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七律

教育七律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教育七律
    啊煦
    推荐

    作者把历史事件串联得极好,对一系列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战,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其中的思考与见解,也让人受益匪浅,就历史评说而言,值得五星好评。但是就纪实性的历史书籍而言,夹带私货便失去了应有的公正与严谨。

  • 教育七律
    施锦锋
    推荐

    文笔精彩,史料充实,宏篇巨著,一气读完,意犹未尽。秦灭六国,实力使然,赵括项燕,虽败犹荣。

  • 教育七律
    雪中百合
    推荐

    作者相对粗略的讲了二百年的战国史,有些观点也会偏颇,带有较浓的个人喜好,但总体被作者以诙谐幽默风趣轻松明快的讲完,读者我很愉悦!历史原来并不都是那么沉重,甚至全书最惨烈的长平之战!读到最后我更加欣赏喜欢两个男人,商鞅和嬴政,相隔一百年,一个是开端,一个是终结,却都是霸气豪气冲天,都是执行力满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循环往复,不管是血雨腥风还是暗流涌动,不管是盛世太平还是虚假繁荣!惊叹!感动!千年不灭的激情!

  • 教育七律
    ℒ曦莲
    推荐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是可以提供无穷智慧的大学者。如果你希望现在与过去不同,请研究过去,重视历史。这样,就可以从中取经,找到解决当下问题的智慧,寻到走向未来的道路。对此,丘吉尔也有言,“你往后看得越远,就向前看得越远。”

  • 教育七律
    微雨
    推荐

    好书好书好书,强烈推荐! 历史如果都能这般讲故事一样地写出来,用的是拉家常的口气,我想没有人会不喜欢历史。感谢微信读书让我们能不费事儿地遇到或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对于本书我是真的舍不得看完,书名起得没错。决定还要再读一遍。

  • 教育七律
    全世界在等我变瘦
    推荐

    像我这种一看正经史书就容易犯困的人,就适合看这种语言比较诙谐幽默的书哈哈哈哈

  • 教育七律
    momo
    推荐

    “中国的历史很美; 中国的历史很有逻辑; 它可以让你在未来的人生抉择中微笑从容; 因为我们此时此刻面对的人和事; 老祖宗曾经用他们的智慧与血泪做过深度诠释。” NO:40 2022年1月1日-2022年1月6日留。

  • 教育七律
    Miss浅梦💫
    推荐

    有趣,通过十二场战役来讲三家分晋到秦朝统一天下的历史兴衰,角度别有风味~

  • 教育七律
    杜蕾
    推荐

    整体评分8分 读史可以明智,作者深刻诠释了这个道理,以往的历史类书籍通常只是列举史实,揭示一种历史大趋势,很少有像本书这样把自己读史感悟的道理写出来,这些道理适用于做人做事,历史其实就是放长时间、放大空间的社会。当然,作者的观点可能存在问题,如果与我们已有的观点冲突,不要急着否定,或许两种看法都有合理性,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观点也是这样。 第二个比较吸引人的角度是,全书以战争为切入点。毫不夸张地说,历史就是战争史,只有战争是最真实的,以各种方法获得胜利的一方才有资格书写历史,从战争中看历史更具有思考价值。战争不是单纯的武力较量,每一场或难或易的战争,都由每一个决定环环相扣。 战国时期是中国早期战争的兴起时期,秦国以军事立国,通过战争一次次逐鹿中原,我们看到的是秦始皇一统六国的辉煌,往往忽略了前几代秦国君主的励精图治,每一场外扩的战争都是无数正确决策的叠加,这个过程异常艰辛。

  • 教育七律
    小王子
    推荐

    【2021·37】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 渤海小吏 整体评价:★★★★ 阅读难度:★★ ①【读前感】在连读了两遍《明朝那些事儿》后,我又读了关于明史研究的专著和《明史》的原文,才知道原来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像《三国演义》之于《三国志》一样,《明朝那些事儿》,是和史实相去甚远演义小说。 但尽管如此,《明朝那些事儿》给我带来的阅读快感,对明史的启蒙是无可替代的。 后来我又知道了有《如果这是宋史》《别笑,这是大清正史》等书,但我都没有认真读过,因为差距太大了。 直到有一天我在豆瓣上看到了这本评分8.9的书 ②本书从三家分晋起,至秦灭六国终。 作者说他之所以从战国写起,是因为春秋史料又少又杂又乱,很难捋顺,因而和《资治通鉴》一样以三家分晋起笔。 但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史料的复杂程度只能有增无减。 作者苦思冥想,决定用战争作为载体,通过十二场著名战役来讲述历史,包括:三家分晋、马陵之战、商鞅变法、“合纵”与“连横”、秦并巴蜀、“胡服骑射”、伊阙之战、乐毅破齐、鄢郢之战、长平之战、嫪毐之乱、王翦灭楚。 ③很明显,失败了。 三家分晋,嫪毐之乱是包含小战争的政变 秦并巴蜀,乐毅破齐(还包括田氏代齐),王翦灭楚,是包含了一系列战役的历史事件 商鞅变法,胡服骑射是变法 马陵之战。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是单独的战役 合纵连横就更别提了。 作者号称用战争一条主线串起来的十二章,随便一分类能分出五种。 作者在写这十二章时,也省略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如阴晋之战、秦并两周、徐州相王、稷下学宫、将相和、公孙衍、田忌、战国四君子等。 用战争串战国,是串不起来的,至少这几个不行。 我已经看到了接在本书后面的《渤海双雄》已出版,看来作者想写通史。 我对战国历史的了解,来源于零散的看过一些《史记》,伊佩霞的《剑桥插图中国史》,中科院历史研究所出版的《中国通史》和其他通史类权威著作,一些纪录片和《大秦帝国》等影视作品。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收获,微乎其微。 我以前不知道的事情,还是不知道。 ③【文学比较】这算是我在《明朝那些事儿》后读的第一本历史通俗读物。 论文笔,两者不可同日而语,豆瓣上对作者的描述是“知乎历史专栏优秀作者”,嗯,我觉得比一般的知乎历史专栏作者要差点吧…… 论情节,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明朝那些事儿》里朱文正守城、张定先先登、徐达常遇春攻克北京、朱元璋杀李善长……我觉得全集我觉得精彩的部分何止几百。 论历史的波澜壮阔,明朝又怎样和战国相比?但本书读完了,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地方都没有。 论人物塑造,本书无论是踩的苏秦张仪,还是捧的未然白起,都非常生硬,对大部分人则连这生硬的一笔都没有。 论对战争前因后果和过程的分析,本书和《帝国强军》系列还差得很远。 论评述……好吧这是全书我最忍不了的一点,本书有十分之一的部分是没有营养的鸡汤——不是史论!

  • 教育七律
    雨明
    推荐

    其实很好看。也学到了很多常识性的知识。历史没有那么简单,曲曲折折总是因势而动,真正的历史也不是粉饰场面的遮羞布,而应该成为当权者的镜子。

  • 教育七律
    卓凡
    推荐

    ●为什么读史? 对此的常见的正确回答便是读史可以明智。小时的我便知此道理,但更多的是把一个个历史当故事听,叛逆的想,上千年的事可知真假,若失为假,何以明智!?世上可获得智慧的途径千千万,你又能从几篇史料中获得多少? 直到我最近认真翻阅了这两本解读历史的书,我的认知天翻地覆! ●为什么读史而不是读故事? 历史区别于故事的最关键之处在于它的真实性。历史用它最锋利的成功与失败,展现世间的万物法则,胜则功成名就、封侯拜相,败则满盘皆输,身首异处!戏剧偶然又真实残忍。 ●传了上千年的史料,何知真假?! 只有还原后的真实历史,才具有为鉴后世的价值。何为真实历史,历史是有逻辑的——干什么活,成什么事。人生的每个阶段,只要你用心,永远都有意义!没有什么天降机缘,如果有把握不住,也一败涂地。 从小,我们就容易被各种夸大的案例所误导,看人容易脸谱化,这个人是个儒生,就必须脑子一根筋,比如说陈馀不占韩信的便宜,就是个迂腐的形象。其实,陈馀自始至终的表现却是一个权术达人。都说刘邦是个地痞,但他看见萧何、张良时怎么又那么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况与面孔,每个人都是极其复杂的存在。 要设身处地地思考他当时做出决策时的具体情况。这是我们读历史后都会有的一个感悟。要学会对事不对人,每次选择都有诸多因素的影响,你若真正揣测出他当时的心境,你便真正算是读懂了! 像韩信“背水一战”,他的成功有七个关键点,环环相扣,差了哪一个都不行,不是那一句简简单单的“退无可退!诸君何不奋力而战!”所能概括的。应用在生活中就是,哪怕要拼了命地逼自己一把,也要在外缘中寻找各种可能性。因为自己的拼命仅仅是主观能动性,外面还有很多我们控制不了的客观因素。必须像韩信一样,将所有的准备都做足,将所有环节都设计好,才有可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该怎么做? 楚汉之争这么精彩,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老天已经如此奢侈铺张,还是仅仅给了两个“大神”。一个项羽,一个韩信。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既然是普通人,就踏踏实实地按照常理去生活。忘掉这些精彩的神奇战例,忽略一切以弱胜强、以小搏大的想法!气沉丹田,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天。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这就可以了。将侥幸的概念从脑子中删除,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概率。做任何事情,成功的概率越大,越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长江的源头是潺潺小溪,但并不耽误它最终奔腾向海。人生最重要的还是赛道的

  • 教育七律
    莫等
    推荐

    一直喜欢看这种类型的书,前段时间看完《明朝那些事》后又陆续看了《如果这是宋史》,之前也看过《流血的仕途》和《大秦帝国》。第一次看渤海小吏的文章是在知乎上,后来去了他的公众号。怎么说呢,刚看的时候还是挺喜欢的,看到一半后,越来越看不下去了。作者夹杂的私货太多太多太多了,个人的情绪输出也太多了,隐隐让我感到不适。看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面前犹如君子在谈论,读完之后犹如春风拂面,心里暖洋洋的,当时废寝忘食,一个星期花了40多个小时看完。看这本书时,面前犹如一个暴发户,卖弄才华,洋洋得意的嘴脸不断输出着自己的厚黑学。越读越读不下去。也可能是我太敏感了。

  • 教育七律
    醉枕星河万里
    推荐

    与其看历史写了什么,不如看没写什么 >> 读史越多,越难相信所谓的“天命攸归”和“人心所向”。历史既然由胜利者书写,史籍里的善恶美丑便难言客观中立。 >> 战争是典型的零和游戏,分为终结乱世的统一战争与打破和平的衰亡战争。 >> 读书不读律,致君终无术;治史不知兵,为学终觉浅。 >> 生命以负熵为食。食物是一种负熵,生命靠食物对抗死亡;学习是一种负熵,个体靠学习对抗无知;创作是一种负熵,艺术家靠作品否定野蛮,建构意义。 ◆ 推荐序2 秦殇 >> 从公元前10世纪,被周孝王分封于今天甘肃一带的“秦”地作为周王的养马部族;到公元前770年,因为拥护周平王东迁立功,秦襄公因而被封为“诸侯”,秦人开始崛起于西周历史;再到秦穆公“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秦人在艰苦奋斗中逐渐崛起。 >> 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无从逃脱历史的轨迹影响,所以我们希冀从历史的故事中,获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打开生命格局的力量。 ◆ 自序 >> 所有的错误,不管你读了多少史,你该犯的错,一样都不会少。”因为人性使然。 >> 读史到最后,是想让我们设身处地地体会到,如果未来你面对这种情况时,你会怎么选,以及选完后能看到结局走向。我会把这两千多年来的风风雨雨的全部关键细节全部展现在您的面前,然后再告诉您,它对现下乃至百年后的整体影响。路怎么走,还是需要您自己选。 >> 是因为我的写作水平真的那么高吗?我不否认我写得很努力,很认真。但为何“历史上昆阳之战有何评价?”的点赞量仅仅是五百人次,而以同样内容为蓝本的“刘秀近乎完美,为何在历史中存在感不高?”的点赞量却已经突破两万人次了呢?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承认,运气对于我们的人生作用远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大。 >> 这世间对于你的一切厚爱,跟你的努力都没有太大关系。 >> 努力是我们应该做到的,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品质之一。 >> 这片土地上从来都不缺乏努力的人。而真正让每个人的努力价值产生区别的,是很多其他的维度。很多你通过努力却控制不了的维度,是那些天赋,健康,金钱,赞美,支持,鼓励,流量……那些上苍的恩赐。你只是很幸运而已。 >> 你的努力仅仅是上场参赛的资格,却不是你一定能成功的承诺。 >> “中国的历史很美;中国的历史很有逻辑;它可以让你在未来的人生抉择中微笑从容;因为我们此时此刻面对的人和事;老祖宗曾经用他们的智慧与血泪做过深度诠释。” ◆ 壹:自春秋来到战国 >> 大名鼎鼎的邓巴用数字告诉我们,人的智力允许一个人拥有的稳定社交网络是148人。 >> 春秋的主旋律是“争霸”,战国的主旋律则是“兼并”。 >> 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你不主动吞并他国,别人就先下嘴了,别人吃的块头越来越大,将来的你迟早也会变成别人的盘中餐 ◆ 贰:分家前夜,晋国六卿 >> 贪小便宜吃大亏,这个道理永远不过时。无论你在什么位置,都要修炼自己,让自己变得大气起来,因为“心穷”的成本才是最高的。而且,猎豹千万别占狮子的便宜。 >> 一般来说,求人办事时该咋张嘴呢?你得有利益吧。要不人家凭啥帮你?你得有威胁吧。你要不帮我,你会有啥损失,我会咋报复你,得吓唬他吧?你得有可行性吧。你要嚷嚷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人家准给你轰出来。 ◆ 叁:决定家族命运的接班人选拔 >> 认为欲先取之,必先予之,欲使其灭亡,必让其疯狂。 ◆ 肆:水灌晋阳,韩魏反戈 >> 但他没有选择,他只能赌,因为他已经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此时的他一定后悔当初应该多忍耐一下。年轻,总要付出代价,但有的代价实在太过高昂。年轻人,诸事要三思。 ◆ 第二战 马陵之战:战略方向错误导致的魏盛转衰 >> 历史上的变法绝大多数都无法成功,而且变法者大部分难得善终,但人家李悝却全部搞定,既成功又善终。这在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 因为但凡变法,总是要动人家利益的,你动人财路,人家往往就要动你的生路。 >> 很多规律与共识虽然看起来很普通,但深究起来,却是由一代代人经过自然选择与磕碰摸索后,得出来的智慧结晶。 ◆ 叁:一步错,步步错 >>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战略错了,无论多少次战术的成功,都无法予以弥补。 ◆ 肆:魏盛转衰的关键性之战 >> 庞涓的心态其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当一个人害了你,你可以原谅他,但是一定要从此远离他。因为施暴者往往最为仇视受害人,受害人会时刻提醒他们自己有多丑陋。不要相信良心会被发现。良心被拷打后,最直接的反应往往是怒火中烧、一了百了。 >> 永远不要被情绪左右自己的头脑,永远也不要得罪了解你的人。 >> 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竞争太厉害,一片大红海。 ◆ 第三战 商鞅变法:秦并天下的战争机器,开动了 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英雄出自人民 >永远要肯定,并首先要承认的是:历史永远是人民书写的。 不过更要明白,历史的进程极少数人亦功不可没。 >> 永远要肯定,并首先要承认的是:历史永远是人民书写的。不过更要明白,历史的进程极少数人亦功不可没。 >> 就寻常人而言,他们的能力只能看到眼下的事儿,面对伟大的突破时,他们一上来不可能热心投入。(先是说明庸人们的眼界有局限。)他们会有闲言碎语,他们会冷嘲热讽。可是等丰硕成果显现后,他们又会欢天喜地地第一个冲上去“摘桃”。(人性丑陋,人们的意见是不值得当回事的。)真正品格高贵的人,绝对不会随波逐流;建立不世功业的人,绝不会征求每一个人的意见。(牛人自己得有主意。)只要能使国家富强受益,不一定要遵循传统。(痛打旧势力的脸。)普通人只习惯于他们的那种生活方式,所谓的专家们的建议往往局限性很大,这两种人,让他们在具体职位上处理刻板事务是上选,但千万不能跟他们讨论大政方针。(庸人懒惰,书生误国。)平凡人实践执行,贤明人变法改革,智慧人指出方向。(您智慧,我贤明,剩下都一帮完蛋玩意儿。) ◆ 伍:军改,全民皆兵的杀戮机器 这言论…… >他有一个著名的论调:要让所有的国民始终处于贫困线上,最好家里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 民愚则易控,民智则国乱。 ◆ 陆:叹息的结局 对商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有才无德一直是他一生的背书与脚注。 ◆ 柒:为什么只有商鞅成功了? >> 先胖不算胖”似乎是个永恒的历史命题,最后在乱世中出手清盘的人,往往就是那个开始时并不起眼的人,如刘邦、司马懿、朱元璋、多尔衮。 ◆ 第四战 “合纵”与“连横”:诸子百家走四方的美好时代 >> 当时,最重要的一个游戏规则就是:我要不断地壮大,哪怕壮大不了,越活越抽抽,我也要永远留在牌桌上。只要还留在这个桌子上,我就总归还有机会。 >> 政治的逻辑在于在各个利益体中去斡旋,做到政治正确、利益最大化,需要有极大的理性,不要听他怎么说,而是要看他怎么做。 ◆ 贰:“合纵”从理论上站得住脚吗? >> 资源少的一方往往要面对随时随地的资源匮乏,如果这块糖今天不吃,也许明天就没了,就被别人抢走了;而资源多的一方往往好整以暇,哪怕丢了糖,我还会再弄来一块糖的,所以对于诱惑则有很大的自制力。 ◆ 肆:张仪诈楚 >> 当强者开始变得功利、狡诈、无所不用其极时,市场上必然会迅速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普遍模仿。 ◆ 陆:诸子百家 >> 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坚持与努力的有为。 >> 墨家之所以会被时代所遗弃,被历史的大潮所淹没,在于他讲的东西是反人性的,而且缺乏基础。无差别的爱,是反人性的。墨家的思想虽然是伟大的,但是它缺乏能够生根于人心的理论和修炼的系统。 >> 礼崩是必然,利益是王道。这是美好的时代,也是丑陋的时代 ◆ 第五战 秦并巴蜀:百年一遇的机会,你会怎么选? >> 一个看似成功的机会,可能包含着极其凶险的后果;一个看似平庸的选项,背后却有可能是一本万利的结果。 ◆ 贰:好机会来了,要梭哈 >> 我们要学会分清轻重缓急;要学会在事物的本质关键点上使劲;要分得清什么是平庸的机会,什么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何分辨,则是终我们一生要去修炼的本事。 >> 没错,每一次机会都面临着风险;或者说在每一次的决策后,都有成本的代价。无论你怎样抉择,都无法保证最终你一定是笑到最后的那一个。但你还是要去选择。在你负担得起成本的前提下,不要错失好机会。 ◆ 叁:胡服骑射引导的赵国改革 >> 因为右手比左手有劲,在古时,右边也被寓意为力量与暴力,所以当你拱手作揖时,要左手包住右手的拳头再鞠躬,象征着你是克制暴力的人。只有在报丧时,才会右手压左手。出去跟人拱手客气时,可千万别搞错了。 ◆ 贰:“杀神”的成长历程 >> 逢事有静气,决断不犹豫,白起从小就具备为将者的基本素养。 >> 自己有了巨大的价值后,往往才会吸引到同级别的“贵人”朋友,进行强强联合。社交永远拼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在你变得有价值的路上,你愿意把时间花在哪儿呢?

  • 教育七律
    浮生若尘
    推荐

    历史为何耐人寻味? 因为无论你从任何角度去看待历史,都能发现曾经被人遗忘的东西。 而这位作者看待历史的角度,不是从文化,人物史诗,而是从战争角度去审视历史。战争是残酷的,是利益争取的最终表现。我们如何从古往今来的战争中去提取自我的养分这一点很重要,期待作者的下一本书。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