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传:生活不易,保持优雅

杨绛传:生活不易,保持优雅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杨绛传:生活不易,保持优雅
    张卫国
    推荐

    非常好的一本书,推荐给研发部的同事看。真正有市场思维的产品经理。用心听,但不要照着做。想清楚,做出来,推出去。对我们各个岗位的工作都有启发和帮助。

  • 杨绛传:生活不易,保持优雅
    C.o
    推荐

    非常推荐「互联网人士」看,而不仅仅局限于产品人。 看完了,关上书,依然清晰烙刻在我脑海里的几句话: 1、只做一次的事找可行解,反复做的事求最优解。 2、「问题中心」与「方法中心」两种思维方式的区别:前者是产品思维的方式,后者是学生思维的方式。遇到问题,首先去找答案的,是典型的学生思维。 3、产品三要素:用户、需求、场景。用户需求分析模型“Y 模型”,尤其印象深刻,从“1”「用户的观点与行为」,到“2”「用户的目的与动机」,再到“3”「产品功能转化」,最后升华到“4”「底层人性」,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4、锻炼对“钱”的感觉,大点的说,对商业的感觉的方法:分析终端消费者消费的一笔钱,去哪儿了,分给了哪些角色、环节? 都是让人启发很大的内容。

  • 杨绛传:生活不易,保持优雅
    阿白
    推荐

    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保持敬畏,再培养一点多样性,让自己可以听得懂更多不同的观点。

  • 杨绛传:生活不易,保持优雅
    季晗
    推荐

    不同于大多数产品经理从画原型开始的职场途径,大四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创业担任VP的身份,当时也是代领产品团队,每天都在和CEO决策战略,并没有踏实去敲定每一个流程和细节,导致很多想法都是想当然。 过了一年滋润的生活,毕业后去动因体育做管培生,在业务线轮岗了四个月的业务,每天打电销、做地推,第一个月有一些新鲜劲,第二个月就开始打退堂鼓,我一个985211毕业的大学生每天干这事、太浪费时间了吧…… 每天坐在地铁上倒头就睡,因为场馆遍布全北京,地推地点也经常跑到五环外,经常回家就到了半夜十一点了,战线过长的工作跨度让我考虑时间成本的问题,偶尔的高业绩又让我比较兴奋,而真切的体验了一线也让我发现了很多问题,他们很辛苦,所以上面也就是线上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 公司是今年刚开始线上化,大多地方都很不完善,四个月后终于到了产品部门可以把一线发现的问题解决,优化教练整理客户信息的教练端,也更知道客户需要什么,有哪些是真切的需求、哪些是想出来的需求,才发现自己这个小白产品经理在确认需求方面其实比很多经验多的前辈有一定的优势。 自己也开始从画原型和写PRD重新开始产品经理的职业生涯,在和技术对接的时候才发现每一个小功能都有那么多要敲定的细节,这样的情况经常让我抓狂但又觉得很新鲜,因为知道这是自己的短板,所以对于这样不舒服的感觉也感觉特爽! CTO推荐我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确实比当初读1.0的时候要理解地更透彻了,能够看到自己进步的感觉真好~最近也在让自己好好权衡做好产品细节和从宏观理解产品的视角,因为之前的经历和现在的经历相结合一定可以让我在PM这条路上少走很多弯路[大兵]

  • 杨绛传:生活不易,保持优雅
    Sally
    推荐

    解决某个问题 1、某个——明确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想清楚要做什么,不做什么 2、问题——用户(谁的问题)、需求(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场景(用户在什么情况,以及何时何地碰到这个问题) 用户:用户多种多样却又有主次之分,不要为了次要用户的需求干扰核心用户,满足好核心用户之余可以去照顾次要用户。 需求:需求是问题的核心,它分深浅,浅层需求是表象,第二层是观点和行为背后的目标、动机,最深一层是人性。满足需求的三种方法:提高现实、降低期望、转移需求。 场景:何时何地,各种提交,即使给定用户、需求,不同的场景也会导致我们采取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 3、东西——解决方案。 从用户需求角度,产品的6大分类,很多产品都是多个分类的混合体: 工具、内容、社交、交易、平台、游戏 产品概念提出的5个关键要素 1)核心用户:产品目标用户中最重要的用户是谁,表达为一个抽象的人群。 2)刚性需求:Ta们碰到最痛的痛点是什么。 3)典型场景:这些痛点最常出现在怎样的生活、工作情况下。 4)产品概念:用什么方案解决,用一个词、最多一句话概括你的解决方案。 5)竞争优势:相对已有方案,有什么突出优势。 产品概念的筛选,筛选是在一个时间切片上做的,随着时间的变化,筛选工作也会变化,原本不重要的也可能变得重要,原本重要的也可能变得不重要甚至是累赘而需要做减法。 需求采集的方法 1)全员参与采集,产品经理处理; 2)说和做,定性与定量,用户的观点与行为有时不一定是匹配的,研究个体与群体; 3)是否在真实场景里,还原用户发生需求的场景,亲自体会临场感; 4)是否和产品发生交互,加深用户与产品的互动,从而便于用户体验产品,了解用户真实需求。 需求分析与Y模型 1.用户需求场景,需求的第一种深度,用户的观点和行为; 2.用户需求背后的目标和动机,需求的第二种深度,还需要综合考虑公司、产品的目标; 3.产品功能,解决方案; 4.人性,价值观,需求的第三种深度,需求的本质。 从1-2,2-4,不断的深挖用户需求,不一定会挖到4,再到3的过程中想清楚怎么解决,对应的解决方案。 经典案例:福特用户想要一匹更快的马。 用心听,但不要照着做。 产品生命周期,从无到有 1)验证期:也就是产品发布前的筹备阶段,加上发布之后到推广之前的预备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验证产品是否达到了与市场的匹配,即PMF(Product Market Fit)。产品在这个期间要不断修正主打功能,运营主要关注的指标是用户留存,典型的良性表现就是用户用了还想用,成为回头客。 2)爆发期:产品验证完成后开始大面积推广,即进入爆发期。此阶段产品依然在围绕核心功能进行强化,但用户数会迅速增加,运营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拉新。 3)平台期:拉新一段时间后,产品会进入平台期。一旦容易搞定的用户都搞定了,单用户的获取成本就开始越来越高,这时候要想继续放大产品的整体价值,就只能依托于提升单用户的价值。于是,产品功能开始扩展,升级2.0版逐渐提上日程,运营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激活用户,也常常说成“促活”,让用户使用产品的时间尽可能增加。 4)衰退期:1.0版的产品终归要退出历史舞台。进入衰退期以后,产品仅需要维护,而运营能做的事情就是想方设法榨取产品的剩余价值。比如,在敬畏用户、不伤口碑的前提下,从用户身上赚到最后一点钱;把用户平稳无知觉地导入2.0;让团队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等等。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