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激荡四十年》,全书大开大合,又细节满满,读完你一定会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企业和中国的企业家、实业家们的人生轨迹,有或深刻或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吴晓波先生在书中提到: 费正清曾告诫他的学生说,“在中国的黄河上逆流行舟,你往往看到的是曲弯前行的船,而没有注意到那些在岸边拉纤的人们”。 所以,在这套书中我知道了牟其中,年广久,王安,步鑫生,马胜利,禹作敏这些曾经闪耀又随历史车轮逐渐黯淡的经历者,也从更早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渊源中了解了任正非、王石,柳传志,张瑞敏,牛根生这样的企业家,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变化又激情的40年中,他们是弄潮者,参与者,推动者,他们见证了珍贵的四十年的岁月,这是我喜欢这套书的最重要的部分。 有血有肉的独特的历史还原,更多的是偶然性,那些规则混沌时期的绝处逢生的人,自视过高的人,或是嗅觉灵敏、放手一搏的人,真是太过瘾了,以至于读完之后,很长时间我都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里重复着这些鲜活的人,这不凡的四十年。 这是一本生动的书,记录刻画下改革开放四十年当中那些典型人物的起伏命运,而我最直观的感受却是没有什么人是屹立不倒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看当下的很多焦点企业家,诸如BAT之类,浸染其中,看的虚虚实实,浮浮躁躁,也许只有以史为鉴,才可冷静窥豹,而不盲目沸血膜拜。人如沙粒,时势造英雄,英雄也终将迟暮。 而历史中更多的人,他们不是英雄而是群像,仿佛不曾来过似的,正如书中感慨: 《英国简史》的作者伍德沃德曾经写道:“历史涉及的只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极小部分,人民的大部分生活和艰辛创业,过去和未来都不会有文字记载。” 每每读过历史书籍,常常因为此有迷茫恍惚之感,但最近反复读的一段话给我很大的安慰,也分享给你们: “世上善的增长,一部分也有赖于那些微不足道的行为,而你我的遭遇之所以不致如此悲惨,一半也得力于那些不求闻达,忠实地度过一生,然后安息在无人凭吊的坟墓中的人们。”
吴晓波这本中国企业及企业家史荡气回肠,四十年改革开放之路中有太多标志性企业的兴衰成败,而企业家个人命运往往与时代密不可分。后来人自不必以高楼兴建或崩塌来评判企业或是企业家,它曾静悄悄来过,留下时代的印记,已经是彼时代中的佼佼者了。我很期待,到改革开放五十年的时候,中国企业与企业家们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这个正在生成的崭新的世界,一定还藏着我们尚未知晓的答案,也许最好的尚未来临,也许繁荣生成的时候,腐烂已经开始。 尽管有着种种抱怨、失落和焦虑,但是,过了很多年后,我们也许仍然要说,那是一个好的时代。因为,它允许新的可能性发生。
一部用了18个小时才读完的书,对中国每一年的经济形势起伏与标志性事件和热点人物做了认真回顾和客观分析。大量详实的数据和清晰负责的调查资料让每一句叙述都具有毫不含糊的可信度。值得一读再读。 一个经济大国孤独无助野蛮自强的发展史,写满不易。时而温和杠杆,时而强硬干预,时而跑的过快,时而刹的太猛,时而茫然失措,时而一路高歌。把时间的尺寸调大,站在更远的地方看去,一些豪情有点好笑,一些成就有点不屑,一些付出有点不值,而那些搁不下吐不出的难平之意,和孤注一掷红了眼睛的对赌之心,就像一个个创可贴,在生死两重门外,盖住了历史的重创与命运的印章。 创可贴一,机会主义者的伤痕。在赚钱的事情上,法的缺失是机会也是风险。没有合法,没有违法,没有执法,在法制条件、金融条件、道德条件都不具备时,太多人缺少或者根本预料不到足够的防范措施,不断深入,结果被聚而降之。有人还能活着反转,有人终生再也发不出声。 创可贴二,激进者的悲惨。参见21世纪之初昂然进军上游垄断行业的民营企业,无论多强大,选错了博弈对象,在调控干预中立刻成为经济点刹里被点住的一方,不给任何回旋余地,倒下时摧拉枯朽、片甲不留、全军覆没。 创可贴三,决策者的孤独。参加联想。柳传志用4亿美元的现金做赌注,与IBM达成并购协议,用市场换品牌。一招用错,就会资金耗尽,负债累累。做决定前,所有股东全票反对,所有队友无人支持。在时间证明这个决定的无比正确后,再去隔空想象,当夜的柳传志是何等的孤独无助、破釜沉舟。 一路上,随着跌跌撞撞的步履,多少人踏准步点冲上浪尖轻歌曼舞,多少人一步踩错卷入深坑长歌当哭。可无论何时回头,大批大名鼎鼎的企业和企业人的残骸上,总有新的冒险者们又密密麻麻涌起,这也许就是大国经济激荡百年千年的生命力之源吧。
作者霸气,贯穿中国发展的几个时期,读完需要闭目回忆,如看了一部电视剧一般。 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生活在这么一个时代,我的成长过程正好经历了这么一个发展过程,衣食住行的变化,生活条件的变化。对了,记得小时候我们玩的枪,是木头削出来的,是铁丝+自行车链条然后用一把钳子和锤子加工做出来的。小时候对着爸妈“哼哼哼”纠缠不休就是为了讨一毛钱买一个冰棍,余下的五分钱还可以买五个大白兔水果糖。小时候爸爸骑着家里的28大自行车带着我去镇上粮站换面粉,五十斤粮票换相应的面粉。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我们都是自己背着书包走路去学校,根本不用父母送,上初中的时候要住校,同学们大都是自己背着一袋馒头,在学校吃三天,周三下午就可以回家一趟,背馒头来学校。小时候没怎么见过五十和一百元的大钞,因为爸爸的工资一个月就十几块,而且经常拖欠,因为据县教育局(或者财政局)说没钱发工资,全县教师的工资都发不了,所以,每当发了工资后,爸爸会说这个月发的是去年某月的工资。我那时候还在天真地想:为什么爸爸每年都被评为优秀教师,得了那么多奖状,国家都不给按时发工资?直到97年我上了高中,爸爸的工资才能按时发放,而且工资已经从当初的十几块涨到1000多块了。八零后是郁闷的一代,因为八零后读小学的时候,人家上大学不要钱,八零后读大学的时候,人家上小学不要钱了。父母攒钱为了给我们兄妹交学费不容易,我们懂事,也从来不乱花钱,97年-2000年,我每周的生活费都是10块钱,基本上一顿饭一块钱,一份菜,两个馒头,一碗清汤寡水的稀饭,有时候吃不饱就加两毛钱再买一个馒头。小时候的农村没什么娱乐活动,家里有一台海燕牌黑白电视机(全村第一台电视机),和一帮小朋友坐在电视机前一坐大半天,直到吃饭时间各妈找各娃的时候才依依不舍地散了。那时候最爱看的就是《西游记》《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等,最讨厌的就是各种广告,其中一个就是来辉武教授的505神功元气袋,一广告就是半天时间。说到广告,那时候电视广告相当多,品牌也不少,海燕电视,威力双缸洗衣机,海尔电冰箱,飞鸽自行车。对了,还有一个广告,电梯,我们农村娃娃从来都没见过的,广告词好像是“什么什么……上上下下的感受”。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展,广告也更新换代了,各种品牌的VCD,DVD,摩托罗拉手机,诺基亚手机,格力空调,美的电饭锅,还有印象最深的就是“小霸王学习机”,一直想拥有,可是家里买不起,中学时候二叔从广东带回来一台,我开始只玩游戏,游戏手柄都摸的失去了本色,《魂斗罗》,《超级玛丽》,《tank1990》。后来我发现学习卡也挺好玩的,五笔字型是我看着学习机说明书自己琢磨着学会的,当时感觉很自豪,因为中学的同学都不会,甚至电脑都没见过,更没听说过五笔字型。basic程序也玩着学了一点点,input A=1 B=2 A +B =(回车键) output 3。后来,我在想,如果当初家里有一台电脑,那么我跟比尔盖茨是不是就差不多了?哈哈哈哈。。。 如今,一切都不同了,穿衣都是买,妈妈做的那地鞋也不穿了,四通八达的通讯网络,覆盖面积巨广的高铁,航空。2011年,我在东方名城小区买了我人生第一套商品房,建筑面积150平,2000多块一平,当然,到目前为止我也就买过这么一套房子,现在再也买不起房子了,因为房价已经上天了,只能叹息一声:房价涨的比高铁速度快。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四十年,改革开放艰辛路;四十年,商海浮沉企业心。 大水之中,必有大鱼……翻开扉页,经由黑白字符铺就的记忆之路,重温历史的锈迹斑斑,一路抵达企业的纵深之处—— 不断膨胀的经济规模和不断升级的消费能力,如同肆意泛滥的大水,焦急地找寻并扩张领土的边界,渴求把九州所有的生灵都席卷进这滚滚洪流之中。暗流涌动中,大鱼起跃,激起道道白浪。 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1978——2018年的中国,渐渐成了世人难以重复的过往辉煌——这四十年里,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里,绑缚住东方巨人的计划经济体制缰绳渐渐松开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群雄逐鹿的时代大门缓缓开启——在互联网及电子消费公司中,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值分别增加了15倍和70倍,闯进优选前十大公司之列;在智能手机领域,华为和小米等公司异军突起,力压苹果和三星;而在传统的冰箱、空调和电视机市场上,中国的产能均为优选靠前…… 十年,从2008到2018,90、00后快速成长的黄金十年,我们也算是这场历史里最微不足道却深受影响的人儿。当初那个为蛮夷所鄙夷的中国,如今正在成为万众歌咏的巨星。中国赢了吗?不,经济的竞技场上,我们还没有超越美国,即使超越了,我们也没有赢,中国要的不是赢,而是更强大、更繁荣、更美好。中美贸易战中,我们可以看见中国崛起所引发的美国恐慌,在一片反全球化的浪潮中,在强国的经济打压下,中国又将在未来十年做出怎样的表现呢?你我定将共同见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下异变的中国。 在世界银行的名单上,它是一个亟待被援助的落后国家;在欧美企业家的认知中,它是一个商品倾销和技术输出的二线伙伴;甚至在某些意识形态者眼中,它是下一场“颜色革命”的发生地。然而,时至今日,中国成为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至少有127个国家视中国为最大的贸易伙伴,甚至连《时代》杂志都献媚似的以“中国赢了”为封面报道的标题。 时代已经全然“面目全非”了,这应该是一个好的时代,互联网已经开始重塑商业交易模式了,去中心化趋势愈来愈明显。最大的被改变就是人们的生活,就连广告,也已经被各大网络平台大幅度垄断了。以前是五粮液啊,茅台啊这些烟酒广告,但现在,看看,知乎、马蜂窝、转转……这是互联网的天下,是网络化、虚拟化的商业了。 以互联网为基础性平台的生态被视为新的世界,它以更高的效率和新的消费者互动关系,重构了商业的基本逻辑。 四十年光影变幻,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企业家的故事从文字间生发,成为了我脑海中一个特殊的形象——那个熬过寒冬迎来春天的地产商许家印,那个在万向节里倒腾成大家的农民企业家鲁冠球,那个把海尔从海变成云的张瑞敏,那个……他们的人生一角从我这里略过,无数的企业家在这片黄土地里翻滚,或失败或成功,或可笑或骄傲,每个企业,每个企业家,一个个节点,构成了商业帝国的一砖一瓦,拼成了一张大网。 未来,还在继续,在历史中记录,用生命去感知,弄潮儿还将勇攀高峰,在下一个浪头中一展风采,谁是世间真英雄?时间会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时代洪流里的英雄,踏着先辈的足迹,继往开来。
中国企业1978-2018…话说40年传奇风雨路…见证两代人的经历…从国企到民企演变史…也许只有父辈或祖辈…才能切身体会那种时代烙印…穿越历史…触摸印记…激荡四十年…拿走不谢…
1978到2018年四十年风风雨雨,我们不是历史,却无时无刻不在历史之中。有时候也会很搞笑的发现,比如这今年寒假,我们啥事儿没干,光顾着见证历史。 也正是如此,我们对于很多历史的理解,大多数时候仅限于课本,在课本上也只有寥寥几句。以至于我们会产生某种错觉,认为马云不过如此,马化腾也只是占了时代的便宜,换了自己也可以,甚至可以做到更好。也会因为某次某公司的挫败,破口大骂他们蠢蛋一堆,口口相传也好,书上记载也罢,它们忽略了很多细节,以至于我们很不理解那些看起来很微不足道的小错误怎么会让偌大一个公司轰然倒塌。 四十年见证无数的光辉与梦想,有人借着天时地利人和扬帆起航,商海沉浮。有人前一秒还叱咤风云,后一秒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成功背后的艰险和勇气我们很难注意到,倒在历史尘埃里的淘汰者我们也看不到,时代的端口想要生存下去太难,倒下去却容易得很。 今天,我们面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会有多少公司从我们视线中消失,又会有几家公司崛起于阡陌之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但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我除了(课本)认真读的第一本书,也是我来微信读书读的第一本书。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如史诗般,气势磅礴! 无数人物,众多企业。 载沉载浮,可歌可泣。 本书作者,全面梳理。 肯定成就,揭露问题。 中华民族,持续发力。 民族之林,大展宏图。
40年,大概二代人的时间,中国在先国企,后民企的带动下,做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走过的路,只有经历者,才知艰辛!
从1978到2018,改革开放的40年的中国经历了巨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企业史,四十年的沉浮,书中每一个出现的名字都是中国真正的冒险者。 过去的岁月发生的很多事,从今天的眼光其实是可笑而可悲的。晓波的客观,是让人欣慰的。中国的事情,太多假象掩盖下,很少看到真实,而《激荡四十年》带来的就是这份难得的真实。从书中你能看到现在驰骋风云,如雷贯耳的人物,二十年前也如你我一般,不过一个碌碌的小人物。从书中,你还能看到,中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或者那么差。这才是历史本来的面目,并非表面那么光鲜,但也并非黑暗的不见天日。20个小时读完这本书,带给我的不止是震撼。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们需要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 记录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即便可能不那么完美,但这已经足够。从企业史去解读历史,以学者和记者的身份去看待历史。吴晓波的这本《激荡四十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也正如同我们自己,也是伴随着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尽管被脚步踩了又踩,被车轮辗了又辗,可是仍然生机勃勃... ...
作为85后一代的我们,小学一二年级时周六上午还去学校正常上课,那时候村里看见桑塔纳是新鲜事; 小时候最有印象的是,90年代同为企业职员的父母双双下岗,那时候家里还有几亩地可以务农,个体户那个时候也开始蓬勃发展,体制外下海经商的人也越来越多… 00年互联网开始,互联网曾经三巨头BAT成立也就没多久 02年刚高中时摩托罗拉和诺基亚手机还是时髦的通讯工具,挤个公交都是没脚落地的感觉~ 09年刚毕业时也经历金融危机,那时候感觉找到工作都是幸运的; 12年孩子出生,生命的意义就是希望! 16年开始放开二胎,一家三口不再是家庭标配… 18年下半年开始,国家最大的工业标志汽车行业销量开始负增长 19年孩子入学,从此白天努力工作,晚上辅导功课,周末还在送娃的路上,想想自己小时候,父母从没辅导过我的功课 20年春节前期,新冠这个黑天鹅开始席卷!人们开始慢下来思考,人生最大的幸福到底是什么! 21年房地产和K12校外培训行业遭遇事故,千万人也遇生计问题;六一儿童节鼓励了三胎 22年春节还有一个礼拜就到了,供给侧改革还在路上,区块链技术,基因组测序,机器人技术,储能技术和人工智能五大技术正在发力中 人人都是时代的孩子,有顺势而为的幸运儿,也有悲伤落难的不幸者!未来在世界的不确定中,也在历史的确定中!加油!
这是一本记录中国企业1978年~2018年四十年经济成长的叙事书,展示了中国企业家的光荣和梦想,以及经历的风风雨雨,也见证了中国企业崛起腾飞的辛路历程。
前面部分是听的,听着听着感觉不过瘾,翻过来仔细阅读,发现内容真的不错,对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企业发展史很有帮助,作者文笔犀利,对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能一针见血的指出,值得推荐,值得花时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