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论语
    Cecilia💡
    推荐

    《准备》的作者Diana Tavenner是美国“顶峰预备特许高中”(Summit Preparatory Charter High School)的创始人,这所高中的学生大多出身贫寒,如果继续留在传统公立高中多数人可能无法顺利毕业,可顶峰高中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却改变了他们的人生:96%的学生进入大学,vs加州整体的大学入学率还不到50%确实算得上“传奇”。 在Summit,每一位老师都在倾尽全力让每一个孩子get prepared,包括良好的习惯,求知欲,通用的技能和对未来的规划这四点。听起来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似乎是一些空洞的理念?我觉得summit的独特之处在于把这些看似抽象的"准备"转换成了相对具体的十六个学习模块,包括知识、技能和综合运用。 有了模块还需要强大的教师团队才能成就这一所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学校。在Summit,老师从课堂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组织者、课业辅导者与目标规划者,学生基于项目制进行自主学习,通过PLP平台非常清晰的看到目标、由目标拆解下去的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老师也能够有更多的因材施教的database。 以上内容是读完此书,出于对Summit的好奇我在网上查阅的信息,可能作者是面向家长而写,所以并未提及学校在管理和教学上的系统化实践这部分内容(找机会也想推荐给Elsa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读一读,哈哈)作为家长,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观点有: 1.      对“目标”的规划是Summit最为看重的一点,关于如何找到孩子真正的兴趣,如何引导孩子思考并说出自己想要什么,本书P328有一个实例值得一读。 2.      关于PBL的迷思。"项目制学习"堪称教育界的网红,可能大部分的人都只是把它当作教学中的“甜点”,而在Summit这是绝对的主菜,课题项目首先要提出一个问题或是一种挑战,该问题或挑战必须与学生本人或他们的日常生活相关,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项目解决实际的问题、克服挑战。我们常说"因材施教",这些从孩子和孩子与世界的关系出发的话题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材",这是家长可以做的有益补充。 3.      Summit非常强调教会学生处理人际关系,作者说"最有合作精神的人,同时也是最了解自己的人",非常赞同,对于有”择校“需求的家长,我建议可以看看学校公号的文章,学校强调个人的成功还是团队的合作可以大致心中有数。 经常在公号笑称自己佛系,其实这个词并不能概括我的初心,倒是作者的这段话"为人父母最好的状态是去倾听,去问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孩子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情绪识别能力"更为贴切,共勉。

  • 论语
    大师兄
    推荐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大的说是20多年前了),国家已经提出要大学生走出校门时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可以在複杂的社会的生存,而不只是一个书呆子。 这本书的背景,换成我们国家来说的话就是一个高中以及高考环节,在高中的过程如何让孩子明白自己要什么,以及怎么能成为“有用的人”。 个性化的教育确实对于培育人才有正面的作用,但是这个也要看整个社会环境以及经济实力,一个是大家对于人才的理解,第二个是在国家层面怎么才能低成本去育人?如果单单从人个角度去理解,这样的教育方式的确是对孩子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孩子成为有用的人。而从国家层面的考虑这不一定是一个好事,因为如果大规模铺开的话,将会是一个不少的成本。 现在大家诟病的是什么?就是一个“教育标准化”,但也正因为有这个标准化,大家才可以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下进行竞争。在我看来,在美国这样的环境下一个非牟利机构的成功,并不能够完全複製到中国,一是国情不同,二是经济实力不一样。 如果在中国有这样的一所“萨米特的学校”,我的孩子又在这个高中求学阶段,我也是会愿意把他推去那里。但是在中国的东方文化下,孩子们要跳出学校,以自主方式来进行学习,相信要走的路比美国的萨米特要长很多,当然今天我已看到了有些学校正在尝试这样的动作,而我们国家在20多年前的大学便已经在引导了。 教育,没有一条所谓正确的路,就像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样,我们的目标虽一致,但是通达的过程也得大家去尝试,因为人生而不同,所以没有一个能符合全部人的方法,只有不断改进、总结、尝试,才是真理。

  • 论语
    wuliang@citicpub.com
    推荐

    比尔·盖茨年度推荐,我们必须要让孩子做好准备,不能让运气或环境决定他们的未来。樊登读书解读推荐。

  • 论语
    燃烧
    推荐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最基础的准备! 一本值得推荐和深思的启发式的、适合了就看一看吧!         家庭养成的习惯,社会大教堂教会的思维,交流学习中的环境因素造成的最终成长经历;孩子都是在这些最基础的部分中学会了内心的强大与脆弱,如何给孩子创造个性突出的喜好才是教育的成熟。          其实大家都在参与这个过程,只是生活所迫无法达到一些事情,最后全被贪婪欲望的锁链给了一个很好的沟通。

  • 论语
    池早早
    推荐

    本书的作者,也是美国Summit中学的创始人和校长,讲述了从一无所有到创办一所与现行体制不同却非常成功的学校的经历。无论中美,大的教育环境都是淘汰驱动的,是否只有虎爸鸡娃这一条路?(显然不是),是否只有学区房这一种通向快乐且充实人生的门票?(也并不是)。那么,重点应该是:如何把教育目标的优先级想清楚且落实于为人父母的养育行动,这本书给了很多的启示和指示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