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谱系

道德的谱系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道德的谱系
    画山
    推荐

    这本书我前前后后读了挺久。有点长,读了一大半,打算到此为止,所以把书评写了。 我其实一直不太了解曾国藩这个人。小时候很喜欢历史,了解了很多历史人物,当时觉得他的经历太复杂读不懂,所以没有深入了解。现在借着读这本书的机会,才认识了曾国藩。 这本书读起来还是很好的,里面有许多道理讲的很精湛,继承发扬了中国古代理学的传统,并且曾国藩自己总结了其中精髓。我因为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一开始才能读下去。 可惜后来我去看了曾国藩的其它资料才明白,他的家书和日记是写给世人看的,虽然字面上用来自省,实际上他自己也未必做到了那些要求。 看这些人的经历也是了解近代史的一种方式。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真正拯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的伟人们是谁,也不必我多说。

  • 道德的谱系
    心在当下修
    推荐

    曾国藩深入学习古圣先贤的思想智慧,并踏踏实实的运用到日常生活,做事,修身中,严格的自律,严格的践行正知正念! 生而为人,都有七情六欲,能够做到坚持克己,持续精进,一生成长,并取得显耀的成就,纵观古今,实属难得! 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 道德的谱系
    小燕|财商变现教练
    推荐

    看《曾国藩家书》的起因,是由于黄东老师曾经多次提出关于曾国藩的英雄事迹,譬如说每日写复盘日志,直至去世那天都有在写。无论是为政还是当家,作为曾家的长子长孙,他都是以高格局和高境界来处理他的工作家事!所以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就抱着崇敬之情来与之对话的。 如果不看这本书,我想一定会错过很多,错过一代名臣的成长心法和处世智慧!看了这本书,感觉人生更开阔了,仿佛世间没有什么解不开的结! 本书从修身、治学、齐家、为政、处世、治军、用人、师友、理财、养生等方面来展开了曾国藩的治家治学之理,从而让这家风家训世代相传,以下从几个方面提炼下我的收获! 1、 修身篇: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 古代的君子一生中所追求的不过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第二件事则是成就一番有利于社会的功业。只有做到了这两样,才能无愧于天地。曾国藩在这封信中说“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也是这个意思。 2、 治学篇: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曾经说过:“古代擅长作诗写古文的人,功夫都在诗歌和古文之外。”因此他劝导家中子弟不要整日埋头于书堆中死读书,还要在实际生活中增长见识,可以到外面去游山玩水,也可以在家中养花怡情。只有眼界开阔了,才能更好地治学。此外,想要做到“有识”,还必须学会谦虚,不能自满。只有把“志”“识”“恒”三者结合起来,时刻勉励自己,才能够学有所成。 3、 齐家篇:我有三事奉劝四弟:一曰勤,二曰早起,三曰看《五种遗规》。四弟能信此三语,便是爱兄敬兄;若不信此三语,便是弁髦[3]老兄。我家将来气象之兴衰,全系乎四弟一人之身。 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在治家方面,他是十分严格的,经常在信中告诫弟弟们要谨守家训,勤勉持家。在这封信中,他强调了曾家一直以来的良好家风,希望弟弟们能够以祖辈为榜样,把曾家的优良家风继承下去,使家庭能够持久兴旺。曾国藩深深地懂得家族的兴旺是靠一代又一代人逐渐积累起来的,富贵和名望都是暂时的,如果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子孙就骄奢淫逸,那么家业很快就会衰落。因此,曾国藩教育弟弟们,不要总想着做官发财,培养和保持良好的家风,才是最重要的事。 4、 为政篇:余将来不积银钱留与儿孙,惟书籍尚思添买耳。 曾国藩虽然自己勤俭节约,但却没办法让家人和自己一样。曾国藩的几个弟弟都没有戒除追求奢侈、贪图享受的不良心态,纷纷在家盖房造屋,这也是曾国藩不敢享有清名的一个重要原因。曾国藩愤怒之下发誓有生之年不踏入新宅半步,他也确实做到了,每次回乡都到旧宅中居住,直到去世都没有进过新宅。由此可见,曾国藩虽然不希望享有“清名”,但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清廉,并不是虚伪的表面功夫。 5、 处世篇: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曾国藩谈到功名和胸襟之间的关系,认为富贵和功名都是虚妄的,只有广大的心胸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财富。心胸开阔,淡泊名利其实是不容易做到的,除非天生拥有“慧根”,否则必须通过增长学识或历经磨炼才能够达到。 6、 治军篇:“制胜之道,实在人而不在器” 曾国藩曾多次提到人的重要作用,他曾说“用兵之道,在人而不在器”“攻守之道,在人而不在兵”“炸炮轮船虽利,然军中制胜在人而不在器”。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在小米加步枪的年代可以制胜美日帝国主义抗争! 7、 用人篇: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 关于曾国藩的会识人有很多故事,其中一个是这样的:李鸿章有一天带了三个人去拜见曾国藩,但正好曾国藩没在,李鸿章就让这三个人在外面等候。曾国藩回来之后,李鸿章请他考察这三个人,曾国藩说:“不用考察了,站在左边的那位老实本分,可以派他做一些后勤工作;站在中间的那位阴险狡诈,不要给他太重要的职务;右边的那位则是一位可以担当重任的将才。”李鸿章很惊讶,问他是怎么知道的。曾国藩回答:“我刚才回来的时候,看到左边那个人低着头不敢看我,因此应该是个老实谨慎的人;中间那个人看见我的时候表现得很恭敬,可我一走开就东瞅西看,可见他是表里不一的人;右边的那个人则始终望向前方,站姿挺拔,可以看出是能成就大事业的。”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国藩确实有着知人善任的才能,但并不是从相面得来的,而是出于仔细的观察和对人性的理解。 这位站在右边的被曾国藩称为“将才”的人就是淮军名将刘铭传,他在日后率领淮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担任台湾巡抚。由此可见,曾国藩确实有识别人才的能力,这也可以从他日后培养了许多名臣大将得到证明。 8、 师友篇: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从前面的许多家书中可以看出来,曾国藩是十分强调“专”字的,认为读书做学问最重要的就是要专一。在交友和拜师方面他也强调要专一,如果拜师不专一的话,便不会获得收益;如果交友不专一的话,那么就会和谁都很好但没有至交。鲁迅先生也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很多有见识的人都认为交朋友贵在精,而不在多。一个人一生中不需要很多朋友,只要有一两个可以无话不谈的知己就够了。 9、 理财篇:余平日自誓不欲身后多留馀财,亦不宜留债与后人耳。 曾国藩反对用借来的钱进行投资,因为即使投资没有彻底失败,哪怕是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恐怕也会使你的财务状况变得恶劣不堪。莎士比亚之所以能够过上安逸而舒适的晚年生活,就与他对金钱的合理支配有很大的关系。借债会使人养成挥霍浪费的习惯,并且很有可能使经济状况陷入恶性循环,因此不借债、不留债与后人是每个人都应该记住的理财原则。 曾国藩一生节俭,去世之后确实没有给后代留下太多钱财,但他却给无数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0、 养生篇:养身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1],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在这封信中曾国藩将自己的养生之道总结为五点,即:一、睡眠和饮食要有规律。二、克制愤怒。三、节制欲望。四、睡前洗脚。五、饭后散步。这五点可谓是他一生经验的结晶。

  • 道德的谱系
    Honorary
    推荐

    正如曾文正公所认为的:磨练自己要有如鸡孵蛋般的耐心和韧性。他的一生,就是不断自我攻伐、自我砥砺的一生,因此也是不断脱胎换骨、变化气质、增长本领的一生。曾文正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只要足够努力,只要足够坚持,也许我们不会足够好,但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

  • 道德的谱系
    孤独中的寻觅者
    推荐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家书》即书信也,是古人外出时与家人交流的一种方式。当时,由于交通问题,网络问题不如现代如此方便快捷,人们的交流方式仅仅只有书信往来。而且多是文人墨客和官员才有机会写书信,其他人是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写的,也不会写。曾的《家书》是一本很实用的书籍,里面提到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们身边时常发生的小事,而曾对它们采取的态度和看法值得我们去仿照和学习。他不单单这样要求别人,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曾提倡“立志”和“守恒”两个主题,不论做什么事,首先得有目标并且持之以恒的坚持做下去,才能最终做好每一件小事。曾说:“凡人做一事,不可见异思迁。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又说:“志”是做事的根本,没有志就像无头苍蝇一般。     曾国藩认为养成好习惯可以兴旺发达家族命运。因此,要求家人在家做到“八项”规定,即: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他认为做好这八项规定就能让一个家族永远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曾国藩提倡读书也好做学问也罢!首先要摆正态度。第一,读书需每天坚持读,不可中断。第二,读书需讲究方法,先猛火攻再温火煮。也就是先泛读后精读,慢慢吃透整本书说的是什么,从中学到了什么?第三,读书不需要挑环境不需要挑时间更不需要挑地点,只要想学哪里都一样。这里,我只提到了读书这一项。其实,本书还有很多项。比如早起;比如治军;比如为官;比如从师;比如理财;比如养生;比如为人处世;比如用人;比如修身;比如齐家等等共计十个方面分别来介绍。每一个方面都是曾国藩的切身经验之谈。这里曾国藩写这些家书时都是以兄长、以父亲、以丈夫和儿子的方式写给家人的。每个身份不同时,便用不同的语气和方式跟家人述说某件事的看法,然后又如何解决。这些书信说实话我是看不太懂的,因为,都是文言文书写。大致可以了解个大概,但不是特别精透。今日这书评也只是有感而发,可能不是那么的透彻。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去上网查找关于曾的一些资料和信息。因为,我对他不是很了解,所以,我去翻看关于他的历史记录。网络说的事我就不提了,对他个人的评判我不妄下结论了,这里就只仅仅讨论他这本《家书》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可以学习的价值!曾国藩本身是个很厉害的人物,他是清朝的一品大臣,是镇压太平军的首要功臣。他做事向来都是持之以恒,奋发图强。他智力平平,全靠勤奋。因此,我读这本书的原因就在于此。向他学习他身上的勤奋品质(比如早起,比如为人不骄不躁,比如为人低调,比如不以外人言而自乱阵脚,比如看见别人的缺点时先反思自己,比如戒傲戒惰)。曾国藩认为:庸人大多以惰字而败,才人大多以傲字而败。叫他的弟弟不要太高傲太心浮气躁,埋怨世道不公。认为无论做什么事,首先先自身找原因。         读完后本书的个人感受: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目前对我来说的确有点吃力。因为,我的语文功力实在太差,很多文言文看不太懂,这是一个。其次是,我自身阅读的时间不够多,阅读的书籍比较少。对他(曾氏)了解的少,实在是看不明白。不过,既然鼓起勇气来参加了这次“时光社”群的读书活动,就要坚持读下去。我的想法是:虽然自身实力的确不够,但是多看多想多思考多交流,自己才会进步快速。只读书不交流,那些读过的书其实全都烂在肚子里吐不出来,对自己也没有任何用。吃了就得消化就得输出。所以,我决定即使自己是个弱小无能之辈也要参加活动,从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曾的《家书》虽然没有提到这些,但是,读书嘛!学以致用才是根本,不然读了跟没读一样有什么区别?那不是书呆子吗?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写的啥?将就着看吧!也许这就是一个初级水平的我最真实的自己。

  • 道德的谱系
    四季晴
    推荐

    自律,读《曾国藩家书》感 我们总是对未来抱有各种各样的期待,却时常因为期待不被满足而产生强烈的落差。这种落差带来的失望和迷惘不仅会伤害到自己,也会间接地伤害到我们周围的人。期待本是件好事,但我们要怎么尽可能的去避免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呢? 我又想起了《龟兔赛跑》这则故事。乌龟在期待什么,是比赛的胜利吗?我认为不是,谁都知道在跑步的领域里,乌龟永远不可能快过兔子,他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乌龟从一开始就没有在期待什么。这种对胜负输赢的期待只会拖累乌龟的步伐,加深他的自我怀疑,导致他止步不前。那么乌龟最终赢得比赛,靠的是什么?很简单,就是坚守本分。跑步比赛,乌龟壳重腿短跑不动,没关系,那就尽其本分,走完比赛。兔子为什么输?因为他没有履行好比赛的本分,他打盹了。有句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任何脱离本分的事情,哪怕只是打那一小会的盹儿,都会使得我们前功尽弃。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对未来的期待不应该停留在胜负输赢、功名利禄的层面,再往深里说,我们对未来的期待不应该受外界牵制。当我们把期待的主体从外界回归到自己身上,专注于做好自己的本分,困境就迎刃而解了。 说到本分,就要提到自律。自律创造自由,没有自律,就没有自由。自由是自我约束下自己给自己腾出的空间,没有自由,人的意识必将被动而疲倦、消极而散漫。自由绝非放纵,也绝非随性而为,很多人通宵熬夜,暴饮暴食,冲动消费,或是任意释放情绪,都是自己把自己逼得越来越狭窄,谈何自由呢。 十年前我第一次看到胡适的《容忍是自由的根本》,我很难将容忍和自由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现在从自律的角度去理解,似乎就通顺了很多。自律和容忍,本质上都是一种退让。即,在欲望和本能面前,约束、收缩好自己。在与自己相处时,自律是自由的根本;在与他人相处时,容忍便是自由的根本。正是这种退让,为个体赢得了空间和余地,从而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那要怎么开一个好头去自律呢?曾国藩在写给弟弟们的信里有这么一句话,“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晚起)为第一义”,要诫去懒惰,以早睡早起为第一步。坚持每日早睡早起,意味着在戒去放纵和懒惰的道路上开启了第一步,顿时可以体验到自我控制初见成效的快感。第二步便是“自概”,曾国藩写道:“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自概,字面意思是刮平自身不好的习性,就像用木片刮平满溢出来的粮食一样,其实就是自我约束。并且曾国藩认为从小微处自概最为实际,早睡早起为“勤”字第一义,谦虚低调为“慎”字第一义,克勤克俭为“清”字第一义,由浅及深再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心省而不断兮。日复一日的自律和容忍,是通往慎独的必经之路,“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寻乐之方”。慎独,是独立的最高境界;独立,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自律而后自由,自由而后独立,专静纯一、紫气东来,好似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 至此,本文开篇的问题便得以解答。我们对于未来的期待,基于眼下的自律。自律自强,问心无愧,外界便没有何种力量可以打击、削弱到我们,幸甚至哉。

  • 道德的谱系
    茉莉🌸
    推荐

    无论是修身,齐家,处世,治学还是其他更多的方面,都值得深深学习。通篇无不体现一个人的自省,自律与有恒。结合看过的《曾国藩家书》,更是觉得精神链接时身心的通透与力量感,身处与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发展与局限,我们会陷入泥沼,也都会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无论身处何处,君子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日日自新,内外明澈。     快节奏的时代里,"快速,高效,新颖"这些词很受捧,时代也会不断过滤与淘汰旧有的模式,但总有一些精神内核可以与时间抗衡,随着时代焕新,永葆光洁。      

  • 道德的谱系
    证树
    推荐

    曹德旺被记者问到,对他影响最大的书时,他果断的说《曾国藩家书》。不由的回想了一下这位优秀的企业家的方方面面,捐款最多、行业最精、行事最低调,包括他的家人。

  • 道德的谱系
    kay
    推荐

    值得反复观看的一本书, 简短摘要笔记,书友共勉: 修身篇 1.做事需有恒,干一件事的时候,定要以全神贯注干完再去想或者干其他事,不可一心二用,否则终将费时费神且一事无成。 2.做人不可怨天尤人,傲慢,不能随主观随意发表意见,应保持读书学习,但以学习目的不可是将来赚多少钱,而是认识自己,痛改自身缺点,端正自己做人的品德和修为,是为了升华自己,阅读本身就是赚,也可理解为无为而为之。 3.平和心态有助于身体,(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4.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恒心,坚持不懈,不忘初心 5.早起是一天的第一件小事,如果连早起这一件小事都完成不了,何谈千秋大业? 6.做人不可懒惰与傲慢,懒惰便会无法坚持,没有坚持就一定会失败,戒掉懒惰第一步就是习惯早起。而戒掉傲慢第一步就是不嘲笑议论揭发他人的缺点,错误, 7.真正有智慧的人,在遭到他人的批评指责时,既不会不顾一切地进行争辩,也不会清者自清地置之不理,而是会认真地分析、判断他人的评价,反过来反省自己,使自己的品行变得更加完善。 8.自胜之谓强 总结:1.自胜,2.慎独,3.主敬,4.求仁,5.勤劳, 治学篇: 1.综理微密=目标远大,计划细小而坚持 2.有志,有识,有恒。 志就是目标远大理想, 有识就是见识,才能知道自己的局限在哪里,不会以一自得自足, 恒就是一如既往的坚持 3.做人真诚待人,明白事理的人便是君子 4.只有立定目标并且坚定不移才能够成功,没有目标的人就像行尸走肉,无头苍蝇一样,遇到困难更是很容易的退缩和放弃 5.年轻时不要怕丢人,要有抱负 6.真正能够打动人的只有真诚,真实,不论写文章还是做人 7.在家,家和万事兴,在外,以和为贵 8.做事不可急躁,任何事只要日积月累,累计到一定的程度自然水到渠成 9.人的一生只需要做好三件事,定不贫困,那就是早起,勤劳节俭和保持学习 10. 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又谨记祖父之三不信,曰:“不信地仙,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即不扯谎也),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11.改变自身骄傲以不大声说话为首,改变自身懒惰以不晚起为首。 12.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这是曾国藩为官办事的一个重要观点 处世篇: 1.君子之所不可及,在人之所不见也,被人忽略的努力付出和得不到认可,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应当选择心平气和的接受,不争不代表懦弱,而是个人的修养和丰度的提现 2.勤俭节约做人根本 3.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马克思:从发展道路来看,事物发展是迂回曲折的,有时还会出现暂时倒退 治军篇 1.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斋;不惯劳苦,而强之与士卒同甘苦,强之勤劳不倦。是即强也。不惯有恒,而强之贞恒,即毅也。 师友篇 1.诚信,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道德的谱系
    Z.S
    推荐

    花了11个小时看这本书,文言文没有翻译好多地方看不懂,不过还好不影响理解曾公思想,后面的解释个人不是很喜欢。

  • 道德的谱系
    陌紫嫣
    推荐

    《曾国藩家书》是做人处世之典范,齐家教育之真言,为人处事之精髓,治国安邦之旗帜;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儒风大家心灵世界的袒露;是一位伟大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入微体察、一位卓越谋略家对修身勤政的完美忠告。品《曾国藩家书》,走进风雨飘摇的晚清,体悟晚清名臣曾国藩“修身”“治家”等方面的思考,对于我们的求学、求职、生活,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 道德的谱系
    误入藕花深处
    推荐

    一直听很多师长都推荐过《曾国藩家书》,但是还是在考公,考证的时候为了调解心情坚持看完了,半文言,感觉看起来也不费劲。 曾老放在现在肯定是时常在家族群里发消息的主,但是放在那个时代、环境下,所思所想还是很长远的,提出的很多观点还是很值得借鉴的。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肯定有不足之处,但是择其善者而从之,有所收益足以。 这书是真的长,不过,还是那句话,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 道德的谱系
    读写行者
    推荐

    《曾国藩家书》关于治学,关涉似不多。这写一封写给儿子曾纪泽的,算是比较系统地说了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字读书法。这与现代语文之“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倡导相近。 “看”和“读”,曾国藩的意思,看,就是去广泛阅读,所谓泛读是也。而读,就是精细研读,所谓精读是也。曾国藩深谙读书之道,并且用形象出之,他把泛读比作生意人出外贸易,多多获利为其目的。把精读比作在家谨慎地守财,不轻易让财产流失为其目的。这个类比,可以看到,泛读的作用就是多多向外攫取知识,但是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还需要精读的功夫。下面一个比喻就更形象,估计和他带兵打仗习惯了,所以把泛读比作攻城略地,把精读比作深沟坚垒,一外一内,一攻一守。泛读是“日知其所亡”,精读则是“无忘所能”。亡通假无,每天学习自己未曾涉足的知识,这是泛读;不要忘记自己已经知道的知识,这是精读。 联系我的教学实践,每天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或者偶尔进图书馆饱览图书,则是泛读;一篇《前赤壁赋》,前前后后讲了一周,然后每一个人必须成诵,这是精读。 只泛读,则必失之于粗疏淫滥;只精读,则必失之于眼界窄小。必须二者结合,方为读书之道也。 曾国藩所谓“写”者,应该是书写的意思。而现代所谓“听说读写”之“写”,应该是指的“写作”。可见,书写之于现代语文,缺席了很长时间,加之电脑打字的普及,又加快了人们提笔忘字的速度。放眼如今之学子,把字写得规范的有几?写得漂亮的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因为所谓的国学热,也曾一度让学校的开设了书法课,可是作为摆设的居多。一因学校老师自身写得好的都不多,二因似乎写字与升学干系不大。在一切以升学率为第一要务的思想指引下,谁还真的重视写字?三因要把字写好,必从楷书入手,一笔一划均需到位,耗时是肯定的,而以如今学子之学科作业而言,能潦草应付已属不易,遑顾其字之漂亮与否! 而对于作文而言,曾国藩主张各体均要涉猎,不管是四书文,试帖诗,律赋,古体诗,今体诗,古文,骈体文都要试试。少年人,不要怕被讥笑。这对于如今的语文教育,也是极为中肯的建议。以高考作文为例,虽则要求“文体自选”,但却在尾巴上加一个“诗歌除外”。而老师们为了稳妥起见,常告诫学生们最好是写四平八稳的议论文为妙,竟研究出所谓“套路”,妥妥一个“新八股”,何其哀哉!而平时的作文训练,又有几个老师敢于教大家写小说戏剧,写童话寓言? 读《曾国藩家书》之读书治学法,余有感焉:不管时代发展到何时,基本的读书法,还是那几个字,看、读、写、作。于如今之语文师者,常惑于琳琅满目花样翻新的教学改革,至此方悟,读书治学,直追其本原可也!可不慎哉? ——曾光2019/1/6

  • 道德的谱系
    freesia🌻
    推荐

    哈哈,我可以用用。清代曾国藩对此把握得最好。他经常在心中反复念叨“花未全开月未圆”,“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他灭了太平天国到了功成名就的时候,毅然自销湘军,自树对手淮军。五十五岁时,辞去一切职务,注销爵位,提前退休。有人曾这样的评价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做人做事就学曾国藩,经商就学胡雪岩,哈哈,有这么个哥哥带着,感觉好幸福(*˘︶˘*).。.:*♡ 品德就是孝敬父母,修业从诗文造句开始,财富赚得了多少由命定。然后做人方面就是学会收敛老成谦让厚重懂得装糊涂。也讲了关于养生方面的知识,有五点:戒骄戒躁,勿动肝火,饭后千步走,常泡脚,欲望不要太盛,吃饭睡眠有节制

  • 道德的谱系
    Lawyer
    推荐

    从九月份就开始断断续续看《曾国藩家书》,有纸质版电子版,也微信听书,时至今日终已完结,大家都说年少不读曾国藩,读懂已是不惑年,可复制的自我成长,读书时代了解最多曾国藩事迹就是节选他的文言文,知道他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也是洋务运动的创始人,多是泛读,大致了解,以应对考试和老师的提问,那时候多么年少无知啊,错过这么一代伟人,索性,机缘巧合之下又捧起这本书,再次跟随读者脚步,一起再次认识我们这位晚清“第一名臣”。 有读者曾说,年少不读曾国藩,读懂已是不惑年,曾国藩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生于平凡,资历平庸,却能屹立官场数十载,真是让人佩服,有人这样概括其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曾国藩用传奇的一生诠释了奋斗着之道,其精髓就是“以勤治事” 曾国藩说为官者当有五勤: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 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 文,必反复审阅。 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 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 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迹通。 以及六戒: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第六戒: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五勤六戒”即是为官之道,亦是我们为人处事之道。 读完先贤之语,自觉甚是惭愧!回顾这么多年,意气风发也好,意气用事也好,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往前看,又何必计较当下的荣辱得失,有一颗向上的心在,生活就充满阳光! 生活中,我这么多年唯一坚持下来的事情便是读书,读书过程中,遇到不太理解的知识点,当时会找文献查看,大致了解,随后继续下一章节,而曾国藩是要读清楚读懂,在读书的过程中,既是修勤、修身、修贤、亦是修心,学习的过程中会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每日一记,记纵然不是记流水账,记当天发生的事情,多是批判自己,这是多么自省的行为啊,读大学的时候,我也会这么每日一记自己的行为举止,到工作便把此事抛之甚远,工作在医院,和患者和同事多有摩擦,每每事件发生,便不会去考虑自己的问题,一昧觉得终是别人不理解自己,在学习舞蹈过程中,遇到难动作,总想着放弃,坚持不了,回顾自己的整个生活成长历程,都没有做到曾国藩的“五勤六戒”,生活中过于懒散,为人处事也不佳,说话过于直,性格多有理性加感性,时而敏感,读先贤之书,便能对照自己的言行举止,现在我22岁,先贤曾国藩23岁考七年才入进士,他人生的转折点是三十岁,在三十岁以后开始修心养性,克己复礼,人事工作便是猛火煮慢火炖。 自省之心,一生贯彻的理念。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