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份的热闹

一人份的热闹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一人份的热闹
    耿协威
    推荐

    哈佛大学的桑德尔(Sandel)教授请来那么多巨头,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卢梭(Rousseau),边沁(Bentham),洛克(Locke),密尔(Mill),康德(Kant),罗尔斯(Rawls),诺齐克(Nozick),弗里德曼(Friedman)等哲学家,为了参加一场题为“公义:该如何做是好?”的讨论。对于大多数普通读者而言,能够知道其中的一半人,了解一半巨人的哲学贡献,就绝对领异标新,无出其右了。懵里懵懂的小白却要参加那些无比尖锐话题的辩论,要领会一个个抽象的原则和概念,自律和他律,道德与自由,功利主义和共同善...要被一个个看上去平和,却无法选择的问题拷问,于是只好困惑、尴尬、逃避甚至沉默、愤怒,因为发现了自己的软弱无知甚至冷漠残酷,发觉了自己的单薄单一和单线条。缓慢读下来,静心想下去,你才发现,讨论一件工作,可以有多个角度;投入一项公共事务,不是想象的简单;协调不同的立场,必须有更多的包容。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允许更多的自由,打开更多的维度,尊重更多的权利。单一的思维,简单的意见,合时的态度,看上去四平八稳,看上去维护了众多的利益,也许不知不觉间就伤害了另一个群体,压制了另一种意见,忽略了另一种权利。衡水中学的孩子们有没有得到更高教育的权利?疫情期间滞留海外的各国公民能否回到各自祖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如何获得更好的疫苗供应?农村的老人们如何得到妥善的养老安置、合理的医疗和生命的尊严?《公正:该如何做是好?》提出了很多普通读者想不到的疑问,提出了特定环境下的特殊问题,然而具有广泛的共性,仔细思索,才明白我们无时无刻无地都在直面上述的难题和挑战。处理细致周到,做得一往无前,事实上也许经不起几个问题的盘点,就左支右拙,破绽百出。书看得很累,很困惑,很过瘾,它唤醒永不停歇的理想思考,逼迫我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公正的途径和道德与自由的共同实现。社会制度成功和稳定需要公民的积极广泛参与,需要每一个公民有机会接受法制和德性教育,培养善的理念,需要每一个公民获得了他所认为的成功之后增长自身的社会责任,最终塑造社会与个人更好的品质和良善。值得收藏和阅读的好书!五星推荐!

  • 一人份的热闹
    秋水
    推荐

    公正 该如何做才好?这是个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假如我们得不到神启,也没有救世主或大救星,或者还在我们未能掌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的时候,面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讨论、争辩甚至相互攻讦,都是我们臻于或接近至善的好方式。

  • 一人份的热闹
    小悠 LIU
    推荐

    这本书用了2月份的晨读时间读完,许多分析、框架和感想也是在工作摸鱼的时间整理完毕。很开心完成了这个项目,如果只是自己读,绝不会留下那么多的反刍时间和认真思考的空间。毕竟在读整本书前,我每次看《公正课》到第二第三课时就觉得太难了跟不上了😂而实际上,整本书读完以后还有一些意犹未尽之感,期间对思维理解的挑战(比如康德!)也让人觉得又累又爽。困难是在眼前的,但是将它仔细拆分到每一天,并且在遇到挑战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回头来看成就感也是满满的。

  • 一人份的热闹
    海鸥
    推荐

    老规矩,分享书摘: 1.那看起来过分的价格能够刺激供应商生产更多的必需品 2.我们经常把福利等同于经济繁荣,3.贪婪是一种恶,是一种不道德的存在方式 4.这些银行和金融公司已经发展成庞然大物,与经济的各个方面纠缠在一起,以至于它们的崩溃会拖垮整个金融系统。它们“太大了,因而不能倒闭”。 5. 要看一个社会是否公正,就要看它如何分配我们所看重的物品—收入与财富、义务与权利、权力与机会、公共职务与荣誉等等 6.对于心肠软弱的人们来说,看到乞丐便产生了一种同情之苦;而对于心肠较硬的人们来说,看到乞丐便产生一种厌恶之苦。 7.无论我们承认与否,人类生命都有价格。 8.我们不可能在一个尺度上衡量和比较所有的价值和物品。 9.遵循传统可能会将一个人引入令人满意的生活状态,并使他远离伤害。“可是他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相对价值是什么呢?”他追问道,“人们做什么事情固然重要,而做这些事情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也同样重要。 10.一个人如果连欲望和冲动都不是自己的,他就没有品格可言,就像一个蒸汽机没有品格一样。 11.做一个得不到满足的人要好过做一头满足的猪,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要好过做一个满足的蠢货。如果一个蠢货或一头猪持有不同观点,那也仅仅是因为他们只坚持自己的偏见。 12.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种根本性的自由权——用自己拥有的事物去做任何事情的权利,只要我们同样尊重他人这样做的权利。 13.关于自由市场: 第一种是自由至上主义者支持市场自由的理由。它认为,让人们参与自由交换就是尊重他们的自由,干涉这种自由市场的法律,就侵犯了个人的自由。第二种是功利主义者支持市场自由的理由。它认为,自由市场促进了公共福利,当两个人做交易的时候,双方都获利。只要他们的交易使双方获益,而又不伤害任何其他人,那么它肯定会增加总体的功利。 14.对于康德而言,公正要求我们支持所有人的人权,无论他们生活在哪里,以及我们与他们有多熟悉;仅仅因为他们是人类,具有理性能力,就因此而值得尊重。 15. 那些拥有良好家庭背景以及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比那些没有这些的人们,具有明显的优势。允许每个人都进入比赛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然而如果选手们从不同的起点出发,那么比赛就很难说是公平的。 16. 尽管精英统治者们谈论到了努力,可是他们却相信,其实是贡献或成就才值得奖励。 17.我们不应当试着去纠正这种不公平。相反,我们应当学会去适应它,并享受它所带来的益处 18.火焰之所以向上蹿,是因为它要接近天空—那是它的天然之乡,石头之所以往下落,是因为它们在奋力接近地球—这是它们的所属之地。人们将自然看做拥有某种意义的秩序。要理解自然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就要抓住它的意图和本质性的意义。 19.我们通过正当的行为而成为正当之人,通过有节制的行为而成为有节制之人,通过做勇敢的行为而成为勇敢之人

  • 一人份的热闹
    💡启智启慧启善@照看心相
    推荐

    💡 公正的生活 追逐公共的良善 而非神主佛的信条。 公正的生活 追逐公共的美德 而非权威性的习俗。 💡 同样的过程 因不同的动机 产生不同的结果和影响。 法律与宗教 的动机不同, 法律只限制结果 而无法限制动机。 宗教不仅限制动机 同时限制过程。 ⛳️ 人 作为行为主体 知行合一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 “知”什么? “如何”知? 如何知“不知”? 如何“自知” ⛳️ 无论怎样去“知”, 若把使用大脑和心灵的权力 交给“神主佛”或任何权威性, 都是对自己和世界 不负责任的选择性麻木, 麻木 就会不仁。 ⛳️ 人的良善 心的美德, 不像菜谱 没有秘籍。 无法根据任何秘方 按部就班对号入座地 “烹饪”出美好德心。 ⛳️ 美德 是没有外界约束束缚作用力的内心深处的良善有序。 这有序,来自于自心对他人对万物的纯然关爱。 ▶️ 传递真理的 不是语言象征 而是其“启蒙”本质。 传递良善的 不是教条信仰 而是其“尊重”本质。 传递“好” 的 不是习俗风尚 而是其“科学”本质。 ▶️ 好的良善,即真理 即: 启蒙尊重的科学。 尊重他人 尊重万物生灵 尊重自己。 🔁 如若 正是我们的教条信仰,阻碍了“关爱他人关爱众生”的意识发展,那我们就需要革新我们的“信仰”了。 🔁 我们可以对不同的宗教信仰保持中立,但我们却无法对不同的信条经文戒律 保持中立。 ⛳️ 政教合一,是把个体道德观强加于公共个体的个人生活。 但,政教不合一了,也并不代表 我们自己固有的偏执三观 能与他人自由良善的公共存在 不对立。即使不对立,也不代表保持中立。 ⛳️ 公正的道路上 并没有万能公式 只有不断的“配平” 📍 + - × ÷ +增加对“自我”之外的尊重 -减少对“自我”的贪嗔痴执迷 ×加倍对万物的关爱 ÷断舍离自心的偏执。 📍 完善地探讨公正的过程:是我们 对一系列 公共的通识 进行自我反思之后 所达成的 趋于适度平衡的 公共省思共识。 ⏳ 公正的前进步伐,不是为了去满足 去中和 宗教分歧 道德分歧 种族文化分歧 等“执念”们的分歧。 公正: 尊重“不一致” 但不支持“不尊重”。 公正: 尊重不同信念信仰 但不支持“不包容”。 真正的宗 是: 教人去爱 教人去尊重 教人去包容。 ⏳ 忽视忽略自己所“反对”的“意识”,是保持愚蠢的最佳途径。 💡 去倾听 去交流 去认识你所“反对” 的“意识”,是通向智慧之路的敲门砖。 💡 公正良善的更新 需要 心识的新陈代谢: 反思旧识 认知新识。 “即成观念” 需要被挑战。 “新鲜念头” 需要被输入。 💡 自省反思 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且为了不再重复地制造重复的问题。 🔋 自省反思 这个动作,正是我们对生活中由我们自己的“偏执心”所制造的“问题”的回答。没有 也不必有标准答案。只需 在公共生活 与 个人生活中 :心念时刻觉醒 +心识时刻唤醒你+ 心灵时刻良善。 🔋 旧识+新识 组成了现有的心识。 旧识 皆是旧有记忆 新识 在于触发新思 💡 智慧的心识,是抛开旧识新识 即 抛开所有“识”的 纯天然良善。

  • 一人份的热闹
    肖一
    推荐

    如果用笔记量来衡量我对一本书的重视程度,315条笔记这个数量则可以充分体现我对这本书及作者的敬重。 全篇逻辑非常连贯,章节与章节间以观点陈述及观点驳斥过渡展开,翻译流畅不会有读天书的痛苦感。犹豫许久我决定以章节内容浓缩简述+个人想法的结构写这篇读后感,主要是为了方便自己回顾。 1、第一章从紫心勋章颁发的争议、美国政府对金融业的救助引发的民众愤怒引出公平这一大话题,思考如何行事方为公正时简单叙述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和民众德行培养三个主要的公正原则切入角度,并由几种公正原则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引出人类社会的道德困境及给出道德推理的方法:即往往从假想案出发,规避现实情况中的种种偶然性,从而暴露出核心矛盾,事实上这一方法放在科学问题讨论中同样适用,科学研究往往都是从假设的完美边界条件出发再逐步补充控制条件得出各种修正理论进而逐步靠近真理。 2、第二章开始从功利主义角度展开,边沁是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其理论认为道德的最高原则就是使幸福最大化,这里的幸福是抵消痛苦后快乐最大值,适用的对象是人类群体,而非个人层面,并为了完成这一横向抵消试图建立通用价值货币来对各种带来快乐和痛苦的事物极其价值进行比较。对功利主义的辩驳也是针对其主要特点展开,一是个人的权利在群体幸福最大化度量衡下的堙灭,二是无法建立理想的通用货币。针对以上两条辩驳密尔提出了功利主义的修正理论,其试图将群体幸福最大化的评估节点后延以将个人权利的实现纳入幸福最大化的概念中,并试图针对不同事物的价值特点对通用价值货币附加计算权重,从而优化这一理论。但从功利主义依赖于人的实际欲望这一根本特点出发来看密尔的理论,其对个人品格和物品价值的道德评判实际上是对功利主义的背离,从我个人理解来看是功利主义向自由主义迈进的过渡理论。 3、第三章一直到第六章则是由对功利主义的辩驳出发分别论述自由主义的几个分支派别。 ①自由至上主义坚定地认为我们拥有自身,并由此推理延展反对家长式作风的政策和法律,因为自由的个体对自身具有绝对的处置权、反对道德立法,因为其利用法律的强制力来推进某一种或大多数人的道德观念,因而侵犯了少部分人的道德自由、反对收入或财富的再分配,因为其违背了自由至上主义关于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公正往往和物、权分配问题无法分割,诺奇克基于自由至上主义对自由市场作出如下解读:公正的分配不具有某种特定的模式,其核心问题在于分配是如何进行的,换句话来说就是自由至上主义者只关注分配过程的合理,并认为合理的路径得到的结果就是公正,在这种观念下平均和平等均无意义。 ②康德的理性自由观念与前述观念最大的区别在于其重新定义了自由,在康德的理论中市场自由或消费自由并非真正的自由,并认为基于欲望推理出道德原则是一种错误的道德思考方式。康德的自由即自律,区别于经验社会各种欲望目的驱动的他律,是对目的本身的选择,从这个角度出发,康德认为动机是赋予一个行为以道德价值的唯一指标,在康德纯粹理性实践理论中,所有受自律驱动的行为和具有道德价值的行为是同义的,康德式的尊敬也是对每个人理性能力的尊敬。但因为太过理论化,康德的道德原则在落地适用遇到了很大的问题,首先剥离于经验世界的纯粹理性是否存在收到质疑,其次完全从动机出发不考虑后果在真实世界中显出其刻板和教条的特点,即便如此,单从理论上康德的观点完全批驳了将功利主义作为个人价值观确立的基础,也反对其作为一项法律的基础。 ③与纯粹理性相似又不同的是罗尔斯的平等主义,二者相似于均将道德思考与经验社会剥离,只不过康德从纯粹理性出发,罗尔斯则假想出一个平等的社会原初状态。罗尔斯假想契约论引出两种公正原则,一是要为所有公民提供平等的基本自由,这一原则优先于社会功利和总体福利的考虑,二是关心社会和经济的平等,只允许那些有利于社会最不利者的政策法律,即差异原则,换言之罗尔斯关注的不是每个具体个体的状态,而是社会基本结构,各种物、权的分配方式。但社会契约也是一种契约,也受契约天生的缺陷所掣肘,契约基于同意,对于公正而言还有其他重要的东西是契约无法考量的。 ④涉及到罗尔斯差异原则对优势人群的努力的忽视,引出一个重要的推论:贡献和成就才值得奖励,即分配公正与道德应得无关,这一推论将分配和道德解链,将分配仅视作社会经济契约运行的结果,并认为自然的分配无谓公正与否,公正或不公正只在于制度处理自然事实的方式,这一点与自由至上主义只关注分配过程的理念相吻合。 4、从分配和道德应得的关系继续深入,第七章以反歧视政策这一现实问题展开剖析,所谓反歧视政策指的是针对民族&种族的特殊政策,常见于高等院校的录取政策、公共社会的招聘政策等,支持者认为反歧视政策纠正了标准化考试的偏见、补偿了历史过往之错并有利于促进多样性,但第一条并没有质疑学院和大学应当录取那些拥有最好学术前景的学生,只是试图优化为达成这一录取目标的具体标准,从分配和道德应得无关的角度出发,德沃金认为录取也同样如此,只提现一所大学对自己使命的界定,但这一观点同样招来质疑,反歧视政策如何具体服务于高校的使命?高校的使命与道德能剥离吗?进而回到这一重要议题:公正是否能与道德应得脱离关系?对这一议题持否认观点的人认为我们越多地将自己的成功看作自己行为的结果,就越少地感受到对那些落后者所负有的责任,且政治上和哲学上也不可行。 5、谈论到道德应得,第八章搬出了重磅选手亚里士多德,其政治哲学的核心观念可凝聚为两点:一公正是目的论的,二公正是荣誉性的,即对于权利的界定要求我们明白所讨论社会行为的目的,而要对目的进行评价就无法避免地要讨论社会应当尊敬或奖励什么样的德性。这一观念落地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目的常常是不明显或具有争议性的,但反过来这一矛盾也佐证了关于公正和权利的争论经常都是关于某种社会制度目的的争论,又反映出关于这一制度应当尊敬和奖励何种美德的观点。 关于政治的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其应当是针对不同社会目的的手段性的,而非前置性的。总得来说,政治的终极目标在于使人们能够发展各自独特的人类能力和德性,即能够慎议共同善、能够获得实际的判断、能够共享自治、能够关心共同体的命运。在这种观念下道德生活的目标是幸福,这种幸福区别于功利主义累积性的幸福最大化,而在于对痛苦和快乐感受的修正,即从高尚的事物中获得快乐,在卑贱的事物中感受痛苦,幸福并非一种状态,而是一种灵魂与德性相符合的行为。 从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推导,事物的分配要以事物存在的目的为前提,其所言公正即是一种适合,而这一点引起了自由主义者的警觉,因为对于现代主义政治思想而言,作为自由的个体和道德的主体,我们并非由自己的目的所界定,而是由自己的选择能力所界定。因而自由主义的道德观并不会告诉人们应当如何生活,而只是要求无论一个个体追求什么样的目的,其才用的追求方式都应当尊重其他人同样这样做的权利。这样一个中立性的框架具有的吸引力在于它拒绝去肯定一种生活方式或良善观念是更优的。 但如果自由主义发展出道德个人主义,又会使人们无法理解很多我们通常认可甚至奖励的道德和政治义务,如团结、忠诚、历史记忆和宗教信仰,这是共同体主义对于个人主义批判的主要落脚点。 区别于以上所有自由主义在进行道德慎议过程中搁置个人身份的态度,麦金泰尔作为共同体主义的代表人物认为道德慎议涉及选择,但这种选择源自于阐释,而非独立自主的意志行为。我的故事内嵌与我所在的共同体的故事之中,影响了我对于道德慎议过程中的具体选择,因而个人身份在这一过程中不应当也无法被搁置。爱国主义、团结精神等都是存在于共同体之中的,倘若否认共同体存在的意义,道德慎议将永远缺失一块重要的拼图。 6、话题自然过渡到第十章的主要内容:如何权衡自由与共同善讨论的边界。从堕胎和干细胞问题的讨论、同性婚姻的讨论我们得出有些行为目的必须被确立,行为背后的道德评判必须被讨论,既然公正不仅仅包括正当地分配事物,还涉及正确地评价事物,那么我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及道德和公正问题讨论中应当如何摆放不同共同体的观念和位置? 作者最后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但贯穿全文我可以看到作者对道德事物市场化解决方案的不认可,以及对召集公众回到道德慎议中的呼吁,一种对于道德分歧的更有力的公众参与,能够为相互尊重提供一种更强而非更弱的基础。讨论和反驳从来都是辩议精神的体现,当代人需要学会的是如何理性地就问题本身发表观点,就观点本身予以陈述或反驳,而非对待异议急赤白脸地嘶吼情绪。 从各种观点的发展和演变能够看得出辩议的效果,同样也看得出时代背景的影响,亚里士多德的时代还是奴隶制时期,其观念很难冲破这一桎梏,甚至为奴隶制做出了适配解读,工业革命以来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纬度却占据了越来越多的视线,市场的手也逐渐摸向那些传统上是由非市场的规范统领的生活领域,在大革命之后个人意识觉性也延伸到道德公正话题的讨论中,但在信息化逐渐发达,人与人之间关联性愈发加强的近现代社会,我们所在的共同体和我们所共享的历史也被加入思考和考虑的范畴中。 除了对道德问题的观点,这本书剖开一个小口让我看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看到了每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其带来的局限,对一个观念和制度的评价也不应当脱离其自身所处的环境,而思考当下的观念和制度也同样应当结合当下的时代特点。但无论如何,哲学的思考永远是人类文明中璀璨的明珠。

  • 一人份的热闹
    Effie🎀
    推荐

    2022.No.1📖 看似已被定义的公平,在边沁、康德等哲学家的解读下看来大为不同。论及的三种道路,细究仍有顾此失彼及遭人攻讦之处。除却书籍本身的命题,它引而不发,在阅读过程中自行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少了自己的想法,似乎以被灌输为惯性,确得加强哲学方面的阅读量。诚然,人类文明之所以闪耀,那是思想的亮光啊。

  • 一人份的热闹
    阿金
    推荐

    何为公正,看待问题的立场、角度、道德标准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永远都不可能有完完全全的公正。书里#阿富汗的牧羊人#那一段,推荐看由这个改编的电影《孤独的幸存者》。

  • 一人份的热闹
    倥侗
    推荐

    没有绝对的公正,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当下所处环境选择“最正确”的方式,并能在道德上逻辑自洽。 努力提高道德理性,尊重他人,包容的看待这个多元世界

  • 一人份的热闹
    📚Annie📖
    推荐

    C.S.路易斯在《返璞归真》一书中说: 争吵不外乎要指出对方的不是。要是你和他对"是"与"非"没有一致的看法,争吵是没有用的,就好像你和他对踢足球的规则没有认同,批评某个球员踢得不对有什么意思呢!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愿意站在“公正”的一边,我们以为自己大多数情况下是公正的。但事实上,在日常生活的具体问题中,我们讨论的、争执的焦点似乎并不是“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而是“如何定义公正”。不同的立场、理性、感性和私心等等具体情况,都会左右我们对公正的定义。换句话说,作为摆脱不了七情六欲的凡人,我们因着种种限制,手中拿着不同的“公正”之秤。 这本书也同样。虽然分析了一些具体实例,引人思考,但最终并没有给出答案,没有解决作者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这个问题,或许只能由超凡脱俗的上帝(老天爷),这个创造世界的神来做吧。深陷凡俗的人类是做不到绝对公正的。

  • 一人份的热闹
    宇宙花
    推荐

    人类是讲故事的存在,我们作为叙述性的探求者而生活着。“如果我能回答一个先在的问题—‘我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故事之中?’那么,我才能回答这个问题—‘我要做什么?’(麦金太尔) 这本书真的很棒,以前看康德,亚里士多德,还有罗尔斯,密尔等人的伦理学仅仅只是理论叙述上的,没有进一步放到具体实践问题里,但这本书谈论了吸大麻合法性来源,堕胎的争论问题,还有代孕现象等实际的社会问题,运用的都是哲学伦理理论,运用的非常棒,思路非常清晰,这比市面上好多书都来的更加清晰,如果要体会伦理哲学的魅力,极力推荐。 道德教育并不是在宣传各种规则,而是在培养习惯和塑造品质。“我们从年轻的时候是否养成这种或那种习惯,不是产生微不足道的差别,而是产生非常重要的差别,抑或是全部的差别。(亚里士多德)

  • 一人份的热闹
    芳菲
    推荐

    这是我第一次读誓学类的书,书中对自由公正的定义,道德的定义,功利主义等等,做了正反两面的辨论。 书中例举了19世纪遇险的英国船员为了存活下去杀死并吃掉一个病弱的奴仆,是有悖人道的。但是,我们口口声声说个人的生命权利至上时,为什么像福特汽车这样的企业却会给生命贴上价格标签?如果我们尊重个人的权利,但为什么大多数人又会反对同性婚姻?书中的问题非常尖锐。 要看一个社会是否公正,就要看它如何分配我们所看重的物品—收入与财富、义务与权利、权力与机会、公共职务与荣誉等等。一个公正的社会以正当的方式分配这些物品,它给予每个人以应得的东西。福利、自由和德性。每一种理念都意味着一种不同的考量公正的方式。 本书并非一本观念史,而是进行道德和政治反思的旅程,其目的并非在于向人们展示在政治思想史中谁影响了谁,而在于促使读者将自己关于公正的观念付诸批判性的检验,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及这些想法来自何处。

  • 一人份的热闹
    刘安清
    推荐

    这个世界有很多人都致力于让世界公平正义!不过我是看不到全世界都能公平公正的那一天的了!

  • 一人份的热闹
    周翀
    推荐

    这本书是今年最大的收获。这类书其实不会有什么结论,一切都在进程之中——或随思潮在两个极端不断摆动。但有四点必须要说:1.作者要读了多少书,接触多少思想,才能把公正的进路高度浓缩为三条。而我们拿来就用即可。2.这本书读完时,正值70周年大庆和香港问题爆发,从而使得书中的进路无比具有当代性,极具启发。3.作者推崇的进路,似乎正在为我们正经历的政治思潮和执政理念背书,从而让我们可以从一个看遍繁华的政治学者的角度充分理解自己的生活。4.政治学是研究“坏世界”的,而道德是研究“好世界”的,公正这个话题恰恰游走于好坏之间,让我们脱离小学生的思维定式,知道具体的好坏与纯粹、不纯粹的好坏。最后说一下,这本书我读了三次,第一次一口气一半,第二次三分之二,第三次读完。这书有难度,思辨很累,但是读完很愉悦,特别是努力搞清书中的每句话(包括阐述造成的和翻译造成的),是非常值得的。总之,如果有六星,我会给六星。

  • 一人份的热闹
    Yao
    推荐

    这难道不比《奇葩说》好看? 与“公正”相关的话题可大可小,离我们生活也可远可近,而且其覆盖范围也远比想象更广泛——很多两难选择问题都与此相关。 你妈和你媳妇同时掉水里,你该救谁?——这类问题可能是极富娱乐性的(《奇葩说》很多论题都属此类),各种答案及解释甚至充满乐趣。 生活中有些选择则可能是异常残酷的——你期期盼盼的女儿出生了,但因意外而需要急救。医生明确告诉你,即便救活了也很大可能会有严重后遗症。充满父爱的你第一念头肯定想即使倾家荡产也要救,但是当想到她未来一生可能在充满苦痛和歧视中生活,而你早她而去之后,她需要艰难而孤独走完余生时,你仍然不会有丝毫犹豫?——哪一个选项都将让你痛彻心扉……甚至我们在面临选择的那一刻,连充分思考的时间都没有,怎么办? 虽然我们都希望那些两难之境永远不要来,但一切如我们所想的那样的,不是现实,是童话故事。 漫长岁月中,本书涉及的很多问题或多或少会出现在我们现实中,把头藏在沙里而面对时手足无措,抑或为自己赢得一份未雨绸缪的从容?自己选。 ****** 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历史上无数人无数次经历过与我们类似的困境,也有一些智者对此有过深刻思考且提出来他们的解决方案,只是我们不知道或者没有真正领悟而已。 “天助自助者”,如果有些问题我们自身没有认真思考过,也没有评价标准(甚至连自己需要什么都不知道),那么,即便一堆黄金放在我们面前,我们也未必识其价值。 ****** 这本书无疑向我们展示了金矿一角… 别期待本书对每个案例都会给出答案(不要奢求生活中绝大多数问题存在唯一正解),但会告诉我们如何去思考这些问题,书中主要涉及如下三种考量公正的角度: 1 福利:以“如何寻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核心标准,代表人物是边沁和密尔等; 2 自由:以“尊重人们选择的自由”为核心标准,代表人物是康德和罗尔斯等; 3 德性:以“培养德性和推理共同善”为核心标准,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等。 现实中,我们有太多的“我以为”和“你以为”,于是难免扭打成一团。一旦追问“我以为”背后到底是靠什么支撑的呢?或许很多人就傻眼了。是时候去看看那些先哲们是怎么以为的了。 如果将本书看作一期《奇葩说》,那我们有幸邀请到边沁、密尔、康德、罗尔斯,还有亚里士多德等嘉宾——都是拥有大量粉丝的大佬——看看他们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智慧和思辨。 剧透一下,他们也会就一个问题而激烈争辩,那我们该怎么投票?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些问题。然而,聆听他们的辩论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还充满启发。 ****** 最后用一个故事作为结束,你的选择其实就代表着你的立场,然后从书中去寻找其背后的原因吧。 三个小孩与一只长笛 某天你走在路上,三个小孩哭闹着在争抢一只长笛。你好奇地走上去,听他们的陈述。 大毛说:我应该得到长笛,因为三个人中只有我会吹奏,他俩根本不会; 二毛说:我是三个人中最贫穷的,没有自己的玩具,而长笛恰能成为儿时最好的回忆; 小明说:我一个人辛苦了好几个月才制作了这支长笛,他俩却要抢我的。 他们三人所说的都是事实,那么好心的大叔,你认为这个玩具该归谁所有呢?选择之前先看看三个小孩渴望的眼神,别急着下结论……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