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麟全集:精神现象学(上、下卷)

贺麟全集:精神现象学(上、下卷)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贺麟全集:精神现象学(上、下卷)
    推荐

    此书评论的是:美國高校无法教授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作者认为:高等教育带给学生,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的核心,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立。

  • 贺麟全集:精神现象学(上、下卷)
       
    推荐

    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只有中国学生最苦逼,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知道了,哦,原来全世界的学生都差不多的苦逼啊。 一本对精英教育体系的反思之作,前半部分提出问题叙述问题,后半部分解决问题。 可是,谁说过教育是为了培养更好的自己啊?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难道不是为了更好的培养社会螺丝钉?! 从我们的祖师爷孔夫子开始,“职业培训所”不就隐含在其中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唯一的不同就是,夫子当年是为了自知的“自我价值”而货与帝王家,现在则更多的是为了不自知的“自我欲望”而货与帝王家。 而且,就算是成为社会的螺丝钉,也不能只靠学校教育,更何况自我成长,自我觉醒这种更深层的价值追求? 说到底,那根高悬在绵羊身后的皮鞭,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自己的攀比欲望举起的。 “竞争”是人类社会恒古不变的主题,学校教育也不能幸免,甚至于,它也是在强化这个主题。它们共同制造的欲望之鞭,除了我们自己,没人能解除。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尼采

  • 贺麟全集:精神现象学(上、下卷)
    红茶
    推荐

    阅读此书,从另一个角度跳出来审视自己曾经接受的教育,自我多次被利刃剖析,“书籍就像一把斧子,为我们结冰的内心海洋开出一条道路”,摘抄一些感触较深的观点,作此笔记: 自我: 1.从你出生开始,你的所见所闻,包括现实故事、虚幻神话、固有认知、价值观和神圣的语言等已经形成了你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感知,你的灵魂就是你生活的一面镜子。 2.济慈所定义的“灵魂”指的是,在这个世界上的自己,一个道德、理智、感知和情感所构成的完整的个体。 3.世界上的痛楚和困难对培养人的理智并铸就灵魂是必要的。 4.与生俱来的思维,只有在经历了反思、内视并建立起思想和内心的交流及理想与现实的桥梁,我们才成为一个独特的、具有灵魂的个体。 5.自我意识是一个极其私密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能找到自己的力量、安全感、自主、创造力和快乐。 6.人之所以有意思,是因为他大量阅读,习惯思考,放缓脚步,投入深度对话,并为自己创建了一个丰满的内心世界。 7.我们知道了自己并非世界中心,他人并非为我而存在。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尊严和对世界的认识 教育: 8.教育是一种自我疗伤。 9. “教育”的拉丁语本意是“激发”。教师工作的本质是激发并唤醒潜伏在每个学生体内处于睡眠状态的能量。 10.高等教育下太多的灵魂,按部就班的生活,缺乏新生活的想象力,在内心深处,也缺乏勇气和自由来创造自己的道路。 11.苏格拉底认为,教学就是帮助个体重新认识自己的真正追求。应该在性格定型阶段初步了解生命更大的方向和意义;大学更应该关注学生作为人的成长需求,其次才是特定领域的能力培养;大学应当能够引导学生自己解答有关生命的重要问题;或者能够给予学生空间和时间思考人生的问题,并能够获得相应的词汇来交流分享,但是这也正是今天的大学所缺失的。 12.我们在大学的大部分所学必然后慢慢淡忘,剩余的部分其实就是你自己。 13.大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工作,而是经历教育。 14.不论是讨论大学的目的,建立自我的重要性,独立精神的价值还是勇于面对风险的态度,我们都无法忽略一个大前提——现实。 15. 一个致力于铲除不快乐或者任何不满的体系实际上就是反乌托邦。每个人生活中必然有不愉快之事,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而且不快的经历是任何个人、机构乃至社会转型进步的基石。只有当你的内心或者灵魂感受到现在的自我和追求的自我之间的差距时,变化才会随之产生。 16.你不仅仅学会思考,而且要学会不同的思考方式。你也许会从心理学的角度了解人类行为特点,但你也会从文学的角度去体会人类行为。你也许会先从哲学的角度认识现实,但你也会从数学或物理的角度思考现实。通过诸多角度的比较,你的头脑才会变得更加敏锐,更加灵活;你也因此变得更加善于质疑,思想更加严谨。最重要的是,你学会了自我引导。 17.新人类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学识的广度、跨学科文化知识、信息敏感度以及待人处事的灵活度”。另外,“终生学习能力、持续成长和创新的态度”是不可缺少的。 18.大学是完全属于你自己的,大学代表着人生一次机会,善待这次机会,不要着急去成为自己心中早已计划好的那个人,而是成为你自己从未遇见的那个人,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做到这点,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你就读的学校,而是你自己本身。 生活: 19.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份工作,但每个人更需要懂得生活。 20.选择做一些即使没有外在奖励你也会选择做的事情,选择做一些你可以废寝忘食专注去做的事情;做你最喜欢的事,不是你认为自己喜欢或者应该喜欢的,而是你的真爱。 21.在满足基础物质条件之上,一个人的幸福感来自健康的社交圈以及从事有意义的工作。 22.我们在阅读文章或者欣赏艺术品时,最关键的问题不是我是否看明白了,而是该篇文章或该件艺术品是否能引起我的共鸣,从而帮助我更懂得自己。 23.人就是社交体,每个人的幸福来自他发挥出个人的能力之时。 24.一个人,只有不知道自己的路将伸向何方的时候,他才能到达顶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当你试图拒绝不确定性,那么你就拒绝了生命的意义。 25.如果你未曾放弃什么,那根本就谈不上精神勇气。挫折、牺牲、内心挣扎、出师不利、走弯路、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矛盾等,这些才算是真正意义上走向独立的特征。只有通过,才是真实的。 26.真正的低收入家庭子弟所面临的内在矛盾比他人要强烈得多,而且犯错的空间也比他人小得多。 27.平时生活朴素本身就是一种自由,因为你能更适应简单的生活。 28.绝对不要为你的一辈子做好计划,因为人的变化在两三年内都是巨大的,而且时刻会产生新的想法;你真正可以做到的是,想好现在要做什么。 用一句话做总结:“做自己喜欢的事本来就是一碗实用性极高的鸡汤”。

  • 贺麟全集:精神现象学(上、下卷)
    劉謙慧和
    推荐

    不同的视角看不同的社会变化,别固守了迂腐沉沦(随着时间推移,曾经的创新前沿就会low吧,不破不立不前行)。翻译了得,我喜欢。

  • 贺麟全集:精神现象学(上、下卷)
    Joe
    推荐

    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作者是个美国愤青,怼天怼地怼社会体制。但是人家接受过精英教育,曾是耶鲁的教授,吐槽教育这个话题,再合适不过了。 本书虽然是关于美国教育的思考和批判,但是读完细品之下,其实国内情况也一样,书中有些观点和句子还是让人振聋发聩的。本来想写点自己的想法,转念就发现还是直接复制、整理一下这些句子,共勉: 1. 关于大学和教育。 ——大学给每位学子提供了一次真正思考的机会:远离社会,暂时摆脱来自家庭影响和职业规划的束缚,站在远处以纯净并批判的眼光审视整个世界。 ——大学承担的责任首先是教给学生如何思考。 ——大学所提供的另一个重要资源就是朝夕相处的同学。在课堂上,同学们对各种话题可以用严谨的态度相互质疑和辩论;在宿舍里,同学们以最放松的心情促膝相谈至深夜。前者是为了建立一种共识;后者是为了推翻共识。 ——教育是当你忘记了所学的一切之后所存活下来的那一部分。 ——“教育”的拉丁语本意是“激发”。教师工作的本质是激发并唤醒潜伏在每个学生体内处于睡眠状态的能量。 ——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迎接社会,而不是给学生一份个人简历。 ——遗憾的是,在新生最需要引路人的时候,恰恰没有人出现,提醒我要放慢脚步给自己思考的空间,给自己机会。就连我十分喜爱的大一新生写作课老师,仅仅是给了点缀式的指导,并没有全力鼓励我去追求自己在语言方面的热爱。 ——从长远来看,现实似乎已经印证了美国前财政部部长、哈佛大学校长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所言:“我们所学的在10年内就会被淘汰。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 ——大学的教育是熟悉并掌握论证能力的过程:学会收集论据、分析现有的权威观点、预见驳论、合成新的论点、最后义正词严地表达结论。学会分析他人观点,并独立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必将是艰难的、缓慢的,而大学4年仅仅是个开端。 ——你也许会先从哲学的角度认识现实,但你也会从数学或物理的角度思考现实。通过诸多角度的比较,你的头脑才会变得更加敏锐,更加灵活;你也因此变得更加善于质疑,思想更加严谨。最重要的是,你学会了自我引导。 ——也许有人认为博雅教育在职场上会处于劣势,但是现实是受其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在职场上如鱼得水,而且个人能力并不会受其专业所限。《华尔街日报》曾经有一篇名为《雇主认为:大学专业是次要考虑》的报道。他们做了一项由318家公司参与的问卷调查,发现93%的雇主认为,“批判性思考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要比求职者的本科专业背景更为重要”。 ——区别于自然或者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历史课。英文记载了英国文学历史;宗教学记载了宗教的历史。我们常说,做人不能忘本,人类作为群体,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过去是我们所有思想和感受的来源,只有了解过去,我们才能了解现在的世界和现在的自己。只有了解过去,我们才明白现在的国家法律、社会结构和群居关系。在个人层面,了解自己的过去,你才会明白自己言语背后的动机。 ——博雅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合二为一的,学生在博雅教育中所获得的智慧将贯穿未来的任何专业或领域,我们将不再刻意区分左边是工作,右边是生活;上面是通识,下面是专业。它们是融合的统一体,是相互渗透的。 ——我们在职场上所从事的工作必定是具体的、专业的,但是我们的思考方式可以是超越领域范畴的、触类旁通的。博雅教育所培养的思辨习惯,对艺术、历史、哲学的造诣将会帮助一位职场人,把人类的智慧和个人的经历融入到工作中去。 ——解决教学质量问题的最彻底的办法就是尊重教学,赋予教学更高的地位。 ——教学并非灌输信息,也不是娱乐节目;教学是互动,是激励,而这种经历只有在小班研讨形式的环境下才能发生。这种教学方式并非天方夜谭,其在基础教育的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即面对面、个性化、消耗人力的方式。当然,我们可以选择捷径,但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播什么种子,结什么果! 2. 关于老师和学生。 ——作为一名医生,你将是一名疗愈者,医治的对象是人,而非疾病。作为一名教授,你将会是一名导师,教授的对象是学生,而非课程。 ——练习思考的过程严谨并有深度:首先,你要接受高质量的教学。另外,你必须经历书写观点清晰的论文,并且邀请老师逐条逐点讨论逻辑上的含糊,结构上的错误,论证证据的不足,驳论的机会以及对反对观点的成功预见等。老师还会进一步提出疑问,建议你从新角度探究,并肯定你已经掌握的方法。按照这个方式,不论在课内还是课外,你要一堂课接一堂课,孜孜不倦地练习并逐渐练就这一身本领。 ——自己作为一名老师,我学会了在课堂上“放权”,不再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而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 ——也许有些讨论在表面上是无序的、随意的,但是正是这些无意间迸发出的思想火花才是最有意思的,这样的时刻标志着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而且是向一个未知的前方前行。 ——作为老师,我们经历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包括当时很亲密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渐行渐远,他们终将变成通讯录里的一个名字而已;但是我们对学生或者学生对老师的那份深刻的感受,如故交一般,不管身在何处,将永远不会淡忘。与我们建立了深厚感情的人,不管时间过去多久,很可能由于一些思绪,又会激起那份情感。我相信,有缘人在天堂的某个角落必定重逢。 ——教得好需要时间;挑战学生的能力需要时间,因为你需要布置作业并花更多的时间给予回馈;关心学生需要时间,因为你得愿意花时间跟他们交流,这并不只限于学习方面,也不仅限7分钟的对话时间。 ——学会带领学生讨论,学会向学生提问,学会如何让学生专心听讲,都需要时间。 ——总而言之,学会教书,与其他技能一样,都需要经历一万小时的磨炼。 3. 关于精英主义。 ——精英式的职业发展路径具有高度的可预见性,是一道极其乏味无趣的风景线。精英们体味不到不确定性的愉悦,总是在求稳;从未任由生活自由发展,总是要保持冷静和秩序;从未追随理想,总是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完全负责。请问如此生活的意义何在? ——细观我们现代社会的种种诟病,不仅是官僚主义,而是我们的领导者是一群过于领域化和专业化的精英,他们往往被专业桎梏,不能突破自己的专业背景思考问题。目光局限,错失大局。 ——一旦精英主义开始内部繁殖,它就会绵绵不绝。所以那些位高权重的人,虽然他们个个出身显赫,却总是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相同的错误。结果就是,美国整个国家的命运都可以追溯到小学,或者更贴切地说,追溯到子宫。 4. 关于人生。 ——一个人之所以有意思,是因为他大量阅读,习惯思考,放缓脚步,投入深度对话,并为自己创建了一个丰满的内心世界。 ——你我当然也会犯错误,而且有些错误难以容忍,但是生命本来就是一场长途旅行,逐渐才能发现自己最真实的生活方式,前提是,你的方向是对的。 ——当你试图拒绝不确定性,那么你就拒绝了生命的意义。 ——曾经在我22岁时拯救我、让我毅然放弃律师念头的一则建议是:绝对不要为你的一辈子做好计划,因为人的变化在两三年内都是巨大的,而且时刻会产生新的想法;你真正可以做到的是,想好现在要做什么。

  • 贺麟全集:精神现象学(上、下卷)
    曾佳
    推荐

    当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时,社会资源的不公平也越来越明显,精英家庭的小孩得到的学习机会也比贫困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本书作者将美国精英教育的缺陷,与如何改变分析的非常精彩,让人值得思考。人生也不止一个选择,当所有人都争去做那个第一名时,我们究竟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吗?不可否认,进入名校,意外着你将步入更加优秀的环境中,得到更多的机会,学习更加优越的资源,可当一切变得弊端越来越明显时,这些存在真的正确吗?进入名校意味着你有一个体面的身份将来也会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可现如今,大学生比比皆是,这也意味着你要比别人更加努力才能得到想要的工作,在追求更多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如果不为了生活,我们可以解放自己,真正追求自己热爱的事情吗?可现实又夹杂了太多,亲人的期待,社会的压力,同学的比拼等。一个不注意,自己就去别人落下一截,当成绩成为唯一的追求,其它一切品质全部成为了陪衬,教育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初心。教育育人,可现在学生已经成为教育的应试品,是社会的悲哀。教育也始终伴随着攀比,未来的差异也会越来越明显,孩子们的童年不是在学习中,就是在被学习科外知识中度过,已经没有一个真正的童年回忆了。是不幸亦是整个时代的改变,当教育捆绑了我们,压力也随之而来。孩子在学校成绩的排名,也不仅仅是学习的知识,更加是地位 的拼搏,父母老师学校都是比赛场,名誉是追逐梦想的激励点,能够放下一切真正心无旁骛的去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可能真的需要更多人努力才能改变。 当一个大学生毕业之后,考虑的也更多,选择的工作是也为了更加方便赚钱,而不是自己真心喜欢的。拿着和工薪阶层一样的工资,然后为了房子车子努力,一切重担之下,已经没有更多时间去满足自己精神方面的需求。此书作者也说名校大学的老师应该不仅仅为了教学,而应该给学生更多关心,与他们成为朋友,指导他们找到人生意义,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现代老师更多只是完成任务,如果可以减少其它无关紧要的事情,专业为教育而教学,教育可能会更加美好。 我们大多数人从学校学习的只是必学知识,而没有学会怎样做人做事,许多高才学生的德配不上才,这也是教育的悲哀。几年前的北大学子轼母案闹的全民皆知,这正是活生生的失败案例。我们无法避免进入社会这个大熔炉中,但是不管怎样,也不要忘记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也希望世界对寒门学子真正公平些,当社会差距越来越大时,未来教育偏差会更加明显,希望有一天会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 贺麟全集:精神现象学(上、下卷)
    ann2
    推荐

    值得读的好书!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由于我们自身演绎的实践,使阶层固化、内卷成为现实。精英阶层靠着他们掌握的资源,打着各种各样看似合理公平的旗号,带领世界朝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其结果是精英们抱团、中间阶层相互攀比和争夺、底层互害,阶层之间互不信任,听不到对方的声音,阶层间更缺乏上下流动的可能。 对于作为人的个体,各阶层的人们,都被赋予了具体化的画像,每个人应该怎么奋斗,应该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反之,如果不这样,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都仿佛通过算法进行了精确的演算,使人的发展失去了有趣的可能。事实上,即便是严格按算法计算,并培育出来的人们,即便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他们也会恐慌,因为物质终将不可能替代精神,真正的使自己安全。 作者呼吁精英阶层主动打破自己建立的优势,以帮助社会重稳妥的推进,这点几乎不可能。 想起哈佛教授桑德尔对此问题的设想是:建立社区,让社区里的各阶层相互联系,从而打破壁垒。 或许这样,对世界继续高速发展没有裨益,但对于社会,却能使其安全。 重点是,我们活着的目的并不是用我们外表拥有的物质来证明我们活着,人们存在的目的,就是我们自己本身。

  • 贺麟全集:精神现象学(上、下卷)
    麦田怪圈
    推荐

    你并不特别 上帝不会更加偏爱你 圈层 等级 优越感  投入与产出  学术研究 与 功成名就自卑 清高 社会化名校间的较量学术氛围的变化  艺术与哲学地位的丧失   坚持理想或走进现实 优秀的你是应该胸怀天下还是应该找个高薪工作?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这本书让我联想到《令人心动的offer》中的可爱的优秀的实习生们  初入职场都有理想 都有各自锋芒 都闪闪发光

  • 贺麟全集:精神现象学(上、下卷)
    Xing Liu
    推荐

    可以一看。大厂里的高学历人群是”聪明的老实人”,因为在学校时他们就是“优秀的绵羊”。他们没有经过自我探索的阶段,只是从众地选择最保险的,大家都在争抢的路。做自己的前提是知道自己是谁,可他们并不知道。嘴上说着做自己,其实只是模糊地想要成功,至于成功的内容是什么也不重要。

  • 贺麟全集:精神现象学(上、下卷)
    🌸
    推荐

    有点失望,没有从这本书里面看到很突出的亮点。 正如作者所言,这本书是面对接受精英教育的精英们。书里一直强调的一个点是,“大学渴望培养健全的人”,并展现美国的精英大学是如何一步步沦为标准化、商业化的机构,里面的学生是如何一步步地变得麻木,对生活失去了原本该有的创造力。但也仅此而已,没有再做进一步的阐述。 这也许和社会背景与时代背景有关,这样的观点也许在当时很新颖,但在现在看起来,就像是“反反复复讲同一句老话”。 其实我们现在面临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内卷化”,我觉得这和书里所描述的一些现象有点相似。同样是为了争夺有限的机会,同样是为了追求社会定义的“成功”,同样是一步步把素质教育发展成标准化教育,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本来打算从书里获得一些类似的思考,但是很遗憾,作者只停留在陈述的层面,缺少了深入论述的部分。 不是很建议。

  • 贺麟全集:精神现象学(上、下卷)
    Effie🎀
    推荐

    2022.No.8📖 作者对精英教育的批判确在点上,尤其是最后几章的观点,事实如此罢了,作者不也无力改变吗? 大学是个思考人生方向的重要阶段,回想自己的本科阶段,无非是被滚滚洪流裹挟着,选择了有些新闻理想的传媒专业。但为什么要这么选?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现在想来让我有些张口结舌。 在大学里得遇明师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如果没有那一定要自己多加思考,而思考的前提又是有一定的阅历为基础(优秀的同学/大量的阅读等等)。很可惜现在才能明白这些,但,我希望仍为时未晚。

  • 贺麟全集:精神现象学(上、下卷)
    家豪XuJiahao
    推荐

    与其让孩子两眼发呆地坐在教室里,不如让孩子快快乐乐出门去放飞…… 翱翔过的鸟儿才知回家的温馨时间的珍贵[偷笑]

  • 贺麟全集:精神现象学(上、下卷)
    Epiphany
    推荐

    本书也是受书友推荐,才有今天的浅略一读,本人觉得,本书还是有许多可取、可思考之处的,教育的模式以及理念在许多方面是可以相互借鉴可取的,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者能够读到此书,并反思我们现当代大学的情况,能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更好的为求学青年提供一个更好的的大学环境,培养人格健全的青年,避免为社会培养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以便为学生以及社会等带来更多的可发展性。与此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大学青年能够与此书结缘,学习并进一步反观自己,能够纳新吐故,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

  • 贺麟全集:精神现象学(上、下卷)
    心语
    推荐

    读《优秀的绵羊》一书时,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读的。虽然书中的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大学距离我们很遥远,但总有一些知识是能触动我。孩子也面临同样的选择:选择什么样的大学,选择什么样的专业,以及在大学里怎样塑造自己。想通过此书给孩子一些建议和指导。 作家詹姆斯·阿特拉斯曾经这样描述一群典型的精英名校大学生:他们双修专业,擅长体育,谙熟多种乐器,掌握几门外语,并参加为世界某贫穷地区组织的援助项目,而且仍有精力发展几项个人爱好。总之,于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们似乎不得不向这一群内外兼修、无所不能的精英名校生投以一种羡慕敬仰的目光。 但当那层不可一世的自信和完美无缺的光鲜外表被剥离之后,你会惊讶地发现,这群年轻人身上寄居着令人窒息的恐惧、焦虑、失落、无助、空虚和孤独。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那么如何摆脱这样的局面,作者也给出来一系列的建议: 1⃣ 学习如何思考: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会如何思考。思考并不是简单地为某个领域服务(比如如何解决方程式或者如何分析文章),甚至不是获取跨学科的工作能力,思考实质上是培养出思辨的习惯,并把这一习惯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简单来讲,学会思考就是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身边任何事物,不自以为是,不妄下结论。 2⃣创建自己的生活。“自我了解”是一件最实用的工具,它帮助我们找到自我的价值所在并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因为当一个人不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而奋斗时,他是迷茫的,也将得不到满足感。了解自我的重要一部分是了解自己具备什么;违背自己的天性只能事倍功半。创建自己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成就任何事情。当我们的内心有所感触,在情感的基础上反思,我们就获得了智慧。与生俱来的思维,只有在经历了反思、内视并建立起思想和内心的交流及理想与现实的桥梁,我们才成为一个独特的、具有灵魂的个体。 3⃣ 大学所提供的另一个重要资源就是朝夕相处的同学。在课堂上,同学们对各种话题可以用严谨的态度相互质疑和辩论;在宿舍里,同学们以最放松的心情促膝相谈至深夜。前者是为了建立一种共识;后者是为了推翻共识。这些朝夕相处的同学就是你的人脉,就形成你的关系网。 4⃣ 课堂如同一个沙盘,个人需要努力沙海拾珠。 5⃣ 不妨把大学的经历看作天路历程,是去朝圣。虽然你并不知道你将来的信仰是什么,但此次历程将带着我们发现真理,发现自我。 6⃣ 大学的使命是成就一个更有意思的你。一个人之所以有意思,是因为他大量阅读,习惯思考,放缓脚步,投入深度对话,并为自己创建了一个丰满的内心世界。 书中的内容很多,比如一些名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校对选才方面的欠缺。这些都不是我所关注的,只是做粗浅的了解。

  • 贺麟全集:精神现象学(上、下卷)
    慕晨之光
    推荐

    🌟🌟🌟🌟🌟 这本书在上大学之前读想必更好,作者从更高的视角审视当下的教育模式,并提供了一些好的建议。 感谢书友推荐,让我在研究生第二年初始读完此书,每读到一处,都会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涯,似曾遥远又近在眼前。上大学的第一天,以为已经达到了彼岸,学习的热情大减,反而热衷于社团活动,每日忙碌,却总觉像是没有中心轴的轮子,没有固定方向,甚至在原地打转。到了大三,身边的同学开始考研找工作,我则选择考研。考上的那一刻,切实感受到了这是努力和运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我相信没考上的同学中一定有聪明且富有活力的人,他们在这场无声的硝烟中,没能乘上马车,而消失在滚滚车轮之下。 总之,这本书五星推荐,能让你在今后的日子里,即仰望星空,又俯视大地。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