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发明指南

万物发明指南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万物发明指南
    林秀敏.
    推荐

    “罪”,只发生在一念之间;“罚”,却要用大半个人生去偿还。贫穷和疾病,是不是罪之过?人的欲望,才是罪恶的根源。《罪与罚》有大篇幅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像拉斯科尔尼科夫这样“人之初性本善”的人,因心理不平衡而畸形犯罪的人,古今中外皆有之。这本书无疑对研究犯罪心理学,很有帮助。

  • 万物发明指南
    乔治他老爹
    推荐

    9.2分 陀思妥耶夫斯基逼格最高的一部作品 侦探犯罪小说作者最忌讳在小说结束之前将案情大白天下 最多留一点蛛丝马迹让读者思索。《罪与罚》一开始就把杀人的经过展现于读者面前,而将犯罪前后的心理、各方人士的观点刻画的很深,我看见的作者强大的自信。 罪:拉斯克尔尼科夫没有权利剥夺一个人的生存权利,哪怕她罪恶滔天,何况搭上一条无辜的生命; 罚:你所做的犯罪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 拉斯克尔尼科夫和杜妮娅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 甚至没有听到说一“爱”字,杜尼亚陪伴着拉服役监牢8年 拉在杜脚下大哭 但是新的生活向他们走来…

  • 万物发明指南
    趙鸿勤
    推荐

    不愧为世界名著。小说只用了第一个篇章来写“罪”,而用了其余的篇章来写“罚”。由《罪与罚》可以看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具有浓厚宗教意识的作家,希望借宗教来拯救人类,他透过人物塑造,分析了“自我惩罚”的宗教心理,让人深切反省。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思想中,存在着内在矛盾,亦即既对上帝有狂热的信仰,认为“没有信仰便是罪”,却又抱持怀疑的态度。此一思想上的矛盾,对文学创作产生深刻影响,成为贯穿其小说的一条思想主线,乃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一大特色。 从罪到赎的过程中,有一个罚的阶段,作者并没有直接去说赎罪,而是重点写罚,因为在整个作品中,作者有意识地向人们告诫,人要彻底认识至自己的堕落,就必须对罪恶有一个情醒的认识,这个认识中夹杂着人的道德自知和善的愿望。罚的心路历程本身就是一个心灵反思与徘徊的过程。因此人要在善恶的较量中去自我受罚,从而在痛苦的受难中确立真正的价值观。即人对自我罪恶的认识远比救赎本身更有意义,更具启示性。罪恶是人内在特质的一部分。圣经里描述道:“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是没有。”

  • 万物发明指南
    章毅
    推荐

    细细的红线 多年前看过一部讲述太平洋战争的影片--“细细的红线”。片中很少能感觉到打仗引起的兴奋,反而满是那种草木皆兵的焦虑和迷茫。该片名来自于原著小说中的一句谚语,“理智与疯狂之间,只隔着一根细细的红线”。 读陀翁的这部《罪与罚》,也有同样的感觉,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处在这种恍惚与绝望之中,不停地自问:“我做了什么?我这是怎么了?这个社会怎么了?”,仿佛是特意“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同样的,在小说中我也看到了细细的红线,而且是两条,一条是生存线,另一条则是道德线。 拉斯科尔尼科夫就是受制于那条生存线。当时俄罗斯农奴制度刚刚崩溃,资本主义大潮汹涌而来,整个社会处于既笑贫又笑娼的状态。富人可以予取予夺,封建农奴制度的基本生存权也不再有保障。主人公不幸暂时触及了这条生存的红线。疯狂终于压倒理智,他铤而走险,杀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他始终认为这是劫富济贫的正义之举,杀一个对社会无益之人,使他自己得以完成学业,再去帮助更多的人。即使又杀了老太婆无辜的妹妹,也属于不得已而为之。 另一个人物斯维德里盖洛夫则正相反,贪婪、纵欲无度。因为婚姻得到大笔财富,却可因贪欲毒死妻子,毫无心理负担。他触及的是那条道德的红线。对他来说,14岁的少女和五岁的幼女同样诱惑,受害者的投河自尽或者心理创伤只会在梦中提醒他。心血来潮的时候他也会去帮助一些穷人,但你最好祈祷别成为他的猎物或者障碍。 这两个人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认为自己是“非凡之人”,有权除去任何拦路的“平凡之人”,就像历史上的恺撒和拿破仑一样。再进一步,也许就是希特勒了。而犯了“罪”之后,他俩又都发现无法承受良心上的“罚”,最终一自杀一自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又都不过是“平凡之人”。 一件普通的命案牵扯出一堆的社会问题。根据凯特勒的理论,再健康的社会,也一定会有百分之几的穷人、罪犯。当生存线触底,那百分之几就难免铤而走险。道德高一些的话,就是替天行道。道德再高一些的话,就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而当道德线触底,那就无关生存了,这样的例子现实世界中俯拾皆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也许就是看国家如何吊住那百分之几的生存线,以及社会如何吊住那百分之几的道德线。 陀翁在书中一直在思辩解决之道,最终却只能寄希望于宗教和良心。被迫卖身养家的索尼娅,像降临的圣女一样,完成了对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救赎。这实际上也说明了这个社会问题无法解决,因为不可能有百分之几的圣女来完成所有人的救赎。行到今日,我们的社会也还是远非完美,我们仍在上下而求索中。 自觉已经不需要喝鸡汤长身体,也过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倒似正逢其时。开卷就是思想的交流,直接看到的是闪着火花的脑子,而不是灿着莲花的舌头。而且相比那些步他后尘的意识流、表现主义、存在主义作品,读起来既不乏味,也不晦涩。这也许和他炼狱一般的经历有关,也许和他欠的赌债有关,他已经没有兴趣和时间玩儿文字游戏了。 准备去读他的另一些长篇,不过每篇之间大概都得休息一阵子,恢复下脑力。

  • 万物发明指南
    徐海江
    推荐

    灵与肉、罪与罚、苦难与救赎! 文/徐海江 费尔多·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人的名字能再长点不?)是十九世纪俄国的著名作家。他的家庭出身其实还不错,父亲是一名医生。22岁的时候毕业于彼得堡军事工程学院,当过一年的工程绘图员后,23岁便辞职开始了长达60年的写作生涯。第一部小说《穷人》的问世,让他一鸣惊人。这个有点像鲁迅,一出道就是个相当成熟的作家。 1861年农奴制度被推翻后,俄国的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并在随后的时间里得到了快速发展,陀思妥耶夫斯基便对资本主义展开了激烈的批判,这部《罪与罚》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小说为读者们真实地构建了一幅城市贫民生活的悲惨画卷。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包括资本主义对人的道德准绳的松脱,在这部小说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很奇怪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边在自己的作品里抨击现状,可另一方面他又反对改变现实,并且对忍受苦难的精神大肆宣扬。 《罪与罚》的故事情节,主要是围绕着主人公拉斯柯里尼科夫的“标准理论”铺陈开的,拉斯柯里尼科夫刚从学校毕业,是个理想高远现实窘迫的大学生,眼高手低是他的特点。这类人不管放在那个时代,一般都不会受待见。 可是,别人瞧不起他,那他就瞧的起别人吗?鲁迅笔下的阿Q好像就跟他差不多,但不同的是拉斯柯里尼科夫没有阿Q那么软骨头。他自己创立了一个评判人的标准,就是把人分为两类:即“不平凡的人”和“普通的人”。 那么,什么叫“不平凡的人”?什么又叫“普通的人”呢?按照他的标准来衡量的话——“不平凡的人”就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甚至为所欲为,跨越道德与法律的边界杀人犯罪。而“普通的人”就是No body,什么也不是,微不足道的人,是被“不平凡的人”操纵的工具。创立了这套标准之后,他有些飘飘然了,觉得自己好像就可以凌驾于传统的道德与法律之上了。 拉斯柯里尼科夫开始将这套标准运用到了现实生活之中,他企图杀死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从而证明自己就是那“不平凡的人”,但他又对此有些拿不准,思前想后,不断地要去说服自己。这时他遇到了一个小官吏玛尔美拉陀夫,他看到他一家人生活的艰难,玛尔美拉陀夫的女儿为此出卖自己的肉体换取生活的吃穿用度。与此同时,拉斯柯里尼科夫又收到了家里的来信,信里说他的妹妹在当家庭教师期间被人侮辱,并且还被迫嫁给了一个自私的资本家。 所以,他看到的一切都似乎证明了他那套标准,是如此的正确。 资本阶级所控制的社会,“普通的人”成为了牺牲品,被人踩在脚下蹂躏着、折磨着。这类人没有自我,根本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拉斯柯里尼科夫才不要成为这样的人,他想成为自己命运的掌舵人。于是,思想的挣扎没有了,他变得无比的坚定,他准备将他创立的那套标准来付诸实际行动。他毫不犹豫地杀死了那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意外,他误杀了那个老太婆的妹妹。这个好像是违背了自己所创立的那套标准的,他再次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 即便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平凡的人”,可滥杀无辜并不是他的初衷,这在情感上是让他无法接受的。所以,他似乎又看到了这套标准的残酷,原本一切美好的感情也随之而去。 为了摆脱警察的盘查,他走上了撒谎、欺瞒的道路。不能成为一个敢作敢为的人,就不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这使得他有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人”,他很懊恼,为此痛苦万分。 如果说拉斯柯里尼科夫是一个极端的人的话,那么小说里那个信仰上帝,无怨言地忍受着痛苦的姑娘索尼娅就是他的对立面。索尼娅生性善良,纯洁无瑕,是小说里唯一一个没有任何杂念的人,是美丽天使的化身。 书中有段他俩的对话——拉斯柯里尼科夫问索尼娅:你为什么不骂我,却拥抱我呢?——索尼娅回答他:因为全世界没有比你更不快乐的人了!——从简单的两句对话,就足以看出索尼娅心灵的纯净了。 因此,不管之前拉斯柯里尼科夫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恶化,他最终还是在索尼娅的感召下,去警察局自首了,他的灵魂最终得到了救赎。 在这部小说里,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主人公拉斯柯里尼科夫所创立的标准,对资本主义社会弱肉强食的道德标准,进行了猛烈而深刻的抨击。虽然,作者借助小说的故事批判了拉斯柯里尼科夫所创立的标准,觉得他太不切实际。但是,他的批判角度是从宗教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被资本主义特权阶级所压迫,忍受苦难成为了生活的全部。而那些所谓了上流社会的人,却靠着剥削这些劳苦大众来享乐。 对此,在小说里,作者陀思妥耶夫斯有力地表现了社会中的不公平,与人民生活的苦难。但是,一方面他又宣扬消除苦难是无法通过反动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作品里的残酷之处!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