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丽🇨🇳
    推荐

    没有一番寒彻骨,怎得破茧成蝶涅槃重生,佛陀,耶稣,孔子,王阳明。心既理 致良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知行合一王阳明。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翀熙
    推荐

    阳明先生为明朝一代治世能臣,文韬武略,史称“真三不朽”,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五百多年耒,一直为后人所敬仰。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阿朝
    推荐

    王阳明的心法到底是什么? 花了三天读完整本读完整本《知行合一:王阳明》,读罢,已经让我深深想成为王阳明的心学门徒。 说说我那微不足道,浅尝辄止的一点点小理解。 王阳明的心学,与儒家,道家,佛教,禅宗都不同。归根到底,王阳明的心学,在于实践, 这个学问,本质上是入世成大事的学问。 心学是怎么创立的呢? 大概是这样的,王阳明当时苦学道家思路,格物致知,但是,他看竹子三天三夜也悟不出任何道理,之后他去研习佛法,可是佛教讲究让人成佛,可是成佛必然要舍弃人性,比如避世,出世的和尚,家中尚有年长的老母健在,这显然是不负责任,而儒家中的道,包括仁义礼智信太为广泛,需要研习大量的经书体悟。 这些学派皆无法解答他的心中疑惑。 引用一句话《金枝》作者弗雷泽说:“当人类的思维之舟”从其停泊处被砍断缆绳而颠簸在怀疑和不确定的艰难之海时,他们会感到痛苦和困惑,只有一种方式可以抹平这种痛苦,消除这种困惑,那就是,思维之船必须重新进入一种“新的信仰体系和实践的体系之中”。 从此,王阳明不断体悟,终于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心学横空出世。 心学与理学的不同 理学是北宋时期朱熹提出的,他追求“格物致知”, 一切道,从外物中找。 而心学则认为,心即理, 一切理我们都早已知晓,并不需要格物。那需要格什么呢? 格良知就行了。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我本质的内心中那个良知,就是理的本源,我做事追随这份良心就行了。 比如说,我心声爱我的父母,我自然会在他们热的时候给他们扇扇子,在他们睡觉时冷的时候给他们挪被子,我们并不需要在外界去学,并不需要让任何人告诉我们! 我们的本能就是,做善事,内心自然而然就感到快乐,看到他人欣喜,我们就欣喜。 相反,我们要是去做坏事猥琐之事如杀人偷盗,任何正常人不比他人说都会感到羞愧不安,这就是有愧良心,这些我们本能的就知道。但是为什么有坏人呢? 很多恶人都是不断被物质的贪婪屏蔽了内心的真正善,他们的善被厚厚的污垢所遮挡。想要找回真心对他们而言是很困难的。心学的四句口诀既能表示对思想的一部分补充: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我欣赏这个学问,因为它极其注重实践 讲究知行合一,讲“事上练”,当我们做一切事情的时候,追随“良心,良知”,以这个为出发点,只要良知上是对得住的,这个事情在大体上就不会错。然后就道存于心,不断的实践下去。如果你不追随这个良知,你做事情做到最后一定会自讨苦果。像是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所批判的会计那样,为了表面上看收益很好,不惜做假账,倒头来导致公司跌破数亿资产 就是如此。 事实上,我觉得王阳明的心法很好理解,比如说,当你感到很难过时,你会说,伤心了。 当你烦恼时,你会说,我的心很烦。当你静静的听一首歌曲时,你会想,你的内心很平静。你喜欢上了一个男孩,或是一个女孩,他或她给你的感觉是,让你心动了!对吧? 心学呢?就是让你不动心,看似容易但非常难以做到, 任何情况下都宠辱不惊。 我一点点的体会,发现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如此,比如特朗普,虽然很多人鄙视他,但是他曾经欠款9.5亿美金,任何正常人都会被这笔巨款压垮,他却风雨不动安如山,在关键时刻,不是自怨自艾,而是积极和团队商讨策略结果很快,不仅特朗普还清了债务,还让公司重新走向巅峰 此外,马刺队的传奇主教练波波维奇,一共率队夺得五次NBA总冠军,任何时候拿到冠军,所有他的队员都是激动的热泪盈眶,然而他却依然变不改色,甚至不见他一个微笑,面对这个心,强大的内心,或许就是他强大而又战无不胜的关键所在吧,这份超脱完全从某种程度上达到了超人只地步。 我们如何练就心法,拥有强大的内心? 1.去浮躁之心,常常静坐。 2.立志,打定一个成为什么样人的决心。 3.勤学,勤奋学习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德。 4.改错,有错误就改正。 5.责善 6.事上练,平时心静,在关键时刻却乱了分寸那也是没用的,做事上,读书上,我们都要时刻练习心法,这样才能心理合一,知行合一。 希望我们都能拥有一颗能够真正强大的心。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卢异
    推荐

    因眼睛不太舒服,基本是听完该书的,全书是以传记的形式将王明阳辉煌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呈现给我们的,使我切实感受到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虽有许多不解与困惑。当然这是因我知识浅薄[害羞]但不能否论王阳明的伟大,被王阳明的强大心学深深吸引。 1、该书首先从王阳明远大志向描写的,王阳明年轻时坚信自己能成为伟人,成王成圣。尽管为他状元父亲和老师所不屑。看了本书觉得:志向的远大与否是造成人和人之间差距最根本的因素。他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观,生命观。 2、王阳明面对挫折时,逆圣意忠谏直言被下令流放贵州夷荒恐怖之地,途中又奸宦刘瑾追杀,有幸逃脱后,得和尚指点:勇敢面对,继续前行,否则将引祸家门。他回家向父告平安,毅然决然踏上贵州的路途,在海上遭遇了风暴。但最终化险为夷。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气度恢宏,光明磊落。深为叹服。 3、王阳明思圣人行,在王阳明困惑,寻求不到某种答案时,就会想圣人碰到的同样的情况,圣人会做什么样的打算?稍微思忖一下,就能解决我平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4、面对欲望:物质、情感的欲望,情感的欲望似乎更高级,也更难以摆脱,所以真正出家的人实在少。即便是王阳明,他也直白,佛教中叫人出家远离父母是他所不能忍受的。 王阳明说到:“宇宙中最真的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让他们心上安宁。人世间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实是儿女平安,锦衣玉食并不重要。儿女希望的同样父母平安”是的,父母、孩子需要的其实都很少,平安健康知足。学会知足,也教会身边人知足。 5、王阳明关于处事:在王阳明的看来,天理就在我心中,我之前所以没有显露在基层工作的那些道理,是因为我没有碰到这个机会,现在碰到机会了,那些道理就显现出来了,所以不需要向外求取。所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所有的一切都在心中, 存天理灭人欲,便能洞悉宇宙事物的真相。可惜人们的心灵,总是在俗世中污染,所以需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如何不惹尘埃呢,只有常往洁处走,莫向污处行。亲君子远小人,常看好书,反躬自省,改过思齐,保持清净少欲,保持良知,听从良知的指引。知行合一。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一蓑烟雨
    推荐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Faust
    推荐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八卦阵列·爻在其中
    推荐

    用从善如流的胸怀处人,(国学) 用独断专行的主见做事。(哲学)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云淡风轻
    推荐

    《知行合一王阳明》跟随本书主人公的一生走过,经历命运带来太多变数,最初的怀才不遇,中途的仕途险恶,晚年的疾病缠身,在心底留下凄凉的情绪。但在他身上领略了一位伟大圣贤不屈不挠的精神,遇到任何问题坚持本心的毅力。贯穿本书的精髓就是良知,用良知去判断、去解决一切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值得用一生去学习的学问! 读后总结了几点想法,与喜欢王阳明圣人的你一起分享。 一、"心即理" 其实就是一切道理、真理、天理都在我心,不需外求,知行肯定是合一的。 1、最好孝敬父母的方法归结为让父母身安、心安。 2、外部环境是一种作用力,不过有正推力(顺境),也有反推力(逆境)。而很多时候,反推力才是我们前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动力。 3、每个在逆境中的人:切勿受到不利环境的影响,也不要让坚定之心有所动摇。要避免灾祸,就要守护内心的光明,尽管表面上可以屈服。采取这种态度,再大的灾难都是浮云。有时候,人必须隐藏他的光芒,以便在当时的困难处境之下仍能让他意志占上风,内心深处必须意志坚定,并且要一点都不流露在外。如此,就能在困难中坚持。 换种说法~ 逆境便于自我反省,保持继续坚持! 顺境便于抓住机遇,争取再创辉煌! 利用好自身价值,找对自己认为对的路! 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存天理去人欲" 1.任何一件事靠你一个独坐想象,无论想得如何滴水不漏,都于事无补。必须要到事上去磨炼。做事时无愧于人、无愧于心,这才是王阳明心学所说的真正的"炼心"。 2.能勇敢向前是勇气,能转身是智慧,智勇兼备,才可成大事。 3.提升个人道德固然重要,不过用严厉的手段扫荡那些不道德的人和事更重要。r即变通的力量,将所学致所用、融会贯通的处理事情。 4.只有放弃,才有日后的得到。如果你在付出的人事上得不到快乐和人生价值的答案,它就是一个包袱,甚至是五行山,只有放下它,才能轻松上路,继续你的前程。 三、"格物致知"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你的良知,正是你自己的行为准则。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只要你不去欺骗良知,真真切切地依循着良知去做,如此就能存善,如此就能除恶。此处是何等的稳当快乐!这些就是格物的真正秘诀,致知的实在功夫。 四、军事上有三个过人之处值得学习 1、不重形式,只重实质。 2、以毒攻毒,以贼攻贼。 (最了解贼的不是官,而是贼。用贼攻贼,势如破竹。) 3、心理战。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永远让人摸不透他的路数。 (道德就在我心,不必外求,关键是有人并不想释放它。) 五、知行合一 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本书带来的智慧是让我们遵循内心真实的正确的想法(良知)去做想要做的一切,并且持之以恒的去坚持。遇到不是自己想要的果断的放弃,放空心灵安静(内心空空,什么都不想)的状态。只要心灵安静了,就能进入自己想要的方向,通过这种方式养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灵,使我们变得更聪慧。 精明的人往往都是用心的人,用心的人就会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秘密。也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望书友们能从中有所收获……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智慧屋玩具
    推荐

    王阳明知行合一,读书笔记 一、王阳明简历 1、年少发狠,格竹子跑路新郎,立志做圣人。 2、34岁,本欲清君侧,却遭投大牢。 3、35岁,被贬贵州,龙场悟道。 4、45岁,南赣剿匪,前无古人。 5、47岁,活捉“反革命”宁王。 6、55岁,广西剿匪,后无来者。 二、此“格物致知”非彼“格物致知” 1、朱熹版“格物致知”:天理在心外,先把一切天理都捕捉到手,然后再去实践。 问题:长此以往,每个人都拥有了一种本事:嘴上功夫天下第一,一旦要其动手,就会束手无策。 2、王阳明版“格物致知”:天理在心中,那我唯一也必须要做的就是去实践来验证我心中的天理,而不是去外面再寻找天理。 好处:心中有天理,那我们就不必再去寻找天理,如此一来,我们就节省了大量时间,而这些时间可以用在实践中。这样一来,你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理想。 3、两版“格物致知”实战区别: 孝顺父母。 朱熹认为,孝顺父母是个复杂的活,你必须要探究学习孝顺父母的各种知识,最后得出一套理论,然后再开始孝顺父母。 王阳明则认为,只要在孝顺父母这件事上端正好态度(正念头),良知就会指引你去如何孝顺父母,这些孝顺父母的行为是不必向外学习的。 不言而喻,王阳明的“格物致知”好象更加和谐,也更符合人性。 三、心学核心--“致良知” 王阳明共三次证道: 第一次是贵州龙场证出了格物致知之道——“心即理”; 第二次是在江西南昌证出了“致良知”;真正动人心弦的是思想的精华就是 “致良知”。 第三次就是这次在浙江余姚证出了“四句教”。 1、什么是“致良知”: 按良知的指引去思考做事。 2、“致良知”的内容: 致良知,有两个内容。 第一是向外的:用你的良知施加于万事万物,也就是用良知去做事。 第二是向内的: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光复良知。实际上,这两个内容在王阳明看来就是一个内容,因为王阳明说心外无物,你去做事时,事就在你心里,还是在心中光复良知。 3、如何“致良知” 即“致良知”的步骤---“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纵观中国历史文人用兵大家所熟悉的有三位:一是诸葛亮,一是王阳明、一是当代的毛泽东!得王阳明心学之精髓毛泽东致良知深得人民群众基础胜利条件之一就是很好的说明。 "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这是对王阳明作为军事家的最高的评价,践行的就知行合一。"存天理去人欲", 事上练从江西剿匪,平定宁王、到广西戡乱,要我们全心全意发挥良知的力量,人人能成功。 王阳明的心学之所以成功,受益群众基础面广,易于接受。不同于朱程偏理论认知和学究,宗禅静至。他的思想表达简易明快,让人一目了然,最重要的是"人人平等",都可以成为圣人,每个人心中都有良知,即是致良知。 “良知所知道的善,虽然人们诚心地想去喜欢它,但若不在善的意念所在的事情上实实在在地践履善的价值,那么具体的事情就有未被完全校正的地方,从而可以说喜欢善的愿望还有不诚恳的成分。”我认为放在现在可辩证看:向善的意念和心大部分人都有,对某些事有善心不一非要去实践,要在自身范围内力所能及的善,强行加之就违反本意了。所以致良知其中之一不能盲从一刀切,结合实际理解为之所用。 王阳明心学也是能使我们获得幸福的公开课,我们只要不和外物的对立就可以,不以自己的好恶来评价;如果我们的情绪总受到外界控制,根本无幸福感。我们之所以不断的修炼,最终体现在外在的是人的气质,有清纯浊杂之分。人心到纯天理那就得之所幸,不得我命,对王阳明心学能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取其一点学致用,就是最大的收获了。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临江仙
    推荐

    作为人物传记,作者基本上将王守仁的生平及相关历史事件交代清楚了。但作者在书中加入了太多主观、唯心的观点。 如果您想了解王守仁的生平,可以读此书。如果您想了解王阳明心学,最好选其它的著作。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崛起
    推荐

    书籍是治疗心灵的最好药剂,从打开它的那时起,它和你就也成为了生命旅途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朋友。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打开它,总是找到通向心灵的自由。         在读这本书之前,心中总是有太多的疑惑,总想找一个人告诉我答案,可那些告诉答案的人说得是千奇百怪,不免就产生了太多问题。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心中豁然开朗。找到了心中存在很久的疑惑,每个人确实都需要“良知”,尤其在今天这个社会里。需要从“良知”的方面做起,分清善恶美丑,不随波逐流。善就是善,不因为人少就去抛弃,恶就是恶,不因为人多就承认它的正确性。        本书不仅讲述了一个人的励志故事,更是通向思想自由的一本书。作者的构思和安排更是恰当,首先讲述了王阳明的一生,最后在向我们分析了“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等道理。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文章。所以此书是非常好的,值得大家阅读。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Pacy
    推荐

    王阳明是谁?谁是王阳明? 孤陋寡闻,花了十多个小时才知道王阳明是谁。 年少时的王阳明就非常与众不同,对事情总有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刻苦钻研的心,曾一度迷上象棋,之后又钻到道教的养生术,再之又开始舞枪弄棒、玩弄排兵布阵、遍览兵法。年轻时曾接触了朱熹理学的格物致知,并听了谁谁说一草一物都有它的道理于是便实践起“格竹子”,格了七天道理没格出来反而格出病来。后来参加了几次会考明落孙山……接着又步入仕途、但遭廷杖、下狱、流放蛮荒、差点死于贵州龙场……剿匪功高被忌…… 王阳明一生坎坷,但最有影响力的是他创立了心学。心学是一门神奇学说,但在那时却只有王阳明认识到它的神奇功效,他动用心学的力量剿匪江西荡平巨蔻、又以几封书信一场火功平定宁王之乱、扫清广西匪患。心学主要核心是知行合一,而知行的前提是致良知。他让我们知道,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他说:人应该把自己的良知当成唯一的人生准则,每个人心中都有良知,良知能知是非善恶,按照良知去做事的是圣人,不肯致良知的是愚人。 知行合一”实际上也是他心学“心即理”和“事上练”的延伸:天理既然都在我心中,那我唯一也必须要做的就是去实践来验证我心中的天理,而不是去外面再寻找天理。 他告诉我们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而是基于内心的去实践。所谓自得于心,对任何事情只有适合自己才是有用的,也不必太在乎别人眼光,心中有目标就认真去实现,做个独立自主的人,当然也得基于良知,而不是随心的为所欲为。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心中贼很多,如七情六欲。怎样去除心中贼呢?他告诉我们在七情上要有个度,。过犹而不及,有些事不能较真。比如失恋,可以伤心难过几天,但不能一直颓废,作践自己、萎靡不振。而对于“欲”,人人都有追逐名利之心,但是如果过分追求而贪图名利则会失去自我从而违背自己的良知。他说去除私欲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 ...... 王阳明一生都在实践心学,最后他总结为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简单理解就是昧良心或者违法的事,我们要控制自己不受诱惑不做违法的事,还是好好做该做的事吧。 对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还是很难做到,书里好多大道理也不能一时消化,不过值得再看一遍二遍。回到现实中来,其实生活就像一面镜子,镜子里的一切外物都是你内心的折射;生活过得好不好,环境和物质水平从来不是主导因素,而是内心以及基于内心的实践决定了你拥有怎样的生活品质。 最后希望我们向王阳明学习,做个知行合一的人吧!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蔡志峰
    推荐

    记得两个多月前跟朋友吃饭,那段时间我刚读完《曾国藩传》,就边吃饭边讲曾国藩的一些段子。朋友则边听边跟我讲王阳明。恕我孤陋寡闻,还第一次听到王阳明。我以前也算读过明朝那些事儿,居然对王阳明没有太多印象。最近陆陆续续在读这本王阳明传记,今天出差在飞机上一口气读完了,也算稍微了解一下王阳明的其人其事。 书名带“知行合一”,是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哲学思想,指导人们做人做事的道德行为准则。简单地说,知行合一就是你用良知去指导你的行为,去做人做事。这里说的良知,是发自内心的第一直觉,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是知善恶的德行和明是非的智慧。当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你的良知会在第一时间告诉你该不该去做,这么做是对的还是错的,只要你按照良知的指引去执行就可以达到知行合一。比如:你看到有个人从高空中坠落下来,你的良知告诉你应该去接住他,因为这是一条生命,你不能见死不救,所以你会义无反顾地去接他,这就是知行合一;相反,如果你考虑很多,看到一个人从天而降,你想,万一他砸到我怎么,我会受伤甚至牺牲,得不偿失啊,所以你选择袖手旁观,这就是知行不一。由此可见,知行合一就是知善而行,知恶不行;而知恶而行,知善不行则是知行不一。 王阳明告诉我们,只要做到了“知行合一”,你就得到三个好处: 1.你就可以成为圣人 我们有三种成为圣人的方法:生知安行者、学知利行者、困知勉行者。第一种人是生来就知道如何做人做事的,稍加学习即可成为圣人;第二种是通过努力学习来使自己做人做事更加正确,也可以成为圣人;第三种是虽然迷惑困顿但是只要刻苦学习,时刻勉励自己做人做事要中规中矩,也可以成为圣人。纵观这三种人或者三种成圣的方式,都是使自己的做人做事的行为正确,即不违背天理,不违拗良知,也就是达到知行合一了,从而也就成为了圣人。通俗地讲,能做到知行合一的人,就是良知无限光明的人,他的良心不会被私欲所蒙蔽,做任何事都不被世俗物欲所困扰,超然物外却又自然去行,当然就会成为圣人了。 2.你就会成功 知行合一是我们应该具有的本能,无论在做什么事情,只要做到知行合一,你就会成功。就像王阳明在经略四方的战场上,运筹帷幄之中彰显着知行合一的力量,最后取得赫赫战功,得以名垂青史。例如:在奥运赛场上,你可以做到气定神闲,旁若无人,完全按照你的良知指引去比赛,你的良知会告诉你,只要你正常发挥即可,不论结果如何,这时,你只要发挥出平时的水平,你就会获得成功;相反,如果你没有按照良知指引,而是胡思乱想,万一比赛失利怎么办,万一没发挥好怎么办,万一没获得奖牌怎么办,万一没为国争光怎么办…当一连串的想法也就是私欲在你脑海中一闪现,你就不能完全致良知,也就不能知行合一,你也就不会成功。其实,这里说的意思就是顺其自然,功到自然成。 3.你就会幸福 每个人都追求幸福,都想幸福,王阳明告诉我们一个追求幸福的捷径,就是知行合一。他的观点是这样的:当你为了追逐名利而懊恼、愤怒的时候,你就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也会因为达不到目的而动气嗔怒。这样一来,你良知就会被蒙蔽,你的心就会被私欲占满。因为你心中的怨气无处发泄,所以积怨越深,你的心情越不好,你的身体也越不好,从而影响到你的生活随之不好,因此你也就不会幸福。相反,如果你凡事不过分追求私欲,只是凭着良心做事,顺应天理,顺其自然,那么心中自然坦荡,淡然泰然,也就心安理得,也就会获得幸福。当然这种幸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一种幸福感。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不痴、不颠🌲
    推荐

    之前一直都听到有人说:知道很多道理,却一直都过不好这一生。现在看来不是因为知道很多道理没成功,而是没有去认真的行动。没有行动就没有成功,没有了成功就当然会过不好这一生。希望你我共同努力!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珍惜💖
    推荐

    17小时9分看完整本书,大概了解了王阳明的一生,也知到了他创建心学的过程,或许我们无法如圣人般做到知行合一,但收获的心学总能在我们需要的绽放出它的光芒,或多或少的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困扰。看书就是充实自己的过程,或许无法完全记住书中所有的内容,但是其中一定会有触动心弦的地方。 整本书印象最深的是让人受益无穷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书虽看完,但收获到的东西将伴随着我们一生! 随着一本书的结束,即预示着有一本书即将被翻开,有书为伴的人生真好!!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