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译全解

弟子规:全译全解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弟子规:全译全解
    提壶灌鼎
    推荐

    刷新历史学认知的史学著作,开卷有益,非常值得推荐。 历史是一团混沌,不确定性才是历史的真相和本质。即便如此,面对任何时期的人类历史,首先应当想到的是,那些活生生的、由人群和情感所构成的时间与空间。

  • 弟子规:全译全解
    赵海通
    推荐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读完了,用时将近5个小时。 开篇说过,这本书是来自南方周末2019年度十大好书。我们知道南方周末每年的这十大好书其实是分为两类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之前两本《人生海海》和《人,或所有的士兵》属于虚构类。而这部《有所不为的反叛者》则是属于非虚构类。 这本书虽然不长,虽然看上去像是这个论文合集,但是还是充满了惊喜。整本书一共18篇文章,在我看来前面的要比后面更精彩,因为后面的更偏学术一些,所以读上去非常的枯燥,一般人估计根本看不下去,我也是,很快跳着过去了,只看一下结论部分。 整体来看,我觉得《历史学家的美德》,《有所不为的反叛者》,《遗忘的竞争》,《走出民族主义史学》,《忽必烈的战争》最精彩,受启发最大。其次《一切史料都是史学》和《世上本无黄种人》也还好,值得一读。其他的就学术性要强很多。 通过本书,作者有很多观点和想法值得我辈学习。从书名就可以看出来,我们要做“反叛者”,别所有历史一股脑全信,完全没有自己主见。但是我们也要“有所不为”,在我看来,这个有所不为正是为了更好的有所为。 作者有一个说法:“对大多数人来说,历史想象要比此前的研究过程重要得多,因此他们通常不太注意那个过程的细节,他们只是急切地等待着结论。”我们作为普通大众,一般倾向于关注结论。 但是,作者又说到:“虽然社会体并不总是与政治体相重合,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社会体的盈缩变化主要是由政治体的兴衰变化决定的,甚至可以说,具有一定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社会体本身就是由不那么连续和不那么稳定的政治体创造出来的。” 所以我们关注的历史,它的诞生过程纷乱不堪,每一个结论背后都包含有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利益所在。如果仅仅关注结论,不去注意细节,往往会被历史制造者牵着鼻子走,在前面的,肤浅的历史观里固步自封,自我感觉良好里越陷越深。 最后摘抄三段我觉得精彩的观点分享。 1.历史不等于过去,“过去”只有被诠释、被讲述之后才成为“历史”。历史是对过去的讲述,无比巨大、混沌一团的过去中被赋予了秩序和意义并且被讲述出来的那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才是我们所说的历史。被讲出来的历史就不再等同于过去:过去的无数方向、无数线索被简化成历史的单一方向和单一线索,过去无可计数的参与者被简化为少数人群及其精英,主人公和中心人物出现了,目的和意义诞生了。 2.历史是揭示人性的,但不是通过抽象的哲学方式,而是通过让我们经历他人的经历,认识我们共有的人性。 3.历史越是单一、纯粹、清晰,越是危险,被隐藏、被改写、被遗忘的就越多。我们要拂去竞争的烟尘理解过去,展示历史本来的多种可能。

  • 弟子规:全译全解
    PiscesR
    推荐

    “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往昔乃是异乡)。” 历史的意义不完全在于“真相”,而在于叙述和解读,在于理解现存历史的意义。面对过去的存在的解释,并没有绝对的权威。今时今日,新技术对于史料的拓展会是革命性的。民族,血统,传承,历史并不是单纯的科学,在某种意义上它必然为政治服务。 能做到有所不为的,只能是极少数人。

  • 弟子规:全译全解
    shadow
    推荐

    这本书是最近与我相遇的一本宝藏小书。 作者罗新是北大中文系学士、历史学博士,95年起在北大中古史中心从事研究工作,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和北方民族史。这本书中收录了他近年来撰写的18篇「与专业反思有关」的历史学术随笔,包含了他「对史学工作的理解」。 作为一个被应试教育中死记硬背的历史荼毒的人,我曾对历史敬而远之。 虽然后来我慢慢意识到历史绝非我曾经以为的那般无趣,但对于摆脱了僵化后的真正的历史学是什么,我脑海中只有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 在这本书中,作者围绕历史学本质进行的一系列探讨,不但替我厘清了思路,还在许多方面刷新了我对历史学的认知。 「历史不等于过去,“过去”只有被诠释、被讲述之后才成为“历史”。」“过去”有着无数纷繁的细节,而历史是被总结和概括后形成的“部分的过去”,因此,不同人讲述的历史,就会具有不同的核心和意义。 面对这种不同,不能简单地断言孰真孰假、孰对孰错,因为「历史的本质属性之一就是其不确定性」,看似针锋相对的历史叙述,也许只是对“过去”的不同面向、不同取舍的诠释。 同时,无论是主动的遗忘还是被动的失忆,被忘却的“过去”事实上远远多于被记住的“过去”。「记忆可以由遗忘来定义。记忆犹如孤岛,环绕着这些孤岛的则是遗忘的海洋。」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被不同的遗忘筛选而出的记忆,处于一种相互竞争的状态。作者称其为“遗忘的竞争”,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史料,都是无数场竞争的结果。 于是,在面对现存的不同历史叙述时,历史学家可以做些什么呢? 作者认为应当首先放下对史料的真假二元判断,而「对它们仔细端详,以了解那些竞争的缘由、参与者和竞争过程」,通过研究它们如何形成、如何传播、如何留存至今,来尝试厘清当时社会、文化、权力关系的纠葛,以及剖视历史纵向的源流。 作者笔下的历史学,一扫顽固老学究的风貌,成为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学科。 作者理想中的历史学家,是一群利用批判、怀疑与想象力去不断推翻主流但站不住脚的历史理解、不断创造能够指引未来的新的历史的反叛者。 但在这激动人心的“反叛”旗帜下,历史学家还应该坚守对历史的责任,做到有所不为。历史本是一种“创造物”,所以对历史的滥用往往会对黑暗时代的形成推波助澜。有所不为,就是要警惕这种对历史的误用和滥用。 这本书中除了对历史学本身的思考外,还有一些更贴近作者研究方向的学术文章,例如对北魏常山公主、唐与突厥的骏马名字、达吕耶的佩剑等历史细节的考据和分析。 说实话,这些文章对于没有什么历史基础的我来说太深了,读得十分吃力。 但强迫自己啃下来后,有种满足的饱腹感,因为这些文章都是作者对于自己史学观的实践。 在其中,我可以看到作者是如何把史料本身作为历史来研究,可以看到作者如何有理有据地反叛主流观点,可以看到作者在提出新的历史解释的同时,也在不断强调这也不过是一种不确定的可能性。 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朝气蓬勃、激动人心的一面。我想,这才是历史应有的样子。而历史学家,他们不是陈腐过往的复读机,他们同科学家一样,是面向未来的创造者,是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 弟子规:全译全解
    桃李不言
    推荐

    历史本质上是一种论辩,是一种不同意,一种对已有论述的质疑、纠正、提升或抗争,是在过去的混沌中重新发现或发明关联、模式、意义与秩序。唯有具备批判、怀疑和想象力,历史学家才能对所使用的历史本身进行考察,确保历史知识的正确与准确,适当地使用而不是滥用或错用历史。(阅读时间:2019年6月23日-24日;自评:8.0;推荐指数:★★★★★)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