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小学教师

怎样做小学教师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怎样做小学教师
    ㅤ ㅤ
    推荐

    脂砚斋评石头记(全集) 曹雪芹 脂砚斋评 点评:★★★★★ 曹霑(约1715—约1763),字梦阮,号雪芹,另一号为芹圃。祖父曹寅,父曹頫。曹寅是大官,江宁织造。文采好,出过诗、文、剧本。曹家豪富,以康熙六次出巡南方,四次住在曹家可见。也可见曹雪芹幼年生活环境多么豪华,决定了《红楼梦》的现实资料。 不过当时曹雪芹只有十岁左右,反证他早熟,对十岁以前的生活记忆确凿。 康熙五十一年曹寅死,后曹頫得罪朝廷,被抄了家,以后败落至于一贫如洗。他离开南京到北京,住在西山(时年十岁),那地方叫黄叶村。 曹雪芹十岁后这么穷,处在康乾的太平年间,如他肯就职,不至于穷到举家食粥,年命四十而断。 我的推断: 一,他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虚无主义者,不肯经商做官,仅以卖画谋生。 二,脾气大,不愿受委屈。 三,是个唯美派,艺术至上者。 四,对自己的天才,有足够的自信。 五,早就立定志向,为艺术而殉道。 六,他“好像”读过叔本华、尼采。为什么?他熟读释家、道家经典——佛家的前半段,就是悲观主义,道家的后半段,就是超人哲学。 佛家以为生命是受苦,道家以阴柔取阳刚(酒神精神)。《易经》句句话向往阳刚,但不得已,以阴柔取之。 叔本华是生命意志,尼采是权力意志。曹雪芹大概因此不工作?他躲到西山,那儿没有居民委员会,有小脚,还没有小脚侦缉队。 我的修身原则:一,不工作;二,没人管;三,一个人。 都说曹雪芹就是贾宝玉,其实据资料,曹的性格一点不像贾宝玉(说是自传体小说,我以为艺术家和艺术品是不相干的。米开朗琪罗像大卫吗?)。可靠资料:曹高大魁梧,黑肤,声洪亮,一点没有南方文人的娘娘腔。我相信,这是大师相。 我从小讨厌徐志摩型的文人,细皮白肉,金丝边眼镜,忽而轻声细语,忽而哈哈大笑。所谓江南才子,最可厌——曹雪芹是北方人的血,又在南方生活过。他的颓废,是北派的颓废。我要继续写,是南派的颓废(江南,可分有骨的江南,如绍兴;无骨的江南,如苏州)。 《红楼梦》有许多名字:一,石头记。二,情僧录。三,风月宝鉴(以现代讲法,就是爱情百科全书,或爱情忏悔录)。四,金陵十二钗(“南京优秀女性传记”)。这些名称都缺乏概括力,最后还是以“红楼梦”传世。曹雪芹很调皮的,喜欢捉弄读者,但他把这些名字说出来,说明他展示多角度下笔的意图,等于画家展示创作的草图。 《红楼梦》书名,放得宽,不着边际,有艺术性。 《水浒传》写成时还有十来个读者,《红楼梦》当时的读者只有二三人,其中有敦诚、敦敏兄弟,也好诗,大雪天与曹雪芹饮酒。 《红楼梦》八十回,乾隆年间在北京问世,立即传开。当时没有出版社,讲的讲,抄的抄,传的传,忙忙碌碌,好像过年。当时,我想没人知道这是艺术品,更不知道曹雪芹是艺术家。不久就有好多不自量力的人续《红楼梦》,写了《后红楼梦》、《红楼梦补》、《续红楼梦》、《红楼圆梦》、《红楼复梦》、《绮楼重梦》,凡十余种,都要把《红楼梦》结局改为大团圆,后来统统自灭了,留不下来。 只有高鹗补的流传下来,但不是曹的原意了。 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交响曲》),其实是完成的。曹雪芹可怜,没有完成《红楼梦》。 大家看《红楼梦》,戳穿了讲,是看故事,看花姑娘,看排场,看细故。怎样读才好?从空中鸟瞰:故事在南京大府,弄清楚家谱,“好像我家舅舅”,就可以看下去。曹雪芹的雄心,先编定家谱、人物、关系三大纲,就胜券在握。 曹雪芹立大纲,真是立得好!我们来看: 地点选得好。京城,首善之区。四季如春,或四季如冬,都不太好写。但他在书中又不明写南京。他知道一涉实地,就流俗。 朝代也选得奇妙,更高超了:曹本人是入旗的汉人,又是汉文化的伟大继承人。他不愿以满人眼光看汉文化。于是将时代虚拟,甚有唐宋之气——这是他审美上的需要。试想宝玉、黛玉等等都穿清朝服饰——完了,焉能写下去?所以整个荣国府、宁国府、大观园,建筑、庭院、生活道具等等,纯粹汉文化,有唐宋遗风,看不到满人的习俗。 时间空间的安排,大手笔!远远超过以前的小说,什么“话说某某年间,某府某县……”曹大师来两大落空,几乎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或者说,有时间处就有《红楼梦》,有空间处就有《红楼梦》。凭这两点,他睥睨千古。 再是定姓名。一大难关。 曹雪芹先取贾(假)姓。名称有关联,又无关联,如秦可卿(情可亲),秦钟(情种)。元春入宫,迎春、探春、惜春则在家。贾政,官也。王熙凤,要弄权称霸的。黛玉,是忧郁的。宝钗,是实用的。妙玉,出家了。尤三姐,女中尤物也。柳湘莲,浪子也。 我相信曹大师曾经大排名单,改来改去,热闹极了。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福楼拜、司汤达,看了一定大为动衷,大吃其醋。 艺术家仅次于上帝。 为小说人物起名字,非常难。虚构,不着边际,用真人,写来写去不如真名字那人好——名字与那人,有可怕的关系。 场景布置,宁国府、荣国府是旧建筑,大观园是新建筑。其名义,借元春探亲而建造大观园,其实是曹雪芹要安排这群男女。怡红院、潇湘馆,可即可离,走来走去,丫头、书僮,有事可做,要是不造大观园,众多人物挤在宁荣两府的小空间内,曹雪芹下不了笔。 时、空、名、景,四大安排,曹雪芹一上来就得了四大优势。我像是灌了四大碗醋,醋得头昏脑涨。后来的小说家续写《红楼梦》,看不懂曹雪芹的阵法,就要上前较量,必败无疑。比水准,比自觉,才可较量。 毕加索画了《阿维尼翁少女》,马蒂斯吃醋了,对着干,画了《舞蹈》,高明。张充仁到云冈后回来做佛头——居然访云冈而做佛头? 莫扎特的音乐,悦耳动听,许多人以为懂,其实太难懂了。难在哪里?难在它有那种气质品格。气质,还有待于提升品质,性格还须见诸风格。我们判断艺术,要看在它的品质与风格。 “红学家”一个劲儿糟蹋《红楼梦》,我很不开心。所谓红学家,是一家老小靠红学、靠曹雪芹吃饭。从清代到民国到现代,红学研究越来越恶劣。初还没有恶意,后来充满恶意和愚蠢。 艺术上只该有评论家,不该有好事家。 评论家只对艺术发言。古代艺术家不具名,也少有传记。北宗山水画家没有签名。这是最自然的态度。自然界的花开鸟叫,落落大方,叫过了,开过了,就算了。大到上帝,小到蒲公英,都不签名,不要钱。真正的批评家在评论中享受灵魂的冒险,也不用真名。 “脂砚斋”批点《红楼梦》,就隐掉了真姓名,金圣叹定名“才子书”,只谈作品,不谈作者。 自己不成熟的青年人,常有偷窥癖,因为自己空泛。艺术上的好事家,如鲁迅所言,是把姑嫂婆媳的嘁嘁喳喳搬到文坛上来。 中国的红学,大抵是嘁嘁喳喳之辈。 俞平伯评《红楼梦》,没有新创见、新发现。最早发难有三派:一是主张《红楼梦》叙康熙朝宰相明珠家事,纳兰成德就是贾宝玉(俞樾等主张);二是谓宝玉系指清世祖(福临),林黛玉指董鄂妃小宛(王梦阮、沈瓶庵主张);三是认为叙康熙时代政治史,“十二金钗”即指姜宸英、朱彝尊诸人(蔡元培主张)。还有人说,《红楼梦》演化明亡痛史,是和珅家事,清开国时六王七王家姬事。 实在都是无稽之谈。都不是评论家,而是好事家。 俞曲园,大学问家,蔡元培,一代宗师,通情达理,却也走进这死胡同。到胡适,倒指出这是曹雪芹的自传,一时以为中肯。王国维以叔本华和佛家的色空观念看《红楼梦》,一时皆以为然。 至此廓清了前三派的说法。 《红楼梦》之所以伟大,我以为幸亏不是曹雪芹的自传。《红楼梦》有自传性,但自觉摆脱了自传的局限。 书首的诗、词、文,看起来很老实,坦呈直说了。可是仍旧是止于暗示,一句实话不露,其实是拆了陷阱,让你掉进更大的陷阱。胡适就跌进去了。若是自传,那么自传是实的,艺术是虚的——试问,一个家庭会有这样多美丽智慧的女孩子,可能么?曹家破产没落,雪芹只十岁,至多十二岁,他的爱情经验哪里来?爱情没有神童的,能说《红楼梦》是自传吗? 艺术家有种特别的功能,即灵智的反刍功能。 《红楼梦》纯是虚构,而背景来自曹雪芹的记忆。我们童年少年的见闻,当时不理解;正好在不理解,囫囵接受了,记住了——艺术家有一种灵智的反刍功能,他凭记忆再度感受从前的印象。这种超时空的感受是艺术家的无穷灵感。《红楼梦》即是如此产生的。此其一。 其二,《红楼梦》的人物,是生活的幻化。我以为曹雪芹是唯美主义的。他要写出超现实的美男美女,他写这些幻化的超越的男女,有一种占有感:此即所谓意淫。 警幻仙姑说,宝玉是天下第一淫人。曹雪芹借此向读者眨一眨眼——我赐言:何以自谦?您才是天下第一淫公也,宝玉不过小儿科罢了。 曹雪芹天下第一伟大的意淫者。但他发乎情,止于艺术。 黛玉、宝钗、湘云、晴雯、妙玉、可卿、尤三姐、宝玉、秦钟、柳湘莲、琪官,各有各的可爱,令人应接不暇。用米开朗琪罗的话说:“你们这样的美,我不能来参加你们的宴会。我来了会死的。”没有一个小说家能在一部作品中如此大规模地意淫。此其二。 其三,曹雪芹才大于文,用在《红楼梦》中,仅一部分。真正的艺术家,应有一种“自我背景”,深不可测,涵藏无穷。意大利“三杰”,他们的才智能量远远不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这点东西(拉斐尔的自我背景少一点,故比较通俗,不如芬奇和米开朗琪罗莫测高深)。艺术家应该知道什么东西该留下来(作品),什么该带走,死掉算了。 曹精于绘画、书法、工艺、烹调、医理,《红楼梦》中稍微涉及,有的从来不提(他擅烹饪、工风筝,都是一流)。这就是艺术家的贞操、风范。 肖邦是杰出的演员,梅里美能做极好吃的点心,舒伯特会在琴上即兴画朋友的肖像,安徒生善跳芭蕾,剪纸艺术一流,颜真卿书法之外,武艺高强……我要说的是,大艺术家都有深厚的自我背景。 我们悼念艺术家,是悼念那些被他生命带走的东西:“哦!只剩下艺术品了。”曹雪芹这方面是个典范。 《红楼梦》,我只读前八十回。高鹗应公平对待,也只有他可以续续,虽是这样结结巴巴的悲剧。可惜落入世俗,并不真悲。 曹雪芹的伟大,分为两极。 一是细节伟大,玲珑剔透:一痰、一咳、一物,都是水盈盈的,这才是可把握的真颓废,比法国人精细得多了。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不过是刘姥姥的海外亲戚。 再者是整体控制的伟大:绝对冷酷,不宠人物。当死者死,当病者病,当侮者侮。妙玉被奸,残忍。黛玉最后为贾母所厌,残忍。他一点不可怜书中人,始终坚持反功利,反世俗,以宝玉、黛玉来反。 我以为后半部遗失了,曹雪芹是写完了的。哪天在琉璃厂找出来,全世界应该鸣炮敲钟,庆祝多了一个圣诞节。 十八世纪的中国,有这样一位文学家,站那么高,写这样一部小说。他不知道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艺术原理上却和希腊罗马相通,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自知伟大。写书,是他知道不能亏待自己;不去工作,是他不想亏待自己。 可惜他的自觉还有限,因为他的时代太不够了。他还没有Artist的自觉。他的宇宙观是释、道、色、空,他的叛逆,还是反孔孟。我们活在二十世纪的幸运,是不必再靠“释”、“道”这两根拐棍行走了。就世界范围而言,悲观哲学、自由意志等等,都是路标,行路是要路标的。而伟大的艺术家是飞鸟、天鹅、老鹰,不看指南,飞就是,飞到死。这一点是后生者占了优势。 伍尔芙夫人讲座中讲(《一间自己的房间》,写得好极),假如莎士比亚有一妹妹,从乡下到伦敦谋生,被剧场总监奸污了,穷困而死了,埋在十字路口——曹雪芹应该有个弟弟,来纽约,租一间“自己的房间”,好好写。 中国是受了诅咒的民族。唐太宗把《兰亭序》随葬了,《红楼梦》后半部遗失了……为什么我以为是遗失了?因为从序言看,是写完以后的总结法,口气、意思,都像是写完的。所以八十回以后,还有希望,不绝望。 如果有人问:若曹雪芹有足够的自觉,那他会怎样写《红楼梦》?我答:他会删掉很多,改写很多。举例: 一开头应该没头没脑地开头,直写黛玉进荣国府。“贾雨村言”一章可免,因为是谜底,不当放在谜语的前面。 例二:宝玉游太虚幻境,可简化,但加强神秘虚幻的气氛。 例三:宝玉在秦可卿处午睡,稍嫌油滑,应改为迷离惝恍,烘托诗意。 例四:凤姐毒设相思局,有点恶俗,故事不必改,但文字更求卫生。 但曹雪芹只有过与不及,高鹗则是错与误。 将来回国,想出两篇论文:《鲁迅论》, 《曹雪芹论》。 点评:★★★★★ 如果只有一本书,堪称奇书堪称经典堪称伟大,唯红楼梦尔; 如果只有一个人,让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唯曹雪芹尔; 如果只有一个她,让我魂牵梦绕弱水三千,唯潇湘妃子尔; 如果人生只读一本经典,唯红楼梦尔; 如果人生只读红楼梦一个版本,唯脂砚斋尔; 如果…… 明月装饰了谁的窗子, 谁装饰了谁的红楼梦? 第一本书给到五星,也许是最后一本…… 「百科:脂砚斋」 脂砚斋 脂砚斋,是《红楼梦》抄本系统《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主要评点者。 脂砚斋的批语在红学界称为“脂评”或“脂批”,有脂砚斋批语的抄本被称为“脂本”,脂评本是最贴合曹雪芹思想的《红楼梦》版本。 但脂砚斋其人是谁,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什么关系,迄今未形成一致看法。红学界主要有四种说法:一、作者说;二、妻子说;三、叔父说;四、堂兄弟说。 从脂批的内容看来,脂砚斋其人与《红楼梦》的作者及其家族应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且社会地位完全相同,但也有少数研究者认为脂批只是商家炒作所为。 脂批中往往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和隐喻进行说明,并为红学的“探佚学”分支提供了最直接、最主要的依据。 《红楼梦》现存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带有脂砚斋评语的八十回脂评本系统,另一个是经过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不带评语的百二十回的程高本系统。 脂砚斋在批语中自称和作者关系密切,深知作者著书底里,与作者有共通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并且熟知作者著书过程中采用的多种奇法妙法,经常不厌其烦地引导读者步步深入地发现线索,甚至还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了解红楼后事。可这个神秘人物却几乎不被世人知晓,不可不谓是红学界一大怪现象。在《红楼梦》面世后,清朝人中唯一提到“脂砚斋”的是曹雪芹朋友的姻亲裕瑞,在其《枣窗闲笔》一书中,称“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雪芹)叔脂砚之批语,引其(脂砚)当年事甚确”。这是唯一见诸文献史料的记载和说法,其他说法,都是现代人的猜测和主观判断。与毛宗岗、金圣叹、张竹坡等批者的最大不同之处是,脂砚斋是《红楼梦》故事的经历者,在宝钗过生日,宝玉拉黛玉去看戏那一节,脂砚斋竟有“凤姐点戏,脂砚执笔”的批语,这是金圣叹等批书人所望尘莫及的。 批点内容 揭示内幕 一、脂砚斋透露了作者家世,感慨平生遭际,揭示了小说与原型背景即曹家相关联的内幕。 第一回中癞头僧指着甄士隐大笑,在其所念的四句诗的第三句“好防佳节元宵后”,甲戌本有侧批云:“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是提示当年曹家被抄没的往事。曹家正是在雍正六年元宵节前被抄家的,故此脂批说:“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 第十六回甲戌本有回前总批:“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明点康熙六次南巡,其中四次驻跸江宁织造曹家的事。庚辰本在五次南巡接驾时侧批曰:“真有是事,经过见过。” 第二十八回,宝玉等人在冯紫英家宴会上喝酒,庚辰本眉批:“大海饮酒,西堂产九台灵芝日也,批书至此,宁不悲乎?壬午重阳日。”甲戌本侧批:“谁曾经过?叹叹!西堂故事。”西堂是曹寅的书斋。 二、脂砚斋透露了文中寓意,注释词语典故,深知拟书底里,揭示了小说写作技巧和艺术创作的内幕。 如甲戌本第一回有一段眉批总述“书中之秘法”的批语:“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脂批中提到的其他具体写作手法还有:伏脉千里、春秋字法、横云断岭法、云罩峰尖法、拆字法、三五聚散法、偷渡金针法、不写之写、未扬先抑法、倒卷帘等等大约四十余种。 脂砚斋为书中的隐词廋语、难文僻字,都作出了注解。如“金蜼彝”,就注明:“蜼,音垒,周器也。”“海(上台下皿)”,就注明:“音海,盛酒之大器也。”再如,为当时刚刚发明的“逛”字注音,并注明该字出自《谐声字笺》。点明作者为书中人物、地点运用谐音、拆字等手法使其有所寓意。 如“元、迎、探、惜”是“原应叹息”之意,其他如“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则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霍起”是“祸起”;“娇杏”是“侥幸”;“凡鸟”则合成一个“凤”字等等,这些揭示内幕性的提示,若不是脂砚揭示,读者是很难读出来的。 三、脂砚斋揭示了全书的主旨和总纲。 全书的本旨是:“无材可去补苍天。” 第一回甲戌本的侧批明确认定这七个字是“书之本旨”。 做出了全书的总批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甲戌本第一回侧批:“先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却是为余一喝。”接着在后面正文“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处,有侧批曰:“一部书之总批。” 揭示了全书的总纲。甲戌本第一回中僧道曾言:“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侧批道:“四句乃一部之总纲。”在“枉入红尘若许年”之后脂砚斋批道:“惭愧之言,呜咽如闻。”在警幻仙子说到有“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时,批道:“点题。盖作者自云所历不过红楼一梦耳。” 四、脂批明确揭示脂砚斋参与了小说创作。脂砚斋可以决定书名。 在甲戌1754年之后曹雪芹尚在世的十几年间,《红楼梦》的书名一直叫做《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从“重评”一直到“四评”都保持此书名。甲戌本小说正文有这么一句:“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脂砚斋可以决定一些小说内容的增删。第十三回,写秦可卿之死,有脂批曰:“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烟云模糊 在透露小说寓意的同时,脂砚斋在涉及与作者关系的批语中用了不少“瞒”字和“假”字。脂砚有批:“真真假假,恣意游戏于笔墨之中,可谓狡猾之至。作人要老诚,作文要狡猾。” 甲戌本有眉批:“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此梦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竟不知立意何属,惟批书人知之。” “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说得出。”似有难言之隐。 庚辰本二十一回有回前批语: “有客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唯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 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是幻是真空历过,闲风闲月枉吟哦, 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凡是书题者不少,此为绝调,诗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名矣。” 这段话似乎是故作遮掩,试想,假如曹公和脂砚斋遇到了这样一个懂得书中三味的知己,欢喜感叹还来不及呢,岂有把诗记得一清二楚,却忘记对方姓名的道理?而且,作诗者知道让脂砚震惊的“拟书底里”,并将脂砚斋与贾宝玉相对应,说明他与脂砚相熟,该诗就是为现实中的脂砚而作。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该诗是脂砚斋本人所作。无论作者是谁,该诗大大突出了脂砚斋在《红楼梦》故事中以及小说写作中的地位,宝玉“情”与脂砚“恨”相对,二者要么是恋人,要么是同一人,据“先生”二字及诗中的三个“自”字,二者为一人的可能性较大。脂砚斋与蒙府本中一句“作者泪痕同我泪”的批语更明确了脂砚斋与作者非同寻常的关系。诸如此类的批语还有: 脂砚斋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 第七十四回,写贾琏借当,庚辰本夹批:“盖此等事,作者曾经,批者曾经,实系一写往事,非特造出,故弄新笔,究竟不即不离也。” 第七十七回,写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庚辰本夹批:“……况此亦是余旧日目睹亲闻,作者身历之现成文字,非捏造而成者,故迥不与小说之离合悲欢窠臼相对。” 第二十五回,写三姑六婆妇女之间的事,甲戌本侧批道:“一段无伦无理信口开河的混话,却句句都是耳闻目睹者,并非杜撰而有。作者与余实实经过。”此类批语还有,写宝钗与母亲商量薛蟠出去吃亏赚钱做买卖的事,庚辰本批:“作书者曾吃此亏,批书者亦曾吃此亏,故特于此注明,使后人深思默戒。脂砚斋。”写丫头四儿变尽方法笼络宝玉,庚辰本批:“又是一个有害无益者。作者一生为此所误,批者一生亦为此所误。” 脂砚斋自1754年甲戌重评开始至1774年甲午为止,二十年如一日地对《红楼梦》进行多次抄评,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尤其对小说主人公贾宝玉表现出了非常不一般的感情。脂批表明小说中的故事是作者本人所经历,例如小说写道丫鬟用小茶盘捧茶,蒙府本侧批:“作者非身履其境过,不能如此细密完足。”第十八回写元妃省亲,庚辰本眉批:“非经历过,如何写得出?”脂砚斋明确透露他自己也是大观园中的当事人之一,吴世昌等红学家据此认为,“脂砚斋是贾宝玉的模特儿”,即现实中的人物原型。例如: 1.第二十二回的“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第三回,当王夫人向林黛玉介绍贾宝玉时,开口便说:“我有一个孽根祸胎”,甲戌本侧批:“四字是血泪盈面,不得已无奈何而下四字,是作者痛哭。” “每每规谏,宝玉不听,心中着实忧郁”,蒙府本脂砚斋侧批“我读至此,不觉放声大哭。”写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甲戌本侧批:“少年色嫩不坚劳,以及非夭即贫之语,余犹在心,今闻此放声一哭。” 2.第八回,写宝玉被骗,“众人都笑说:‘前儿在一处看见二爷写的斗方儿,字法越发好了,多早晚儿赏我们几张贴贴。’”甲戌本眉批:“余亦受过此骗,今阅至此,赧然一笑。此时有三十年前向余作此语之人在侧,观其形已皓首驼腰矣,乃使彼亦细听此数语,彼则潸然泣下,余亦为之败兴。” 3.第十七回,宝玉陪父亲晋见元妃时,贾政说:“岂意得征风鸾之瑞”,庚辰本侧批:“此语犹在耳。” 4.第六十三回,写贾蓉与丫环胡调,丫环说:“知道的说是顽”,庚辰本夹批云:“妙极之顽!天下有是之顽,亦有趣甚!此语余亦亲闻,非编有也。” 5.第二十回,“前儿和宝玉顽,他输了那些,也没着急。下剩的钱,还是几个小丫头们一抢,他一笑就罢了。”庚辰本侧批:“倒卷帘法。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同是第二十回,李妈妈质问宝玉:“你只护着那起狐狸,那里认得我了,叫我问谁去!” 庚辰本侧批:“真有是语。”“谁不帮着你呢”后,庚辰本侧批:“真有是事。” 6.第二十八回,写贾宝玉溜溜达达到了凤姐院里,因为凤姐不识字,让宝玉帮忙,庚辰本侧批:“有是语,有是事。” 7.第三十四回,黛玉劝宝玉,“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蒙府本侧批:“心血淋漓,酿成此数字。”“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处,甲戌本侧批:“此句令批书人哭死。” 8.第二十三回,写贾政“忽又想起贾珠来”,脂砚斋却“批至此,几乎失声哭出”。可见贾珠作为宝玉之亡兄,亦非虚拟,该哭的是宝玉,脂砚哭了。第二十五回,写宝玉“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甲戌本侧批:“余几几失声哭出。” 9.第十八回,写宝玉“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庚辰本侧批:“批书人领至此教,故批至此,不禁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 10.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甲戌本侧批:“真有是事,真有是事!”第二十八回,在二人世界,宝玉向黛玉说悄悄话:“万不敢在妹妹跟前有错处。”庚辰本侧批:“有是语。”在“不知怎么样才好”后批:“真有是事。” 泪洒红楼 王国维说:“《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这种悲剧感,从脂砚斋的部分批语中能够明显地感觉出来。 一、为书而哭。“字字看来皆是血”,“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伤心笔,堕泪笔”,“今阅至此,放声一哭”,“我读至此,不觉放声大哭”,“一句一滴血,一句一滴血之文”,“忽接此焦大一段,真可惊心骇目,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此句令批书人哭死”,“此时写出此等言语,令人堕泪”,“心血淋漓,酿成此数字”,“读此等文章能不堕泪”,“所谓此书真是哭成的”,“使人读之声哽哽而泪雨下”,“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见此一句,可叹,可惊,不忍往后再看矣”,“语语见道,字字伤心,读此一段,几不知此身为何物矣”。 二、为作者哭。“余为作者痴心一哭”,“四字是血泪盈面”,“四字是作者痛哭”,“这是作者真正一把眼泪”,“此作者刺心笔也”,“可怜、可叹、可恨、可气,变作一把眼泪也”,“作者有多少眼泪,写此一句”,“作者发无量愿,欲演出真情种,性地光圆,遍示三千,遂滴泪为墨,研血成字,画一幅大慈大悲图”,“今读此文直欲拔剑劈纸,又不知作者多少眼泪洒出此回也”,“不忍下阅看完,想作者此时泪下如豆矣”。 三、为自己哭。“作者眼泪同我泪”,“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伤哉,宁不恸杀”,“余几失声哭出”,“是语甚对余幼时可闻之语合符,哀哉,伤哉”,“令我哭一回,叹一回,浑身都是呆气”,“我不仅泪流一斗,湿地三尺”。 四、为天下哭。“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我为创家立业者一哭”;“过来人那得不哭”,“过来人睹此,能不放声一哭”,“为财势一哭”,“为天下读书人一哭、寒素人一哭”,“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谁家行事?宁不堕泪”,“上古至今及后世有情者,同声一哭”,“为天下年老者父母一哭”,“可怜可叹,余竟为之一哭”,“为天下夫妻一哭”;“此正是为今时女儿一哭”,“哭杀幼而丧父母者”,“为天下慈母一哭”,“为天下父母一哭”,“未丧母者来细玩,既丧母者来痛哭”,“为大千世界一哭”。 神秘身份 关于脂砚斋的身份,红学界主要有四种说法:(一)作者说;(二)妻子说;(三)叔父说;(四)堂兄弟说。这些都是针对脂砚斋和曹雪芹的关系而言。 作者说 此说所据主要有二: 其一,《石头记》是《红楼梦》的前身,而在甲戌本《石头记》手抄本全书每一回每一页的中缝,皆署名为脂砚斋。[2] 其二,由新红学的开山鼻祖胡适最先提出。胡适根据庚辰本第二十二回的“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这一批语认为,由于凤姐不识字,点戏时自须别人执笔,而宝玉是最具这个资格的,故此断定脂砚斋即是宝玉原型,是《红楼梦》的作者。但这与他此前考证出的曹雪芹是宝玉原型和小说作者的观点相矛盾,为化解这一矛盾,胡适据第十六回的“借省亲事写南巡”等批语认为,脂砚斋与曹雪芹是同一人,是曹雪芹化名:“现在我看了此本,我相信脂砚斋即是那位爱吃胭脂的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脂砚只是那块爱吃胭脂的顽石,其为作者托名,本无可疑。” 《石头记》署名脂砚斋 妻子说 此说由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所提出,他从脂批中挑出若干条类似女子语气的批语,遂认定脂砚斋是女性。如庚辰本第二十六回一条行批:“玉兄若见此批,必云‘老货,他处处不放松我,可恨可恨!’回思将余比作钗,颦等乃一知己,余何幸也!一笑。”同回宝玉一句“多情小姐同鸳帐”惹恼黛玉,其旁行批云:“我也要恼”。周先生认为“断乎非女性不合”,“又是个女子声口”。他认为脂砚斋是小说中的史湘云,并猜测其后来与曹雪芹结为夫妻。 叔父说 此说所据主要有三。其一,清人裕瑞在《枣窗闲笔》中记:“闻旧有《风月宝鉴》一书,又名《石头记》,不知为何人之笔。曹雪芹得之,以是书所传叙者,与其家之事迹略同,因借题发挥,将此书删改至五次......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叔脂砚之批语,引其当年事甚确,易其名曰《红楼梦》”,又“闻其所谓‘宝玉’者,当系指其叔辈某人,非自己写照也。” 其二,庚辰本第十八回:“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脂批:“批书人领至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据此:脂砚斋呼元春为先姊,而元春形象又是以曹雪芹当王妃的姑姑为原型,这样推算,脂砚斋当然该是曹雪芹的叔辈了。 其三,敦敏在《瓶湖懋斋记盛》中记载,曹雪芹告诉敦敏:“借家叔所寓寺宇……”说明曹雪芹之叔在现实中是存在的。和尚住在寺庙称为“寓”,可知曹雪芹的“家叔”是个和尚,而脂砚斋正是一边念经一边批书的,庚辰本第二十六回脂批:“呆兄亦有此话!批书人至此,诵《往生咒》至恒河沙数也。”[5]因为贾宝玉出家当了和尚,这也佐证了裕瑞“所谓‘宝玉’者,当系指其叔辈某人”的说法无误。一般认为曹雪芹是曹顒的遗腹子,曹頫为其叔。 堂兄弟说 此说是胡适的早期说法。靖本第二十二回有一条畸笏叟批语:“前批知者聊聊 ,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批语中并称曹雪芹、脂砚斋为“诸子”,而自称“朽物”就语气看,曹脂似是同辈,畸笏叟年辈均长于二人。 甲戌本第三回:“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畸作批曰:“余久不作是语,见此语未免一醒。”这里畸笏叟自比贾赦,更可证明其为自比贾宝玉的脂砚斋的长辈。 甲戌本第二回:“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脂批:“‘后’字何不直用‘西’字?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按脂砚斋称呼“先生”之恭敬,“先生”当为长辈,或者就是畸笏叟。曹寅自号“西堂扫花行者”,他这一支对“西”字极其敏感。后人作书,自然避忌。此时作批时间最早已是甲戌年(1754)。 上面三条批语中,无论“先生”还是畸笏叟,都不会是曹寅本人或其兄弟,而只能是曹寅子侄中人。脂砚斋也就理所当然是曹寅孙辈,从而平辈于曹雪芹。 另外,单就脂批来看,脂砚斋和曹雪芹为同一辈的兄弟似更合于情理。然而据上文所印甲戌本第一回一条脂批:“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一芹一脂”并称,可以想象,他们之间的关系应为兄弟合适。 此说的矛盾之处在于,脂砚斋和畸笏叟都称宝玉为”玉兄“,都称贾政为“政老”。第三回甲戌本侧批:“赦老不见, 又写政老”,“写如海实写政老”;第十四回:“忙中闲笔,点缀玉兄,……壬午春。畸笏。”第十七回庚辰本眉批:“政老情字如此写。壬午季春。畸笏”,“余作诗文时虽政老亦有如此令旨,可知严父亦无可奈何也。不学纨绔来看。畸笏”等等。表明畸笏叟与宝玉及脂砚斋是平辈关系,而非长辈关系。 综合以上四种说法,红学家周岭先生在《百家讲坛》中《谁是脂砚斋》一讲中的观点最具有学术价值: “裕瑞是惟一的一个非常明确的说出来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叔叔,而且这个人就是批书的人,在石头记上加批语的人,再明白不过,他有没有可能说错呢,也有可能,因为口耳相传的事情很可能有出入,但是其他的所有的说法,连这样的证据都没有,都是推测,都是一些或然的结论,直接的记载仅此一条,后来的各种传说比裕瑞这个距离要远多了,所以在没有其他资料发现的时候,我们宁肯相信裕瑞的话”。“说他是曹雪芹的兄弟,说他是曹雪芹的妻子,说他是曹雪芹的舅舅,说他是曹雪芹本人,这些说法呢?都没有直接证据,只有其叔脂砚这几个字,是明明白白的记载,当没有新的资料发现之前,不能异说。” ◆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 行止见识 >> 饫甘餍肥 >> 怨世骂时 >> 了然不惑 >> 嗟悼 >> 丰神迥异 >> 永佩洪恩,万劫不忘 >> 凡心已炽 >> 到那昌明隆盛之邦,[伏长安大都。]诗礼簪缨之族,[伏荣国府。]花锦繁华之地,[伏大观园。]温柔富贵之乡,[伏紫芸轩。]去安身乐业。 >> 望乞明示 >> 适趣解闷 >> 皆蹈一辙 >> 事体情理 >> 情诗艳赋 >> 事迹原委 >> 消愁破闷 >> 离合悲欢,兴衰际遇 >> 草蛇灰线 >> 千皴万染 >> 搜剔刳剖 >> 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 >> 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 >> 谋虚逐妄 >> 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 >> 指奸责佞、贬恶诛邪 >> 君仁臣良,父慈子孝 >> 淫邀艳约 >> 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 >> 羲皇上人 >> 观花修竹、酌酒吟诗 >> 炎夏永昼 >> 造劫历世 >> 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 >> 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 凡心偶炽 >> 偷香窃玉,暗约私奔 >> 幻中幻,何不可幻?情中情,谁又无情? >> 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沦之苦。 >> 粉妆玉琢,乖觉可喜, >> 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 >> 不知可纳芹意否 >> 既蒙谬爱,何敢拂此盛情。 >> 款斟慢饮 >> 飞彩凝辉 >> 生理稼穑 >>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 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总收。]反认他乡是故乡。[太虚幻境、青埂峰一并结住。]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 皴染 >> 逡巡 >> 命运两济 >> 担风袖月 >> 钟鼎之家 >> 侍汤奉药 >> 山环水旋,茂林深竹 >>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 名山大刹 >> 齿落舌钝 >> 未觉之先 >> 既证之后 >> 入世迷人 >> 出世醒人 >> 闲谈慢饮 >> 萧疏 >> 峥嵘轩峻 >> 蓊蔚洇润之气 >> 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 >> 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 >> 胡羼 >> 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者 >>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 >> 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 >> 正不容邪,邪复妒正 >> 薄祚寒门 >> 鹡鸰之悲、棠棣之威 >> 有情原比无情苦,生死相关总在心。也是前缘天作合,何妨黛玉泪淋淋。 ◆ 第三回 托内兄如海酬训教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 我为你持戒,我为你吃斋,我为你百行百计不舒怀,我为你泪眼愁眉难解。无人处,自疑猜,生怕那慧性灵心偷改。 >> 央烦 >> 贱荆 >> 稍尽弟之鄙诚 >> 谢不释口 >> 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 >> 腮凝新荔,鼻腻鹅脂 >> 削肩细腰 >> 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 怯弱不胜 >> 草胎卉质 >> 纳罕 >> 敛声屏气 >> 彩绣辉煌,恍如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头。]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腰。]身上穿着[大凡能事者,多是尚奇好异,不肯泛泛同流。]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非如此眼,非如此眉,不得为熙凤,作者读过《麻衣相法》。]身材窈窕,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写形追像 >> 含浑可爱 >> 浮词套语 >> 绣口锦心 >> 孽根祸胎 >> 细密完足 >> 面若中秋之月,[此非套满月,盖人生有面扁而青白色者,则皆可谓之秋月也。用满月者不知此意。]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脸似桃瓣,睛若秋波。[少年色嫩不坚劳,以及非夭即贫之语,余犹在心,今阅至此,放声一哭。]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 面如敷粉,唇似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总是写宝玉,总是为下文留地步。]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又从宝玉目中细写一黛玉,直画一美人图。][奇眉妙眉,奇想妙想!]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奇目妙目,奇想妙想!]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至此八句,是宝玉眼中。]心较比干多一窍,[更奇妙之至,多一窍固是好事,然未免偏辟了,所谓“过犹不及”也。][此一句,是宝玉心中。][写黛玉,也是为下文留地步。]病如西子胜三分。[不写衣裙妆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 [此十句定评,直抵一赋。] >> 眉尖若蹙 ◆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 人若改常,非病即亡。信有之乎? >> 大丈夫相时而动’ >> 趋吉避凶者为君子 >> 略一解颐,略一叹世 >> 独根孤种 >> 肌骨莹润 >> 针黹家计 >> 崇诗尚礼,征采才能 >> 行装细软 >> 云罩峰尖 >> 泣笑叙阔 >> 酬献 >> 治席接风 >> 如人饮醇酒,不期然而已醉矣。 ◆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 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 随分从时 >> 孤高自许,目无下尘, >> 摄总 >> 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 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 >>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 眼饧骨软 >> 春梦随云散,[开口拿“春”字,最紧要。]飞花逐水流。[二句比也。]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 蹁跹袅娜 >> 凤翥龙翔 >> 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 孽海情天 >>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 凡眼尘躯 >>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 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 凤冠霞帔 >> 珠帘绣幕,画栋雕檐 >> 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 >> 荷袂蹁跹,羽衣飘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 >> 摅奇文 >> 功名奕世 >> 禀性乖张,生情怪谲 >> 饮馔声色 >> 微灵秀地,[女儿之心,女儿之境。]无可奈何天。 >> 琼浆满泛玻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 >> 轻敲檀板,款按银筝 >> 《红楼梦》的原稿来递与宝玉。宝玉 >> 接来,一面目视其文,一面耳聆其歌曰:[作者能处,惯于自站地步,又惯于陡起波澜,又惯于故为曲折,最是行文秘诀。] 【第一支·《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非作者为谁?余又曰:亦非作者,乃石头耳?]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愚”字自谦得妙!]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怀金悼玉”,大有深意。][读此几句,翻厌近之传奇中,必用开场付末等套,累赘太甚。] 【第二支·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语句泼撒,不负自创北曲。] 【第三支·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宝玉听了此曲,散漫无稽,不见得好处。[自批驳,妙极!]但其声韵凄惋,竟能销魂醉魄。因此也不察其原委,问其来历,就暂以此释闷而已。[此结是读“红楼”之要法。][妙!设言世人亦应如此法,看此《红楼梦》一书,更不必追究其隐寓。]因又听下面唱道: 【第四支·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悲险之至。] 【第五支·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探卿声口如闻。] 【第六支·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意真辞切。过来人见之,不免失声!]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雄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堪与湘卿作照。]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悲壮之极,北曲中不能多得。] 【第七支·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妙卿实当得起。]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绝妙曲文,填词中不能多见。]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 [至语!]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第八支·喜冤家】[冤家上加一“喜”字,真新,真奇!]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 >> 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题只十二钗,却无人不有,无事不备。] 【第九支·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此比恰甚。]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末句、开句、收句。][喝醒大众,是极。] 【第十支·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警拔之句。]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灵空。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见得到。][见得到,是极,过来人睹此,能不放声一哭!][过来人睹此,宁不放声一哭!] 【第十一支·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第十二支·晚韶华】 镜里恩情,[起得妙!]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位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第十三支·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六朝妙句。]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深意他人不解。]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第十四支·尾收·飞鸟各投林】 [收尾愈觉悲惨可畏。]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二句先总宁荣。][二句总宁荣,与“树倒猢狲散”作反照。]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照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将通部女子一总。]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又照看“葫芦庙”。与“树倒猢狲散”反照。] >> 可骇 >> 尘世中多少富贵之家,那些绿窗风月、绣阁烟霞皆被淫物纨绔与那些流荡女子悉皆玷辱。[真极。]更可恨者,自古来多少轻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为饰,又以‘情而不淫’作案。 >> “色而不淫”四字,已滥熟于各小说中,今却特贬其说,批驳出矫饰之非,可谓至切至当,亦可以唤醒众人,勿谓前人之矫词所惑也。]此皆饰非掩丑之语也。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皆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之所致也。[色而不淫,今翻案。奇甚。]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 >> 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滥淫之蠢物耳! >>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 >> 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 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 >> 柔情绻缱,软语温存 ◆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 柔媚姣俏 >> 追魂摄魄 >> 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 >> 打嘴现世 >> 善于权变应酬 >> 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 屏声侧耳默候 >> 面目清秀,身材夭矫,轻裘宝带,美服华冠。 >> 复身转来,垂手侍立,听何示下。 >> 舔舌咂嘴 >> 虚留 >> 不露圭角,形诸无事 ◆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 柳藏鹦鹉语方知 >> 皴染 >> 英风俊骨 >> 珍怜珠惜 >> 侯门公府 >> 寒门薄宦 >> 假谈道义,虚论情常 >> 魑魅纨绮 >> 磨墨涤砚 >> 立眉嗔目 ◆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 大如雀卵,[体。]灿若明霞,[色。]莹润如酥, [质。]五色花纹缠护。 >> “不离不弃”,与“莫失莫忘”相对,所谓愈出愈奇。“芳龄永继”,又与“仙寿恒昌”一对, >> 不知颦儿以何物为心、为齿、为口、为舌。实不知胸中有何丘壑。 >> 知命知身,识理识性,博学不杂,庶可称为佳人。 >> 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 >> 心甜意洽 >> 知己最难逢,相逢意自同。花新水上香,花下水含红。 >> 饧涩 >> 未暇 >> 贽见礼 >> 父母之恩,昊天罔极。 ◆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 爱人以道,不能减牵恋之情。小人图谋以霸,何可逃侮慢之辱。 >> 屏气静候 >> 舍尊就卑 >> 诟谇谣诼 >> 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 >> 应卯 >> 理之所无,而事之尽有 ◆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 事要三思,免劳后悔。 >> 射石饮羽 >> 不胜钦仰之至 >> 聪明特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 ◆ 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 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点明题目。]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翻,疏林如画。西风乍紧,初罢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纵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 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 纶音佛语 ◆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 怜贫惜贱、慈老爱幼 >> 搊扶 >> 迷津易堕,尘网难逃 >> 光天化日仁风德雨之 >> 圣恩普锡,神威远镇 ◆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 俱不如凤姐举止舒徐,言语慷慨,珍贵宽大 ◆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 面若春花,目如点漆 >> 龙驹凤雏 >> 雏凤清于老凤声 >> 犬子岂敢谬承金奖 >> 曾蹈此辙 >> 源远水则浊,枝繁果则稀 >> 扯篷拉纤 >> 誉而不喜,毁而不怒 ◆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 喜气盈腮 >> 拨冗接待 >> 娇音如闻,俏态如见 >> 至孝纯仁,体天格物 ◆ 第十七回至十八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 榫楔 >> 崚嶒 >> 依我拙裁 >> 拈髯寻思 >> 绮靡秀媚,香奁正体 >> 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 >> 水声潺湲 >> 年深岁改 >> 拈髯沉吟 >> 崇节尚俭,天性恶繁悦朴 >> 龙蟠螭护 >> 卍卍(万福万寿) >> 千忙万冗 >> 转眼元宵在迩 >> 太平气象,富贵风流 >> 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幕,桂楫兰桡,自不必说。 >> 上舆,便见琳宫绰约,桂殿巍峨。 >> 但见庭燎烧空, [庭燎最恰。]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说不尽帘卷虾须,毯铺鱼獭,鼎飘麝脑之香,屏列雉尾之扇。真是: 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 >> 追魂摄魄 >> 叙阔别寒温 >> 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 上锡天恩,下昭祖德 >> 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 >> 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 >> 娇花软玉 >> 涉水缘山,百般眺览徘徊。一处处铺陈不一,一桩桩点缀新奇。 >> 捧羹把盏 >> 笔砚伺候,亲搦湘管 >> 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异日少暇,必补撰《大观园记》,并《省亲颂》等文,以记今日之事。 >> 代倩 >> 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虽是妆演的形容,却作尽悲欢的情状。 >> 拿腔作势,辖众恃强 >> 逐之不舍,责之不可 >> 恃能压众,乔酸姣妒 >> 讨论臧否 ◆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 人人力倦,各各神疲 >> 偷安躲静 >> 本性要强,不肯落人褒贬 >> 各生机轴 >> 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远闻巷外。 >> 丫鬟姬妾 >> 所谓“牛溲马皆至药也,鱼鸟昆虫皆妙文也”。天地间无一物不是妙物,无一物不可不成文,但在人意拾取耳,此皆信手拈来,随笔成趣,大游戏,大慧悟,大解脱之妙文也。 >> 私行淫媾 >> 文字榫楔细极 >> 安富尊荣之宝玉,亲密浃洽勤慎委婉之袭人 >> 听其囫囵不解之言,察其幽微感触之心,审其痴妄委婉之意,皆今古未见之人,亦是未见之文字。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又说不得好色好淫,说不得情痴情种,恰恰只有一颦儿可对,令他人徒加评沦,总未摸着他二人是何等脱胎,何等心臆,何等骨肉!余阅此书,亦爱其文字耳,实亦不能评出此二人终是何等人物,后观“情榜”评曰:“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此二评自在评痴之上,亦属囫囵不解,妙甚! >> 慈善宽厚 >> 放荡弛纵,[四字妙评,确甚。]任性恣情,[四字更好,亦不涉于恶,亦不涉于淫,亦不涉于骄,不过一味任性耳。]最不喜务正。 >> 下箴规 >> 情有不忍,气已馁堕。 >> 以此等心,行此等事,昭昭苍天,岂无明鉴。 >> 批驳诮谤 >> 禄蠹 >> 素性触痒不禁 >> 小子妄谈,诸公莫笑。 ◆ 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 亲不间疏,先不僭后 >> 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羞花闭月、莺啼燕语,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如太真之肥,飞燕之瘦,西子之病,若施于别个,不美矣。 ◆ 第二十一回 贤[当得起]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 身微运蹇 >> 狎犯 >> 深为骇异 >> 眼饧耳热 >> 内惧娇妻,外惧娈宠 >> 祭天祀祖 >> 淑女自来多抱怨,娇妻从古便含酸。 ◆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 南华经》上,有“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寇,[按原注:“山木,漆树也。精脉自出,岂人所使之?故云‘自寇’。言自相戕贼也。”]源泉自盗”等语。 >> 腐言糟粕 >> 吟篇琢句 >> 酒兴醮醮,芳愁默默,顺手不计工拙,草草一续也。 >> 黛玉一生是聪明所误。宝玉是多事(所误),(多事)者,情之事也,非世事也。多情曰多事,亦宗《庄》笔而来,盖余亦偏矣。可笑!阿凤是机心所误,宝钗是博知所误,湘云是自爱所误,袭人是好胜所误。皆不能跳出庄叟言外,悲亦甚矣。 >>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 总因慧刀不利,未斩毒龙之故也,大都如此。叹叹! >> 感忿而作 >>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 >> 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 >> 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 或读书,或写字,[未必。]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有之。]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意。 >> 微腮带怒,薄面含嗔 ◆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染相思 >> 情思萦逗,缠绵固结 >> 喜奉承[那一个不喜奉承?]尚排场 ◆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 擦胭抹粉,簪花插柳 >> 癖性喜洁 >> 花光柳影,鸟语溪声 >> 邪祟 >>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 昊天罔极之恩,如何报得?哭杀幼而丧亲者。 ◆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密意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 人生天地间,已是赘疣,况又生许多冤情孽债。叹! >> 红稀绿瘦 >>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 星眼微饧,香腮带赤 >> 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真正无意忘情。][真正无意忘情,冲口而出之语。]怎舍得叠被铺床’? >> 托庇康健 >> 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 >> 宿鸟栖鸦 ◆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 桃羞杏让,燕妒莺惭 >> 逶往 >> 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 眼空心大 >> 《石头记》用截法、岔法、突然法、伏线法、由近渐远法,将繁改简法、重作轻抹法、虚稿实应法种种诸法,总在人意料之外,且不曾见一丝牵强,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是也。 >>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 宝钗笑道:“你叫他快吃了,瞧林妹妹去罢,叫他在这里胡羼些什么?” >> 宝玉擎茶笑道 >> 那薛蟠三杯下肚,不觉忘了情,拉着云儿的手笑道:“你把那梯己新样儿的曲儿唱个我听,我吃一坛如何。”云儿听说,只得拿起琵琶来,唱道: 两个冤家,都难丢下,想着你来又记挂着他。两个人形容俊俏,都难描画,想昨宵,幽期私订在荼蘼架。一个偷情,一个寻拿,拿住了三曹对案,我也无回话。[此唱一曲,为直刺宝玉。] 荼蘼tú mí 【爱情传说】荼蘼--末路之美 开到荼蘼花事了,尘烟过,知多少? 荼蘼是夏天的最后一种花,开到荼蘼了,便没有退路,也不能继续美丽了。多么绝望与颓废的两个文字。 荼蘼花开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过去。荼蘼花开,表示感情的终结。 爱到荼靡,意蕴生命中最灿烂、最繁华或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 【佛教意义】荼蘼花在很多佛教着作中都有提及,但是它并不是“彼岸花”(即曼珠沙华)。佛典中也说它是天上开的花,白色而柔软,见此花者,恶自去除。是一种天降的吉兆,可是这吉对于尘世中的人,却并非好事。就如彼岸花,花开开彼岸,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如此之类,一朵荼靡,一支彼岸花,都是分离的表征,没有了那份无与伦比的超脱,即使自命忘情,也不免会为她流泪。尽管愿望的最深处,并不希望你我荼蘼,不希望看到悲伤的彼岸花,却依旧祈祷,藉着你的手,让她发芽、绽放。 >> 想昨宵,幽期私订在荼蘼架。一个偷情,一个寻拿,拿住了三曹对案,我也无回话。[此唱一曲,为直刺宝玉。] >>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 滴不尽

  • 怎样做小学教师
    水清木华
    推荐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部红楼,从传统宗法的角度读红楼,也是一个深入了解红楼梦博大精深内涵的新视角,阐明一个容易为人忽视却通部根植于此的社会制度背景。

  • 怎样做小学教师
    推荐

    红楼梦真是一本百读不厌的奇书,每读一次都有新的品悟。此回读脂评本,更多地结合文本之外的身世经历,去读文读人,读入世也读出世,但我依然拒绝索隐派的生拉硬拽,考证派的部分探究倒适合作为辅助读物。按照脂砚斋的批语,红楼的的是个隐喻的故事,但我觉得不能跳出艺术范畴去解读,我追求纯粹的阅读。

  • 怎样做小学教师
    philian
    推荐

    拾起这书是十二月中,虽系备考之时,竟钻进去一发不可收拾,至今日淅淅沥沥方将前八十回曹公亲笔读完。 小时候读红楼,是当一件任务来做。寻思着毕竟四大名著之一,总应过一遍才是。况时年尚小,看不惯这些莺莺燕燕似流水账一般的文字,加上虽只写一家,而这一家上下,内亲外戚众多,初见之人,如我这般怕记名字的,岂有不怵的。(当然《百年孤独》又走了另一个让人怵的路子)因此说是读过,也不过是闲闲翻过几页,知晓个大概情节,于那些"无关紧要"处,总是一带而过的。 曾闻"少不读红楼,老不读三国",不知现在这个年纪还算不算的上是"少"了。这次读红楼,前人的评注帮了我大忙。自前几回起,借着评注者的点拨,我这眼前便和拨开了迷雾一般,才能识得曹公看似不经意着笔处的功力。草蛇灰线,前搭后衔,写这件事偏偏穿插进另一件事,着笔于此反用意在它,百八十口人一人一个声色,总是合乎其人其情其时,凡此种种,真是把一个活生生的时代搬到了书中,而不似古今多少文字,只不过搭个破落台子支几个假人演一出戏罢了。 上至元妃省亲,中元佳节,哭表发丧等大事,写出大户人家的雍容气象,礼仪风度一丝不乱,下至世情百态,也是分毫不差地还原那听了耳朵生疮的污言秽语,看了眼睛长瘤的恶人丑态。着实好奇是人生经历多么丰富的一个人,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游刃有余,生生让人一闭眼就仿佛进了那个院门,走进了那个时代一般。 可恨曹公早逝,自大约六七十回起,其文字便较前文少了许多味道,近于平铺直叙,中秋赋诗一章更是连诗句尚未填上。我想必是曹公披阅十载,灯尽油竭,尚无心力去玲珑这后来的十多章,更可恨遗失的后几十章,让人连个结局也只能臆测。后人续章者实多,然能得曹公笔力才情之一二分者,又有几何,能续的合乎曹公之意的,恐怕一个都难找。罢罢罢,爱红楼者莫不叹此残篇,我又何必添这一分。或许正如曹公开篇所写"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或许结局早在"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中点明了,然而曲终人散,终是悲不忍思。若这一番欢乐与死别,曹公皆亲身经历,当提笔写下这红楼,该生发怎样一种人生如梦的慨叹,披阅十载仍未完文,又是怎样的抱憾而去。 不知下一次拿起这书又是什么时候,此时此言,在彼时是否会发之一笑?然是时所思所感,皆真情流露,如此看来虽少不得臆断唐突,或也可恕。

  • 怎样做小学教师
    TT
    推荐

    说出来我的朋友们可别吃醋,红楼梦是我最老的朋友了,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接触原著,不晓得看过多少遍,读过多少探佚研究,熟到随便摘出来一句我就可以说出这是哪一段,因为在我心目中这本书没有废话,连一个虚词一个过场都不是无意义的,是古今中外最优秀的一本书。 大概是高三的时候,学业忙,没有再那么痴迷红楼梦。上大学以后,新鲜的事物应接不暇,只顾拼命地学新东西、看没看过的书,竟把我的老朋友遗弃在角落里,大学四年都缺席。直到这两天,心下迷茫,大量频繁的阅读直到不知该看什么书了,翻出脂评版红楼梦,一翻开就不得了,那种一字一句都熟悉的感觉马上就把我吸进去了,更兼旁边有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批语,仿佛是跟雪芹的朋友在一起,读雪芹一生心血,读到动情处,或听脂、畸等人回忆往昔,叹息流泪,或会心赞叹抚掌大笑,比单独阅读别有一番情趣。又羡慕他们读过八十回后的内容,又羡慕他们曾与雪芹是朋友。 时隔四五年再读红楼梦,一个“痴”字。读的时候如痴如醉,想想人生也是如痴如醉。读的时候总忍不住想曹公写作的状态,作家是了不起的,写作总是把结痂的伤口翻开细细查看,把一辈子的人生道理用血泪写出来的。若我是曹公,写这本书的时候,每写一句都要痛哭一场,根本无法下手。曹公其人格之伟大坚韧,不输司马迁。 红楼梦遗失那么多内容,恐怕是结局太惨了,连抄书的人都受不了了吧,当权更不允许有异样的声音,不歌颂太平盛世反而写人间地狱,毕竟中国自古以来写悲剧的也没有几个。程高版的大团圆结局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抚慰了很多人受伤的心灵(比如说小时候的我)。一想到每个人物的结局都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比电视剧87版所演的还要惨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同情心泛滥,就让她们在程高版里有个善终吧。

  • 怎样做小学教师
    璟良
    推荐

    红芸之恋【点评之一】 从23回开始,贾芸逐渐成了贾府子弟中的一个小小主角,而给他配戏的,就是怡红院的四等丫头小红,本名林红玉。 曹雪芹善于玩文字游戏,给宝玉的丫头起个名字,又不是难事儿,至于一定要叫做林红玉吗?反过来看,既然叫做林红玉,和绛珠妹子只有一字之差,且红与绛通,都属于红色系,这就将林红玉和绛珠草、林黛玉都绾系在一起。 绛是绛红色,黛是青黑色,二者相映成趣。能够在名字上与林黛玉高度契合,想必也一定具备林黛玉的某些品质。果然,曹公说红玉有几分姿色、不甘心于自己的身世、伶牙俐齿、能够说得出“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这样的话来,这一份灵性,却也颇具黛玉的意思。 我这么说并非空穴来风,乃是有脂批为证: 廿四回:原来这小红本姓林,(辰双行夹批:又是个林。)小名红玉,(庚辰双行夹批:“红”字切“绛珠”,“玉”字则直通矣。)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庚辰双行夹批:妙文。)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都叫他“小红”。 由此可见,林红玉确然是隐写着林黛玉的,也就是说作者乃是有意而为!林红玉和林黛玉就是一身一体的同一人,其中红玉身上,可能隐写着绛珠草的某些事件,其中可能包括搭救贾宝玉! 我们知道,怡红院里有一个丫头,眉眼神似林黛玉,那就是晴雯,所谓晴有林风,袭乃薛副。然而,在红玉出场的这段时间,屡屡打压红玉的,正是晴雯!这不是很奇怪吗? 其实换一个角度看,这恰恰说明了晴雯与林红玉具有的特殊相似性,比如性格中的果决、敢于反抗、伶牙俐齿等,或许在晴雯心目中,对红玉是带着某种防范意味的,更何况晴雯不可能不知道红玉的身世。 贾芸乃是后廊上五嫂子的儿子,从小父亲去世,舅舅又不是人,谋夺了本属于他的田产,家计困难,年少早熟,百般到贾府里关说,接连走王夫人、贾琏和凤姐的路子,终于谋上了一个大观园种树的差事。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了怡红院的小红,成就了一段姻缘。 其实,红芸恋隐含着宝玉的住处,因而这桩好姻缘是早就注定的。   先看贾宝玉早期的住处,自然在贾母处。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一回中,宝玉一早就让晴雯磨墨,写了几个斗方,就放下笔去薛姨妈住处,探望宝钗,其中放笔写黛玉的锦心绣口,冰骨柔肠,是红楼中数得着的好文字。雪后回到住处: “晴雯先接出来,笑说道:‘好,好,要我研了那些墨,早起高兴,只写了三个字,丢下笔就走了,哄的我们等了一日。快来与我写完这些墨才罢!’宝玉忽然想起早起的事来,因笑道:‘我写的那三个字在那里呢?’”写的字在哪里呢?晴雯自己爬高上梯的亲自贴上去了,黛玉来看时,原来是“绛云轩”三个字。 关于绛云轩可以有多重解释,比如隐含着绛珠草和史湘云,比如隐含着晴雯(雯即云之意),只怕也隐含着林红玉和贾芸。 至于后来大观园中的怡红院,更是直接用林红玉的名字做匾额。试才题对额一回中,宝玉道:“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固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依我,题‘红香绿玉’四字,方两全其妙。” 然而这个红香绿玉遭到了元春的反对,被改成了怡红快绿,然而我们可以肯定,那不过是元春的意思,并非石头的意思。石头的意思很明确,就是红香绿玉。因为后文贾元春让宝玉做四首诗,宝玉写怡红院的五言律诗时,仍然是“绿玉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我们知道,芸哥儿的这个芸字,乃是香草之意。“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草自然是绿的,芳草自然是香的,那么这个“香绿”二字当然是“芸”,而“红玉”二字则更加明白无误的指向林红玉! 你可能会说,林红玉不是改为小红了吗?如果问题是就算改为小红,也直通怡红院!宝玉的爱红是通过吃女孩嘴上的胭脂来表现的,既然明知道宝玉爱红,就不能给小红赐一个别的名字吗?更何况还故意透露本名林红玉!作者这样写,其实就是在名字上做文章,透露一些信息出来,在宝二爷与林黛玉的爱情之外,再写一个芸二爷与林红玉的爱情! 狱神庙的文字,肯定很精彩。因为无论是脂砚斋,还是畸笏叟,都叹息过这段文字散佚带来的巨大遗憾。狱神庙是凤姐宝玉在贾府被抄之后,锒铛入狱,而袭人去后留下的麝月,曾经受过西府恩惠此刻要报答的贾芸,还有早早就被遣的茜雪,以及跟了凤姐的小红,齐聚于此。 二十四回,蒙府本回前总批:夹写醉金刚一回,是处中之大文字,聊醒看官倦眠而,然亦书中之必不可少之文字,必不可少之人,今写在市井俗人身上,加一“侠”字,则有大深意存焉。 有什么深意呢?靖藏本回前批文解开了谜底: 靖藏本: “醉金刚”一回文字,伏芸哥仗义探庵。余三十年来得遇金刚之样人不少,不及金刚者亦不少。惜不便一一注明耳。壬午孟夏。 由此可见,贾宝玉认了贾芸为儿子,日后落难时,贾芸不但到狱神庙探监或者相送,可能还有更进一步的行为!而那个颇像水浒好汉的街头醉汉倪二,也绝对不是随随便便写到的一个人物!这一个“侠”字,绝对是大有深意存焉! 贾芸劈头撞倒金刚,回家后和他妈妈也不说起舅舅卜世仁的作为来,有庚辰侧批:孝子可敬。此人后来荣府事败,必有一番作为。 是何作为呢?自然就是狱神庙搭救凤姐宝玉一事,凭贾芸的力量,当然不够,要知道还有侠义金刚,此人平素结交,亦正亦邪,肯定不乏书吏狱卒、江湖好汉之流,为感激后文的搭救,故作书时特特书写了林红玉遗帕惹相思的小儿女故事。 红芸之恋,正如这两个字,红绿搭配,摇曳生姿,让人平生无限遐想!

  • 怎样做小学教师
    昨日宝物🍒
    推荐

    开辟鸿濛,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 怎样做小学教师
    瓶子
    推荐

    雪洞之谜 在红楼梦中,黛玉和宝钗都是宝玉的婚配对象。而贾母支持黛玉,王夫人支持着宝钗。 王夫人支持宝钗的原因如下。首先是因为王夫人和薛夫人是姐妹,亲上加亲自然更好。其二是薛家比林家更有权势,对宝玉日后也是一大助力。其三是宝钗的性情比黛玉的性情更让王夫人喜爱,宝钗更亲和近人一些。 贾母支持林黛玉的原因如下。首先是因为林黛玉是她最疼爱的女儿所生下来的,自然对黛玉也有一种偏疼之意。其二是因黛玉是孤女,若嫁入贾家,嫁给宝玉,后半生无忧,这也是贾母为黛玉打算的。其三是因宝玉和黛玉之间有情,宝玉也是她最疼爱的孙子,两人有情,贾母自然是想成美事。其四就是有这雪洞的原因在里面。 描写雪洞仅用百千余字,事情的起因是贾母带着“自家亲戚”刘姥姥参观大观园,走到蘅芜苑参观时,发现房屋中,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这样的房屋让贾母觉得在刘姥姥面前丢失了脸面,便说出了“这孩子太老实了,你没有陈设,何妨和你姨娘要些,我也不理论。也没想到,你们的东西自然在家里没带了来。”来挽回贾府的面子,向在场的人解释是我疏忽而且是她自己不摆玩器,不是我贾府落魄了。之后贾母又说“使不得。虽然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像。”这刘姥姥不就是贾府的亲戚吗?贾母就是变相的说这样的情况他人看着不像,不是一个大家应该呈现的样子。对薛宝钗这样的布局进行了否定,而且让贾府在外人面前丢了脸面,这是大家族最避讳的事情。后面贾母又说“二则年轻的姑娘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作为一个封建社会大家族的家长,事事都信讲究而白色在古代是祭祀时候所用的颜色,太过素净不吉利,让贾母心中不认同薛宝钗的做法。而最后一句“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这句话看似是在开玩笑,但是很明显的表达出了否定了宝钗作为当家主母的可能,潜台词为你作了当家主母,我这老婆子就该去住马圈了。贾母不反对节俭,私下里节俭,但是不能在外人面前失了面子。作为大家,应该有大家之风范,不能小家子气。这一点就让她否定了薛宝钗,林黛玉在这一点上做的确实比薛宝钗好。 而薛宝钗这样布置她的屋子是真清高还是故意为之,我更偏向于故意为之。从她自己偷听却说是林黛玉所为,可以看出她是个有心机的女子。但是也有可能是她性情却是如此也不得而知了。

  • 怎样做小学教师
    水无形
    推荐

    每看一遍都觉着不一样。记得第一次看时懵懵懂懂,看不下去,最后是硬撑着看完的,后来又看再看就觉得有味了!

  • 怎样做小学教师
    Cynthia
    推荐

    鲁迅说:“悲剧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喜剧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这是至今对悲剧和喜剧所作的最简洁而又最准确的定义。用这个标准去衡量《红楼梦》,说明他既是悲剧,又是喜剧,或可以说是悲剧基调,喜剧变奏。用原著第一回里的诗说,“悲喜于般同幻泡,古今一梦近荒唐。” 鲁迅先生还对《红楼梦》评价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这本 “ 风月宝鉴 ”,照见的不仅是大千世界,更是你自己。你永远能找到新的角度,去重读《红楼梦》。不同的年龄段,读出不同的新意,这大概就是经典的魅力吧。 鲁迅称《红楼梦》作者:“ 生于荣华,终于零落,半生经历,绝似石头。”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曹雪芹在历尽生命的悲欢喜乐之后,认识到即使“万境归空”,生命也还是需要经历这样的一番悲喜的过程。悲伤和痛苦​,虽然是不好的经历,但也终归是生命的一场经历。如果实在逃不掉,那就用心去体悟和经历​。

  • 怎样做小学教师
    CC
    推荐

    红楼梦应该是我看过最早的一部古典小说,每次重读都是到俏丫鬟抱屈夭风流时便罢手不忍读了,小时不求甚解,只爱看他们姊妹间玩闹,宝玉颦儿宝卿间的爱情故事,后来高中时读过刘心武品红楼之后,对某方面领略了另一层意思,尤其是在读了这次脂本后,猛一看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细分辨却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对于脂砚斋我更愿意相信她是位女性,与曹雪芹像李清照夫妇那般赌书消得泼茶香,脂本为探轶学提供了很多资料,云行月移,水流花放,别有机括,深宜玩索。另表87版红楼梦真是经典,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海选、培训、考究、斟酌、服装道具音乐,就连不同场景用的耳环颜色都要考虑到,陈晓旭、张莉、欧阳奋强、东方闻樱、邓婕。。。丫鬟小姐一个个与角色都是那么的完美契合,上个学期刚重温了一遍,如今看书配合着脑海中浮现的场景,倍觉生动形象,怅惋凄凉,颦儿的灵心慧性,宝卿的通识渊博,湘云的开朗聪慧,如人饮醇酒,不期然而已醉矣。看电视到探春出嫁时,茫茫大海,配上分骨肉曲子,真真凄凉压抑,为之一哭!晴雯,多么可爱的姑娘,举目无亲什么都不记得,知有个姑舅哥哥沦落在外,也求来吃工食,却不知犯了何等滔天大罪,撵出后见到宝玉说道"我只当今生不得见你了"。。饱含多少冤屈! 王家卫在一代宗师中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当时就感觉熟悉,却原来是从双玉初见时化出来的,只不过少了前置语"看着面善",脂砚斋下面评到:世人得遇相好者,每曰一见如故。可见少说三两个字意思就大不同了。陈晓旭在小散文梦里三年里写道圆明园与众位姊妹初遇时,朋友念了自己那首诗:我是一朵柳絮,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如今只能无奈感慨句 人生若只如初见,却只是沧海变桑田罢了

  • 怎样做小学教师
    邓加
    推荐

    喜欢红楼梦是从高中开始的,大学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各种解说,各个学派的东西看了不少,深受周汝昌,刘心武这一脉的荼毒。我必须坦诚我喜欢红楼的初衷是因为虚荣,爱附庸风雅,总觉得能谈一点红楼的东西在人前就是有文化的,慢慢的接触后,真正陷入了红楼的梦靥,我很享受这种感觉。

  • 怎样做小学教师
    wt
    推荐

    因为看不懂脂砚斋评的“秦钟宝玉二人为一身一体,此乃全书之大纲目大讽刺”,而百度了一下。偏巧看到知乎一篇五万字巨幅回答,解析红楼梦年代、寓意、影射。 振聋发聩。 本不理解为何一部家族兴亡史可以惹得作者与批者触景生情,动不动闻之落泪、大悲大痛,我还以为是矫情。冠以国家兴亡的主旨,一切就合理了起来。再不熟悉明史的人,也在义务教育时读过《湖心亭看雪》,窥见过明末清初有志之士的家国情怀之浓烈。不管是否有实锤证据,我愿相信这部大悲巨作不单单是一部浅浅的家族史那么简单。 推荐大家去知乎看看随风狂去的回答。当然这仅是一家之言,也是我初次尝试了解红楼背后的故事。保持开放心态,期待看到更多想法百花齐放。

  • 怎样做小学教师
    不周山
    推荐

    首先说的是版本问题,不知出版者所采用的什么版本?因红楼梦的版本多达百种以上,细微处只是个别字句的不同,大的区别就有人物的结局不同,起落不同,此版本不敢妄言,读过后觉得应该是程元伟的甲辰本的前80回为底,《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和《庚辰本》的脂评为核心,由此而定稿出版的(妄言之) 其次,关于脂评和脂砚斋其人,对一本书进行点评在明清两朝也算是读书人出名的一个办法和途径,一本流传和影响较大的书,有了一些文人的点评,或增色,或增味儿,如金圣叹评《水浒》,就说水浒是第五才子书,并且腰斩了水浒,说前71回是好的,详加点评,毛宗岗父子点评三国,李卓吾评西游记等,但所有评论者都能明确身份,唯独脂砚斋不能确定身份,学术界的争议在于脂砚斋是史湘云原型和曹雪芹父亲曹頫之争,从评论的语气上似乎有女儿之态,但有一关键回目,就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后来是脂砚斋命雪芹删改,也只有长辈有命令的语气,另有评论时有”畸笏"字样,其实是一个号畸笏叟的人,想来也只有老点的男性可称叟,由此较为倾向于是雪芹父亲是点评者,而非原型为史湘云的女性,但周汝昌先生一直认为点评为史湘云的女性,蔡义江等则不认同,学术问题,不争论,好看就好。最后关于书的内容,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从内容到思想以及写作手法都是顶极,用再多的的词汇也不能赞叹这本书的伟大,从接触红楼梦到现在,读了二十多遍,每一次读都有更多的体会,读久了就把自己读的哭了,害怕读了,两个主人公,两条线,贾宝玉是明线,是爱情的悲剧,是万千女儿的悲剧,王熙凤是暗线,是四大家族的衰败没落,是王权更替的牺牲品,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最后都灭了,散了,最美的梦醒了,世界是无情残酷的,也就是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 怎样做小学教师
    深山中的小y
    推荐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红楼一梦,扑塑迷离。心武秦学,更添宫戏。脂氏点评,解惑释疑。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