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喻世明言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喻世明言
    华少 ☀
    推荐

    “防御虽带有消极目的,却是比进攻更有力的作战形式,进攻虽带有积极目的,却是较防御更弱的作战形式;

  • 喻世明言
    做好事不留名
    推荐

    残酷而讽刺的事实是:战争才是人类历史的主旋律。和平弥足珍贵。

  • 喻世明言
    虎跳峡
    推荐

    世界三部著名的兵书之一。第一部是中国的《孙子兵法》第二部是日本的《五轮书》,第三部是德国的《战争论》。看完三部兵书,对于我们了解2000多年以来人类的战争史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最长的就是《战争论》,边看边百度一些冷知识,看了很久,很辛苦。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夫人是一个很难得的人,一字不改的出版了丈夫的遗稿,再一个值得称赞的是翻译者,他用了几年的时间找到第一版著作来进行翻译,而且作者具备了很深厚的军事基础知识,查阅了大量的欧洲战争战役以及相关的历史,客观地做了注释。使读者读起来更加清晰地了解当时的环境和情况。

  • 喻世明言
    心知笃行
    推荐

    西方的《孙子兵法》,我感觉值得认真一读。引用原文作推供书友选择。 克劳塞维茨提出的很多理论和观点为军事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后世的很多政治、军事、战略家、统帅和普通读者也从中汲取了营养。时至今日,他的不少理论和观点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仍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人们反思是否遵循或者注意到了他的这些理论和观点。例如克劳塞维茨指出,“只要敌国政府及其盟友还没有被迫签订和约,或者敌国人民还没有屈服,我们就不能认为战争(敌对的紧张状态和敌对力量的活动)已经结束”[4],“人们总是将和约的签订视为战争目的已经达到,战争这个活计也就算是结束了”[5]。又比如克劳塞维茨指出:“贪图安逸会使一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热衷于交际的民族堕落下去。一个民族,只有其民族性格和战争历练在不断的相互作用下相互帮衬,才有望在政治世界中拥有牢固的一席之地。”[6]警世醒言般的类似观点在书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仔细研读和思考。当然,克劳塞维茨的理论和观点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时历史条件和认知水平的局限,有一些在学术上还有争议,其意义不在于也不可能对所有涉及战争和战略战术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而在于提示和提醒人们,当面临瞬息万变的情况需要做出决策时能够迅速地、下意识地想到他的这些理论和观点。正如克劳塞维茨所指出的那样:“理论无法给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公式,无法通过在两侧堆砌原则而把人们限制在一条狭窄的、必走的小路上;理论应该使人们快速了解大量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然后放手让人们进入更高级的行动领域,以便人们根据其天赋的大小运用所有集中起来的力量采取行动,并清楚地、唯一地意识到真正的和正确的事物。”[7] 人们常说商场如战场。克劳塞维茨也认为:“拿战争与某种艺术相比,不如拿它与贸易相比,贸易也是人类利益和活动的一种冲突。距战争近得多的是政治,人们也可将政治视为一种规模更大的贸易。”[8]由于军事与经济活动在人员指挥与管理、形势的判断与决策等方面存在不少共性,因此作者的一些理论和观点除了在政治、军事等领域产生诸多影响外,也在经济、商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成为一些世界知名大学或商学院的教学内容。相信广大读者,包括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历史、战略等感兴趣的各界朋友,会从克劳塞维茨的这部经典著作中汲取所需要的营养,做出自己的思考,收获自己的心得。

  • 喻世明言
    董沛
    推荐

    再一次体验到了德国人的严谨、哲科文化和追求逻辑完备性的精神。这样的书,成为经典,绝非空穴来风。我再想,希特勒当年一定没有读过这本书,至少他没有认真读过,他犯了太多本书所说的原则性错误,尤其是后来对英、对苏和对美的战争,失败是必然的结果,他对不起德意志的精神,对不起本书作者克劳塞维茨。 其实结合《孙子兵法》,我们不难发现,东西方对战争的高端理解都是一致的,都强调战争是关于“不战”的艺术,是关于必须“庙算”的艺术,是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艺术,是关于“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战果”的艺术,是关于“科学决策”的艺术……不同的是,克劳塞维茨更加系统、更加严谨、更加细节、更加强调因果逻辑,这提现了西方的哲学与科学精神,当然了,这本书成书时间晚了2000多年,必然更加符合现实的状况。而我们的祖先孙武的《孙子兵法》则更关注“道”,强调战争最高层的决定因素是“天道”,层次明显更高。如果说克劳塞维茨讲的是人如何主宰战争的走向,那么孙武讲的是谁主宰人的走向,从而决定战争的走向。 其实关于战争的智慧,跟成功投机的智慧是完全相通,这也是我为何重新读一遍这本书的出发点。没有计划的战争最后必然是失败,没有计划的投机也一样不能取胜。 每年阅读一次,会让自己对竞争的认识更加深刻一些。

  • 喻世明言
    💡启智启慧启善@照看心相
    推荐

    🎯最当代的 现实主义之 模棱世界观的 道德两难困境: 1⃣️个人并不拥有主动自愿地去“选择”参战的权利。 2⃣️个人也并不拥有主动自愿地去“拒绝”参战的权利。 💡但 这并不代表 : 每个人都拥有 “明哲保身”之 “袖手旁观” 的权利。 💡 就像 每个生命 并不拥有 主动自愿地 去“选择”或/ “拒绝” “被出生”的权利。 但既然被出生了 即被赋予“存在”权。 ❓ 知与行的 终极两难: 很多事情, 不是纯粹的“权利”事务, 更是“义务”范畴。 ❓ 当个体权利与 公共义务 矛盾对立, 心性行所需的 “知行合一” 该如何存在/ 如何自处? 🎯

  • 喻世明言
    赵祥亦
    推荐

    战争的动机越是有力和强烈,这些动机越是涉及民族的整个生存问题,战前的局势越是紧张,那么战争就越接近于它的抽象形态,就越是关系到要战胜敌人,战争目标和政治目的就越是趋于一致,战争看上去就越是纯军事的,而较少是政治的。

  • 喻世明言
    二向箔
    推荐

    相比《孙子兵法》,《战争论》对客观规律研究的比较多,尤其是在不同地形的行军作战,森林,平原,沼泽,山地。受制于科技发展水平,孙子将在多种复杂地形行军直接忽略,用了一句极速离开,不要靠近,因为森林,沼泽可都是能吞没人的。 最大的亮点是讲明了战争的本质,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延续,而政治以利益为导向,战争不过是政治追求利益的产物。 西方兵法偏向于总结规律,克劳塞维茨研究的战史包括拿破仑战争,欧洲30年战争,七年战争等,和《海权论》的研究方法一样,结论也可靠的多,但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可能会颠覆一部分结论。东方兵法更注重人,孙子的将有五德,智信仁勇严,吴起的与士兵同甘共苦,国家安全在德不在险,因此使用长久不衰。 不过在谈到拿破仑,腓特烈大帝时对他们的卓越军事才能给予极大的认可,也总结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的思想。由于克劳塞维茨时代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炮兵,尤其是拿破仑对炮兵的使用如火纯青,谈到了步兵,骑兵,炮兵的搭配,每个兵种的特点,如何使用更有效。 对进攻与防御亦有深刻认识,防御是消极的但是比起进攻更有效,进攻虽然更积极但不利。讨论了很多战术问题,东方兵法更注重战略,一开始就要通过战争对比考虑得算多少。 总的来说东方兵法和西方兵法结合起来看更好,战争不仅是人参与的,更是国力之间的比拼。有一句话,武器的进步推动军事思想的变革,闪电战,信息战一次次的证明了。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思想更是要与时俱进,面对美国的军事威胁,不断发展经济,提高军事工业水平,更不要忘了以人为本的观念。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