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物种起源
    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爱情的心理学。读完这本书,我心里的问题是:如果自己谈完一段恋爱,也能写出这样的书吗?也能自省这段感情,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剖析得如此深刻细致吗?说实话实在太难,大多数堕入爱河的人总是盲目且失去理智的!而书中描写到的情绪以及哲学思考,都深刻地引起共鸣,仿似我心里的蛔虫一般。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感情中还能如此理性地回顾自己,如果有人想学“读心术”,那就看看心理学吧[憨笑]

  • 物种起源
    小松
    推荐

    本书的中心主题:人类的爱情。作者旁征博引,小说写得富于哲理,又很贴近现实。“我”和克洛艾一见钟情,从想恋到分手只有几个月,“我”却爱得深沉,克洛艾出轨自己的好友,“我”却想用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爱情很美好,又会伤人,现实生活中多少人因爱生恨。看完也唤起了自己的一些回忆。一别已是两年多,从高中同学到朋友到恋人到永不相见的陌生人。曾经我们亲密无间地相恋,如今已是平行线上背向而行,人生轨迹不再有交集的陌生人(不喜欢这种感觉)。她很好,错在我的不细心、时间和空间。恋人之间,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每一句无心的话都可能会给对方敏感的心灵造成伤害。曾经我对她满满的保护欲,但最后伤到她的却是我。有一段时间,看到和她相似的女孩,看到笑起来有梨涡的女孩,看到有她喜欢吃的东西和喜欢玩的东西时就会想起她。现在虽偶尔想起,但已没有像以前那么强烈,时间真是神奇,能治愈一切,又能淡薄一切。不纠结过往,愿她快乐安好。

  • 物种起源
    Jenny xL
    推荐

    读此书感到开阔视野的启发。以往习惯性地认为,人的“理智”与“感情”泾渭分明,相互对立矛盾,极少协调。另一错误的观念是哲学远离日常实际,其玄妙生涩只可束之高阁。受此作品的启迪,相信日子还有别样的活法,有更开阔更有趣更丰富的内涵,即精神闪烁的活法。哲理和思辨,可以在我们的生活田野生根发芽,可以提炼升华我们的心路历程,可以向麻木慵懒的心投射阳光;可以使爱更真,痛更切,生命有别样的美好。

  • 物种起源
    10,000 hours
    推荐

    很很很好看的一本书,对整个恋爱过程中心理变化的剖析,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对号入座)。有些话初读时觉得好拗口,反复阅读之后,如梦初醒,醍醐灌顶。记录下整本书说的很认同的语言,以便日后再来仔细体会。强烈推荐看的一本书。 ◆ 一 爱情宿命论 >> 她的微笑、她的双眸、她的幽默、她的阅读品味、她的焦虑、她的智慧,她所有的一切都与我的理想完全吻合。 >> 这不是所谓的迷信,克洛艾和我找到诸多的细节,不管多么微不足道,来证实我们直觉的感受。 >> 我们摇身变成叙述者(紧跟既成的事实),把飞机上的邂逅美化为天意的安排,为我们的命运找到难以置信的因果联系。 >> 如果认为克洛艾和我命中注定会相遇,当然荒谬可笑,但是如果我们已经把发生的许多事情视为了命运的安排,也理应得到谅解。 >> 我的问题在于,将注定去爱和注定爱上一位特定的人混作一团,错误地认为,于我,不可避免的,不是爱,而是克洛艾。 当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能够找出自己和对方的共同点以此来告诉自己你们很有缘,或者说试图找出。 我总会爱上一个人,不过这个人只能是你。 ◆ 二 理想化 >> 她说了什么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她正在说——我想从中发现她所说的一切都是那么完美无缺。 >> 每一例相爱都是(借用奥斯卡·王尔德的一句话)“希望”压倒“自知之明”的伟大胜利。我们跌入爱河,祈望不要在心上人身上发现我们自己的劣根——胆怯、脆弱、懒惰、无信、妥协忍让、粗鲁愚蠢。我们给心上人戴上爱的饰环,认为心上人能够超越我们自己犯下的一切错误,从而可亲可爱。我们从心上人的内心找到自己并不曾有的完美,盼望通过与心爱之人的结合,即可保有(不顾心知肚明的所有反面证据)对人类的一种岌岌可危的信念。 >> 也许是因为对爱的向往催生了爱人的生成,需要促成了结果。先是想要爱某一个人(大体来看是无意识的),心上人的出现只是第二步——我们对爱情的渴望铸就了心上人的特征,我们对爱情的期盼唤来心上人的出现。 因为对方有我们不具备或者说乐意具备的优点。这些优点是我们的期盼,是我们的需要,然后我们希望在其他人身上出现。因为我们喜欢优点,我们才喜欢上了这个人。 ◆ 三 诱惑的潜台词 >> 最具有魅力的不是那些立刻就允许我们亲吻(我们很快会感到无趣)或永远不让我们亲吻的人儿(我们很快会忘记他们),而是那些忸怩地牵引着我们在这两极间期待的精灵。 >> 这是最好的方式;无论何时,对于两个通过语言进行漫长而又危险的跋涉去彼此了解的人来说,只有这种方式才会减少他们所冒的巨大风险:袒露自己的欲望,又目睹它惨遭拒绝。  一旦开始寻找互相吸引的种种迹象,心上人的每句话、每一个行动都会被视为饱含深意。或者自己的每句话,每一个行动会不会被对方视为饱含深意。相互试探。 ◆ 四 真实 >> 在我看来,她对情人的看法可比作是紧身的套装,而我认为真实的自我却很肥胖,所以,那整个晚上似乎都是一个胖男人在努力想让一套太小的衣服显得合身。我得拼命把多余的赘肉塞进不合身的衣服里,紧缩腰身,屏住呼吸,防止衣料撕裂。 >> 一个男人经过深思熟虑,找到所有理由,决定克制还是上策,让几个星期以来的狂热幻想埋在心底。我拿起外套,对心爱的人说,今晚我过得非常愉快,希望很快再见到她,圣诞假期后就给她打电话。满意于如此沉稳的告别,我吻了她的两颊,祝她晚安,随即转身欲离开她的住所。 面对此时的情形,幸运的是,克洛艾不是那么容易被说服,她抓住我领带的末梢,阻止了航班的离去。她把我拉回房间,双手环拥着我,定定地看着我的眼睛,先前说起巧克力时忍住的笑这时方才露出,她轻声呢喃:“你知道,我们都不是小孩。” 刻意的隐藏或克制喜欢,冲动和欲望却总显得笨拙。 ◆ 五 灵与肉 >> 一个人必须要去思索那些自己没有感受到的东西。正是心灵带来了和谐一致,造成了脉动。如果让肉体任意行事,那么就只会一边是意乱情迷的丈夫,另一边是惊恐的圣洁处女。 ◆ 六 马克斯主义 >> 在绝大多数的男女关系中,通常都会有马克斯主义的思维(当爱明显得到回应时),这种思维的解决得借助自我喜爱和自我痛恨之间的平衡。如果自我痛恨占了上风,那么接受爱的一方就会断言心上人(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不适合自己(因为和坏东西有了联系);如果自我喜爱占了上风,那么双方都会接受这样一种看法:爱得到回应不是因为心上人低贱,而是自己原本值得爱恋。 >> 只有当人们知道自己是另一个人的所爱时,才会既欣喜若狂又惊恐不安。 欣喜的是有人喜欢我,不安的是为什么有人喜欢我。 >> 没有回应的爱情也许痛苦难耐,但却是一种安全的痛苦,因为它只会伤及自身而无害于他人,是自我导致的个人痛苦,甘苦交织。但是一旦爱情得到回应,那么人们就必须准备放弃仅仅是被动地受到伤害,而承担起去伤害自己的责任。 >> 也许我们寻找的根本不是爱,只是一个值得我们信赖的人,然而如果我们爱的人转而信赖我们,我们又怎可再继续信赖他们?如果你现在爱我,那只是因为你没有看到完整的我。 所以单恋或者暗恋其实也是处于一种安全状态。 爱得到回应不是因为心上人低贱,而是自己原本值得爱恋。 ◆ 七 不和谐的音符 >> 无论我们在一些方面是多么融洽,但这融洽不会无边无际。它提醒我们,因为在找到令人欣喜的共性时也要面临危险的分歧,所以了解一个人并不总像一般认为的那样,是产生共鸣的、愉快的过程。 >> 想到我从克洛艾身上发现的所有差别,想到一直以来她是一个人而我是另一个人,想到我们的世界观会有不可调和的地方,我的心里掠过片刻的担忧。 ◆ 八 爱情与自由 >> 朋友之间因为礼貌和客气,建立了一层无形的保护膜,这膜,即身体的生疏,阻止了敌意的产生。但是克洛艾和我已经肌肤相亲:一起睡觉、一起沐浴、观看彼此刷牙以及共同为感伤缠绵的电影流泪,故而我们之间的那一层隔膜被撕掉了。于是我们不仅得以相爱,还可以演绎相爱的对立面:吵架辱骂。我们把结识对方等同于一种拥有和许可:我了解你,所以我拥有你。在我们相爱的进程中,肉体交合之后,礼貌客气(朋友间的友谊)就止步了,就此而言,第二天早餐时爆发的第一次争吵并非巧合。 >> 当个人的判断被推广,使其为女友或男友(或者整个国家的公民)接受之时,当我认为这很不错成为我认为这对你来说也很不错时,这种从个人观点扩展到众人共识的举动实乃一件专横之事。当两人不再能把差异化解成玩笑,那么这就是他们停止相爱(或至少不再为爱的维系做出较大的努力)的信号。幽默标示出产生在理想和现实的差异之上的恼怒:每一个玩笑背后,都是一次对差异甚至是失望的警醒,但这已经是无害的差异——因此能够顺利前行,而不必大动干戈。 要理解并接受对方喜好的差异,不要试图去改变对方。 ◆ 九 美丽 >> 是美丽引发了爱情,还是爱情创造了美丽? 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无论你怎样,我都爱你。这是一种无条件的爱,没有界限,欣赏每一只最蹩脚的鞋子,它是接纳的体现。 ◆ 十一 她有什么好? >> 爱情不愿意承认心上人与生俱来的平庸,从而显出它的不可理喻。 >> 爱情是一个孤独的追求,爱情至多只能为另一个人——被爱的人——所理解。 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好。在你眼里,她就是独一无二的。 ◆ 十二 怀疑与信念 >> 也许对于恋爱中的人也同样应该慎重,永远不要去问一位坠入爱河的人:“你倾心的人是真的存在,还只是你自己的想象?” 宁愿错误而爱着,也不愿心存怀疑而无爱。滤镜过滤掉了对你们不利的因素。 ◆ 十三 亲密 >> 彼此的潜移默化让我们亲密起来,我们不再界限分明,从此布朗运动的微粒获得了自由的空间。 >> 我们都对心上人眼中的自己有了信心,不再一味地彼此取悦。 >> 相遇时,你有自己的名字,心上人说,但我将给你一个新的称呼,以表明我眼中的你有别于他人眼中的你。 >> 爱情从来都近于合谋。爱情因为找到了共同厌恶的东西而迅速升温。不论这些重复的话题多么微不足道,但它们就像水泥块一样牢不可摧。借助这些话题创造出来的亲密语言使我和克洛艾(不需要一起走出丛林、杀死蛟龙,或住在同一个公寓里)深深认为:我们共同创造了一个世界。 你们营造的共同话题只有你们懂,无须他人理解,这样就够了。 ◆ 十四 “我”的确认 >> 是心上人的亲密点出了他人不愿直言的诸多性格特点,点出了也许让我们难以面对的方方面面。 >> 我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了解到克洛艾宁愿独自承受痛苦,而不愿惊扰别人的个性。一天早上,克洛艾告诉我说,她头天晚上病得厉害,甚至还开车去一家通宵诊所看了病,她一直轻手轻脚,怕吵醒我。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充满困惑的气愤——为什么她对我一声不吭?我们的关系真的疏远到甚至危急的情况下她也不愿把我叫醒?但是我的生气(只是一种妒忌)并不成熟,它没有考虑到我日后将逐渐了解到的诸多东西,即,克洛艾宁可责备自己、痛斥自己也不愿回击或叫醒他人,这些是她根深蒂固而又反常的性格特征。她甚至奄奄一息也不会叫醒我,因为她不希望别人为她担负任何责任。一旦我了解了她性格中这样的特点,那么她行为的众多方面都可被理解成是这些特点的体现。 >> 我们会因为他人的看法而给自己定格,所以不同人会使我们获得不同的自我感觉。 >> “那些凹凹凸凸的地方代表什么?”我问。“噢,那是我与你在一起时感到的变化不定。”“什么意思?”“你知道,你给我空间,所以我感到比在办公室里时复杂一些。你对我有兴趣,你更了解我,所以我就把它画得凹凸不平,这样才有些接近事实。”“我明白了,那么这条直直的边呢?”“哪儿?”“在变形虫的东北边那个部分。”“你要知道我的地理连普通考试都没通过。对了,我想我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你并不了解我的一切,对不对?所以我觉得最好还是画得真实一点。这条直线代表我还不为你所了解,或者说是还没有时间和素材去了解的一面。”“原来如此。”“看在上帝的分上,请不要把脸拉得那么长。要是那条直线给画成了波浪线,你不会再想要知道我什么了!别担心,如果真有那么严重,我这会儿就不会是这样一只快乐的变形虫了。” >> 虽然我感到自己非常投入地探究克洛艾的复杂性格,但由于无法与克洛艾产生共鸣或由于我的不成熟,必然还会有很多缩略的时刻和领域不为我了解。 在最亲近的人面前展现的是最真实的自己。 ◆ 十五 情感的周期波动 >> 我们很多次争吵都有类似的莫名,感觉只是发泄情绪的借口,这情绪并非与此刻什么事情相关联或是由我们当中哪个人惹起来的。 >> 爱情的悲剧在于它无法逃脱时间的维度。当我们和眼前的心上人厮守时,回想到对过去的恋人残存的只有冷漠,这实在过于残酷。 ◆ 十六 惧怕幸福 >> 我们偶尔爆发的那些激烈而有点莫名其妙的争吵,只是紧张状态的一个必要释放,这紧张来自于我们意识到彼此都把自己的鸡蛋全部放在对方的篮子里。 >> 我们有时被一种冲动攫取(这表现在我们无事生非地争吵),想在我们的爱自然地走到终点之前就结束它。凶手谋杀不出于恨,而是出于极度的爱——或者更应该说,是出于极度的爱所带来的恐惧。 ◆ 十七 挛缩 >> 我们渴望心上人抛却我们外在的有利条件仰慕我们;我们渴望心上人欣赏的是我们的本质,而不是外在条件带给我们的光环;我们渴望心上人乐意去重复那据说存在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无条件的爱。 >> 我成了不顾一切墨守成规的人,墨守那个以前是克洛艾爱恋对象的自己。我没能意识到,过去的那个我现在却被证实是令人厌烦的家伙,因而无论我做什么都只是加速爱情的崩溃。 ◆ 十八 爱情恐怖主义 >> 触怒之后立刻发火是最为宽宏大量的行为,因为这样就可以使冒犯者不会过于内疚,也不需要劝说生气者息怒。 >> 人生气的时候是一个复杂的动物,发出极度矛盾的信息,哀求着救助与关注,然而当这一切到来时,却又拒绝,希望无须言语就可以得到理解。 >> 我已经不想再把爱强加给一个并非心甘情愿的接受者。 ◆ 十九 超越善与恶 >> 一个人怎么能把权利的话语延伸到爱,强迫人们出于责任去爱?这难道不是爱情恐怖主义的又一种表现?难道不是爱情宿命论的又一个显像?道德规范必须有自己的界限。 >> 当爱不再得到回应时,要求被爱的蛮横出现了——我孤独地与欲望相伴,毫无防卫,缺少权利,远离法规,我的要求直露得令人吃惊:爱我吧!为什么?我只有一个微不足道的理由:因为我爱你…… ◆ 二十 心理宿命论 >> 越是努力想在爱情中成功,事情就越困难。 >> 为什么我竟然选择了她?不是因为她的笑靥,不是因为她活跃的思想,而是因为无意识,因为在这心灵的戏剧中,负责分配角色的导演从她身上发现了一种适合扮演母亲/婴儿剧本角色的性格。她会按照剧作家的要求,带着必需的毁坏和痛苦,适时离开舞台。 ◆ 二十一 自杀 >> 毁灭能够向整个世界,特别是向克洛艾显示,我是多么愤怒;生存能够让我看到我的死对克洛艾的打击,从而缓解我的愤怒。这不是一个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我对哈姆雷特的回答是:生存并且毁灭。 ◆ 二十二 基督情结 >> 对于克洛艾的背弃行为,我的第一反应是自我厌恶情绪,彼时我还依然爱着她,痛恨自己不能将爱情进行到底。但是我的基督情结已经将等式颠倒过来,认为克洛艾背弃行为说明她只值得被轻视,或至多值得同情(那是基督美德的典范)。基督情结只是一个自我防卫的办法,我并不希望克洛艾离开我,我从来没有这么爱过一个女子。但是既然她已经飞去加利福尼亚,我接受这不可接受的失落的办法,就是去重新发现她曾经的价值无比,只是初识的昙花一现。这明显是一个谎言,但有时当我们遭遇抛弃,陷入绝望,独自一人在旅馆里打发圣诞节,听着隔壁房间里肉体祈福的声音时,我们无力更诚实。 ◆ 二十三 省略 >> 在时光中行走的骆驼越来越轻快,不断将记忆和照片抖下背去,撒落在沙漠上,让风沙掩埋它们。渐渐地,骆驼是那样地轻快,能够小跑起来,甚至以它自己奇怪的方式飞奔起来——直到有一天,在一片小小的自称为“现在”的绿洲上,这个筋疲力尽的生灵终于追赶上我的其余部分,与它们合而为一。 ◆ 二十四 爱情的经验 >> 智慧的反面不是指无视智慧(那很容易纠正),而是无力根据自己明知正确的原则行事。 >> 无论禁欲主义者是怎样的勇敢,但面对最真切的现实,面对爱情,他最终只是一个懦夫。

  • 物种起源
    可可
    推荐

    在今年初邂逅了我心中的天才作家——阿兰·德波顿。其实去年就看过他的另一本书,但带给我的震撼远不及这本。《爱情笔记》是他23岁时写的第一部作品,而这绝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思辨”二字几乎贯穿了全书,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文学、宗教、美术等方面均有涉猎,可以说读完给人一种思想饕餮的感觉。作者的文字功底很强,字里行间流淌出的诗意、幽默、哲思与智慧,让整个阅读过程不失为一种享受。 在本书中,作者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两位主人公的爱情历程:从一见钟情到相识,从热恋到龃龉,从相爱到出轨,从分手时的绝望到痛苦后的沉思...把对爱情的思索上升到哲学层面,比如:自己喜欢对方什么、爱情宿命论、爱情与自由、自卑情结等等。很详尽的从男主人公的角度,剖析了爱情中男女不同阶段的所思所想,有深度又不失有趣。 引用译者的一段评论: 德波顿是一位深刻的思考者,不论是在激情的巅峰还是在失恋的低谷,他始终能够让书中的“我”把握对人物心理的细致观察,捕捉意识流中一刹那间的情绪波动与思想转折,将之如实地记录下来,把恋爱中的人们错综复杂、变化万端的心理状态描摹得淋漓尽致……他将掩身在男女情爱之中的五彩斑斓的感受化为流动的文字,让爱情变得澄清洞明,同时全文的整体氛围又是睿智、幽默的。   一、爱情宿命论 “我们先有爱的需要,然后再去爱一个特定的人。” 叙事者关于“爱情宿命论”的思考:当我们身陷爱情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所爱的对象是如此特殊,以致我们认为冥冥之中一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安排我们的相遇……我的问题在于,将注定去爱和注定爱上一位特定的人混作一团,错误地认为,于我,不可避免的,不是爱,而是克洛艾。 我与文中的“我”大概有过同样的混乱。对于“是那个特定的人,以及于对方而言是特定的我”这一点,近乎偏执。我一直坚信我需要那个“对的人”,阿兰却说“爱的需要总是先于爱一个特定的人”。爱的确可以有宿命论,但不应该趋向神秘学。就好像一面镜子掉下来,碎了,物理学家会分析可能是某个震源使镜子掉落,而神秘学家会说这预示着什么。 爱情不是命中注定,而只是恰好有一个人具备你喜欢的全部或者部分品质,他是否出现或者在哪里出现都是偶然,确定的是这个人从一开始就会以无可反驳的姿态侵占你的视线所及。 其实情人之邂逅,完全出于偶然,并没有什么命定的因素在那里,可是人总倾向于认为是某种命中注定;而当爱情消失时,又把原先有关姻缘注定的种种胡思乱想忘于脑后。   二、爱人理想化 你喜欢的是我,还是你想象中的我? 每一例一见钟情中都有对爱人品质的故意夸张.......如果爱情生发得过于迅速,也许是因为对爱的向往催生了爱人的生成,需要促成了结果。先是想要爱某一个人(大体来看是无意识的),心上人的出现只是第二步,我们对爱情的渴望铸就了心上人的特征。  如果说一见钟情包含过多的幻想,缺乏理性的判断,那么什么才是理性的、成熟的爱?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就成熟的爱情而言,人们不会在第一眼就跌入爱河,只有当弄清水的深浅,才会跳入其中;只有在互相交流了以往的经历,交流了政治、艺术、科学的观点,以及晚餐的喜好之后,两人才能决定是否相亲相爱,这是一个在互相理解和肯定的基础之上的决定,而非想象中的共鸣与吸引。对成熟的爱情来说,只有真正地了解了对方,才会让爱有孳生的机会。真正的爱情(恰恰总是诞生在我们知道之前)与常情背道而驰,不断增加的了解,既可能是一种吸引力,又可能是一种障碍,因为它可能使乌托邦与现实发生危险的冲突。” 这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说到的,“真正的爱的基础在于了解,不了解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爱”,如出一辙。   三、真实的自我 既然想要吸引克洛艾,那么关键在于对她要有更多的了解。如果尚不知该采纳哪种虚假的自我,我又怎能抛弃真正的自我?但这实非易事,了解一个人需要长久的体察和破译,从万千言语和动作中梳理出完整的性格......那个夜晚还是让自我不再真实,而是根据克洛艾的喜好来自我定位、自我调整。她对男人的期待是什么?我应该根据什么品味和取向来调整自己的表现?我发现自己试着提出一点想法,过后不久就会微妙地加以修正,使之与她的想法一致。 作者说,“爱情变成了塑身的紧身衣,我们抛弃了自我,假装自己是对方所喜爱的样子,努力将自己塞进爱情这件紧身衣里。”后来他在《爱的进化论》里补充到,“当你认为你的恋人是完美伴侣的时候,只能说明你还没有了解他。只有当他让你充分失望过之后,你才开始真正得了解他” 双方接触时,我们会通过询问对方的理想型,让自己对号入座,努力地穿上对方给予的外套。此时就会有两个我出现,一个是对方期待的我,一个是真实的我。在喜欢的人面前包装自己无可厚非,毕竟每个人都想得到同样的喜欢,但也不要为了迎合对方的喜好而失去自我。因为如果对方喜欢的不是真实的自我,那么这段关系迟早会有面临破灭的那天。   该如何保持真实的自我? “保持真实的自我需要一个先决条件,即,能够不受他人的影响而获得稳定的个性” 保持自我首先要有自我,而自我应该是一套自己认可的三观和行事方法论,当一个人真的有自我的时候是很难被他人影响的,容易被他人影响是因为所相信的在动摇。   四、她有什么好? 我从这些细微的动作上发现的魅力表明,我乐于把几乎任何事情都当作无可置疑的证据,以证明她的完美无缺。她有什么好?她一切都好。 究竟是否存在那种爱呢?即便察觉到你远不及我的想象,但我仍然爱你?我们究竟会不会爱上一个真正的完整的实实在在的人?我们自己呢?是否有信心存在那么一个人能够接受完全真实的我们自己?爱情是你我,并附加各自的幻想,而婚姻是我们,并不断击破双方的幻想... 书中有一章的主题是“我爱她什么”,我找不到作者的答案。可能就是因为爱是主观的,美是主观的,当我们想爱上一个人时,某个人的出现就填补了我们的这种心理,就像康德认为的 “身体的比例最终不像欣赏身体的主观方式那么重要”。   五、爱情与自由 爱情有别于单身时候的生活,你的生活多了一个人,他想分享你的人生,你们会彼此影响,你可能还会打破原有的一些习惯及规律……爱情和自由可以说是对立的,或者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你会失去部分自由,但也会从中得到一些,消融部分自我。 而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为了共同生活,需要适应对方的品味、生活习惯,对事物的看法等等。而有的人可能会以爱之名强迫对方去按照自己所以为对的方向改变,此时矛盾就产生了。 爱情无疑会让双方割舍一部分自由,但对自由过多的干涉就会走向反抗。 正如斯图尔特·弥尔在《论自由》中说到的“自由之义,在于防止强权势力对于违反自己意愿的文明社会成员的妨碍。强权势力自身之偏好,不论是物质方面还是道德方面,皆非侵犯他人之理由。” 爱情中没有绝对的自由,也许只有在陌生人当中才会存在绝对的自由吧。 爱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   六、变化的爱情 “爱是永恒的,而爱人不是,他们始终只是爱的参与者。” 语言以其稳定性掩盖了我们的优柔寡断。世界分分秒秒都在变化,语言却让我们掩身在一种稳定持久的假象之下。“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说。我身陷爱河,但我这纷扰多变的感情又怎一个“爱”字了得?与这份爱相连的背叛、厌倦、恼怒和冷淡会不会也被包含其中?能否找到一个词精确地反映我的感情注定要出现的举棋不定? 不同于文学作品中爱是永恒那样美好的是,现实中的感情/爱情往往是流动的,变化的,而这一点却是永恒不变。 “我爱你”只能理解为“我现在爱你”。从爱丽丝家吃完饭回去的路上,我对克洛艾说我爱她,这确实不是假话,但是我的话是有时间限制的诺言。 所以曾经说的“我爱你”,完整意义上是“我在此时此刻爱你,并在此地如此对你说了”。   摘录 有些东西必说不可,不是因为它们有听众,而是它们具有说出来的重要性。 智慧的反面不是指无视智慧(那很容易纠正),而是无力根据自己明知正确的原则行事 但是,对永远不会到来的未来的渴望,就是对已经成为过去的时光的向往。过去常常更美好不正是因为它已成过去?   我们也许会把成熟解释为:这是一个永远难以捉摸的目标、一种能力:公正地对待别人,把应该自我把握的情感和应该立刻表达给情感激发人的情感区分开来,而不是日后把矛头指向无辜的对象。   不询问他人的爱情标准是一种良好的风度。理想的爱情是,不因一个人符合标准而产生爱恋,而只是爱上这样一个人,一个无关财产和身份地位的本体的人。爱情如同财富一样,忌讳人们探询是如何获得并保持感情/财产的。   所有的生气产生于过错,这过错也许可以解决,从而顷刻消失。如果不是这样,受伤的一方对此耿耿于怀,就将导致日后更痛苦的爆发。问题一出现就得到解决,就不会因解释延迟而怨愤深重。触怒之后立刻发火是最为宽宏大量的行为,因为这样就可以使冒犯者不会过于内疚,也不需要劝说生气者息怒   我们对生活并不是生而知之,它是一门必须掌握的技巧,如同学骑自行车或学弹钢琴一样。当意识到这些时,我们开始想拥有智慧。然而智慧建议我们做什么呢?它让我们远离焦虑、恐惧、盲目崇拜以及有害的激情,追求镇静与内心的平和。智慧教育我们,最初的冲动也许并不总是真切的,如果我们没有陶铸理智将真正的需要与虚浮的偏好分开,欲望将把我们引入歧途;智慧告诉我们,要控驭我们的想象,否则它将歪曲现实,将高山化为小丘,将青蛙变为公主;智慧告诉我们,要抑制我们的恐惧,这样才能防备真正的危害,而不是把精力浪费在妄想逃出我们映在墙上的影子;智慧告诉我们,不必害怕死亡,我们所要害怕的只是害怕本身。   成熟的爱几乎每一方面都值得称许,它的原理就是,敏锐地觉察到每个人的优点和缺陷。成熟的爱充满自我节制,不会将事物理想化,能够摆脱嫉妒、受虐狂或痴迷的困扰。成熟的爱是一种有性关系的友谊,相处和睦,令人愉悦,彼此回应。而不成熟的爱(尽管与年龄大小几无关系)是一个在理想化和失望感之间摇摆不定的故事,一种狂喜、幸福与溺毙般和无比憎恶的感受夹杂的不稳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最终找到心上人的感觉伴随着从来没有过的迷失感。不成熟的(因为绝对化了的)爱,其逻辑顶点就是死亡,或是象征性的死亡,或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成熟的爱,其高潮就是步入婚姻和努力避免日常生活的龃龉(星期日的报纸、逼对方换条裤子、遥控器)导致的爱情破裂。不成熟的爱不接受妥协,而一旦我们拒绝妥协,就踏上了迈向终点的不归路。

  • 物种起源
    刘晓艳
    推荐

    原来爱情是生活里再不过稀松平常的事,要经历过一次才算活过 。 只是不知道爱过多少人才罢休,如果没有相濡以沫,那么,找更重要的事情做,爱情这个事先放放。

  • 物种起源
    Freya
    推荐

    看书的一个收获是很多自己没有能力描述的东西,作者会描述得很清晰。我再根据作者的描述分析,去调整自己的认知。自己谈恋爱过程中的喜悦和失败的心理过程,都被作者写出来了。 爱情的产生只是一个眼神,一个音符,一次邂逅。没有前因,它就发现了!爱情不会因为阶层,种族,学历而产生。根据这些条件所匹配的“爱情”,不过是拾人牙慧。而且几千年来爱这个字的表意功能,也已经匮乏。最近看了莎翁的戏剧,才发现以前听的一些歌曲的表白和表达的情感很多都浮于表面,不真实和无病呻吟。 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是:“两个完整的自我,产生一份持久的稳定的亲密关系。” 一个爱自己的人,才会知道自己爱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去爱别人。我们往往给自己的伴侣富裕了爱情以外的期待:比如像父母一样的照顾者,能指引自己的师者,还有心理师,最好对方能像心理师那样了解我们的过去,为现在的困惑提供建议,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方向。还可能是合作人,和对方一起负担生活的成本,一起养育孩子等等。爱情的旧脚本是功能性的,很多时候是物质条件上的门当户对。一方需要经济来源,一方需要有人帮忙料理家庭。21世纪,爱情已经进入了新脚本。大家渴望一个志趣相投的人,女性也获得了自己的经济独立,现在的门当户对更多的强调的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晚婚也就是很自然的现象了。男女首先在发展完整的自我,去定位自己的职业追求,在找寻自己喜欢的事,去发现自我。这个时期可能是很长的。再这之后,才会考虑去找寻另一个完整的情绪稳定的自我,进入一个稳定的关系。这也是为何说晚婚的人,离婚的概率相对会较低。在不了解自己的时候,选择结婚,多少是有些赌徒的心态的。 稳定又充满激情的爱情很难,但爱情还会是人们的期待,依然会是拨动人们心弦的美好存在。说爱情幼稚的人,多半是没有能力获得爱情。当然,人们有权利认为爱情幼稚,就像人们有权利选择今天中午吃面条,还是吃盖饭一样。

  • 物种起源
    侯思源
    推荐

    <一碗爱的温泉> 进入地狱之门,穿行在岩石山峦俯瞰的谷底,穿过疣猪,羚羊,野牛,斑马各家族栖居的家园,来到一碗盛在层叠群山环绕的爱的温泉! 爱是问也不说的沉默,爱是说也是不说?爱是恐惧的禁足,爱是怕受伤的守卫?爱是长久忍耐,爱是良善仁爱? 或者说,爱是成长,是一个人的灵魂救赎?而爱情,是两个人爱的瑜伽,是功夫功力的切磋? 结合,是自然的婚姻。婚姻,是人为的结合。 原本很简单,却越看越复杂。如若看向源头,只是一碗爱的温泉,从烫烫的热度,到清爽的温良,圣洁的乳白,历经煅炼的味道。如若看去枝枝又叶叶,那可是落花流水,流水落花,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一年尚有二十四个节候,一年且有三百六十五天,每一个每一天都着实不简单! 入境可好,不入迷津?! 因为爱情,憧憬完美婚姻。于是,婚姻成了人们渴望完美,渴望入港的归宿。完美婚姻,如若有,想必也会有美好的不真实感吧。而婚姻的不完美,却有着真实的美好! 钱老先生看到了<围城>,却没看到围城也挡不住的鲜活的爱,爱的四季风景。 因为爱而成果的婚姻,渐渐成为固守城池的围墙,婚契明明握紧一劳永逸的长治久安。 而当年,婚姻是爱的花园里,最棘手又最甜蜜的那朵蔷薇花,那粒蔷薇果,是相爱人的手植。围墙虽有长治久安的初衷抱持,婚姻也是天长地久的美好祝愿,却挡不住城里城外四季流转,爱的当下故事的发生。 初衷的美好,心愿的抱持,不能掩饰防守动作的机械和僵硬。 智慧的爱,无非是打开城门,或彻底推倒城墙,开放的接纳不分内外的美好流动,鲜活的爱的四季流转。 爱,流动的每一当下,不因过去而流损,也无需为未来而预约预设。那是爱着,活着,那所有的故事,都是爱过活过的证据,都是灵魂的印记。 想这世上,唯独没有一劳永逸!爱,也一样!一切契约,不如说都是美好初衷心愿祝福的表达。 就像一劳永逸的婚契,保不齐也是一劳永逸的误导。爱,从来不可能一劳永逸,一劳永逸的地久天长,一劳永逸的纯洁美好,一劳永逸的忠贞不渝,一劳永逸的一劳永逸..... 反而可能是,踏遍了自以为可能的天堂之路,却在最后无路可寻,无路可退,必须面对而一搏的地狱之门,跨向了通向天堂的必然路径。 不是说:爱是上帝的礼物?可却没人说该如何打开这礼物的包装。不是说:爱情是爱里面最难采撷的带刺的花朵?可智慧者却说那是上帝教我们打开爱的礼物的唯一密钥。 爱既然与恐惧相互交替,那就因恐惧刺痛而懂得止步,又因爱的花朵而勇敢上路。 来自地狱之门的,一碗爱的温泉。 PS <爱的温泉> 一碗温泉盛在山峦掌心 乳白暖润泛流波碎玉软 碗中央盛放出水石头蕊 穿透满溢的暖柔情似水 太阳射出一束炽热眼光 穿透大地最深裂痕的壳 大裂谷深处萋萋芳草泽 悄然孕育幽冥生机静寂 碗中舞动的男人女人啊 黝黑肌肤流淌石头精力 一双浮游环抱的优人啊 烫烫的热烈留长了柔情 洗尽肉体残屑灵魂委屈 口中含笙箫指尖抚琴瑟 透漏微光照亮黑暗的底 心中莲花素洁眼波光影 一念温柔早已打破静默 倾泻泪滴洗刷心头尘泥 一晤倾心注定永恒停驻 扣住命门触感灵魂热度 山峦的掌心余留下唇印 驻足的羚羊在优雅凝望 黑暗洞开圣灵披华溢彩 在爱泉的天空久伫停留 戊戌正月初二 NAIVASA地狱之门

  • 物种起源
    理不清
    推荐

    今天又遇到一个英国的娃娃作家,我想我这老朽就不瞎掺和了吧!既然遇到也就不失时机的翻看了一下,也就仅此而已…… 作者他现年只有35岁,却已写了7部书。他的第一部书《爱情笔记》,是在他23岁时出版的。能写而又博学的作家是不多的,即便在英国也是如此。 折算下来一年多一本书,也真是高产奇材了!!!

  • 物种起源
    老曾
    推荐

    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所以,不能有婚姻,因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作者知识丰富,以西方悠久的文化、历史为底蕴,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从霍布斯到尼采,从司汤达到普鲁斯特,从乔瓦尼到科比西埃,广泛涉猎西方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文学、宗教、美术、建筑,旁征博引,生发新意。而这一切都是用现代人的目光采撷精华,归于解析,探索一个中心:人类的爱情。其中蕴藏的诗意、幽默、哲思、智慧,如行在山阴道中,令人目不暇接。道出了爱情生活中人人俱有的微妙感受,表达出人类共同的心灵之语。”

  • 物种起源
    万意珍
    推荐

    阿兰·德波顿,你不认识一下吗?这本书写了什么,你翻开前页和尾声便可知晓。

  • 物种起源
    未央
    推荐

    《爱情笔记》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故事本身并不是作者浓墨重彩想要描绘的,情节已经让位于灵巧的哲思,作品充满了思考性段落,而在这关于爱情的诸多思考中,有一种智慧而清晰的辩证联结。作者自始至终是从主观的、内省的角度来表达、来探索爱情的意义和本质,从整个爱情故事中凝结出比生命更为持久的爱情哲理,充满了西方审美智慧与哲学情怀,对邂逅的神奇遐思,有吸引对方的惶惑失态,有爱和自由的平衡,有情爱创造的私密空间,有熟悉后的倦意与重新发现,等等,有着超乎寻常的细腻情感描写!

  • 物种起源
    黑马王子
    推荐

    心里一团混沌,再简单的一句话也难过天书,行尸走肉地翻页、转动眼睛、翻页、转动眼睛……

  • 物种起源
    征途
    推荐

    《爱情笔记》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故事本身并不是作者浓墨重彩想要描绘的,情节已经让位于灵巧的哲思,作品充满了思考性段落,而在这关于爱情的诸多思考中,有一种智慧而清晰的辩证联结。作者自始至终是从主观的、内省的角度来表达、来探索爱情的意义和本质,从整个爱情故事中凝结出比生命更为持久的爱情哲理,充满了西方审美智慧与哲学情怀。

  • 物种起源
    小天
    推荐

    “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 写的《爱情笔记》,是他23岁发表的处女作!              讲述了“我”和女友克洛艾偶遇在飞机邻座上,从好感到热恋,从激情到平淡,从背叛到分离,从绝望到投入新的爱情中,开启爱情再循环!中间掺杂着作者对爱情的每一个阶段的思考和自我剖析!                最初以为爱情就是命中注定,是上天眷顾。“我”是来自伦敦的一名建筑设计师,与一位从事平面设计工作的女孩克洛艾,在巴黎飞回伦敦的飞机上邂逅了。克洛艾的种种迷人之处,使“我”还未走出机场就已经爱上了她。我发现爱情从不由逻辑和理性来控制。但此同时,“我”也一直在审视着自己的情感,运用了概率计算,来推理与克洛艾的相遇归结为天造地设,宿命使然。可是计算后也发现,二人相遇是现实中的偶然,哪有冥冥之中天注定!           随着对克洛艾爱意的加深,我”开始产生了一种自卑感,甚至隐藏起真正的自我,只为了得到她的青睐。但是克洛艾的爱与回应,又使“我”怀疑这种回应,以及这爱情的易于得到,是否表示她并不完美。对爱情缺乏信心的“我”,并不轻信爱的青睐,所以在与克洛艾的恋爱进行时,一再用比较苛求的方式一探究竟。           当“我”与克洛艾的感情到达峰值时,一种自相矛盾的幸福感,以及爱情与自由的冲突,反而会引发出焦虑,我们总是害怕幸福短暂,在彼此深爱的同时,又彼此控制,于是产生了无休止的争吵。这使“我”再次意识到,爱一旦到了顶点,必定会产生许多不和谐的音符。           经历过爱情的种种美好甜蜜、以及波动起伏之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感到无法再与克洛艾产生深层次的共鸣,并觉察到她在悄然地与我分离,似乎已经昭示着这段爱情的结局。“我”为了挽回克洛艾的心,做出了很多努力,甚至采用了爱情恐怖主义的方式,但是依旧阻挡不了爱情离去的脚步,克洛艾终于承认,她背叛了“我”!可是克洛艾的哭泣和忏悔,丝毫无法减轻被无故抛弃的“我”的痛苦,我”陷入了极度的绝望之中,以致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甚至采用了吞药片的自杀方式,以图证明我的爱!误吞了大把的维生素C泡腾片我重获新生。我去参加一次晚会而结识了蕾切尔。她接受了跟我下周共进晚餐的邀请。           爱情就像一阵风,最初的柔风扑面,春意盎然,到热浪翻滚,夹杂暴雨,到冷风习习,极力躲避,到寒风阵阵,痛彻心扉!救治爱的的痼疾,唯有开启下一轮的爱的四季。没有什么深情款款,一眼千年,世事轮回的追随,只有学会在平凡岁月不停烹制,把平淡无味生活,做出清新可口的菜肴,你才能咀嚼生活的甜味!会生活,才有爱的历久弥新,学会经营爱情,才是钟情的良方!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