看待卢梭的行为?一个人的伟大,不是在于超越所有人,而是敢于超越于自己同时代的人。历史人物,应当放在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来评价,而不是以我所处环境中的道德标准来评价。这句简单的话,在实际行动中,却被我忽视了。我为自己的目光短浅而感到羞愧。 抛开外在因素的影响,如果是我,处在和卢梭类似情况下,我会秉持着事实来记录自己的内心吗,我会做的比他好吗,我敢于在大众、陌生人面前剖析自己的内心深处吗?我突然发现,我根本做不到。当我明白这点时,不论他行为的好坏,我对他的《忏悔录》只剩下了敬佩。 我没有体验过你的生活,不曾了解你生活中的艰辛与体会,我不清楚你行为对应的动机,也不敢妄自揣测你的内心,我怕自己说出类似“何不食肉糜”的言语,我没有资格评价你,但敢于在这部《忏悔录》中表白自己的心迹,这份真实,足以使我敬佩你。

  •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尚璇千寻
    推荐

    《忏悔录》是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从1766年,他已五十四岁的时候开始写,一直写到1770年,前后四年多方告完成。它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五十多年的生活经历。他历数了孩提时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写了他进入社会后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和不平,愤怒地揭露社会的“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以及统治阶级的丑恶腐朽。该书名为“忏悔”,实则“控诉”、“呐喊”,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卑贱者”倾注了深切的同情。

  •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Q
    推荐

    终此一生,与其活在世人的眼中与口中,不如活在自己的心中,知易行难。 差不多花了三个月才读完这本书,只因人生到达低谷,愿能触底反弹,重新再来。

  •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蒋鑫昂
    推荐

    过于啰嗦的叙述 感觉有些冗长繁琐 感受到了一个多愁善感 四处留情的卢梭 有在忏悔 但更多的是回忆和记叙 不妨把书名改成《回忆录》 文采一般 思想混乱 词句过长 记叙啰嗦 不过也见识到了作者一生的经历和传奇故事

  •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粉墨登场🦩
    推荐

    你高高在上,每一句话透露着优越、自负,即使“有那么一点点缺失”,也用封面的“忏悔”二字进行了足够的弥补……这就是你,智者,始终拥有信徒,因为你的才华如同黑夜中的繁星,闪耀着异彩让人着迷。 你就应该危坐于高台,你还是选择了掀起你的袍子,让人看清在你华丽的袍服之下,其实也爬满了虱子。于是信徒们连虱子也加以崇拜,你掀动裙裾的姿态也带着风…..不知道这是否就是你的目的,不管怎样,你达到了。 呵呵。

  •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釗 華
    推荐

    尽管到目前为止,我一生中没有什么有趣的事值得回忆的,但是,我觉得,只要我写的时候坦率直露,这回忆录就能变得有趣了,所以,我决心以一种没有先例的真实性来使这本回忆录成为一部无出其右的作品,以便使人们起码有这么一次能够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我总是笑话蒙泰涅的假天真,他一面假惺惺地承认自己的缺点,但又谨小慎微地把它们都描写成可爱的小瑕疵而已。而我曾一直认为,并且现在依然认为,我总的说来,可算是人尖子,但依我看,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不管有多么纯洁,总不免窝藏着某些可憎的恶念。我知道,人们在社会上把我描绘得与我的原貌相去甚远,而且有时候歪曲得不成样子,以致尽管我丝毫也不想隐瞒自己的毛病,我若是亮出本来面目也还是只会有所得的。此外,写这本书就不得不把别人的真实面目也暴露出来,因此,该书也只能是在我以及其他许多人死后才能出版。这使我更加大胆地去进行忏悔,永远无须在任何人面前脸红了。于是,我便决心把我的闲暇用来好好地完成这项工作,并开始搜集可以引导或唤起我回忆的那些信件和材料,非常惋惜此前被我撕毁、烧掉、丢失的所有那些东西。

  •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神龙笑
    推荐

    卢梭说,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 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 卢梭的《忏悔录》。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独具匠心、无出其右之作,在它之前的旧的文学中不曾有过这样的先例。卢梭不取名《回忆录》,而叫《忏悔录》,其用意是非常明显的。“忏悔”一词,据《辞海》所作之解释,“乃佛教名词,‘忏’为梵文‘忏摩’音译之略,‘悔’是它的意译,合称‘忏悔’,原为对人发露自己的过错,求容忍、宽恕之意。按佛教制度规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 这部书算得上中长篇小说,我还是按步就班每天都花上三四小时阅读,这样人才并不感觉累,因为长时间阅读是很累的。 现在,每天抽出三到四小时看书以成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再要做的就是一直坚持下去,长年累月的坚持下去。 忏悔录,是自传,却是以辩词和辩护的方式写成。全书分上部和下部。 上部从他自己是个不幸的小孩写起,陈述了青年期以前的自己为什么是那个样子:我心本善,但社会使我变坏。这好像也贯穿始终,貌似卢梭始终在证明着这个观点,即告诉人们:我卢梭为什么是卢梭。 下部主要写了他与各派各类人物的关系,其脉络多数是最初别人扶持、利用他,他抗争,最后与之闹翻、决裂等。最初因为宗教原因被驱逐,后来因为政治原因被驱逐。 卢梭把自己的不幸归结为社会环境,未必尽然,也有心理、个性方面的原因,比如:说过谎、偷过东西、挑逗过女孩,等等。卢梭对自己的经历进行感悟后,认为错不在自己。卢梭一生的结局,在他第一次说出“我喜欢做自己”、“我心本善,有时不善是因为社会的强迫使然”时,就注定了。 读完巜忏悔录》我想卢梭在地下应该瞑目了,起码他在死后的,有我们这样一批读者在崇敬他,捧读他的作品。纵横古今中外,有多少作家能像他那样毫不留情地剖心剜肺地写自传呢?没有,一个也没有。那怕现今我们做为党员在民主生活会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也无人真正自我剖析过自己,都是说些假话讳心话。 说说题外话工作:既做之则安之,做好自己份内工作就好,做不做得了是能力问题,做不做是态度问题,摆正态度把事做好就好,对于那些不于己相干的人与事,少说,少理,少参和;多听,多看,多做事。 “山雨欲来风满楼”风再怎么动我要做的是树静。任何时候任何环境“出淤泥而不染”保持本色、本真、本质不变,就好。哈哈哈,扯远了、扯远了。

  •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方儿姑娘🍀
    推荐

    领悟 林语堂说,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读完此书,隐约间有白驹过隙之感,像是走过一位老者的一生,他的忏悔很大程度上是对自我的剖析,对其行为引发出无论对与错的结果的反思。 书原有三卷,最后一卷没能成功写完或者出版,能看到的只有这一、二两卷。我爱下卷,多于上卷。前几章会让人觉得写的啰里八嗦,平淡无奇。也许这就正是这本书的用意,伟人的一生也是由平淡的日子点点滴滴的构成。这是一本普通人的伟大自传! 一、情节脉络 1、上卷 上卷无疑是美的,充斥着卢梭为数不多的幸福时光。青少年时期也许是因为相隔时间太长,仅凭记忆只能停留在印象深刻的几件事情上面,反倒把这些事情写得更能让人产生共鸣。他是缺爱的,自小丧失的母爱和少年缺失的父爱,让他始终处于孤独之中。当过学徒、仆役、流浪音乐家,长期托庇于女人生活。清贫却不自苦,享受孤独,就像享受自然与自由。他是多情的,一颗心柔软又天真,总是陷进女人施予的恩惠中。莽莽撞撞不知进退,笨拙得像只小土狗,让人既爱又怜。他是真诚的,对待朋友与女友,这份真诚甚至到了让人不可承受的程度。 2、下卷 上卷的回忆间隔遥远,如今的颠沛流离,更为当年的日子增添滤镜光圈。看到他,却并不了解他,直到下半卷才真正走近他。一个更真实的卢梭。下卷的卢梭显然成熟了很多,但其性格仍然持有纯粹的一面,天才往往都是孤独的,卢梭亦然。天赋显现的同时他本性依旧敏感,这也让他在人际交往中不止一次地受到伤害,甚至在最后时刻连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都找不到。 我觉得他有病,而且病得不轻。 ①回避型人格。这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人前口拙嘴笨,在笔下却雄辩滔滔。离群索居而怡然自得,身处人群则紧张焦虑。想逃,离得越远越好。想走,最好无声无息。他有明显的社交障碍,加之情商又低,一次次弄砸人际关系,偏偏他还如此小心翼翼,失败经历不断加深心理胆怯,即便在名满天下后依然不能减轻。 ②被害妄想症。他曾有很多朋友,后来都无一例外站在了对立面。卢梭在书中认为格里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为了害他谋划了十二年之久。他的朋友为了不让他离群索居,从退隐庐回到巴黎,简直用了各种方法,卢梭认为这是对他的戕害,并且他们的布局别有用心。 ③偏激占有欲。卢梭有一套很奇特的友情标准。他投入了全部感情,便要对方也全心全意,他没有丝毫隐瞒,便要对方也投桃报李。他受不了冷待,一旦认为对方有所冷淡,就开启无休无止的猜疑。他永不折中,亲密无间的朋友还是陌生人,只能二选其一。这种或许源于缺爱的不安全感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痛苦,欢喜与失望,反复交替,让他体会到真正的孤独。 他还刚愎自负、文人相轻、多愁善感、冲动偏执,简直一堆毛病。 这样的卢梭,决不完美,但,有血有肉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符号,固定标签,而是真实的人。他渴望爱情,渴望朋友,极度浪漫又十分真诚。他不是高大挺拔的劲松,岩岩而立。更像纠结柔韧的藤萝,寂寂而生。自传如同一场遥远时空的对话,读者早已了然全部命运轨迹,他还在那头喃喃自语。浪漫的文字,让所有幻想、孤独、疯狂,都成了令人心碎的清醒、自由与端庄。 二、功过哀荣 塞纳河,中分巴黎而过。它的右岸,凝结着奢华与宏大;它的左岸,汇聚了叛逆与思辨。 左岸巴黎第一大学近旁,矗立着一座古希腊风格的圣殿——先贤祠。永生的烛火灯影里,安眠着72位法兰西高贵的灵魂。这些伟人中间,两位先哲占据着最显耀的位置。他们比邻而居,而他们生前,却针锋相对。一位是伏尔泰,一位是卢梭。 两百多年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流亡路上写下这段自白:“我坚信,通过我的种种过错和软弱,通过我不堪忍受任何羁绊的性格,人们将总归会看到一个正直、善良、无怨无恨、与世无争的人,一个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更容易忘记别人的过错的人,一个在爱恋温馨的激情之中寻找自己全部幸福的人,一个凡事都实心实意到了不谨慎,到了难以置信的忘我程度的人” 。 卢梭不会想到,他的贡献很快在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中得以昭显。人们崇敬他,灵柩于1794年迁入巴黎先贤祠,同伏尔泰一样,成了唯二拥有单人套房的先贤。他向往自然,灵柩也雕刻成乡间小寺庙的模样,门前伸出一只握着火把的手。那是照亮法国革命的光,代表自由、平等的光。国民公会的葬词写道:“我们向卢梭致敬,我们的再生——我们的道德、风俗、法律、观念、习俗所发生的一切幸运变化,都归功于他 “让-雅克·卢梭“。 三、忏悔自我 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启示,也是本书做大的亮点,就是以忏悔为名回忆一生,回忆本身就是需要勇气的,而分析一生忏悔人生就更加坚强让人佩服。卢梭生前颠沛流离,受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这样的一生,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经历?写下《忏悔录》,正如他开头所说,“我要做的是一项前无古人,今后也不会有人效仿的工作,我将要赤裸裸地把自己呈现在读者面前。” 试想现如今有几人坦然以自己的真实面目示人?佩服他的勇气,让我们感受到名人也不过如此,不必被伟光正给束缚住。伟大的人不是没有错误和缺点,而是能够正视自己,正确的审视自己。 开始的开始,觉得人生是加法,要争取;后来的后来,发现人生是减法,是放下。放下自己的过程,放下的越多,越接近真像。真像是什么?真像本是虚无,一切都源于人,一切也起源于我,自以为是的我。伟人都会经历的过程,何况我们一个平凡人,我们都会犯错,在反思和原谅自己的同时。更应该心存感激的面对和包容本不完整的人生。唯有如此,方能通明! 四、关于评价 诚如让雅克书中所说,如果你没有读过他所有的著作,你便没有权利评判他是否是一个有美好道德或者是一个虚伪自私的人。个人认为不管人们如何评价,卢梭的“伟大”终究是不可磨灭的——两百多年来现代世界的走向,几乎都吻合了他的意向。他在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及文学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无与伦比的深远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世界正是依照他的理念打造而成的。自由、平等、博爱,这现代社会的三大信念,都是卢梭的形象标识。法国革命、俄国革命,其施工图纸,都是依托着卢梭原初的描绘。而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也是卢梭思想的拓本。卢梭忧人、忧世,忧伤的情调特别能打动卑微者优柔的心。他的言说,感性、浪漫,激情涌动的文脉,特别能击中人性最温柔的部分。一如天问,无体系处,常有振聋发聩之音。客观来说就我现在的阅历,并不能懂很多,但读完这本书会觉得卢梭是我的朋友,一位值得人尊重,怜惜的朋友,这本书能够给我力量,能够给我以启迪。感谢我所经历的一切,无论幸福还是痛苦,幸或不幸,因为正是这些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也许这就足以。

  •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趙鸿勤
    推荐

    人在得意的时候是不会想到去反思自己的。只有在失意的时候,才会停下来想想自己做过的事情。正确的、错误的、当时觉得正确如今觉得不妥的,当时觉得不该做如今想来不后悔的。

  •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leaf
    推荐

    让我认识了一个伟人——卢梭,他是启蒙思想中所有代表人物中最为凄惨的,没怎么真正的接受教育,都靠自学,然后也成为了思想家哲学家,真的是太牛逼了! 我看了简介说他要完全暴露自己,而且是带有自传色彩的,我就大有兴趣的看了,然后就深深陶醉其中,没有人完全在我面前暴露出来,所以就很有兴趣,更何况还是伟人。我跟他还是有点相像的,都是这么脆弱和敏感。 我也深深地同情他,生前被全时界唾弃、诽谤,被逼得无处可去,老了还如此奔波,死了十几年就被却人们供了起来。我还是很崇拜他的。

  •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文可
    推荐

    一个错误的开始,不会因为错误的结果导致终结,所以人在进行中需要时刻注意着,有时认为的正确,恰好就是事情的错误起点

  •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王云皓Clover
    推荐

    评分:5.7/10 看完本书我撕掉了一大半自己的日记,因为我发现打着忏悔、内省的旗号在字里行间不遗余力地穿插辩解和抱怨是多么俗不可耐。如果此书名叫《辩白书》我会看的很高兴;尽管我认为《辩白书》只应当存在于博尔赫斯的天堂图书馆中。 卢梭在写作的时候显然预设了观众和观众的心理,难免显得有点矫揉造作。这话原是鲁迅用来评价别人的日记的,他没有这样指责卢梭,因为他喜欢卢梭。 在我看来,溯本求源,卢梭的敏感、悲苦有三大缘因: 1. 认为自己的所有错事都是欲望(或者任何与其本人不相干的模糊名词)驱使,和他本人的心灵毫无干系; 2. 认为自己是天地万物的标杆,而朋友应以自己的私事为最高机密,环境应以是否诚心如意为民风淳朴的衡量标准。与此同时,卢梭对于自身品质的喜爱使其对待自己额外宽容; 3. 经常处于想要去做却没有做的悔恨和之后的自我安慰之中。 在第一点上,卢梭这样谈到他在创作《忏悔录》之前的想法: “人们都看到了,大部分人在他们的生命旅程中,常常与自己判若两人。我并不是要证明这个尽人皆知的事情才打算写这本书的。我有着更加新颖,甚至更加重要的目标,那就是寻找这种变化的根源,抓住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那些原因,以便展示它们如何才能受到我们的控制,以使我们更加完美,更加自信。因为,毋庸置疑,对于一个正派的人来说,抵御一些业已成形而又必须克服的欲念是艰难的,而如果能追根溯源,在这些欲念生成之时就防患于未然,去改变或纠正它们,就没那么痛苦了。” 他始终认为是欲望引导着人们的堕落,并且以此为自己的罪责”开脱“。这种观点让他怀揣着一种”只要心存愧疚,那么尽管犯了错,仍旧是一个正直、公平、纯洁的良善之人“。甚至在《论戏剧》当中也出现这样的句子: “我们所指摘的戏剧产生的恶劣影响,不只是指它诱使人产生罪恶的情欲,而更重要的是指它使心灵过于迷恋那种只有牺牲美德才能满足的肉欲”。 这样的段落在本书中比比皆是,然而卢梭从来没有想过,欲望就是人本身,从来没有脱离一个人内心想法的欲望;卢梭想要弥缝两个本来就是一体的概念,他的前提就是错的。希望卢梭明白沃芬登的那句话,“一个人不可能做他认为错的事”,也不要总把欲望(在某些时候,表现为卢梭强烈的羞耻心)拟人化,仿佛一股恶势力引着自己犯错,再在事后极力辩解自己本心是多么纯良。欲望只是人类的形容词;实际上所有这些都是卢梭本人的人格,是他的特点,或者说他自己。从来不存在什么“……人们看见我做的许多怪事……人们把这些怪事说成是我的野性所致,其实我根本不是这么个性格……”,又或者“我的负义薄情是表现在我的行为上的,但它却撕碎了我的心,说明这颗心绝不是一颗无情无义之人的心”这样的说辞;人的行为就是具象化的欲望,正如亚里士多德指出的,一个人的活动奠定了他的主体目的。 一切的矛盾都是自以为的矛盾,是“粉饰”的矛盾。 对于第二点,以下这件事可以完美体现卢梭的处事方针。卢梭在与泰蕾兹结伴期间爱上了乌德托夫人,而她不仅是朋友圣朗拜尔的情人,也是给自己提供住所的埃皮奈夫人的嫂子。后者把这件事捅了出来,卢梭对此大加鞭笞;泰雷兹帮助卢梭隐瞒此事,卢梭则认为她的“谎言无疑是充满着正直、忠诚、大度的,要是说破真情那就太无情无义了。” 卢梭认为整件事是别人对他的背叛在先。他从来看不见自己做了什么,只关心自己想怎么做,或者说只看得见自我欺骗式的构想: “……这种怜香惜玉的心情很快便化作对卑劣的告密者的怒火。那帮人只看到一种有罪的但却是情不自禁的感情的坏的一面,却不相信,甚至也想象不出补过之心的真诚和清白。我们没多久便得知是谁跟我们玩的这一手。” 再看看他是如何谈论自己弃子的: ”想到把孩子放在这样一个没有教养的家庭里,会越养越糟,我便浑身发颤。放在孤儿院去受教反倒危险小得多……大家看看她那无赖哥哥的德性,可以评一评,我是否应该不畏人言,让自己的孩子别去接受像她哥哥那样的教育“。 卢梭从来不去塑造环境,不去帮助自己身边的爱人和朋友,而是希望所有人和事都“自然而然”地、“恰如其分”地达到他预期中完美的模样。这样自我的观点导致了这本《忏悔录》一半以上都是在抱怨世界上除开他本人以外的一切。与此同时,卢梭在谈论自己的《政治制度论》的时候认为自己“在这一点(即社会制度问题)上比他们(即卢梭的同时代人)看得更远一点的”,但在完全不想承担抚育亲生孩子的责任的时候却拿那是的社会上流左派作挡,这道德的秤杆未免有失公允。从另一方面来评判,他为了女人的“名声”把生下来五个小孩不顾母亲的反对全部送去了孤儿所——“我觉得这种安排非常好,非常明智,非常合理合法,如果说我没公开炫耀的话,那纯粹是顾及他们的母亲的脸面”,却在《爱弥尔(论教育)》一书中说到“你愿意使每一个人都负起他首要的责任吗?你就从那些做母亲的人开始,要她们负起她们的责任来;你引起的变化将使你感到惊奇”,可谓道貌岸然。 而全书中最令我瞠目结舌的就是这段话: “初涉文坛,我便通过一条新的道路被引入另一个精神世界,面对它的质朴而高尚的和谐,我不能不为之所动。不久,由于悉心探究,我便发现在我们的贤哲们的学说中,充满谬误和荒唐,在我们的社会秩序中,充满压迫和苦难。我因不知天高地厚而充满幻想,自以为生来就是拨开所有这些迷雾的……要是我持之以恒的话,势必会使我受人尊敬的。……我一点也不做假,我确实变成了我表面所示的人,而且,在这种激情酣畅淋漓地持续着的那至少四年当中,没有任何伟大而美好的东西进不了我这样一个天地之中的我的心中。” 卢梭具有排除周遭世人的一切观点的强大自信力,和超然物外的坚定自我催眠术;作为一个伟人,他实在完美,唯一的缺点就是他不是圣人,所以这一切完美拉捋自坏。正如他自己所说,在很多时候“不再去辨别他们(世人)的不幸和险恶”。实际上他对于自己也是如此,所有的过错他只承认那是环境的“不幸”,是社会的“不幸”,甚至是自己的“不幸”,却从来不是自己的“险恶”。 第三点从卢梭评价自己对于家庭的态度就可窥一斑:“我只会吵吵,却不见行动”。我深信一个人的品性是方方面面的、完整自洽的,修身齐家治国——一个人如果连家庭都怠于插手,那他也很难办出点实事来。 在爱情上卢梭尽管总说着“付出一切”、“把整颗心都掏出来”,但他从没有这么做过,所有的女人都结交于他需要的时候,不需要的时候就以“理智重新回到我的心中”为由扭头走开,对他提供了莫大帮助的瓦朗(另译华伦)夫人,当卢梭看见“她在这个世界上不会再幸福了。我失去了任何分享她的幸福的希望“,便”只好去寻求一个适合于我的幸福了”。尽管他在心里无比悔恨,尽管他认为在“一生所深感的内疚中,唯有这是最痛心疾首、最抱憾终身的”,他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仍然是离开,因为他从来想着的都是分享女人的美和帮助。 卢梭在言语(尤其是文字)和心灵层面的“强大”使得他在某些方面永远裹足不前,因为他总能为自己的错误开脱,总能找出些理由来蒙骗自己,也总能构建一个“正直、善良”的让雅克—— “我说的都是真话。如果有谁知道一些与我刚刚叙过的相反的事的话,即使它们是历经千百次证实的,那也都是些谎言和骗局,而如果他们拒绝在我活着的时候同我一起把这话弄个一清二楚,查清究实,那他们就是不爱正义,不爱真理。而我则敢大声地、无所畏惧地声明:无论是谁,连我的作品都没读过,仅凭自己的眼睛就将审视我的天性、性格、道德、志向、乐趣、习惯,并将认为我是一个不正直的人,那他自己就是一个理应扼杀之人” “我坚信,通过我的种种过错和软弱,通过我不堪忍受任何羁绊的性格,人们将总归会看到一个正直、善良、无怨无恨、与世无争的人,一个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更容易忘记别人的过错的人,一个在爱恋温馨的激情之中寻找自己全部幸福的人,一个凡事都实心实意到了不谨慎,到了难以置信的忘我程度的人。” 然而实际上,卢梭的道歉和悔意在书中占比不大(其中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爱情宣言”),反省的内容较少,实质性的弥补行为近乎为零。他错把道出实情和心中所想认为是“忏悔”。然而正如他在书中举的例子,老妪即使是在自然中“哦哦”呓语也胜过教徒诵念辞藻华丽的祈祷文,而他所有的忏悔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名声: “如果我的忏悔录将随我一同消逝的话。那我宁愿不连累任何人,毫无怨言地忍受一种不公平的、转瞬即逝的耻辱。但是,既然我的名字终将留下,我就该尽力使对拥有这个名字的不幸之人的回忆与这个名字一道流传下来,按其真实面貌,而非一些不公正的敌人处心积虑地描绘的那样流传下来。” 总的来说,《忏悔录》诚然是卢梭的心里话,却几乎没有一处是纯洁而美的,全书最动人的句子见第二章卢梭初遇瓦朗夫人:“我这个小小新教徒——因为我就在这一刹那信奉了她的宗教,深信由这样的一些传教士宣扬的宗教肯定会把人引向天堂的——匆忙地把她看个一览无遗。”我相信这句话饱含真诚,且字里行间没有掺杂任何道德说教。

  •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丽🇨🇳
    推荐

    我们生来本不是为了在世上享受幸福的;灵魂与肉体,如果不是二者同时在受苦,其中必有一个在受苦,这一个的良好状态差不多总会对那一个有所不利。――忏悔录。一个伟大的人。卢梭的一生,有最美丽也有最黑暗的时刻,他的伟大犹如他身边的美丽风景淋漓尽致,他的才华横溢也让他体会了人生的最黑暗,朋友的背叛,世人的唾弃,一个小小的人却屡次被一个诺大的国家所不容,晚年还没有一个安身之地。

  •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岳小慧
    推荐

    热衷于心理学的人看到的所有问题都认为应该归属于心理问题,都有待解决。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遭遇的始作俑者。如果一个人即使不断变换环境还是面对同样的处境,那就说明他的潜意识里一直在召唤这个相同的处境, 因为他的内心想要得到解决。如果始终未得到解决,这个处境就会一直跟随他。 卢梭的童年被迫不断寄居于不同的家庭中,所以成年后不断的为自己「创造」了颠沛流离的处境,一生漂泊不定,以此来满足自己童年时环境给予他的种种体验。 由于从小缺乏稳定的爱,所以他不断的成为各个贵妇的情人,婚后爱上朋友的妻子,也许他内心始终在寻找童年缺乏的爱的需求。因为世间不存在他心中想要的爱,所以他没有真正爱上任何人而一生处于爱的漩涡中。缺乏世俗共情能力也使他婚后放弃抚养自己的五个孩子而遭到周围人谩骂和迫害。 同样由于童年缺乏安全感和本身个性天真,使他总是情不自禁的过度暴露自己的内心以此想得到别人无条件的信任,也认为自己是一个再坦诚不过的人,内心要求身边所有的人对他坦诚,以致于处处不得劲时而出现对所有朋友不断的猜疑,愤怒和不满,最终使朋友们都离开了他。 于世俗而言,他没有尽到情人的责任,丈夫的责任,父亲的责任,朋友的责任。 但由于他天生的高智商,强大的意志力,内心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天生缺乏世俗的人性中的共情力产生的低情商,使他讨厌社交喜欢亲近大自然并且热衷于离群索居而沉浸在自己内心美好充满秩序充满激情的世界而不断产生高质量流传于后世的作品。 仿佛他活着只为产生本身属性本该产生的作品——流传于后世的经典。所以可以说是他自身原有属性决定了他来世上的意义,他童年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体验的一生中的遭遇,同时也有他天生的个性和糟糕的身体条件决定了他的贯穿一生的性情——天真,坦诚,胆小懦弱,热情,正直,无情,沉迷在自己的世界,偏执。 他创作的作品于后世非常有价值,但在他一生中,却没有很好的履行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履行的责任。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能创造可以留于后世的作品却没能过好他自己的一生。 但我也在想如果卢梭接受了心理治疗,是不是历史上就会多一个普通人而少一个天才。

  •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赵祥亦
    推荐

    无论承认或是否认,人只能用言语来决定他人眼中的真相,而真相本身已经属于过去,无法改变的结局,所有遮盖的方式都是自己的选择,为所谓的未来,人不曾问过自己过去,过去产生的错误,如何走向此步。 自己的优势,劣势,人会进行选择性言谈,大多数人都会用言语表现于优势,此与本身有出入,导致行为上与言谈不一致,存在欺骗性质,甚自欺欺人,盲目自信,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只能有遮盖的方式,让问题永远存在并成为未来某阶段的障碍。 人需要时时刻刻的认清自己,此在于内在自我了解,可以盲目自信,或夸大其词,此都是为面对的事,未来不得已而为之,但终究要自己去改变,达到言谈的能力与行为平齐。 言谈,能力的不一致,无法走向长久,不逃避缺点,发挥优点,去面对他人,杜绝以貌取人,要尽可能的了解他人,更了解自己,很多问题的诞生在于自己不了解自己,静心去思考,何为,何不可为,认准的前方道路是否适合自己去行走,还有何方面的不足,在有毅力情况下去自律,去改变。 以貌取人,通过言语行为,甚是表面来作为先入为主的了解,所以人会产生欺骗,使人与人之间,并无坦诚相见,而是在各取所需,各看重价值利益之下产生的合作,可能是短暂,或是长久,但合作的本身就是合作,此二人的关系就如此淡薄,不值一提。 自己想要表达最好的一面,来让他人认可,首因效应,让人看重并认可存在的价值,在实践之后通过观察,来考虑是否合适,能堪当重任,所以人在形式上多做工夫,在知道这种情况下,采取应对之策,将重点放在自己认为的重点之上,达成希望要的结果,导致人在不知不觉中目的的结果产生变化,此为一个人而是多数人的结果,本当在意的成为人不在意的了。 当忏悔,将自己存在的一切,公诸于众,在自己或他人面前,人能清晰的看见优势与劣势,而人确喜欢有针对性的对准缺点,而进行打击,此如人言语嘲讽一样,忽略优点,此本身是错误的,这种优点是值得人看重的,也是人在观察他人时,学习效仿的地方,此不因过错而否认。 此否认的本身是人的缺点错误,而非是整个人出现的问题,所以对于一个正常人,都不完美的人,实际每个人都是相同的,甚有的不如对方,或比对方某处卓越,但缺点同样明显,正是这样人才会各有不同,确独立同处。 不因人之过错,否认人的成就,此如书籍,在看书的过程中,能看出不足之处,但对于自己并无用处,有何必去在意,不如去在意这些有意义的内容,值得深思,学习,使人能力提升,此方为目的,无论是人值得学习的,或是书中好的道理,都应该是看重的地方,此是重点,需要人去在意,并实际去做的。 很多的不好的开始,都是在认为正确之下开启的道路,此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都不可为的,但因为事情的缘故,有时人知道错误,但不得不为,可不代表以后仍然可为,在不得已而为之下,人要站正确的立场,而非行为上的。 每个人做事带有的目的不同,自己能理解他人的行为,所以不会去否定他人行为上地位意义,可他人不一定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就请他人不要轻易否定一个人的全部行为,自己同样不否认他人的全部行为。 人有想法,向往的目的去进行,此作为开始,但理论不等同于实践,所以过程会根据实际情况而改变,成功的结果将会与开始不同,可若是失败的结果,人确会认为收开始的目的性产生问题,可不同的人走相同的道路,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归根到底问题出在过程之上,但人喜欢推卸责任,因为过程中有很多的事情都是自己掌控,属于可控制的进行,主要是能力,努力的问题,导致的后天结果,或者是真正不适合,没有所谓的天赋,导致过程中的失败,但能在过程中进行并坚持的原因,有一种原因是在于自己对行事产生兴趣,所以会耗费精力去进行,可不是所有努力都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过程上的获得是为下一次的进行积累经验,很多新的开始之前,除却迷茫过后对未来进行选择之外,最常见的就是开始之前,经历了某一条道路的失败,导致新道路的开始,有或无经验的情况之下,对事情进行自己理解,处理。 若是道理合适的情况下,人经历失败,也重复走相同的道路是合理,所谓一条道路走到黑,可能会失败作为结果,但不需要怀疑开始的初衷,要走过程中找到导致结果的答案,并根据进行得到经验,不断摸索尝试,否则换一条道路也只是重头开始。 一个错误的开始,不会因为错误的结果导致终结,所以人在进行中需要时刻注意着,有时认为的正确,恰好就是事情的错误起点。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