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乐帅
    推荐

    《知行合一王阳明》阐述人间大道 许多书友都读过此书,也写过很棒此书的想法和书评,一些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知行合一,王阳明,从小读书万卷,立志成圣,志向远大,从10多岁,便朝着目标追寻,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人生的道路总是坎坷的,就如同心率一帆风顺你就死了。 我从未读过太多的儒家(仅限论语等),道家(道德经上篇),佛学(未曾涉及),读了这本书,了解许多,不管是哪种通圣的道路,又或者如王阳明开辟的通圣道路,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是借鉴还是模仿又或者挪用,王阳明的经历在当官也好不为官也罢,都在追寻着自己的目标,寻找着属于自己道,心学,由内而外,又由外而内,达到知行合一。 心即理,致良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几句是我认为的王阳明知行合一的中心内容。(第一遍的理解,我还要不定时的刷这本书) 每个人都有心,每个人都有思想,从小生长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喜好不同等,对待人和万物的善与恶都有评判的标准,不论是心学也好,理学也好,我不过多评判,首先我了解不多,每种思想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其实没必要去争论谁对谁错,我觉得为我所用的就是最好的。 读完本书,可以感受到强大,万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虽然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毕竟万物不是生来强大,如同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莫欺少年穷。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合一才能够让我们有所得,说着容易做起来难,从心出发,你的良知觉得它是善的,你的第一反应,就去执行,现在许多时候我们都是说着违心的话,去阿谀奉承,做着一些随大流的事,似乎不与别人相同我们就是奇葩,就是另类,身边许多人,玩游戏,自己不玩似乎就是不合群。 其实可以仔细想一想,我们的内心是否愿意这样做,做这些短半衰期的时候,考虑以后如何弥补心中的空虚。就如同帕蒂·史密斯说的:你若咬定人只活一次,便没有了随波逐流的理由。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Muxinghua
    推荐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长江
    推荐

    王阳明熬的“老火汤”,适宜[微笑]都市人茶余饭后慢慢品尝[微笑]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啸踞丛林的猫
    推荐

    因明朝那些事,知晓了王阳明这个名人(别称三圣之一)。明朝那些事花大笔墨写了王阳明这个人,而此前的历史书 要么极少提及,要么,负面多余正面。因为,王阳明的功业里,主要是剿匪记录(即,镇压贫苦农民的起义军);另一方面,在哲学课里,他的心学是唯心主义哲学。首次读来,即可拜倒在王阳明心学脚下,彻底折服,太彪悍了。后来发现,研究王阳明作品里,最牛的居然是日本人,以致困惑,如此好书,为何在国内曾经相当长时间里不为人所重视,我知晓毛泽东主席'是研究并深刻领会及应用王阳明心学里极其实用的那部分,毛泽东思想,还真能找到某些王心学的影子。 知行合一、致良知宗旨 如果有王阳明的世界观基础,那绝对是超级无敌的哲学体系,大道至简,万宗归一,王阳明以其心学要旨,建功立业,门徒万众,但,自他往后,别无心学第二号人物有高的成就。心学又简单,又何其难,王阳明本人,历经百死千难,深研朱熹理学,得惑,深研道家、佛学,得惑,历经刘瑾之害而至的遭难,方得悟如此心学,是其有深厚的儒学、佛学、道学、大社会学、政治学的基础而升华开悟的心学,历经世事轮回归一极简的大道,没有同样的经历,或是,没有类似的经历,再或是,没有对这些经历的认知和理解,单纯靠静坐修心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如果要找到心学的源头,孔子时代的儒学,或许是他心学里儒学的本质,春秋孔子之际,华夏尚无中央集权结构出现,那时候的儒学,思考问题的思维,更多的是天人合一大道一体的客观规律,人伦有序,也都在这个客观规律之内。秦以法学为中央集权结构服务,发现不长久,汉重新拿起儒学为其统治阶级服务,但给儒学一个框框,由此便有董仲舒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学思想,以致有各种举孝廉的故事。至宋,朱熹理学,框了符合大宋需求的朱式儒学,大明王朝,进一步高举朱氏儒学科考八股文。但凡规矩,是为方圆成行,规矩可以给大众提供一套普遍使用的标准尺度,但时以日进,标准若不活学活用,它就容易成为阻碍,特别是对于各种生猛的人而言,条条框框真的太束缚了,明朝经济文化逐步发展,自然有越来越多的猛然出现,王阳明便是这些猛人之一,他们有更高的追求,于是便出现一些挣脱牢笼的思想萌芽,猛人王阳明,心学就是这么逐步探索折腾出来的。完美的东西,容易被其它东西打败,心学的确太完美,人人都是圣人,假使混沌元年未历人世侵染的人人可能都是圣人,已经几千年甚至万年人世纷杂侵染,哪有那么容易就轻易能扫除各种蒙蔽就回归出世婴孩般那毫无私心的圣人境界,所以心学是很难的,道家修炼成无为无不为,佛家练就玩法皆空的境界,心学是要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人事。。。。不可多得的好书,值得推荐!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玉米粒Corn Kernels
    推荐

    只是努力做学问,养得此心不动。如果你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谢海光
    推荐

    心是一切的根源,它永远把重心放到自己的内心上,时刻在内心上用功致良知,这样就少了外界的很多烦忧。今天的我们,都知道,人生在世第一大难题不是洪水猛兽这些大自然的挑战,而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圣经)旧约,箴言篇。23章七节,一个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第四章23节,你要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出发。 心是一切的根源,从内而外修炼。 为人处事致良知问心无愧,怎么能做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就是重复的练习。 知行合一 我们没办法做到知行合一 但是我们会要求另外一个工具来做到知行合一,那就是电脑,电脑的应用程序一定要做到同步,“同步”就是知行合一的表现。 我们玩游戏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大脑向我们的手发出指令,要求做什么样的处理,这就是流到手和大脑,同时做出同步的反应,我们才能处理游戏过程每一个步骤的完整,才能够取得胜利的果实。(特别是在玩吃鸡游戏的过程反映快速处理重要性,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大脑和动作的反应能力必须是同步的)。 就像我们打乒乓球一样,世界乒乓球冠军都是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做到大脑输出处理和反应是同步的,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summer夏天💐🍄🌻
    推荐

    知行合一王阳明 看过两大圣贤的传记,一是张宏杰博士写的《曾国藩传》,二是度阴山的《知行合一王阳明》,或是因为张博士的文字更有渲染力,或是曾公一生极度严苛的勤恳律己,鞠躬尽瘁以及那股对事死磕到底的“拙劲”更令人动容; 阳明家境优越,更是天赋禀异,所能共鸣的地方也就少了一些,当然这都是个人主观的阅读感受罢了。 王阳明心学认为,人人心中皆有良知,不假外求。故每个人心中都有衡量是非善恶的标尺,若没有,那是因为“欲望”蒙蔽了“良知”,故要“存天理,灭人欲”。意念纯正之人,方可做到内在强大,一个真正内心强大的人,在许多方面也必能所向披靡,故古人云:碧玉千仞,无欲则刚。 “人欲”范围之广,不仅体现在对功名利禄等世俗之物的追逐,还体现在对各种情绪的纵容与泛滥释放,如哀伤、忧愁、愤怒等,过犹不及,过了正常的度,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则为纵“欲”。 故此心学,贵在修心,重在事上磨练。人生的各种挫折、痛苦与磨难都是磨练心智的好时机,阳明认为,风平浪静的时候,是看不出一个人的涵养和心性的,逆境方显本色。就像自己平时也能写出一手鸡汤文,他人深陷低谷时也能鼓励宽慰,道理一套一套的,但当事情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时,还是很难做到“动心忍性”,不慌不乱、不急、不躁,说到底还是修炼不够。 但所有点滴的努力与践行都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回馈我们,能够及时察觉并作出调整,便是自己坚持修心之后的蜕变成长。 与佛教的消极避世不同(当然佛教本质是否真的如此有待商榷),王阳明心学认为人们可以追求世俗的成功与幸福,渴望建功立业、成就伟业乃人之常情,但我们切不可成为名利等外物的奴隶,任其牵绊束缚,左右我们的喜怒哀乐。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过程要全力以赴,结果要淡然处之。 故阳明的:世人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其他人因为落榜而羞愧,我却以因为落榜而扰乱心境羞愧) 广为佳传,连曾公都以此为律己标杆。 不可妄求,时刻格心,“心如明镜,物来则照”,按照这个说法,自身修炼好了,自然会吸引好的东西来到身边,外在功名成就乃水到渠成之事。所以把过程做好,还要坚持,坚持了才会有好结果。 心即理,心理合一,言行合一,外在行为与内在真实想法相一致,才能真诚、坦荡,不矫不饰。心理不合,则难以自洽,做不到忠于自己,何谈忠于他人。 反观自己。就常常心理不合,明明心里很在意,却要假装不在意,明明很想要,却又不敢说出来。心理不合就难以做到真诚沟通,在工作生活与情感中,也就无法诚实表达自己的诉求,容易堆积问题,累积不满,积攒委屈,导致最终的崩溃与负面情绪爆发。 还记得第二份工作时,当时被外派到其他公司任职,有一回同事和我说,今天领导在开会时训斥她们,总是向公司索取,付出一点点就马上想要回报,然后转身就夸我就从来不会去主动索取,即便承诺的补贴奖金暂时给不了,也不会穷追不舍。 但事实不是我“不求”,即便有时我的确看重成长机会胜于这些物质承诺,但是我更多时候我是“不敢求”或不够自信去坚定平静表达自己的需求,我只会累积失望,积攒情绪之后,默默离开。这就是心理不合的表现。故必须是自信的人,才能是真实的人。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开始看到这句话,理解成了,理论是实践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而此处“知”是想、欲、意动,而行是实践、有目的的思考。知说白了是私欲,你想要去做这件事,想要成功,想要变得更好,就是动了意念,结果你真的做了,就是行,所以“知”还不够,你必须去践行,要知行合一。 但私欲像云彩,每想一次丑陋的事情,云就加重一次,故人要及时自省反思,时刻防范警惕私欲。私欲不假外物,正如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除了私欲,还有物欲,物欲源于攀比,故人性之劣根还在于攀比,攀比是让自己难以幸福和快乐的根源之一。 最有趣的还是这个故事,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想起今天早上读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里面一个章节谈到你幸福吗,里面写的一些话,我总结了一下: 人在任何时刻的心情都由他的性情和整体幸福感决定的。人在某个时刻的心情主要取决于当时的情境,我们的情绪状态绝大部分取决于我们关注的事情,我们通常都会关注正在进行的活动以及直接环境。 有时,主观经验的质量是由再现的想法来主导的,而不是当时发生事情所主导的,如处于热恋中的人面临堵车等糟糕的情境,仍然可以保持愉快的心情。增加幸福感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分配好你的时间,抽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做得事情。” 卢梭说: 除了身体上痛苦及良知的谴责,我们的一切痛苦都是想象的。 现在我们家橘子先生也常对我说,你选择了,也意味着你放弃了,选择了痛苦,也意味着放弃了快乐。 王阳明心学并不好读,许多理论其实也没读懂,但是读书,不求一次读懂,贪心容易不快乐,一次有一两个收获就好。浅薄之见,写在这里,与君共勉。 somnus 2022.01.08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诚谨
    推荐

    从“心”出发;致“良”“知”;(知,行,)合一;注重自身修养,存“天理”去我欲;汝“看”或未看某花时,吾“心”不动;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人在春风得意时要布好局才能在四面楚歌时有退路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西凉
    推荐

    阳明心学虽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和我们所信奉的唯物主义思想大相径庭,但是其中仍有许多可取之处,比如知行合一、致良知、不动心、事上练等思想。总的来说心学是一门充满力量,给人自信,让人超凡入圣的学问,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范范~江宾
    推荐

    历时10多个小时,终于读完了这本书。不过内心是满满的充实和感动。        对于王阳明其人,其实我完全是一无所知,只依稀知道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号人物。至于他是做什么的?哪个朝代的?我一概不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一位朋友的书评,书评写得内容充实,充满了智慧和机锋。于是我的好奇心立马就被钓起来了。王阳明究竟是何方神圣?他的什么心学理论有这么牛吗?我立马将此书加入了我的书架。两三天的时间读完这本书,心中似乎有千言,却感觉无处落笔.        无法落笔的原因肯定不是这本书不好,而是里可分享的东西太多了,不知道怎样才能把我心中的感悟完整的呈现给大家。         简单的说一下吧,王阳明的三次悟道:         第一,提出 “心即理”。         心即理的意思,我们的内心就是正理,无需外求,心外无物。         第二,提出“致良知”。         致良知,即是光明我们内心的良知,如心告诉我们这样做是善的,我们就去做,如果心告诉我们是恶的,我们就要坚持自己的良知,不去做。         第三,提出“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其实也就是前两项的总结。无善无恶心之体,就是心即理的意思;有善有恶意之动,就是格物;知善知恶是良知,致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知行合一。         以上只是我粗浅的认识,可能还有错误的地方,欢迎指正。         我是个很感性的人,所以理性的分析,总揽全局的视野总是欠缺。我就说一点,王阳明这老头,我是打心底的喜欢和崇敬了。。         他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我心里有一个愿望,就是成为王阳明的学生。因为王阳明是真真做学问的大家,无论是在被流放的边境,还是在剿匪的途中,王阳明时时刻刻都在讲学,无论剿匪多么的紧张,艰险。他始终不间断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我想如果有这样的一位老师可以追随是多么大的荣幸和幸福呀。         定心。极致的冷静,无论宠辱,都心定,即便泰山崩于前,也面不改色。无论身处牢狱,还是恶劣的边疆,无论是命悬一线还是阴谋陷害。王阳明总是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用致良知的方式一次次的化险为夷,逢凶化吉,大获全胜。         悲天悯人的大圣人,他不拒绝做官,不是为了自身的名利,而是为了自己一身的学问可以真正的做点实事,济世救人,建功立业。江西剿匪,平叛乱,有勇有谋,有铁血的手腕,也有怀柔的心怀。他剿匪成功,还不忘安抚民心,制定一系列的政策以免匪患再生。         他身出名门,却仕途不顺,命运坎坷。从小顽虐,不肯多读科举类的书籍,造成屡仕不第。他研究道教,佛教,儒家,日日苦读,悉心专研想找出成为圣人的真谛来,却在耗费了多年的心血之后通通推翻。由于自己的性格狂放使然,他遭人陷害,身陷囹圄,后又被流放到蛮荒的边疆。身体受伤,疾病缠身,可就是这样的遭遇,激发了他的智慧,于是在龙场恍然大悟,证得心即理。          致良知,就是要格物致知,光明自己的良知,还有在事上练,必须要知行合一。王阳明为我们做了一个绝好的表率,他自悟道这个道理,便没有再偏离这个道理。始终是身体力行,无论是江西剿匪,平叛宁王造反,还是后面广西招抚,他将心学发挥得淋漓尽致。让敌人胆战心惊,闻风丧胆,让老百姓和学生拍手称快。他行事稳健,谋定而动,动则如疾风迅雷。将心学和军事策略完美的结合。         王阳明,我心中完美的圣人,又是那样的和蔼可亲。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事中磨炼。我自知已被各种欲念蒙蔽自己多年,可我心中始终存有良知,因为没有遵从良知行事,所以,才让我终日郁郁寡欢。         谢谢你,可爱的老夫子,让我明白道理,让我懂得要成为一个真实的人,必须致良知,必须知行合一,必须要事事磨炼。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存天理,灭人欲,这话听来很吓人。不过我懂得,灭人欲,只是要灭掉我们多余的一些颠倒妄想而已。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老夫子,请受学生一拜。[抱拳][抱拳]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微生俊潇
    推荐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说的是人性本身就具备良知,而社会上有良知的人共同的认知和行为原则就是天理,这说明天理是社会性与“自我”的有机统一。 但阳明先生所说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不是马哲所说的“意识决定物质”。王阳明的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你不能认知到一个没被感觉到的事物,说的便是这个理。 良知说的是“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而知行合一,便是把个人的良知内修于心,外化于行,自动化成为自身行为的驱动力。而外化于行关键在于事上磨练,所以说阳明心学不是枯禅,而是重视实践和良知有机结合的学问。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阳明心学的参与。而今天在建国七十周年之际,我有幸读完。 此去,愿这盛世,如你所愿!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Horace_Chun_Hua(财华华)
    推荐

    通读本书,不甚明悟。无善无恶心之动,有善有无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害,可惜了,英雄难过美人关。我等俗人,还难逃脱啊。不过就总体而言:还是需要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贸易战就是如此。大国之间的博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若要跟得上全球经济的发展,闭关锁国只会落后,只有合作共赢才是趋势所在。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郑大夫郑全宁13893237135
    推荐

    人类历史上真正做到的人却屈指可数。 致良知:听从内心的声音 所谓四句教,是王阳明晚年向众弟子提出的恍恍惚惚的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梦醒
    推荐

    五年之前粗粗翻过王阳明的自传,当时没什么特别感受就觉得他很厉害。五年后又通读一遍。果然是不一样的时光不一样的感受: 我们之前道听途说对一个人的了解,常常是与本人有很多偏差的,印象最深的比如张爱玲、王阳明。历史大部分靠猜测,剩下的是偏见。一个是最清醒落寞人,一个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圣贤。她不是无情人,他也不是空心人。只有读了传记,才会对他们多生出几分喜欢,摆脱之前的偏见。 王阳明心学和现代心理学的很多观点不谋而合,怀疑谁抄了谁的理论。那应该是后人将前人的观点进行摘取扩充,并加以案例辅证。比如他运用心学,招降盗贼,平定叛乱,不动一兵一卒就立下汗马功劳。本质上就是做到了心理学上的“共情”和“换位思考”。 心理学的很多概念大概是汲取了心学的核心又发扬光大的,二者一脉相承。 心学也并不是让人消极避世不作为,而是告诉你可以正确的对待功名利禄,有所为有所不为,竭尽全力而后顺其自然,不要被蒙蔽双眼沉溺于其中而忘了自我。一直在强调“修心”,而后“治国”。王阳明也确实用事实证实了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所以,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主观唯心主义其实在很多场合也是通用并且很有用的。经典的流传是有道理的。

  • 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
    Betty
    推荐

    历时15小时21分钟,于2022年大年初一终于啃完。 做了好多好多笔记,需要再次整理一番再献上读书笔记📖。 去人欲寸天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需要细细品味,不断修炼内心,经过千锤百炼,方可成为圣人。 现在物质丰富、去人欲很难,正因为难,才特别重要,愿我们都能主宰自己的时间,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Betty 2022 正月初一 于北京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