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之美在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顺藤摸瓜的从已知探索未知,成人后能更好的理解别人,或精准的被人理解!
非常好的一本书,可以说是直击数学的本质,深入浅出地讲解概念,方法,让人体会到了数学的实际意义,并且一针见血地教给了人们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 数学是一门很美的哲学。 看过本书后,确定无疑地相信了学习数学是非常有用的,学好数学是非常必要的。 好书,实操性很强,同时又高瞻远瞩,是我看的讲数学的书最好之一,强烈推荐。
内容挺好的,简单复习了一下初中数学,也为以后辅导孩子做了铺垫。本书丢掉的两分是因为有不少错误,会误导读者。
值得阅读书,很好的解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让我们不在为了计算而去学习数学。
总体来说浅显易懂,有一些可吸收之处。有些章节内容,回头让孩子读一读挺好的。作者的虚心的态度,满满的正能量是令人尊敬的。谢谢!
举重若轻,透过现象看本质,很赞的书,适合买一本实体书陪小学高年级的娃一起过一遍。
名人说“数是万物之源”,直到无理数出现让人难以反证,实数、虚数、0、有理数都是我们发明的模型,划分、界定这个世界,真理是适足削履,我们难以求到无理数的真正值,所以数学是构建规则的哲学观,无序以有序化。 其次,逻辑是让自己和别人能听懂。数、函数是作者认为的关键,y=ax+b,函数很像反身性与因果关系,人生也很像负斜率。不过几何学是切换思路的办法。对人生作用最大的是函数工具。 学习数学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解决各种未知的问题。相比而言,算数锻炼的则是我们“解决模式化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二者之间的差别所在。由于学习目的完全不同,因此学习算数和数学的方法也应该不同。 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将意义完全相反的两个概念合二为一,是使用负数的最大优势。而在这个前提之下,“0”就不是“空”的意思,而是用来描述“正数”与“负数”同时存在且势均力敌的状态,即“0”表示“平衡”。物理学中力的平衡以及化学中正负离子的反应等,就是遵循的这个思路。 虚数指客观世界出现无因果性、高随机性、高混沌性的能量。实数是低随机性、低混沌性的能量。所以"数是万物之源",数是客体世界的拟态或模型。 今后一看到“y与x成正比”,我们就应立刻转换成算式“y=ax”,如此一来,便能轻松发现比例的本质。顺便说一下,a被称作比例常数。 忽视原理,你找的所谓捷径也是在绕远路,而且很难达到目的。确实,知道“方法”总比不知道好,但仅仅满足于“知道方法”,就会忽视其中的本质。在学习作图时,学生们可能会通过记住方法在考试中得分,但如此一来,就压制了他们的好奇心。我认为,问(而且是一直问)“为什么”,是掌握数学技能所需的唯一“资质”。 函数关系就是指因果对应的关系。一次函数是线性函数,我们可以通过一次函数认识世界;二次函数是“非线性”函数,我们可以通过二次函数表现更真实的世界。 与之相反的是,圆和直角三角形等图形知识,除了特定的工作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基本用不到。我希望各位成年读者能通过图形学到以下知识,即从分类和制约中发现潜藏性质的方法,以及从假设导出结论的证明过程。
中间大部分是数学范围的题目讲解,但是提供了我一个不同的视角,也让重新理解了数学,重点是问题是什么,我有什么,怎么用我有的去解决问题,不是去盲目的解题,加油,开始我以为是以实际事例为讲解的数学思维的书还是有点小失望的
里面所写一些常见的思维方法和分析, 其实很适合初中生中的中等生及以下。 好好看一看会有所帮助的。不过作者告诉我们,数学能培养逻辑思维,也告诉我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要理解为主,不要死记硬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原谅我如此评价。该书内容很简单,适用于初学者,若是老师来读,有一定借鉴意义。唯一可以启发思维的是,作者为什么会归纳出七种技能,和10个方法。
写得很好的一本书,至少看的时候忍不住想动笔算一算。等孩子大点让她自学,肯定能提升数学能力。
>>事实上,数学公式与解题方法背后暗含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考方式,才是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数学磨炼出的能力。在这里,我引用一下爱因斯坦名言:“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校学得的全部内容之后所剩下的本领。为了让这个本领能便利地解决社会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教育应该培养的是能够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人。”
随着长大进入社会,参与一些团队协作,学习各方面知识,深刻地感到逻辑思维在交流过程中的重要性。甚至是与自己对话的时候,有逻辑地记录、帮自己分析与回顾,都是很好的方式。和本书的作者一起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去培养逻辑思维,也是一次有趣的体验。我会再次回顾本书的,希望能将 7 种思维和 10 个思路运用在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
语言丰富,内容有趣好理解,也让我对微积分了解更多,非常适合中小学生阅读。静下心来阅读,感受到数学有趣[爱心][爱心]
推荐阅读,通过极其浓缩的篇幅径直打穿初中数学知识点,可拯救被考纲彻底带偏的你我于水火!定义/定理、知识点历史/典故、思考方法均有涉及,教育工作者真该看看,到底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驴,还是红鲤鱼绿鲤鱼与驴?看得我膨胀的都想去中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