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能见到各种各样的树木,但不知道那么多远超出植物学的故事,虽然作者以其西方特别是欧洲历史文化的知识为素材,很少涉及东方特别是中国的典故,但已足以让我们大开眼界,收获颇丰。如果仅就树木为我们提供食源,净化环境,供给建筑材料或器具原料等,我们都应感激大自然的馈赠了。
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树,读完还是花了些时间的,有的树真的活了很久很久见证了很多历史,这些安静的生命通过各种方式诉说着它们的存在~而我从小认识熟悉的树也在我的记忆里又鲜活了一些…
很有趣的书,一点不枯燥,不单讲植物属性,更多是这些树在掌故传说、文学作品、绘画等形象,展现树们在人类文化历史中作用的全貌。
了解了每种树背后的历史或故事,但很文艺怀旧的插图依然无助于我在现实生活中准确辨认出它们,有实景彩图就好了,但那样的话,又失去了此书想保持的韵味
真的没想到每一种树英国人赋予它们的感情与意义与中国人或者日本人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太有趣了。尤其对柏树、柳树的看法与亚洲人相差很远,当然中国人与日本人又有很大不同,这才是最有趣的地方。叹服笔者的细腻,叹服很多欧洲作家的有思想,我想来自于慢生活与低欲望或者说是物质低欲望精神高渴求吧?学到了!
个人评分:7/10 不顾风吹日晒、如士兵一般耸立在道路街头和花园小区的树是都市人群熟悉而陌生的朋友。想了解树的念头产生于疫情隔离期间:望向窗外,这些老朋友在空旷的街道上显得格外高大挺拔,也让我越发想了解他们的故事。 每种树都有自己的个性——白杨在各种文化里总是挺拔抖擞的代表;柳树总因其美丽多姿而显得温柔细腻;而榆树虽然坚硬却因受到毒害影响大规模死亡,笼罩着悲伤的氛围。而每棵树也有自己的个性——这和它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许多树都长寿于人,而每棵树都像是一本忠实记录生长环境的古书。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考古学家通过年轮和成分分析,可以对久远年代树的生长环境做出可靠的判断。 本书以小传的形式,介绍了十几种树的习性,这其中有我们熟悉的杨柳松柏,也有可能见所未见的欧山楂、冬青等。美中不足的地方有两点:作者虽然尽力含括了不同文化和国家中树的理解和典故,却仍局限于背景,主要执笔于英国文化中的理解,缺乏中华文化中树的重要内容,显得不接地气;此外本书的议论主要从博物的角度出发,以历史典故为主,却往往忽略了美学上的感观。这导致如何鉴赏同一种树的不同亚种和株成了未解之谜。
★★★★★ 树啊,这世界上最古老的还存在的物种,比恐龙时代还存在于这个世上直到现在。物理意义,是咱们的森林之肺,自然奇观。要是有了树和森林,地球就如同是裸奔。历史意义,见证了人类的历史,还依然屹立,自然就赋予了感情。看完之后,真想种树,种好多好多的树,沙漠再也不见。
有意思的科普读物,同样是说树,想起小学课本里的《城市的标识》。
2021年读完的第129本书。关于树的人文历史等等的介绍,由于介绍的都是欧洲常见的树,以及相关的渊源典故人文历史方面,所以代入感不强。随意翻看下了。
细细读,慢慢品。翻译小说不让人喜欢的就是地名的翻译,注上英文地名更舒服些。
《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树》:树木的人文生命的倾诉与个人探险 17种常见树木的前世今生,已超出传统自然领域,把历史和宗教、文学、绘画和社会学打通了。
原想找一本纯植物学的书籍看看,不料却是史料、文化、艺术资料的大集合,有点意外,不过,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值得一看。 另外,书中插图很精采,超赞!
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在我们身边或者书本、镜头中常常出现的树木,我们对其了解甚少。一颗绿色的植物,一旦被人类关注,其社会性就得到启用,不同地域,会生出相同和不同的认知特性,植物的自然特点和文化特点,在累积的经验中,文学作品中、科学家的实验室里、手工匠人的手中,或者是食品加工、医疗人士的视线内,各种植物的不同用途得以展现。有意思的阅读体验。[强][强][强]
如果有彩色配图配合阅读就更好了!以为是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实际上是一本融合人文、历史、地理、宗教等各种知识的浪漫的“散文”,每一章最后一段总结都很想画线~读此书有后遗症,走路的时候会很想观察路边的各种🌲,那种了解了它们成长历史后的注目,仿佛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本以为这是单纯讲植物的书,结果从植物到历史到人文到科学包括万象,还有书中书。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树,静静地见证了地球人类大自然的变化、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