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有过一本书能如此颠覆我想当然的世界观。我们不加思索就接受的观点原来也可以是漏洞百出的。生而为人,经历的事件从来都是复杂多维度多层次的,简单的价值评判很难解决问题,能做到的还是包容心,多听,多理解别的角度和看法。公正评判最基本的标准于我还是良心和体面
点到而止的魅力在于诱发思考。在这本书里,你不是旁观者。虽然不像学术专著那样晦涩难懂,但里面提到的理论观点是社会政治学绕不开的东西。值得咀嚼一番。
早在大学时期,在网易公开课上看了作者的一期公正课视频,印象深刻。至今过去几年,仍然记得哈弗课堂上的那些看似简单、却充满争议的公正议题。如今从事律师工作,作者政治哲学中的这些公正议题,同样是法律哲学理论、实践中无法绕开的争议话题。这本书延续了公开课上的讲课风格,把一些当代社会热点议题抛出,比如服兵役、同性恋、堕胎、代孕等,每个议题分别展示几种不同哲学家的政治哲学观点,引发听课者和读者的共鸣、讨论,最终再深入浅出说出自己的观点、理由,并进一步提出一种自己理想的政治社会、公正社会。总体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值得yue
相比之下,作者的《精英的偏见》比本书立意和价值更高。应当先读本书再读那一本。本书基本上没有对美国现实的道德问题做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而本书的理论框架基本形成,可以作为批判的武器。当然,有了批判的武器,方能进行武器的批判。相信,读者在遇到诸多的道德困境时,采取的立场观点大体都在作者介绍的理论框架之中。
社会层面的公正的概念不是我们朴素传统观念里的简单的一个词,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和思考了解社会层面公正概念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只有对公正这个概念有了基本和必要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去评价一些社会事件。社会治理方面的诸如公正、程序正义、社会福利等知识,在我们学校教育体系里是缺失的一块,需要通过自学才能具备初步的判断能力,此书就是对这方面有兴趣的人一本好的启蒙书。对于以前只对文学、艺术感兴趣的我来说,希望借此书打开以前从未涉猎的领域,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
今天扎扎实实卷了7小时,读完《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正如作者所说:“本书并非一本观念史,而是进行道德和政治反思的旅程,其目的并非在于向人们展示在政治思想史中谁影响了谁,而在于促使读者将自己关于公正的观念付诸批判性的检验,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及这些想法来自何处。” 这是一本适合与人讨论的书,理论全面,案例丰富,很多观点可以联系到当下的公共议题。阅读时我的脑海中不断响起提问和反驳,但大部分都在之后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推荐给想锻炼思辨能力、想更加了解何为公正、想在政治辩论中取胜(bushi)的人。 一些收获: 1.在涉及公正的讨论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两个困境: 当不同角度同等重要的两个价值观在同一问题上发生冲突时,需要确定它们的优先级(福利、自由和德性),从而做出选择; 即使做出了相同的选择,也应考量推理的路径,检视背后起决定作用的价值观(如密尔的开明功利主义和康德主义在电车问题上的选择)。 2.「正如罗尔斯所提醒我们的:“没有人应得更好的自然能力,在社会中也不应得一个更好的起点。”我们居住于一个恰好奖励我们特殊强项的社会也并非自己所为,这是对我们好运气而非德性的一种衡量。 我们越多地将自己的成功看做自己的行为结果,那么我们就越少地感觉到自己对那些落后者所负有的责任。”」 这里可以解释精英主义和成功主义盛行下对底层人群苦难的漠视。 一些思考: 1.我在理性上偏爱康德关于自由、义务和“将人当做目的而非手段”的道德哲学,但在感性上期待着能保留一些无伤大雅的欲望和偏好,并且怀疑人能在多大程度上维持这种由理性赋予的尊严。 2.在讨论实际社会问题时,是否可以保持中立、避开对共同善的界定?(作者的答案是:不能。“公正不可避免地具有判断性。公正不仅包括正当地分配事物,它还涉及正确地评价事物。”) 3.“如果自我优先于其目的,那么权利就必须优先于善。”它的前提是否成立? 4.还有一些人是驰名双标主义,以自身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在不同情境下选择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论,而不考虑理论体系的一致性。
非常好的一本政治哲学书籍。 书中的一个个论点都能启发我们思考,值得一读[强][强][强]
这本书的翻译实在是让阅读难以顺畅进行,满是不符合中国人语序的插入语和定语从句,看英文原版和公开课会更顺畅。
本书绝对值得一读,当我们已经习惯于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现象或者是问题的时候,它给你带来了不一样的思考,就像作者说的那些你习以为常的事情又变得陌生起来,一切似乎又模糊起来,我们又不得不去思考这些事情背后的原因。 它从公正出发,一直推导出3条进路,每一次的推导都是一次发现之旅,也是一次思想之旅,它直接来源于真实案例,这是急具诱惑性又急具思考性。之前看类似的书的时候,都是抽象的概念性的表述,感觉思考起来极其费脑。本书在这方面有极大的改进。问题的关键是怎么就一步一步的推导到了公正这一范畴,是如何从一个现实案例到一个个哲学家的思考的,到一个个概念性的理论的,这里面存在什么样的逻辑关系,而这些我们都能管中窥豹,也许看完一遍我们还有很多疑惑的地方,那么是不是可以看一看书中提到的这些哲学家的书后再来跟着作者一起探讨一下这些发现之旅呢。 也许很多人不同意作者推理的方向和最后的结论,这就像书中说的有些时候分歧存在于作为个体的我们的内心,存在于当我们发现自己在面对一个棘手的道德问题时无所适从和自相矛盾的时候。有很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也许我们很难找到解决的办法,可这并不影响这是一本好书,它提供了很好的思考方式这就足够了。
一本思考公正的书,内容丰富饱满,通俗易懂,讲了许多真实案例。何为公正,公正该如何做,其中有多方面很复杂的分歧和争论。越往后读视野和格局越宏观磅礴。 一个公正的社会以正当的方式分配人们所看重的东西,比如财富、权利义务、机会、职务和荣誉等,它给予每个人应得的东西。然而再继续追问什么样的人应得什么样的东西以及为什么如此,便会产生一些棘手的问题。书中介绍了三种考量公正的角度:福利、自由和德行,并探索了三种方式各自的优缺点。 边沁的功利主义认为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使幸福最大化,使快乐总体上超过痛苦。正当的行为就是任何使功利最大化、使福利和社会总体幸福度最大化的行为。人人都追求快乐厌恶痛苦,功利主义把这一点看做道德基础,认为这不仅是个人原则,也是立法者的原则。反驳一:有人认为功利主义最大的缺陷是没有尊重个体权利,有可能会纵容无视他人基本尊严的行为。对功利主义的第二种反驳是:功利主义采用通用价值货币来衡量一切事物是不合理的,因为我们不可能在一个单一的尺度上衡量和比较所有的价值,包括快乐、痛苦、人的生命、物品和世上的一切。 自由主义至上者将公正与自由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拥有最根本的自由权,拥有用自己的东西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的权利,只要同时尊重他人的自由权即可。康德反对功利主义,支持将公正与自由联系起来(专门有一章讲康德思想,非常喜欢)。不过自由主义也有遇到反驳的声音,书中讲了几个案例,比如愿意被人杀死然后被吃掉,协助自杀等,在法律和道德方面该怎样界定。 而罗尔斯的观点是,思考公正的方式是询问,在无知之幕背后最原初的平等状态中,一个人会选择什么样的原则。他认为关于收入和机会的分配不应该依赖于某些上天随机安排的任意性的因素。比如高智商、家庭背景、天生拥有的资源、某种天赋和过人的技能等。努力拼搏的人多如繁星,也许有的成功人士恰好拥有这个社会恰好最看重的某个技能,也就是他抽到了上上签而已,换一个年代同样的技能可能正挣扎在贫困线上,这种偶然性因素往往被忽略。当然这种观点也有反驳者。 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正是目的论的,是荣誉性的。也就是搞明白所讨论行为的目的以及我们是在奖励什么样的荣誉和德行。最好的长笛应该给谁才是公正的,权力最高者?最富有的人?或者最美貌的人?都不是。最好的长笛应该给最好的长笛吹奏者,谁吹奏得最好听才最值得拥有这只长笛。因为长笛存在的目的是被吹奏出美妙的旋律。亚里士多德从物品的目的来推理恰当的、分配它的方式。对亚里斯多德而言,公正就是一种适合。康德和罗尔斯却是另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公正与适合无关,而是与自由选择有关。这一章讲了不少亚里士多德政治与道德方面的思想。他认为,关于公正的争论,不可避免地就是关于荣誉、德性以及良善生活本质的争论。 还有好多延展内容,读这本书带来许多思考和启发。所以说了这么多,你觉得何为公正,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人的一生,无论漫长或短暂,无论精彩或平凡,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在遭遇不公这件事上,几乎无人能够幸免。 何谓公正?又该如何去实践?这样的诘问,即使习焉不察,也一定曾经在我们的心中产生过。 “算了吧;都已经这样了;难得糊涂;早晚会遭报应的;人在做天在看;天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我们的口头禅中大抵能够觇见我们的态度。 汉以降,在东方文化传统中,顺从成了被歌颂的美德,而质疑或反抗常会招致更大的不幸,所以即使存在诉诸民间传说、文艺作品等发泄不满的出口这样情况,但对庶民百姓个体而言,隐忍往往是无奈后的最终选择。 最近一些年,遭遇不平时,信F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有时被地方截F也常常令当事人有苦说不出。 烦恼排解不畅,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心理障碍。目前每13个人中即有1人存在心理疾病的现实问题,以及多地报F社会的极端行为的频仍,难说与遭受不公完全无涉。 本书的作者桑德尔为读者系统地介绍了在西哲思想影响下的西方闽渚社会存在的一些典型的社会问题。 就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矛盾,本书列举了许多他们所关注的重点以及探讨的思路,为我们解决自己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考方向。 边沁的功利主义考虑的是社会最大福利,看似合理,却把人视为了实现理想的工具。 康德与罗尔斯的自由主义,将理性的人放在了首位,但缺乏约束的自由过于丰满,在面对骨感的实际问题时,往往又很难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书作者借鉴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最终为公正增加了一个道德的维度。 即只有福利、自由与道德兼顾,才有望触碰到公正的实质。 这个结论看起来很美,但如何才能保证不落入道德陷阱,在实操方面恐怕也不是一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 柏拉图的《理想国》、霍布斯的《利维坦》、洛克的《政府论》未能在本书中做重点介绍,我个人感觉有些遗憾,想必这是著者深思熟虑的结果,毕竟是无关宏旨的内容,的确无伤大雅。
关于婚姻和自由主义的讨论印象深刻。 前半有很多引用不同哲学家的思想的部分,比较掉书袋,不好理解,但是确实很深刻地持续影响着现代的各路思潮,康德和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我觉得都挺好,最终还是要走中道,实事求是。特别是婚姻,看起来很自由,每个人对婚姻的定义和对本人的意义都不太一样,婚礼也可以千差万别,但是都少不了要去民政局领证,这就是国家/政府在道德层面对法律的干涉。 公正放在哪个维度来说也要一一辨析,古希腊的城邦社会,跟现在的全球化格局下的国家形态,还有小到社区,个人身份和个体感受,都有不同的选择方向(approach),没有什么人间道理可以适用所有的情景,作为一个管理者,小到微信群主,大到国家首脑,应该用何种视角来实践自己的理念,调和人与人之间碰撞造成的纷繁现象,无论如何不能单靠一种理念一本书说得清楚的,但类似的讨论作为大学课程还是很好的思辨训练。
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唤醒我们永不停歇的思考。 生活是很有趣的,万事万物都值得我们思考,不管是那些光怪陆离的还是司空见惯的,如果你想深究,其实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 人,生来平等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者不会给你答案,而是给出各种假设或者事实的结论,让你自己思考。只要你给出了答案,你大概率也会推翻自己,这或许就是哲学的魅力所在? 数年前《网易公开课》上有免费的视频,我推荐看视频。
至少两年前,我就在图书馆借过这本书,可是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看完,主要是观点比较多,如果不能静心看,总是看过就忘记之前讲得什么。即使这一次,也是看着看着,还得往回翻,才能想起来前面讲了什么[捂脸]。 这是一本和政治哲学或哲学政治(我实在分不清[捂脸])相关的书。这里所说的公正,已经不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那个概念,或者说我们从来没有弄清楚到底它的概念是什么。作者用了几个经典哲学家的对于公正的观点----例如亚里士多德----最后阐述了自己对于公正的理解。这中间他用很多的例子,实际的或者假象的、历史的或者现代的,一一分析哲学家们的不同观念,以便读者能够理解这些哲学家们的观点,还有这些观点自身的矛盾以及这些观点之间的矛盾。 其实读完之后,我也不好说我弄清楚公正是什么,但是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就是当我对一件事有看法或者观点的时候,会去思考为什么我会产生这样的观点。这样的深层次的剖析自己会让自己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还有另外两个很深的感触,一是关于教育,另一是关于政治。先说教育。作者说了,这个主题其实是他在哈佛大学上的一门课,他在后记里说学生们开始反驳,反驳彼此,反驳他这个老师,也反驳那些著名的哲学家们。我想这就是辩证的思维,这是我们的教育所缺少的。我记得我们学历史学政治的时候,在什么事件之后就会告诉你这事件哪儿好哪不好,然后为了考试只要记住就好了,没有人会说让我们自己去思考这事件到底对个人、对社会、甚至对历史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太缺少了。 然后是政治,它与教育息息相关。长这么大,我根本就不理解什么是政治,也压根儿就不想理解,对于咱们国家的所谓政治,是有一些负面情绪的(有一丁点儿的愤青味儿[冷汗])。我想大多数人都像我一样,根本就不会去行使什么选举权什么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不懂政治(另外的原因就不说了,大家意会吧[坏笑])。为什么不懂,可能就是因为我们不懂哲学,不懂得辩证。 太有感触了,有机会再把这本书的纸质版看一遍。可能还要把哲学家们的书都拿来看一看才好[捂脸][捂脸]。
一见倾心,再见钟情!这本书读了两次,第一次读到康德掉进坑里,爬不出来,太艰涩;第二次磕磕碰碰将其阅读完毕,扪心自问,并没有读懂,读透这本书! 2017即将过去!如果非得做个排行榜,它将是今年我最喜欢的书榜首!原因很简单,除了内容之丰富,更有其逻辑之严谨,思维之慎密,所有逻辑推理一环扣一环,以至于我稍微开小差,就跟不上接下来的思路,烧脑的很,但又相当过瘾,让人完全沉迷于思辨中,每次以为某个观点已然足够,没想到总会出现新的观点推翻想法,所以,比起本书的内容,我更被作者的逻辑书写所折服,作为与写作相关的工作者,实在是佩服至极,也吸引至极! 政治哲学,似乎离我们如此遥远,但是只要想想如下几个问题,可能大家就会觉的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政府凭什么要求纳税人交税,为什么富人需要交更多的税?为什么要求富人将自己的财产分给穷人是不允许的?我们完全拥有自己的身体吗?如果是,那么你能接受器官商品化吗?如果不是,那么你能接受这个观点吗?自由是什么?只是随心所欲吗,如果是,我们和动物又有何区别,如果不是,自由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才是公正?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就真的公正吗?… 本书并没有对上述这些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作者只列出了历史上各位哲学家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概要来说,从功利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和德性倡导者三大群体讨论我们面临公共事件上的不同观点,每一类的观点都给予我们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也让读者深思,身而为人,我们究竟以何立世? 一直想做一个思维导图,将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勾画,本书的书写方式实在值得我好好学习,可惜一直没好好做。感谢这些书籍,人类的智慧居然可以如此深邃,美妙,真让人叹为观止,这些谢谢作者,让我更喜欢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