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 to see the whole picture! 否则,只能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加油吧![加油加油]
在《技术的本质》一书中,作为经济学家的布莱恩•阿瑟将目光投放于“技术”之上,对“技术”的定义作出本体意义的提问:“技术是什么?”以及“技术是如何进化的?”阿瑟从各个角度,如经济学的、生物学的角度探究,认为不能将生物学领域中的“物种进化论”的壳子套用在技术哲学之中,首先技术本身就是带有机械性和有机性的,是二者的结合,通过自然现象的变化和进一步捕捉,技术得以有机性地自我创生和自我进化。 其次,技术是经济的另一种表达,经济本质上就是技术,是服务于技术的各种组织安排的统称,是经济助推了技术体的自进化。基于成本、效率、收益等考虑,技术被筛选从而被组织起来。从外部来讲,技术和经济的组合才会刺激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本书最深刻的问题,是对“技术该何去何从”的哲学追问。现象学家海德格尔持技术悲观主义的态度,我们与技术的关系越亲密,与自然的关系就越疏远。然而本书作者布莱恩•阿瑟则认为,技术的作用取决于人们看到技术的态度,技术只是人更好地贴近自然、利用自然的中介,因而其有机性越发重要。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没有人类文明领域的技术是不行的,拒斥一切技术是不现实的;而当我们越了解技术,我们才能通过技术,与自然共生。
虽然翻译过来的措辞晦涩难懂,但是本身文章很成体系,叙述的道理也很深刻。
以技术的视角,透视整个世界;用技术的进化规律,指引工作开发.
粗略读完的第一感受:这就完了?技术的本质究竟是啥啊?这感觉更多说的是技术的发展与进化吧。好像也不是技术的发展与进化,而是人对技术的要求导致其出现的发展与进化,不是技术的内卷,而是人要求的不断提高,所以说到底,好像技术的本质还是在人身上。 技术起源于人对自然界客观现象的应用,然后将其编码为可升级的组件以满足使用的目的。所以个人觉得,技术的本质是满足人类目的的方法,这种方法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会带来经济效益,使得原始的技术在一定程度脱离于人的控制,变得客观起来,那是因为这种名为技术的方法已不再只为某个人服务,而是为大家服务,所以技术的发展与进化就需要迎合大家的需求,又回到满足人类的目的这个点了。 突然感觉这本书说了这么多,不如用我初高中时背的科学发展观来结局:技术的本质,以人为本。
按照这种逻辑,技术和宗教神学都能扯上关系了,或许多年后才能同意这种观点吧
与其说这是一本讲技术的本质的书,我更喜欢称它为一本哲学书,一本帮助我构建对世界认识的书,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本书如果和凯文凯利的科技想要什么,配合系统论的相关书籍,和讲类比的一本大厚书,我可以清晰的构建初步当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最近还看了一本纸书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暂且写一些用以记录现在想法 即我们以自身为根本,构建出本体隐喻,并已本体为基础,形成一个粗略的概念系统,用以捕捉和描述自然世界的现象,一旦这个现象被多次用以实现某个目的,我们便可以将其归纳为经验或者说是技术,我们用技术满足需求和解决其自生问题,并用技术的累积去更好的捕捉自然现象,于是人类和技术的进化开始了,这样一个系统被建立起来了,之后我们思考,我们观察,我们类比,我们归纳,我们兴奋于技术对自我欲望的满足,我们恐惧与于技术失去控制的深渊,我们和技术交织在一起,但无论如何,我们对于技术的理解仍旧源于自身对自然的互动,对技术的应用与学习也该这样,将这种视角代入到我们对知识的学习后也会清晰许多,经验的累积源于去解决某种现实问题的需要,而我们学习这些知识有时候却过分脱离了现实,硬生生记住浮于纸面的文字堆砌却不用它理解世界,不对世界产生好奇,更不去亲近自然,这样一来反而本末倒置了
这本书对于复杂的自组织系统的描述尤其深刻,国外的理论高度还是先进多了,五星推荐。
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知其然又之其所以然,有利于技术行业从业者从本质上理解技术。
待: 罗伯特·皮尔西格(Robert Pirsig)说:“佛陀与上帝居住在数字计算机的电路里或周期传动的齿轮中与居住在山巅或莲心中同样舒服。” 可以说,技术是自然的拓展,是人性的拓展,是更深的宇宙法则的一部分,了解了技术的本质,你才能掌握未来。”
技术的本质这本书通过对技术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尝试解答技术的来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这些思考的结果会让技术创新更加有张可循,更好的促进技术的发展。 一、问题 技术给我们带来了舒适的舒适的生活和无尽的财富,也成就了经济的繁荣。我们的世界因为技术二改斌,但技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从何而来,如何进化? 二、组合和结构: 讲技术进行功能性分组,可以大大简化设计过程,这是技术模块化的首要原因。技术的组合和递归特征,将彻底改变我们对技术本质的认识。 三、现象 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技术,都是在应用一种或几种现象之后乔装打扮出来的。技术就是那些被捕获并使用的现象,是对现象有目的的编程。 四、域 为了共享现象组群和共同目标,或者为了分享共同一个理念,个体技术就会聚集成群。 五、工程和对应的解决方案 六、技术的起源 七、结构深化 八、颠覆性改变与重新域定 九、进化机制 十、技术进化引发的经济进化 十一、我们的立场
技术的本质是对现象有目的的编程以及各种技术的有机组合(递归)
这是我读到的难得的好书!强烈推荐!我花费了二个月慢慢的仔细的阅读理解。感谢作者的潜心研究,将技术的本质揭示出来。 正如中国古人所说,道法自然。技术来源于自然.,技术是被捕获并加以利用的现象的集合,是对现象有目的的编程。 技术是有生命的,基因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元,与此类似,我们可以把“现象”称为技术的“基因”。 技术的层级结构和递归性,技术是可以建构的,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组合创新,复杂的技术系统由底层技术、零件技术、部件技术、组件技术等构成。任何一个部分的改进改善就是技术的进步。替换其中的一个或是部分就是创新。引用不同的技术组件来替换也是创新。创建一个新的技术系统就是发明。因此,技术的创新层出不穷,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近代的发明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这就是书中讲的,技术的两种发展机制:内部替换和结构深化。内部替换是指用更好的部件(子技术)更换某一形成阻碍的部件。结构深化是指寻找更好的部件、材料,或者加入新组件。 技术能够自我进化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基因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到来将加速这一进程。事实上,未来这样的系统不仅能够自构成、自优化、具有认知能力,还能自集成、自修复以及自保护。从概念上看,生物学正在变成技术。从实际上看,则技术正在成为生物学。
也许在发布之初有一定的惊艳,现在看来几乎是常识了。作者从一个宏观的视角,类似于放弃研究水的分子结构而来阐述一个大海的本质和奥妙。而我认为还有更本质的东西
从现象到技术,再从技术到经济。这三者是有层层递进依赖关系的,而在进化上又是类似的。他们各自又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组织型态、改变了个体的心里需求、构成了新的生活...三者互相促进发展。 最近同时也在看<<中国制造2025>>,我发现两本书的作者其中有很多观点都很类似。比如说,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的创新。工业的基础是技术的革新。技术的革新依赖于科学研究、现象发现。科学的创新则需要不言而明域定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浓厚的科研氛围与实践探索。 这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属于通识类型的书,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并从获取到关于自身职业的相关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