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必背古诗文208篇

中小学必背古诗文208篇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中小学必背古诗文208篇
    孟尝君的后现代。
    推荐

    北魏像是唐朝的底色。 终结汉末以来乱世,至隋准备进入盛世,可隋炀帝着实人菜瘾大,遂又群雄逐鹿,直至李世民扫平天下,盛唐自此而出。

  • 中小学必背古诗文208篇
    于思宇
    推荐

    原来作者是田余庆先生的学生!难怪了,文字平实,考证严谨,逻辑顺畅。从北魏道武帝定都平城,到孝文帝迁都洛阳,讲述了北魏政权一步步从部落制蜕变成封建君主专制,参与进民族大融合中。非常棒的书,获益匪浅。

  • 中小学必背古诗文208篇
    袍修罗兰
    推荐

    全书绝大部分都很严谨,非常值得一读。我喜欢北魏历史有我奶奶的原因,她最喜欢国产雷剧《锦绣未央》,因为老人家年过九旬视力下降了,这剧的服化道很夸张视觉冲击力非常强看得清楚。有人说李未央原型是文明冯太后,其实这剧的历史原型非常混乱,剧中设定冯心儿(李未央)是北凉公主,北凉是卢水胡沮渠蒙逊建立的,真正姓冯的应该是北燕,历史上冯太后的祖父冯跋扶持了鲜卑化的高句丽人慕容云——也就是后燕慕容宝的养子建立的。文成帝拓跋浚最爱的是元皇后李氏,剧中将冯太后和李氏二合一了。但最大的bug是他们的儿子是献文帝拓跋弘而不是孝文帝拓跋宏!很多文科生都搞错了,冯太后是文成帝的文明冯太后,而不是献文帝的,一提孝文帝改革很多人都以为冯太后和孝文帝是母子,其实他们是祖孙。所以别再说李未央领着的小孩儿是孝文帝了[捂脸]

  • 中小学必背古诗文208篇
    连连
    推荐

    一个来自北方高原的鲜卑族的拓拔氏。靠着强大的军事能力,结束了自永嘉之乱近百年战乱的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北魏政权 而这个政权,没有像后赵,前秦,统一北方之后的昙花一现。而是持续了百余年。而其原因就是其内部民族的融合。 而北魏前段的平城时代,是鲜卑汉化的过程。期间充满着权谋,反复和血腥。最终在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宣告了鲜卑政权的全面的汉化和辉煌的平城时代的落幕。 我们总以为历史有迹可循,但缺忘记是各样能力不一的人来创造

  • 中小学必背古诗文208篇
    永樂
    推荐

    1.十六国,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2.南北朝,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北朝(386-581)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朝(420年-589年 )有宋、齐、梁、陈四朝。 2.北魏,386年-534年,由鲜卑族道武帝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权。386年,拓跋珪在牛川称王,建代国,定都盛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后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开始大举改革。北魏后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分别被北齐(高欢)与北周(宇文泰)取代。 4.北魏平城时代,398年-494年,由鲜卑族拓跋部以平城(山西大同)为中心建立的北魏王朝。 5.道武帝拓跋珪关于皇位继承问题,改部落的兄终弟及为中原汉族社会的父子相承。同时制定子贵母死制度,企图彻底母权干预政治的现象。结果在天赐六年,杀了长子拓跋嗣母亲后,嗣出走,然后想立次子清河王,在准备杀清河王母贺夫人时被他母子政变反杀。 6.明元帝拓跋嗣平定政变登基后,建立太子监国制度,进一步固化皇位父子相承机制,确保了一代雄主太武帝拓跋焘的继位,但是拓跋焘的儿子拓跋晃当了十三年的太子,东宫与皇权分权势必产生矛盾,终于在正平元年(451年)事变发生,结果太子与皇帝相继被杀。皇帝与东宫集团的同归于尽,标志太子监国制的终结。接着,阉官宗爱篡权,北魏政局处于动荡之中。在这种状况下,皇权难以伸张,后权却在政治权力斗争的夹缝中乘机而兴了。最终演变成了太后临朝听政形态,尤其是文明太后冯氏。 7.从血统上看,道武帝虽然是献明帝之子、什翼犍之孙;但是献明帝死后,什翼犍又娶了道武帝的母亲贺氏为妻,似乎道武帝又成了他祖父什翼犍的儿子。所以,早期拓跋家的历史属于典型的游牧民族特征,后面崔浩因国史之狱把拓跋发家史较为真实的刻在了石碑上,被拓跋焘灭族。 8.文明太后临朝听政的时期是平城时代最辉煌的时期,那时候各项改革相继推行,北魏社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诸如班俸禄、整顿吏治、均田制及三长制等改革措施的推行,对于抑制豪强的土地兼并,减轻民众的租调负担,恢复因长期战乱而遭受破坏的农业生产,都是有利的。 9.孝文帝拓跋宏掌权后,迁都洛阳。改鲜卑姓为汉姓,皇族拓跋氏首先改姓为元氏。

  • 中小学必背古诗文208篇
    你的发现
    推荐

    尽管曾经在山西工作生活过近一年,但去云冈石窟却一直是未了的夙愿,今年九月下旬萌动了这一念头,随即动身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无意看到的李凭先生的这本专著就成了我一路了解大同“前世”最好的背景资料。但本书价值绝不是通俗的史料介绍,它是先生长期研究北魏在平城(大同)百年历史的学术成果,史料翔实,逻辑严谨,存疑考证清楚明白,观点鲜明。读后让我对北魏的由来,朝代更迭,制度演变发展,民族文化融合,特别是游牧民族如何受汉文化影响,而帝王个人因素对帝王制度的影响等问题有了耳目一新的认识。 看云岗必须先认识大同,认识大同就必然要了解北魏,了解北魏可以好好读读李先生的《北魏的平城时代》。阅后特此推荐🙏🙏🙏

  • 中小学必背古诗文208篇
    Luffy
    推荐

    北魏的建立沿着什翼健—刘库仁—拓跋珪这条线基本可以有个清晰的了解,北魏建立之后,为了巩固皇权,确保政权的延续而废除了以往的兄终弟及传统,离散诸部并确立了太子监国制度,同时吸取太后干政的教训,借鉴西汉的经验采取了残忍的子贵母死制,然而事与愿违,这些不仅没有杜绝后患,反而使得父子相残,甚至产生了乳后擅权的特例,之后冯太后的权势更是倾天,这是全书上半部的主要内容。之后对京畿平城的发展和构造有相当详尽的研究,道出了定都平城的优势,相比较而言这部分更有价值。最后的宗主督护是从政治结构和行政制度入手来论述北魏的基层组织,这是一种以宗法和家族来维系的社会关系,和坞壁颇有相似之处。

  • 中小学必背古诗文208篇
    方心
    推荐

    书如起名,一段围绕北魏平城时代“子贵母死”与“太子监国”的发幽勾沉。如果说《东晋门阀政治》发掘了南朝历史的轨迹,《北魏平城时代》,则给北朝的走向定上了论调。地有南北,人分师徒,李凭笔下胡人汉化封建化的来龙去脉,相比其师田余庆对门阀士族兴衰的讲述,毫不逊色。 边读边感叹,春秋笔法下的史书,掩盖了太多历史真相,却终于还是掩盖不住后人孜孜不倦的求索。 再这么读下去,就必须要去大同了。

  • 中小学必背古诗文208篇
    赵海通
    推荐

    《北魏平城时代》读完了,用时5小时16分。 读这本书是田余庆老师的《东晋门阀政治》的延续,巧合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李凭老师也是田余庆老师的学生。主要讲述的北魏在京畿平城的这近100年里从道武帝拓跋珪到最后从平城迁都洛阳的孝文帝拓跋宏这期间的故事。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惊喜的,在我看来比老师的那本《东晋门阀政治》读起来更顺畅。不过作为专业的研究学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引用古典很多很多,所以这本书之所以很快读完,大部分原因就是很多地方直接看作者的结论部分。 回到本书内容,一共6大章节。先说第5章,关于京畿概况,主要介绍京畿的建设,人后迁徙以及京畿内的四通八达的道路情况,对于此处不是很感兴趣的我就匆匆看完了,但是作者写的很详实很好的。剩余的5章在我看来都很精彩。 北魏,从公元386年拓跋珪在牛川自称代王开始,到公元534年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止,一共经历20任皇帝,总共存在148年。而这148年里,在平城经营了98年,不仅时间上占了一多半,而且也是北魏拓拔部最辉煌的近100年,更甚至按作者的说法,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代之一。 从道武帝拓跋珪的离散诸部开始,这位北魏的始皇帝就开始用汉人的理念不断的改革这个游牧民族。从子贵母死,到废弃兄终弟及由长子继承,到后来的按照洛阳,长安等标准建设北魏,重用汉民族官员,再到后来的宗主督护,三长制,均田制等等。北魏始终把中原汉民族的理念贯穿于中,不停的为汉化做着努力,所以某种程度上北魏的辉煌正是不断汉化都结果。 整本书,有两个事情让我印象极其深刻。 1.拓跋珪提出的子贵母死制度。从初闻到后来不断了解,触目惊心。这个取之于汉文化都制度后来逐渐的变味,导致了后面乳母势力的崛起,从而掌控中枢达30几年。不仅这个制度的制定者拓跋珪,甚至很多当事人都没有想到。 2.文明太后冯太后的影响。她的诞生也是子贵母死制度的产物。她与孝文帝没血缘关系,因为当时制度是立其子杀其母,所以孝文帝之母早被赐死了,冯太后只是养母而已。 尽管冯太后牢牢掌控中枢24年,但其凭借其专制权力而在太和年间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不仅对于拓跋社会的全面封建化具有深刻的意义,而且也是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的一块丰碑,这足以使得历史上大多数封建帝王黯然失色,岂止是令惠、昭二太后难以相比。 所以最后作者说到:“历数北魏平城时代的人物,文明太后乃是当之无愧的代表。是她,将一个时代推向高潮;随着她的离去,这个伟大时代降下了帷幕。正是在平城时代余晖的映照下,孝文帝才开辟出洛阳时代的崭新天地。北魏的平城时代和洛阳时代虽然界限分明,却又紧密联系。就像站在这两个时代边缘的文明太后与孝文帝一样,他们分别是后权与皇权的象征,却又在事业上一脉相承。” 北魏平城时代,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有最后变质的,也有虎头蛇尾引发矛盾的。但不管怎样,经过太和改制以后,中华文明虽然仍以汉族文化为主导,实际上却已远不限于秦汉时代的旧的汉族传统内容,而是包含了由众多少数民族输入的大量成分复杂的营养,从而变得更加清新瑰丽。 我相信中华文明正是在这样不断积累,不断丰富过程中一步一步积累到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所以文明里没有好坏,只有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丰富。未来它会继续发展,在我们不断努力和变革中,驶向更伟大的彼岸。 最后,回过头来看,没有想到在三国魏晋南北朝的这段历史长河中会停留如此之久。加上本书,一共7本,总耗时103个小时。所以这段历史就先到这里,明天开始正式踏入新时代-隋唐史!

  • 中小学必背古诗文208篇
    桃李不言
    推荐

    北魏在平城的百年历史,既是北魏政权从建立到稳定的历史,也是少数民族吸收汉族文明的民族融合史,中间有过许多波折,但正是这个由鲜卑人建立起来的,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王朝影响的余波,深刻影响了以开放包容著称的隋唐大时代!(阅读时间:2020年5月26日-28日;自评:8.0;推荐指数:★★★★★)

  • 中小学必背古诗文208篇
    Machurian
    推荐

    此书值得我着眼之处是权力传承的机制很有趣,其他史学的考证我并不十分明白,因此不敢多评价。 不过就权力传承机制来说,本书描述的十分好,但是略显主观推断,没有那么多定论,似乎是一个遗憾之处。

  • 中小学必背古诗文208篇
    最后一枪
    推荐

    本书主要论述内容为鲜卑拓跋部于公元398年在今山西大同市所建北魏平城时期政权的发展历程。北魏在天兴元年(398年)至太和十八年(494年)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以平城为其统治中心,相应的时代可称为北魏平城时代。 其中对以下若干主要问题进行考证及论述: 1、道武帝拓跋珪早年经历考证 2、北魏太子监国制度诞生背景及发展历程 3、文明太后时期 4、京畿地区发展历程 5、宗主督护制度考证及论述 书中考据内容所引史料丰富且详实,但部分论据过于牵强(如拓跋宏身世问题,论点我认可,但论据缺乏说服力)。整体来看,基本将北魏平城时代所涵盖重要事件叙述明晰,剖析了诸多事件背后的深层意义及来龙去脉,为一历史类读物佳作。 2021/10/9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