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发明指南

万物发明指南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万物发明指南
    草蒙茸
    推荐

    因为情节简单,在读之前已经从多种途径大致了解了主要内容,但仍然被惊到,它的精彩不在情节,而在书中许多细节处的描写。 其一是心理描写: 主人公杀人之前内心强烈的冲突; 杀人之后良心的谴责、理论实验失败的失望、渴望获得救赎的心态、对自己失败的怨恨不甘、以及最终获得救赎的平静,描写非常细致,将这个分裂严重的人描写得真实又震撼。 其二是语言的描写:重点在拉斯科尔尼科夫与代表救赎的索尼娅之间的谈话、以及与代表世俗法律,也就是世俗的“罚”的侦查员波尔菲里的几次谈话。后者尤其精彩:两人都对对方的用意心知肚明,唇枪舌剑针锋相对,是语言,同时也是心理战,和心理的变化紧紧纠缠在一起,揭示了拉斯科尔尼科夫杀人的最初动机,也体现出了他的矛盾。 最后是人物的描写:这本书将许多配角也刻画得极其精彩,而且很多时候是互为补充或者对比的。 拉斯科尔尼科夫和拉祖米欣是青年的两种代表:同样是善良的知识分子,但一个被当时的社会理论影响深重,只有模模糊糊的理想却脱离了现实生活,最终杀人也杀死了曾经的自己,将自己与其他人割裂开。另一个却正相反,始终务实、乐观,用尽一切方法好好生活。 拉斯科尔尼科夫和斯维德里盖洛夫则是另一种对比:同样杀了人,前者本性善良,后者以毁坏美好事物为乐。但同时,后者也会救济一些穷人、做一些好事,是个很矛盾的人物。但结局却不同:前者在道德的谴责与索尼娅的救赎之下,最终选择了自首,并在流放中最终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后者则在良心发现后,选择了波尔菲里提供给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另一条路:自杀。两个不同的人物在同一条路上短暂汇合、又走向两条不同的路。 这一点索尼娅、杜尼娅略有类似,但她们不是短暂汇合,而是一直在同一条路上,直到分手。这是两个同样善良的姑娘,只是前者自我牺牲以救赎他人的品行更突出,后者的坚韧更突出,直到她们遇到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索尼娅没能熬过去,不得不领了黄色执照,出卖尊严以拯救家人。而索尼娅则幸运地度过了困难,她们的命运也从此走向两个方向。也因此,杜尼娅能和拉斯科尔尼科夫相互拯救,索尼娅则做不到。 整本书除了讲故事,探讨了人性、社会现象、宗教、哲学等很多很多方面。陀实在是个了不起的大家。

  • 万物发明指南
    推荐

    顶级的心理小说,沉浸式体验。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描写有多绝呢? 比如他写「突然的默契」: “有时,我们会碰到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不知怎的,还没有开始交谈,刚一见面他就引起了我们的兴趣。青年后来多次回忆这第一次印象,甚至把它当作一种预感。” 他写这个人下定决心要去犯罪的感受: “似乎是有谁在强迫、诱引他去干那件事。最后一天竟这样不期而至,一切转眼间就决定了,而他几乎是完全机械性地顺应它:仿佛有人抓住他的手,难以抗拒地、盲目地、以超自然的力量、无可反对地拽着他走。就像他的一角衣服被车轮卷轧住了,结果连他也给拖到车子底下去了。” 他写人性的荒谬: “每一个人都以为只有他一人掌握了真理,看见别人便感到难过,捶胸顿足,痛哭流涕,极其绝望。他们无法判别谁是谁非,对于什么是恶,什 么是善,也各执一词。他们不知道谁有罪该控诉,谁无辜应辩护。人们怀着某种荒谬透顶的仇恨互相残杀。” 这种通通被看穿的感觉很难形容。 读他的书,就好像你耳边安装了环绕立体声扩音器,他观察,你眼前就亮起全方位多角度白炽灯,一切都变得清晰。 读一本,扒一层皮。人是不能逆着自己心性而来的。正确的认知不能脱离实际而存在。接触现实十分重要,沉浸于思想世界可能导致走火入魔,产生扭曲的执念。确实有这种人哦~

  • 万物发明指南
    龙猫
    推荐

    【读书打卡】《罪与罚》,历时50个小时读完,无力点评!感受有点儿多,简明扼要不足以表达,且笔力不够,详解细析又费时费力,笔力也不够,还是放心里慢慢沉淀吧!还好有新鲜出炉的随评略抒胸臆~ 有爱就有力量,心安即是归处啊!

  • 万物发明指南
    张凯
    推荐

    陀翁第二本书,文学经典著作果然非同凡响,心理描写和对人性洞若观火的描述给我自己的感觉就像是用锋利的手术刀在做着精密的手术,人性的幽微曲径纤毫毕现,拉斯的虚荣心,自命不凡,心高气傲,不相信上帝,只有自己一套所谓的物化人类世界且无法自圆其说的平凡和非凡人的理论在被生活逼至穷困艰难的绝境时他打着正义的口号去杀了人,结果并未带来任何变化和改善,最终只能否定自己的理论承认自己自己只是一个杀死原则的虱子,灵魂在罪恶的愧疚和对惩罚的恐惧中备受煎熬终由于有索妮娅的大爱和母亲妹妹的亲人之爱使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选择面对惩罚来赎罪,这里我想到原来爱的力量可以是这么强大可以驱散黑暗带来光明,但其实拉斯到最后都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也想不通接受这样的惩罚来赎罪的意义何在,其实我理解的拉斯的所作所为其实根本就站不住脚,他先入为主的把人类二元对立的分类来看待,非凡人可以推进社会发展和历史的进程,而平凡人作为材料成为人类维持种群繁衍的材料,其实这也是典型的权利独裁的社会结构下的奴隶思维,他自己就曾经想过成为拿破仑和拿破仑会不会这样做,而这样想就已经陷入了极大的误区问题的根源并不在非凡和平凡的人,而是整个社会的制度出现了问题,上层的奢侈腐败糜烂,官员的贪婪官僚和欺压凌辱压榨百姓,底层百姓的生物立锥之地和死无葬身之地,所有这一切因素综合起来造成了这个荒唐的世界从而也间接推动影响了拉斯产生了如此扭曲畸形的思想并付诸了实际行动,他把社会的整体架构和历史的发展进程与他自己的个人思想和行动割裂开来看待了,偏执,狭隘,愚蠢,冲动的行为也就此产生了,被罪与罚折磨他没有像盖洛夫那样选择死亡,盖洛夫早就一语成谶说他不是自杀就是走上受苦救赎的大道,也是因为爱的牵挂和温暖使他仍有留恋仍能对未来抱有希望,而盖洛夫这个人一辈子工于心计,贪财好色,对杜尼娅的痴狂却在得到最后的不能和不被爱的答复后心灰意懒了无牵挂选择了死亡,钱可以买来色欲的满足却买不来真心的爱情,我想盖洛夫一个如此痴迷于色欲的并奉之为信仰说可以点燃血液里的激情使人更年轻的人,就是因为突然因为痴狂杜尼娅而改变了把色欲当补品吃的信仰杀妻夺财一切都是为了杜尼娅,杜尼娅令他重生最终也令他走向死亡! 卡捷琳娜一个被贵族的尊严和虚荣心紧紧束缚套上枷锁的女人,丈夫意外死亡,女儿被迫出卖肉体养活家人,而她尽然还会在最没有钱的时候操办丧后宴,也因为所遭受的艰难苦恨言语确实过于尖酸刻薄,由于自己和环境的原因被逼至绝境吐血身亡,死也是带着她最看重的贵族的面子和尊严死的,那张象征受贵族教育的证明纸张其实也像是意寓轻如鸿毛的一生吧! 卢仁一个典型的阴险狡诈,寡廉鲜耻,虚伪狡诈的小人。带着所谓上层贵族的优越感鄙夷着底层人民,总是以拯救者的姿态出现希望获得仆人的屈膝跪拜,感恩戴德,一旦不如他的意他会挖空心思陷害于人以达到他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在他眼里没有所谓的公序良俗和道德良心,他会使用无所不可的手段去冲破所有的障碍和束缚没有底线和原则,他于无所不可的角度窥探到人性的幽微曲径,能做很多有底线和原则的人做不到的事情,当然这些行为的背后都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好恶和私欲,一旦得手贪婪,邪恶,自私,冷酷,残忍,不择手段也就自然而然的应运而生了! 马尔梅拉多夫一个酗酒上瘾的男人,内心懦弱彻底被现实的困境和残酷给击垮,没有勇气和力量承担起养活自己和家庭的责任,哎,最终活成了唯唯诺诺,猥琐,醉生梦死的酒鬼,死前也是作为一个父亲带着对女儿的忏悔,自责和愧疚死去的,哎……感慨一下一个人活成这个样子其实也就失去活着的意义了与行尸走肉没有分别了,有时候这我也会想他最后死到底是意外还是遂意?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总会在读完陀翁的书后会加强自己之前的一种认识就是伟大的文学著作描写的人性是真实深刻甚至是尖锐的,在我的眼里甚至可以称作辨认识人操作指南手册,很多时候你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人性识别操作指南把自己从茫茫人海中抽离出来,超然的以第三方的身份借助指南来观察真实的人间,而且总是会有心领神会的收获这很令人振奋,因为这代表你读懂了,领悟了,有一部分已经化为己用于实践了!我想这就是先验经验的含义所在,我也相信功不唐捐会继续在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阅读的道路上前行,他给我的不止内心的宁静,还有发自内心的喜悦,以及心领神会的振奋,陀翁是真正伟大的文字艺术家!

  • 万物发明指南
    Parallel
    推荐

    终于看完了这部小说,《罪与罚》。这部小说,无论是语言(说话)的艺术,还是对人物面部表情以及肢体语言的刻画,以及每个人物内心多个冲突的碰撞(无比激烈的),还有人物之间的心理交战,写法都非常高深,真的不愧是俄罗斯伟大的文学之一,真真的倒像是一件国宝级的艺术品了,小女子就看完这部小说谈谈几个方面的感受,且与诸君分享。 1, 关于贫穷。贫穷分为两方面,一个是精神上的,一个是物质上的。有时候我不得不承认,精神上的贫穷也不是那么可怕,(追求精神上富有,而淡然物质上的富有,似乎给人一种高士之感)然而物质上的贫穷最能让人萎靡不振,跌入谷底,尤其是自己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的时候,这种穷到极处,是可怕的,也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要拥有一份好的工作,用以养活自己,我觉得在这方面的动力和信心是不可以失去的。而咋们的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大学生,写过一篇论文也发表了,说实话生活不至于这样潦倒,如果好好找份工作,倒是可以活的舒心,然而我发现,这位主人公虽然是物质上贫穷,但是他的精神却是富有的,然而,这种精神上的富有却加进了他走向歧路的过程,为什么?富有的太极端了,他以为自己的思想是高深的,他想冲破凡人的枷锁,走上圣人的道路,你可以看出他多么慈悲,他没有钱,(有的时候也拿去帮助别人)但他也在帮助很多人,你说这种慈悲是不是给那些有钱人打了一巴掌?然而这种慈悲也潜藏了他那种“非凡的人的”的思想,你说如果物质上给他一种平衡,那他是不是就不会有后来的杀人案?但是我发现,矛盾的是,他有钱也不会去满足自己的胃,所以在我看来,他实在是一个精神上的探索者,构建者,有点不是现实主义,是超理想的,有时候也算是空想,但是他终于迈开那一步,去实践并探索自己的理论,然而他往往忽视的了最基本的构建:温饱。我觉得这是最基础的,而主人公却不在乎,基础乱则所有的想法或行动都如空中建楼,虚无缥缈。再说女主人公索菲娅,她和拉斯柯尔尼科夫有很多共同点,也非常穷,穷到去卖身挣那么点钱来供养家庭,然而我没有看到她对生活有过太多的抱怨。她在精神上也是富有的,为什么?首先她有信仰,而这种信仰是不极端的;其次她有爱,对家庭的爱,对一切悲苦众生的爱,那种爱真的太坚定了,无论生活怎么压迫她,无论多么穷,多么艰辛,都没有动摇那颗“爱”的心,所以她应该是降临在苦难中的天使,是一支在困苦人群中的温暖的光,她虽然贫穷但是她有强大的正向的精神力量支撑着她走向人生的美满。在小说中,马尔梅拉多夫的一些话,对贫穷也进行了一番说明,现例出来,仅供交流:“贫穷不是罪过……可是一贫如洗,先生,一贫如洗就是罪过了。”“在赤贫的境遇里,我头一个就该侮辱我自己。”“一个人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又能怎样呢?”同情为经济学所不许,可是“无路可走”啊!但是“如果再没人可找,如果已经到了穷途末路”,那又应怎样呢?“任何人都得有条路可走吧。怎么样也得往下走的情况总是有的!”于是,这个“念头”实际上就成了“无路可走”的继续,使主人公去铤而走险了。最后,关于贫穷,我只想说,人,在非常穷的时候,(甚至毫无金钱)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指引你在贫困中探索,并不断的发生转变,真的不要轻易尝试物质上的贫穷(为什么我说尝试,因为很可能这是自己的选择,不是吗?如果你有能力给自己一片天地,为什么不呢?不要否定自己。当然很多人吃饱喝足也说自己穷到响叮当,小女子所说的是极端情况啦),还是那句话:我们要拥有一份好的工作,用以养活自己,我觉得在这方面的动力和信心是不可以失去的。加油吧! 2, 关于环境。小说中构建的环境我觉得大概是两种,一种为居室(自己家里的环境);二为周围的人事生活环境。小女子就大胆谈谈感想,首先为居室环境。主人公住在脏乱,狭小的空间,这种居住环境大大的加大了主人公心里的压抑程度,以至于整个人阴沉沉,没有动力。所以给我的感受是,无论如何自己都要保持自己的居住环境干净明朗,不要脏乱无条理,居住环境真的能深深的影响人的心情,试问自己:每天我的居住环境是否让我心情开朗?没有的话,简单的布置一下,打扫一下,安排一下吧!第二为人事生活坏境,人们大都为酒鬼,发酒疯睡在大街上,发臭的街道,脏乱的小酒馆,妓女院等等,所有这些气氛,多多少少都能渗入你的身心?不信你就试试。所以我觉得在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来生活和工作是必要的。、 3, 关于交战。这部小说中的心理交战是十分精彩的,特别特别的牵引人的情绪,限于篇幅,小女子谈两点,其一为斯维德里盖诺夫和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多次交战,我觉得他们交战的大多原因是,阿芙多季娅—罗曼诺夫那,即主人公的妹妹,还有就是他们都犯了杀人罪,(不小心剧透了呀!)在小说前文中有“……我总觉得,您身上有某种东西和我相似……” 斯维德里盖诺夫说。我觉得就有了一种暗示。第二点当然是更加精彩的,主人公和侦探员波尔菲里的对战,小说中有很多处精彩绝伦的对话,小女子就不多加说明了。我觉得这样的内容呢,非常适用于你面试的时候,在公司做汇报交流等等的时候,要是咋们采用心里战术是不是能更有气势,更加的有自信,哈哈,说多了哈,自己领会吧。 4, 关于感化。其实在小说中很多人都对主人公进行了感化,比如主人公的妹妹和母亲,拉主米欣先生,等,但是最让人感到深刻和感动的是索菲亚对主人公的感化,这样的女人着实有着海一样的胸襟,让人钦佩。对他的真情,始终不渝,时间能证明一切,时间能堆砌起一座温情的房屋,只待他来入住。 限于篇幅,再写我想诸君看了也会心烦的,嘿嘿,就暂且搁笔了。

  • 万物发明指南
    子贤
    推荐

    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给我的,当时去百度百科看了简介就放在书架上了。开头看了几篇就没有心思看下去,后来在某天,我看到《罪与罚》的讲书,我就去听,讲书太精彩了,我又决定继续看书,一定看完。这本书翻译的太精彩了,第一印象,成语特别多,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无论是作者还是翻译,通过内容都可以感受到文学功底的强大。这本书的心理描写简直完美,看完唯一的感受就是:在生活中有很多心理活动和罗佳很相似,比如,沉思默想,还有善良,还有浮想联翩的思想,还有摇摆不定的心,还有懦弱的性格,清醒的看着自己堕落,却无能为力。罗佳最终因为索尼娅的爱复活了,新生了。生活是奇妙的,也在因为每天的选择而有不同的改变。相信自己,最终我们都会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本书中印象深刻的情节:罗佳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波尔菲里的孤独一掷,不怀好意的,甚至带点恶意的试探,卢仁达不到目的恼羞成怒,和为了挽回自己的尊严卑鄙的诬陷。索尼娅的善良,为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的牺牲,和罗佳一起去往西伯利亚的那种无法言喻的爱。拉祖米欣的友情,和对母亲妹妹的照顾。斯维德里盖洛夫卑鄙的算计,到最终的自杀。 爱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任何刀剑,法庭改变不了,爱都可以。愿我们心中充满爱,温柔待人,愿我们也被温柔对待。对自己负责。

  • 万物发明指南
    妍之
    推荐

    2018大年初七,春节后开工的第一天,终于读完了这本大名鼎鼎的《罪与罚》,也是平生读的第一本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大作,给自己点个赞吧! 读罢此书给我的感觉除了震撼还是震撼,陀司机不愧是写作届的首屈一指的“老司机”,由于他的知识面极为宽泛,文中处处可见与心理学、宗教和、哲学以及社会学息息相关的痕迹等。 全文都围绕罗佳杀人的真正动机来展开叙述,正如书中所言,“人类社会有两种人,一种是凡人,一种是非凡的人。凡人会遵守世俗的法律,而非凡的人,他们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为了更高崇的目的而清除一些必要的障碍。他们被称为伟人,他们被称为英雄”。

  • 万物发明指南
    buzaochuoli
    推荐

    看完了托老的罪与罚,在漫长的人物心理活动与对话之中感受到了作者的细腻敏感,到中后部分跳出脑海一句话,这个世界会好吗?不会。 小说基本是以理论先行(针对当时俄国的社会背景),再刻画人物性格,从而拖动情节延续。阳光之下并无新事,每一个人物单独拎出来都可以写成一部悲剧,即使到了现代社会的不同国度,也同样适用。 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本我、超我都很强势,自我有些弱,一方面是道德感很高(乐于助人、不忍心让亲人为自己付出),另一方面又过于偏激(譬如提出的拿破仑理论,把人分成平凡的人与伟大的人等)。一个不甘于被生活压垮的青年,却最终被证实自己力图做的改革也只是历史年轮中一颗不起眼的尘埃,且不具备他所预设的合理性(对死者尤为不公,如果你能完全了解她的生活轨迹,这个人到底经历了什么,我想没有人是有罪的,也没有人是无罪的,但同理心不会让你产生单面的偏见)。 索尼娅无疑是凭借信仰坚持下来的爱的化身,所以我遇到过的基督教徒(虔诚的)真的是非常善良,以及本科的一位信仰佛教的藏族室友,她与父母、朋友相处的那种感觉,就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善良。而到后来她的爱也感化了拉斯科尔尼科夫,同时也让她终于有所依靠,二人会重生进入新的生活轨迹。 还有剧中的各种人物,譬如热情的拉祖米欣,正义感极强,譬如充分展示出人性矛盾面的伊莉诺夫娜,她不希望由于自己沦为贫穷可怜的人被人轻视,但又用行为和言语去蔑视和她同样可怜的人,虚荣心作祟而构建出的一些话语、场景,揣测这位女士内心极度痛苦,因为自己的真实形象和理想形象相差太远,但是又接受无能,最后在悲惨的人生中死去。还有印象深刻的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母亲,如果说人活着要仰仗某种东西,她大概就是把生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吧,母爱之深。以及斯维德里盖洛夫,这个人真的蛮有意思,估计是生活无聊透顶想寻找刺激,求爱而不得又犯了罪,觉得百无聊赖并且没有任何活下去的动力就选择了自杀。 短短七天的时间,被托老写的仿佛过了好几十年那么久,拉斯科尔尼科夫在狱中不受欢迎的时候,看到索尼娅被人爱戴的时候,才从他虽然有助人(但是十分冰冷)的人生态度中反省到了什么,可能那束光亮就是温暖吧(鸡汤了?),反正努力带给他人一些好的东西,无论态度还是行为,这就是化解冷漠与绝望混杂的罪与罚的一点点力量吧,虽然我们终究无力改变什么宏大的东西,但是意义是什么呢?你自己也可以赋予微小的意义。

  • 万物发明指南
    于洋
    推荐

    这是一部不朽的名著,探讨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 如何处理自我、本我与超我的关系 自我,是生理维度的人,本质上是动物,犯罪的主人公就是这个阶段。生杀予夺、喜怒哀乐全随性而来,不受约束与控制,杀掉放高利贷的老太太这个行为在自我看来,合理而又过瘾。好比生活中的骂街、无脑刷抖音,野生纯天然! 本我,是社会维度的人,本质上是社会群体成员,因为本我个体渴望被群体接受与认可所以会天然服从群体规则,杀人后忏悔的主人公就是这个阶段。社会舆论、道德规则、法律风俗全都影响着一个人,受到各个维度的约束,杀人后的愧疚过程是本我对自我行为与社会标杆巨大落差悔恨导致的。好比生活中的道歉、反省、主动读书健身、刷完抖音后空虚等行为,人工有风味! 超我,是心理或灵魂维度的人,本质上是圣贤,超越道德境界到达天地境界的人,皈依宗教、追随上帝的主人公就在这个阶段。经历生与死的历练、善与恶的较量、罪与罚的过程,逐渐的理解生命的真谛,转向追求灵魂的洗礼与救赎,这就是超我。好比释迦摩尼抛弃妻子创立佛教、屠呦呦以身试药提取青蒿素等等,看山还是山! 自我、本我与超我,三位一体,不可分割。个人认为应该借助自我修行本我,借本我修超我,类似借假修真的过程。

  • 万物发明指南
    老黄🐂
    推荐

    “生活已经代替了思辨,因此思想意识必须完全另起炉灶。” "这是一个人逐渐获得新生的故事,一个人逐渐脱胎换骨、逐渐从一个世界转入另一个世界的故事,一个人逐渐认识至今为止一无所知的新的现实生活的故事。"

  • 万物发明指南
    中志
    推荐

    涅槃重生还是得需要爱的力量,此书也概莫能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总会有一个伟大的女性的光辉,索尼娅的形象简直超过了《白痴》中的娜斯塔霞,我们的男主人公由于理想而杀人,由于正直而受到良心的折磨,罪与罚即是浪子回头!可能宗教的力量有点夸大,又或许特定环境下是正常现象!

  • 万物发明指南
    Luffy
    推荐

    重读,这次让我感兴趣的是斯维德里加依洛夫这个人物,其“罪”与“罚”均与作为主人公的拉斯柯尔尼科夫一一对应——两人同样杀人、同样有一套自己信奉并为之付诸行动的理论,所不同的是,斯维德里加依洛夫是完全的自私行为,这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为了私欲可以心安理得地陷害他人性命,并在求杜尼娅而不得时产生强暴念头,另一方面,又能和主人公在某些方面有着共鸣,他作为知晓主人公是杀人凶手的知情人之一,在试图说服对方的同时又都不自觉地受到对方的“投射”,以致主人公在自首时听到斯维德里加依洛夫自杀的消息之后竟然产生了短暂的放弃念头。主人公得到救赎是因为心中有爱而得到了回应,斯维德里加依洛夫却摆脱不掉心底的罪恶,忍受不住“鬼魂”的折磨最终走向灭亡,陀把他的结局设定为在“阿喀琉斯”面前开枪自杀,也是一种暗示。

  • 万物发明指南
    沉醉
    推荐

    有些事做了没办法心安理得。 时刻提醒自己,追求幸福也要但求心安。

  • 万物发明指南
    一一
    推荐

    欲望不被满足便会有罪的冲动,希冀用罪打破牢笼。人们热衷于突显自己的价值,越不甘于平淡越容易走入歧途。罪之后,接踵而至的是漫长的自我惩罚。思考那么重要,要是想错了方向却会酿成大错。与足够坚定的意志同等重要的是崇高的道德引领。犯罪(错)与救赎,悔悟与放逐,洗净灵魂准备受难。懂得自责恰又说明还有底线。自我破灭最惨烈的方式是自杀,最痛苦的方式是在悔恨中煎熬一生。复杂深奥的人性动机,滴水不漏的逻辑层次,极致真实的心理刻画,陀老的书实在让人看了直呼过瘾。 或者就干脆放弃生活!”他突然发狂般地大叫起来,“驯顺地接受命运的安排,不管它究竟怎样,永远扼杀心灵里的一切,放弃一切行动、生活和爱的权利! 当时是魔鬼在操纵我干这件事的,而干完后它却又向我说明,我没有权利走那条路,因为我也只是那么一只虱子,完全和大家一样!它把我嘲笑了一通。 人这种卑劣的东西,是什么都会习惯的。

  • 万物发明指南
    哦,呵呵
    推荐

    近一年阅读的书中,汉娜阿伦特,普里莫莱维,太宰治先后都提到了这本书,怀着寻找答案的目的,立马加入了阅读。因为小说篇幅很长,阅读时间也相对拉的很久,观感也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多次改变,全篇读完的感受是震撼的,心底的怅惘伴随着脑海中的冬日风雪,在西伯利亚的荒原上奏出一曲呼唤良善与心灵救赎的宏大序曲。 比起之前看的两部宏篇叙述的俄国小说,往往跨度几十年不同,此小说其实就是围绕一个谋杀案,没有巨大的时间空间的转换,其主要侧重点在主人公的心里路程的叙述,繁杂的对话与细致的心理描写构成小说的框架。 初读,一直到主人公提出其“非凡的人与平凡的人”,整体氛围的压抑紧张,观感极为痛苦,主人公自命不凡,但生活的撂倒与对家人的愧疚交织,令其痛下杀心并付诸行动,杀人后不是销赃平静心态,却是纠结于该不该杀人。在警局中的惊恐,在昏迷后的羸弱,以及出门后癫狂的行为,真的让读者为主人公的脆弱而捉急,心理素质太差,根本不能成大事,本来没有留下任何破绽,结果还是让人盯上了。整个故事的转折,是主人公试图通过熟人讨要当寸的东西,此时提出了类似尼采超人理论的观点,这才意识到作者虽心有大志,但思想观念的单纯幼稚。 一方面受到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为达结果不择手段,但忽视了自身心理承载能力的限度;另一方面,平凡与超凡的分类,以及种种主义之下对人的划分,客观意义也许是真实存在的,但评判的标准却是模糊的,找到做出评判的人是困难的,人要做出超越人判断力的事,是对人自身的过度迷信也是对超神的疯狂执念,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其结果就是精神分裂。小说中多次提及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对其的讽刺与批判,妥氏所在的时代正是社会转型时期,大量激进思想涌入,而主人公的想法正是某种激进主义的内在表现,不外乎寄希望于在精神激励下沉迷于技术发展带来的空前幻想之中,试图掌控自然,将人类的命运精确控制,却往往因为这样的自负走向自我的毁灭。经历后世极权主义的验证,极权之下的人,面对不能改变的现实,面对总是伴随的失望,要么选择精神分裂下的苟且,要么选择肉体上的泯灭精神上的永存。 之后的剧情,主人公开始了价值观的修正以及精神上的救赎,这其中引入了索尼娅这一角色,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宗教成分较为浓重的角色,代表了某种现世中纯净,其所散发的人性光辉,直接促成了主人公的转变。鉴于我对宗教的理解不深,难以评价其特色,但私以为妥氏的人文主义情怀,超越传统社会价值观念,完全挣脱了社会偏见,所传递的个人主义理想信念为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带来了宏大的延展。主人公在或前进或后退的痛苦挣扎中,放下了旧时代的,来自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的观念,在故事最后得到了救赎,这样的转变从序言中可以了解到正是妥氏个人人生的折射。 在描述主人公反思忏悔的心路历程中,有提到“对于我来说,人并非虱子,只有那些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的人和那些什么问题也不想一个劲的往前冲的人,才会把人看作虱子”。这正是我当初读这本小说想要找寻的答案,阿伦特笔下“平庸之恶的”的妥氏解释。比起非凡之人的罪恶宏大,平凡之人的恶往往才是最令人绝望的,非凡之人将去人格化作为手段,其目的是要实现更大的抱负,而平凡之人却将去人格化理解为目的,往往完全泯灭人性,将人当作虱子,肆意践踏。虽然不能简单评估谁的罪孽更加深重,更多的时候是前者促成了后者的发生,但单就人性观来看,在没有明确的政治目的的情况下,平庸之恶是不应该发生的,但这恰恰又是普遍而惨烈发生过得。任何惨烈的社会悲剧,不仅仅是某一个组织领导者的罪恶,很多时候也是所有被动参与不加任何思考的人的罪恶,这本身就足以颠覆人类对良善的认知以及抨击人试图超越神的妄想。 最后,从初读时的不适再到快要读完时的震撼心灵,得说这样的共鸣来自对2017年年初车祸的深切悔恨,差一点酿成恐怕要用一辈子来救赎的惨剧,那没有降临的夜夜直面良心的痛苦何其恐怖。想想这些年读了那么多书,接受了那么多或激进或平和的思想,心中的莫名自负是有的,那个狂妄的声音市场在脑海中回响,但一切并不实在的表象终究是会在现实面前崩塌的,如同当年信仰体系的崩塌一样,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自己来说,来自心底,对生命之脆弱的忏悔,往往是剧烈直接的,那些虚妄的傲慢,被压得平平的。开始相信一些命中注定,开始放下一些不必要的激情,这绝对不是保守与退缩,而是更加虔敬自己的信念。谢谢那些苦难让自己活得更清晰,永远敬畏生命。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