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
    方言
    推荐

    读完整本书,感受着小米初创时的那份热血和激情,但书的后半部分虽然都是一些企业调整和小米生态链的建设到上市世界500强,这些商业书类似风格,并没有写的很深入,对面对新的问题和解决大部分只简单带过。 小米是中国大时代下的一个神话,也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黄金十年,雷军在他不惑之年里怀着要改变中国山寨机的勇气和理想,用硬件+软件+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和极性价比产品开启了小米的创业之路。 创业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小米也一样,面对着质疑和困难,随时都有可能坠落悬崖,但总有一群有理想的人,荟聚一起成就属于他们的事业。 虽然我不算一个真正的米粉,但用完小米手机2S后,就在没买过小米了,主要是第一次体验小米手机为发烧而生,手机容易发烫,信号不稳定,屏幕玻璃碎后基本无法操作了,电池容易耗电,被这三点给弃了,但对小米的其他产品体验有路由器,充电宝,电池等。 一直被小米对好的产品和极性价比的企业魅力吸引,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真正的米粉。 这本书值得去阅读,可以让你看到一个初创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和管理,对机遇的预判和决断及顺势而为的勇气。 一往无前,希望小米走的更远,让人类享用更多的科技产品。

  •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
    路易大叔
    推荐

    果然是一本充满热血的爽书,作者有意识的把小米的历史往非常正面的路上拉,本朝“正史”的写法了。不过小米和雷布斯确实让我很敬佩,我也是小米的路转粉。

  •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
    路上读书
    推荐

    记录小米创业十年来的高光尽欢与低谷沮丧,梳理了独特的管理经验和商业逻辑,真实还原一碗小米粥到世界500强的全历程。 听【路上读书】主讲人为您倾情演绎

  •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
    Smilee李智洁
    推荐

    中国创造&中国智造,一往无前。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
    Horace_Chun_Hua(财华华)
    推荐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更深的海,更狂的浪,潮声轰鸣,总在前方。相信相信的信念,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相信的航向,无论晴空万里,抑或风雨如晦,我们注定一往无前! 过去的好的坏的,都过去了。站在现在看未来才是最重要的。不知不觉小米十年了,这样算来。站在当下来看,我的人生也过去了十年。种一棵树最好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当下的我由十年前的我造成的,未来的我由现在的我一步步走来的,心若向阳,必会发光。 十年前,当时第一次买小米,还记得小米是“为发烧而生”。但是我买的小米2A,恰恰因打游戏发热而关机,从此便永远的关机了。颇为感慨,后来用了乔帮主的最棒4S,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持续到现在。直到后来用两个手机,加了个红米体验一下,价格颇为优惠~ 小米是什么?这是10年来,雷军被问和自问最多的问题。 小米就是工程师的梦想,靠技术和产品亲手改变世界,让世上每一份的认真投入,都能有公道的回报。 小米就是工程师追求的信任。证明最好的产品能有最好的价格,让用户可以“闭着眼睛买”。 因为我们相信,“东西更好,价格更平”是所有人的向往;人们终究还是欣赏为人厚道,向往世间公道。 小米的10年就是一群最简单执着的工程师,怀着最简单纯粹的想法,用最简单专注的方式,追求最简单坦诚的信任。因为简单纯粹,所以无所畏惧;因为无所畏惧,所以一往无前! 从2010年到2020年的这10年间,很多像小米这样有价值的中国公司不断涌现。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基数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不断迭代的新技术以及不断增速的网络带宽,为中国互联网巨头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美团、滴滴、字节跳动、快手、蚂蚁金服等企业以及微信等通信工具诞生了,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仔细数来,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已经占据了全球范围高达30%的比例,它们的市值占比也高达四成。在全球市值排名前10的互联网公司中,有5家是中国公司。 新的商业环境和商业文明中,中国应该引领全球。在近现代历史中,东方与西方的交流多是单向的,但是中国不会永远做追随者、复制者,随着中国的再次崛起,东西方“双向交流”的时代已经到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拥有世界最庞大手机用户群的中国得以用最快的速度积累移动数据。 中国的数据优势不可小视,在快速迭代的互联网世界,中国创造并搜集了详细的海量数据,中国的移动食品配送速度是美国的10倍,移动支付普及率是美国的50倍,共享单车设施数量是美国的300倍。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更多的数据将播种下持续增长的种子。 企业家带领人们去做的事情并不总是可以用金钱来计算,正如(斯坦福大学教授)阿德·马卜贡杰所说的那样:“你只有感动了他们,才能领导他们。企业家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他帮助人们为了信念冒险。”“如果你去询问硅谷或者其他类似地方的初创团队的成员,问他们为什么选择了现在的工作,你会发现,驱使他们行为的,是超理性动机。” 创业维艰,不是说说这么简单。小米历经劫难,很难想象雷军中途面临着怎样的决心。当公司面对强有力的竞争时,创业者要做出重大调整。然而,高管的既有利益、员工的责问挑战、内部纷繁复杂的声音、外部幸灾乐祸的嘲笑,都是创业者在高光背后独自一人时必须面对的问题。创业者很多时候必须内心强大,才能面对真实世界的一地鸡毛。 《创业维艰》的作者本·霍洛维茨曾经感受过那种孤独,他说:“任何借口都无济于事。我绝不会说出‘这都怪经济形势太恶劣了’‘都怪我得到的建议不中用’‘都怪形势变化太快了’这样的借口。我所面临的唯一选择是,要么生存,要么彻底毁灭。大多数事情都可以假手于人,大多数管理者都有权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决定。但是,最基本的问题是公司如何生存下去,这个问题是留给我一个人的,也只有我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最后,我们来总结下,小米集团的业务构成:1,小米手机;2,小米IoT(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现在叫AIOT)包括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等);3,互联网服务(主要来自智能手机广告和游戏。)。小米模式的核心是硬件获客,虽然是硬件获客,但跑通这个模式,做成气候的,目前只有小米。所要研究小米,理应从这三大业务板块出发。 一,雷军的重新出发 如果说,1995年张树新在中关村南大街上竖起的那块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路还有多远——向北一千五百米”只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首暖场序曲,那么1997年以后,互联网的热潮就像一首交响乐,每天都在弹奏狂野的旋律。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网站先后成立,开启了改变中国网民获取信息方式的革命。 2000年,新浪、网易、搜狐先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安装了奔腾III、奔腾IV处理器的个人计算机更多地走入千家万户。2000年,中国上网用户已经达到890万人,比三年前有了高达14倍的增长。 真正的创业者,要有周密的分析、严密的系统,还要辛勤工作,但是首先是周密的分析。决定一个企业是否能决胜千里的最重要的一条,不是天道酬勤,而是顺势而为。 2007年1月9日苹果在Macworld大会上发布了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iOS和iPhone。几个月后,iPhone正式横空出世。iPhone问世4个月后,苹果推出软件开发工具包,供任何想为iPhone开发软件的人使用。顷刻间,这个消息传遍了硅谷和投资界,几百家小公司争先恐后地争抢资金进入苹果开发平台。明眼人一看就知道——iPhone永远地改变了手机行业的游戏规则。 2007年11月5日,距离苹果发布第一代iPhone仅4个月,谷歌公司正式公布安卓操作系统,并且宣布与34家手机厂商、运营商成立“开放手机联盟”(OHA)。自此,这个基于Linux内核的安卓系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随着思考的逐渐加深,雷军内心逐渐清晰:创建一家以安卓为底层、手机硬件为核心、软硬件一体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制造中国最好的手机硬件和手机操作系统。另外,用一种高效的方法解决中国制造的核心问题,改善整个社会运作效率低下的现象,用一种更好的方式,比如电子商务,让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从而让商品具有极致的性价比。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从手机开始,逐渐地改变中国的制造业,创建有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二,为发烧而生和新物种诞生 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没有什么比组建创始团队更为关键的了。尤其是,这个项目的难度如此之大,雷军需要一批成熟的、业内经验丰富的、价值观一致并且相信共同愿景的人和他一起奋斗。他知道,这个团队的打造肯定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到顶级公司去寻找最优秀的人才。 雷军先后召集林斌、黎万强、范典和刘新宇,开启小米之旅。在给小米创名时,博览群书的雷军想用他最喜欢的一句话——“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来做公司的名字。当有人提议把公司叫作“大米”时,投资人刘芹说:“互联网天生回避大而全,我们不取大,取小,我们就叫小米吧。”这个平实且简单的名字,立刻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同。就这样,小米公司诞生了。 成功的企业大都有相似之处,小米的发展过程和英特尔的转折有共同之处。 格鲁夫也说过一个企业,若一贯能够成功地处理这两个发展阶段——争论(混乱统治)和目的鲜明地前进(扫除混乱),那么该企业就可称得上是一个坚定有力的适应性组织。这种企业有两个特点: 1. 它容忍争论,甚至鼓励争论。激烈的互不相让的争论围绕需要研究的问题展开,参加争论者无论职位高低、背景如何都可自由发言。 2. 它能够做出明确的决策,接受明确的决策,并使整个组织齐心协力拥护该决策。 具有以上两个特点的组织更善于应付战略转折点。 时间来到了2011年8月16日,这一天是小米第一代手机发布的日子。那个夏日午后,北京的阳光格外灿烂。雷军内心隐隐感觉,也许这一天是改变命运的日子,他的命运?国产手机的命运?还有和他一起奋斗的年轻人的命运?他并不确定。这些模糊的感觉只是在他的脑海里一闪而过。 这一天也许会是某种分界线吧。在全世界,手机这种产品第一次只通过互联网来销售,这种模式将绕过所有经销商,把中间层的利润让给消费者,这是雷军改变中国制造业的第一次尝试,也是创业者对新模式的亲自践行。 这是小米历史上唯一一场提前5分钟开始的发布会。那场长达78分钟的小米1代手机发布会至今还是很多人难忘的记忆。发布会几乎全程伴随着人们的尖叫声。雷军把自己的商业模式春风化雨一般讲述给在场的所有听众。他给人们提供了两份最好的礼物:第一,最好的安卓系统的手机硬件——国内双核1.5核,全球主频最快,比主流手机主频速度快200%,比最新发布的高端手机主频速度快25%。第二,首款以互联网模式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MIUI,千变主题和首创的百变锁屏。 很多在中控台的小米员工顾不上自己正在工作,都流下了眼泪。这一刻,小米人和米粉的心情是一样的,他们把最真诚的热爱,献给了这家无与伦比的魔法公司,献给了这一注定载入史册的时刻。 三,高歌猛进 第一代小米手机一经发布,就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狂潮,线上那些未曾谋面的30万MIUI粉丝,仿佛在一瞬间都被一种极具诚意的产品主义精神激活了。这种线上线下精神世界水乳交融的感觉,造就了一个巨大的幸福能量场。连发布会上发布的那些彩色手机电池,都显得如此之酷炫。 从此,横空出世的小米手机造就了一个内心世界一直热烈沸腾的社区。小米通过产品将人们联结在了一起。也许,当时这些小米粉丝本身也都是产品主义者。小米人和米粉的精神世界是共通的。 用户的口碑和心智极难获取,就像苹果和可口可乐一样。为什么可口可乐和苹果这么牛了,还要日常广告?就是因为能重复占用,让你在不知不觉间被深度影响,就像销售收入日益增长,你却不知道到底是哪个广告起了作用。而小米从手机1开始,小米所有产品都遵循着这一原则:专注打磨超过用户预期的产品,用极致的性能和击穿市场的价格赢得用户的信任和口碑。 小米公司分为四大业务线:黎万强带领的电商和营销业务,洪锋负责的MIUI,黄江吉负责的米聊,林斌、周光平、刘德负责的小米手机和硬件供应链。 经过一番努力,小米完成了最初的商业闭环——硬件+软件+互联网平台。小米的效率革命从此时开始了。大多数传统的手机厂商此时还在暗夜中沉睡,大家还看不太懂这家“奇怪”公司的路径。 MIUI在积累50万粉丝之后,迅速发酵。从50万到100万的粉丝积累,都是依靠微博这样的社会化媒体推动的。对于传统商业世界而言,这样的行动类似于小说《三体》里的降维打击,是不同维度世界的对决,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消费市场已经变天了。小米用一种互联网产品思维让消费者也成为互动过程的一分子,非常热闹疯狂。 2010年10月20日,一款名为KikMessage的跨平台聊天应用程序正式上线,这个产品发布两周内,注册用户就超过100万。 随后,黄江吉、洪锋和冯志准备做这个东西。在见到雷军之后,基本上一分钟就决定要做了。于是,小米把“小米通”这个软件升级为一款叫作“米聊”的产品,又抽调了很多工程师来加快研发进度。2010年12月,在Kik发布仅仅一个多月之后,第一代米聊发布了,这是中国最早的手机即时通信产品。米聊拥有的具体功能有对讲机聊天、手机语音聊天、用语音发短信。可以说,Kik的发布推动了米聊的提前发布。米聊的发布,路程颇为艰巨,在碰到腾讯这个超然大物时利用QQ引流之后,失败了。 四,生态链起航 时至今日,小米手机2在小米人心中都是“一代神机”。从2012年8月到2013年年末,它的生命周期之长,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这是一部再次为发烧而生的手机,各种参数依然强大,它的硬件配置也让其成为当时全球性能最强大的手机之一。尽管小米手机2没有做任何营销,但依然引发了人们的热烈反应。这个时期的小米手机有两个销售渠道,一个是互联网渠道,另一个是运营商渠道。前者占据销售总量的70%,后者占据30%。 小米在旗舰手机上取得的成功众人瞩目。到2013年7月,MIUI的用户数已经增长到2000万,势如破竹。在这一年的上半年,小米就卖出了700多万部小米手机2,这就要求小米的售后服务体系必须快马加鞭地向前奔跑着完善。张剑慧选择在居民楼里建立的售后服务中心,后来被更名为小米之家。这里的装修以黑白灰为主调,搭配橙色为装饰色,营造出真正的家的感觉,每个空间都配有宜家的沙发,有的房间还摆放了香薰机,有时会有米粉来到这里,给小米的员工送一些礼物。 2013年末,发生了一件极具娱乐性质的事件,那就是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和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当着全国观众的面打了一个著名的赌。雷军说,5年之内,如果小米的营业额超过格力的话,董明珠就输给他一块钱;而董明珠当场表示,她不要一块钱,要赌就赌10个亿。虽然,雷总暂时性输了,不过未来大有可为。但就现在从投资的确定性、当前时点来看,格力的决定性比小米要高点,创新公司终有一天也会被创新打败,当面临企转折点之后,确实每一次都会很艰难。 五,手机登顶和隐忧初现 2014年第三季度,小米的手机市场份额,第一次在中国登顶了。而小米的IoT部门此时也做了一款叫作小米智能家庭(后更名为米家)的App,让消费者用手机集中控制小米投资的硬件。当时接入的生态链硬件有小米空气净化器、创米智能插座和小蚁摄像机。 当生态链产品有了IoT模组的加持,小米投资的硬件产品才真正脱离孤立的单品,有了彼此相互连接的可能。这些年轻的企业家知道,只有和最新的趋势结合,他们的产品才是踩中时代脉搏的产品,他们也才是时代选中的企业家,将来才有了振翅高飞的可能。 就在2014年底小米狂欢的时候,在手机市场上,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正在飞速成长。华为Mate7的成功,让华为开始快速夺取这一年三星丢失的中国中高端手机市场,并收编了三星退场留下的手机渠道,为华为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调。魅族和阿里巴巴开始战略合作,双方号称要建立更开放的系统。乐视手机也在暗流涌动之中酝酿着并准备用非常规的价格体系对市场进行打击。同时,酷派、奇虎等公司也在手机市场开始了抢夺份额的烧钱行动。硬件厂商们的不安感正在上升,而小米的高调融资则带动了热钱进入这个行业的野心。 2015年4月的一天早晨,在北京五彩城小米公司15层雷军的办公室里,正在召开一个销售运营会议。大家正在如同以往那样核对销售数据。忽然,有人提醒了一句:调拨到印度的小米手机4似乎出货流速特别慢。雷军马上向印度团队要来了销售数据。一看吓了一跳,这批手机在印度已经囤积了50万部库存,按照每部2000元的成本计算,库存的总额就是10亿元。 最后,经过雷军一系列的努力,在这一年的年底,不仅小米手机4的库存问题得到了解决,小米在海外市场的出货量也第一次达到200万部。这意味着,除了小米手机4以外,其他一些机型也通过代理商触及了全球市场。在跑遍全球的这个过程中,小米公司因祸得福,完成了全球销售网络的搭建,为日后小米国际部的成立奠定了基础。而且,一些重大问题在此时被发现,让他们得到了纠正的机会。 有时候创业者就像是一个成年孤儿,必须独自面对所有的失去和暴风雨。如同《成年孤儿》的作者亚历山大·李维(Alexander Levy)说的那样:暴风雨过后,总有东西需要清理,例如老树被摧毁了,脆弱的建筑崩塌了,有些过热的地方开始冒烟。然而,就如同经过暴风雨一样,哀伤之余,我们四周的空气开始再度清新起来,我们会感觉到呼吸比以前顺畅,甚至拥有了一眼望向天际的能力。在小米内部,大家感到空气正一点儿一点儿清新起来。 六,逆转而上 小米MIX全面屏手机的发布,被视为小米公司的一个转折点。它让外界看到了小米在技术上的眼光和突破能力,也给公司内部传递了积极信号。在手机部门不断地修复自己的问题、弥补自己的短板之际,小米的渠道政策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到2016年年底,小米的线上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75.16%,线下销售则占到24.84%。增强线下阵地,毫无疑问是2017年小米渠道政策的重点。简单而言,除了在互联网上,小米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在商场里和其他销售网点购买到小米产品。 2018年5月3日,是小米一波三折的上市之旅的开局之日。此时周受资和团队成员已经两三天没有睡觉了,他们终于完成了第一个版本的招股说明书。这一天,一行人穿上西装,在香港的一个印刷社把招股说明书打印完毕之后,兴高采烈地来到香港证券交易所,正式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港交所的工作人员递给周受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字——恭喜你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已经被港交所受理。 小米利用这个机会,再一次向公众阐释了自己的价值观: 创新科技和顶尖设计是小米基因中的追求,我们的工程师醉心于探究前人从未尝试的技术与产品,在每一处细节都反复雕琢,立志拿出的每一款产品都远超用户预期。我们相信打破陈规的勇气和精益求精的信念,才是我们能一直赢得用户欣赏、拥戴的关键。 目前,我们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并且创造出众多智能硬件产品,其中多个品类销量第一。我们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费类IoT平台,连接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与此同时,我们还拥有1.9亿MIUI月活跃用户,并为他们提供一系列创新的互联网服务。 真正让我们自豪的并非这些数字,而是中国智能手机和智能设备等一系列行业的面貌因为我们的出现而彻底改变。 优秀的公司赚的是利润,卓越的公司赢的是人心。更让我们自豪的是,我们是一家少见的拥有“粉丝文化”的高科技公司。被称为“米粉”的热情用户不但遍及全球、数量巨大,而且非常忠诚于我们的品牌,并积极参与我们产品的开发和改进。 2018年7月9日,雷军亲手敲钟,现场欢声雷动,小米正式在港交所上市。 2018年11月,在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雷军首次将这个公式公布于众,他说:“过去10年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未来是万物智慧互联的时代,因此,AI+IoT=AIoT。” 接下来的一年里,雷军做出了5年投入100亿元进军AIoT的决定。小米核心战略的变化也呼之欲出。 2019年7月23日,《财富》杂志发布了当年全球500强公司的榜单,小米公司首次进入这个榜单并且创造了一项纪录——从开始创业到成为榜单中的一分子,小米只用了9年的时间,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全球500强。 从2014年开始,在小米的AIoT的蓝图中,形成了“1+4+X”的品类战略,1指传统控制中心智能手机,4指电视、智能音箱、笔记本电脑和路由器,X则是小米海量的IoT产品。当所有的设备互相连接时,大数据和算法的力量终将显现,它们最终会对现有的科技世界进行某种颠覆和重构。而小米正行走在摸索更加丰富的智能场景的道路上。到2020年第一季度,小米IoT平台设备连接数超过2.52亿台(不含手机、笔记本电脑),拥有5个及5个以上智能设备的用户数在小米IoT平台达到460万。在2019年的MIDC小米开发者大会上,IoT平台部总经理范典宣布,小米智能家居产品,已服务家庭数达5599万,智能场景每日执行次数为1.08亿次。 雷军曾经这样表达自己这一代的成长历程:“我们从小接受的是集体主义教育,但是转过头,满眼看见的都是自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强烈冲撞一直是一个主旋律,而个性的表达则一直裹挟在对秩序和服从的外部要求下,雷军一直在寻找安放自我的方式。 在雷军看来,个人计算机互联网是10亿级设备的规模,移动互联网是50亿设备规模,而超级互联网则是500亿级别设备的规模。未来的小米有着无限的可能,机遇和挑战并存。 人生如此飞快,故事尚未完结,我们都在路上,希望再过十年,你我都还在!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