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十九讲

中国哲学十九讲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中国哲学十九讲
    润物细无声(甄)
    推荐

    真的是一本特别好的一本书,关于自我成长,找到自己,非常值得一读

  • 中国哲学十九讲
    Aileen轻舞飞扬
    推荐

    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做你自己。而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里真正能做到自我实现的人又有多少呢?绝对是少数。Why?人小时候原生家庭的父母关系和谐与否、亲子关系表达方式、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接纳程度等诸多因素导致孩子成年后或多或少出现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问题会渐渐疗愈,有些则会向更严重的精神疾病方面转化。所以说,心灵的成长人人都需要,而真正关系到孩子心灵成长健康与否的为人父母者、老师们、热切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人们,以及对心理学的书籍报有极大兴趣的朋友,一定认真拜读一下此书。因为该书无论从真实案例的分析、到深入浅出的心理学用语的解析、再到如何更好把心理层面的想法切实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讲解得很是生动而有趣,实在受益匪浅。书中的某一点说不定就会与您产生共鸣,然后慢慢改写您今后的生活道路,或许会引导您向更光明灿烂的人生前行呢!书中最后作者推荐的几本好书也非常值得阅读。总之,它是非常棒的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 中国哲学十九讲
    🌟熙瑶🌟
    推荐

    明白你是谁,成为你自己。这是我看完这本书,一直在脑海中不断循环的一句话,很短小,含义却十分深刻。 人活这一世,一直都是在不断的寻找自己、成为自己,然后才可以坚守自己、完善自己。 这个观点我无比认同,可又有多少人真正的明白自己?要得到答案真的是万分艰难。你是谁?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你将去往何方?遇到了问题你又应该如何解决?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模式…… 不同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大千世界,千人千面,每个人都一样,每个人又都不一样。 这就是心理学的奇妙之处吧?能够从万千芜杂之中,抽丝剥茧,寻找到迷雾后面的真正根源,而很多人也在拨开迷雾之后得到了彻底的治愈。 我一直都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喜欢探究一个人是因为什么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也喜欢看各类的心理小说或是电影,感觉很新鲜,这个世界竟然还有这样的一类人存在。 今年也有一段时间非常想学心理学,经过很多比对,还是将目光锁定了武志红,然后发现了他的这一系列书籍,最终翻开了这本书。 本来挺期待的,感觉应该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但不知道是因为我年纪大了,懂得了太多的道理,还是因为以往也接触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也听过他讲的课,所以里面的很多内容对于我来说都已经不再陌生了,所以,没有学到多少新东西,这个是蛮遗憾的一件事。 书里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行为来源于心理,心理来源于成长环境,成长环境来自于原生家庭,如果你足够努力,能够摆脱原生家庭带给你的负面影响,你将过的幸福快乐,如果不能,你将一直没办法治愈自己,而你自己又是你人生的关键所在,若想拥有爱,先明白你是谁,要了解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就回到了开篇我所提起的那句话,明白你是谁,成为你自己,摆脱旧伤痛,直面生活给予你的一切,这样你才能获得心灵的成长,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因为,你是你自己的问题,也是你自己的答案……

  • 中国哲学十九讲
    祈愿岁月温柔
    推荐

    不知道这是看的第几本他的书了,看他的书总会在读的某一刻使内心触动,认同,解开疑惑。 内向是对内向者的保护。内向者被索取时不懂得拒绝,该索取时却说不出口,并且根本就不想索取。 这样一来,每多建立一个关系,对内向者而言,整体上意味着损失。那么,为了自我保护,最好少建立一些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内向者总能有意无意地找到一些理由,与许多人的联系逐渐淡下来,最终断掉。只付出不索取,这是某些人变成内向者的一个常见原因,除此以外,内向的形成还有其他许多种可能。 在关系中,若我们不是自在随心地呈现自己,而是玩策略,勾引别人注意自己,那么,凄凉与孤独就会袭击我们。任何时候,通过玩策略而获得别人的关注,都会伴随着羞耻感与孤独。不玩策略,该怎么办?科胡特给出的答案是,不含诱惑的深情。我爱你,向你坦承我的心,直接地对你好,没有条件,没有防卫,也没有对你如何回应我的预期。同时,对你的回应,我的心又保持敞开。 即,我在和你的关系中,我尊重你,并且,我向你敞开。 为什么未能实现的愿望,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能量? 完形心理学给予解释,完形心理学是源自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其核心概念就是完形,大概意思是,我们会追求一个完整的心理图形。一个有始有终的初恋,不管结果是走向婚姻的殿堂还是分手,只要有明确的结果,就是一个完整的心理图形。然而,假若初恋无果而终,就是一个没有完成的心理图形。那么,我们会做很多努力,渴望完成它。 愿望的弥补。童年时所失去的,成年后拥有强烈的想法追回来。 如果你渴望自己的爱情是轰轰烈烈的,爱到极致,恨也到极致。那么,这个渴望本身就说明,你的内心是分裂的,是冲突的,而你也势必会去寻找那种内心严重分裂的人。 在自由恋爱时代,只要爱人不是你被迫选择的,那么爱情中的幸与不幸其实都是你主动选择的。 一个人越迷恋爱人,他就越看不见爱人的真实存在,他看见的,其实是他投射到爱人身上的“理想自我”。 也即,他爱的并非你,而是他自己。 假若没得到爱人,这个幻象就会永远不破灭,于是这个人就会永远爱得忘我。一旦得到了爱人,他就会发现爱人并不是他的“理想自我”,于是,他投射到爱人身上的“理想自我”就被他拿回了。爱人从他的“理想自我”变成了他自己,于是,忘我就变成了“忘你”。 一个心态健康的女子,看到一个忘我地痴迷于她的男子,尽管意识上可能会为他感动,但本能上会觉得不舒服,觉得有些东西不对劲,并因而远离这个男子。但一个内心缺乏自爱的女子,她过于警惕,难以相信一个男子的爱,必须要看到那个男子忘我的爱,才能放下警惕,才以为这个男子爱自己。于是,被追求期间,她享受男人忘我的爱,关系确立后,她忍受男人“忘你”的折磨。 其实,只要用心去感觉,她将会发现,这个男子恋爱期间的“忘我”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他看似在“忘我”地爱,但其实根本就不了解她,根本就没看到她的真实存在,他爱的只是他投射到她身上的幻想而已。 男人让女人相信自己行的方式有两种:一、展示自己的优点;二、否定女人的优点。 假若一个男人的内在关系模式是“我行,你也行”,那么,他会倾向于使用第一种方式,而较少使用第二种方式。 假若一个男人的内在关系模式是“我行,你不行”,那么,他会倾向于使用第二种方式,而较少使用第一种方式。 假若一个男人的“我行,你不行”的程度非常严重,那么他会将第二种方式当作常态方式,频繁否定自己所爱的女人。 这个让我想起了北大女生自杀事件,其男友谋林翰通过女生不是处女来贬低女生,让女生用各种极端的方式来证明对他的爱,绝育,怀孕等等。 百分百的付出,不计较恋人怎么做,看似非常伟大,但其实是一种很深的自恋。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没有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她是自顾自地付出。她的付出是她自己的需要,未必是恋人的需要。 真爱是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从而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需要。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得理解对方,能够放下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 然而,理解很难,而付出则相对容易多了,尤其是对于习惯了在自己原生家庭中付出的人,付出是他们的需要,是他们价值感的重要来源,是他们的强迫性习惯,想让他们不付出,反而成了难题。 我们很容易执着于过去拥有过的快乐,于是不能活在当下。 一比较,便失去了单纯的快乐 我们大多有一种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单纯的快乐越来越难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过去的快乐成了一种阻碍。每多有一种快乐,我们就多少会产生一种渴望,希望能在未来继续复制这种快乐。快乐越多,这种渴望也就越多。于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心就会被一层又一层的渴望所缠绕,从而失去了对当下事物的关注。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自我实现者的一个特点是没有审美疲劳。我的理解是,因为自我实现者能全神贯注于当下,他们不会执着于过去的体验,不拿过去的事物和当前的事物作比较,于是每一时刻的体验都是全然的、新鲜的,审美疲劳也就无从产生。 我们会如此执着于某个人? 我们将这个人当成了自己心灵成长的答案。我们执着于父母,是因为我们认为,他们改变了,我们就幸福了。我们执着于伴侣,也是因为我们认为,伴侣改变了,我们就幸福了。 执着的本质是渴望改造对方。我们这样做,对方也这样做,但没有谁愿意被另一个人改变,于是我们都忍不住要拒绝彼此,而伤害也由此产生。 这种改造梦想,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找到,只是程度的轻重不同。 那么,它为何这么普遍?根本的原因在于自恋。 除了天然的自恋外,我们容易执着于改造梦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懒惰! 江山易改,本性难易,这句话我们都听说过,而且也深深地体会到,哪怕仅仅是改变自己一个很小的习惯都不容易,更何况改变自己的本性呢。改变自己太难,于是转而希望改变别人,所以无数人说过类似这样的话:“我绝对不会为了爱人而改变,但他必须为我作出改变”。 然而,除非一个人主动愿意作出改变,否则他不会因为别人的推动而发生改变。并且,因为每个人都讨厌别人把他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于是,你越渴望一个人发生改变,那个人就越抵触你的意志,并会忍不住走向相反的方向。 一旦你当真放下改造梦想,放下对别人的执着,你势必会感到恐慌。 因为,对别人的执着是被当作救命稻草的,你死死抓着它,以为它是唯一能救你的,那么一旦连它也放下了,恐慌很容易到来。 恐慌的背后是答案 恐慌了,该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是,任凭自己恐慌,由它去。这个恐慌也是一个虚妄。我们执着于某个事物,是为了逃避一些人生悲剧的真相。这个被我们紧紧抓着的事物,一旦被放下,我们就必须去面对真相,但我们一直是惧怕这个真相的,于是当看到自己就要面对它时,恐慌一下子就来了。 但恐慌过后,你的生命真相就会涌出,而不管是多么凄惨的人生真相,一旦你拥抱了,你就会发现,原来拥抱真相本身就是解脱。 永远保留自己对自己人生的选择权,永远拒绝任何一个人为自己的人生做主,因为那个人不管多么贤明,他一定仍然是个凡人,他仍然一定会谋他的私利,而最大的私利,其实不是钱财名利,而是权力,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头上的欲望

  • 中国哲学十九讲
    常平
    推荐

    能看到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存在,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讨厌一个人,太累了,活好自己就好。

  • 中国哲学十九讲
    泠泠
    推荐

    只有倾注了爱,亲密关系才有意义。但是,现在我们越来越流行空虚的“亲密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因网络而泛滥的一夜情。     我们急着去拥有。仿佛是,每多拥有过一朵玫瑰,自己的生命价值就多了一分。网络时代,拥有过数十名情人,已不再是太罕见的事情。但我所了解的这些滥情者,没有一个不是空虚的。他们并不享受关系,他们只享受征服。     “征服欲望越强的人,对于关系的亲密度越没有兴趣。”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咨询师荣伟玲说,“没有拥有前,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拉近关系的距离。但一旦拥有后,他们会迅速丧失对这个亲密关系的兴趣。征服的欲望越强,丧失的速度越快。”     对于这样的人,一个玫瑰园比起一朵独一无二的玫瑰花来,更有吸引力。

  • 中国哲学十九讲
    沈红武
    推荐

    拜读完毕。分两次读完,不知为什么,好像一片空白。只是知道童年的经历对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人生结局。理解,接纳,面对,解决才是最好的办法。当然,这其中需要有正确的引导。 人性,即晦涩又光辉。只有认识自己才能解脱自己,才有走出困惑奔向光辉的那一刻!

  • 中国哲学十九讲
    十四维
    推荐

    一个人怎样对你,反映着他的内心。 你怎样对一个人,反映着你的内心。 这叫投射。 一个人怎样对你,可能是被你教会的。 你怎样对一个人,可能是被他教会的。 这叫认同。 投射与认同,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心理互动机制,是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相互影响的主要途径。 所以,不必将关系中发生的事情简单地归到自己身上或他人身上。相反,我们应该多一只心灵之眼,学会从内在关系的角度上审视自己和对方。 从这本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是在关系中的付出与获得。因为习惯于付出,忘记了去反思为什么人际关系会让自己觉得累,同时也忽略了关系的另一边,因为不能付出也会感觉痛苦。所以最良性的关系,是付出与索取的对等,倘若不能对等,需要及时调整,如果不能得以调整,需要学会放弃。 再者,尊重自己的感受,去感知内心不经意间冒出来的想法与感觉,拥抱它,接受它,遵从它,才能真正地成为自己,而不是盲目地被周围外在所左右。

  • 中国哲学十九讲
    巧玙
    推荐

    是一本能够帮助你思考许多潜意识推动你干的事情,从而更好的了解你自己的好书。原来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答案就在自己身上,所有的选择权也都在自己手上。懂得这一点后,很多问题也迎刃而解了。读到后半程时开始无法理解很多句子的含义,等达到这个境界后会再回看这些内容的。希望自己的内心能够慢慢的变得空寂,也即单纯,慢慢放下自我,找到自我。

  • 中国哲学十九讲
    麦叔
    推荐

    活在当下,过去的东西学会放下,而不是简单的遗忘。只有此时此刻才是有意义的,因为人生就是一个个连续的刹那,对于此刻来说,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 成为你自己,而不是他人眼中的某个人,并尊重自己的感觉,不要随波逐流,也不要被世俗给绑架,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请活出生命的精彩来。

  • 中国哲学十九讲
    南在东边
    推荐

    书中的七个心理寓言故事作为镜子,时常內观觉察,想必获益匪浅。确是好书,因为助你成长,助你活出自己。

  • 中国哲学十九讲
    凌昱
    推荐

    迄今为止,市面上武志红老师的书全部看完。对心理学上的投射与认同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很多人特殊心理特征的因果关系有个进一步认识。虽然武志红老师的书里很多举例重复,部分理论绝对化,不可否认仍然有很好的学习价值。

  • 中国哲学十九讲
    王越
    推荐

    去年大概也是这个时候,我的生活遭遇了巨大的变故,内心陷入无底黑洞。每天浑浑噩噩,无法振作。偶然得知小学最好的朋友也身患抑郁,我立马和他取得联系。经过深入探讨,两人都很感激,多年未见未联络,彼此还能懂对方,正是和他的这次交谈,让我回忆起儿时乐观无忧的自己,也让我认识到当下的迷失。他鼓励我接受真相,鼓励我原谅,鼓励我悲伤,鼓励我嚎啕大哭。我接受了他的建议,鼓起巨大勇气,打电话告诉父亲,他以爱的名义绑架我的生活结束了,同时告诉他我一直都坚持着是希望获得他的认可;打电话告诉前夫,他的选择严重破坏了我们的关系,也告诉他时至今日我并无悔恨,婚姻至此,我要负一半责任。打这两个电话时,我全身发抖,眼泪一直往外飙,体温骤升,不能自已的抽噎,从前对父亲的巨大的恐惧和对婚姻的担忧,那一刻,被生理性的不可自控攻克。不怀敌意的拒绝,得到了温柔的反馈。那之后,几乎独居四年的我,半夜不会再惊醒,晚上睡觉可以关灯了。

  • 中国哲学十九讲
    DM
    推荐

    困意十足的情况下读完了这本书,就想说为什么我们会带着过去的阴影,背着未来的担忧生活。即使有想改变的冲动,最终会走向熟悉的模式,安全感害怕改变还是不想承担选择过后的结果? 发现现在我们都普遍缺少自主做选择的能力,一个是因为外部的压力,一个是对未来的恐惧。你喜欢一件事,比如有一个爱好,你爸妈觉得浪费学习时间,学校的各项作业,要求占了你大多数时间,外部不支持你那样做。第二个就是你没有勇气去做选择,你不确定这个选择是否正确,是否有好的结果,因为害怕承担以后得结果,否定自己的感觉,去选大多数人走的路~~ 有底气做选择不?能承担结果不? 接受人生的惨淡,为自己的过去举行一个告别礼,努力去成长,努力去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 中国哲学十九讲
    品味出众
    推荐

    我看完每本武志红的书我都给5星,我在他的书中可以感受到他的真诚,看不到功利心。有一种对知识纯粹的渴求。很贴心,在看书时总觉得,他知道我需要什么。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