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曼·罗兰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传记作品。《名人传》三位主人公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都是世界级的不朽名人,他们的人生绚烂多彩,他们的作品厚重而大气磅礴。罗曼·罗兰紧紧抓住三位巨人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遭遇艰难困苦时始终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为我们谱写了一曲“英雄之歌”。
2
刘素平
在中国民间一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他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翻开本书,带您重回大明开国的峥嵘岁月和政坛现场,剖析刘伯温高超的政治谋略、灵活的处世智慧与令人叹服的为官哲学,领略刘伯温“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略智慧,还原刘伯温作为千古帝师的真正地位。
3
杨者圣
陈布雷是民国史上一个极具个性、神秘性和争议性的人物。作者在大量参考第一手资料,包括相关人员的日记、回忆录、报刊记载等,特别是在缜密探索陈布雷人生59年心路历程的基础上,以陈布雷一生的轨迹为主线,以他的书生气质和身上背负的忠、孝作为解读他的密码,以流畅的文笔记述了陈布雷从出生、求学、办报,到进入蒋幕,走上政坛,直至自绝于人寰的一生,揭示了一个旧中国知识分子被扭曲的灵魂,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党、蒋介石及其其他民国风云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全书夹叙夹议,处处可见精彩之笔,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并有多处令人信服的严密考证,具有明显的学术价值。《国民党军机大臣陈布雷》初版于1999年,引起很好的反响,为论者称为“杨者圣最为得意也最充满文采的人物传记”。此修订版面除全面订正文字外,更补充近五十幅珍贵图片。
4
王晓磊
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5
曾国藩
从一介书生到晚清重臣,曾国藩——作为做官从政的楷模和持家教子的典范,被崇拜他的人奉为“古今完人”,但“天津教案”的软弱处理又让他头顶“卖国贼”的骂名,可谓毁誉参半,成为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正由于传奇的出身和经历,曾国藩给后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人生处世经验。曾国藩一生严于治军、齐家、修身、养性,实现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一部《冰鉴》展露出他在识人用人方面的独特眼光;流传最广的家书言辞恳切、情理兼备,让后人不得不由心叹服;“做官要学曾国藩”——深谙官场之道的曾国藩,他的奏稿被誉为“官方汇报的典范文稿”;同时,进士出身的他诗文功底了得,成为桐城文派的领袖人物;而出色的军事战略战术能力更是让他巩固了在清廷中不可撼动的“第一功臣”的地位。本书全面整理收集了曾国藩的著述内容,精心编译,并配以深化阅读,让每一个渴望了解曾国藩的读者都能从中读出这位中兴名臣真正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6
陈新华
本书试图以林徽因和她的生命世界中所能观察到的复杂时代和价值选择为线索,勾勒出民国初期留学归来,致力于家国建设、民族独立富强的一代知识分子群像。再现他们在剧变的、忧患的时代下的命运轨迹,浮沉与思考。林徽因属于从传统的“士”转往新型知识分子的路途上承前启后的一代人。这代人幼年时,接传统的余绪,立德、立功、立言是常念的道理,求学时经“五四”洗礼,留学欧美,受现代的学术训练,又培养了一股子穷究事物本源的执着。这两者结合,就决定了他们的安身立命是要以自己对知识和专业的追求,传承文脉的使命和责任,给予战乱和变化中的祖国以“实质性”的影响,推动一个大国的艰难转身。这在他们的时代,意味着事倍而功半,意味着痛苦和磨难,也意味着,极有可能会失败,最终淹没在时代洪流的大漩涡中。自然是千难万难。所以我们看到,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一生近似于愚的勇气和坚持,也看到他们出人意料的软弱和改变。他们在斗室里漫卷诗书,也在暗夜里苦痛追问。和短暂的荣耀相比,疑问和困惑不息,追随了他们一生。最终,他们成了逆时代的力量,成了最忠诚的反对者,在孤独和寂寞里走到生命的尽头。风雨琳琅的时代,安身立命的那个东西,决定的是人一生的命运。
7
王子鱼 崔文龙
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李白的形象,在涉及存在历史争议的事件时,本书采取绝大多数学者的看法,尽可能保证李白的形象不被野史、戏说所歪曲。相信在读完此书后,读者朋友会对李白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8
汪衍振
盛宣怀,晚清洋务运动的实践者和开拓者,一个比胡雪岩牛气百倍的大清第一皇商(官至一品邮传部尚书),从走进李鸿章的视野,便和实业结了缘。他倾一生心血,创办了天津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会办轮船招商局,同时在煤矿、铅矿、炼钢炼铁、铁路(芦汉铁路)、银行(通商银行)、教育、慈善(创办上海红十字会,出任中国红十字会首任会长)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现在的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堂)、上海交通大学(南洋公学),武汉钢铁厂(汉冶萍煤铁总公司),均创于他手。本书涉及的人物,既有慈禧太后、隆裕太后、摄政王载沣等,又有权倾朝野的李鸿章、左宗棠,还有红顶商人胡雪岩,上海巨富唐廷枢、郑观应、徐润、朱其昂等。
9
姜明
十几岁读纳兰,是惊才绝艳;二十几岁读纳兰,是捧心忍痛;三十几岁再读纳兰,似乎能懂得他为何怅惘。是面对生命中那些不可逆转的让人遗憾的无可奈何吧!对生命而言,对时间而言,对“情”而言。“如斯者、古今能几?”夸赞纳兰性德的词句,世人说得太多。众人将他神化,把他的词当作旖旎的情话,为他匹配了一个又一个求而不得的爱情故事。然而纳兰或许并非因为受了伤才写下了那些惊才绝艳的文字,他或许只是因为读了书中的伤情故事而伤情。恰如你我于昏黄的夜灯下,打开这本书,伸出手抚摸纳兰的一字一句,只觉曲调哀婉,指尖冰冷。
10
徐彻
以垂帘听政闻名的慈禧,她嗜权如命,牢牢控制大政达40多年,直接影响了晚清的政治格局。以文献史料为依据,用通俗的笔触,对这位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女统治者作了全面系统的展示,分析客观,评价允正,为读者了解传主的一生提供了帮助。
11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宋庆龄:20世纪的伟大女性》是唯一得到宋庆龄本人授权的传记。爱泼斯坦受宋庆龄生前所托,在整理吸收大量材料特别是外文史料、采访众多相关人士的基础上,历经十载艰辛而成。本书全面记述了宋庆龄的非凡经历及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书中关于宋庆龄的史实极为丰富,材料多是作者在与宋庆龄长期交往中亲身经历的或宋庆龄晚年亲自向作者提供的,因而真实可靠。
12
白落梅
逆旅而行,几多困顿;飘然如风,几多潇洒。隐世才女白落梅慢沏一碗清茶,为你细述一代文豪苏东坡的快意人生。他学识渊博,涉猎广泛,堪称千古第一全才。他于诗于词,于文于画,悉入上层,并独得妙境;于茶于酒,于食于药,皆相知相悦,并自会佳趣。奈何仕途跌宕起伏,人生颇多坎坷,情海也波涛不息。他说“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却又叹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几番坎坷,看世态变迁,河山急转,心意阑珊,又道:“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13
梁启超
他是开启现代化的改革者;他是传统帝国的裱糊匠;他是一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凝聚中心;他权倾一时、谤满天下,他就是悲情宰相——李鸿章。本书文字涉及李鸿章的早年落拓、镇压太平天国、创办洋务运动,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指出李鸿章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但受制于那个时代,又不由让人感叹“以一人而敌一国”的无望与悲恸。唐德刚在《顾维钧回忆录》中也提到梁启超这句“以一人而敌一国”,可见梁先生对于那段世纪历史的描绘已经在史学界形成了共鸣。本书新增雷颐五万字导读,补充更丰富资料,立体解析李鸿章一生。
14
谢依
本书将苏东坡一生的经历与他一生中璀璨的作品相互编织,讲述了那些感人肺腑的诗词背后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品读苏轼精美诗词作品的同时,读懂他达观豁达的人生。穿过层层历史的迷雾,“乌台诗案”真相为何?“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大名鼎鼎的“苏堤”和苏轼有何渊源?别号“东坡居士”因何而来?尽在本书揭晓。
15
郭瑞祥
本书以《宋史》《稼轩词编年笺注》为骨干史料,大量参考宋人笔记、宋代人物专著,以及近当代研究成果,系统总结、整理辛弃疾生平,史料详实、丰满,是一部忠于历史、可读性极强的传记作品。书中结合辛弃疾宦海沉浮和感情发展,对其主要词作进行简要解读,有助于深入理解辛弃疾的人物形象。文笔张扬而不轻浮,叙事明晰而不呆板,描写生动而不油滑,人物形象丰满而不累赘,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读者掀开冰冷的签印,用细腻的笔触激活尘封的历史,还原辛弃疾完整而鲜活的多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