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自传

从文自传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从文自传
    ꧁༺Cathy࿈Qin༻꧂
    推荐

    审计/概念/理论/工作…什么是审计/如何做审计/审计苦与乐…让数字说话…拿走不谢…

  • 从文自传
    静静
    推荐

    审计是建立在人类彼此不信任的基础上,是基于人性恶的产物。 虽然学的不是审计,但是这本书却让我对审计产生了兴趣。 作者的语言风趣幽默,前半部分很好理解,越往后就看,就不是是那么明白了~毕竟我的会计学的也不好[流泪] 对于学习审计的人来说,不仅有引导的作用,也能使其不断思考、探索。 书中内容确实和书名对应:审计,就这么简单~

  • 从文自传
    可可
    推荐

    先简单谈一下自己对审计工作和审计师的感受。 审计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工作,尤其是做第三方独立审计时,可以接触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业务,还可以利用独立审计身份得天独厚的机会,在横向比较中学习不同企业的商业模式,提升自己的商业分析能力。审计师已经不再是资本市场的“看门狗”,而是发现企业问题的“猎狗”。审计师秉承着出具审计报告说明企业的财报是否是公允、真实、准确的使命,不只是“查账”核对数据本身,更应该在审计的全过程中注意从数据中发现的财务风险及企业运营管理风险,既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也是为财报使用者负责。同时,在进行审计工作中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分析能力,不人云亦云,商业思考和分析能力是审计师一直要注重提升的。 总结一下独立审计的大体工作流程:首先是审计师与潜在客户接触,谈一下工作范围,审计师给客户提交一份项目建议书,双方认可后,再签订一份正式的业务约定书。签好后事务所会安排审计资源、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接着,一支审计队伍会被派到客户现场工作上一段时间执行具体的审计程序,然后回到所里整理好工作底稿供负责项目的经理及合伙人审阅(也有经理或合伙人直接到现场审阅)。如果项目经理及合伙人在审阅工作底稿时有疑问,就会将问题提出来,要求做现场审计的人员解答或再做一些审计工作。当所有的疑问都解决了,管理层也按照审计发现明确表态是否修改以及如何修改财务报表了,合伙人就可以签发审计报告了。

  • 从文自传
    另维
    推荐

    《让数字说话》是一本审计科普,这一类靠谱的课外读物不多,这一本居然很惊艳。据说它是某论坛上信手拈来的帖子,原名叫《审计一家言》,出版时改成了《让数字说话——审计就是这么简单》。原先我把写书当作神圣的事,对论坛、豆瓣红贴出版成的书不屑一顾,改变我看法的就是这一本。 作者是四大出身(有传言说是KPMG,做到高级经理才走,未证实),十年审计的心得和思考写成这一本趣闻横生的故事集,那句“世间最划算的买卖是什么?买书,几十块钱买到别人一生的积累”放在这儿,太合适了。 我为什么这么推崇这本书呢? 起初一个两个三个四大er点名推荐,我没留意,一二十个四大er推荐之后,我打听了一下,意识到几乎所有的四大中国人都知道这本书,下载来翻了翻,一个周末没忍住,欠着一屁股作业认真看完了。 作者的大脑里显然有一张逻辑清晰、脉络分明的审计地图,他从审计是什么开始讲,细化到怎么应对细致的财务欺诈。书的章节分布和审计课本有点像,但他的内容,全是从自己的、听来的有趣故事出发,把书本知识讲得俏皮可爱。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大学请作者去做教授,能把会计讲有趣的人真的挺难得的,我肯定第一个去听。 我无法判断这本书有没有专业门槛(应该是没有的),我读它的时候,已经修过一门“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对审计有基础了解,所以这本书对我的作用,是帮助建立审计逻辑,理解记忆课本内容,我随便举两个例子: 1, 作者讲政府审计师去审计修桥工程,拿到投石记录,心想,怎么验证这些日子工人们是真的在海边投石呢?他们想到查天气预报,结果果然发现记录上工人们站在岸边投了整日石头的几个日子,其实下着瓢泼大雨。工人承认纪录作假,审计师胜利。 深夜,我激动地读完这个睡前故事,心想,哦,这就是八种审计程序里的analytical procedure,那另外七种是什么呢?回忆一遍;analytical procedure的利弊是什么呢?成本低廉,过分依靠审计师主管的经验、逻辑和判断;什么程序与之相反呢?Confirmation,confirmation存在的问题又是什么呢?……没记全,翻笔记再记。就这样通过读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躺在床上闭着眼睛,把一章节的课本内容回忆一遍。 第二天找教授,连故事带发挥的给他讲,问他我想的对不对,听教授再理一遍,一章节看似繁琐的审计内容就掌握牢了(性格好的教授都挺愿意听故事的,后半学期教授每次看到我都不说how are you doing了,直接问今天有新故事吗?)。 2,在revenue recognition章节里,作者提到channel stuffing,一种财务欺诈手段,教授和书本的解释是年底了,你寄一大堆产品给没有下订单的消费者,以此冲高账面收入,这个答案应付考试可以,但我一直想不通怎么实施:这不是亏哭了吗。看了他的例子,通了。我不剧透了,你们自己看。 两周前面试北京四大,面试官问我,“对审计工作你了解多少?” 我说,“Assurance里出具written report的服务叫attestation,audit是attestation的其中一种。简单说来,是为公司的财务报表出具一个written report,为报表的真实和准确性提供reasonable assurance。这是考试答案,真实的审计工作流程是……” 面试官:“还不错,学生很少有对审计行业了解到这个程度的。” “我非常热爱和期待审计工作,平时一直关注,有机会就会跟朋友和前辈打听,相关新闻也一定会认真看,比看明星八卦新闻起劲多了,可能潜移默化,积少成多吧。” 我的答案很面试式装逼,其实我对审计工作书本知识以外的了解,全部来自这本书。 我还从书里了解到,审计行业的整体工作性质和内容,审计师的三种类型,中国美国几乎一致,只在细节上有所差别,比如中国没有SOX等约束性极强的商业法案,中国审计师的法律责任有上限,中国审计师会帮助客户准备一些内容,不够“independent”。这些都对面试中国事务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面试官起先置疑我的专业知识太美国化,不接地气,我把书里提到的不同说给她,她就没往下问了。 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我没有接受过汉语的高等教育,中文面试,专业词汇全部是用英语说的,面试官问,你对中文专业词汇了解吗,我立刻冒了汗,想吹牛逼,怕被问倒了尴尬,犹豫了一下,给她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只说两个字:try me。 她问,substantive test。 “实质性测试。” 这个词我在《让数字说话》里见过很多次,突然就冒出来了。 有的时候,一本二三十块钱的书,就是能给你这么多宝藏。 对于以下几类人群,我认为这本书必读: 1 、对财务,会计,金融,审计有一丢丢好奇心的; 2 、会计系,金融系学生; 3 、金融、财务职场新鲜人; 对了,作者风趣,睿智,充满童趣和好奇心,如果我在TA手下工作,一定会偷偷爱上TA。 一个学会计的人,遇上这样一本书,是福气,是运气。 我也想写出给人这样感觉的书。

  • 从文自传
    郝嘉耕
    推荐

    虽然关于收入费用的那一部分已经忘光了,但是再一次看完一本所谓的“专业”书籍还是有许多课本内、课本外的收获。全书大概分四个部分,简单总结如下: 1.审计是什么。审计是一道证明题,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报表是已知条件,审计师要做的是证明“财务报表真实公允的反应了企业经营状况”,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已知条件及其逻辑链条需要审计师自己获取和推导。若无法形成逻辑链,此题无解。因此,审计不是挑错,而是给公众、股东和管理层提供关于企业状况的参考信息,通俗讲就是金融圈的”Watch dog”。这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肩负了维护资本市场秩序的第一层防卫的任务,在监督企业and引导公众的过程中实实在在的创造了价值。 2.审计的套路。待证明问题“真实公允的”可以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CEAVOP):完整性C(Completeness)、存在或发生E(Existance)、准确性A(Accuracy)、估值、计价和分摊V(Valuation)、权利和义务0(Ownership and Obligation)、表达与披露P(Presentation and Disclosrue),其中针对不同科目的审计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总之,审计师没有三头六臂,在审计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量成本、收益、风险和对未来的影响,在有限的时间内抱有并验证合理有限的怀疑。具体套路为:内控测试——根据内控情况选择根据内控审计or抽样进行实质性测试——发函证等进行第三方证明——得出结论并出具审计报告。 3.具体科目的审计。这一部分的很多内容都看得跌跌撞撞,会做分录不等于懂账,懂账不等于能做好审计,而是需要有对不同行业横向比较和同行业纵向比较的大局观。不同科目有不同审计侧重点,不同行业亦然。靠经验堆,别无捷径,希望有天可以重读这部分。 4.审计的展望。看到抽样的部分,一学期没上统计学的我本一凛,后来作者说只要把数据输入电脑里,抽样结果就出来了,心大悦;再后来,看着一项项复杂的审计工作被电脑代替,我一点点忧虑起来:如果电脑可以替代审计师的大部分工作,那么审计岗位还需要专业人才吗?换言之,审计工作会被AI取代吗?我感觉,只要会计工作还有需要人为判断的地方,审计师就不会消灭,但无疑会被顶替掉一部分。越是如此,会计/审计岗位就会越集中那批尖端专业人才,他们专于一点而通全局,敏于数字,长于沟通,能够利用程序做出快速的判断甚至能够选择最合适的程序使用。 金融行业集中了中国许多智商情商双高的精英,但繁荣不应该建立在泡沫上,人工智能冲击后金融行业的任何一类工作都会对专业性和灵活的头脑要求越来越高。一点要更专,知识面要广博,虽是矛盾,必须追求。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