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一九八四
    文铄✨
    推荐

    微言大义 相对论与量子学的矛盾正在等待着另一套统一两者的科学理论 这个理论必然会石破天惊 再次挑战人类对世界肤浅的认识 姑且拭目以待[得意]

  • 一九八四
    陈韵
    推荐

    七堂极简物理课 卡洛·罗韦利 17个笔记 ◆ 第四课 粒子 >> 我们看到的物体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一个原子核和围绕它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紧密聚集在一起的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美国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Murray Gell-Mann)为它们取名“夸克”(quark)。 >> 他的灵感来自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芬尼根守灵夜》中一句没有意义的话里的一个没有意义的词:“给马斯特·马克来三夸克! >> 夸克之所以能够在质子和中子里“黏”在一起,是因为一种物理学家们称作“胶子”(gluons)的粒子,它是从英文的“胶水”(glue)变化而来的,科学家们取名时似乎并没有发觉这个词有点可笑。 >> 我们身边的所有物体都是由电子、夸克、光子和胶子组成的,它们就是粒子物理学中所讲的“基本粒子”。 这几种最小的微粒 让人眼花缭乱 >> 除此之外还有几种粒子,例如中微子(neutrino)——它布满了整个宇宙,但并不跟我们发生交互作用,还有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不久前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的粒子。但这些粒子并不多,只有不到十种。 >> 这些粒子当然并不像小石子那般真实可感,而是相应的场的“量子”,比方说光子是电磁场的“量子”。 >> 它们的消失和重现遵循量子力学的奇特定律:存在的每样东西都是不稳定的,永远都在从一种相互作用跃迁到另一种相互作用。 一个由事件 而非物体构成的世界 不是唯物而是唯心 >> 量子力学和粒子实验告诉我们,世界是物体连续的、永不停歇的涌动,是稍纵即逝的实体不断地出现和消失,是一系列的振荡,就像20世纪60年代时髦的嬉皮世界,一个由事件而非物体构成的世界。 >> 粒子理论的细节在20世纪50—70年代逐渐得到完善。参与这项工作的有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如理查德· 费曼(Richard Feynman)和盖尔曼,还有一群举足轻重的意大利人。这些细节的建构导出了一个复杂的理论,它建立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被称为“基本粒子标准模型”,一个不太浪漫的名字。20世纪70年代,在其所有预测被一系列实验证实之后,这个“标准模型”终于得以确立。1984年,我们意大利现在的参议员卡洛·鲁比亚(Carlo Rubbia)还凭着这个模型的首批数据获得了诺贝尔奖。2013年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完成了“标准模型”确认工作的最后一环。 >> 这个理论至少第一眼看上去零零碎碎,东拼西凑。它由不同的理论和方程集合而成,看不出有什么清晰的秩序。它描述了某些场,通过由某些常数决定的某些力相互作用,表现出某些对称性(可为何非得是这些场、这些常数、这些力和这些对称性呢)。我们距离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简洁方程还很遥远。 标准模型 >> 它描述了某些场,通过由某些常数决定的某些力相互作用,表现出某些对称性(可为何非得是这些场、这些常数、这些力和这些对称性呢) >> 近几年,标准模型还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缺陷。天文学家们发现,在每一个星系的周围都存在着一团巨大的云状物。我们是通过它对星体的引力和它使光发生偏折的现象才间接发现它的。我们无法直接看到这团巨大的云,也不知道它由什么组成。 >> 今天我们把它称为“暗物质”(dark matter),一种无法用标准模型描述的东西,不然我们也不会看不见它了。它不是原子,不是中微子,也不是光子…… >> 标准模型仍然是解释物质世界最好的理论,它的预测全都得到了证实。除了暗物质和广义相对论中被描述为时空曲率的引力之外,它很好地解释了已知世界的方方面面。 >> 有一种被称为“超对称”的理论预言存在一类新粒子。在整个物理生涯中,我不断听说有同事在满怀信心地期待着这些粒子不日就被发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数十载……这些超对称粒子依然没有现身。物理学史并非只有成功。 >> 我们现在还只能依赖标准模型。它可能不太优美,但是用来解释我们周围的世界却很好用。谁知道呢,仔细想想,或许并不是这个模型不优美,而是我们还没有学会从正确的角度看待它,没有发现隐藏其中的简洁。 >> 屈指可数的几种基本粒子,不断地在存在和不存在之间振动、起伏,充斥在似乎一无所有的空间中。它们就像宇宙字母表里的字母,以无穷无尽的组合,讲述星系、繁星、阳光、山川、森林、田地,以及节日里孩子脸上的笑容和星光璀璨的夜空的漫长历史。

  • 一九八四
    南風不競
    推荐

    第一课:广义相对论,空间 = 引力场(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 第二课:量子力学,假设电磁场能量在普朗克尺度下是离散的(量子化)可以完全符合试验观测(海森堡方程) 第三课:宇宙大爆炸,千百年来人类对宇宙认知的演变 第四课:标准模型,复杂庞大,含3种基本力,61种基本粒子,兼容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但与广义相对论中被描述为时空曲率的引力冲突,另外该模型因无法解释一些现象而引入了“暗物质”的说法 第五课:圈量子引力,结合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空间是引力场,而电磁场是量子化的,将其扩展到引力场得出空间是不连续的量子颗粒。另外该模型中不存在“时间”这个单独变量,时间从构成世界的量子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中产生。该模型下宇宙的奇点来源于上一次的宇宙收缩:先收缩到奇点,时空概念均消失,随后再扩展。 第六课:热力学第二定律,将熵增的方向性和时间关联,对世界的模糊观测产生了时间观念。空间量子加热会如何?量子,引力和热力学结合。 第七课:意识和真实,科学与哲学。

  • 一九八四
    没有尾巴的鱼
    推荐

    19世界物理学的科学大厦已经建成,晴朗的天空中飘着两朵乌云。——开尔文 这两朵乌云就是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本书很简短,简短不代表没有内容。提到物理,对于学文科的我很是头大,但是物理真的挺有趣。因为学文科学哲学,而物理学的终点也是哲学,像我们熟知的爱因斯坦其实还是一名伟大的哲学家。这本书是由七堂课组成,分别讲了广义相对论,量子理论,宇宙的构造,粒子,空间的颗粒,概率时间和黑洞的热。每一堂课都很有趣,物理学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复杂莫测。比如书中讲到了时间的概念,在物理学没有东西对应“现在”这个概念。那么所谓的过去现在将来是怎么定义的?时间的流逝又如何解释呢?时间和热量有关,只有当热量发生转移时,才有过去和未来的区别。热量又与概率相关,而概率又决定了:我们和周围世界的互动无法追究到微小的细节。我们的记忆和意识都是建立在概率性的现象上。但是由于我们意识的局限性,我们只能看到一幅模糊的世界图景,并栖息于时间之中。正是这种对世界的模糊孕育了我们时光流逝的观念。总之看不清的比看得清的更辽阔。       整本书,我最喜欢作者在最后的总结,无论是作者讲的空间结构还是宇宙边际,最终都要回归谈谈我们自己。我们作为宇宙的一部分,无数科学家,思想家都在研究,我们人类究竟是什么?作者认为人类这个物种不会延续很久,我们属于一个短命的物种,所有的表亲都已经全部灭绝。而且我们一直在破坏。我们造成了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最终也会难逃恶果。对于地球来说,是无关紧要的挫折,对整个人类来讲就是一场灾难。但是公众舆论和政治观点倾向于鸵鸟政策,无视正在面临的危险。在地球上,我们也许是唯一知道我们个体终将灭亡的物种,我害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成为唯一一个眼睁睁看着自己末日到来的物种,或者是见证自己文明灭亡的物种。我们的生死如同星辰的幻灭,个体如此,全人类更是如此,这就是现实。         这是这本书的升华,其实无论是欣赏艺术还是领悟科学,我们最终得到的将是美的享受和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如果你想了解物理学,那么可以从这本书看起,兴趣有了,剩下的就是自己去探索了。

  • 一九八四
    我眼入星辰
    推荐

    极度精简但系统。对物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上帝掷骰子吗》那本书,介绍的比这个详细十倍。 —————————————————— 大自然就像一位年长的拉比,有两个人跑去找他解决争端。听了第一个人的话,拉比说:“你说得有道理。”第二个人坚持为自己辩解。拉比听完对他说:“你说得也有道理。”拉比夫人在另一个房间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大声说道:“但是他们两个不会都有道理吧?”长老认真思考了一下,点点头说:“你也很有道理。”

  • 一九八四
    SUZEN-JACK
    推荐

    我认为,我们这个物种不会延续很久。我们似乎没有乌龟的那种本事,能够几亿年来一直保持着原来的样子,那可是人类存在时间的好几百倍。我们属于一个短命的物种,所有的表亲都已经全部灭绝。而且我们一直在破坏。我们已经造成气候和环境的恶化,恐怕自己也难逃恶果。对地球来说,这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挫折,但我认为,人类将很难安然无恙地渡过这个难关。更糟的是,公众舆论和政治观点倾向于把头深埋在沙子里,无视我们正在面临的危险。在地球上,我们也许是唯一知道我们的个体必将死亡的物种,我害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成为唯一一个眼睁睁看着自己末日到来的物种,或至少是见证自己文明灭亡的物种。

  • 一九八四
    去月球看大海
    推荐

    不能无知的认为因人类与其他自然事物而具有的人类自身认为的特殊性就渐渐与其疏离产生更多割裂,其实科学事实已经验证宇宙万事万物的生命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在程度上的不同,且他们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探索宇宙的起源,时间的本质,黑洞的现象,以及我们思维的运行。这也是探索人的本质吧。

  • 一九八四
    阅读游走
    推荐

    五星!物理学是我们理解和认识世界的基础工具。无论喜欢与否,只要心存高远,就必须具备物理学常识。但物理学的学习不容易,枯燥。而本书的美妙在于以浪漫的俏皮方式灌输了物理学知识,这也是意大利籍在法国做研究的物理学家的长项。本书语言通俗、简短精悍,翻译流畅、推演清晰,由六课及尾声组成。 1、引力场就是空间;2、化学元素是量子力学方程的一个解;3、宇宙诞生时像一个小球;4、世界由事件而非物体构成;5、空间由引力量子相互勾连而成;6、只有存在热量,时间才有意义;尾声:人类是一个短命的物种。高大上晦涩的物理概念,本书做了接地气的诠释。阅后,可以读物理学硕士论文了。

  • 一九八四
    dm
    推荐

    科学家把深奥的理论用简洁明了易懂的文字呈现给读者,让人从愉悦的阅读中感悟宇宙大自然的奇妙。

  • 一九八四
    一鬻璧幽
    推荐

    看完更糊涂。但也有了点概念。原来,我的一切经历可能是概率下的幻象,它在,也不在。

  • 一九八四
    瀑布集大成
    推荐

    好薄的一本册子,这真的是脑洞大开,当时间不是时间,当空间是弯曲,如果有热量可以从冷的转向热的,而这些荒谬的知识成为常识后…我们又怎样看待这个世界,有趣又简单,是我对这本书的评价。

  • 一九八四
    Huanjie
    推荐

    我竟然读完了这本书。虽然读完了也仍然稀里糊涂、两眼一抹黑,但我要给自己点个赞[呲牙] 本书的总结如下: 空间是颗粒状的、物体可能并不在任何地方、万物都是量子无序运动的叠加表现、我们的意识和记忆都建立在概率性现象之上、时间只不过是人类持久而顽固的幻觉……好吧,其实我没理解这些话是啥意思,但并不妨碍我觉得它们有意思

  • 一九八四
    May
    推荐

    本书作者研究方向是“圈量子引力理论”,这是与超弦理论类似、尝试去调和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矛盾的一种理论猜想。与超弦理论不同的是,圈量子引力理论还关注热力学第二定律,试图同时解决时间之谜。黑洞是这三大方面汇集点,具备极大质量、极小尺度、视界恒增(相当于熵恒增)的特点。在最后一章,作为前沿理论物理学家的作者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对宇宙实在性和人类意识的哲学思考,有启发但现阶段无解(或许是永远不可知)。

  • 一九八四
    浮白
    推荐

    当然这是一本科普佳作,然而对我而言它没有解决那些原本就存在的困惑,它有点太浅显,虽然我极其缺乏物理基础但作为一个非资深的伪天文爱好者,这本书还是太简略了。还是推荐《时间的形状》《上帝掷骰子么》《平行宇宙》等作品。公式虽然是世间至美,然而那并不属于我们这门外汉,我们只是想明白我们从何来,到何处去。

  • 一九八四
    春暖
    推荐

    很棒的一本书!作者完全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讲述世界,探索未来。时间,空间,宇宙,人类,起源……是非常专业的物理知识,只能模模糊糊的理解着,但还是觉得很有趣。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科学和宗教的分界模糊了,或者这样说,科学证明了宗教的伟大!!我们人类未知的领域太多太多,不能因为不知道,就简单的否定它们的存在。心念的力量很大,我们不自知而已。感谢赠书的好友,让我增长智慧,谢谢![玫瑰]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