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自传

甘地自传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甘地自传
    Sunrise
    推荐

    整本书娓娓道来,用非常详实的案例和清晰的历史脉络解释了城乡土地流转的问题,特别是对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场有非常鲜明的倾向性,解决了自己关于乡土的诸多疑惑,和刘守英老师《中国土地问题调查:土地权利的底层视角》一起看会更有体悟。

  • 甘地自传
    牛魔
    推荐

    透过现象看根源,对于了解当下的城乡,受益匪浅; 现阶段“增加收入、促进消费”的国情下,“市”的重要性越发重要。

  • 甘地自传
    戊辰山钺
    推荐

    暂时看了几篇,暂时感觉一般,内容是想法的集合,没有系统性,乱七八糟。

  • 甘地自传
    浊酒余欢
    推荐

    本书丰富具体的实际案例对中国土地政策作了细致的解读,是理清中国城乡差异和土地政策变化的通俗好书。

  • 甘地自传
    五福呈祥
    推荐

    解惑城乡土地问题的一本好书,原来城市土地是国有的,靠“征”补方式将集体土地国有,实行置换方式保护耕地“红线”;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产权不清晰。《乡土中国》通过调查揭示乡土社会下农村生产、经济与生活;《城乡中国》重点谈土地变革,通过多地长期调查追踪,揭示城乡发展过程中土地产权面临的诸多矛盾并给出解决方法,清晰的产权是城乡社会发展(生产、经济与生活)的基础。

  • 甘地自传
    刘zx🚀
    推荐

    9(知识量max…)这本书读起来,比想象的厚很多……阅读感受属于那种,开头兴趣大增、中途不知所云有些乏味、渐渐像读论文、临近结尾慢慢看到曙光、坚持读完醍醐灌顶+格局升华的类型。 本书中,周其仁教授以经济学视角解析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城乡发展的大趋势。感受到本书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土地的市场流转不可阻挡,打通城乡、合法的土地交易终究不可阻挡。房转地转,帮衬农民向城镇转。应顺势而为,把城乡之间的市场大门打开。 以我个人收获理解,本书用一种较为接地气、较为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介绍了什么是城市、城市怎么来的、城市的用处何在,接着介绍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关系;转而讲述城乡迁徙的自由,从而转到自由所代表的一系列权利,尤其是城市土地与农村集体用地的权利问题,接着继续铺开,从权利引申阐述涉及土地的国家政府政策制定与施行效果评估,解释了很多权利划分界定的现实困难难在哪里(涉及词汇内容如征地权、四川还权赋能、“血战到底”、土地转包、“政社合一”、“增减挂钩”、土地管制、土地市场流转、城乡市场形势等),最后以各种地方城市改革先行先试的例子(如上海“三个集中”、重庆“地票”、深圳土地国有化)和思辨内容,重点阐述了城乡市场打通,对农村乃至国家经济的促进作用。 本书基于很多从土改开始的城乡政策行动,基于《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制定和实施的前后考虑,向我们展示了仅仅从城乡土地市场这一个位面,竟有这么多涉及经济、改革历史、政治政策制定、城市经济运行的道理。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城乡中国内容丰富,十分深刻。 改革拱开了城乡之间的重重大门。本书基于经验观察,发现拱开城乡土地市场之门,依托的是两条线路并举。一条线路是城市政府想多拿地,能拿尽拿之余,一旦遇到也被高地价惊醒了的农民及其集体,就转向“以城市地租换农民土地”。另一条线路是郊区农民和集体自下而上,“州官入市我亦入市”,搞起形形色色的法外土地交易。两线并轨处,就是那“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书认为,城乡间打开的市场之门有三道,第一道大门是农副产品的市场之门、第二道大门是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之门、第三道大门是本书论述的土地市场之门。看天下大势,农民收入无非三大来源:出售农副产品、打工、分享城镇化驱动的土地增值收益。当改革先后打开了城乡之间的前两扇大门后,千军万马向城乡间的土地之门集聚,顺理成章。 当代竞争力旺盛的城市无一例外,一概是“市”字打头,以市场机制引导资源流动与集聚。由此,普遍的财产权利,特别是转让权要得到重新界定。城乡中国尤其需要法治,以在转型时期尽制度化最大努力,把大多数人的活动纳入合法框架。好戏连台,新型城市化曙光在前。

  • 甘地自传
    乔木
    推荐

    好书,深度剖析了中国城乡发展矛盾,中西发展矛盾,以及国内人口迁移和城市发展后期的城市病等问题,豁然开朗。希望越来越多的当局者能看到这本书。

  • 甘地自传
    严小邪
    推荐

    很多抽象的经济学道理 落到真实市场中 原来是这样朴实易懂 通过老乡们朴素的行为逻辑就很好诠释了

  • 甘地自传
    Aline_清
    推荐

    改革的每一步都是很多地方很多试点从基层一小步一点点的探索试验汇聚而成的。作者认为农村宅基地没理由不能入市,但是,在农民与城市资本实现信息完全对称之前,不妨还是保守一点吧。不管市场有多灵活,附权有多么利于降低交易成本让农民获利,在现实面前,人是不可能全部理性和自由的,监管也不可能一步到位。那么在利益面前,资本有时候就是洪水猛兽。

  • 甘地自传
    唐静静
    推荐

    2022-18 终于在在港口的最后一天看完这本书,弄清楚了很多关于农村问题的困惑,例如之前一直很奇怪老家很多村子为什么都拆拆拆了,明明位置偏僻也不修路、也不发展产业,也不搞大规模农业,还有就是有“地”的农民为什么搞不到钱。按照作者的观察中国目前“工业化超前而城市化滞后”,很多问题的根源在于“城乡隔离”,建国以来的整体制度安排“把城乡之间的各个大门都关了个严严实实”,但是文革之后、改革开放之后逐渐打开了农村粮食、农副产品、农村劳力进城的路线。目前“国有土地率先合法入市”,并通过“宅基地换房”、“留地安置”、“三集中”、“增减挂钩”、“城乡统筹”和“地票”等多种多样试验性政策工具,把部分集体土地引入合法交易的框架,但是问题没有从根本解决,需要改革的不只是经济制度,还有相应的政治安排,务必要打开“集体土地”的自由市场,务必要实现城市土地、农村土地同地同权。

  • 甘地自传
    夏铁木 Bāssel
    推荐

    拜读了周老师的大作,对中国一直以来的焦点之一,城乡土地问题,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但仍觉自己见识浅薄,有两个自己很关心的问题还应深入思考: 1,土地资源配置的完全市场化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终点吗?或者说,在市场化的趋势下,多大程度的市场化才是终点? 2,土地城镇化速度大于人口城镇化带来的聚集程度下降究竟如何破解? 除了内容上的消化、吸收、反刍之外,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来自字里行间中周老师的科学精神。研究土地问题不同于研究很多历史事件,它永远是一个现在进行时,是中国老百姓的几个命脉问题之一,利益关系复杂、地域差异大给这个主题的调研带来了很大挑战。周老师团队层层深入、刨根问底的调研本身令人敬佩之至。 周老师自嘲可能要被人嫌弃“请神容易送神难”,幽默之语有大义:认识世界就需要“请神容易送神难”的精神!

  • 甘地自传
    北在北阳
    推荐

    对于平时不怎么解除此类专业书籍的我,对很多内容不甚理解,但无疑让我了解了城乡土地差距的来龙去脉。

  • 甘地自传
    stan
    推荐

    了解我国土地制度变迁的不错书目,但是稍显絮叨,一些观点问题翻来覆去输出作者观点。

  • 甘地自传
    钢铁雄心
    推荐

    本书从城乡二元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城乡建设中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进一步引向城乡建设是保证权利,推动经济发展,本书的核心不断论述了中国从古至今一直在解决发展的土地问题,讲述土地作为生产资料,从过去到现在,在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渐被合理划分,盘活,使其真正解决市场,解决社会所需,推动城乡的发展进步,而这些,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在用智慧寻找土地使用和规划的最优选项。

  • 甘地自传
    夏宝辉
    推荐

    读这本书,可能是源自于“周其仁”这个作者,因为以前听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老是会听到他介绍周其仁老师,所以记住了;第二个原因就是书名《城乡中国》,听着很接地气,在说中国的事,所以看看;第三,也可能是在一些其他书籍或者报道或者推荐中有这本书,所以存下来了!看了,还是很值得一读,当然如果对中国房地产、土地权利有兴趣读者来说,那就更值得好好学习!我读此书可能有几点不同的感受: 一、从二十世纪初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到二十一世纪初周老师的《城乡中国》,一字之差,却反映了百年中国的变迁,从一个乡村为主的中国到了一个城乡共同发展的中国,一百年前中国90%的人应该居住在乡村,一百年后,按照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9亿人居住在城镇,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64%,我们那个时候上中学时,一直背的是中国10多亿人,8亿人在农村,沧桑巨变,就这么发生了!当然中国的城镇化还在继续发展,城镇化率会越来越高,乡村振兴已是三农工作中的主题,城乡差距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逐步改善! 二、为什么中国城镇化发展这么快?乡村振兴,城乡差距也在逐步缩小呢?从本书的主题来看,我觉得就是土地管理权利的逐步开放,资源归属越来越明晰化。土地对于中国人来说,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有块地,有间房,生活的基本靠山就有了,因此我们闹革命,也是从农村开始,农村首先从土改开始,贫苦农民有地了,才跟着一起闹革命。建国以后,中国土地的权利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归属不清晰,交易没规则,要么就是吃大锅饭,搞人民公社等,凡是资产归属不清晰,权利管的过死的情况下,那么普遍大家日子就不好过,当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交易权越来越明晰,那么一片土地就可以生出巨大的财富,中国的城镇化就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一点点摸着石头过河,才使的人们的财富得到加速增长。当然因为城市土地与农村土地改革步骤不一致,导致农村的土地在发挥更大的作用上慢于城市。但这两年所谓的土地产权交易的“地票”制度,从空间上也部分解决了东部或者城市建设用地不足用西部或者农村复垦耕地方法解决,保住了耕地红线,增加了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增加了农民收入,一块土地转换一下性质,进行一下地票交易,就获得几方面共赢,这就是在改革中、在实践中获取的智慧。 三、中国的土改还一直在进行,周其仁老师在书中的引用了科斯的一些经济学定理,比如资源在交易成本忽略不计的情况下,谁用的最好就应该归谁;比如相互影响的两件事,如何判谁该给谁让步?那么就看谁在这件事中损失最少,那么受益的一方给出合理的补偿,那么社会价值就最大……这些理论都是薛兆丰老师教的经济学思维,仿佛又以土地为基础学了一遍;里面还有阿尔钦对资产价值的定义,就是未来收入的现在的贴现;对什么时候使用分权所判定的经济学标准:就是越分散越千头万绪的事情,就让分权来处理,自发形成惯例,而不是使用极权方法等,也都算有所收获。 四、本书是周教授多年来对土地问题调查、采访、思考写成的一篇篇文章,编排成书更加系统,当然很多理论在不同的篇幅里是常出现,所以我想这也是出书的一种方法,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破茧而出,水到渠成!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