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蛊记

捉蛊记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捉蛊记
    嘿㍿
    推荐

    作者神经科学家和单口喜剧(国内伪称脱口秀)演员的双重身份让这本书既有料又有趣,真的很不错……除了书名。

  • 捉蛊记
    树懒-Dan
    推荐

    【讲了什么】 此书已诙谐幽默的文字风格介绍脑科学 【精彩何在】 长期记忆要派上用场必须经过三个阶段:产生(也就是编码),有效储存(先是在海马,再是大脑皮质),提取。一段记忆如果取不出来,就和根本不存在没差别。 记忆三阶段,编码--存储--提取 【有啥收获】 1. 为什么会晕车? 因为大脑认为我们中毒了。 为什么会认为中毒了? 因为坐车时,前庭系统说我们在移动,眼睛却告诉我们没有移动。两者信息有误,大脑处理不了。于是大脑判定中毒。 2. 管睡眠的腺体——松果体分泌褪黑素促进睡眠 3. 简单记录:杏仁核——大脑的恐惧中心

  • 捉蛊记
    mi revas
    推荐

    这个大脑实在是蠢哭了哇! 复杂的你在颅骨里让我们做出复杂的行为,产生复杂的情绪,可是复杂的我们终究打不过这个傻傻又聪明的大脑。

  • 捉蛊记
    🧸乐一
    推荐

    作者开头结尾部分都很幽默,以为会是一本不太枯燥的书,但期望值有点太高了,对于我个人而言,还是有些枯燥了

  • 捉蛊记
    星空
    推荐

    很好看,虽然书里面一些观点不明确,实质上在其他书中可以找到答案,可是作者仍然给我们普通读者带来了很多知识,尤其是智力方面的。 打算重新再细读此书。

  • 捉蛊记
    大熊座
    推荐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大脑在各个方面可能出现的失误,而且每个失误都可以说是事出有因。而且,作者非常幽默,尤其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让复杂的概念浅显易懂。以下简要梳理一下书中提到的观点,便于以后回忆。 第一章 大脑没能跟上机械工业时代的发展,因此产生了晕车的毛病。 为了得到奖赏,无论吃多饱依然还能塞下一块蛋糕。 控制身体运动锁定的系统在睡醒之时关闭失败,搞得人类不得不把鬼拿出来当挡箭牌。如果锁定系统启动失败,则可能导致梦游。 第二章 大脑有一大块地方是为了识别人脸工作的,因此也就自然记人脸要比人名更容易了。 记忆也会和情景,味道等相关联,所以喝一杯红酒再学习,然后考试的时候再喝一杯? 记忆是有偏向,能篡改的,盗梦空间也是有实践意义的。 第三章 为了保护自己,时刻提防各类威胁,大脑相当善于联想,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批评比赞扬更有力,因为批评会对人造成社交形象的威胁,也因此产生了社交恐惧等。 第四章 智力就更复杂了,一般认为存在一个一般智力因素g,会因个体不同而以不同的方式应用于不同的任务类型。一般智力很难提高,但智力的表现不仅受遗传影响,还受教育,文化,刻板印象等影响。总的来说,越是被认为聪明的人,越有可能真的变聪明。 第五章 五感方面,嗅觉明显被低估,味觉则被高估,听觉和触觉背后则有着类似的物理原理,视觉系统过于复杂,有专门处理空间的,运动方向的,色彩的,夜间视力的,和白天视力的,只有中央凹才能聚焦获得详细信息,因此视觉信息处理也少不了推理判断。 注意力是有限的,不仅有有意识的注意,潜意识中也在获取信息,只不过不会在这上面过多停留,但要是潜意识中发现了什么让人感到威胁的信息,那么注意力会被立即拉到威胁信号上去,本性使然,比如酒会上离你很远的一个人突然提到你的名字说你的坏话,无论当下你在和什么人聊天,都会立刻转过头去看看谁在叨咕你。 第六章 关于人格,广受欢迎的MBTI测试居然没有得到科学界的支持,人格复杂,伙伴们还是不要靠测试来告诉自己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愤怒被认为是自卫的反应,应对威胁的机制,同时也是达成某种目的的手段,充分可以说明为什么耍无赖有时候非常管用。当然愤怒不止通过这一手段起作用,愤怒还能推动人去主动作为,放下一部分理智,停止逃避,以便推动问题解决。 动机可以来自于对享乐的追求,马斯洛五个层次的需求,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来自对事情有掌控感,擅长做某事,或做某事能得到认可,来自理想的自我与现实自我间的差距而产生的应该的自我,来自主动型的人格,也来自对未完成状态的厌恶。 作者认为幽默是来自于出乎意料,不符合心理预期,而且人在人群中更容易发笑,自己呵呵傻笑就有点奇怪了。 第七章 人渴望结群,获得群体认同,人脑很大一部分是为与他人交流所塑造。语言交流主要又布罗卡和韦尼克区控制。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能影响人的认知,神经语言程序学NLP就建立在改变语言能改变人的思考方式基础之上。非语言沟通中面部表情通用性很强,可以通过表情感知情绪。 让别人听从你的指挥?可以用得寸进尺法,先提小的要求,在慢慢扩大要求范围;或者拒之门外法,先提一个不可能接受的请求,被拒绝后再提一个小的请求,让对方觉得需要对拒绝你的第一个请求做出补偿;或者低球法,先让对方答应你的请求,再突然把请求升级。以上都是建立在人总是想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基础上。研究结果也支持要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比留下坏印象更不费力,更自然。另外一个解释观点是,人的自我意象需要前后一致,一旦做出了决定,就很难改变。行为与想法不符时,优先选项是改变想法。还有一个解释观点是,人希望自己高人一等,帮忙的同时凸显自己的控制权。 恋爱时大脑负责负面情绪的部分活性降低,奖赏回路多巴胺活性增高,催产素分泌升高,感受到愉悦,伴侣的需求让自己感觉有成就感,突然间一切消失自然很受伤。分手时还会激活脑中对身体疼痛做出反应的相同区域。 社会脑假说认为复杂的人脑是人类结交朋友的结果,一群人在一起分工合作自然需要更多的脑力。想要从属于某个群体的倾向有助于生存,但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为了获得群体赞同,放弃自己的观点,认同可能错误的观点。比如面对不确定情况时把他人看作可靠的信息来源,比如我朋友的妈妈有个知道这事的表哥。这一点有好有坏。好在有有危险了立即发现跟着群体行动,坏在跟风做出错误决定。另外可能产生群体极化,群体产生的观点可能比每个群体成员所持有的观点更加极端。 人为什么会作恶呢?从服从角度来讲,个体一般不愿做第一个违抗指令的人,也愿意服从合法的权威人士。演化角度来讲,不假思索的服从也是效率较高的行为。从群体角度来讲,自我身份认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群体,因此威胁到自己所属群体就是威胁到自己。人在群体内部则想要走到高位,若是谁做出群体不予认可的行为,就会产生谩骂和嘲弄,贬低他人提高自己的地位。从自我中心偏误的角度来讲,人总是倾向于自我感觉良好,因此难以真正共情,感觉好的人总是低估感觉不好的人的痛苦程度。另外还有公正世界假说,指责受害者就是因为难以接受好人没好报,坏人没坏报的现实,而扭曲事实指责受害者肯定是做了坏事才得到坏报。人类还倾向于指责与自己产生强烈认同感的受害者,若是受害者受害完全是出自偶然,那么也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么想很不好受,但要是因为受害者本身愚蠢,那么自己就好受多了。 第八章 抑郁有很多可能原因,比如脑内化学平衡被打破,前扣带皮层活跃,导致痛苦感知和愉悦感缺乏,以及神经可塑性弱。抑郁症会对认知能力造成损害,抑郁症患者更注意负面刺激。 精神崩溃可能是一种防御措施,避免压力继续增加。 毒品会促进奖赏通路中的多巴胺传递,让人感到愉悦,且会产生抗药性,逐渐加大剂量才行。特别是海洛因等阿片制剂,有止痛效果,长期使用导致大脑对痛觉越发敏感,因此一旦停用留给成瘾者的就只有超级灵敏的痛觉。而且吸毒对大脑造成的影响是永久的,无法撤销,因此复吸很容易。 幻觉产生是由于大脑在区分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时出现错误。妄想一般出现在现实与预期不同时,对现实做出了荒唐的解释。

  • 捉蛊记
    C6H5OH
    推荐

    标题看起来有些不正经,但书中内容却是实实在在的干货。“用大脑自己去理解大脑”听起来像个套娃式玩笑,但在这本书里看得到,人类在这条路上已经走出了了不起的一段路程。我们总在说人的理性总能做出最明智的决定,但万一连大脑这个掌管着理性的器官都在跟你对着干呢?人体,很奇妙吧。

  • 捉蛊记
    青山
    推荐

    迪安·博内特,英国神经科学家,供职于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心理医学和临床神经科学研究所。最神奇之处在于其还是一名单口喜剧演员,开设的科学博客受到广泛赞誉。 作者从心智、记忆、恐惧、人格。8个方面对人大脑的运行逻辑,通过丰富的事例做出解读。主要的观点就是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的大脑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聪明和严谨也会犯很多低级的错误。就如拖延症状、晕车、抑郁以及睡眠的障碍,这都是由于大脑的器质性损伤(硬件)或者逻辑性(软件)所造成的。了解自身,就是完善自我的最佳选择。趋利避害才能使得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总结自身行为,在洞悉之中提高认知,使得人生的工作生活更加顺意。

  • 捉蛊记
    斯塔克
    推荐

    之前听过一个医学相关的朋友说过,不管是中西医人类医学都只是经验医学,人类的身体远比我们已知的要复杂神奇更多 这个书讲到了很多专业的脑科学常识,可以有时间再看一遍

  • 捉蛊记
    夜成风
    推荐

    完了,我被我自己的大脑蠢哭了。 有时候大脑精明的违反自己的行为活动,有时候大脑又蠢的怀疑大脑活在二次元。 整本书值得一读,作者从六个方面来写大脑的反应,在作者的笔下,大脑有时候是个三岁孩童,有时候是个睿智的百岁老人。有时候像个二哈,有时候却独自思考人生。 本书作者大部分是自己的猜想,小部分是实验证明出来的。 不过作者的猜想已经成为了一整套逻辑了。这就很完美了。 最后有关于毒品的那个奖励机制,看看就好,别当真。离黄赌毒远点。 珍爱生命。

  • 捉蛊记
    吴白白
    推荐

    作者迪安 博内特 作为一名神经科学家,同时兼职单口喜剧演员,刚开始看的时候就被这本书吸引了。本书的前半部分可读性非常高,列举了大量生活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会晕车晕船?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吃甜食?为什么我们会抑郁?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展开讨论。 脑的一大部分工作是执行基本的生理过程、监控人体状态、协调应对问题、清除体内垃圾等,本质上就是维持生命。操控这些基础功能的是脑干和小脑,有时也被称为“爬行脑”,意思就是它们很原始,所做的事情和我们透过时间的迷雾而回溯到爬行动物时没什么两样。 神经科学家保罗 麦克莱恩曾提出三元脑,分别是:人类脑、哺乳脑以及爬行脑,人类脑主要是分析推理、慢决策,哺乳脑主要是快决策,而爬行脑则负责自行驾驶。显然人类脑虽然理性,但奈何发展的太晚,始终不敌哺乳脑何爬行脑强大。所以,我们的脑子还在处于很原始的状态,始终准备战或逃,搞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当人类脑去指挥哺乳脑时,很多时候,哺乳脑会抗拒,但例如吃甜食时,胃反馈到吃不下,已经饱了,但人类脑仍然会下达继续吃的指令,这也许跟多巴胺有关,吃甜食会产生多巴胺,而多巴胺能够让大脑感到愉悦。  短期记忆多是听觉型的,专注于处理字词和特定声音形式的信息。与此相反,长期记忆则倚重于视觉和语意(也就是字词的意思,而不是字词的读音)。 人的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但他们并不可靠,不重复容易忘记并且还擅长篡改记忆。短期记忆最多只能记住4个事件,而长期记忆需要不断重复的训练,但据说它的储存量大的惊人。 另外大脑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喜欢分析事物的客观规律而排斥随机性,即使两件毫无关联的事件发生,大脑仍会强制去解释事件的关联性。 基于我们的大脑其实是一个混沌体,它并不聪明甚至很原始,容易被商家劫持。所以,我们对于它的要求必须要做判断,检查清单和制定计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基于容易遗忘的特质,我们还得时刻复盘。 刚刚忽然想到一个事情,我们脑子经常会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从甜品到人生,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被它劫持,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决定似乎都没能逃出它的陷阱,大脑总是会告诉你,随波逐流才是最稳妥的,你要是离开这个群体就得不到大家的喜欢。 人生这么短暂,我们为什么要迎合他人的期待呢?你所有的不安全感都是你的杏仁核在作祟,它害怕,它在时刻准备战或逃,别逃避了,你已经逃避了25年,该准备战斗到底了,年轻人。

  • 捉蛊记
    吃大葱配饼酱
    推荐

    啊!没读完,跳读了不少。作者的文风幽默风趣,可我读着读着就没有读下去的动力了?

  • 捉蛊记
    王荣晓
    推荐

    虽然它并没有给我提供如何应对蠢的具体办法,但它让我收获了对自己对他人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的能力与勇气。 小书虽“小”,但足够硬核和专业。

  • 捉蛊记
    啊立本
    推荐

    你知道人的记忆是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的吗? 你相信压力会在我们执行任务的时候,让我们有更好的表现吗? 我的回答和作者一样,是不是我就不用看了这本书了[可爱]

  • 捉蛊记
    Rigel
    推荐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本书是关于大脑的,它本能抗拒还是怎么,我脑袋都要爆炸了,特容易疯狂走神。 但是得益于这本书我感觉清醒了一些,一些过往的回忆和疑问得到了解决和解答(虽然很少),可能就像书里说的,大脑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时间吧🤔。也消除了一些偏见,正如书中所说,要求大脑生病的,或尚不健全的,或无法灵活思考的,或正在气头上的想掐死你的人进行理性思考是强人所难的,这时如果还以正常人的“按道理”来要求本身就是不理性的。就像后记里说的,通过这本书可以尝试去理解很多人,包括小孩和老人,或许有时候除了“讲道理”,更应该进行有效的引导,just多一些耐心……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