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

宗镜录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宗镜录
    智桢
    推荐

    这本著作聚集当年西南联大师生百态,没有中心人物,但每一位大师都是人物,都是贤德,都是君子,他们在国家危难之时拯救了中国的教育并开创了中国教育前所未有至今也难以企及的时代,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爱国之情怀,民族之气节,文人之风骨。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出“五四”时代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宏观塑造:跨越东西方的学术涵养与家国天下的中华传统完美结合为一体,他们是一个时代的丰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在众多大师身上,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与高风亮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本书也折射出了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之缺陷,希望我们的民族不要被物欲所笼罩,希望我们的民族不要忘却方向,“莫教青史尽成灰”,即行即思,让人文精神引领社会,为其远也。

  • 宗镜录
    独钓寒江雪
    推荐

    吴大猷,带着“物理奇才”李政道和得意门生朱光亚,走出国门,回到母校美国芝加哥大学求学深造,为自己的2位学生,打开了一扇广阔的物理求知之门,开拓了他们的视野。这就是吴大猷,一个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崛起做出卓著贡献的西南联大导师。

  • 宗镜录
    天高云淡
    推荐

    这本书看了很久,看的很慢,看的特别,感觉很真实,那些人,那些历史中的一笔带过的人名比如闻一多,那些曾经很强的人,结果默默后半生,比如胡适。那些学生,那些人在那个年代,用自己的力量讲故事,那些男的,女的,那些教授,那些学生,云南被彻底改变了,被提前了很多年,成为了文化中心。当知道还有西北联大的时候,诧异极了。三所大学,几十位人杰,无数的能人异士,改变的中国的命运,他们在各行各业成为了领袖。台湾,不得不提,很多的人才到了台湾,改变了台湾,那么小的一个地方,却把各种历史搬上了世界舞台。台北,高雄,每个名字都感觉那么有意蕴。许多人都讨论说收服台湾,可我也是不知道,不管武力还是仁政,谁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西南联大,在云南,在中国抗战,在与日本人,美国人,在河内,在越南,在香港,云南乡下,模糊的记忆,那么多人的青春,讲述了一个传奇的民族的奋斗史,没有他们得到青春,中国没有现在,没有世界强国的地位。那些人的青春,那一代人,通过战火的洗礼,成为了民族的尊严,他们太优秀了,从两弹一星,到周恩来,再到邓小平,最后到鲁迅,那个时代太耀眼了,所以现在很多人说中国现在靠几个老人撑住场面,袁隆平,终南山,李兰娟,看着那些人,年龄那么大,却不得不站出来,无数的状元,无数的名牌大学生,博士,教授,211,哈佛,可是站出来的还是老人,许多人感到焦虑,我也是,现在世界处于极端爆炸的阶段,肺炎将会改变人类的进程。这场逃不掉的人类危机,谁也说不清楚究竟会是怎么样的历史契机。我们总是感觉那些政治离我们很远,可是它会悄无声息改变我们的未来,加剧竞争,增强人类的危机感。它离我们还是很远,我们现在还是玩游戏,吃东西,逛淘宝,看书,明天7点多继续上班,培训工作继续做,后天星期天,又可以休息了。下周一还得继续上班,马上要发工资了。给父母寄点钱,自己存着,听着酷狗的歌单,看着网易云的故事,登登斗鱼,看比赛,继续看书。人生好像什么也没改变,但一切好像都变了。我想念我的宝宝了,让我矫情下,因为我一个人在两千公里外独自生活。

  • 宗镜录
    Yanice
    推荐

    大学分等级,但也不是每个好大学里的学生都是好学生。   其次,作者写的每一句话,都在感叹过去有多么美好,民国时期学风多好,老师多好,等等。另一方面,一提到现在中国各种冷嘲热讽。能感觉到作者都现在的执政党不满。在写到台湾的那些老教授时,满满的都是赞扬与羡慕。作为一部记录性的文字,百分之80的内容都是转述别人的话,但凡写到自己的话时,我感觉应该以一个客观角度去描述。 过去再美好,你也应该活在现在不是,你也回不到那个时代。开始读的时候觉得还好,越往后越觉得字里行间流露出让人不舒服的感觉。   不过,书中有一处亮点,就是描写闻一多先生的故事时,感觉还是写出了爱国人士为了国家奋不顾身的那种情绪。最后,每个被作者采访过得老学者都在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 宗镜录
    中景
    推荐

    初看此书,是想着作为一个北大人多了解些学校的历史,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联合办学的这一段自然很有吸引力。但当我开始阅读,深入其中,所思所得已远远超出预期,历史时间轴的小小一段,却充斥着家国、政治、学术各个方面的较量。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映入眼帘,以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为代表的校长们在战乱中将联大管理得井井有条,这是很不容易的,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特色,联大却能在联合中和谐相处又不失本色,这是很难得的。联大的教授们更是声名在外,在云南这个偏远的大后方,集结了一批大家,文史如冯友兰、陈寅恪、吴宓、闻一多、朱自清……数理如吴大猷、杨武之、叶企孙、周培源、赵九章……随便挑一个,名字都是如雷贯耳。拥有优秀的管理和教学,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在战乱的艰苦环境中,西南联大培养出一批大家。学子们在跑警报中听教授的讲演,在炮火中写作业,在从军中应用实践自己的学识,这是对精神的打磨和考验,越是苦,越要学,越能吃苦。教授夫人们也是令人敬佩的一群人。在艰苦条件下,夫人们放下身份,卖糕点补贴家用,为家庭全力付出,为丈夫的事业提供全力支持也令人感动。 这群鲜活的人跳出纸上,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该怎样爱家、爱国,如何致知、治学。 战争让一群智慧的头脑汇集到云南大后方,让四季如春的昆明有花香,更有墨香。 大概是天性使然,人们往往总是苦中更苦,乐中更乐。如今,我们不愁温饱,享受和平,却似乎丢失了苦学的精神,那便从阅读中或多或少找回来一些吧。

  • 宗镜录
    🍀润衍🍀
    推荐

    希望看到的都是真实的。还原历史,无关政党。一片乱世,一群学人,乐观面对现实,努力学习研究,为民族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不能消失在历史中。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学者。有些片段看得热泪盈眶。

  • 宗镜录
    金贤明
    推荐

    西南联大在抗日战争中走过9年,培养了各界的精英人士,为社会做出了不朽的功勋,这段历史及人物值得了解。

  • 宗镜录
    合不住的嘴
    推荐

    非常好的一部书,阅后受益良多,感慨更多。不多说了,值得再翻阅几遍。

  • 宗镜录
    微笑的鱼
    推荐

    作者很用心,拜访了两岸很多人,言语中掩不住历史沧桑感。西南联大想必再也不会有,不是缺那种救亡思想就是缺政治土壤。神州从不缺人才,太平年代搬砖,危亡时才发光。正应了文丞相那句话: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 宗镜录
    Song
    推荐

    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动荡下的青春也仍然是青春,有一百种美好的方式度过。联大是中国教育的高光,无论如何在现代的基础教育中都不应该彻底隐身

  • 宗镜录
    步月
    推荐

    作者比较中立地对西南联大所处时代的两党以及现在两岸“大学”精神、社会风气进行阐述和批判,但可能是批判一针见血,因而有些文字会引起读者对于作者是否过分融入小我情绪产生质疑。 书的前半段我一直很佩服作者敢于痛斥今天“大学”的不良风气,我甚至想让所有人都好好读一读这些文字。作者从西南联大的北归开始,侧重于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事件描写。邓稼先先生那一篇文章我真的绷不住了,那种大无畏、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让人动容。到了胡适这篇,我开始转变对胡适一贯的看法。书里对胡适的思想的阐述,让我大概了解,“胡适”和“鲁迅”的区别,改良和革命是最大的分歧,所以一个只被看到了表面的“妥协”,一个引发了劳动人民的共鸣。我第一次知道胡适反对蒋介石的专制政治,努力培养自由主义。也是第一次我想要读一读胡适的作品,剥开舆论的表象,看一看他更深刻的思想。 我非常敬佩见过黑暗但永远相信光明的人,我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这本书里的人让我相信只要有他们的风骨在,中国就不会亡。

  • 宗镜录
    李可晴
    推荐

    一位哲人说:“人生就是选择。在“国难”面前,很多人的选择,最终构成了一个民族的选择。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的自信与自省使得整个民族根脉相续,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华夏大地在日本铁蹄的蹂躏下,中华民族及时觉醒且团结,守望互助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不变的信念。西南联大就是应运而生的联合大学,虽然它的存在只有短短的八年左右,却孕育出大批的人才。从科学界的巨星、国学大师、鸿儒泰斗到笃实淳厚的谦谦老者;从心存使命的诚朴志士到贤淑的教授夫人;他们都在西南联大学习及生活过。可以说西南联大是中国科技兴军及国防力量的摇篮,也是中国教育史上一颗最璀璨耀眼的明珠。中国已无西南联大,中国再无西南联大,它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一个学子顶礼膜拜,努力学习西南联大务实,严谨,包容,纯粹的学习态度。

  • 宗镜录
    涤石
    推荐

    白岩松在《白说》里写到:看张曼菱写的《西南联大行思录》,一次又一次地让我热泪盈眶。这种热泪盈眶我觉得很好,让我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还会被什么所感动。 期待上架中

  • 宗镜录
    推荐

    “所谓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大学,不是“大楼”的别名,而是“大师”的总称。 所有联大的教授让你感觉到,他们是几百年的陈酒,不是一朝一夕你可以达到的。现在比起那个时候,陈酒少了一点。

  • 宗镜录
    如是
    推荐

    梅贻琦在战前《清华纪念周》上的那段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其意思可以延伸为:一个叫做“大学”的地方,不仅著名教授多,大师云集,而且在学生中也有若干潜在人才,未来的“大师”。而西南联大正是这样一个大师云集的“大学”。 “唯不灭之精神”!在那个国家不幸、生死存亡的时代,因为他们的坚守,气节和使命,一种无形的“资产”被得以保存,而后发挥着不可比拟的巨大作用,他们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是无愧于“先生”称号的国家的脊梁。 他们是红烛、是死了却“活着”的人,是值得被永远铭记于心的人。 致敬!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